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8859|回复: 287

[历史文化♡] [深海活动]中国抗战历史大家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1 1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8月15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64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历史,回顾这段血雨腥风的岁月,铭记那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避免灾难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发生。


活动规则:


1.每个楼层搜集一件与中国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可追溯到倭寇时期),事件描述要求真实、完整、客观,并且事件不得重复

2.必须附相关图片,采用图文混排的形式,所有资料和图片要求标明出处。

3.每位书友参与活动的次数不限,每个参与活动的帖子根据发帖质量给予2-5财富的奖励(图片数量、质量及其说明文字为重要标准)。

4.活动截止时间为2009年8月15日23点59分。






[fly]美丽的深海,初恋的感觉!
   如果爱,请深爱!
深海深海,情深似海!
   情深深,海濛濛!
深海用情,情深款款!
[/fl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一八事变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http://www.gudian.net/918/jianjie.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南苑,佟麟阁、赵登禹殉国

佟麟阁与赵登禹

1937年7月28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在飞机、炮兵的支援下,向北平南苑第29军营房展开猛烈进攻。日军投入驻屯军步兵旅团、第20师团主力以及独立混成第11旅团等部队,南苑守军第29军特务旅2个团、第38师114旅2个团及师部特务团、骑兵第9师3个团,以及高炮营、装甲汽车大队等共计2万人左右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战斗中先后壮烈殉国,当日第29军伤亡官兵达 5000余人。


出处:http://news.ifeng.com/mil/200807/0724_235_672963.shtml


北平的沦陷过程中,一批将领在守、退的徘徊中,失去了太多的机会,自己越来越被动,也许现在的中国军方也在同样的犹豫中,哎,但愿历史不再重演,我总认为,军人没有了血性,没有了对敌人的血的嗜好,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同胞和国土,我们的军队对来犯之敌太迁就,甚至过分强调仁爱了,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你还指望什么。无非是何宋庄公那样自取灭亡。我爱好祖国的和平,但我更爱看见敌人的鲜血,尤其是来犯之敌的灭亡!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强大,不可能完全靠和平,武力永远是国力的最强大保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又提到我了 : 23点59分
平型关大捷
战前形势―――日军攻陷大同

  1937年初秋,南口前线部队抗击着日军板垣师团的猛攻。与此同时,日军东条纵队也同时猛攻张家口。守军第二十九军刘汝明部不战而退,阎锡山的第61军反攻不力,张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军下一个矛头所向是第二战区阎锡山苦心经营的山西。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军事上被兵家称之为“华北之锁钥”。所以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

  但是日军占领南口、张家口后,图晋方向是西北之大同,还是东北之平型关?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

  然而战况实际发展是: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干河以南,日军于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板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

  至此,阎锡山部署的大同会战计划流产。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关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会战。
  


  平型关战役部署

  1、作战计划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2、平型关战役战斗序列表

  总指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后期)。

  第33军:军长孙楚(前期实际总指挥),下辖73师,师长刘奉滨;独立旅3旅,旅长章拯宇;独立旅1旅,旅长孟宪吉。

  第15军:军长刘茂恩,辖64师,师长吴庭麟;65师,刘茂恩兼。

  第17军:军长高桂滋,辖21师,师长李仙洲;84师,高桂滋兼。

  第35军:军长傅作义,辖211旅,旅长孙呈峰;218旅,旅长董其武。

  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208旅,旅长吕瑞英;217旅,旅长梁春溥;新编第4旅,旅长于镇河。

  第2军:军长郭宗汾,辖71师,师长郭宗汾;202旅,旅长陈光斗;214旅,旅长赵晋;新编独立1旅,旅长陈庆华。

  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196旅,旅长姜玉贞;203旅,旅长梁鉴堂(此两旅包括旅长在内几乎全部牺牲)。

  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以三个旅兵力守代县,外加炮兵团附归19军序列,骑兵军以三个骑兵师置于集宁一带。

  第8军:115师,师长林彪;129师,师长贺龙。分别于平型关、忻口、原平一带展开。另有刘汝明军驻蔚县一带。

  综上所述,投入平型关会战(9月3日作战计划称晋北战役及平型关会战)的兵力共11个军、10余万人。

  3、兵力部署

  ⑴平型关正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在大营前指挥孙楚的第33军和高桂滋的第17军及第73师(73师是孙楚指挥的,布防区域与17军连接),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旅3旅、73师、独立旅8旅于平型关正面;北面团城口内并列17军的84师和21师各就已设阵地,掩护雁北各部撤入雁门山、恒山以内,先凭险阻击并消耗敌人,再主动向南转移,分从大营、沙河隐入五台山,为南机动兵,待机出击。

  ⑵雁门关北侧。主战场的北侧依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置刘茂恩第15军于恒山外,以34军第101师和梁鉴堂旅分守北娄口、茹越口间的已设阵地。重点于繁峙北的茹越口,从太原来的姜玉贞旅到繁峙以北地区归入34军序列。

  以王靖国19军及方克猷旅到附属山野炮各一团右连接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已设阵地,保持重点于代县、雁门关间。姜玉贞之独立旅先控制阳明堡,对雁门关重点策应。

  ⑶决战地带。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为决战地带。以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广大正面,东连孙楚兵团,北连刘茂恩军,对从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诱至繁峙,使之胶着于繁峙城东的主决战阵地前。以第一、二预备军各附一个山炮营于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构成对平型关方面入侵之敌的坚强抵抗阵地。第一预备军在南,保持重点于五台山北麓;第二预备军在北,保持重点在繁峙城,吸引敌人使之胶着于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钳击。

  ⑷机动兵团。傅作义指挥31军、15军为北机动兵团,从繁峙展开,孙楚指挥以17军为主力的南机动兵团,从团城口一带出击,以孟宪吉旅及73师抄袭平型关,断敌后方。

  阎锡山把这个部署自诩为“口袋阵”。他特别重视口袋底阵地,亲召陈长捷、郭宗汾两军长到岭口行营,面授要领,并命令他们同到繁峙、沙河间周密勘察主阵地,同时派高参到平型关、团城口、恒山等处,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原61军军长李服膺拘押起来,以肃号令。

  战役的主要过程

  1、阎锡山、周恩来会商战役计划,国共军队为御外侮协同作战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副长官朱德、黄绍?、卫立煌、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划。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在岭口村傍山坡一个窑洞里进行长时间会谈。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目前虽然敌强我弱,但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二战区作战计划。周恩来洞察时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时间就拟定了计划。阎锡山惊佩不已,连叹:“写得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

  1937年9月11日,日军犯广灵。孙楚的73师被迫退至平型关南翼,阎锡山急调孟宪吉旅抢守平型关。孟旅于19日赶至平型关,与进攻之日军激战两昼夜,日军攻势顿挫,专攻团城口。八路军115师于6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伏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24日在平型关东20里的东河南公路两侧地区部署对敌后的抄击。115师派到大营同孙楚联络的高参袁晓轩把115师进入敌后的进展情况通知孙楚,希望平型关各方面友军和八路军的敌后抄袭适时配合,争取平型关围歼敌人的胜利。

  2、团城口激战失守,郭宗汾出击被围

  阎锡山得知八路军进展情况后,即派预备军加强平型关北翼的出击力量。孙楚为配合115师抄袭敌后,即令郭宗汾的预备第2军联系团城口高桂滋指挥的84师出击。23日夜,敌人曾对东西跑池高地发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伤亡近两千人,损失惨重。

  高桂滋认为八路军配合围歼板垣师团,实际上是一种虚构的空想,同时也认为孙楚师有意牺牲他们以便晋军独占风头。于是他不顾大局,于9月24日擅自放弃团城口阵地,让郭军贸然出击。

  郭宗汾军对团城口失守一事一无所知,仍以陈光斗旅附山炮一连向六郎城进击,拟带动21师与挺进大、小寒水岭的115师联合行动,绕击敌侧后。以第2军主力沿迷回村和东西两跑池一线,越过高桂滋84师阵地,攻平型关敌后。

  主力纵队接近迷回村时,便向东西两跑池村分进。25日拂晓前,郭军通过涧头、迷回村前进时,突然遭受来自团城口方面工事里机炮火力猛烈袭击,郭部大乱,还以为高桂滋部联络不当。受到更猛烈的打击后,才知高部已悄然撤离。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两跑池一带阵地都被日军占领,郭军主力被压迫于迷回、涧头一侧。

  经连续苦战,郭军损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极度疲惫。幸亏此时115师于平型关敌后的东河南以西地区伏击敌人获得大捷,一部挺进于大、小寒水岭上,使得郭军被隔于六郎城之旅可以依为掎角,相互牵制鹞子涧敌人的行动,保证了郭军主力未被全包围,得于迷回、涧头间占稳了敌人通往后方公路的侧面阵地,钳制了东西跑池之敌,使之不敢直扑大营。

  3、平型关大捷

  9月14日,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24日,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24日晚,林彪在电话上同孙楚说:“萃崖(孙楚字),我师已达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请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此股敌人歼灭。”孙楚答:“好极了,我命郭宗汾师长率4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

  林彪师长即命令部队25日零时出发。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晓前到达了指定地区,把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上。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此时战士们只着单军装,又破又烂,经半夜冒雨急行军,被汗雨湿透。晋北9月下旬夜间气温已很低(9月19日中秋节,平型关、恒山、雁门关一带曾降大雪),战士们又冷又饿,但伏于湿地、山岩上待命,士气高昂。

  25日晨5时半左右,敌第一辆汽车进入伏击圈,聂荣臻传令:沉住气,无命令不许开火。等敌后板垣师团第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后,115师某团5连连长曾贤生率全连首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敌人退路被截断,于是拼命冲杀,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敌人争夺失败,预示着被围歼的灭顶之灾,于是企图冲破独8旅阵地逃命。独8旅把一线配备改为纵深配备,拼死抵抗。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因为敌人死不缴械,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我军伤亡也很严重。据阮受贤回忆,115师约有900人伤亡,《抗战以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认为:我团营干部五人负伤,以下近千人伤亡。第5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连长曾贤生壮烈牺牲。战斗极为残酷,独8旅3个团一个补充营5000多人,损失一个团。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多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

  4、团城口反攻战

  如前所述,郭宗汾部被围后,阎锡山鉴于杨爱源、孙楚缺乏统御各军的能力(高桂滋擅自弃守团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击被围),遂令傅作义进至大营,负责平型关战役的总指挥,并调陈长捷61军急援平型关。61军到达后(25日),以梁春溥旅程继贤团攻击涧头敌人,程团士气高涨,一气冲上迷回北山,敌两次反扑,均被击退。陈长捷军吕瑞英旅之刘崇义团攻占西泡池,救出困守的郭军一部,又攻东跑池。入夜,敌我双方对峙。

  5、鹞子涧激战

  26日,日军为阻击陈61军进攻,从鹞子涧和平型关正面抽兵来援(故团城口反攻战实有利于26日115师歼日军500余人的战斗)。占领迷回北山的程团官兵曾屡次上书请战,为国杀敌立功。这次一举攻下迷回北山,连挫敌人反扑之势,不待旅部主力到来,即如脱弦之箭,一举占领鹞子涧。

  鹞子涧,位于团城口和迷回村之间,是平型关西路屏障,向西南经迷回、涧头、齐城可达大营、沙河一线,进入山西中北部,构成对繁峙、代县、忻口的威胁,所以敌人必拼死争夺此据点。26日,日军集中优势火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程部反扑,程团长指挥士兵与敌人肉搏拼杀。由于兵力悬殊,敌人冲入村内,程团无一人后退,和敌人逐院争夺。敌援军不断增加,程团弹尽援绝,全团官兵近千人,包括团长程继贤全部壮烈牺牲。程团屡立战功,以未满千人与超过一个联队的强敌拼杀,令敌胆寒,为大部队歼敌赢得了战机,程团长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6、东跑池血战

  东跑池位于平型关偏东北,为保平型关正面要点,孙楚33军之独立8旅在此布防,从9月23日到26日,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东跑池,来来回回,形成拉锯战。据当时的一营营长回忆:他亲眼看到山坡上的敌尸累累。27日,孟宪吉旅长亲到阵地督战,看到一营血战5昼夜,原有500多人的一营,只剩148人,遂令622团接防。

  7、茹越口失守,全线撤退

  我军在部署对平型关之敌的围歼决战,敌东条纵队乘平型关鏖战之机,于9月28日一举突破恒山、雁门关的接合部茹越

  口,杨澄源的34军退入繁峙。为保卫平型关战场安全,梁鉴堂旅长亲率仅有的一营人冲杀,企图夺回山口,但是兵力太少,梁旅长和大部分官兵牺牲,王靖国又急命方克猷旅长反攻茹越口,方旅长又被敌冲垮。29日,敌占繁峙城,严重威胁我主战场侧后。9月30日,阎锡山召集前线将领会议,决定全线撤退。10月2日夜,全线开始撤退,平型关撤退,平型关战役结束。

  平型关之战历时一个月(从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绵延数百里,我方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据日本军方显然缩小了的资料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我方伤亡尚无确切统计,但大大超过日军则无疑。这次战役有作战计划、作战方针,有战略目标及战役目标。据此可断,平型关之战是一中等规模的战役,忽视它作为战役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学,也不公正。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成为我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到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从高桂滋、陈长捷军在平型关正面布阵迎敌,到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从团城口程继贤全团殉国予敌重创,减轻115师压力,到115师派部队迎接郭宗汾军,使之免遭围歼;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115师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5-06/01/content_1123948.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会战(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雄固,为华北天然堡垒,又是拱卫陕甘西北之屏障。山西东部从一九三五年起,即开始构筑国防工事,主要是从正太路的娘子关及以北的龙泉关、平型关等各主要由东向西的通道地区,构筑成有纵深配置之防御工事。为日后防御日本侵略军进攻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一九三七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中国方面,国民政府第二战区以各一部在蔚县、平型关间及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结,准备在聚乐堡与日本侵略军决战。日军自九月五日向西进攻至二十四日,仅二十天,便占领了天镇、阳高、大同、集宁各城市和大片地区。天镇作战失利,追查责任,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伏法。

  大同失守后,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接着组织平型关战役,其主力撤至恒山内长城一带防守,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防守茹越口,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撤至雁门关阵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七十三师及第十五军退守平型关、团城口既设阵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五师进出平型关外,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连络线。

  日军蒙疆兵团之一部于九月二十一日陷商都、丰镇,续向集宁进攻,其主力攻陷应县、山阴、左云、右玉、平鲁、凉城等地,再向内长城线进攻,以策应第五师团作战。二十八日突破茹越口,中国守军第二零三旅旅长梁鉴堂殉国。日军进陷繁峙,威胁平型关守军后方,第二战区各部遂于三十日夜撤向五台山、代县之线,平型关战役结束。

  应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四军、第九军、第八十五师、独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庄赶来太原以北增援。十月十日卫部集中于忻口附近,会合原第二战区各部,区分为三个兵团。刘茂恩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四师为右翼兵团。以王靖国为总指挥、郝梦龄为前敌总指挥、陈长捷为前敌副总指挥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为中央兵团。李默庵所指挥的第十四军所属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及晋绥军第六十八师、第七十一师为左翼兵团,归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统一指挥。于十月十二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大白水、南峪之线占领阵地,进行忻口战役。

  日军主力于十月八日后相继攻陷崞县、原平,十三日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坚守阵地,进行反击,激战至十四日,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负伤,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及继任李继程接连阵亡,至十六日,前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壮烈殉国,官兵伤亡极重,战势呈胶着状态。

  十月上旬,日军第二、第二军主力向正定钳击,形势严重。第一战区抽出第一军团、第十四军团、第三军、第三十八军等部,转用于娘子关占领既没阵地,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一指挥。

  日军陷石家庄后,长驱南进。仅以其第二十师团之一部向娘子关进攻,策应其第五师团之攻势。十一日后进攻井陉、砭驴岭,中国守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迎击。十四日突进苇泽关、旧关,被第一军团、第三军包围,消灭甚多,困守数据点,赖空投补给。惜中国军队火力不足,未能将其全歼,围攻至二十二日,日军仍负隅顽抗。

  十月二十一日,日军被迫抽调第二十师团全部及第一零九师团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师团对娘子关再兴攻击,第一零九师团由横口车站向测鱼镇、南漳城前进。中国军队第三军及增援之第四十一军调集未毕,迎击失利。娘子关侧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师团于二十六日陷娘子关,三十日进平定,第一零九师团进至昔阳,平定、阳泉相继失守,日军进逼太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傅作义守卫太原。忻口各部队为免于被围,于十一月二日夜开始撤退,转移太原北郊,终以东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关方面撤下部队到达太原,日军已对太原形成包围,只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十一月六日,日军第五师团和蒙疆兵团向太原阵地进攻,八日由北城突入,守军向西山突围,太原陷落。日军九日陷交城,接连陷祁县、平遥后停止。中国军队退守子洪镇、韩侯镇、兑九峪。太原会战结束。

  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于会战结束后,其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等部转进于晋东南高平、阳城等地;其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团等部转进于翼城、沁水一带。晋绥军各部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与日军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战斗,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为止。

  这是一场由国共两党军队在站上协同作战的战役。

  http://baike.baidu.com/view/6814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本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 ),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 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02/content_94853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大屠杀
不容忘却的史实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日期与地点:在南京审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时,亲历“南京大屠杀” ,曾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的梅奇牧师(返美后任耶鲁大学驻校牧师)、贝德士教授(金陵大学历史教授,后任该校副校长,返美后任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 及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出庭作证。贝德士说∶“南京失陷后在两礼拜半到三礼拜的期间恐怖达于极点,从第六礼拜到第七礼拜的期间恐怖是严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司库和秘书金陵大学社会学教授史迈士也对南京审判法庭说∶“在最初的六个礼拜中,曾每天提出两次抗议。”于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才有“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20万人以上” 的裁定。据此,学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杀”只为期六个星期。“南京大屠杀”不只是六个星期,虽然这六个星期的屠杀最为严重。
  如果我们需要确切说明“南京大屠杀”的最严重阶段,那应该是从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沦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两天后,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复南京秩序。尽管有松井上将和天谷少将的允诺,日军在南京的屠杀、奸淫、掠夺、放火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当时纳粹德国驻华大使馆政务秘书乔治·罗森于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发往柏林外交部的电报还说∶“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统治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于3月4日的电报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几天南京及其周围的形势已有些稳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数量上已有减少,但在性质上没有变化。”罗森还提到直到他动笔写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还看不到一家中国商店 。史迈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战祸xxx》中说,南京市区在1938年3月份,有许多大门还是封着的。再有蒋介石的德国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当时留在南京在德国大使馆工作,其遗稿中记有“一个日本兵于三月十九日在美国教会院内强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报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国人所作之记述。南京失陷后未及逃出的野战救护处处长金诵盘及其科长蒋公谷两 位医生于1938年2月15日搭美侨李格斯的汽车作南京陷后对市区的首次巡示 ,蒋氏于其《陷京三月记》有如下之记载∶“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敌兵外,绝对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我们不忍再看。”
  蒋介石的卫队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郭岐营长于南京沦陷后三个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泪录》,连载于1938年8月之《西京平报》。战后,郭在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出庭作证,对质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为“南京大屠杀”的疯狂刽子手。郭写到∶“有人说兽兵刚进来头三天总是放枪奸淫烧杀的……结果过了一礼拜不见停止,过了三个月仍不见停止!”另一位教导总队的士兵营长钮先铭,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抗战开始时,正肄业法国军校,当即遄返报国。南京陷敌后,钮落发为僧,潜居八个月始逃出南京,现仍健在并息影于美国洛杉矶。在其所著之《还俗记》中,描述他化装和尚搭京沪 火车脱险,在车厢内的情景∶“当时京沪沦陷已半载有余了,日军为了确保他们的统治权,宪兵当然已不便在公共场所明目张胆地杀人,……在鬼子宪兵监视下,我不敢过分地东张西望;因此我又收回了我的视线,闭上眼帘,一只手搓着颈项上所挂的佛珠子,以作念佛状 。”一位文化人李克痕于南京城西乡村躲避两个多月后,于1938年3月初入南京城,6月3日逃离南京,著有《沦京五月记》,连载于1938年7月的汉口《大公报》。李描述其在南京所见∶“近来日兵奸淫妇女的事,在白天虽少有见到,但在晚间仍多得很。我女同胞行大街上,日兵见之即趋前阻拦,籍检查为名,遍摸全身,百般调戏,任意玩弄,但也只好忍辱含羞,听其胡为,否则,刺刀举起,立刻戳死,故在白天,大街上没有一个妇女的影子。”
  南京的恐怖局面一直持续到1938年的夏天,虽然明显的在3月中旬以后,屠杀和奸淫的程度逐渐减少。可以说三月中旬到5月底是“小屠杀”时期。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两个慈善机关(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及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于1938年5月份埋葬806人的记载。林娜在其《血泪话金陵》中道出其缘由∶“从日本兵进城起,到我离开止——五月二十日——掩埋尸骸的工作从未停止 ,其实埋也埋不了,一批被埋掉,马上又有一批新的来补充。”南京虽早在1938年元月一日即有汉奸自治委员会的成立,以陶宝庆及孙淑荣为正副会长,但未能使日军的烧、杀、奸、掠稍搁,以致“小屠杀”继续到1938年的夏天。南京的秩序直到1938年11月梁鸿志的“维新政府”(3月成立于上海)还都南京时,始得恢复。客观地判断,“南京大屠杀”的期限应该说是“半年”,或者说三个月的“大屠杀”和三个月的“小屠杀”,才与事实符合。“东京审判”的判决说∶“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又说∶“在城外的人比在城内的人稍稍好一点。在南京四周200华里(66英里)以内的所有村庄,大体上都处于同样的状态。”“南京四周200华里”应即为上述之“南京及其附近”。这正好是东起于南京城东北,长江南岸之乌龙山,经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马群、苍波门、 高桥门、上方镇越秦淮河而西向花神庙、吉家凹,再越江南(即京赣)铁路,再东北上直趋江心洲对面之上河镇。实际上,这也就是保卫南京的防线,主要是南京之东南两方,也是人烟稠密的区域。同时,这一区域是南京防御的战场,村民多在日军未到前远走逃避。或入南京城避难,所留者多为老弱和妇孺。日军所至,未及逃避者,几乎极少幸免。
日军一路屠城杀向南京
  日军20万分六路逼向南京,一路屠城奸淫,屋舍城墟,人烟绝迹。日军第六师团于11月5日在杭州湾之金山卫登陆后直接北上破松江城。据英国“曼彻斯特 卫报”著名记者田伯烈报道一位英国记者于1938年1月14日亲赴松江考察后 所发的电报∶“松江全城本来可以容纳10万人左右的居民,我却只看见五个年老 的中国人,躲在法国教会的一幢宅子里,流着眼泪,他们已经断食,恳求我带到上 海。” 有中国威尼斯之称的苏州为日军第三师团于11月19日攻陷。据1938年 上海《密勒氏评论》一篇文章报导∶“美丽古雅的苏州城原有35万居民,日军占 领该城后,只剩500人了。”但最痛心的事情还如下述∶“就是日军侮辱各种阶 层的妇女。兽欲勃发的日本兵到底奸污了多少妇女,恐怕没有人能够估计。”稣实 在其最近所著之《中国妇女作日军慰安妇》一文中说∶“苏州城陷后有二千多妇女 被掳。”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在其1939年1月15日重庆《中央日报》所发 表的《抗战建国与妇女问题》一文中证实,日军不仅将被掳妇女编号供奸淫,甚至 当众将被掳妇女“剥掉衣裳,在肩上刺了号码。一面让我们女同胞羞耻,不能逃跑 ,一面又充当他们的兽欲的工具。” 素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为一工业中心,平时人口达90万人,1937 年10月下旬以来几乎每日均遭日机轰炸。据上述《密勒氏评论》文章所载,11 月10日日军于一日之内竟投炸弹160余颗,全城工厂与商业区尽成瓦砾,军民 死伤无算。恶名昭彰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所属之第二十联队(相当于中国的团单位) 于11月26日陷城后,大施屠杀,纵火焚城达十余日。据该联队第三大队上等兵 北山于1987年公布之《北山阵中日记》所载,日军入城后不分军民一律屠杀。 上述稣实的文章里报导日军在无锡掳夺中国妇女3000人,其中为军官所占有, 随军押向南京者为数不少。日军于11月29日陷常州(武进)。按《北山阵中日 记》所载,日军接上级命令,所掳居民皆杀,结果四千余人被屠。 镇江为南京之屏蔽,运河中枢,且系江苏省会,日军于12月9日破城后,数 千未能离境之难民皆遭屠杀,妇女被轮奸致死者极多。后来红十字会收尸共300 0具。当时年仅7岁的尹正美,全家五口居镇江城内,其祖母、母亲、大爷和哥哥 皆死于日军屠刀之下,本人之后背被日兵刺了3刀,后被救活,现居北京,其背後 3刀伤痕仍清晰可见。尹女士已撰文报导其受害经过,在《日本侵华研究》第十六 期发表。 田伯烈在其书中提到∶“中立的外国观察家曾赴日军占领下扬子江下游三角地 带旅行视察。据他们的报告,破坏毁灭的情形,决非局限于上海及其附近。……生 产和生存工具的全部绝灭比较几千几万人牺牲于奸淫屠杀之下,其影响实在更为可 怕啊!”田氏估计上海附近三个月的战事,造成中国官兵伤亡至少30万人,平民 的死伤数目也不相上下。但是,最可怕的“南京大屠杀”继踵而至。
  日军近八个师团约20万人,此外还有飞机助战,海军游弋长江(因其武器精良,火力优于中国军队的三倍),分六路围攻南京。守军约12万人(除教导总队 及宪兵两团外,有十三个师)。日军第十三师团之一部连同第十一师团之一部编成 之天谷支队于镇江北渡长江,先取扬州,再西向迂回南京对岸之浦口。第十三师团 的六十五联队组成山田支队沿长江南岸直趋下关。第十六师团于12月5日进据句 容后,其第三十八及三十三联队绕汤水镇经紫金山(针山)北麓奔向下关之东煤炭 港江边,以其第九及二十联队攻麒麟门经马群由紫金山南麓直逼中山门。第九师团 第七、三十五、三十六,及十九各联队在第十六师团之南并进,奔向光华门及通济 门。第十军所属之第一一四、第十八及第六师团自杭州湾登陆后即西向,经太湖之 南,其中第一一四师团绕太湖南岸北上取宜兴,经溧水而攻南京城西之花神庙、雨 花台、而中华门。第六及第十八两师团西进,于11月30日陷广德后,第十八师 团及伪满于芷山旅继续西进,于12月8日陷江南重镇芜湖。第六师团之第十三、 四十七、二十三联队即北上为第一一四师团之左翼进攻中华门;其第四十五联队由 最左翼直奔下关。另有第五师团之第四十一联队,由国崎登旅团长率领之国崎支队 未参加广德战事即北上,经固城湖及石臼湖之南,于马鞍山之北渡长江而东向浦口 ,对南京形成包围之势。 12月9日南京外围要地龙潭汤山、淳化镇、秣陵关尽失,于是环城防卫战开 始。12日晨日军攻陷城西南之中华门。当日下午五时,自告奋勇保卫南京之投机 军阀唐生智长官召集师长以上人员开会宣布撤退,部队由下关渡江北上与正面
突围 南下;唐迅即渡江北逃。入夜后,南京彻夜枪声不停,各奔生路,无路可走的官兵 多化装到老百姓家,特别是国际安全区藏匿。日军于13日晨9时许始由中华门及 中山门涌入市区,三个月的“南京大屠杀”随即开始。
三十四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与资料,为了中国审判战犯和远东国际法庭的审理 ,南京市议会自1945年8月即开始收集资料,历时两载。首先中国军事法庭于 1947年2月初审判“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亲历其境之证 人如美籍贝德士及史迈士教授等1250余人出庭或具结作证,连同物证资料提作 审判依据。3月10日宣布判决∶ “计我被俘军民,在中华门花神庙、石观音、小心桥、扫帚巷、正觉寺、方家 山、宝塔桥、下关草鞋峡等处,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在中 华门下码头、东岳庙、堆草巷、斩龙桥等处,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15万人以上,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 判决书所定之集体屠杀19万人及零星屠杀15万人,系根据身历其境之12 50余人,及当时主持掩埋尸体之许传音、周一渔、刘德才、盛世徵等具结证明; 具有红十字会掩埋尸体43071具,崇善堂收埋尸体112266具之统计表; 灵谷寺无主孤魂3000余具之碑文;及谷寿夫在法庭上犹洋洋自得叙述其以丛葬 方式集中掩埋之“万人坑”五处所起出之头颅数千具;并有众多的出版物和照片为 物证。 其实,中国政府检察官陈光虞根据十四个团体的调查,于1946年5月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出的“南京大屠杀”确定的被屠杀者294911人,未确定的 被屠杀者20万人。同年九月,陈氏根据继续收到的确实资料,又增列被屠杀者9 6260人,故确定被屠者应为391171人。东京审判对“南京大屠杀”颇为 重视,听取来自中国亲历目睹的中外证人十余人(包括贝德士、梅奇、威尔逊医生 、许传音、伍长德、粱延芳、秦德纯等)的口头证言并接受了百余件书面证词,最 后作出慎重的保守的判决∶ “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 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万人 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 ,或以其他方法处理的尸体在内。”
  1981年以来,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声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窜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华侵略和“南京大屠杀”。南京各文化学术团体,尤其是南京大学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重新调查研究并编写“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与著述。据1984年的调查,南京全市尚有仍健在 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余人,他们接受采访的证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这番重新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对于19 47年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判决作了一些补充,但重新肯定“南京大 屠杀”的数目为34万人,即集体屠杀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首先传到外界是由《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窦奠安所发 的电稿《纽约时报》1937年12月18日封面大标题为“南京强奸事件”;其 小标题为“日军陷南京,屠杀两万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以后东京审判亦沿用 “南京强奸事件”一词。事实上,南京沦陷后,我女同胞所遭遇的是再悲惨没有了 。日军随时随地不分昼夜强奸我国妇女。东京审判十一名法官之一的中国法官梅汝 敖说∶“强奸和杀人是分不开的,因为日军在强奸之后,通常是把被奸的妇女,甚 至连同他们的家属子女,一齐杀掉的。”曾出席“东京审判”法庭作证的许传音举 一实例∶ “水西门外某寡妇,有女三人,长女十八岁,次女十三岁,幼女九岁,均被轮奸,幼女当场死去,长女次女亦不省人事。” 金陵大学校园内,一个十一岁的幼女,被日军轮奸致死。另珠江路口,有一个 七十九岁的老妇,被强奸,其子向日军拼命,亦被杀死。两年前受日本记者访问之 李秀英,当时怀孕七月被刺三十余刀而未死之奇迹亦为世人所周知。奸后必杀几乎 成了日军的一条规律。在国际检查处向东京审判庭提出的证据里,有一件是日本军 部发给战区司令长官的秘密命令,禁止日军士兵归国后谈论他们在华的暴行,并引 用某中队长关于强奸给士兵的指示∶“为了避免引起太多的问题,或者是给以金钱 ,或者于事后杀掉。”该命令中又说∶“如果将参加过战争的军人一一加以调查, 大概全都是杀人、抢劫、强奸的犯人。”正如日本《读卖新闻》随军记者小俣行男 在其《中国战线随军记者的证言》中所说∶“不强奸的士兵几乎没有,(被奸妇女 )大部分在事后杀掉。” 东京审判确定“日军入城后的一个月内,强奸中国妇女达2万名”。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亦向德国政府报告南京被日军占领一月之内发生不只2万起强奸事件。 麦加伦牧师送东京审判庭的证词有“强奸——强奸——又是强奸,我们计算一夜至 少有一千起”之语。东京审判判决书说∶“全城中,无论是幼年的少女或老年的妇 人,多数都被强奸了。”贝德士在作证时说过,从1938年2月6、7日直到那 年夏天,很多严重的暴行还在发生。因此,据“安全区”的国际人士的统计与估计 ,“南京遭受强奸的妇女至少8万人之多。” 日军四出强奸妇女而奸杀并施,日以千起,我南京全城妇女,人人自危。日军 蹂躏我妇女之方式离奇惨虐,古今史册前所未闻。我妇女坚贞不肯受辱或受奸含羞 而投井和悬梁自尽者何止万千。
  日军入南京后大肆抢劫放火,不仅把南京商业区抢劫一空,而且纵火焚烧。日 军入城后,见人就杀,遇屋即烧,烈火不停七周之久,夜晚照成白昼。大火延至白 下路、朱雀路、中华路太平路、中山东路,繁华商业区不数日而化为灰烬。日军总 司令松井石根于12月17日抵南京举行入城仪式,在南京逗留一周。12月20 日后复作有计划的纵火烧城,市民有敢营救者,尽杀无赦。是日费吴生博士同史迈 士教授驾车外出所见∶ “城内最重要的商业区太平路一带,烈焰冲天。向南行,我们看见日兵在店铺 内放火。更向南行,我们看见日本兵忙着把东西装入军用卡车。青年会已起火,尚 未波及附近的房屋,起火的时间显然不久。我们无心细看,匆匆前进,夜间我从窗 口眺望,十四处的火舌向天空飞腾。” 日军放火是在军官指挥下,先由他们在认为可烧的门上划一记号,士兵们再使 用汽油和化学药品纵火。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曾收集了日军放火用的几种化学引火物 的样品。 费吴生在给他在上海的友人信里说∶ “今天是一月十一日。……我昨夜驾车外出时,还看到四处火警,并目睹日本 兵正在另一家店铺动手放火。从十二月十九日迄今,日本兵几乎没有一天不放火。 前天,克鲁治君曾设法溜出东门,回来告诉我们,他所经过约二十哩的区域内,庐 舍均已焚毁,阒无人迹,连家畜也看不见。” 罗森于1938年1月15日给外交部的报告说∶日本军队放的大火,在日军 占领一个多月之后至今还在燃烧;全城三分之一被烧毁。 日军在南京的抢劫也是破天荒的。梅奇牧师在其12月19日信中说∶“整个 过去的一星期,日军已把南京城抢夺一空,任何东西都要;他们甚至抢走德国领事 馆的汽车。”费吴生在其给上海友人的信中也说∶“全城所有私人住宅,不论是被 占领的或未占领的,大的或小的,中国人的或外侨的,都蒙日军光顾,劫掠一空。 ”美大使馆职员晋钦,女传教士苞尔,及德人雷伯、巴赤德、波濮罗、蒸姆生等之 住宅均遭多次搜劫,损失严重。德国六十幢房屋,有四十幢遭受不同程度抢劫。 日军在南京的抢劫是有计划的,上自师团长下至士兵无不从事抢掠,很多发了 横财。于1937年12月21日自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手中接管南京城防的第十六 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就是满载而归回日本的;他偷去了蒋介石的文房四宝。社会学家 史迈士率领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新培训之工作人员作三个月(1938年3月8日至 6月15日)的南京附近六县(即长江北的江浦、六合两县,江南的江宁、句容、 溧水、高淳四县)的农村调查及南京市的家庭调查,而完成《南京战祸xxx》由该 会于1938年在南京出版。调查结果南京市内房屋遭破坏者为百分之八十九;其 中因交战因素毁坏的有百分之二,毁于纵火焚烧的有百分之二十四;另外的百分之 六十三是由于掠夺和抢劫。城外地区房屋及房内财产损失估计为二亿四千六百万元 (当时国币三点五元兑换一美元)。1946年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公布的“南京抗 战损失调查表”,估计“南京大屠杀”期间公私财物之损失约为国币两千三百亿元 (当时二十元兑换一美元)。
http://baike.baidu.com/view/5778.htm#1



更多图片见
http://neverforget.sina.com.cn/fact/atrocity/index.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今高密市的孙家口伏击战,一举震动了胶东半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鼓舞了胶东人民全民抗战、长期抗战的信心与决心。然而,高密东北乡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100多名无辜百姓残遭杀害。

    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展开。战争之初,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节节败退,不到半年华北沦陷。次年初,日军进入山东高密、胶县、平度等地。于是胶(县)沙(河)公路成为日军“武运长久”的重要交通线之一,孙家口便在这条交通动脉上。

    当日军进攻山东时,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保存实力,不但放弃济南要塞,让日军轻易占领山东,而且打乱了国民政府抗击日军的战略部署。后经各方抗日力量的苦心经营,山东的抗战形势很快得到扭转,且日益高涨。高密同样如此,抗日武装力量发展迅速。

    1938年3月间,刚刚组成的游击队曹克明部(其编制与番号都是山东省国民政府认可的,归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调遣),在胶济铁路以北的高密、昌邑、平度一带活动,伺机打击日本侵略军。

    胶沙公路既为日军重要交通线,自然就不断有来往车辆,曹部便谋划在此公路上伏击日军。适逢国民政府军事别动总队华北联络参谋兼十三支队参谋长曹正直,由诸城蔡晋康部至曹克明部联系工作。曹正直与曹克明同村同族,系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有较丰富的作战经验,曹克明决定让他留下共同组织一次伏击战。

    曹克明与曹正直沿胶沙公路逐段进行侦察后,认为孙家口(今属高密市夏庄庄镇)最为有利,孙家口南距胶县城50华里,北距平度城70华里,西南距高密城60华里,这里便是高密有名的红高梁之乡,电影《红高梁》的故事原型即取材此处,又是个三县交界之处,也是三不管地带,历史上民风剽悍。一旦伏击战打响,这三个县城的日伪要得讯或增援,均需一定时间。兵贵神速,日军没有了时间优势,就没有援军可言,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游击队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打一个歼灭性的伏击战。

    孙家口位于胶莱河南岸,村与河堤相连,胶沙公路由村中街道通过。因地势低洼,百姓建房都将房基垫高,这样以来,街道就显得低,而院墙反显得高,如果游击队埋伏在户内,即可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孙家口是个不过百户的小村,且街道狭窄,仅能通单行车,街道虽不很长,却有几个锐角拐弯。

    孙家口村北临胶莱河公路渡口石桥,桥长40米,宽2.4米,两头引桥各有二三十米,两端堤高坡陡,形成天然屏障。汽车自桥北首进入引桥至出村有二三百米,只能单车缓行。但孙家口桥北与村前为开阔地,有回旋余地。

    如此自然条件,实为打伏击战之有利地形。况且日军修复胶沙公路时,强迫百姓出工,百姓撇开自己的活不干而去修路,受苦受累,有时还得挨打挨骂,分文不得,对日军已很不满。这条公路通车之后,日军驶行在公路上,常以两侧之建筑物或树木、碑碣、甚至平民为目标开枪射击取乐,使干活百姓望之即惊。三月初一那天,一小队日军由南北去,车行至孙家口南相距五里的公婆庙村时,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孙氏,在菜园里劳动,一时未作躲避,竟被日军一枪穿透了胸膛,当即死亡。如此种种时有发生,百姓们对日军已怨恨至极。听说要打日本,都非常支持。

    曹部选在孙家口伏击,无疑是据以上条件而定。这是一场既有准备,又有把握的战役,当然是胜券在握的。在选定好伏击地点之后,曹部又从当时群众中了解到,公路上常有几辆车从胶县去平度,次日再返回,较有规律。1938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有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经由孙家口北去,有情报报告,此八辆车于次日仍由原路返回胶县。于是,曹克明与曹正直等便展开了伏击战的周密部署。

    据孙家口经历伏击战的老人回忆,曹部于次日,即三月十六日一早即将百姓疏散,将400多名游击队员一部分埋伏在南桥头孙家口沿街两侧的百姓家。又在方圆10华里内设下伏击圈,并安排部分游击队员扮作百姓于公路旁佯为耕作。在村内街拐角处设有农民用来耙地的耙连在一起的路障,部署既定,专待战斗。


--------------------------------------------------------------------------------

    是日早八时许,果然八辆载有日军的汽车由北驶来。有五辆车先驶过石桥,第一辆车上架有一挺重机枪,进村转弯时,因弯大陂陡,等司机看清前面的路障时,刹车晚矣,轮胎立时被耙齿刺穿。汽车尚未停稳,埋伏在街两边百姓家之游击队立即用手榴弹袭击,车内日军统统被炸死,由于双方交战距离太近,日军的重机枪失去作用。后面尾随的四辆车,拥挤在入村处的石桥头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埋伏于两边的游击队居高临下,枪弹齐发,日军大部被炸得血肉横飞。有一个持指挥刀的日本军官跳下车,哇哇地指挥着凭车顽抗。在烟火弥漫中,几个日军爬进路边一家院里,疯狂向我游击队扫射,十几个游击队员中弹牺牲。见日军火力越来越猛,游击队连长马福生带领数十名游击队员将一捆捆高粱秸点燃,抱着烈燃的高粱秸冲向车去,汽车终被点燃,曹正直即大喊:“上!”四周埋伏的游击队员一拥向前,将残余之敌包围,杀得残敌毫无抵抗之力,冲出几个已四散逃命。此时,在桥北头未过桥的三辆车,见前面战斗打响,即停止前进,在被埋伏之游击队袭击时,他们速下车抵抗,经过激战,被游击队全部消灭。从村内逃出的几个日军,有两个沿公路沟向南逃跑,被游击队击毙一个。另一个逃至公婆庙村(今名东风村,下同)后,被村民王道利发现,便吆呼:“快来捉日本鬼子!”孙召亮、孙坚荣、张福臻等扛着铁锨、叉子等跟了上来。日军见势不妙,钻进一个湾里,见王道利等追去,他即趴在湾里垂死射击。时值春季,雨少地干,张福臻即扬土,使日军看不清目标,睁不开眼,老猎人王道祥趁机从旁边摸上去,土枪鸣响,日军负伤倒下。这时,一青年眼明手快,趁机赶上前用铁锨将这个鬼子劈死了。

    另有三个日军冲出后,沿河堤向东南逃窜,逃至马家园村时,被阻击圈内之游击队和群众挡住,他们钻进了坟地,凭借坟头顽抗。开始有两个游击队员受伤,后被游击队击毙两个日军。余下的一个逃至刁家丘,被群众杀死。

    约午后三时,战斗结束,共歼灭日军39名,在清理所获文件时悉知,车内有少将中岗弥高,是从板坦师团部来胶东休息并视察军务的我平型关大捷的漏网之鱼。所获战利品有重机枪一挺,大盖步枪30支,军刀3把,弹药一批。烧毁汽车七辆,一辆受损不重者,由曹克明部营长董希瞻开走。文件一宗,内有地图及《阵中要务》一本。后战利品曾转山东省国民政府驻安徽阜阳时展览。曹部受到嘉奖。

    此次伏击战游击队伤亡30名,群众10名,曹克明族人有三名为国殉难。

    当时,人们都以为日军全被消灭。岂知以后查知,有一个在战斗中藏在孙家口孙美礼家的秫秸丛里,乘夜逃回胶县城,报告了被伏击情况,并为日军报复提供了线索。

    战后,曹克明部回大本营周戈庄休整。孙家口百姓料到日军定来报复,纷纷逃避。不出所料,第二天(三月十七日)一早,日军将孙家口包围,进村逐户搜查。四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未逃,被日军杀死三人,重伤一人。然后把村里房屋点上火方走。

    报复日军走后,国民政府地方游击队冷冠荣部令孙家口村与公婆庙村百姓将孙家口前公路挖断、小桥拆毁,以阻日军车辆通行。

    孙家口附近村庄百姓与抗日游击队一直四五天有备,也未见日军出动,已放松警戒。

    岂知,在保持了七天平静之后的四月二十五日,天还未明,驻青岛的约有一个中队的日军,分乘四辆卡车,又来袭击孙家口。当车行至孙家口村南的公婆庙村东首时,村里各户大多未起床。有一位早起拾粪的人在村东围子外见有日军汽车,吓得撒腿就往回跑。日军误以为公婆庙村内有埋伏,此人为站岗者,便向村内开了枪。尚在睡梦中的公婆庙村民,听到从东面而来响成一片的枪声,即仓皇起身扶老携幼拥出大街小巷迤逦向村外逃去。日军打了一阵枪未见还击,又听见村内哭声喊声。断定没有抵抗力量,方迅速冲进村内。这时天已大亮。

    日军进村以后,便向逃避的百姓开了枪,瞬间20多名无辜的村民倒在血泊中!接着,日军封锁了村口,挨家逐户搜查。村民王成恩等八位年纪大的人被几名日军赶到王道昌家中,反锁上门,将房上浇上汽油点燃,八位无辜老人全部遇难!一位妇女未及逃出,被几个日军堵在屋内污辱致死。60多岁的老人王兆瑞已逃出,发现10岁的孙子尚在家中,不顾别人阻拦,绕道跑回家中,将孙子领出。谁知,刚一出门,被两个日军拦住,问道:“游击队哪里去了?”他答以“不知道”!日军听后,便朝老人的肚子踢去。孙子见爷爷倒下,扑向日军,搂着日军的腿,喊着要赔他的爷爷,被日军倒提双腿扔出去摔死!李元章的妻子已怀孕八个月,刚出家门,日军追去,用刺刀挑开了她的肚子……张天月怀揣不满周岁的孩子拼命地跑,被日军一枪打死。

    日军在村里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又向村外追杀逃出去的群众。

    在村东,他们将20多名群众围赶到一条沟里,架起机枪扫射,霎时,鲜血染红了水沟。扫射之后,又用刺刀把每个倒下群众的肚子挑开。在村北,日军将十几名群众包围在一块坟地里,全部用步枪击杀。村民王道明左肩中弹后,躺倒像死去一样。等日军全部走后,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看,横七竖八的都是邻居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初生的绿草和茔地,他的心里一时懵懂了。在村南,邹明才一家五口躲在一小桥底下,日军发现后,一连向桥下扔去五颗手榴弹,致邹明才一家五口全遇难。在村西,一伙日军将20多名群众围住,一个日军军官手持指挥刀凶狠地道:“是谁打死了皇军?皇军埋在什么地方?不说统统枪毙!”被围群众听了,无人回话。这时,一个日军走到村民张西德面前,把他从人群中拉出,用刺刀朝他比划,张西德气愤地飞起一脚把日军手中的枪踢落在地。日军恼羞成怒,将张西德绑起,用刺刀将其额头上的皮剥开,拉下盖住双眼,边问边用刺刀在张西德身上乱戳,直到张西德气绝。日军又把目标集中到教书先生张天阶身上。张天阶身体虽瘦弱,可他在日军的淫威和毒打下一声未吭。日军见在张天阶身上问不出什么,就一枪把子把他打昏,活埋在围子沟里。屠杀,并未吓倒公婆庙的百姓,日军见被围住的群众都怒目而立,问不出什么话来,端起机关枪,对着他们疯狂扫射,将22名群众惨杀。

    日军在公婆庙村内外,一气屠杀了四个多小时,最后,他们又在村内空地上,用刺刀逼着捉起的十几名青年妇女剥光衣服扭跳,在光天化日之下将她们凌辱后枪杀。

    时至中午,日军将公婆庙全村房屋都放上火,顿时全村变成一片火海。村民王乃聚70多岁的老母,侥幸躲过了日军的搜捕,却又被烈火烧死。

    半天的时间,日军屠杀我公婆庙村群众136名(其中含有重伤后而死者),杀伤、烧伤70多名。烧毁房屋800多间,牲畜、粮食、农具等损失不计其数。那时该村尚不满200户人家,受到如此屠杀与破坏,可以想见劫后残状。这便是高密抗战史上有名的“公婆庙惨案”。

    日本侵略军血洗公婆庙村后,仍不甘心,次日又兵分两路,到周围村庄实行血腥报复。

    西路的一股,先窜到杨家丘烧毁民房10余间,又窜到王家丘烧民房90余间。在谭家村杀死一名村民。

    北路的大股日军又回公婆庙村,将王道朴、张天祥、张天考、孙学彦等七名村民抓起,用刺刀逼迫到孙家口寻找中岗弥高的尸体。

    到孙家口后,日军听说胶莱河北岸的一口井里有日军尸体,逼迫这七名村民为其到井里打捞,未获,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军将七名百姓身上泼上汽油,活活将他们烧死。行前,又窜到前双丘放火烧毁民房400多间。
  
    战后,尤其经过次日的报复,孙家口的百姓全都躲在外面不敢回村,担心遭到更惨重的报复。
  

    这场伏击战,抗日游击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地老百姓付出了100多条生命,日本侵略军欠下了红高粱之乡一笔惨重的血债。

http://www.gaominews.com/news/2008128/n69042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滇缅之战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深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后又陆续空运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到印度,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从缅甸撤到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起由卫立煌接任>.6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两军准备从印度和我国云南西部同时向侵占缅甸和我滇西的日军进行反攻,并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著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以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滇西进行反攻的事迹进行拍摄素材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160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抗战




   

  1933年1~5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 (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 长城的冷口、 古北 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

  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交战主要在以下地区和要隘进行:

  山海关、九门口作战 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中国军队射击,并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 2月17日, 武藤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 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 今建 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守军在凌南 (今建昌)、 凌 源、赤峰等地抗击后, 第53军撤至喜峰口、 冷口等 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场、乌丹(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日军占领承德后,除以骑兵一部攻占围场、乌丹外,主力向长城各要隘推进,各关口的争夺战展开。

  冷口、滦东作战 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占领冷口。6日,中国第32军一部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进攻界岭口,第53军一部顽强抗击与反击,阵地失而复得,转入对峙。21日,第53军第116师一部守备之义院口被日军占领。3月27日,武藤下令进攻滦东。中日双方军队随即在滦东各要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第57军防守的石门寨、海阳镇于4月1日和4日被日军岩田支队等占领;第32军防守的冷口、建昌营于11日落入日军第6师之手;第53军防守的界岭口也于12日告失。其间,第40、第67军奉命由马兰关、古北口等地驰援滦东。 4月14~ 17日,何应钦令第32、第57、第53军撤守滦河西岸,抚宁、昌黎随之陷落,双方隔河对峙。此时,日军担心入侵关内引起国际干涉,19日武藤下令进入关内的部队立即撤回长城线。守军乘机跟踪追进,至29日收复迁安、卢龙、昌黎、抚宁、北戴河等地。

  古北口、兴隆作战 3月5日,第67军一部奉命占据古北口外马圈子、黄土梁阵地,阻日军西进,当日晚起遭日军第8师第16旅进攻,激战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线阵地。10日,第17军第25师进至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11日,日军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队、飞行队和战车队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守军英勇抗击与反击,损失过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

  4月21日起,日军第16旅在飞机十余架、坦克30余辆、大炮数十门支援下,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八道楼子、田家庄、界牌峪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守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其间,第26军于4月27日包围进至兴隆县城的日军1个营,攻击三天未克,后因日军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领九松山预备阵地。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王团因众寡悬殊,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10~11日,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遂以一部守关门,主力集中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摧毁其火炮十余门。

  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日军进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进攻罗文峪、山嵖峪,在该地防守的第29军暂编第2师顽强抗击与迂回反击,激战三昼夜,阵地易手十余次,日军不敌而败退。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和骑兵第4旅各一部,复在飞机、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但因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奉命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潵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15~21日,在潵河桥、南北团汀击退企图渡滦河西进的日军。

  战役结局 中国军队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中国军队"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

  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广大爱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抗战,终因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而导致失败。

  http://news.sohu.com/20050627/n226102577.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死于轰炸者10,000以上,超过10,0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日本对重庆实施的空袭,是继德国在1937年4月西班牙内战中对格尔尼卡(Guernica)平民实施轰炸之后,历史上最先实行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希望透过制造大量平民杀伤,以瓦解对方抵抗的士气。故此轰炸时不分前线及后方,亦不以军事目标为主要对象,反而多以为居民区、繁华的商业区等为目标。之后二次大战中德国对英国考文垂的空袭;英、美对德国的空袭,皆为同样的手法。日本轰炸重庆时首次大量使用燃烧弹,用以燃烧市区的房屋。到了二次大战的末期,美国亦以相同的手段对付日本,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燃烧轰炸。
  经过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展开对日抗战。11月,国军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首都。
  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对重庆主要为试探性的轰炸。出动的架次较少,多数为陆军航空队。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后,日军在日皇的命令下开始向重庆实施战略轰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为战时首都的重庆,打击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陆军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5月,改以海军实行轰炸。5月3日及4日,日机从武汉起飞,连逐轰炸重庆市中心区,并且大量使用燃烧弹。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2000人以上死亡,十万人以上无家可归。外国使馆亦受波及。此次轰炸称五三、五四大轰炸。
  1940年5月,日本大本营发动《101号作战》,由陆、海军同时对中国后方进行轰炸。陆军主要以山西运城为基地,海军主要基地为汉口。轰炸重庆的日机超过2,000架次。8月19日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海军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以零式战机护航轰炸,重庆2000多户民居被毁,称八一九大轰炸。
  1941年初,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先向中国集中力量进行空袭,发动名为《102号作战》的大规模轰炸。在1月至8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重庆市内的一个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风口被炸塌引致洞内通风不足,洞内市民因呼吸困难挤往洞口,造成互相践踏,估计数以千人死亡;称为六五隧道惨案。
  1941年中以后,日军为准备在太平洋发动战争,陆、海军航空队主力从中国抽出。之后对重庆只有零星轰炸。到了1943年8月以后,日军再无能力空袭重庆,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9月9日 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受降席居中座的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左为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将张廷孟,右为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投降席上有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驻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茂三郎、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 7人。参加受降仪式的中国方面,还有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工懋功、李明扬、郑洞国等。盟军将领有美军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英军海斯中将等。

  上午9时整,何应钦将日军降书交付冈村宁次阅读签字。冈村宁次将降书一一阅读,签字时手微颤抖、签字盖章毕,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9时6分,何应钦将蒋中正第一号命令交参谋长转送冈村宁次,冈材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9时10分,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完毕,日本代表退出会上何应钦向全国及全世界人士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南京受降仪式顺利完成。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升一新纪元。”


侵华日军投降仪式

链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0293/70302/479602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概略
  1894年~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编辑本段]甲午战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编辑本段]战争之前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然而,在条约待批期间,发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风漂流到台湾,其中 54人被台湾土著(即“原住民”)杀害,其余由清政府护送回国。当时的琉球是清朝属国,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从清政府邸报中看到此事,于是一面向本国报告,一面到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借口进攻台湾。
  1874年2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
  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结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而归,应当支付一些兵费然后日本撤兵,这样双方面子上都过得去。清政府觉得在战争中处于优势,以赔钱来结束战争说不过去,而又不想为“化外生番”费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宁人,就表示可以考虑对在台湾“被害之人”酌情“抚恤”,等于承认了赔款的原则。在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摆弄完台湾后,又开始摆弄朝鲜。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时。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不太成功。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借机出兵朝鲜,逼迫朝鲜政府同意日本军驻扎朝鲜.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保守派连忙请求中国军队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二千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宫。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杀。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大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手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张“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国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而日本则加强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
  以后的九年,表面上风浪不兴,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国军队调查报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军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订期内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以达到既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中国军队的双重目的。7月12日,陆奥电令大鸟:“目前有采取断然处置之必要”,“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大鸟接训令后,于19日和20日连续提出强硬要求,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终于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编辑本段]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创。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了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伊东祐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战死。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定远”、“镇远”两舰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镇远”轰得不知去向,旗舰“松岛”已经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所罕见。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一章会具体讲到)。
[编辑本段]战争的失败原因
  客观上: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大;主观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主动求和,军击败坏,将士贪生怕死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过程

   中国与日本与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辽宁),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条约的主要内容为: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图片见:http://www.lsjxsj.com/kc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5

刚发现好像跑题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滇西抗战爆发(组图)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前排左一)在复修惠通桥期间到工地视察


腾冲城中弹爆炸


松山上的远征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


远征军在城郊满金邑一带展开攻势


中国远征军山炮阵地实施炮击情形



中国远征军包围腾冲城


  第八军主力开赴松山前线。惠通桥修复通车,接替第七十一军主攻松山的第八军得以迅速集结,开赴松山战场

  当中国远征军主力在缅北与敌作战之际,狡猾的日军以从仰光登陆的第56师团等部重兵,乘虚进犯中国(云南)滇西——敌寇于1942年4月29日切断滇缅公路、占领腊戌后,5月2日越过畹町河,随即占领我边防重镇畹町,杀向龙陵。日军沿途抢劫华侨的汽车,先头部队化装成我逃难民众,乘车从滇缅公路于5月5日凌晨进至怒江西岸,企图偷越“惠通桥”,被中国守军发现,双方展开激战。

  能否守住怒江天堑,炸毁“惠通桥”成了关键。我工兵部队于万分危急之中,在其总指挥马崇六将军的果断命令下,于上午9时左右将桥炸毁——随着一声惊天巨响,只见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木屑飞溅,“惠通桥”连接两岸的铁索像断肠似的只剩下几节垂在了桥墩上(事后龙云曾对马崇六说:“我代表云南人民感谢你!”)

  当日(即5月5日)晚,500多名日军利用朦胧天色乘橡皮艇强渡过江,再次与我守军激战,“沿江人民相从助战,喊杀声震动山谷”。战至5月8日,正当我守军已经不支之时,大批中国军队相继赶到,于5月9日将残敌击退回怒江西岸,从此形成了中国军民依托怒江天险与日寇对峙两年有余的态势,遏制了日军“南进中国”的战略企图。

  “惠通桥”畔大惨案

  从1942年5月2日日军侵入畹町,5月4日占领龙陵到5月10日腾冲沦陷,延至1943年初,我云南境内怒江以西3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好锦绣河山,相继被日寇的兽蹿践踏,滇西各族人民在日军的屠刀下,受尽了屈辱与劫难。据记载,滇缅公路上当时挤满了车辆和难民组成的望不到尽头的逃难队伍,沿途哀鸿遍野。当他们行至怒江边时,因“惠通桥”已被炸毁,不能通过,很快便遭到了日军的大肆屠杀和侮辱。惠通桥顿时变成了日军一个为所欲为的大屠场,撕肝裂肺的“凄惨之声,连日不绝”,震荡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和深谷之中,构成了中国抗战史上一幅悲惨凄凉的大画面。

  日军血洗龙陵

  恶贯满盈的日本侵略者在被占领的我滇西国土上烧杀奸掠,制造了不计其数的人间惨剧,他们或将人活活地进行肢解,或用油火将人活活烧死,或用滚烫的开水灌入人口,或装入汽油桶内活活煮死,或用汽筒打汽将人涨死,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怵。1942年5月4日,日军侵占龙陵后当天,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他们在勐冒山区的湾塘、老亮坡、倒淌水等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血案,“被杀无数”,“幸存的老百姓躲进大森林里”,致使“田地荒芜,集市停集,一片凄凉”。

  1942年11月3日,日军再次血洗倒淌水,全村14户人家就有12户被烧光,24名无辜村民被杀害;11月28日,300多日军兽兵又扑向湾塘、茄子山、老亮坡等村寨进行烧杀扫荡,3天内烧毁瓦房101户(210多间),粮食衣物被抢劫一光,500多村民无家可归,300多人被抓走,数十人被用“勒脖子”、“活埋”等酷刑残害致死……

  腾冲暴行

  1942年5月10日下午,日军“黑风”部队由龙陵杀奔腾冲。进城的第2天就开始杀气腾腾地“搜乡查户,翻箱倒笼”,凡文物古迹、珠宝饰品、铜铁遗器,无不搜罗回本土。“奸淫烧杀,每日不绝”,残害无辜群众成了日军的一种“娱乐”,古城腾冲变成了一片废墟。5月18日,300多名中国逃难民众,在腾冲城外怒江边的栗柴坝渡口被一群日军包围。日军兽兵将孩子抛入江中,将男人捆成一长串,当着他们把妇女的衣服撕开侮辱,甚至“当众强奸”……最后竟丧心病狂地架起机枪向人群大开杀戒,将300多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全部杀害在江边。

  腾冲全县无不遭到日军的蹂躏,1942年9月24日,日军在扫荡碗窑村时,这个仅有50多人的小山寨,就有30多人被用刺刀捅死;同年12月,日军将保家乡的村庄全部烧光,1943年再次扫荡,烧毁菜子园、中村、旧村、大昔起、泥固董、面街6个自然村。日军几次扫荡,保家乡共损失粮食427000多斤,黄牛167头,水牛53头,骡马41匹,猪719头,鸡鸭2000多只,妇女被强奸128人(强奸后用刺刀捅死两人),群众被杀137人(3人被用汽筒打气涨死)……

  滇西死亡人数

  怒江以西的沦陷区,“浮尸迭现”,天愁地惨,风凄月冷,简直成了一座人间炼狱,日军的暴行后来被称为“滇西大屠杀”。我怒江东岸的云南国土虽然没有被敌寇侵占,但在日机一次又一次的大肆轰炸下,广大人民群众同遭受了深重无比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侵犯我滇西国土两年零8个多月中,怒江以东沿线至少被日机轰炸了180多次,怒江两岸被其炸死和残杀、牺牲的云南各族民众及中国军人至少在20万以上。

  朱德致函李根源

  日军入侵滇西,云南即由原来的大后方同时变成前线。陈纳德根据美国空军的侦察向蒋介石报告:滇缅公路沿线的中国军队已经溃不成军而丧失了抵抗力,如果再不设法挽救此种颓势,按照日军前进的速度计算,大约10天左右就可以抵达昆明。

  滇西失守,云南势危,全国震动,中国军队陆续开赴怒江东岸组织抵御,滇西抗战由此爆发。中共中央对云南局势表示了极大关注。当日军南进之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和吴玉章等中共领导人就分别以师生、故交关系,给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将领李根源写信,陈述对日军南进的看法和主张,要其动员一切力量抗日。朱德在信中说:“吾师远处南滇,日寇威胁昆明,当有制敌之良策。德为防滇计,当请吾师设法发动民众,帮助越南、缅甸、印度之广大民众起来抗战。”

  云贵监察使“李国老”

  李根据(1879——1965年),云南腾冲人,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别高黎贡山人。1905年在日军陆军士官生学校留学时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育长、校长,参与领导了重九起义和护国讨袁运动。抗日战争中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云贵监察使、国策顾问等职,因其正派刚直,德高望重,在国民党中素有“李国老”的尊称。1949年参与了云南和平起义的工作,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第2、3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李根源与朱德的师生情

  李根源与朱德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讲武堂师生情。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后不久,校方对朱德不是云南籍贯,不符合讲武堂拒招外省藉学员的条件而发生争执,有人主张将他除名。幸得李根源出面力荐,认为朱德是个有志青年,有很好的培养前途,这才使朱德保住了学籍,从此云南陆军讲武堂也破除了不招收外省藉学员的做法。

  朱德后来称李根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在讲武堂期间,朱德因看不惯队长顾品珍随意打骂学生,几次提出意见,因此和顾品珍的关系十分紧张。有次放假归队,朱德晚回校了几分钟,顾品珍就训斥他,不准分辨和解释。朱德和他顶接起来,顾品珍在盛怒之下,去找已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即校长)的李根源,要求开除朱德。李根源心平气和地说:“筱斋(顾品珍的大号),我们办讲武堂的目的,不是培养唯唯诺诺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像朱德这样朝气蓬勃的人才。你对这应该是清楚的。”顾品珍恍有所悟,怒气渐渐平息下来。

  李根源的这番话使朱德深受感动,顾品珍也改变了对朱德的看法。后来,在护国战争以及顾品珍从四川回师云南赶走唐继尧主持滇政时,他一直都很器重和信任朱德。

  1937年6月,朱德与李根源阔别多年后在西安相见。他们共忆讲武堂往事,朱德对抗战前途作了精辟分析,激发了李根源对抗日救国的热情。1940年7月7日,在抗日战争爆发3周年之际,李根源赋七绝诗5首,慰藉前方将士,其中一首写道:

  三年抗战挫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

  再接从今再接厉,会须入海斩鲸鳌。

  朱德阅后诗兴大发,和原诗韵作了5首绝句寄李根源,表达师生之间抗日的心灵相通。

  李根源和朱德的情谊到了晚年更加亲近。1951年,李根源在北京定居后,每逢过年过节,朱德总是百忙抽暇,到绒线胡同李根源住宅看望老师,李根源为表达对朱德的深情厚谊,特作一首五言绝句送给朱德:

  华屋作舍馆,病院送良医;

  如兹美风义,天下知重师。

  ……

  1965年7月16日,李根源在北京病逝,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朱德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为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著名爱国将领、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朱德目送着自己的老师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

  《告滇西父老书》

  1939年,李根源出任云贵监察使后,扶病奋战前线,襄助军务。在他接到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信后,日寇从缅甸入侵滇西,畹町、龙陵、腾冲相继沦陷,滇西垂危。60多岁的李根源再次不顾年老病多,奔赴怒江东岸,联络中国军队和各抗日游击武装,组织对日军的战斗。他以云贵监察使的身份发表了《告滇西父老书》。李根源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重视云南的国防地位,更注重滇西抗战的前途”,“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的牺牲决心”,“立刻要发挥保省即是卫国的精神”,“驱逐敌人退出腾冲,退出龙陵,甚至退出缅甸”,“始能保住滇西过去历史上的光荣,始能保住在云南抗战中有光辉的一页”,“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1942年7月,滇西前线战事稍息,李根源移住大理,协助驻军着手滇西大反功并处理善后工作。在抗日战争最危险的时刻,他曾口占一首七绝表其心态:

  西徼风波正可惊,要凭宝剑斩长鲸。

  老夫冒险生来惯,总向人间难处行。

  与此同时,《新华日报》也专门派出记者访问李根源和龙云等人,进一步坚定了云南地方实力派抗战的信心。在大敌当前之时,龙云也以云南省政府的名义,号召云南地方军民支援中央军抗战,要求滇西沦陷区各级政府组织民众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协助中国军队对日作战,把敌人赶出去!

  风起云涌的抗日武装

  在李根源先生等人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滇西人民纷纷踊跃投入抗日洪流,使滇西抗战最终演化为一场人民战争,表达了云南各族儿女捍卫国土、驱逐日寇的坚强决心和铮铮铁骨。

  在伟大的滇西抗战中,沦陷区的各族民众迅速建立了“龙潞抗日游击队”、“滇西边区自卫军潞江支队”、“福碧泸练民众抗日自卫队”、“陇川自卫队”、“耿沧抗日自卫队”以及“滇西兄弟民族女护士队”等多支各式抗战武装组织——这些由汉族和佤、傣、拉祜、布朗、景颇、傈僳、回、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队伍,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被统称成为“滇西义勇军”,先后共达10万之众(牺牲者7000余人)。这样多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前赴后继,共同御外,“誓死杀东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将血肉之躯筑进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长城之中,使抗战之火形成燃遍滇西大地的燎原之势,给日寇予沉重打击,这种情形在中国以致世界都极为罕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神的空前升华,体现了滇西人民极大的爱国热忱,谱写了云南各族儿女最宏伟壮丽的抗战史诗。

  滇西人民抗日武装一览表

  龙潞抗日游击队(司令朱嘉锡 汉族)

  佤山抗日游击队(司令罗正明 汉族)

  滇西边区自卫军第一路军(司令刀京版 傣族)

  滇西边区自卫军第二路军(司令龚授 傣族)

  滇西边区自卫军第三路军(司令赵宝贤 汉族)

  滇西边区自卫军潞江支队(司令线光天 傣族)

  福碧泸练民众抗日自卫队(司令段浩 白族)

  莲山独立支队(昔马寸时金、太平街刘金生、蛮允许本和)

  陇川自卫支队(司令多永安 傣族)

  邦角自卫大队(队长尚自贵 景颇族)

  耿沧抗日自卫队(副司令军裕卿 傣族)

  班洪抗日自卫队(司令胡忠华 佤族)

  李晓明 文(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资料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05-06-03/16386073441s.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宝航发送绝密情报:希特勒将突袭苏联


阎宝航的照片


1995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阎宝航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谨以此片献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199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仪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应邀到来的中国代表团带来了一份特殊礼物。从此,一段发生在六十多年前反法西斯战场背后的神秘传奇,第一


  



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第一集

  字幕:1941年6月,延安枣园,中共中央社会部

  机要人员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翻译成俄文的绝密情报。很快,情报被交到一名苏联红军的高级军官手中。在1941年的延安,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这些苏联军人的真实身份。

  采访谢建华:当时在延安枣园中央社会部驻地有一座小洋房,里面住的是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驻延安的一个联络小组。也就是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的情报人员,为首的是一个苏联红军少将基斯连科,当时我们社会部派了几位同志到里边工作给他们当翻译,配合他们的工作。

  负责翻译这份情报的人叫刘毅夫,当时是中共中央社会部年轻的机要人员。直到六十四年以后,他对当年所发生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

  字幕:2002年4月 北京 刘毅夫 84岁

  采访刘毅夫:中央获得的情报 中央书记几个成员都轮流看,毛主席看,总司令看,任弼时看,康生看。就是这几个人看,负责给苏联提供情报工作这一部分,是由康生负责,他就批给我。他一批,在电报上一批,就是告友人,就是告诉朋友。告友人,同样出现在1941年6月14日,一份来自重庆的电报上,这暗示情报与苏联有关。

  采访刘毅夫:这份电报是周总理从重庆发给中央的电报上说,德国要在6月22号进攻苏联。

  刘毅夫难以置信。自己手上的这份情报,可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走向。

  字幕:莫斯科

  1941年6月的苏联,正沉浸在最后的和平之中。这里的人们无法想象,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即将笼罩家园。

  表面上,苏德两国相安无事甚至分外友好。自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生效以来,大量来自苏联的粮食和石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与英法交战的德国。

  与此同时,一个庞大的阴谋却在希特勒的指挥部内悄悄酝酿,虽然斯大林对此早有提防,但形势的发展还是比他预计的要坏得多。

  1940年12月18日,一个突袭苏联的计划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宣告完成。

  这将是希特勒在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次闪电战,他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在三周之内攻占莫斯科。

  为此,德国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与苏联决战前的一切准备。

  德军统帅部调集了152个师和3个独立旅,总兵力达到史无前例的305万。

  更可怕的是,当这支庞大的突袭军团悄然向东开进的时候,分布在广阔国土上的数百万苏联红军还没有进入战备状态。

  采访谢建华:熟悉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1941年的6月22号德国向苏联发起了全面突袭。苏联卫国战争在这一天爆发了,而这一切,恰恰与中共中央发给苏共中央的情报完全吻合,而且这份情报是周恩来亲自从重庆发到延安的。

  重庆,地处抗战的大后方,1938年,这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临时都城。自从迁都重庆之后,日军对这座山城的狂轰滥炸便没有中断过。

  然而随着全国战事的不断吃紧,重庆反倒汇聚起日渐升腾的人气。

  采访徐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都重庆,到了重庆又处于一个新的,暖风吹得游人醉,真是把渝中当下江。这么一种新的环境之中,重庆人口原来刚四十五万,抗战初期一下子暴涨到一百二十万人,灯红酒绿,也是很繁荣的。特别是国民党上层活动,主要是在渝中区这个圈子里边,像曾家岩、上清寺附近的一些地方,原来有些关系比较疏远的达官贵人,这个时候因为他都是集中在这个圈子里,活动更密切了。上层往来的这个圈子显得联系更紧密。

  此刻,德国法西斯的军队正横扫整个欧洲,在中国战场,日寇的疯狂进攻迫使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

  这一切,使原本亲近英美的国民政府人心浮动。

  采访徐焰:1940年夏天到1941年夏天,这段期间国民党上层在政治态度方面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因为当时这个国际大气候也出现一个变化,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日本加紧南进政策。同时对国民党政府诱降,当时蒋介石正好觉得自己奇货可居,他在德意日和英美阵营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来讲他觉得跟定英美阵营,他觉得还是好处大。所以说他还是坚持了原来的抗战立场。但另外一方面他又接受希特勒的调解,因为希特勒当时急于调解中日讲和,然后合力对付苏联。

  由于德国不断诱降,在国民党上层,一股反共反苏的逆流开始涌动。1941年1月14日,奉调北上的新四军突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重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受到军统特务的严密监视。

  1941年初夏的一天,夜幕低垂,一个欢迎德国军官的酒会正在进行,客人中不乏一些国民党的上层人物。

  欧亚大陆上动荡的战局在这座遥远陪都的夜晚,化作了觥筹交错之间的心照不宣。但没有人知道,一个几乎决定整个战争命运的时刻,也将在今晚出现。

  酒会渐入佳境,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在场的很多人一眼便认出了这位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身边的红人。

  阎宝航,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蒋介石钦命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此处是否是总干事,阎部长认为总干事无误)。

  采访谢建华:这个新生活运动,是由当时蒋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龄,亲自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蒋介石在这个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自任总会长,宋美龄是指导长,阎宝航是书记兼干事,就可想而知阎宝航当时的重要地位。据过去一些老同志回忆,当时的新生活运动总会,蒋介石和阎宝航这些总会的头目当时都是共用一个大办公室。

  在陪都重庆,阎宝航是各种高级聚会的常客,潇洒的谈吐和豁达的个性总能使他成为焦点。但今晚,一些德国人的到来和国民党高官们的兴奋表现,让他感到这个酒会的气氛有些异常。

  与希特勒握手人的是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站在两人中间的叫桂永清,当时是国民政府驻德国使馆武官。1941年的初夏,正是他将一个天大的机密带回了重庆。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最高层的巨大震动,他们感到,整个战局即将发生巨变。

  桂永清带回重庆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日子: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向摇摆不定的蒋介石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苏联很快将被灭亡。

  采访徐焰:至于说希特勒想灭亡苏联,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人来说都不是秘密。因为早在一九二三年,希特勒写的 《我的奋斗》里面就已经说明,他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德国要向东方夺取土地必须消灭俄国,但问题就在于什么时候下手,这就是个秘密了。一九四一年春夏之季,斯大林非常清楚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联了。尽管一九三九签订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双方都是缓兵之计,双方都很清楚。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春夏的时候,斯大林千方百计要争取时间,希望通过一些外交努力使希特勒不要马上对他发动进攻。因为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零年,苏联和芬兰的战争中间充分暴露出苏联军队的种种的弱点。对付芬兰那么一个小国当然因为发动战争本身是错误的,造成那么严重的军事失败。希特勒看了之后就看笑话,觉得你这个苏联军队这么无能。斯大林自己也感到非常震惊,希望能够抓紧有个那么一两年时间,能把部队很好的整顿一下,装备充实,干部赶快培训,但这需要时间。希特勒就不给他这个时间。

  但是,在1941年6月中旬的报纸上,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消息。

  采访徐焰:苏联塔斯社以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声明,就是正式辟谣说国际上有人要谣传,德国要进攻苏联,苏联政府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德国政府也不会这么做。

  1941年6月21日凌晨,数百万德军悄然完成了进攻前的最后准备。

  苏联元帅朱可夫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的:6月21日,斯大林从一个德军投诚人员口中得到确切消息,德军将于22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使来自中国的情报进一步得到证实。他随即下达命令: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进入一级战争准备。

  采访谢建华:朱可夫在回忆录中提到的,来自中国的情报。正是周恩来提供的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这份情报紧急电告延安,并由党中央立即通报了苏联。

  朱可夫回忆,由于及时接到命令,在开战前的最后时刻,各军区司令员和他们的参谋长都坚守在各自的指挥所内。后来的一切证明,正是这短暂的备战时间,使苏联免遭灭顶之灾。

  采访谢建华: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共中央立刻给中共中央发来了感谢电,感谢中共的这份电报使苏联红军提前二十四小时进入战备,但遗憾的是这份电报的原件在战争中散失了。

  时间回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重庆,在那个欢迎德国军官的酒会上,一个细节被在场的所有人忽略了,就在这个反共聚会上,一位共产党的高级情报人员早已光临多时,他正是阎宝航。

  多年以后,阎明复为我们回忆起父亲阎宝航曾经对他提到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采访阎明复:在酒会上我父亲见到于右任,就问于右老,为什么大家这么高兴。于右老趴他耳边跟他讲,说是德国马上就要进攻苏联了。大概是在六月二十号的前后一个礼拜。我父亲听了以后,他后来回忆的时候,他心跳都加速,这么一个重大的会影响全人类命运的事情要发生了,那么他就想,于右任谈的会是真的吗,一定要核实,那么他转眼一看,孙科在那儿,他就去找孙科,孙科说你跟于老趴耳朵说什么呢?他说于老讲德国要攻打苏联会是这样吗?他说是的,他说委员长亲自告诉我的。

  整个欧洲战场的最高机密,就这样,在战争爆发前夕进入了中共情报组织的视野之内, 这些与阎宝航称兄道弟的国民党大佬们做梦也想不到,真正了解阎宝航的人,此刻正在重庆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里。他们是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核心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还有李克农。

  字幕:2005年 重庆

  六十多年前,在重庆的两路口一带,曾经有一个非同一般的居住区重庆村,这里聚集了当时众多上层人物和重要机关。阎宝航的家就在重庆村十七号。

  采访阎明光:我们家住在重庆村十七号,当时是东北流亡老乡的避难所。也是很多知名的人士,像被特务跟踪的陶行知、沈钧儒、沈钧儒的子女、范长江、李公朴遇难以后他的夫人、杜重远在新疆牺牲以后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住在我们家里。还有很多很多的当时的不认识的,只要是知道阎老佛,阎家老店,都自动的要求住在我们家里,每天都是川流不息,我的母亲、父亲都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他们,走的时候还给他们钱。

  阎家老店很快成为大批进步人士的聚集之地,主人阎宝航的热情好客更是远近闻名。

  采访阎明复:其实(我家)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经常是人来人往特别热闹 我记得那时候,经常会有一个浓眉毛的叔叔来到家里,还问我去不去延安…..

  阎明复记忆中的那个人正是周恩来,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阎宝航的人生轨迹。

  采访谢建华: 1937年9月,阎宝航由周恩来、刘澜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工作,周恩来指示阎宝航。  1941年,经过中共中央慎重研究,决定由周恩来授命阎宝航在重庆秘密组建情报小组,重点进行国际情报的搜集。

  重庆村十七号阎家老店作为秘密联络点,同时,阎宝航又在重庆郊外的北碚设立了一座工作电台和一座备用电台,与苏联驻华使馆武官罗申直接联络。

  采访谢建华: 当时在重庆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为了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我们的一些重要关系直接负责对情报系统的领导,但是,阎宝航却属于周恩来亲自掌握特殊关系,他是不归地下党领导的,而是周恩来直接单线掌握的特殊关系。像阎宝航这样的身份如果有了情报来源,就是重大情报来源,具有战略性的情报。

  采访阎明复:有人对阎宝航身份复杂的说法,周恩来是如何驳斥的。阎宝航交际广泛,朋友众多,在社会各界都声望颇高。但在这一切背后,却隐藏着他中共秘密党员的真实身份。

  当年只有十岁的阎明复依稀记得,家中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普通的客人是不许上楼的。

  在二楼,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始终让年幼的阎明复感到有些神秘。

  采访阎明复:我自己还记得这么一个细节,因为我们家有做饭的,也有打扫卫生的,我们叫佣人吧,现在叫阿姨。那么一般好比扫地,倒痰桶都是阿姨的事情,我记得那个人姓李,叫李嫂,都是李嫂的事情,唯独二楼这间房间的痰盂每天是我妈妈来打扫,我有时候还说,这挺脏的,是不是,你不让李嫂去打扫,

  多年以后,阎明复才真正了解在这个小房间里发生的一切。

  采访阎明复:1940年,阎宝航大女儿阎明诗在周恩来的安排之下,从延安回到重庆,协助阎宝航进行情报工作。她负责将情报翻译成密码,交给北碚的电台或秘密交通员。

  在重庆郊外的北碚,秘密电台台长张知敏与妻子纪华共同负责向苏联使馆发报和掩护电台。

  李正文,从苏联回国的地下党员,在情报组小中负责秘密交通。

  沈慧,原名笪幼芳,东北大学学生,情报小组的秘密交通员,在她的家中隐藏着一座备用电台。

  高维升,阎家的远亲,负责秘密交通和警卫工作。

  在这个严密的组织当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阎宝航的夫人高素,她一边操持着阎家老店的日常生活,一边不动声色地掩护着家中进行的所有秘密活动。

  出于对阎宝航情报小组的高度保密,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寥寥无几。但即便如此谨慎,恐怖的阴影依然笼罩了阎家老店。

  1942年仲夏,一个与阎宝航接触频繁的地下党员突然失踪,而他恰恰知道这位重庆村17号主人的真实身份。

 第二集

  字幕:1942年秋.重庆两路口

  一个中年男人趁着夜色匆匆走来,他要去的地方,就在不到一百米外的重庆村十七号,今晚,只要他跨进十七号的大门便可以确保安全。




  



  被逮捕的人是国民党官方出版社正中书局管理处处长徐仲航。但采取这次行动的军统特务却不这么认为,此前的秘密调查显示,徐仲航很可能是东北救亡总会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撬开他的嘴。

  采访阎明复:就这么两三天的时间,有三个东总的人被捕,一个叫徐仲航,徐叔,另外一个叫李羽军,还有一个叫孙复启,这三个人到现在我的印象还有,徐叔、李叔、孙大哥。

  位于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反共魔窟。被关进这里的共产党人大多九死一生,除非叛变投敌,能活着从渣滓洞出去人的几乎没有。

  作为东总地下党党组成员之一,徐仲航掌握重庆村十七号里的很多秘密。他一旦叛变,阎宝航的情报小组将被立即摧毁。此刻,渣滓洞监狱里的情况还不明了,平日里熙熙攘攘的阎家老店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采访阎明复:那天爸爸回来,他平常回来都跟我们打打招呼,怎么样今天?学习怎么样?有没有挨老师打,我们那时候上小学,淘气的话,老师拿教尺打手心的。这次回来阴沉沉的。

  此时的阎宝航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焦虑之中,按理说,应该立即撤离重庆,但这样一来,自己领导下的情报小组将不复存在。时间几乎停滞,一场浩劫随时都会到来。

  深夜时分,楼下突然有了响动。

  采访阎明复:我知道有一个叔叔是谁来了,是专门帮总理搞情报工作的王梓木,王叔叔,他在战争当中丢了一条腿,那时候条件简陋,是用木头做的假腿。

  阎宝航吃了一惊,来的人正是周恩来的机要秘书王梓木,每次他的到来都意味着周恩来会马上出现。

  采访阎明光:我父亲从楼上奔下来握着王梓木叔叔的手,哎呀你怎么来了,在这个时候总理怎么能够来啊,太危险了!说着说着周总理进来了,立刻要我父亲布置撤退。

  字幕:渣滓洞监狱

  此时的渣滓洞监狱杀气腾腾,徐仲航等人被分别关押。一旦劝说和拉拢失去作用,等待他们的就只有酷刑。

  果然,军统很快得到一个好消息:孙复起自首了。

  就在十年前,由于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的被捕叛变,使上海党中央险遭灭顶之灾,最后被迫全部转移。此刻,阎宝航的情报小组也面临同样的考验。

  采访阎明复:但是孙复启不是党员,他叛变没什么,东总的事他都讲了,但是他不知道我父亲是地下党员,他也不知道徐仲航是党员,所以他的叛变没有起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他就是禁不住拷打。

  孙复起自首的消息传来,使渣滓洞里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难料,与孙复起不同,李羽军和徐仲航都知道阎宝航的真实身份。

  采访阎明复:当时有一个最不利的一个情况,有人跟我父亲讲,徐仲航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对你不满,就是对我父亲,这个不去说他了,因为任何人,即使是圣人背后也有人议论,我父亲说这个不要再考虑了,徐仲航不是这样的人,不会出卖我,那么当时商定就是进一步了解徐仲航在监狱里的表现,那么这时候,原来张学良将军的秘书王化一,王叔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化一,军统少将。军统东北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想了解渣滓洞里的情况顺理成章。但此时的王化一并不知道老朋友阎宝航的真实身份。

  字幕:渣滓洞监狱

  一个奄奄一息的犯人,被拖入刑讯室。他正是和徐仲航先后被捕的东总地下党员李羽军,公开身份是中法比瑞文化协会秘书长。

  采访阎明光:敌人把李羽军…..吐血而死。

  李羽军的牺牲将他知道的一切全部带走。在此之前,孙复启虽然早早自首,但知之甚少。现在特务们全部的希望都在徐仲航一个人身上。

  与此同时,在王化一的帮助下,阎宝航密切关注着渣滓洞里的动向。

  时间一天天过去,酷刑几乎用尽,但负责审讯徐仲航的特务仍然一无所获。正当他们气急败坏的时候,一纸放人的命令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采访阎明光:要从渣滓洞救出一个人来时非常非常难得。我父亲当时就找到在国民党很有影响的,德高望重的李济深,我父亲给他说,徐仲航是跟我多年抗日的老乡,他怎么会是坏人呢。

  国民政府战地动员委员会主席李济深,正是他亲自拨通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的电话。

  采访阎明复:李济深把徐仲航叔叔保出来了,保出来之后住那儿,徐叔一直没结婚,没有家,后来妈妈说就接到这儿来吧,一回来我看了一眼,我就跑,吓坏了,遍体鳞伤,特务用竹杆子把他肋条骨之间的肉皮都给他割掉了,打得不像人样,但是他是条好汉,一句话没说,保全了组织。

  在一张六十多年前的照片上,正中站立的人是蒋介石,他的侧后方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名叫沈安娜,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的机要速记员,而她和丈夫华明之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直接领导他们的正是那个被捕的徐仲航。

  采访沈安娜:1942年秋天,我们约好的时间他不来联系了,徐仲航被捕后的危机情况。

  由于徐仲航始终严格执行地下工作的纪律,阎宝航与沈安娜尽管多次见面,但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采访沈安娜:对阎宝航的印象,徐仲航事件之后,沈安娜依然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继续着她的传奇经历,直到解放。

  而同样躲过一劫的阎宝航开始反思家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

  阎宝航当时的六个子女中,有四个被送到了延安。他们是阎明诗,阎明英,阎大新和阎明智。

  采访阎明光: 哥哥姐姐去延安以后 我父亲就发现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在我们的十七号斜上方都是我们熟悉的一块儿玩的邻居,到1943年的时候,就是我大姐从延安回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担任情报工作。这个地方搬来了新的邻居,并且常常在深更半夜,他们拉着窗帘,有灯光,有的时候仿佛有人往这里看,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父亲就把我们家的窗帘增厚了。

  这天,阎宝航意外的接到了重庆卫戍司令刘峙的邀请,约他到司令部见面。

  采访阎明复:我父亲一下车,看这个势头不对,门口站满了持枪荷弹的国民党兵,一路到了司令的办公室,他身后还站了两个持枪荷弹的。我父亲一想来势不好,到底怎么回事,司令就说我是军人,说话直来直去,他就讲阎先生你膝下六个孩子,四个都到延安去了,你是不是共产党?我父亲反问一句,你看呢?你看我像不像共产党?他说你现在还有两个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你要把他们送到延安去,我爸爸说,孩子长大了去不去是他们自己决定的,我也不能够拿脚镣、手铐把他们拷上,不让他们自由行动,刘峙说孩子大了以后往哪儿去?是不是共产党在那儿指引方向啊,结果惹我爸爸生气了,我爸爸就说,我阎某人这么多年来,跟日本人斗,主张抗日,疾呼抗日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为了收复我们的白山黑水吗?为了收复我们的肥沃的中原。他说如果这个就是共产党,那你把我抓起来,你把我送到委员长那儿还可以记你一大功,结果刘峙没办法,他说好了好了好了,不谈,我把你送回去。

  这段时间找阎宝航谈心的还有军统的戴笠,康泽和中统的徐恩曾。但谈归谈,却没有谁敢冒犯眼前这位老兄。一方面找不到确凿证据,另外,阎宝航与上层的渊源他们都很了解。

  字幕: 辽宁省海城县 牛庄北 小高力房村

  这是一片背靠堤坝的河滩地,由于时常河水泛滥,早在一百年前这里便很少有人居住。1895年农历三月十二,阎宝航就出生在这个村子。

  从少年时代开始,阎宝航便目睹了国家和民族的悲惨遭遇。因此,在他的人生履历当中,充满了对光复故土的一腔悲情和对众多友人的豪侠仗义。

  在沈阳的基督教青年会,他的人生轨迹和张学良不期而遇,在张的鼎力资助之下,阎宝航创办的贫儿学校名噪一时。当时的东北正在被日寇践踏,共同的国难家仇使两人从此结为至交。

  采访阎明复:青年时代的阎宝航做过的抗日行动,烧鸦片。

  1930年3月10日,在张学良的暗中支持之下,阎宝航亲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行动。

  采访阎明复:但这次行动彻底激怒了日本侵略者。因为在此之前,阎宝航就已经在太平洋国际会议上翻译并散发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使日本的侵略野心曝光于天下。

  于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日本人悬赏五千大洋,四处捉拿这个反 日先锋。无奈之下,阎宝航只得撇下家小,孤身逃离沈阳。

  采访阎明光:九一八当天发生的事情,1934年,蒋介石在全国发起了新生活运动,宣传礼仪廉耻,推行西方的生活方式。

  表面上为了拉拢张学良等东北人士,在夫人宋美龄的极力推荐下,蒋介石任命阎宝航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干事。

  采访阎明复:因为实际上蒋介石也好,蒋夫人也好,拿这个新生活运动,来作为对我们共产党宣传的一种抵制,他搞什么新生活运动,所以具体的事情都让我父亲做,这样我父亲就很自然的和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后来蒋介石又任命我父亲做委员长行营的少将参议,实际上是大副官了。据一些老人回忆,当时有一些达官贵人,他们的夫人要想见蒋夫人,都要先在我父亲那儿登记,打电话,然后我父亲请示蒋夫人来排队。

  从此,阎宝航成为那个动荡年代政治舞台上的耀眼明星,但在令人羡慕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人知晓的巨大秘密。在阎宝航与国民党大员门一道迁往重庆之前,他的身份已经是中共秘密党员了。

  北碚是距离重庆不远的一座小镇,环境优雅,温泉遍地。和其他的大人物们一样,来到重庆之后,阎宝航也在此购买了一处幽静的房子,他时常带领全家来到这里度周末。

  采访阎明光:我姐姐回到重庆以后,她经常的每一周要去两次到北碚,有的时候爸爸一块儿去,我们化妆的非常的漂亮,父亲给我买的小白鞋、白衣服,打着小洋伞,我们全家出动坐轮船的船头,是一个非常有钱、有势的一个上层家族出去旅行。沿途没有任何的检查,都是放行,顺利放行,到了北碚以后,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的孩子们就在很宽的一个院子的前面,石板地上我们在那儿跳房子、在那儿跳绳,爸爸和姐姐他们到院里,我们总是在外面玩到黄昏。

  但年幼的明光和明复并不知道,就在这座幽深的院落之中,隐藏着整个情报组织的心脏,秘密电台。

  由于电台是最重要的物证,一旦被敌人发现,整个情报小组将万劫不复。为此,电台台长张知敏和夫人纪华,不断地变换着居住地点,并在每一处住所内暗设机关。

  室内的地板下甚至盛米的木缸中,都是电台的藏身之处。

  采访张丹:我看过那米缸,晚上就把那个拿出来,白天你装上米根本看不见,我父亲很得意他放的那地方,一般看不出来,是苏联给的,那个电台体积很小,就在木制的米缸里头,它是在夹层里头。

  一天夜里,当纪华刚刚回到北碚的家门口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立即警觉起来。

  采访张丹: 那天正好他上街了,回来之后就看有一个姓袁的,是个长工,他爬我们房上去,把瓦籀下来,把天线就给拽下来了。

  纪华看到,这个人手中的东西竟然是秘密电台的天线。

  采访张丹:妈说你别拽,那是我们的线,他说你的线你搁到房顶上干什么,因为那时候天线比较粗,跟别的线不一样,怕他拿走了之后容易发现,我妈管他要他不给,完了我妈也着急了,后来看那边有电线杆子就想起来,那时候北培老停电,那个电线杆子的电有时候还给,路灯有,完了就说往电线杆一指,说我们这边灯不亮,晚上看不着,准备把线接到那个电线杆子上去,完了后来那是长事啊,他还是不愿意给,完了我正好放学回家,我管他要,完了后来给了。

  为防万一,张知敏决定立刻收拾行李,离开这栋房子。这是情报小组的秘密电台在重庆期间的第五次转移。

  尽管万分谨慎,危险还是一步步逼近。这天,张知敏像往常一样准备发报,突然,一个奇怪的强烈信号出现在附近。

  采访张丹:我父亲刚打开

  采访谢建华:地下电台

  就在险情频繁出现之际,一份暗杀计划摆在了军统局局长戴笠的案头。制定计划的是军统局少将,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这一次,他的猎物正是阎宝航。

 第三集

  字幕:重庆 南山

  在陪都时期的重庆,许多东北元老聚居南山,他们是阎宝航重要的情报来源。




  



  由于山势陡峭,行走不便,阎宝航每次上山都要乘坐滑竿,并且经常乘着夜色独自下山。经验老道的军统特务们很清楚,对于像阎宝航这样的大人物,不能用常规的方式下手。但在这条僻静的山路之上,制造一个发生意外的假相却并不难。

  时间一天天过去,阎宝航照常往来于南山与重庆之间。而他并不知道,一道夺命计划正伴随左右。

  采访阎明光:张学良曾经跟我讲,说你爸爸和我的命都是蒋夫人保的,有人检举你爸爸,蒋夫人说阎保航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怎么会是坏人呢,你们不能动他,这是张学良亲自跟我讲的。

  正是出于对宋美龄的畏惧,戴笠最终没有批准暗杀阎宝航的计划。他至死也没搞清楚阎宝航的真实身份。

  1942年的反法西斯战场,盟军逐渐取得主动。太平洋上,日本侵略者以所谓武士道的决死精神,与盟军展开殊死争夺。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岛,成为埋葬双方军人的巨大坟场。但尽管战局如此惨烈,在中国的东北,却有一支号称百万的日军最精锐部队始终按兵不动。`

  采访谢建华:关东军的情况,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支庞大的关东军彻底覆灭的噩梦是从一份来自重庆的情报开始的。1944年的深秋,日本法西斯节节溃败的消息不断传来,何时收复东北成为国民党上下的热门话题。作为阔别故乡多年的东北人,阎宝航的心底积压着万丈离愁,因此,他特别留意东北的情况。在美军俱乐部里,一个国民党军官的话突然引起了阎宝航的注意。

  阎宝航不露声色,但他知道,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正在等待着他。

  采访徐焰:日本关东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它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集团,它的一举一动,对中国的抗战以及苏联的反法西战争都有重大影响。关东军如果说兵力大量的投入关内战场,那么对中国抗战有重大的压力,关东军如果对苏联发动进攻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苏联对德作战受到牵制,所以搞清楚关东军的战略动向,搞清楚关东军的兵力部署,那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领导人,下定战略决心都有重大作用的。所以在这个方面,侦察日本关东军的动向是苏联在远东情报工作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敌区侦察工作的重点。

  这一次,阎宝航将目光直接锁定在国民党军委的核心机关,军委第三厅。

  采访徐焰:国民党军令系统,他这个就是这样军委会,他这个二厅、三厅,这些序号,一厅管人事和编制调动这些东西,二厅来讲都是情报,国民党军令来讲,凡是带二字的,二厅、二处什么的,都是统子号人物,军统特务系统这些。三字的都是作战的,当时三厅是主管作战系统,因为当时根据整理国民党各个部门,侦察部门得到日军的情报,汇报到三厅。

  钮先铭,国民党军委第三厅副厅长(是厅长还是副厅长)。1944年的深秋,他和阎宝航的来往变得频繁起来。

  1995年的一天,阎明复来到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档案馆查阅资料。

  但是他没有想到,就在这里,一个意外的发现正在等待着他。

  采访阎明复:俄罗斯档案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化,一个箱子,一个大的柜子,小抽屉,一个抽屉里面一个抽屉里面都是卡,然后我就翻,有关中国的,然后有关满洲国的,满洲国当然打括弧了,所谓的满洲国,我一看,有关日本军队在满洲布防的***就是情报。

  阎明复突然记起,父亲在晚年曾经提到过的一件事。他立即填写清单调阅这份材料。

  采访阎明复: 摆在桌子上,这样大的,几本我都没来得及数,我一看之后就是心绪万千,我说很可能就是我父亲提供的,当然已经不是原文了,是照相,但是它里面是照相的那个版本,上面的硬纸壳的封面上面写的就是关于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部署的情报。我翻了几页,那里有很多图,有很多好像是那种示意图的,密密麻麻的注满了地名,这样子。

  采访谢建华:1995年,阎明复同志获得的这份情报,极有可能是阎宝航当年从钮先铭那里取得的。最终这份情报通过延安与当时左尔格系统的情报汇总在一起。

  后来的事实证明,1945年8月9日,当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打响第一枪的时候,红军各级指挥员手中都掌握着整个关东军的详尽情报:包括所有部队的分布,秘密要塞的位置,军事交通的地图,武器装备和给养的清单,甚至还有日军所有连级以上指挥官的花名册。

  短短一周之后,日本关东军,这支不可一世的精锐部队便被彻底消灭。日本天皇曾经妄想在本土失守之后,继续以东北作为基地负隅顽抗的美梦也可耻地破灭。

  由于拥有情报上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在随后接收东北的行动中同样占尽先机。

  1945年8月19日,十几架苏联战斗机突然出现在沈阳的一座机场上空,还未等地面的日军反应过来,这座机场已经被苏联红军接管。

  不久,一架日本飞机要求机降落在这个机场,可当飞行员看见身边到处是苏联红军的时候,为时已晚。从飞机上走下一个惶惑不安的中年人,他受到礼貌的对待但却不再自由,他就是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此前没有任何情报显示,这个机场已经存在危险。

  字幕:重庆市档案馆

  在这座沉睡地下的巨大档案库中,封存着大量陪都时期的民国档案。由于涉及某些年代久远的机密,这座档案库中的某些区域,从来不曾对外开放。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一些六十多年前不为人知的往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军统重庆特区奋字第三十八号文件,阎宝航的名字赫然其中。在这份完成于1943年12月16日的报告里,记录了地下党员宋星池在阎宝航家中的详细活动:报告中说宋星池被保释出狱后,住在阎宝航家中,连日收拾细软,有畏罪潜逃的准备。很显然,提交报告的人对阎家老店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这里的一切。

  采访阎明复:那么肯定这个人现在想起来就是混在我们家的,混在阎家老店的一个以难民身份出现的人,或者是经常来,说不定我还跟他一块儿吃过饭,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寒而栗。

  但是,徐德溥这个名字,对于阎家的所有人却是完全陌生的。也许,军统档案里出现的才是他的真实姓名,那么在阎家老店里这个徐德溥究竟是谁,也许已经无从知晓。

  采访阎明光:当时还有一个可疑的人叫什么建中 他每次来都不像其他的客人,坐在客厅大家谈话、打麻将,有说有笑的,他坐一会儿就要四处看看,有一次他突然跑到后面房间,要上楼,妈妈从楼上下来你到哪里去,我要上厕所,上厕所。另外他还提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他就问我,你姐姐做什么?你哥哥到哪里去了?有的时候他跟爸爸妈妈谈话的时候,也打听,谁谁住在你们家,哎哟你们真是这么多东北流亡同胞都跑到你们家,你们哪来的钱啊?他神情有的时候让我看了有点害怕,跟你说话笑笑的,突然面孔就变色了,后来爸爸才知道,他竟然是徐恩增派来的,这个在我记忆里面对这个人记得很清楚。

  阎明光的记忆是准确的,在1943年的军统档案中,除了徐德溥以外,一个叫张建中的人也提供了大量关于阎宝航的报告材料。尽管军统特务已经站在了阎宝航家里,他们却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监视的人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同样没有发现阎宝航身边的情报小组。

  今天的重庆已经发生巨变,重庆村早已被重叠的楼群代替,这位九旬老人正在凭借记忆为我们勾勒当年阎家老店的景象,他是阎宝航大女儿阎明诗的丈夫曹酉。

  在这幅图中,一座跳伞塔成为了最好的坐标。

  六十多年以后,跳伞塔仍然矗立原地,但是,旁边的一切已经完全改变,只有不远处的美国新闻处旧址被幸运地保存下来。通过方位推测,面前这条已经拓宽的马路正是周恩来秘密往来的小路,也是地下党员徐仲航被捕的地方。究竟有多少革命者曾在阎家老店里获得过庇护,如今已经无法一一历数。

  他们大多早已故去,而今健在的也都是耄耋之年。但任凭岁月流逝,在阎家老店的经历,已经永远成为他们革命生涯中一段温暖的记忆。1944年的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叩开了阎家老店的大门。他叫姚艮,是从新疆前来寻找组织的地下党员。

  采访姚艮:在阎家老店短暂停留之后,经过党组织的周密安排,姚艮被派往东北的沈阳铁路局,展开重要的地下工作。

  罗青长,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央调查部部长。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始终追忆着隐蔽战线的老战友阎宝航。

  采访罗青长:

  从1941年开始,直至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阎宝航利用在国民党上层的特殊身份,在家人的掩护之下,带领一支精干的情报小组冒着巨大的危险,为中共中央和苏联情报系统工作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但直到1962年,在一份写给中央的报告中,阎宝才第一次披露了自己在隐蔽战线上不平凡的经历。

  (两份情报)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派阎宝航秘密北上,出任辽北省政府主席,解放前夕调任全国政协筹委会副秘书长,解放后,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8年,阎宝航突然遭到四人帮迫害,于北京逝世,终年73岁。3年之后,夫人高素去世,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信丈夫还活在人间。

  出字幕:

  秘密电台台长张知敏和夫人纪华,1946年回到东北,在电力工业战线默默工作。

  秘密交通员沈慧,解放后在新闻战线工作,先后任教育部人民教育社编辑,光明日报编辑,广西右江日报编辑。

  地下党员徐仲航,解放后在北京经济学院任教,当年大难不死的他并没有躲过四人帮的迫害。

  秘密交通员高维生,解放后在外交部任职,1951年辞职回海城老家务农。

  阎宝航的大女儿阎明诗:解放后长期居住在鞍山,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以总结,进行了数百场革命历史教育的报告。

  秘密交通员李正文,后来担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当年他曾亲手将德军进攻苏联的情报送到苏联大使馆。

  1995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授予阎宝航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同时获得嘉奖的,还有当时健在的情报小组成员阎明诗和李正文。

  随后,驻华大使罗高寿先生在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举行授勋仪式。阎大新代替父亲阎宝航,阎明复代替年事已高的姐姐阎明诗接受了勋章,李正文亲眼看到了这一天。

  采访罗高寿先生: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曾经并肩战斗的中俄两国人民,以最隆重的方式来庆祝当年用献血铸成的胜利。

  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在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枪林弹雨之下前赴后继的英雄儿女。

  同样,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战斗在反法西斯战场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字幕:

  2005年 阎宝航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片尾: 本片承国家安全部、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大力协助


文件链接:

http://tech.sina.com.cn/d/2005-11-23/1454773605.shtml

隐蔽战线的阎宝航这样的英雄为我们打败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功--深夜里的黑天鹅

作者: 历史一叶


中西功,日本三重县人,1911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于1929年到上海入“东亚同
文书院”读书。同年与进步同学一起建立革命组织“日支斗争同盟”。1930年因
散发反战传单被日本驻沪领事馆逮捕关押9天。1931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2年回
国,因加入日本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并发表进步文章,遭警视厅逮捕,后因身份未
暴露出狱。1934年被大连“满铁”总部调查部录用。1938年被日本“中派遣军”
特务部借调去上海分析中国问题,乘机与中共地下党接上关系并成为党员。他提
供的有战略意义的情报,对中国和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1942年被“
特高课”逮捕押回国,1944年被判死刑,未及执行便迎来日本投降。战前他积极
参加了日共重建,长期任神奈川县委员长,1973年病逝。


  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曾有一批日本革命志士站到了中国人民一边进行反
法西斯斗争,成为中共党员的日籍情报人员中西功就是突出代表。他在隐蔽战线
做出了中央称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贡献,为了信仰,舍生忘死和临危慷慨凛然的
气概连敌手也为之惊叹。


  ■18岁到上海,进入中共党员、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任教的同文书院,受到
革命启蒙


  ■身为日本人却参加中国共青团,因革命活动两次被关押,认识尾崎秀实后
投身情报工作


  1929年夏,中西功这个18岁的日本青年抱着国内同龄人惯用的“浪人”方式
,闯荡到上海。此时虹口日租界居住着几万侨民,办起一批中日文并用的双语学
校。中西功进入的同文书院,正好由中共党员、不久前刚留日归来的著名政治经
济学家王学文主持教学。


  在日本质朴善良却受过许多对华歪曲教育的中西功,到沪后发现周围的中国
人常用异常眼光看着他们,开始认为是“人”对“皇国”的固有敌意。经过王学
文老师讲解,再认真了解历史,他才知道这是日本的侵华政策造成的。再联系中
日两国社会共有的巨大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中西功很快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并与同学一起建立了意味着同中国团结斗争的组织“日(本)支(那)
战斗同盟”。1930年,日本海军士官生队到沪参观,实际是为侵略熟悉战场,中
西功得知后便赶印了宣传反战的传单向他们散发,结果被领事馆中的便衣宪兵“
特高”发现,把他关押了9天,释放后还勒令停学一年。


  初次入狱,使中西功更认清了军国主义统治的黑暗,决心以革命来推翻它。
1931年初,他加入中国共青团,并担任了书院的团支部组织委员。翌年日本海军
陆战队发动“一二八”事变,强令日籍学生参战,中西功马上以“撤出侵沪战争
”为口号组织斗争,迫使领事馆同意他们回国。在归国的船上,他结识了以驻上
海记者身份为掩护的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的成员尾崎秀实,从而开始了他人生***的
一幕。


  回国后,中西功秘密参加了日本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并向尾崎秀实学习了情
报工作。他因参加了无产阶级研究所,被警视厅侦破后遭关押40天,后因身份未
暴露获释。此时尾崎已打入上层,将中西功介绍到在大连研究中国情报的“满铁
总社调查部”。中西功在华巡游后写出一系列分析报告,引起了政府和军部重视
。1938年日本“中派遣军司令部”成立,其特务部从满铁将他借调来沪,没想到
这个“通”却乘机从事了相反的工作。


  ■利用在日军特务部的条件,中西功四年间向延安发送了一系列有战略价值
的情报,看到这些简直等于参加了日本最高层的决策会,并做了详细记录


  ■由于准确发出日本南进的情报及袭击美国的时间,“中共谍报团案”震动
日本军部和政府

中西功到达上海后,通过同文书院同学、已成为中共党员的日裔西里龙夫恢复了
组织关系,并成为正式党员。此后他利用为日军特务部做情报分析的条件,自由
进入绝密资料室并外出调查,通过地下电台向延安发出一系列重要情报,如日、
蒋、汪三方关系变化,日军占领武汉后已决定停止战略攻势,对蒋介石的诱和进
展,以及日军在华兵力调配及“扫荡”打算等。这时尾崎秀实担任了近卫首相的
秘书,从东京不断向中西功发来包括御前会议决定在内的许多情报,由他再转发
延安。有些行家说,看到这些情报,等于参加了日本最高层决策会并做了记录,
毛泽东曾对这些“国际同志”的贡献做出了极高评价。


  1941年夏德国进攻苏联后,日本南进还是北进成为斯大林和中共中央最关心
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如果日本北上攻苏,中国抗战处境将更艰苦。值此关键时
刻,尾崎秀实在首相身边得知日本决心同英美开战,通过德籍苏联情报员佐尔格
迅速发电,使斯大林决心西调远东军20个精锐师,在莫斯科危急时刻扭转了战局
。世界上许多史学家称佐尔格、尾崎是“二次大战中最成功的谍报员”,其实中
西功对此情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珍珠港事变发生前两个月,佐尔格、
尾崎便被捕并被处以绞刑,近卫内阁受此案牵连倒台,日本决策层对南进尚未最
后拍板。此时中西功冒着极大危险返回东京并到“满铁”探到绝密材料,得知了
南进决策已定并了解到准确日期,报告了延安并转苏联,才接续完成了佐尔格、
尾崎的事业。


  尾崎秀实被捕,与之关系极密切的中西功显然要受追查,当时有人通知他“
速西去”即避往解放区。中西功却相信共产主义者尾崎秀实不会供出自己,又考
虑到这一岗位他人难以替代,便以高度责任感在半年内迟迟未走。日本“特高课
”通过追寻线索,终于在1942年夏秋逮捕了中西功和其他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日
本情报人员20余人,其政府和军部都为此“中共谍报团案”的规模而震惊。


  ■受严刑拷打始终不说接头人,把审讯室当成革命讲堂,警官如同小学生每
天听他上课


  ■东京法庭判其死刑时称他们的情报“危害之大,令人战栗”,幸而因日本
投降未及执行


  中西功从上海被押到东京后,受到难以想像的严刑拷打,内脏出血不省人事
,特高课头目怕失去口供又下令抢救。他始终不肯说出接头人,却坦然承认出于
信仰向中共提供过情报。中西功被审时列举了掌握的大量国内数据,无可辩驳地
说明了侵略战争持久的前景必然是经济崩溃和彻底战败。同时被捕的中共党员西
里龙夫更以雄辩的教授式口才,把审讯室当成讲堂。警官们对此十分惊奇,又引
出莫大兴趣,此后每天竟出现授课式的场面──被审者进入审讯室坐下便清清嗓
子说:“今天,讲一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对日本的影响及未来……”“今天,讲
一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审问者则像小学生一样洗耳恭听并写下几
大厚本记录。那些警校毕业的高等生过去受的全是军国主义奴化教育,此时听到
这些前所未闻的革命理论,再联系战事失利及国内饿怨载道的无情事实,在对过
去的信条产生怀疑的同时,也对被审者有了些尊重。集体庭审时,中西功和西里
龙夫等又侃侃而谈,警视厅官员和看守们都愣着听讲,主审法官急忙窘迫地打断
讲话说:“此处不是宣传共产主义的讲坛,今天闭庭。”


  经长期审讯,1944年秋日本法庭下令将佐尔格和尾崎秀实绞决,并将中西功
等人判了死刑。宣判书以惊叹的语言称:“彼等不怕牺牲,积极努力,用巧妙之
手段,长期进行侦察活动,其于帝国圣业、国家安全、大东亚战争及友邦胜负,
危害之大,令人战栗。”因特高课要留活口核对疑问,死刑暂未执行,翌年8月日
本投降后,他们几个幸存者出狱。


  战后,中西功拖着伤病之躯为组建日本共产党奔走,曾长期担任党的县委员
长(相当于省委书记),还出版了回忆录《在中国革命风暴中》。据他的夫人回
忆,1973年中西功患胃癌处于弥留之际,最后怀念的仍是在上海的地下斗争岁月
,断续地说:“我真想去看看!……看看那些街道,那些胜利的人们。……他们
有了自己的人民共和国……”


  ■受中国革命教育后,站到反本国侵略一边。冒生命危险提供情报,只为信
仰不要钱


  一个日本人,在本国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时站在中国一边,为抗日战争乃至整
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年乃至今天都不能不为人赞叹。能出
现这种奇迹,根本原因是中国革命正义性的感召力,使真正了解这一事业的日本
青年也投身其中。


  日本侵华时曾向上海、满洲等地移民几十万,本意是想以此控制中国。许多
日侨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抱有“大和民族优秀”的错误观念,不过也有一些人来华
后站在同情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中西功就学的上海同文书院,曾被人认为是日本
人培养文化特务的场所,然而因马克思主义学者王学文在那里任教,结果以先进
的思想教育出十几名日本进步青年,使他们加入了共青团,有几人回国后还成为
日共的领导干部,进入隐蔽战线的人更成为特殊英杰。


  中西功并非不爱自己的祖国,却认为只有使军国主义失败,并与中国友好,
才能建设民主的新日本。在东京法庭上,他反驳“叛国罪”的指控时说:“制止
日本侵华战争,能使日华人民从毁灭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实现日华和平和日华
人民世代友好,这是两国人民的莫大幸福和根本利益所在。”正是出于这种理念
,他与帝国主义的间谍完全不同,提供情报完全出于信仰而从不要报酬,党组织
困难时还以个人积蓄倾囊相助。这种高尚的风格也证明,代表正义的先进思想具
有强大的力量,“得道多助”恰恰由此得到生动的体现!

资料来源: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607/8496.html








暗战——密电1941
CCTV.com 2009年04月20日 10:52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以闪电战势直逼莫斯科。日军大本营相机酝酿绝密军事行动,谁会是他们的终极标靶?已是一发千钧!大祸临头有人浑然不知,最高机密牵动二战格局。



1941年10月,“大日本皇军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顾问中西功在上海的家里收到了一封来自东京的加急信件。信中只有三个字“向西走”,署名“白川次郎”,一个他从未听过的名字。这封奇怪的来信背后,寄信的人究竟想告诉他什么呢?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进攻苏联,190个师,3500辆坦克和近6000架飞机,以大于苏联两倍多的兵力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战线上,兵分三路直逼莫斯科。苏德战事的爆发对于法西斯日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战机,但此时在日军内部,陆军和海军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军事专家

在这时候是分成两个派系的,就是他们的外相叫重光葵,当时是陆军,比较支持北上,所以使陆军流派是支持北上,海军支持南下。

北进计划主要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在那儿获取更多的能源,他如果要称霸亚洲,首先就要夺这个苏联的西伯利亚。

代表人物都是集中在他的陆军,特别是关东军当时的参谋长就是东条英机,还有就是它的所谓日本法西斯之父沼骐一郎,还有大家都比较清楚的他的所谓少壮派的代表,百源真四郎。

南下他主要就是当时他们海军提出来的,说是要在琉球,台湾,菲律宾一线,最后以这个为跳板,最后占领整个东南亚,获取东南亚比较丰富的橡胶石油这些战略资源。一个是他当时海军军令部总长叫永野修生,还有一个就是两个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主持人

日军最终的战略决策成为当时各参战国关注的焦点。可就在这时,日本东京警事厅特高课获悉,早在苏德交战前几个小时,消息就已经从日本泄露,秘密传递到苏联。这条情报在苏德开战前,一直被严密封锁,仅限于最高决策层知晓。毫无疑问,日军大本营的高层中一定有人出卖了情报,更今警事厅坐立不安的是,这个出卖情报的人极有可能知道日军南下或者北上的最终决定。这个决定一旦提前泄露,将给帝国的战略部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7月的一天,时任首相近卫文磨按照惯例在自己的府邸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包括日本外相、陆、海军大臣在内的少数几个军政要员。会上通报了支那派遣军的最新换防计划,未经许可,突然换防,这引起了与会者的哗然。只有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表现的格外平静。因为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虚假情报,而他本人正是这个情报的编造者!这个匪夷所思的谎言,正是因为三天前他与特高课负责人的一次秘密谈话。



事实上,警事厅对于敌方谍报人员的排查一直在秘密进行。可当所有线索越发清晰的时候,身为特高课负责人的桥本太郎却越发感到恐惧,一旦判断错误,那个嫌疑对象的实力足以令他和整个东京警事厅永远无法翻身。为此,他只有秘密晋见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从桥本嘴里说出的那个名字也令东条英机大吃一惊,但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桥本的判断是对的,那么这不仅是一次抓捕行动,这更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赌博,一旦胜利,他的权利将有可能迈向巅峰。于是,一个连首相近卫文磨都不能知道的计划开始悄然制订。



就在首相府邸的会议结束的一个小时后,特高课截获了一份从东京发出的密电,内容正是早餐会议所通报的最新情报。只有一个小时,消息根本来不及外传,显然,参加会议的军政要员中有人出卖了情报!包括近卫文磨在内的与会者都不会怀疑这则情报的真实性,所以,那个出卖情报的人也决不会想到,他用生命做赌注传递出的信息,除了把自己暴露之外,毫无价值——首相近卫文磨的私人秘书兼帝国智囊团的主要成员尾崎秀实秘密被捕。








主持人

在特高课此次展开的清理行动中,除尾崎秀实外,德国驻日使馆新闻专员佐尔格等人相继被捕。10月中旬,潜伏在日本高层的“共产国际谍报团”成员几乎全部入狱。尾崎秀实和佐尔格被判处绞刑。而后,近卫内阁被迫倒台。我们无法确定近卫倒台是否与其秘书是敌方谍报人员有直接关联,但取而代之的是东条英机组成的军人内阁,一个更加疯狂的法西斯刽子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军事专家

近卫内阁当时还是采取绥靖政策,然后和美国达成妥协,但是在谈判过程中,美国提出来日本必须从中国全面撤军,东条英机上台以后更强硬。他当时说可以答应部分从东南亚和中国撤兵,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美国必须要解除对日本物质禁运,另外把具有战略资源非常丰富的河,属于东印度要划给日本,这是当时双方斗争一个焦点。



1941年8月,日本驻华关东军举行了以苏军为目标的特别军事演习。与此同时,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仍然积极的与美国白宫进行谈判。一切迹象似乎表明,日本要与美、英等国达成妥协,为其满洲关东军可以从容进攻苏联争取时间。8月20日,德军已经绕过卢加河防线,开始包围列宁格勒,如果日本选择此时对苏开战,那么苏维埃政权将无法抵挡来自德、日的双面夹击。但这究竟是不是真相?对于中国战场而言,无论是重庆方面还是延安方面,这都是一个事关生死的谜底!



采访军事专家

当时苏联最大的顾虑就是怕这个腹背受敌,当时防范日本比防范德国还要更重。他把他的整个当时兵力240万,其中把100万放在了他的东线,在西线只放了70万,如果日本主要是向北犯的话,那么苏联将把大的兵力用于对付日本,那么在苏德战场这方面他的兵力就显得非常单薄了。

如果苏联那边的战场吃紧,那么我们战场共赢,甚至道义上的支援这方面都会削弱,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这时候中央就马上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当时整个战争形势,但是后来由于主要情况不明,一个就是对苏联战争当时战场情况不是非常清楚,还有就是对日军的动向我们不太清楚,再一个就是对美,英他们的动向不太清楚,还有对重庆国民党他们的动向不太清楚,所以这个会当时提出来改日召开。








斯大林已经要求延安方面出兵东北,钳制关东军,这无疑是第二次长征。在没有得到准确情报之前,延安高层无法做答。可日军最高机密,也许就是情报高手的葬身之处!



就在日军最终部署悬而未决的时候,东京特高课已经把谍报案的调查范围扩大到日本本土之外。他们发现,尾崎秀实曾经在中国上海生活了很长时间,尽管尾崎坚不吐实,但是这些老练的特务已经觉察出他在上海的期间一定发生过什么……



同文书院是日本外务省在上海开办的一所学校。表面上是培养日本青年学习中国文化,实际却旨在培养熟悉中国的日本间谍,大多数毕业生都会分到日本侵华机构的重要岗位工作。日本“南满铁路重工业株式会社”设在上海的“特别调查科”就是由同文书院的一名高才生中西功负责。



采访郝在今

日本帝国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组织,陆军有情报、有特务组织,海军有情报组织,宪兵有情报组织,外务省有情报组织,再有一个特殊的就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这样建立五大特务系统。那么满洲铁路内部也有分工,像军队系统的重点在军事情报,外务省重点战争情报和战略情报,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重点在经济情报,他也有内部他也有调查科,它对各个省,特别是东北地区这个经济情况,矿产情况,铁路情况,甚至小到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他都有详细的记载。



事实上,这个叫中西功的人不单单是满铁特别调查科的负责人,他还是“大日本皇军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的顾问,他同时也是东京设在上海的“中国抗战力量调查委员会”的实际掌权者!



10月的一天,中西功接到了神秘来信,只有三个字“向西走”。但显然,这位日本军部的高级人物是不会被一封信吓倒的,整个下午,他都若无其事的和一位做生意的吴老板在咖啡馆闲聊。



中西芳子发现今天丈夫有些异常,他回来后就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事实上,那一晚中西功在书房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给东京打电话。他先是拨通了一位朋友尾崎秀实家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再拨通另一位朋友水野成的电话,可电话里的声音有些走样,他甚至记不得中西功了。还有一种解释,接电话的也许根本不是水野成。随后的几个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被告知主人不在家,仿佛一夜之间,中西功在东京的朋友全部消失了。








那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就在中西功深感困惑的同时,吴老板却出现在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夜深人静,如果不是要紧的大买卖,生意人不会这么晚出门。当然,如果吴老板根本不是生意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上海只有达官显贵才能拥有这样气派的住宅,住在同一条街上的人们只知道这位邻居是个“大亨”级的人物,但他究竟做什么生意却一无所知。



刘仁寿

他不搞什么公开身份,他没公开身份,他公开身份原来是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所以一概不公开的呀,他就是秘密的东西。小开是特工的时候,那一批老的,老百姓,甚至包括潘汉年、陈云是先生,康生是老板。



这家主人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上海情报系统的最高领导者——潘汉年。而深夜造访的吴老板叫吴成方,中共上海情报系统的具体负责人。可吴成方与中西功在下午的见面又该怎么解释呢?难道堂堂的大日本皇军顾问竟然愚蠢到识不破吴成方的真实身份么?



主持人

同文书院是日本人秘密培养间谍的基地,但在若干年后,他们才知道,同文书院内部竟然长期隐藏着一个名为“日支斗争同盟”的组织,该组织直接受中共上海情报系统的领导。而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毕业生中西功,在中共内部却拥有一份与日本截然不同的档案——中西功,国籍日本,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云

重点就要他专门搞日本的情报,不像过去搞一般的情报,国外的什么英国、美国等等,到了抗战就集中力量搞日本情报,所以中西功就把各个战区的部队、分布的部队、武器配备、负责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非常详细的都交给我们。另外呢,就是对日本的动态,要经过哪里,动态他都有的,他每一次都交得来。那是写在一种非常薄的纸上,卷起来,不是抽香烟吗。



因为是同文书院的毕业生,所以这些日本学生无一例外的被分配到日军重要机构工作,并迅速的担负起要职,一张看不见的网就这样铺开了。



郝在今

在山西、北平、上海,有的是打入日本派遣军,日本驻华派遣军的司令部,有的是打入满铁的调查科,有的是打入日本的大报,当了报道部长,这样就在日本军政、军机各个方面的主要特务机关深处都有中共的情报员,这样就可以拿到日本方面的核心情报。应该说这个情报组织埋藏得很深,而且有了这些日本同志以后还有什么方便,日本人相信日本人,通过这些人又介绍进去一些中国同志。你像这个中西功,在满铁,当了满铁的调查科长以后,他就介绍了一些中共秘密党员,也进入了这个组织,这样就在日本机关深处发展的情报组织越来越大。








1941年的那个深夜。潘汉年与吴成方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正是那封神秘的来信。如果没有猜错,“向西走”在暗示西边方向的延安,不论发信人是谁,这显然是一个提醒中西功迅速转移的警报。但更关键的是,此时,日军已经开始挺进东南亚,占领了印度支那,距新加坡只有1200公里。这是明显的南下意图,但关东军8月的演习又该如何解释呢?目前同时呈现出来的日军北上和南下两种作战态势,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延安方面已经几次来电催促了。现在看来,只有派人去日本本土,直接从东京决策高层刺探情报。最理想,也是唯一的人选似乎只有中西功了。但那封信显然在警告中西功的身份面临暴露,或者,他已经暴露了。



郝在今

按照情报工作的一般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把中西功这些人及时的撤出,撤到延安,他们的生命安全就得到保证,但是他们一撤出多年来埋伏下一个巨大的情报网络就失效了,这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作为领导来讲,要保护部属的安全,希望这些同志撤出来,但是这些同志也知道,我一撤出来等于前功尽弃,今后再也拿不到核心情报。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这些同志就做出了一个非常英勇的决定,就是坚持不撤。



在这幢名为刘家花园的宅子里隐藏着国民党军队系统中最特殊的部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这里的工作由蒋介石直接过问,连军统头子戴笠也无权插手。该部门成立于1940年4月,其使命则是专门搜集破译敌台的电讯密码。

  

好比1、2、3、4是一个字,我再加一个2222,这就不是1、2、3、4,那到那边他给你222去掉,又出来1、2、3、4,这个字就出来,就是加减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个方法呢,总是一个规律,所以专门有一个部门就破译这个密码。



池步洲,那年只有32岁,若干年后的很多书籍里把他称为蒋介石的秘密王牌,皆因他出色的密码破译才能。他曾经准确破译出日军多部高级密码。但从1941年开始,池步洲等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密码频繁出现在东京与檀香山的上空。这显然是经过篡改的密码,进入5月,这种密码的出现越发频繁,在数字无序的组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战争并没有像日本军人幻想的那样速战速决,本来就资源匮乏的日本此时已经开始呈现疲惫,而美国不失时机的出台了对日本经济封锁的政策,冻结了其大部分海外资产,这令日本国不堪重负。在国内,已经有人流露出对大东亚圣战的消极情绪。



东京大本营与内阁的联席会议已经在完全对外封闭的状态下召开6天了,军报道部的记者们正为无法采访到最新的消息一筹莫展。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刻,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位陌生客人的到访。这个男人自称是记者佐藤的朋友,刚从中国回来。不巧的是佐藤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刚刚离开日本。整个上午,那个男人都在报道部里无所事事的等待根本不可能回来的佐藤,但这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主持人

尾崎秀实等人被捕的消息在东京并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中西功不详的预感很快就得到印证,而日军总参谋部和大本营已经严密封锁消息。相比之下,军报道部则成为最有可能得到情报的渠道。尽管中西功没有遇到自己的朋友,但是那天上午,他从消息灵通而又口风不严的记者们那里仍然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日军驻中国南方的部队已经开始向台湾集结,他的记者朋友佐藤正是赶往那里与军队会合。



此时,中西功回忆起返日途径大连时看到的关东军演习景象就显的格外可疑了。



军事专家

他发现,日军举行的演习实际上是一个登陆演习,而日军当时提供的一些装备呢,主要不是御寒的,而是防御的,御寒肯定要向北边进攻了,防御的肯定就是向南进攻。








两种迹象结合显示,如果关东军此时南撤,那么今年都不会进攻苏联了,即便是狂妄的日本将军们也不会选择在冬天与苏联开战。



11月20日,在日本皇宫内召开了政府与重臣们的恳谈会。经首相诚恳解释,全体重臣对政府开战决心,最终表示谅解。就在这一天,中西功离开了东京。



二战初期,战争似乎与这块土地遥不可及,根据1937年的一份民意测验显示,70%的美国人不赞成国家参战,他们仍然坚信只要奉行中立法案,就不会招惹战火。富兰克林· 罗斯福——美利坚合众国第32任总统,这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显然对战争看得更加透彻。他提请国会修改了中立法案,允许交战国从美国购买武器,而后的《租借法案》又允许参战国租借武器。1941年8月,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颁布了《大西洋宪章》,实质上彻底宣布了与法西斯国家对立的立场。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仍然没有放弃与日本国的谈判。



军事专家

美国国务卿叫赫尔,提出了谈判四原则:第一就是要尊重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第二不干涉内政;第三保持太平洋地区的现状;第四是贸易机会均等。

  日本的外相又提出一个三原则:第一个就是要有利于迅速结束中国战争,那么美国不再插手中国事物;第二不要和他的日、德、印三国同盟宣言相抵触;第三个就是说是美国不能介入欧洲战场。那么这个时候美国发现再进行这种妥协呢,可能前景是不乐观的。



主持人

中西功平安抵达上海,他面见了上级领导吴成方。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日军南下已成定局,他们已经准备向老牌的殖民帝国美国、英国、荷兰开战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上海组织也接到来自南京情报站的密件:关东军留20万防苏,其余全部南调;海军集结作战待机海域“择捉岛单冠湾”;11月下旬舰艇启动,航向东南。



所有线索都在指向同一个位置——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日本正在与美国谈判,大军开向珍珠港也许是为了向美国施加压力,如果谈判破裂,威胁将在一瞬间转化为现实的攻击!但那个一瞬间会是什么时候呢?

  

同样的智力测验也在挑战着蒋介石的秘密王牌池步洲。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破译过程,他们终于发现那些奇怪的密码是经过重新设计的日本外务省的外交密电。10月中旬,池步洲系统截获了东京与檀香山之间一份意味深长的密电。



时间:1941年10月14日

  等级:绝密

电文:今后你必须尽量按下列所示,报告舰艇活动状况:

(一)、珍珠港分5个水域:甲、乙、丙、丁、戊。

(二)、军舰与航空母舰只须报告其在港停泊者。

(三)、扼要说明舰型、舰种。

(四)、凡有二艘以上的军舰靠港时,盼照实登记。

几乎是与中共方面同样的结论,日本人随时会进攻珍珠港,但同样面临最后一个谜底——那将是什么时间?

解密的最好方式就是从出题人那里寻找答案,当然,那也是最危险的方式。为了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西功潜入了满铁绝密情报室。在《帝国陆军作战纲要》上赫然写着:谈判以11月底为限,不再拖延!



军事专家

美国、荷兰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以后,已经使日本战略资源非常匮乏,非常吃紧。当时日本就派他的原驻德国大使叫兰西到美国去配合他的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进行这种外交斡旋,当时给他一个期限就是在10月30号之前必须要达成某种妥协,某种政治交易。



日本海军每天要消耗4万吨石油,陆军每天要消耗1.2万吨,这意味他们进入12月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动战争。攻击要选择对手最麻痹的时候。星期日,这对战争中的人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美国人来说,那是上帝规定的休息日,军队官兵也会照例放假。就是那个时间——1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西半球时间12月7日!



采访军事专家

当时从中国共产党这方面来看,我们获取的情报就是有这个,一个潘汉年系统,一个梁保航系统,还有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其他系统。关于日本占领动向的一些情报,特别是潘汉年系统。



主持人

中西功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得出的结论,由上海情报系统请示延安后,以最快的速度转交国民党重庆方面。此时,池步洲等人也截获了东京发给日本驻美大使的特级密电,内容与中共传来的情报完全吻合,重庆方面在信息汇总之后的第一时间通知了美国。



池步洲破获的密码代号是“东风,雨”。 “东风”二字的日语发音为TOH HUH,其中HUH的发音,与汉语“虎”字发音相近。“雨”字在这里当动词用,意即“下雨”,日语的发音为HUHru,听起来和HUH接近。因此,“东风,雨”的日语发音,是TOH HUH HUHru,变成汉语就是 虎!虎!虎!



1941年西半球时间12月7日早晨7点35分,日本军界“名将之花”山本五十六一手策划的珍珠港军事打击突然爆发!日军350余架飞机分两批轰炸瓦湖岛珍珠港,太平洋舰队18艘战舰炸沉或炸伤,188架飞机被炸毁,官兵死亡2403人,重伤或失踪2233人。



……同一天,日军分别进攻马来地区、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中途岛,东条内阁所说的“大东亚圣战”全面爆发!



采访专家

现在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就是当时美国获取了日本一些核心机密,就是特别是他的密码,首先获取他外交密码。还有就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就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都没有被破译过的,就是海军他叫紫色密码。为了保护破译日本人密码,这是一种说法。

第二个版本就是美国人错判了他获取的情报,那么日本人又延误了它的情报的传递。

第三个版本,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虽然获取了这个情报,但是他秘而不宣。他就想用此来说服国内的民众,激发他们的一种反日的情绪,把美国的经济转入战争轨道,来做一种教材,反面教材,来说服美国民众,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太大。



12月8日,罗斯福在国会发表了6分半钟的演讲,宣布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由此开始逆转!



1942年6月的一天,在杭州逗留的中西功接到了上海家人打来的电话,说是东京有朋友来看他,在电话里不方便通报姓名。这一次,一向谨慎的中西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等在那里的是来自东京的特高课探员!



随后,日籍中共秘密党员西里龙夫在南京被捕,尾崎庄太郎在北平被捕,白井行幸在山西被捕……中共上海情报站和南京情报站及满铁特别调查班中埋伏的中共党员共20多人相继被捕。



一个中国人和日本人共同组成的庞大谍报网络,令日本朝野震惊。东条英机亲自签署了中西功等人的批捕令,1944年,日本法庭宣判中西功等日本籍中共党员死刑,暂时收押巢鸭监狱。



主持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西功等人还没有来得及行刑,就被盟军释放。出狱后,他们仍然从事革命进步工作。1973年,中西功因病逝世,终年62岁。事隔半个多世纪后,这些曾经战斗在中国革命风暴中的日本同志们的故事才逐渐被世人知晓。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全人类的战争,我们应该看到,即便是在邻邦日本,不仅有那些躲藏在民族主义旗帜下狭隘、虚伪的军国主义分子,更有一些和我们一样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朋友。

资料来源:
http://www.cndfilm.com/20090420/10426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中傅作义指挥的"闪电战"










抗战时期,由于兵员素质和战术思想的局限,国民党军主要采取的作战方式是阵地战,敢于和机动、火力都占优势的日军进行运动战的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在北方战场上,有一位国军的将军30年代初期就开始玩“闪电战”的把戏,比希特勒还早。此人,就是人称“七路半”部队的指挥官傅作义将军。

“七路半”,是国民党军中对华北傅作义部队的一种独特称呼,意思是虽然傅老总不是八路,也就差那么一点儿了。抗战中,傅作义将军所部,是华北的一支重要抗战部队。

“七路半”这个称呼,原因众说不一。有讲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日伪,因为傅军作战比较积极,一些战术作风类似土八路。这一点给日军的情报系统造成了相当的混乱。萨曾在日本看过一份华北地区共产党军序列资料,日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傅作义部下的35军,新编第32师统统划给了共产党,若老蒋看见不知该作何想法。傅作义在抗战期间比较亲共,可能也是一理。1938年他曾经大量接受共产党员入其部队工作,借鉴其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当时傅部只有两个师,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竟然都是共产党。虽然后来傅作义和共产党打了两年多内战,且一度被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但香火情未断,绥远和平起义,这两位都是傅作义方面的代表呢。此外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傅军从上到下作风简朴,傅作义本人布衣粗食,在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中比较罕见。从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眼里看来,这就有点儿像共产党土八路了。杜聿明曾经在国防部高参郭汝瑰家看到一个有洞的沙发,于是猜测郭是共产党,原因是国民党里面没有这么朴素的。

这样一来,傅作义所部被叫做“七路半”倒也情有可原。

有趣的是,阎锡山也十分简朴——至少对外如此,但从来没人说老阎是共产党。这因为老阎的简朴透着邪门,不但不像国民党,也不像共产党。阎的骑兵军军长赵承绶曾回忆,有一次高级将领开会,不知不觉过了时间。于是阎下令厨房备饭,大家吃了再走。入席后将领们却唯唯诺诺,无人下箸。原因?十几个人,除了馒头,桌上只有八寸大一盘炒鸡蛋……见大家拘谨之状,阎锡山一拍桌子,“你们倒是吃啊!” 长官热情相邀,大家互看一眼,顿时踊跃起来,只见将星闪烁,筷子齐飞……最后大家吃好,敬礼告别的时候盘里居然还能剩下三分之一。

阎老西的炒鸡蛋真经吃啊。

阎长官心里有话——反正你们回去也不会饿着。

傅作义虽然也是山西人,还没有“简朴”到这个份儿上。傅作义的部队,说来来源相当复杂。傅本身是阎锡山的老部下,抗战爆发后才自己独立出来。他的部下有黄埔军校的、有徐永昌国民第三军的、有民团保安队出身的、有冯玉祥的西北军、有蒙古骑兵旅,还有阎锡山手下十三太保的余脉,可说鱼龙混杂。然而,经过傅作义的手,这些部队却都具有了相当的战斗力,在当时的华北堪称劲旅。他部下的将领对他,也有着特殊的忠诚。

傅作义部下的“一字并肩王”陈长捷曾经说过傅作义的特点,这个人“不说硬话,不作软事”。真实的傅作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又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有记者回忆,抗战中采访傅作义,谈到他为了赴援太原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绥远,而使绥远落入日军手中,傅竟至哽咽难语。他待人宽厚坦诚,大公无私,又能够破格提拔,战阵中从不肯轻弃部下,因此取得了极高的威望。而部下在他手中,也觉得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极好的发挥,因此对他死心塌地。可以说,傅作义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团,傅作义的个人魅力正是它的核心。

在傅作义集团中,傅作义被称作“老总”、“傅先生”。直到1980年,关于绥远起义,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派人采访傅作义的老部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兵团司令董其武上将时,董其武依然不变地称呼傅作义为“傅先生”。谈到绥远的事情,他说:“我多年来一直随傅作义先生做事,在他多年思想教育的启发和爱国思想的影响下,我个人可以说一直是跟着傅先生走的。”


爱戴之情,虽历三十年而不变。

傅作义,在国民党军中称为“守城名将”,这是因为他一守天镇、二守涿州、三守遵化出了名。无论西北军、东北军还是日军都拿不下他的阵地来。实际上在此之后,傅作义守城的成绩并不理想,他在抗战中更擅长的作战是运动战。甚至,还一度打出过类似“闪电战”的战例来。

要说当时的国民党军能打出“闪电战”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闪电战包括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大纵深的穿插、装甲部队的突袭,以及空地一体作战。正是依靠这三条,纳粹德国把波兰、法国打得落花流水,连苏联都险些着了道。30年代前期,国民党军肯定没有足够飞机和地面部队配合。其他两样,大纵深穿插的胆量有没有不说,装甲部队上哪儿弄去?

偏偏傅总这两样都有,傅作义虽然属于晋军系统,穷,但并不妨碍他组建一支自己的摩托化装甲部队。1932年,傅作义在长城抗战中认识到日军装甲部队的威力,随即决心建立自己的类似部队。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亲信将领,当时的警卫营营长王雷震。王不愧信任,他按照自己的思路把部队中的汽车集中起来,组成汽车队,而且将其中一部分加了装甲,变成了装甲汽车。我手中有一张日军在绥远检查击毁的傅作义军装甲车照片。从照片上看,这种装甲车,就是在普通卡车上面加一个金属罩,上面安装机枪。虽然这看上去很威风,战斗中只能挡枪弹弹片,对炮弹就没有多少抵抗力了。别看这一手不起眼,其中的含义却很深远,那就是集中使用机动车辆,建立快速突袭部队。这正是闪电战的精髓。

而老蒋淞沪会战时还在把坦克分开给步兵,一辆一辆往上冲,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这教训法国人到1939年还没有吸取,分散使用的法军装甲部队虽然战车比德国人还要好,结果却全军覆没,气得有个叫戴高乐的小准将直蹦高。

傅作义对王雷震这一招显然也是很支持的。这支虽然原始,但堪称中国摩托化装甲部队鼻祖的精兵,成了傅作义的一张王牌。

1936年,傅作义发动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大庙战役,将日军和伪蒙势力从绥远赶了出去,史称绥远抗战。

在绥远抗战中,傅作义几次巧妙地运用了自己的“摩托化部队”。在红格尔图,日伪军进犯而来,傅军沉着待命,“35军各部隐蔽集结,突然向攻击红格尔图的敌军发起反攻”,之所以能够“突然”在一马平川的地方发起反击,就是汽车队发挥了出色的机动性。而攻打百灵庙、大庙,更是以汽车队为先锋,迅速长途奔袭,才能够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奇袭两地。在收复大庙的战斗中,更以装甲汽车强攻日军顾问据守处,将负隅顽抗的日伪军全歼。

这种集中快速装甲部队,远程奔袭的作风,的确有了些闪电战的雏形。

当然损失也是不小的,所以这支机动兵力,傅作义没舍得投入太原守城,当时王雷震已经调任422团团长。抗战开始后,袭击五原、包头都有这支部队的杰作。

当然,傅作义简陋的摩托化部队能够屡屡制胜,也和傅作义作战的对象有关。傅作义面前的敌军主要为伪蒙和日军的联军,以伪蒙为主,所以战斗力稍弱。如果是日军精锐如关东军,傅作义的装甲部队恐怕也难以招架。

整个抗战期间,傅作义是伪蒙军的梦噩,他的部队无论素质还是机动速度,都让伪蒙军望尘兴叹。而且傅对伪蒙军死死咬住,决不放过,直到绥远起义之后,傅作义的部队还打了最后一战,就是彻底打垮伪蒙残部。大概老傅琢磨自己恐怕没机会打仗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应该有个收场。

实际上傅作义除了摩托化部队,运用其他部队进行运动战也颇有成效。七七事变以后,他曾经派骑兵突袭商都,为全国首次克复县城。1937年底,他曾经指挥35军反攻太原,下四十余寨。在绥西他也大量使用骑兵进行运动战,效果卓著。

傅作义如此善于机动作战,和他的辖区很有关系。抗战期间,他的主要作战地区在绥远,地广人稀,又面对伪蒙叛军的骑兵进袭。因此,傅作义也大力发展骑兵,以机动对机动。绥远盛产优秀的骑手,傅部骑兵在抗战和内战都很有表现。我的看法,傅作义使用摩托化部队的思路也是来自于骑兵的运用。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

资料链接:

http://war.news.163.com/09/0702/16/5D7V2TUE00011MSF_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忻口战役

  1937年9月到11月,以保卫太原为重心的山西抗战后来被统称为“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它成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会战,而忻口战役,则是太原会战中的“凡尔登”。

  第二战区在忻口战役中共集中 了包括晋绥军、中央军在内的6个集团军,先后投入兵力近20万人,日军参加忻口战役的兵力共约 7万余人,并配有350余门大炮,150余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1937年10月13日,忻口战役在南怀化打响,战况空前激烈,主阵地南怀化仅D日就易手13次之多。在日军强大的地空立体攻击下,中国军队几乎是日耗两个团,火力的悬殊使得很多年青的战士一枪未发就的牺牲在日军的炮火中,第9军中将军长郝梦龄、第94师少将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少将旅长郑廷珍先后殉国。烈士们的鲜血浸润着忻口的每一寸土地,将它凝聚成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一度长驱直入的日本侵略军被阻滞在忻口举步维艰,曾经狂妄的号称只要一个师团就能荡平山西的板垣征四郎,此时也不得不悲观的认为,日军可能遭受“七七事变”以来的重大失败。



1937年10月,太原市民为奔赴忻口前线的晋绥军将士壮行


1937年10月,晋绥军将士在清晨步出太原古城,奔赴忻口前线


晋绥军机枪手对空射击日军飞机


 



以上两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图注释为忻口战役中的中国军队

  忻口战役中,双方争夺与活动的范围遍及主阵地及其周边的高地和村庄,但是,有一个村庄却成为例外,中日双方都没有进驻,晋绥军之所以放弃这个防御阵地,并非它无足轻重,而是因为在山西方言中,它的名字与“难存”谐音,这个村庄就是崞县兰村。兰村是晋绥军高级将领李服膺的故乡,由他捐建的学校至今犹存,现在的名称是原平市兰村中学。然而,当1937年的战火燃烧到这里的时候,李服膺,这位军人却无法再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天镇战役失利之后,李服膺被追究责任,阎锡山的亲信、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的义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总监唐生智的同学,这些深厚的人脉关系也无法让他逃脱严厉的处分。在省府大堂经过简单审讯之后,李服膺随即被押往大校场执行枪决,成为晋绥军历史上被处以极刑的最高级别将领。关于李服膺的罪与罚,当时在晋绥军内部就引发了不同意见,60余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少人为他鸣不平。失守天镇,李服膺自然是罪无可赦,但处罚之重,却是大多数人都始料未及的。

  10月26日,就在忻口前线激战犹酣之际,山西东大门娘子关失守,溃退的守军始终无法组织有效的阻击,平定、阳泉相继陷落,忻口守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阎锡山下令前线部队于11月2日晚撤出阵地,忻口战役结束,六天之后,日军攻陷山西省会太原。

  从1937年9月到11月,短短两个月多的时间里,曾经富裕安定的“模范省”山河破碎、省会沦陷,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长期落后、积弊深重的农业国家在抵御先进工业化国家的侵略时,暂时的失利与退让是必然的,这是实力悬殊的结果,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做为弱国,尊严的捍卫与自由的传承,取决于国家和军队有没有战而不屈、牺牲到底的意志和决心,有没有用血肉之躯抵御钢铁洪流的勇气和血性,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封建王朝没有做到,满清政府没有做到,但是,在八年抗战中,我们做到了。艰苦卓绝的忻口会战,以五万五千人的伤亡阻滞日军23天,毙伤敌军一万余人,包括晋绥军在内的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抗日战争中,晋绥军做出了重大牺牲,元气大伤,仅抗战之初的几个月,兵员就减少了一半左右,直到晋绥军最终谢幕,它的实力再也没有恢复到抗战前的水平。太原沦陷之后,晋绥军转战晋西,“宁在山西牺牲,不到它乡流亡”,始终战斗在表里山河。壶口瀑布北侧的克难坡,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的战时驻地。人们常说,壶口的巨浪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那么,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同样出自千千万万晋绥军战士的喉咙里。



忻口战役纪念碑






晋绥军的炮兵,图中的“一三”式山炮和山寨版美式“汤姆森”冲锋枪都是由太原兵工厂制造的


资料来源:


http://www.tydao.com/2008/bainian/05silinbu.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靖宇——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
2008年02月22日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
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濛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濛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22/content_764594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1 1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 赵尚志就义(2月12日)
2009年02月12日






抗日英雄赵尚志

谋杀赵尚志的执行者东城政雄


原侵华日军战犯高桥哲郎(左)接受采访
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赵尚志被日军逮捕,英勇就义于白山黑水间。赵尚志是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人。1925年,17岁的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他千里迢迢从东北赶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入伍生。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在东北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10月,在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珠河反日游击队建立起来。队长赵尚志带着他的13名队员,面对着苍茫大地,庄严宣誓:“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这支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积极打击敌人,威震了哈尔滨东部地区。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共7军,赵尚志被任命为第三军军长。以后抗日联军整编为第一、二、三路军,总指挥分别为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他们带领着广大的抗联战士,忍饥挨饿,出生入死,坚持抗日斗争。当时在部队中流行这样一首歌:“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野兽是食粮。”这是抗联战士最真实的写照,表现出他们乐观、豪迈的战斗精神。1941年秋,赵尚志带领着5个人的小分队在鹤立、汤原地区活动。赵尚志早就意识到征途充满了危险,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对战友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战场上。1942年2月12号凌晨,日军包围了赵尚志的小分队,赵尚志身负重伤,在昏迷中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尚志仍宁死不屈。他怒斥审讯他的伪警: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了祖国,还不觉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2月12号这天,年仅34岁的赵尚志英勇牺牲了。他和并肩作战的战友杨靖宇等无数抗联烈士一样,把生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用生命铸成了共产党员的特殊品格。凶恶的日军把赵尚志的头颅割下来,用飞机运到长春。他们得意忘形地声称:“满洲共匪最后消灭”。但是英勇抗日的共产党和抗联战士是敌人永远消灭不了的。在冰天雪地里,在腥风血雨中,无数的抗联战士前赴后继,战斗不息。三年后,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0773417.htm


揭开抗日英雄赵尚志头颅遗失之谜

要拍一部历史文献片引出赵尚志头颅遗失之谜

  英雄遗首一寻几十年

  1987年冬天,一位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女学者林郁,从日本东京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亲自去梧桐河察看了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在哈尔滨期间,她采访了抗联老战士李敏。李


  


敏向她讲述了曾多次到长春般若寺寻找赵尚志头颅的经过。她对林郁说:“能否请您协助找一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颅?我们知道,日本特务杀害了他,把他的头送到了长春,据说,关东军的医务官把它泡在福尔马林药水里,转送到了日本……”

  林郁女士回到日本后,采访了谋杀赵尚志的执行者东城政雄。林郁女士写到:东城虽然已经 76岁,记忆力却相当好。他严肃地说:我现在深深地反省着自己,策划并实施了谋杀赵尚志计划的是我。他说希望能把赵尚志的头颅送回北方———那是赵尚志为了解放而献出生命的地方。

  就这样,随着采访和拍摄的不断深入,赵尚志牺牲前后的各个细节我们基本理清,同时几位抗联将领的家乡镜头也已陆续拍摄完毕。

  东城把英雄人头送回长春

  在采访抗联老战士的查阅史料过程中,我们得知:1945年10月 2日,当年的抗联领导人之一周保中来到战后的长春,即向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提出寻找杨靖宇、赵尚志、陈翰章头颅的要求。

  可是,当苏军对所有可能隐匿安放杨靖宇、赵尚志头颅的地下室、军用仓库、秘密档案室一一搜索后,并没有找到这几位烈士的头颅。1948年 3月初,我地下党在占领的长春医学院的一间地下室里发现了三个大玻璃瓶子,其中有抗联将领杨靖宇、陈翰章的头颅,但赵尚志的头颅仍杳无踪迹。有关赵尚志头颅的下落,众说纷坛,为了寻找这颗头颅,当年还牺牲了两个地下党,这是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亲口对我们说的。

  建国以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党史研究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及抗联老战士,一直都在努力地寻找赵尚志烈士的头颅,他们曾多次去长春般若寺寻找赵尚志头颅,都没有结果。

  重走抗联路寻访健在的抗联老战士

  2004年,对我本人和摄制组全体人员来讲,是在紧张忙碌之中的渡过的,然而,最值得纪念和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在拍摄东北抗日联军题材的文献纪录片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史学界乃至全国为之轰动的大事———我们发现并找到了失踪 62年的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的头颅。时间虽已过去半年,但作为该片的总编导,我对当时从发现到逞送国家权威机关最后鉴定的每一个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难以忘怀……

  两年前,我与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旅作家姜宝才同志商议策划,欲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就是 2005年,推出一部反映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文献片来。此后,我与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沟通,我们很快邀请了具有 20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的记者李俊杰及摄影师张放等加盟,使我们的摄制队伍达到了最佳组合。

  重走抗联之路,寻访健在的抗联老战士,让抗联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以告慰牺牲英烈们的愿望成了摄制组全体成员共识。

  现已 99岁高龄的抗联老战士、当年担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的田仲樵老人,在哈尔滨的一家医院里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向我们讲述:她为保全更多的抗联领导不致被捕枪杀,巧妙设计并借敌之手,杀掉了在我党内身居高位但已叛变投敌的自己的丈夫……。就是这位当年的女英雄,亲赴南满抗日游击队驻地,与杨靖宇将军接过头;也就是这位女英雄在抗日斗争艰苦的岁月里,与赵尚志、周保中等将军们谋划过发动群众粉碎日伪集团屯并户、支援抗联的大事。

  88岁高龄的原黑龙江省省长、抗联老战士陈雷身患重病,说话困难,但仍冲着我们的采访镜头以谢谢”二字代表了老抗联战士的全部心声。夫人李敏女士也是抗联老战士,和我们谈起战争岁月,尤其是对当年战斗场面、根据地老区人民支援抗联部队、赵尚志将军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和抗联将士们可歌可泣英雄业绩等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多年来,她不顾自己的高龄,不仅亲自下去走访、搜集、整理抗联史料,而且为了教育后人,亲自发起组织了“东北抗联精神宣传小分队”,坚持上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军营等巡回演出,向人们讲述当年抗联英雄们可歌可泣、英勇奋斗的事迹,宣场爱国主义精神。

  在采访拍摄赵尚志将军纪录片中,我心中受到巨大震撼的莫过于赵尚志将军“虽九死而不悔”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死也要死在祖国,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这是赵尚志生前在当时的苏联境内说的一句话,抗日战将、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跃然在我眼前。

  原中纪委副书记、抗联老战士韩光老人也曾对我们觉悟地讲道:“都已经到了 1942年了,赵尚志不应该死啊!”老人家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因为韩光老人与赵尚志、杨靖宇等这些抗联将领们的生死情谊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当年曾以“小孟”的化名担当省委巡视员的韩光,时常是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中共满洲省委驻地哈尔滨以及南满、北满抗日根据地之间,巡视工作和传递情报。当我们采访老人的同时,提出请老人家为我们题写片名,老人家欣起提笔。

  日本老兵供述谋害赵尚志全过程

  在查阅日伪档案史料过程中,我们了解到: 1954年 6月,作为抚顺战犯管理所舍监号 353号的日本战犯东城政雄首次交待自己参与谋杀赵尚志的经过,并附有揭发原伪兴山警察署长田井久二郎罪行的书面材料。两年后,田井久二郎也提交了《赵尚志将军谋杀事件供述书》,坦白交待了谋杀越尚志的全部过程,“我身为署长,应负命令指挥责任,因为谋杀赵尚志有功,而取得了奖状和勋章,我承认全部事实,向中国人民谢罪……”。

  东城政雄提交的忏悔书中这样写道: 1942年 2月 12日晚上举行了庆功宴会。第二天早晨,用汽车把赵尚志的遗体运到佳木斯警务厅了。又过了几天,县里给田井署长的来电话说:“为了写好给中央的报告书,请你到县里来一趟。”这就是说,写给中央的报告,是由县警察署长、特务股长、省警察股长、特务股长合议写出,我起草的报告书就没用。可过了一周,我接到省里一个电话:“带着赵尚志的首级,马上乘飞机到新京的治安部警备司来!”在佳木斯飞机场,起草报告的几个人把报告书和装着赵尚志头颅的白木箱交给了我。到新京后,伪满治安部大臣于芷山接见了我。后来听说,赵将军的头颅,被埋到新京市内的护国般若寺里。

  英雄头骨见天日

  挖掘出土,几经鉴定后迫不及待挖出英雄头骨

  当天晚上,宝才和俊杰在电话里还分别讲到了白天在寻找过程中的一段插曲……

  他们在僧人的带领下,在林中山坡里绕来绕去,据释果慈讲,头颅埋葬地,那凸出的小土堆高度面积,也只是洗脸盆一般大小,天公作美,一场小雨也会把这处于山坡的小土堆冲毁而且痕迹荡然无存。

  当大家正想动手挖土时,释果慈却阻拦说,要择日起坟。大家的表情顿时由激动转为凝重,赵尚志的亲属问姜宝才怎么办,宝才灵机一动说:这样吧,一天没吃饭了,先去吃饭吧!

  随即,他们一行人又返回了市内般若寺附近的一家斋店,吃了斋饭后,将释果慈送回了般若寺,在寺院门前,李敏、姜宝才、李俊杰、李龙等踌躇一会儿,大家都有些心神不定,似乎都有了一种感觉,姜宝才提出立即返回净月潭,大家一拍即合,重返山上。

  像执行一次战斗任务一样,大家火速地返回了郊外的净月潭山中,又迅速地找到了头颅埋葬地。姜宝才、李俊杰和赵尚志亲属等人起灵,李敏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很快他们将那颗头颅起出,并精心地放进箱子里,然后用透明胶带封住。

  赵尚志亲属当场决定,暂时先把这颗头颅带回家中保管,待日后作进一步鉴定。

  炎虚法师保住英雄颅骨

  为了进一步核实、鉴别这颗神秘头颅,我们几路人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查阅档案、寻访当事人的工作。有关资料中这样记载:

  日本关东军准备将赵尚志的头颅公开示众,然后密封保存,与杨靖宇、陈翰章等烈士的头颅一样,伺机送往日本,以炫耀武力占据中国东北的赫赫战果。由于赵尚志的头颅在没进行药物浸泡之前就发生变化,保存已不可能。所以,经于芷山请示关东军司令部,决定将赵尚志的头颅焚烧灭迹。

  就在准备焚烧时,有一位僧人及时赶到了。他就是炎虚法师,是长春市般若寺的主持,当年在伪满新京德高望重。由于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多次去般若寺拜见过这位僧人,所以,当炎虚法师听说抗日捐躯的赵尚志烈士的头颅将要焚烧时,便亲自出面请求将赵尚志的这颗头颅掩埋在般若寺内。关东军最高司令官居然对炎虚法师的要求破例允许了。

  英雄颅骨得到最后鉴定

  6月 20日,具有多年考古和医学工作经验的李龙、李明兄弟十分欣喜地说出了:这就是我舅舅赵尚志。就在这一天初步的鉴定结果出来了。

  黑龙江省脊椎动物专家兼文物鉴定专家魏正一先生特意从黑龙江嘉荫县的恐龙考古现场赶回哈尔滨。他以一个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向大家公布了鉴定结果 :除牙床稍残 ,牙齿脱落外 ,基本完整 ,下颌骨缺口。从头颅的矢状缝、基底缝完全愈合,冠状缝和人字缝基本愈合,蝶顶缝、蝶颞缝愈合很差这些特征来看,估计死亡年龄在 28-40岁之间。从额骨较明显向后倾斜、弧度均匀、眉弓发达、眶上缘较厚、枕骨大孔较大、枕外隆突发达等特征看,其性别为男性。从颅骨的颜色、石化程度、风化程度等综合特征观察,其死亡和埋葬时间,超过 10年,估计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不到亚化石程度。

  在左眼眶下部和左颧骨内侧有硬化,为死者生前受伤并几年自我修复所致。在左眼下部,鼻骨左侧,也有一处数毫米直径的近圆形痕迹,可能亦为生前受伤所致。此外,颅顶有近期伤疤数处,可能为挖掘时利器造成。

  第二天公安刑侦部门的法医进行了医学鉴定。他们是专门从事刑事案件侦破的权威。他们在不知道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进行一种解开历史谜团的“侦破”。

  2004年 6月 21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但对我们来讲却是企盼和焦灼相融,欣喜和惊愕共存的一天!

  法医的结论终于出来了———头颅:男性;年龄:35岁至 40岁;身高 1.62米(误差范围 5厘米);埋葬时间数十年,至少在 10年以上……

  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哭了,抗联老战士李敏也哭了……不!准确地说,大家在笑,因为这是一种最大的喜悦。引证古人的话这也算是红白喜事,把失踪了 62年的亲人头颅找回来了,能说不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吗?我们护送头颅赶往北京公安部物检鉴定中心为头颅作最后鉴定,鉴定结果也与黑龙江省有关专家的鉴定吻合。
 挖掘出土

  转眼间到了 2004年的五月中旬,姜宝才、李俊杰等人从河南确山杨靖宇的家乡返回北京,与我率领的另一路摄制小组在北京会合,他们又共同讨论了下一步拍摄计划和路线。我首先提出了还得重返吉林和黑龙江,因为春夏的镜头需要拍一些,尤其长春般若寺里,要里里外外多拍一些画面,因为在那里发生的故事太多,否则解说词的时间不够长。这样,五月


  


下旬我们几位再次分手,我去了山西,姜宝才、李俊杰等人又返回了东北。

  2004年 6月 1日是全国的少年儿童幸福地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我接到了姜宝才从长春打来的电话,急促的声音中,我渐渐地听清了事情的原委。

  姜宝才告诉我,在长春般若寺采访过程中,从一位僧人的口中得知 5月 31日寺院在施工中,意外挖出一颗头颅,而且头颅在出土的当天被当做无名的头颅,被埋在远离城市的深山里。

  听到此,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震惊!因为我们拍摄采访寺院的目的就是要述说赵尚志头颅之谜,是奇迹发生,还是一种巧合?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在电话里我只好说晚上我们再通电话。晚上,我从拍摄现场赶回住处,迅速用座机拨通了姜宝才的电话。也许这也可以称得上英雄所见略同吧,在电话中我们制定出这样一个方案:宁可信其有而不能轻易放弃!我在电话中向宝才强调,改变原来方案,从现在起,你和俊杰等人什么事都不要做了,立即跟踪寻访这颗头颅下落!

  我又拨通了哈尔滨抗联老战士李敏家的电话。在此之前,按我们事先商定好的,宝才已和李敏以及赵尚志的亲属都联系上了。大家在惊叹之余的共同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弄清这颗头颅的谜团。

  6月 2日,李敏亲自率领赵尚志亲属等一行五人从哈尔滨赶到长春。与姜宝才、李俊杰等人会合。在此之前姜宝才已和寺院僧人做了大量工作,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风尘仆仆的李敏还拿出自己当年的照片和回忆文章给寺院中释果慈等人看。之后在僧人的带领下,寻找头颅的一行人驱车前往埋葬头颅地点———长春净月潭。

  在头颅取得最终鉴定结果的时候,我们这部《英雄不死》文献片的拍摄工作也近尾声。这时,我与姜宝才、李俊杰研究,愈发感到我们还缺少点什么。对!在国内我们还没有找到当年阴谋杀害赵尚志的凶手田井久二郎与东城政雄的照片以及相关的资料,而要想得到这些相关的材料,首先要找到当年曾采访过东城政雄的日本女记者林郁。于是作为总编导的我再次负起重任,决定去日本采访。

   异国苦寻当年女记者

  2005年 1月下旬,也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鸡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乘中国航班前往东京。

  到了日本之后,我的心情忐忑不安,因为在国内,我们虽四处查询过日本记者林郁女士的联系地址,但均无所获。几位当年曾与林郁女士有过交往的朋友也早已和她失去了联系,这无形中给我增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我只好按事先想好的一些办法,先在网上查找,然后再用电话和林郁女士曾经工作过的《朝日新闻》社联系。但事情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网上查找的时候电脑屏幕上显示《朝日新闻》社的现在职人员中没有叫林郁的人,现在的员工大多都是年轻人。而 1987年林郁来中国采访的时候,他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只有社长的年龄在 50岁开外。我只好打电话到《朝日新闻》的总部寻问,但对方的回答既干脆又利落:第一,不认识;第二,我们不知道她的联系方式。

  迫于时间压力,我急忙又通过友人的网站向“中国归还者联络会”这些组织发出了一条信息,以求得帮助,寻找日本老兵。然后,又与在国内的姜宝才、李俊杰等人联系,想办法在国内查找到这个组织的详细地址。我按照国内传来的地址,找到了银座大楼的门牌号时,“归还者联络会”这一机构早已搬家,去向无人得知,我立即又陷入了一种愁闷与无奈当中。

   手拿报纸为“暗号”约见当年女记者

  无奈之下,我只好托友人在图书馆里查询。也许是应了“吉人自有天相”、“功到自然成”的古训,在图书馆里终于看到了林郁的著作大河奔流》一书,再按着出版单位筑魔书店”,联系到了知情人士。我按知情人的要求,给林郁女士写了一封内有我联系电话的求见信,然后交给了书店。

  第三天,我终于收到了一封由林郁女士亲手写给我的回信,内容简短,但字里行间热情洋溢,尤其是信中对找到赵尚志的头颅而感到震惊与欣喜。当晚,我们便互通了电话,并约定在周末会面,商定了会面地点。因双方不认识,林郁女士说她穿一件白色羽绒服,并说自己个子不高,且叫我手里拿张报纸。听到这种联系方式,我不由笑了,这还真有点像过去地下党接头的味道。

  林郁女士 1936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1960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所学专业是政治经济学,多年从事写作。

  林郁女士非常健谈,虽然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大大的眼睛里露出充满睿智的目光,说起话来清脆而有力,表情十分丰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林郁女士要比她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见面后便向我滔滔不绝地谈起她当年到中国来采访的情形。通过翻译,我也急切地向林郁女士打听我想要知道的一切信息。

  当我拿出有关赵尚志的照片和材料时,只见她的表情立刻凝重了起来,长时间地做双手合什的动作,并连续向我说表示祝贺的话。

    东城政雄忏悔中离开人世

  林郁女士还告诉我,1987年她从中国哈尔滨回到日本后,带着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的重托,很快便找到了东城政雄,而且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说到此,林郁女士带着惋惜地告诉我:东城先生,从中国被释放回到日本后,便积极参与了日中友好事业,并做了许多益事。尤其是到了晚年他曾多次以忏悔者的神态跟林郁说过,要在有生之年,能听到找到了赵尚志将军头颅的消息,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但很遗憾的是,他没能活到今天。

  如活到今天的话,他肯定非常高兴,也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林郁一番话充满着惋惜与感慨是有原因的,因为东城政雄的后半生一直以一个忏悔者的心态在努力做着有益于日中友好的善事。并曾告诉林郁,日本政府的很多做法,还有对侵华战争的问题上,总是遮遮掩掩,并希望林郁要用她的真名真姓去真实地写出来,我想东城政雄先生是带着终生的忏悔与遗憾告别了人间,如地下有知,当年赵尚志将军的头颅由他亲手带到长春而又在长春失踪 62年后终于重见天日的话,他会得到几分慰藉。战争毕竟是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的,更多的日本人是受了蒙蔽和驱使而走上战场的,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虽然他是战争罪犯和杀人凶手,但同时他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与替罪羊。也正是他晚年在认识上的这种飞跃,所以,在对待日本教科书隐瞒、歪曲侵华史实事件上,以及不利于日中关系的一些问题上,他经常组织并参加日本老兵去外务省及政府门前的抗议活动。

    东渡日本求见证

    找当年的女记者,得到多方的情况

    日本中归会长见证侵华历史

  高桥哲郎 192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21岁从大坂大学毕业后以搞商务的身份来到了中国,后又被调入日军第 59师团。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送往原苏联西伯利亚关押, 5年后即 1950年,被转送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1956年被判无罪释放,是当时宣判 900多人之中最年轻的一位。

  现已 84岁高龄的高桥老人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由于高桥老人年事已高,我又不能贸然提出去家里采访,只好约一个我们认为是一个中间地带的新桥地铁站口相会。为了不让高桥老人等我,所以我特意提前 10分钟赶到了新桥。他说已在 15分钟之前赶到,我顿感惭愧,让老人先到等我,实在有失礼貌。

    见到英雄头骨高桥很激动

  握着老人的手,我怎么也不会把我眼前这位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慈祥老人与“战犯”两字联系到一起。新桥位于东京闹市区,我们只好选择一家咖啡馆交谈,以求闹中取静。

  我首先把登载着赵尚志照片的《城市晚报》摊开给老人观看,高桥老人也显得很激动,并询问了我找到赵尚志头颅的过程和细节,我们的对话也由此展开。高桥先生开始便向我说出,能在有生之年把过去那段真实的历史向我这位中国人再一次讲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相,很是高兴,否则就被带走了。因为目前据他所知,当年参加侵华战争的军人在全日本现已不多了。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在国内我们一系列的采访拍摄中,当年的抗联老战士至今健在的也不超过百人,不知不觉中更加重了我们拍摄此片的紧迫感。

    高桥气愤日本政府不承认错误

  高桥老人十分伤感地说道,侵华战争日军杀人那么多的中国人,可现在日本政府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这是很悲哀的。现政府不认真反省历史,这说明自我批判的意识很差,而又无肚量可言。日本置邻国于不顾,搞什么日美同盟,这就意味着和中国作对。侵略者如不反省历史,那结果就是很快会忘记自己的侵略历史,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健在老兵非常气愤的。东城政雄在世时,我们也经常在一起谈论这些问题。

    高桥介绍中归会的情况

  由此我向高桥老人询问了中归会的情况,老人向我详细介绍了起来。

  那还是在 1957年由归国日本军人自发组织形成了这一组织,全称为“中国归还者联络会”,这个组织专门做一些战争反思立功受奖者益于日中友好邦交的事情,但由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个联络会也由此中断。后于 1986年才恢复,由高桥任会长。联络会也曾得到中国政府的赞扬和支持。联络会多年来在日本全国各地进行过演讲,并组织召开了集会,会议的目的是号召日本人民要了解战争,不忘历史,两国之间永远也不要发生战争,而是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之后,我与高桥老人依依惜别,老人握着我的手说,我到过中国很多城市,现在的中国变化很大,今年有可能我还去中国。我愉快地回答,希望我能在北京见到您!

  赵尚志简介:

  赵尚志将军在 1908年 1月 28日诞生于辽宁省朝阳县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中学并在同年领导学运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赵尚志当年因闹学潮被学校开除后,于 1926年年初,千里迢迢来到了南方革命大本营———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是第四期入伍生,与林彪、李运昌将军等为同窗学员。

  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任黄埔同学会会长、 98岁高龄的李运昌将军在北京一家医院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时,老人特意谈到了他与赵尚志同窗时的情景,这些都被我们摄入了镜头,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站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境内的大马河口,眼前便可望见那滚滚的黑龙江江水顺流而下的壮阔景象。但支起摄影机拍摄它时,大家的心情却沉重了起来,因为这岸边,正是当年赵尚志将军率领 4名抗联战士于 1941年 10月中旬的一天夜里在苏联边防军的协助下,从苏联秘密登岸回国的地点。

  然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942年 2月 12日,赵尚志将军身负重伤被捕后牺牲,时年 34岁。赵尚志把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东北大地上洒在了自己的祖国。他牺牲后日军残忍地用钢锯锯掉了他的头颅。并由当时的伪兴山警察署特务主任东城政雄乘飞机将装入木箱的赵尚志头颅送往伪满洲国首都国京(今长春)。

  在长春的的伪治安部以及般若寺里,伪治安部大臣于芷山及日本关东军一些头面人物多次观看过赵尚志的遗首。后不久,赵尚志将军遗首便不知去向,成了 60余载的失踪之谜!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19/0117642362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14:55 , Processed in 0.35761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