引用第39楼hzyuan于2011-04-25 22:53发表的 : 这个教案很难评价,因为信息量不足。 首先,我手头也没有这本教材,单凭一篇课文,无法确定教材以各种方式所呈现出的对本课文讲授的要求所在。这各种方式包括了,单元要求,课文类型,课文导语,及习题设置等。这其中,我个人经验,以为尤以习题设置为重要。我在指导实习生备课时,要求他们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要背诵课文,其次,写读后感,然后就是研读习题。这研读习题,不仅仅是做答案,更重要的是,揣摩编者的出题意图,以及揣摩各习题间的逻辑关系。这是因为,不仅仅在习题中,已经包含了教案设计的目标及重难点所在,而且,通过对习题间的逻辑关系的梳理,可以把握本课文研读及教学的层次与步骤。 其次,这是个简案。我是要求实习生必须备详案,只有在详案和以后的试讲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所在。我们即以学生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论, .......
举报
引用第41楼fenglong88于2011-04-28 06:24发表的 以前对切入口的一点想法。 : 阅读的切入口 教师的切入口不同于学生的切入口,有时即便教师切进去了,学生却留在外面了,教师只能往里拽学生。不要以学者和作家的眼光切入,要根据学生的感受切入。 解读课文时教师要“有我”,而在授课时要“无我”。
引用第42楼陶梦于2011-04-28 09:14发表的 Re:以前对切入口的一点想法。 : 嗯。切入的时候,经常发生这种情况。 .......
引用第45楼五更风于2011-04-28 14:20发表的 : 来听课,很受益! 在高中教学也有好几年了,也积了一丁点的教学实践经验。但近一两年来,发觉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不进反退的危险。 自我分析后,原因可能是相关的教育理论太欠缺,更谈不上系统的教育知识结构了。 近来也下了一些教育书籍翻翻,但越发混乱了,尤其是语文这个科目,争论得太厉害了。我看陶先生、fenglong88先生诸位皆为专业人士,能否给俺推荐个书单呢,好让我好好地再去充充电,少走些弯路。
引用第48楼陶梦于2011-05-26 19:04发表的 : 4.文中第二段画线处王夫人让王熙凤拿缎子为林黛玉裁衣裳,王熙凤“先料着了”、“备下了”。请问:王熙凤到底预备了吗?她为什么这样说?王夫人为什么“一笑,点头不语”?(4分) 王熙凤并没有准备好,她这么说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示对林黛玉的关心,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引用第56楼fenglong88于2011-07-14 11:32发表的 : 诸如强调阅读却无效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依然属于停留在概念上的问题。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有很多都是这样貌似指导——只是提到概念就停止了,而且不对概念进行深究,直接贴上标签就了事了。听一位老师讲《孔雀东南飞》,老师引导学生领会刘兰芝的反抗行为是反封建,但刘兰芝是不是在反封建,还要看对封建的定义才行呀,但下文没有了。这其实就是用静态的言辞给诗文中人的行为贴了一个标签,至于标签贴的对不对、合不合理很多教师不再问,也不再管,而绝大大多数学生也意识不到需要研究一下标签,即便少数学生意识到了,又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去研究,所以最后对学生来说,接受这一个标签是最简单的结局。但这个结局并能让学生学会什么,只是让学生知道了某种标签而已,久而久之,学生贴惯了标签之后,剩下的只有条件反射而没有独立思考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8 13:25 , Processed in 0.08441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