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camio

[历史文化♡] [深海活动]中国抗战历史大家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侏儒山战役
 在武汉地区,除了悲壮惨烈的武汉会战、武汉大空战等,还有一次战役,它的名称虽然为很多人所陌生,它的战场遗迹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在抗战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却不应被忽略,更不应被遗忘,它就是新四军第五师发起的消灭敌军最多、战绩最明显、直接威逼武汉的侏儒山战役。这场战役,于新四军对武汉形成包围之势,于保障我军来自江汉粮棉之区的物资供应,于牵制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日军,于新四军在敌后的迅速壮大,都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在这场战役中所产生的战争故事、传奇和战斗精神,应该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回味和记取。
  在今年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很多过去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些抗战历史,因为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和新研究的进展,重新被我们认识。发生在我市蔡甸及其周边地区的侏儒山战役,就是这样。
  侏儒山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指的是:在李先念师长指挥下的新四军第五师,从1941年12月7日,命令15旅44团偷袭侏儒山伪1师汪步青部开始,到1942年2月4日,命令13旅37团、38团和15旅43团、44团配合,在沔阳余家场一带歼灭汪步青部和驻守胡家台的日军为止,前后经过大小14次战斗,全歼汪步青部伪军5000余人、击溃伪2师李太平部1000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的战役。
  在“全民国防教育网”上“国防历史-国防小常识”的专栏中,专题介绍了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重要作战行动和著名战役,其中列举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16个战役,之中就有侏儒山战役。在中国军事网站登载的《我军著名战役作战图》中,侏儒山战役也是同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黄桥战役等齐名的抗战著名战役。由此可见,侏儒山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我军的一个著名战役。
  斗智斗勇,一展我军高超战术
  侏儒山战役,是新四军第五师把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巧妙结合、显示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范例。
  在发动侏儒山战役之前,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新四军第五师的领导同志,指挥政治部联络部长张执一、15旅政治部敌伪工作科长张斧等人带领武装小部队,对侏儒山地区的敌伪顽的情况作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不仅对侏儒山地区敌、伪、顽的兵力部署和他们之间相互勾结、相互利用而又相互矛盾、相互防范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对汪步青部排以上军官的基本情况和内部的各种矛盾、争斗也成竹在胸。
  15旅利用汪部沔阳人当权、汉阳人受压的矛盾,开展政治攻势,把汉阳人傅玉和争取过来,传回汪步青部的3天口令。1941年12月7日奇袭侏儒山,连过3道岗,一枪未发,拿下汪步青部第3团团部,俘伪团长夫人和官兵100余人。
  15旅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对被俘人员进行争取教育后一律释放;在释放前,组织他们参观根据地建设和部队装备。伪团长夫人回去后,宣传“新四军碗口粗的大炮一摆好几里”,劝伪团长不要与我军为敌;释放回去的军官也对伪军讲:“今后遇到新四军,没有我的命令,不准随便开枪!”
  汪步青部从此军心动摇,不断有小股部队反正。新四军第五师同汪步青部,不仅斗勇,而且斗智。在侏儒山战役打响前,汪步青听到了一些风声,强迫群众为他们放哨,发现新四军立即报告。新四军第五师15旅将计就计,用小股部队骚扰汪步青部,再通过地下党一夜几报“敌情”,使伪军疲惫不堪、麻痹下来,然后正规军上阵奇袭,一举成功。
  汪步青在受到两次打击后,为稳住阵脚,曾经写信给新四军,诈称“待机歼灭敌寇,再行反正”。新四军第五师查明汪步青的奸计,巧用反间计,有意将汪步青的信泄露给日军,引起日军对汪步青的怀疑,一度把汪步青关押起来。新四军第五师抓住敌伪矛盾加剧机遇,在1942年1月7日对汪步青部发起第三次进攻,俘伪军400余人,毙伤日军20余人。这些战斗,都堪称我军抗战史上优秀的范例。
http://baike.baidu.com/view/464501.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1: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命丧中国的日军六名大将

2008年04月15日11时26分


 上海抗日敢死队派出的朝鲜革命党志士尹奉吉,在同伴的掩护下,连续向白川义则站立的主席台扔去了2颗烈性炸弹,日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等与会日军将领非死即伤,白川义则被炸得奄奄一息,送往医院三天后咽气,这位杀人魔王终于得到了可耻下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共有6名日军大将在中国丧命,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庆祝会上乐生悲




 白川义则,日本爱媛县人,187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并赴德国留学。历任陆军省人事局课长、关东军第11师团参谋长、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步兵第9旅团旅团长。

  1916年8月返日任陆军省人事局局长,1919年1月调任日本陆军大学校长,1921年3月任第11师团长,1923年10月任关东军司令官,1925年3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27年4月耀升陆军省大臣,1928年6月间接策划了刺杀张作霖事件。

  1932年2月底,白川义则就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部队在浏河登陆,向上海方向发起了进攻。在中国军队停战撤军的情况下,仍然疯狂地向浏河镇、嘉定一线入侵,后迫于国际联盟的压力,无奈撤返。

  1932年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日本天皇生日。白川义则为庆祝其侵略活动的胜利,在日租界的虹门公园举行了盛大的“祝捷”阅兵大会,在与会日军齐唱日本国歌《君之代》之际,上海抗日敢死队派出的朝鲜革命党志士尹奉吉,在同伴的掩护下,连续向白川义则站立的主席台扔去了2颗烈性炸弹,日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等与会日军将领非死即伤,白川义则被炸得奄奄一息,送往医院三天后咽气,这位杀人魔王终于得到了可耻下场。

  伶仃洋上送鬼神

  大角岑生,日本爱知县人,187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并留学德国。历任海军省副官、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海军省军务局局长、第3舰队司令官、第2舰队司令官。1931年4月晋升为海军大将,同年12月出任海军大臣,次年改任军事议定官,1933年再任海军大臣,是深受日本天皇宠爱的臣子之一。

  1941年初,大角岑生偕有名的中国通领贺彦次郎少将来华,代表日本最高军事当局策划扩大侵略战争,并准备赴海南岛就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2月5日凌晨,大角一行从广州乘海军巨型运输机起飞,由6架战斗机护航,飞往海南岛。在途经传什洋上空时遇到旋风,飞机引擎发生故障,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

  当地中国第3游击区司令袁带发现后,立即组织密集的机枪火力进行扫射,该机在弹雨中坠落于黄杨山。事后,第四战区第3游击区官兵赶到现场,不仅证实了大角岑生的死亡,而且从飞机残骸里搜出的大批绝密文件中,获悉了日本准备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企图,中国政府果断地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这一阴谋。

  筋竹冲里“烤黄鱼”

  冢田攻,日本茨城人,188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历任关东军作战班长、课长,参谋本部第3部部长等职。“七·七”事变后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参谋长,是主张侵华的激进分子,曾参与指挥日军进攻上海、南京的行动,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1938年3月,任日本陆军大学校长,门月任第8师团长,再次入侵中国。1940年返回日本任参谋本部次长,参与制订日军南进决策。1942年7月,家田攻调任侵华日军主力部队第11军司令官,其首要任务是准备执行进攻重庆和西安的5号作战计划,企图将侵略魔掌伸向中国的战略后方。

  正当他野心勃勃地准备大动干戈之时,南进日军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遭到美军惨重打击,日军大本营为此不得不召集冢田攻等赴南京商讨5号计划是否继续执行问题。

  会议结束后,冢田攻于12月18日乘79式飞机返回汉口,途经安徽省西部太湖县境上空时,被驻守大别山区的中国军队第5战区第力集团军138师高炮部队击中,坠毁在弥陀区田家乡筋竹冲,冢田攻当即毙命,机上10人无一生还。

  事后,附近村民将10具“像烤焦的黄鱼”一样的尸体推埋在一个大坑里。后来他被追晋为陆军大将,是抗日战争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陆军最高将领。

  老鼠岛边葬鱼腹

  山县正乡,日本山口县人,1911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并留学英国。历任海军航空兵本部总务部第一课课长、“凤翔”号舰长、第3联合航空队司令官等职。

  1943年11月升任联合舰队第4南遣舰队司令官,率部在太平洋地区对美英军作战。

  1944年3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迭获胜利,继续攻占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后,又占领了关岛。美军的强大攻势,使日军惊恐不安。为保住日本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滩头阵地,稳定其太平洋战场的后方补给线,决定在广州召开紧急会议。山县正乡作为守备台湾海峡及日本海域的最高海军长官出席了会议。

  会后,山县正乡率随员乘坐日本最新研制的巨型水上飞机从广州飞返基地。岂料飞机升空后被美机发现拦击,其座机惊恐地逃至浙江上空时已是机油燃尽,误降在中国军队控制的海门老鼠岛江面,被我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2大队6中队及浙东护航总队官兵的密集火力击中起火,并于1小时后沉没。机上除5人被俘外,山县正乡等4人皆葬身鱼腹。事后,山县被追晋为海军大将。

  多行不义必自毙



 安藤利吉,日本宫城人,1883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并留学英国。历任参谋本部部员、步兵第13联队联队长、第5师团参谋长、驻英国大使馆武官、参谋本部部附、步兵第1旅团旅团长、户山步兵学校校长、陆军教育总监等职。

  1938年5月,安藤利吉接替板垣征四郎任日军第5师团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尔后南下进攻广州,同年11月,升任第20军司令它并继续在广州境内作战。1939年11月至次年初,安藤指挥第15师团等部进行南宁作战,在昆仑关一带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

  1940年2月,安藤利吉出任新编华南方面军司令官,1941年至1944年12月又先后出任日军台湾军司令官和台湾总督,1944年1月晋升为陆军大将。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举行台湾日军投降仪式上,安藤利吉向中国受降官鞠躬缴械、签字盖章,从而结束了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在不久进行的战犯审判中,安藤因被中国军事法庭确定为战犯嫌疑而关押于上海监狱。1946年4月19日,他流泪写下给冈村宁次的遗书后服毒自杀。

  上海囹圄命归西

  冈部直三郎,日本广岛人,1886年生,早年结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并以军事研究生身份出国留学。历任关东军参谋、陆军大学教官、关东军炮兵联队长、上海派遣军高级参谋等职。

  “七·七”事变后,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辅佐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不断扩大侵略战争,先后入侵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山东等剩1938年7月,调任关东军第1师团长,大肆镇压黑龙江省民众的抗日斗争,1939年9月,转任驻蒙军司令官,曾遭到八路军和傅作义部的沉重打击。

  1940年9月,冈部奉召回国,任参谋本部部附,1942年10月调任军事参议官兼陆军大学校长,1943年2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43年10月出任关东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次年11月任第6方面军司令官,驻武汉。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18日在汉口中山公园内举行第6方面军投降仪式,冈部直三郎向中国受降主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脱帽行礼致敬,并解下佩刀双手奉上,办理了投降手续9月30日冈部被囚禁在武汉大学内。1946年7月,被中国军事法庭确定为战犯嫌疑转押至上海。同年11月28日,冈部直三郎因精神紧张突发脑溢血,在战犯医院中死去。

http://www.wjol.net.cn/news/system/2008/04/15/000273600.shtml


毙命中国的侵华日军大将


率军登陆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左二坐者) 在营帐前留影

明石元二郎



白川义则在棺材里


大角岑生


冢田攻



日本驻台末代“总督”安藤利吉在受降书上签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图集: 局部抗战
http://baike.baidu.com/view/71123.htm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为了转移视线,并压迫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一·二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1932年1月18日下午四时,天崎启升等五名日本僧人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外,向正在操练的工人义勇军抛石挑衅,致起冲突,日僧被殴打,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为工厂纠察队所为,1月20日,事后日本浪人放火焚烧三友实业社总厂,并杀死砍伤中国警察3人。当天,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1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的十九路军,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京沪卫戍司令为陈铭枢。陈铭枢及十九路军主张应付日军挑衅,但国民政府会议后则主张忍让,并于1月23日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下令十九路军五日内从上海换防。

  日驻沪总领事向上海市政府提出道歉、惩凶、赔偿和取缔抗日运动四项无理要求。1月27日,发出最后通牒,声称“二十四小时不见满意答复,即采取自由行动”。上海市政府于28日下午四时答复日方,全部承认所提四项要求。

  但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

  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闸北多处燃烧。但日本陆战队夺占北站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1月31日,日本援军抵达上海,有巡洋舰4艘、驱逐舰4艘、航空母舰2艘及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

  2月1日,日本军舰从长江上炮轰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往洛阳,表示决不屈服(年底才迁回南京)。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2月13日,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旅团千余人,在蕴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之后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任,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担任;数度增兵后日方最后投入兵力超过三个师团七万人;并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

  中国方面,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于2月16日加入上海作战;之后蒋再调正在江西围剿共军的第十八军陈诚部入浙。中国军队在国民支持下,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两国参战军队: 日军7万人: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

  中国军队5万人:十九路军;第五军(张治中)。

  据统计,事件中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5年后八一三淞沪会战,闸北华界几乎全部被毁)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

  在两国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前,日人在4月29日于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及日军胜利。韩国人反日志士尹奉吉混入人群中,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白川义则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断一腿,植田谦吉中将师团长被炸瞎一目。尹奉吉后来被捕,在日本被处死。
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

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中)、军长蔡廷锴(右)
日本在上海的便衣队捕杀中国民众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一二八事变时,日本在上海的便衣队也参加军事行动,捕杀中国民众。
庙行前线向敌人冲击的第5军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庙行前线向敌人冲击的第5军
纽约唐人街华侨集会为19路军募捐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纽约唐人街华侨集会,为19路军募捐。
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日本军队获得长期驻留上海的特权。图为谈判会场。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48208_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恨 滔天的罪行(图)



 1939年5月,日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团第十八联队在湖北抓获到一批来不及撤离的中国军队随军护士。日军士兵一脸狰狞的笑容,被他们围住的中国妇女则充满了恐惧。日军在中国战场犯下无数令人发指的奸杀罪行,这张由日军自己拍摄的照片令人联想到这些妇女接下来的遭遇,让人不寒而栗

  《干一场》: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昨天烧了王家寨哟/今天又烧张家庄/逼着那青年当炮灰/逼着老年运军粮/炮火打死丢山冈哟/运粮累死丢路旁/这样活着有啥用啊/拿起刀枪干一场
  残害手段:血腥屠杀;摧残妇女儿童;制造无人区,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狂轰滥炸;役使、虐杀劳工;大肆抢掠,洗劫一空;对占领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毒化……使用对象,涵盖了所有范围:既有抗战军人,也有和平百姓;既有白发老人,又有无知儿童;既有青年妇女,也有孱孱老妇……

  日军在中国施展屠杀的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日军完全变成一支“兽性的部队”。

  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完全突破了人类任何道德良知的底线,彻底践踏了国际公理与正义,泯灭人性地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恶暴行,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进行了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

  侵华日军铁蹄所至,神州大地山河变色,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停滞不前,人们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日军罪行关键词

  “三光”政策

  日本侵略者在八路军敌后抗战活跃的华北地区,由于始终找不到对付八路军敌后游击战的有效方法,为此,穷凶极恶的日军对我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一遍一遍地“扫荡”的时候,竟然迁怒于人民群众,对我抗日根据地民众实行了最为残暴的手段,推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在此政策下,中国人民群众的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走,所有鸡鸭鱼肉飞禽走兽一概洗劫一空,对人民群众则疯狂地屠戮。仅1943年,日军在八路军北岳区3个月内就烧毁民居10余万间。

  慰安妇

  在抗战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受害者:在整个东亚地区大约有40万名妇女被日军掠为慰安妇,其中中国战区受灾最重,约有20万名妇女被强迫成为性奴隶,她们以1∶29至1∶37的比例被配给日军军队,目的是“为了避免性病,增强战斗力”。

  她们都曾被日军施暴,导致其中大约75%的妇女死于非命,死难人数相当于一次南京大屠杀。日军却把这种兽行当成他们“圣战”的一部分,甚至在避孕套上还加印了军队标徽和“突击一番”字样。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即细菌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是严重违反人类的生物性的武器。但是,日本法西斯却公然违反国际法规,在中国以及日本国内组建了大批生化武器的研究、生产和作战部门,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因遭受日军细菌战和细菌实验而死亡的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日军使用化学武器多达2000余次,中国军民直接中毒伤亡人数近10万人。战后,至今还遗弃在中国的200万发毒气弹,继续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伤害。

  万人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阜新的煤炭资源进行了疯狂地掠夺,使成千上万的矿工死于非命。为了埋葬日益增多的死难矿工,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者在矿区设立四大“满碳墓地”,新邱兴隆墓地、孙家湾南山墓地、五龙南沟墓地、城南墓地。各墓地埋有死难矿工成千上万,矿工都叫它“万人坑”。

  日伪统治时期,煤矿是矿工的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煤炭,采用非人的暴力手段残害煤矿工人。矿工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矿内设有监狱、狼狗圈、死人仓库。强迫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矿工从事繁重而危险的劳动。特别是1942年以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更多的煤炭,推行了“人肉开采”政策,强迫矿工昼夜挖煤,造成矿井恶性事故不断发生,再加上传染病流行得不到医治,矿工成批死亡。

  大肆劫掠

  肆意掠夺中国的资源,“以战养战”是日本的国策。日军所到之处,十室九空,鸡犬不留。

  日本侵华期间大肆掠夺中国物资,前后掠夺中国煤炭在5.86亿吨以上,掠夺中国粮食超过5.4亿吨。凡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如米、糖、木材、各种矿物等,都遭到日本有组织地大规模掠夺。中国经过艰苦努力才形成的一批近代工业设施,都被日军据为己有。日本侵略者还大量破坏和毁灭中国的文化设施,损毁和劫掠中国的图书、文物。仅在南京一地,被日军掠夺的图书文献就达88万余册,珍贵文物21764箱。日本还向中国东北进行大规模移民,到日本投降为止,先后向中国东北移民达30余万人,侵占和掠夺中国东北耕地共达2600余万公顷。

  强掳劳工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极其野蛮的劳工政策。他们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劳工招募和管理机构,以骗招、强征和抓捕等多种手段,每年从华北、华中、华南等地掳掠大批劳工在中国各地和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占领地,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役,并对劳工进行残酷的压榨与迫害。这些劳工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榨下,其受害之深,遭遇之惨,死难之多,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中国被掳劳工痛恨日本的非人虐待,进行了激烈抗争,花冈起义是典型的一例。

  ●南京大屠杀

  屠杀中国人竟成“竞赛”





日本士兵刀劈无辜的南京市民,在南京城中,杀中国人事实上已经成为日本官兵的一种竞赛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有组织的惨无人道的屠杀活动,并企图通过在中国南京制造恐怖,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屠杀最初是以肃清未投降的中国军队残部为借口,对于一些平民,往往凭日军主观妄断就被认定为脱下了军装的散兵(不受日内瓦公约相关战俘条例的保护)而被扣留,随后集中起来进行屠杀。据统计,日军在南京屠杀的中国军民超过30万人。

  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也不放过

  日军除了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以及日军认为是可能参加过抗日活动和适合兵役年龄的中国青壮年,进行过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模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残忍。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押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大多数当场遇难。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当夜,押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日军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日军在放生寺、慈幼院将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集体射杀。

  日军官竟进行“杀中国人竞赛”

  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岩在其长官的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岩杀了78人,因皆未满一百,“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军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谓:杀了105人,向井谓: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是谁先达到杀人100之数,两人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再赌谁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些暴行一直在报纸上连载,并附有照片,并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

  抢劫强奸无恶不作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把成千上万的妇女强奸了,他们不分昼夜并在受害妇女的家人的面前施行强暴。有些妇女被日军强奸了好几次,也有妇女受不住日军的折磨而死。

  除此之外,日军还鼓励乱伦行为。估计当时发生的强暴案可能超过20,000宗。

  日军在城内大肆抢掠,根据报告,日军把平民住宅和当时新修建的政府建筑物破坏。日军还把平民(不论富贫)的财产抢光。

  ●平顶山惨案

  不论死活都用刺刀捅



日本士兵端起刺刀猛地捅向中国人

  平顶山位于辽宁抚顺市区南面,西露天矿大坑的东部,距市区约有四公里。全村有800多间房子,400多户居民,3000多人,大多是矿工和小商贩。

  红布盖着机枪

  片刻间血肉横飞

  1932年9月16日,在关东军抚顺守备队第二中队队长川上岸、抚顺宪兵分遣队队长小川一郎等指挥下,200多名日军包围了平顶山,不多时间,全村的人都被赶了出来。

  午后一点多钟,全村3000多人全部被赶到了平顶山南面的草地上。草地西面是断崖陡壁,北面是奶牛饲养场的铁丝网,东面放着几个用红布盖着的带支架的东西。正当人们惊魂未定的时候,红布掀掉,原来是六挺机枪。机枪和步枪一起向人群射击。片刻之间,血肉横飞,妇孺哭叫,一排一排的人倒在血泊中。

  汽油焚毁尸体

  炸塌山崖掩盖尸骨

  日军用机枪扫射时,人们和残暴的日军展开了搏斗,有的人奋起冲上去夺枪。与此同时,日军按预定计划在村内纵火烧房。草地上鲜血四溅,街道浓烟滚滚,整个平顶山隐入日军疯狂的大烧大杀之中。枪声停止之后,草地上东倒一堆,西倒一片,情景惨极。日

  军发现有人没死,在

  尸体堆中发出微弱的呻吟,便又进行了第二次屠杀。这一次屠杀,比起机枪扫射更为残酷,日军从北到南,不管是死是活,挨个用刺刀捅。有的被连捅三四刀才死去。这次大屠杀整个平顶山只有几个人死里逃生。

  第二天,日军又用钩子把尸体钩到山崖下,堆积起来,浇上汽油焚毁,然后用炸药把山崖炸塌,掩盖烧剩下的尸骨。

  3000多人惨死

  老人婴儿也未幸免

  平顶山惨案,是日本关东军为围剿东北人民的抗日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一次大屠杀。在这次惨案中,平顶山村的400多户,3000多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妇女和儿童。七八十岁的老人,襁褓中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全村800多间房屋均被日军烧毁。

  关东军紧接着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杀。在千金堡,他们屠杀了400多人,烧毁1000多间房屋。在新宾县,他们将认为与抗日武装有联系的居民全部投入监狱,先施以种种酷刑,然后或杀死或活埋。新宾县十几个堡子被烧杀殆尽,被杀万余人,房屋被烧千余间。

  ●731部队

  用中国人活体实验细菌武器杀人无数




日军用中国人做活体细菌实验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东北沦陷。然而日本侵略军的野心绝不仅仅在于东北,也不仅仅在于中国,它想侵略整个东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由于日本国土资源贫乏,在工业原料上先天不足,根本应付不了传统战争所需的巨大资源消耗。于是,侵华日军在寻找其他的途径时想到了细菌武器。

  根据日本天皇的命令,教官出身的日军少佐石井四郎担起了建立细菌部队的任务。1933年,在哈尔滨市东南20公里一个当时叫“平房”的小镇,出现了一支专门研究细菌武器的秘密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这支部队在军邮地址簿上出现的名字就是“满洲第七三一部队”。

  用活人实验细菌武器

  魔王石井四郎最为得意的一项“成果”便是,将宪兵警察逮捕的中国爱国人士当作实验的“木头”,即活人实验品。

  在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中都有这样的记载:1944年冬的某一天,五六名戴着镣铐的中国人被日本兵从卡车上拉下来,倒背着双手,绑在间距为20米的几个木桩上。数十分钟后,低空飞行的小型运输机将炭疽弹投向木桩附近。这几名中国人迅速被炭疽粉末包围,他们或是吸入了粉末而感染了肺炭疽,或是由于弹片划伤皮肤而感染皮肤炭疽。随后,这几名感染者便被带到了部队的实验室里。日军的细菌专家在对他们进行了各种“治疗”之后,残酷地将他们杀害。而尸体则放到解剖室中,供病理解剖之用。

  利用这些爱国志士的血肉之躯,731部队逐步制成了各种细菌武器,并将它们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屠杀了更多的中国人。

  投放炭疽菌杀人无数

  短短几年的时间,731部队便建立起一条月产炭疽菌粉末200公斤的生产线。除此之外,他们每月还制造霍乱、伤寒病菌各500公斤,鼠疫菌250公斤。

  1939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哈桑湖边界,挑起了哈桑湖事件。日本侵略军原想侵犯原苏联的领土,没想到却吃了败仗,损失惨重。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立即派人来到731部队,协商细菌战事宜。

  此后不久,石井四郎便派人将22.5公斤的炭疽、伤寒、霍乱病菌散播到哈尔哈河及附近的水源和地面。细菌的散播立即使该地区出现大量的伤亡。731部队的首次细菌战取得了“胜利”。

  从1939年哈桑湖事件到1942年之间,731部队生产炭疽等病菌达数十吨之多,主要投放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其中,炭疽菌、鼠疫菌为干燥细菌,能污染空气,使感染者患上肺鼠疫和肺炭疽病;霍乱、伤寒被制作成菌液,通过飞机的“降雨器”进行散布,使感染者患上肠类疾病;而带鼠疫菌的跳蚤则直接用鼠疫弹进行投放。

  日本战败后,731部队为了避免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迅速毁坏了自己所有的设备和用品。他们还将不便携带的大部分炭疽菌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丧生。 本版稿件均据综合


http://cqsb.hsw.cn/gb/cqsb/2005-08/15/content_212922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图集: 局部抗战


华北地区抗战
http://baike.baidu.com/notexists?word=%CB%CE%D5%DC%D4%AA%CF%B2%B7%E5%BF%DA
喜峰口抗战

  1933年3月9日,服部、铃木两旅团联合先遣队进犯喜峰口,占领北侧长城线山头。驻遵化西北军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一○九旅宋哲元将军照片旅长赵登禹派王长海团急往救援。官兵们抱国耻奇痛,组大刀队500名于晚间潜登日军所占山头,出其不意地将山头日军砍毙。大刀队亦多数壮烈牺牲。次日,日主力部队抵达,下令三日内攻下长城各口。其步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喜峰口、古北口等处全线猛攻。时二十九军主力部队亦相继抵达。赵登禹率部伏处各峰峦幽僻处,待敌炮火暂戢,敌兵临近时,蜂拥而出,用大刀砍杀。赵负伤,仍督战,士兵更英勇,给敌以重创。同日,中央军关麟征部开抵古北口,官兵们激于爱国热情,与东北军王以哲部共同抵御日军第十六旅团的进攻。11日晚,赵旅与佟泽光旅分两翼绕敌后,占领日炮兵阵地,毁其大炮18门,烧其辎重粮秣。这便是著名的喜峰口抗战。


日本侵略者占据山海关附近长城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32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据山海关附近的长城。
日军飞机肆虐在长城上空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日军飞机肆虐在长城上空
29军宋哲元部严密防守喜峰口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29军宋哲元部严密防守喜峰口
在前线作战的第29军大刀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33年3月11日,第29军大刀队夜袭驻扎在喜峰口西侧的敌营,毙伤日军数百人,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图为在前线作战的第29军大刀队。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48208_3.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







那些人讓我們永遠記住

捡捡集  2008-01-30 21:36  







蔡公時——民國第一位抗日烈士



這是慘烈的一幕。史學家稱,外交官持節被戕,亙古罕有!

1928年,南京國民常政府北伐,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山東。5月1日,北伐軍進入濟南,日本軍隊和浪人在街道上設置防禦工事,雙方發生衝突。為平息事態,5月3日,國民政府戰地政委委員會外交處主任隨員來到濟南與日軍交涉。

當晚,50餘名日本兵闖入交涉署,大肆搶掠,將外交文件、地等棄置滿地,國民政府旗幟和孫中山畫像也被撕毀。蔡公時用日語同日本兵理論:“這是中國政府外交機關,非軍事單位……日本皇軍應尊重睦鄰友誼和外交禮節……”日本兵不等蔡公時說完,就用槍托將他打翻在地,又將署內其他中方外交人員一齊捆綁,輪番毒打。

此時,一日軍士兵進來宣讀其懷念官所下屠殺外交官員的命令,蔡公時鎮定地將這個消息翻譯給大家:“日本兵要剝去衣服,槍斃我們。我們沒法,赴死可也。”

日本兵上前,先將蔡公時的耳朵割掉,又一殘忍地將其鼻子割下,雙目剜掉。據後來僥幸逃出的勤務兵張漢儒回憶:“當時我雖已血流滿面,痛之徹骨,但還惦記著蔡公時主任不知被日軍作踐成什麼樣子。我借手電所見:諸人大多有耳無鼻、有鼻無耳、血肉模糊,其狀之慘,令人毛骨悚然。蔡主任被削下鼻子,割去雙耳,挖去雙目後,整個頭部和胸前被鮮血染紅。”

在極度痛楚中,蔡公時仍大聲怒斥不止:“日軍決意殺害我們,惟此國恥,何時可雪?野獸們,中國人可殺不可辱!”日本兵見蔡公時罵不絕不口,便將刺刀捅入他嘴裡,使勁旋轉,將其舌頭剜掉。

是夜,蔡公時與交涉署十餘名隨員全部被槍斃。他們在赴任不到一天之內,壯烈殉國。

日軍進而重炮攻城,5月11日,濟南城失陷,日軍屠戮中國民眾近8000人,是為“五三慘案”、“濟南慘案”或“山東慘禍”。史學家稱,這是南京大屠殺之前,現代國際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一幕。

抗戰文物收藏家樊建川說,他在讀到蔡公時的殉國遺言時,熱淚盈眶。“回想蔡先生非常狀態之下的聲嘶力竭之語:野獸們,中國人可殺不可辱!我垂首,無語。”

蔡公時是詩人,早年曾寫過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七律。“英雄血和杜鵑開”、“不抱丹心莫錯來”、“功名都在死中求”等句,忠義之氣溢於言表,讀來讓人蕩氣回腸。

1928年的“五三慘案”,其性質之嚴重,實不亞於九一八事變。濟南市社科院研究員李家振認為:“濟南慘案並不是一次孤立的侵略行為和偶發的暴行。從日本內閣會議確立侵華總政策,並武力推行既定國策的歷史進程來看,濟南慘案正是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太平洋戰爭,正反映了日本軍國主義實施分割滿蒙、徵服中國、兼並亞洲、稱霸世界的這一徵服計劃的侵略歷程。”

蔡公時是民國以來第一位抗日烈士。李烈鈞的題詞稱贊他為“外交史上第一人”;馮玉祥為他題詞“誓雪國恥”;李宗仁題詞“民族精神,千古卓絕”;徐悲鴻曾為他創作過巨幅油畫《蔡公時濟南被難圖》。





王小亭——抗戰中的攝影記者





這是一張題為“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的照片,這幅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個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億人看到過這幅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淞滬會戰爆發,8月28日 ,日機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炸死候車婦孺二百餘名,整個車站淪為一片廢墟。當時任職於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中國攝影記者王小亭在現場目睹:一個滿身是血的幼兒坐在鐵軌上號啕大哭。他用最後一點電影膠片拍下了這一瞬間,這些膠片,畫面放出來衹有十幾秒,於是他截取其中一個鏡頭,成為這幅震驚世界的照片。





膠片被美國海軍軍艦送到馬尼拉,又由飛機送往紐約,兩個星期後,刊登在美國影響較大的《生活》雜志封面。傳播學者分析,公開發表這樣的一幅照片有力地影響了當時的美國輿論,並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由於上海南站遠離戰區,沒有任何軍事設施,日本的轟炸完全針對無辜平民。羅斯福總統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議,各國也紛紛譴責日本的行徑。

面對 國際輿論的壓力,日本詭稱當時飛行員誤以為站臺上是調動的中國軍隊,所以發生“誤炸”。同時,日軍高額懸賞捉拿王小亭要,他被迫逃往香港。





除了這幅“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外,人們今天能看到的當年淞滬會戰的影像資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據其子王健龍回:當年處在炮火中的眇,差不多每天遭到日本人的轟炸,有時一天轟炸多次,父親每天扛著拍新聞片的電影攝影機,身上還掛著四五個照相機,奔走於戰區。其時滬上各家報紙所登載的戰地照片,大都出自他的鏡頭。

王健龍記得,父親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回來很興奮,有時回來話都不願講。“他每天拍攝著那些他看到的已經殘廢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裡非常難過”

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為他去拍攝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孤軍血戰,眼見士兵們一個個倒下。

這段史實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該團主力進駐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執行阻擊任務,與日軍血戰4天4夜。當時隔岸觀戰的中外人士發現,槍林彈雨中還出現過一個手提攝影機的人,這便是戰地攝影記者王小亭。

然而這已是一個模糊的名字了。

筆者先向一位著名攝影記者打聽,他拍著腦門說:“王小亭,他拍的那幅日本轟炸上海火車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過,他接著說,除此以外,再多的就不知道了。

專門研究中國攝影史的吳群,曾在《攝影文史》雜志上發過一篇文章,題為《抗戰初期最活躍地戰地攝影記者王小亭》。文章很短,沒有關於王小亭的個人背景,重點是引用蔣齊生主編《攝影史記》中的記載,介紹那幅著名的照片。

中國攝影家協會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陸關於王小亭的資料確實不多,“王小亭那幅照片是因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們今天還知道,其實好多當時他拍的抗戰照片我們從來就沒有見到過”他感嘆到。





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過,哪怕衹見過那幅令人震撼的照片的人們,都會被他感動,人們寫出這樣的文字:“請記住他,王小亭。一個記錄地獄的攝影師。記住他的偉大,他的真實,他的殘酷,以及他難以言語的溫柔。”

http://tamboura.popo.blog.163.co ... 815200803093652317/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背后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 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照片承载的内涵非常丰富,围绕它有许多值得永久记忆的故事。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期,日军先后出动100余架飞机在上海市区狂轰滥炸,大片繁华街区化为断壁残垣,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由于上海北站陷于战火中,南站就成了陆上主要通道,中外慈善团体连日救济遣送难民,每天数千人,车站内外挤满逃难人群。



  1937年8月28日,日军声称由于中国军队聚集南市,将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下午2时10分,由2架侦察机引导,6架轰炸机窜至南站上空。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赣籍难民,其他难民也蜂拥而至, 约1800人在南站候车,其中有不少妇女儿童。飞机不断俯冲轰炸,投弹20余枚,当即炸死难民250余人,炸伤500余人,沪杭铁路交通枢纽毁于一旦。上海《立报》有如下记载:“站屋、天桥及水塔、车房当场被炸毁,同时在站台候车离沪难民均罹于难,死伤达六七百人。死者倒卧于地,伤者转侧呼号,残肢头颅,触目皆是,血流成渠……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王小亭当时任美国米高梅公司《今日新闻》电影摄影师,在中国进行战事拍摄。轰炸发生时,他正在黄浦江旁的巴特菲尔德大楼上。爆炸声起,火光冲天,浓烟弥漫,他当即携带德国埃尔莫电影摄影机驱车前往现场。王小亭回忆道,“铁轨上、月台上到处是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幼孩,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经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情景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呎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但孩子的父亲回来了。”




  这个烈火、鲜血和热泪交织的镜头使美国朝野震惊,许多人伤心落泪,人们纷纷抗议日军对中国非军事区域野蛮轰炸伤及无辜的暴行。10月4日,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杂志在“海外照片”栏目发表了这张从电影胶卷中截取的照片,宣称已有1.36 亿美国人目睹了这一画面。不久美国政府将照片用在红十字会和国家公债的海报上广为宣传,还制成明信片散发到地球各个角落。天地有正气,人间有真情,世界各大报刊对这张照片的传播,使中国人的抗战博得了各国正义善良人民更广泛的同情和道义支持。
  面对国际舆论铺天盖地的抨击,日本方面狼狈不堪。南站一带远离交火地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字林西报》记者巡行南市街巷,证实未见一名中国士兵。日本军方辩解说是“误炸”,诡称飞行员错把火车站货栈看作军火库,把候车的难民当成调动中的军队。实际上,南站遣送难民早已众所周知,日军对南站及周边情况也了如指掌,所谓“误炸”之说只能是欲盖弥彰。理屈词穷的日本人对王小亭恨之入骨,他们声称照片是为了反日宣传而伪造的,悬赏缉拿王小亭,派骑警和特务四处搜捕。王小亭在英租界当局的帮助下逃亡香港,才免遭不测。

  日本右翼分子无视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企图掩饰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的浩劫,无端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种种质疑,画家小林善纪甚至用漫画的形式对照片进行了污蔑和歪曲。由于这张照片是电影胶卷中的定格,必定有与其相连贯的画面,这是照片真实性的最直接证据。经多方寻觅,我们找到了两张相关的照片——画面的背景都是火车站废墟中的天桥和铁轨。其中一张照片上有三个人,除了哭嚎的幼儿,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头部受伤的男孩;另一张照片上只有一个男孩。那个大人和男孩可能是幼儿的父亲和哥哥。对三张照片中人物及其动作进行分析,可以重现当时的情形:轰炸过后,幼儿由于惊吓和疼痛在铁轨旁啼哭,然后大人抱着男孩过来,放下男孩去抱幼儿,幼儿抱走后铁轨旁只剩男孩呆立在那里——与王小亭的自述是完全吻合的,他最后几呎胶片拍的就是那个站立的男孩。以下的镜头应该是,大人把幼儿安顿好,再回来抱那男孩,可惜摄影机里没有胶片了。






  三张照片中,幼儿哭嚎的画面最具有震撼力,这是对侵略者涂炭幼小生灵的血泪控诉。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加拿大进行宣传演讲,获得巨大成功,援助款和物资犹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注明是捐给难童的。新泽西州东奥伦奇市一位美国妇女,给宋美龄寄了一张3美元汇票和一张剪报,剪报上正是幼儿在南站哭嚎的照片。她在信中说,她三个女儿每人凑了1美元捐赠给照片上那苦命小孩。有意义的是,在庆祝抗战胜利的日子里,宋美龄在华盛顿与王小亭相遇,还邀请他同机回国。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是日本侵略中国见证,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是中华民族饱受战争灾难的缩影,这个幼儿是千千万万受难儿童的典型。王小亭在战火中冒死拍摄,捕捉了这震颤灵魂的瞬间,把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也揭示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深远意义,历史将记住这一刻。
 
http://hpdaj.shhp.gov.cn:7011/fr ... p;contentId=12144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北抗战

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成立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1935年11月25日,日本扶植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宣布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后改称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日本人设立的伪晋北自治政府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日本人设立的伪晋北自治政府


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签《何梅协定》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1935年国民党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军代表梅津美治郎订立《何梅协定》


《塘沽协定》签字现场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塘沽协定》签字现场,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日本代表冈村宁次。


清华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学生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图为清华大学学生在街头演讲。


游行学生同国民党军警搏斗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游行学生同前来镇压的国民党军警搏斗
东北人民演出流离痛苦的剧目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东北人民丧失家园流浪关内演出流离痛苦的剧目


上海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上海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
南宁学生声援北平学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南宁学生声援北平学生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背景
  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
  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由王明起草《八一宣言》,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宣言在莫斯科和巴黎发表,并迅速传回国内,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涛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指定周小舟负责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工作。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随后,学联决定以请愿的方式,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行动。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动员全国对敌抵抗,切实开放人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这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学联党团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抗日救国请愿。
  12月7日,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议定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行动路线和口号等。会后,各校学生自治会紧张地进行动员和准备工作。


现场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黄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6000余名爱国学生涌上街头。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
  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宋黎、于刚等12人为代表,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提出6项要求: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其类似组织;二、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目前危机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四、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释放被捕学生。何应钦避而不见。
  请愿不成,群情激愤。各校代表当即决定改为示威游行。队伍由新华门出发,经西单、西四,然后奔向沙滩、东单,再到天安门举行学生大会。一路上,不时有冲出军警包围的法商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中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大中学校的学生加入游行行列,队伍逐渐扩大到五六千人。行进中,学生们向沿街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散发传单,得到群众的鼓掌和支持。当游行队伍前锋到达王府井大街,后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时,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这时,警察打开水龙,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殴打。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30多人被捕,百余人受伤。游行队伍被打散。

发展
  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举行总罢课。提出罢课的具体目标是:一、誓死反对分割我国领土主权的傀儡组织;二、反对投降外交;三、要求动员全国抗日;四、争取救国自由。呼吁全国各界立即响应,一致行动。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撤回封锁各校的军警警。
  同日,北平学联发布《宣传大纲》,指出在目前形势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危害民族生存的残暴内战,反对一切出卖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动。
  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许多大中学校及工会等组织,纷纷给北平学生发来函电,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北平学联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具体领导下,及时地研究制订了组织更大规模示威游行的计划。
  12月14日,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把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学生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领,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参加的学生总计1万余人。他们高举校旗,打着“反对华北特殊化!”“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等横幅,向天桥进发。上午11时左右,汇集到天桥广场上的学生和市民举行大会。游行指挥部负责人黄敬站在一辆电车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并带领群众高呼口号。
  大会通过了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个决议案。会后,游行队伍奔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举行总示威。队伍走到前门,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队的拦截。经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让游行队伍分批分别由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一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杭州、西安、开封、济南、太原、长沙、桂林、重庆等城市的爱国学生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或发表宣言、通电,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
  12月17日,宋哲元发表《告北平学生书》,称“有共党煽动利用学生爱国运动”,如仍有“轨外行动”,决予“适当制止”。
  1936年1月,京、津等地学生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抗日。
  3月31日,为北平第17中学学生郭清死于狱中,北平举行抬棺示威游行。
  1936年初,广西省学生救国联合会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5月28日,北平举行示威游行,游行的口号是:“拥29军抗日”、“发扬29军抗日传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
  5月30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29军军长宋哲元发表谈话,表示"“若日本仍然增兵华北,余将与29军将士实行抗日”。
  6月13日,北平学生举行第4次示威游行,反对日本继续向华北增兵。沿途军警对游行队伍不加干涉,并予以同情。
  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同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一瞬间:日本侵略者的屠杀暴行



追悼阵亡将士

  抗战一旦爆发,不仅军人上战场拼搏,更重要的还是人心在凝聚,只有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力投入抗战,与敌作长期消耗,促使国际环境的改变,弱势的中国才能最终击败强势的日本。事实上,中国人的同仇敌忾已累积了数十年之久。《马关条约》签定时,仅康有为等在京举人呈《公车上书》,慷慨陈词,多数中国人却浑浑噩噩。巴黎和会讨论山东问题时,即爆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象征着全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觉醒。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每一个侵略步骤,都会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愤怒,从富商巨贾、知识分子,到贩

  夫走卒,他们或集资劳军,或奔走呼号。抗战代表着中华民族怒火的总爆发,波澜壮阔。正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救亡意志,注定了日本侵略者必败的结局。

  1932年5月,“一·二八”阵亡官兵追悼会上远从广东赶 来的广东妇孺医校护士队队员。这场战役虽然为时仅月余,却大大增强了全国抗战的信心,影响深远。因此,阵亡官兵追悼会举行时,各界代表出席者高达万人以上,情绪高昂。



抗日献金

1933年3月,华北抗日倡导团前往前线宣扬抗日精神。由于中国军队在喜峰口作战英勇,重创敌军,全国人心大振。北平《世界日报》在社评中说:“喜峰口之战说明,中国陆军之战斗力、中国民族之自卫力,于十九路军之后,又得到新的有力证明。”

1938年7月7日,汉口孤儿院亦响应献金活动,以义卖报纸所得捐给国家。图为孤儿们蹲在地上整理报纸,准备一天的义卖活动,其爱国之心,令人动容。



台湾少年团英姿

1939年10月,台湾少年团团员在浙江金华进行操练。抗战爆发,原本在大陆倡导反日革命的台湾人立刻加入抗战行列,不少岛内的台湾人也设法冲破日人的围堵,回到大陆参战。台籍黄埔军校毕业生李友邦等人领导闽浙沿海诸省的台湾青年,组成“台湾义勇军”,以闽南为基地,分三个队,进行医疗、教育、宣传等工作,“台湾义勇军”下还设有“台湾少年团”,对台籍志士子女予以照料与 教育,并训练孩子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志愿从军的三峡民众

  面对日军的进犯,中国各部军队纷纷开赴前线。甲午战争时,清兵一战即溃,庚子事变更形同闹剧一场,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仓促撤离。不过,来年的“一·二八”事件却出现重大的转折,十九路军顽强抵抗,一展雄姿。长城抗战时,二十九军奋勇杀敌,更似脱胎换骨。在七七事变之后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长沙会战等近二十余大型会战及无数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已非城下阿蒙。抗战后期,与美英联军协同作战的中国军队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亚洲战场举足轻重的力量。

936年12月,绥远作战期间,天候严寒,各部冒着零下20度的低温,向敌方据点迅速挺进,彻底消灭了伪蒙军。原本日军一手导演这次的侵略战争,期待假借伪军向绥远扩张势力,以为侵略华北创造条件,不料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却超出日方所料,使得日军反而失去了在绥远的据点。

1937年10月,中国军队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线杀敌。晨曦里,战士的钢盔泛着寒光,身影凝重而坚毅,苍凉而悲壮。11月初,北路日军进攻大孟、阳曲,东路日军在鸣谦、鸣李一带阻遏中国援军。7日,两路日军逼近太原城郊,从东北西三面猛攻城垣,并以飞机猛烈轰炸,中国军队只好向西南突围。9日,太原失守。

1941年,三峡地区的民众搭乘江船前来重庆志愿从军, 以便上前线杀敌,报效国家。这批青年穿着三峡地方父老赠送的衣服,上面写着“志愿抗敌”。




蒙羞的天安门

1937年8月8日,日军在北平城举行入城式时,踌躇满志,对于中国的抗敌决心并未认真对待,以为在随后的推进中,中国军民将一如既往,未战先逃。然而在接下来的淞沪会战中,日本侵略者开始感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尽管日本不断由本土增兵,尽管中国军民死伤惨重,但日军的伤亡仍远超过其事先的预计。不过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开战近一年八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凭借着优势的装备与训练,大抵上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自1937年底开始,近七十万的日本精锐部队相继侵入华北、华东、华南,至1938年底攻占武汉,接着1939年3月间发动南昌会战,频频得手。不过另一方面,日军也达至其战略攻势的终点,从1939底开始,中国军队反守为攻,双方形成拉锯战。以下照片均为日军随军记者所摄,目的是渲染日本开战初期的胜利,美化侵略战争,我们却可以从中睹见被蹂躏的土地与人民。

  日伪统治下,天安门城楼上贴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不过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天安门还未被赋予今天这样的象征意义,那时,国人面对此景,恐怕并没有今天的人们面对这张照片时的感受那么强烈。




化为废墟的城市

1937年10月,日军攻占上海闸北。由于遭受日军炮火猛烈 轰击,闸北一带的百姓纷纷逃离,市街人去楼空,日军穿越时,已成废墟一片。



花园口悲剧

  尽管抗战爆发前,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中国军队已装备了一批新式武器,但整体而言,中国军队虽然数目庞大,不过训练和火力均无法与日军相比,只能充分利用地形以及争取民众的配合,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进攻。由于武器弹药不足,两军交战,我方死伤往往数倍于敌人,这是中国军民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不得不付出的惨重代价。1939 年底的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在桂林南与日军反复争夺,寸步不让,同时也在湘北连续三次围歼日军。 1943年常德会战,双方逐巷逐屋鏖战,打得难分难解。1944年的龙陵和腾冲战役,用

  美式武器装备的中国军队,如虎添翼,将凶猛的敌人从一条条战壕、一座座碉堡里逐出,战况之惨烈,足可惊天地泣鬼神,所谓“一寸河山一寸血”的背后即为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灵。

1938年6月,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前进,将河南郑州东北处黄河花园口堤坝炸毁,造成严重水患,图为在黄泛区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这年5月,日军土肥原14师团沿陇海铁路西犯,占领开封,逼近郑州。6月7日,中国军队奉命在花园口用平射炮轰开黄河大堤,以阻遏日军。9日,大水一泻千里,虽暂时阻碍了日军的攻势,却也使豫皖苏三省四十四县

  市、五万四千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泽国,八十九万人溺死,一千多万农民流离失所。




在黄泛区阻敌

  抗战中,除了英勇的军人为国牺牲外,平民百姓的流离亦令人落泪。不胜计数的黎民百姓因受战火波及,逃离家园。从日军攻击上海开始,市民即争相逃难,接着当局为阻遏日军炸毁黄河花园口河堤,造成了数百万无辜农民背井离乡,至于拒绝在日军统治下当亡国奴的人们,更是大举奔向大后方。神州大地到处都是难民,到处都是失去亲人的号啕,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到处都是生离死别以及伤亡饥饿的苦痛。抗战期间,最触目惊心的景象莫过于无止境的难民潮,人们被迫放弃毕生所有,逃离心爱的家园,步行千里之遥,只为

  了在中国人仍然控制的地方寻得一安身之地。这些寻觅一线生机的故事包含着不朽的民族灵魂,可歌可泣。

1938年6月,农民成群结队逃 离家园。国 民政府炸堤之后,黄河河水如万马奔腾而下,一泻千里,隔天又适逢大雷雨,整整一昼夜,暴雨倾盆,洪水横行数百里,豫东、皖北四十四县市,顿成泽国,虽然阻挡了凶悍的日军继续前进,却造成黎民百姓无可估量的死伤和损失。一名法国记者评论说:“中国已准备放出大龙两条,即黄河及长江,以制日军于死命,纵使以中国人十人之命,换取日本人一个性命。”




南京浩劫后两位失去亲人的孤女

1937年底,南京浩劫后两位失去亲人的孤女。由于日本侵略军在南京惨绝 人 寰的大屠杀,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流落街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恬不知耻的发廊女

  每个民族的历史上,都出过卖国求荣的败类,中国也不例外。其上者组织伪政府,以“曲线救国”相标榜,为日军张目,实为个人谋官求职;在下者则替日军通风报信,陷害友人,以获得奖赏。电影里日军身旁戴着呢子帽、形象猥琐的汉奸,现实中确不乏其人。

  日军在抗战初期攻城略地后,一些“资深汉奸”如王克敏等人却出面成立“新民会”和伪政府,接着梁鸿志也“荣获重用”,最后连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也公然卖身投靠,在南京成立伪 “中华民国政府”,扮演在凶 残日军军酋身旁赔笑的角色。在他们主持的伪政府之下,沦陷区的大小汉奸自然气焰嚣张,为日本占领军提供各种服务。不过出卖灵魂的汉奸毕竟难掩怯弱的本性,日本败亡之前,他们纷纷主动暗通重庆方面,希望能将功赎罪,甚至再谋一官半职,无耻之尤,令人不齿。

1941年初,日军占领广东期间,广州一家由汉奸所开设的理发厅公然打出 “皇军大欢迎”的招牌,两名风尘味十足的女郎站在门口揽客。这张照片由日本随军记者所拍,刊于日本报纸上,作为日军进占中国受到“欢迎”的证据,大肆宣扬。日军占领中国时期,中国人里也确实不乏卖身求荣者。古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照片中的女子比“商女”犹有下者。









受日军雇佣的女广播员

1940年,在湖北一带,日军雇用中国妇女担任对中国军队广播的工作,以“瓦解”中国军队的士气。从其落魄不堪之状,不难想见她们在日本军中难言的处境。


日本侵略中国留下深刻的历史伤痕,不仅在于侵略的行动,更在于其残暴的手段在列强中无出其右。早在甲午战争时,日军即在旅顺口犯下屠杀两万中国平民的暴行,令同为殖民帝国的西方人瞠目结舌。在接下来的侵略行动中,日军不断犯下杀戮、凌 虐、强 奸的暴行,显现一种本质上极为残忍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八年抗战期间,日军种种极端的残暴达到顶峰。为了报复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抢劫和强奸,将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以及无辜的平民百姓押送江边处决,或将其当成练刺杀的活靶,

  而对于中国妇 女的强 暴与杀戮更是令人发指。日军对于这种滔天大罪不仅毫无愧疚,甚至自行拍摄影片和照片进行炫耀。此外,日军还以“三光政策”清洗中国农村,在东北建立“七三一”细菌部队,以中国人做活体实验,并在几次大型会战中使用生化武器。这些残暴行为造成中国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伤痛。

1937年底,日军强迫中国战俘自行挖壕沟,随后以刺刀将他们活活地刺死,埋在壕沟中,手段凶残之极。这张屠杀照片是日军医院卫生伍长板本多喜二拍摄,战后公布,举世震惊。



死于日军毒气弹的中国人

  战争期间,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使用生化武器。图为在桂林作战中遭到日军施放毒气杀害的中国人,尸体因受化学毒性侵害而呈黑色。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曾针对日军在华进行惨无人道的生化战向盟军东京法庭提出控诉。



遭日军蹂躏的朝鲜“慰安妇”

  除了直接的杀戮暴行之外,日本帝国主义加诸被侵略国家人民的还有种种精神的折磨与心灵的凌辱。抗战末期,滇西被俘日军中发现随军慰 安 妇,从而揭露出日军强征亚洲妇女提供 性服务的罪行。战争初期,日军先以到军队中洗衣打工为由,在日军占领地区诱骗贫穷妇女前往军中工作,再以强制手段胁迫她们成为“慰 安妇”;战争末期,日军资源匮乏,组织能力减弱,连诱骗手段都省却,而是直接强拉无辜妇女充当“慰 安妇”。由于战后受害妇女噤声不语,直到80年代“慰 安 妇”问题获得广泛揭露与讨论,成为国际性的人权问题,

  历史正义始得以伸张。此外在日本占领时期较长的台湾与东北,日本以近代化的物质条件为诱饵,以同化教育为手段,制造被殖民的中国人认同的混淆,对中国人的心灵造成深重伤害。

1944年9月,在滇西战役中,中国军队意外地发现日军附设“慰安所”,将由朝鲜、中国大陆及台湾各地拐骗或强押来的妇女,送到各日军驻地,提供性服务。照片为从日军手中解放出来的朝鲜“慰安妇”。根据统计,战争期间约有二十万以上的亚洲妇女被日军强征充作“慰安妇”,她们长年遭受日军的性奴役,许多人病死于军中,幸存者亦身心残破。直

  到20世纪80年代,始有朝鲜妇女勇敢地站出来揭露这段史实,并控诉日本政府,“慰安妇”遂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人权课题。



日军发行的宣传照片

  为了削弱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帝国主义做了大量的欺骗宣传,丑化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敌行为,美化其侵略行径。日军利用汉奸团体出版刊物,将沦陷区描绘成丰衣足食的人间天堂。在这些刊物的图片中,完全看不见日军趾高气扬的征服者的姿态,反而是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奉日本帝国主义者为解救其于倒悬的救世主,甚至连遭日军荼毒的南京也是一派鸟语花香。至于日机撒下的宣传单,由日军军部自行制作,上面写满了蹩脚的中文,充满对中国 军 民抗战以及国 共合作的百般诋毁。

1938年,日本内阁情报局出版的刊物刊登日军攻下南京市后的情况,当时南京甫遭侵华日军的屠戮,一片残破悲伤的景况,然而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却将 劫后南京描绘成久旱逢甘霖、鸟语花香的城市。




死于轰炸的儿童

1938年7月,一位母亲看着死于日机轰炸下的孩子, 母子永别,尚属稚龄的孩子竟无缘享受生命的权力。



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

1945年9月9日,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结束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长达半世纪的日本侵华历史,留下永恒的一幕。9时4分,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 呈出身份

  证明文件,冈村转命小林呈递何应钦。何检视后留下文件,接着取出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予日方。冈村匆勿翻阅降书,旋在上面签字。复从右口袋里取出圆形水晶图章一枚,盖在其签名下,再命小林把降书双手恭谨地呈递何应钦,何起立接受,随后态度从容地在降书上签字盖章,并将其中一份降书命萧毅肃交付冈村,冈村起立接受。接着,何应钦再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蒋 委员长命令第一号,连同命令受领证,仍命萧毅肃交付冈村,冈村遵于受领证上签字,并将受领证由小林呈递何应钦。至此,何应钦宣布日军代表离席,仍由王俊引导日军代表离座,七位代表肃立,向何应钦一鞠躬,然后鱼贯走出礼堂。只见冈村绷着脸,仿佛无限感慨,其余人亦神情惨淡。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内完成,现场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谷寿夫

  随着日本的投降,发动战 争残杀无辜百姓的日本军阀面临着正义的审判。基于长远的考虑,盟国将战争罪行归咎于有限的军事首长,而对于一般的日军官兵则准予尽速复员,以利于日本长期的和平建设。在中国战场上,由杰出的南京战犯法庭庭长石美瑜率领一批优秀的法官,日夜工作,首先将为虎作伥的汉奸绳之以法。这些在日本占领期间卖国求荣的汉奸,表现极端地怯弱,以各种诡辩为汉奸行径找理由。至于接下来的日军战犯审判,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对犯下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前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以及以“百人斩”炫耀杀人行为的向井敏明、野田岩、田中军吉等三人的审判,所有的呈堂证物以及幸存者血泪斑斑的证词,都深深 触动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伤痛。尽管南京 战犯法庭对于犯下战争 暴 行的日军战 犯施以严惩,然而对于 暴行背后的思想文化的批判,无疑将是一场长期的斗争。

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被行刑宪兵押至雨花台,围观民众人山人海。隔天,《中央日报》报道称:“(26)日上午11时30分,特由该庭将被告谷寿夫,验明正身押送雨花台刑场,依法枪决。行刑枪手为国防部警卫第一团班长洪二根,在围观市民的欢呼鼓掌声中,一枪毙命,子弹自后脑进,面部出,倒地时脸朝天,口鼻均流血。当1937年12月,谷犯率部自杭州湾登陆,直扑南京,攻陷雨花台,冲进中华门,与日军其他部队,共同纵兵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并强奸、抢劫、破坏财产,我无辜民众被害者高达数十万人,罄竹难书。昨日此不可一世之杀人魔王,神色黯然,重临旧地,获得其应得的报应,雨花台畔,一黄土,作为其长眠忏悔之所。”



http://news.dayoo.com/china/200902/18/53868_5326616_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三”战火催生《良友战事画刊》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日军兵分几路妄图全面侵占中国。至此,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全面暴露。8月13日,驻上海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八字桥一带发生激烈枪战,日军由租界向闸北进攻,战领八字桥,“
淞沪战事”爆发。自8月起,驻沪日军就不断发起挑衅,9日下午,两名日军强行闯入虹桥机场侦察,被守军击毙,日本参谋部藉此下令机动部队迅速驻往上海增援,并于13日发动大规模战争。第二天,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八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

  “八·一三”战火在繁华的上海市区燃起,市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敌我双方的枪战,战争的残酷性近在眼前,各种宣传媒体迅速被激发出巨大能量,利用图片反映战争、反映中国军队的

  英勇事迹、反映侵略者对无辜百姓的罪行,马上形成了各大画报最锐利、最直接的武器。著名的老牌子画报《良友》,在战事爆发后几天内即推出五日刊形式的《良友战事画刊》,十六开本,以图片为主,以最快的编印将最新的南北战况向上海市民报道。

  良友公司本身饱受战争之苦,公司所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一向被日军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租界),“一·二八”之后更是在北四川路兴建了庞大的等同于一个牢固堡垒的军营。《良友》画报是一贯抗日的画报,所以战事一起,第三天即由北四川路迁到英租界的江西路264号,继续发行出版多种宣传抗战的刊物,其中《良友战事画刊》为最有名的一种,为抗战贡献了良友公司全体同仁的一腔救亡热血。尤为值得一记的是,此时良友公司旗下的《良


友画报》、《电影画报》、《妇人画报》均因战争而被迫停刊,而能集中人力物力出版抗日刊物,实属爱国精神之集中体现。



  《良友战事画刊》每期二十页,封面为一张特写照片,决一死战的氛围特别浓烈,血腥的战争气味扑面而来,刊中基本上是新闻照片,如日军侵略前在上海各地的布防;军需运输的频繁;日本军舰源源增援;日军对闸北区及火车站的狂轰乱炸;被杀害的无辜平民死尸枕藉;老百姓仓皇逃难之惨状;中国军队在各战线各军种英勇歼敌等等。画刊共出十九期,如今已成为缅怀抗战中战死亡灵和惨死百姓的最理想的纪念物。

  为《良友战事画刊》拍摄了许多精典照片的摄影家王小亭很值得后人大书一笔。王小亭,原名王海升,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摄影记者,出生入死,不避艰辛。“八·一三”,日寇飞机轰炸闸北市区及火车站,王小亭在硝烟未散处,拍摄了一个轰炸中失去了父母,自己也受伤跌坐在断垣残壁下大声啼哭的婴孩的照片,这个场景深刻揭露了日寇的暴行,激发了人们巨大的同情心及对日寇的极大愤怒。这张图片迅速传遍世界,成为中国八年抗战史上最精典的图片之一。1938年6月,美国新闻协会向王小亭颁发奖章,表彰他在战地摄影上的杰出成就。这张名为《上海南站空袭下的儿童》在美国《今日新闻》报刊登后,令千万美国民众心灵震撼。王小亭的图片为中国抗战赢得国际同情心并以实际行动支援中国的抗战起了无形的巨大影响力。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8/25/content_29837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2: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绥远抗战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伪蒙军侵占中国察北6县,同时,日本侵略军派遣大量日军军官担任伪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补给伪军大批军需品。令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部驻嘉卜寺,李守信部驻张北、庙滩,伪蒙军穆克登宝部驻百灵庙(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另以伪蒙骑兵5000人驻多伦、沽源、平定堡地区,伺机向绥远(旧省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及其以西地区)发动进攻。
  中国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原则同日军和德王进行坚决斗争,在军事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
  1936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者在嘉卜寺召开侵绥军事会议,决定集中兵力向绥东进犯,企图侵占红格尔图,直迫绥远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 ,再分兵进占绥东平地泉(集宁)与绥西包头、河套。傅作义获悉后,迅速秘密集结兵力,进行迎战部署。15日,日伪军一部5000余人,在野炮、装甲车、飞机掩护下,向红格尔图猛烈进攻。中国军队4个多团迎击日伪军,傅作义亲临平地泉前线指挥作战。从16到18日,日伪军的连续进攻均未得逞。19日,将伪军击溃,败退商都。
  红格尔图战役后,日伪军深恐中国军捣毁其伪政权,派伪蒙军一部进占大庙,增强百灵庙外围防御力量外,还令伪蒙军随即抽调兵力加强商都、化德的防务,并在绥北百灵庙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增派日本军官200余人补充各伪军部队任指导官。还拟抽调伪满军及日军一部由赤峰开往多伦、商都、百灵庙等地,待机进犯绥东、绥北。
  蒋介石此时正集中大量军队准备“围剿”红军,仅派一小部兵力援绥。为了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傅作义决定展开主动进攻作战。红格尔图战斗胜利后,11月22日,傅作义命令所属部队4个多团集结在百灵庙东南二分子、乌兰忽洞一带,选定东南山口为主攻方向,奇袭百灵庙。11月23日夜,部队冒零下42℃严寒,向百灵庙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外围山头,将敌压缩在山内平地。日军顾问在前沿督阵,指挥伪蒙军第二军第七师扼守女儿山进行阻击。11月24日晨,中国军队指挥官命令山炮营进至百灵庙东南高地,集中火力猛攻女儿山,并配以装甲车队,向东南山口冲击。与此同时,骑兵团攻占北山,控制了飞机场,断敌后路。敌由东北方向败退大庙。中国军队收复百灵庙,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12月2日,击溃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的反扑,歼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复大庙(锡林木楞庙),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先后争取伪蒙军4个旅反正。
  绥远抗战和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唯一一次完全胜利。在日本步步进逼、南京政府步步退让、中国民众抗日愿望长期遭受压抑的情形下,极大地兴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傅作义将军的壮举,符合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一贯主张,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15.html?tp=0_11
  ( 稿件来源: 中国网 )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48208_4.htm
中国军队开抵绥远抗战前线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中国军队开抵绥远抗战前线



伪蒙古自治军政府决定侵犯绥远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1936年11月5日,伪蒙古自治军政府总裁德王(左)在嘉卜寺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伪军王英、李守信两部为主力,侵犯绥远。


骑兵第2师将官合影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收复百灵庙的骑兵第2师将官的合影

傅作义部在搜索日本特务机关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傅作义部在搜索百灵庙日本特务机关

绥远抗战伤员与看护队队员合影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 文章来源:

中国军队收复百灵庙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人心振奋,纷纷发起援绥抗日运动。图为绥远抗战伤员与太原妇女看护队队员的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3: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日本油画中看中国军队的亮剑精神

热血  2008-09-20 10:49  阅读54  评论3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这是一张三十年前日本历史图书的插页,题名叫做《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画家显然是想表现日军战车的“神勇无畏”,然而无意间,却留下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用血肉筑成长城,宁死不屈的战魂。

  也许因为这张作品太逼真了,我不由得仔细观看它,而这一观察,竟让我发现它记录了六十年多前那场恶战极多的真实的影子。如果我们对画面上的场景进行分析,竟有一种重回抗日战场的感受。

  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那辆被击毁的日军战车。日军中是真有这种战车呢?还是画家的杜撰?

  这辆战车造型独特,前车体长,后车体短,顶部有一个丘形炮塔,上覆圆形装甲舱盖,前车盖上左侧有一具探照灯。全车造型矮小,到处有凸出的铆钉,显示依然没有采用焊接车体。这种战车,正是日军在侵华前期大举使用的九四式轻型坦克。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部队大量使用战车,给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造成极大的伤亡,其中,装备最为广泛的,就是八九式中型坦克,和九四式轻型坦克。九四式轻型坦克,三菱重工制造,这种战车重3.5吨,装备37毫米战车炮一门,机枪一挺(后期型两挺),装甲厚12毫米,乘员两人(后期型三人),时速40公里。因为这种战车体型矮小,被日军称为“豆战车”,就是袖珍坦克的意思,这种战车确实很小。日本画家预计的主角日本九四式“豆战车”。

如果在世界范围来看,对比德国,英国,美国的各种战车,这种袖珍坦克战斗力相当差,尤其是装甲薄弱,几乎在任何反战车炮面前都不堪一击。

  但是,在中国战场,它却横行一时,因为中国军队装备太差,前线部队普遍装备的最重型武器就是迫击炮,如果有防战车炮,那简直就是宝贝(在淞沪,南京,徐州,武汉,太原诸战役,被中国战防炮击毁的九四式坦克相当多,可惜大多数时候中国军队手中没有这种武器)。中国军队最普遍装备的捷克式7.7毫米机枪,只能在它的装甲板上击出5-6毫米深度的凹坑,无法将其击穿。因此,面对几乎只有步兵武器的中国军队,这种九四式轻型坦克还是有很大的威力。此外,它的越野能力不错,比八九式中型坦克更活跃。

  徐州会战中的九四式战车,可见这种轻便的战车在中国地形复杂的地理条件下,确有独到之处。说来令人慨叹,如果3.5吨的九四式只能叫豆战车,那中国军队颇为自豪的第一种战车,1.5吨的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又该叫什么呢?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这辆坦克的履带被毁,九四式的履带纤细,正是它的薄弱之处,中国军队的地雷,迫击炮,集束手榴弹等都能够对它构成威胁,事实上,对画面上这一战的考证证明,这辆日军坦克,正是被中国军队的集束手榴弹所摧毁。

  我们看一下画面上中国军队的情况。

  坦克的侧面,可以看到冲开的鹿砦和铁丝网,显然这次战斗发生在日军坦克突击中国军队阵地的过程中。中国战场两军对战车的使用都没有达到闪电战,坦克决战这样先进的水平,战车的指标也较为落后,双方都将坦克用于掩护步兵的冲击,算是亚洲战场的一种地方特色。

  画面上共有十四名中国军人,可以看到其中两人已经战死,四人正在遭到日军射击而或死或伤,而其余战士虽然装备简陋,却无一人退却,都是面向日军的炮火,向敌人的坦克猛扑,真我中华好男儿本色。

  第一个感觉,我曾经认为这支剽悍勇猛的军队是八路军,因为他们那种打扮,太符合对八路军的一贯引向了。然而,很快我就打消了这种看法。这支部队服装整齐,装备精良,如果是八路军,必然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但他们却没有八路军必备的臂章,而从他们的服装来看,这些战士穿的上衣较长,正是国民党军抗战前期普遍穿着的冬季军装式样。

  大多数战士手中的武器,正是国民党军典型的汉阳造步枪。倒在地上已经战死的那名战士的步枪,枪托带着汉阳造典型的特征。

  那名从正面扑向敌人坦克,不幸正被敌军击中的战士,手中掉落的枪更比较特别。这支枪没有刺刀,长度较短,形状很象一支冲锋枪,而又比较怪异。我的分析,这正是一支富有中国军队特色的德国造毛瑟冲锋手枪!德国毛瑟手枪,就是我们常说的驳壳枪,中国曾大批从德国进口这种枪支,这种枪的一部分使用奇特的枪套盒,与枪组合后可以作为枪托,从而把手枪作为冲锋枪使用。这种毛瑟冲锋手枪(又叫手提机枪),只有中国广泛使用。

  画面右下方,可以看到一名中国战士正准备向日军坦克投掷手榴弹,注意手榴弹的形状,这是一颗木柄手榴弹,本来是用来对付步兵的,装备不足的中国军队却不得不用它来对付坦克!中国军队当时普遍装备两种手榴弹,一种是巩县兵工厂设计制造的卵形手榴弹,一种就是这种仿德国式样的木柄手榴弹。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时,即使最精锐的德械师,也仅仅在轻武器水平上,所以不得不用手榴弹一类对付步兵的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

  德国毛瑟冲锋手枪和德国式样的手榴弹,表现了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受到德国军事思想和装备的影响。

  而仰面倒下的那名烈士后背上背的红绸砍刀,又让我们想到那首著名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国军队因为火力不足,当时普遍装备冷兵器以利近战,但是,用大刀对抗坦克,反映了当时中日国力的巨大差异。

  因为画面太逼真,使我忍不住作进一步的查询,总觉得这太像一次真实战斗的写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日本史料表明,这张画,的确是为了纪念一次真实的战斗而作,这场战斗,发生在1939年南昌战役,地点为修水河畔凤栖山魏家营。

  南昌战役,是日军在武汉战役后为了割断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联络进行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日军指挥官为冈村宁次,他创造性地将战车编组成集团向中国军队侧背发动奔袭,根据史料,因为中国军队准备不够充分,仓促应战,不敌日军的猛攻而被迫弃守重镇南昌。按说,这一仗中国军队打得不能说漂亮。

  然而,在这张画面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即便是不漂亮的战斗,中国军人也曾怎样无畏的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国土,以至于连敌人的图画中,都不得不留下他们的英勇。日军纪录,南昌战役中,单日军战车,就损失达二十余辆。

  这场战斗,日军记载发生在3月21日(这很符合画面的情景,当时春寒料峭,中国军队还没有更换夏季军服),当时,日军突破修水中国军队防线后,猛攻凤栖山制高点,中国军队则凭借即设工事拼命抵抗。在凤栖山主阵地失守后,日军用炮火猛轰二线的魏家营阵地,用战车掩护步兵发起冲击。

  根据日军记载,投入这场战斗的战车,是森田部队(第三十六旅团独立战车第一大队)的松本轻战车中队。其中一辆九四式战车突破中国军队的铁丝网堑壕阵地时,忽然发生大爆炸(日军认为是地雷),左侧履带被炸开,车体腾空两米而后落下。这时周围的中国士兵纷纷呐喊扑向日军坦克和随行的日军步兵,随行的日本步兵猝不及防,由于中国军队的动作迅猛,人数众多,日军眼看要遭到灭顶之灾。

  就在此时,被击毁的九四式战车上,炮塔和机枪射口忽然喷出火焰,没有死的日本战车兵猛烈射击冲锋的中国军队,日军步兵乘机逃回出发阵地。

   中国军队围住这辆日军战车猛烈攻击。

  日军战车兵奋力顽抗,远处的日军可以听到他们用手枪从战车侧面的开口射击的声音。最后,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一切归于沉寂。

  等日军增援部队赶到,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中国军队阵地,他们发现这辆战车已经被彻底摧毁,中国士兵撬开了坦克的舱盖,向里面投入了手榴弹,日军车长川村,驾驶员中村都被击毙在车中。在日军这辆九四式战车的周围,共有十二具中国士兵的尸体。

  这幅画,就是为了纪念川村和中村的“英勇行为”而被收入书中的。

  而中国军队的记载中,虽然简单,却也能够找到这一战的影子。

  坚守魏家营阵地的,是中国陆军第49军第105师315旅第一团。

  这是一支东北军出身的部队,105师的前身,就是张学良的卫队旅,是东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315旅旅长赵镇藩,九一八事变时在北大营担任边防第七旅参谋长,而且那天正是值班指挥官,就是他最早向总部报告了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消息!

  坚守魏家营的赵镇藩旅长,可记得当年九一八的炮声?

  面对日军战车的冲击,赵镇藩亲临第一线指挥,率领官兵拼死堵塞突破口,战斗记载,鏖战三个小时,击毙日军数十人,击毁战车一辆。唯一与日军记载不同的是,破坏日军战车的,并不是地雷,而是中国军队的敢死队员,把集束手榴弹,塞进了日军战车的履带里。

面对日军的坦克,没有多少重武器的中国士兵就用血肉之躯携带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等武器攻击日军坦克。图为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敢死队。而油画中的坦克,也并非日本认为的地雷炸毁,而是中国敢死队员将集束手榴弹塞进了日军坦克下。

  这一战,突袭敌坦克的敢死队员,全部阵亡。

  没有想到,从一幅画,引出了一场恶战的纪录,这样的恶战,这样的无名英雄,在八年血战中,还有多少?

  延伸阅读:

  这一天,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借此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不宣而战,侵略扩张,这不是中国的耻辱,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耻辱。那么什么是中国的耻辱?

50万军队不战而溃,110万平方公里土地落入敌手,3700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长达十四年,这是东北军的耻辱,这是中国军人的耻辱,这是中国人的耻辱。

兵力不足吗?当时的关东军只有10600人,而东北军是44万8千,其中正规军26万8千,最精锐的17万奉军在平津一带展开的有11万左右,在奉天光奉军就还有6万人左右,对关东军占绝对优势。

武器不好吗?只要看看被关东军缴获的战利品就知道了: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25辆坦克,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是军费不足吗?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东北三省富饶的黑土地,能够支持四野的百万大军席卷大半个中国,又怎能支持不了东北军守土抗日?

是东北军没有血性吗?是东北军不爱家乡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东北军将士流亡关内,唱起这首歌,条条汉子热泪纵横。他们魂牵梦萦的,就是打回老家去。可是,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个子夜,这些血性的军人却接到了一条没有血性的命令:“绝对不抵抗。”

人必先自助而后天助之。即使在当今世界,当你自己放弃了抵抗,而把希望寄托在强权的“调停”上时,你的下场也可想而知。何况在还盛行丛林法则的三十年代,何况面对着如狼似虎的日本鬼子。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如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作为沈阳人,我永远也不能原谅那位抛弃家乡父老的少帅,那位连父仇都忘了的儿子。

作为中国人,我更不能原谅那些在中国土地下留下累累白骨的日本侵略者。他们不仅要偿还欠下的血债,还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的同胞啊,虽然我们的祖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民族还未完全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是请永远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我们的祖国!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民族的尊严!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跟祖国的利益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的尊严都来自于民族的尊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航船必将冲破任何艰难险阻,驶向胜利的彼岸﹗

http://blog.163.com/zhu_yanquan/ ... 0520088201049523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3: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歌曲















烽火岁月的历史回声:抗战歌曲创作回眸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每一个不平凡的年代都有无愧于那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在回顾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不由得会想起那些曾经激励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历史歌曲。

  1957年,《解放军歌曲》编辑部曾收集到2200余首抗战时期的歌曲,从中选择了996首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歌曲选 集》中正式发表。其中收录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和抗战初期的“救亡歌曲”,以及国民党统治区即“大后方”的歌曲创作共252首;还包括了延安及陕甘宁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东北抗日联军中流行的歌曲作品共744首。

  20世纪30年代正值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蓬勃发展时期,从“一年年的国土沦丧”到“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的局势发展,使“挽救民族危亡”的口号成了音乐创作的时代主题。以黄自等为代表的学院派作曲家,由李元庆、黎国荃、任光、安娥、聂耳、张曙、吕骥等组成的左翼音乐运动组织,以贺绿汀、冼星海、孙慎、周巍峙、麦新、刘良模等为骨干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组织,以及有贺绿汀、冼星海参加的上海文艺界协会救亡演剧队等先后投入了全国性救亡歌咏活动的洪流。以颇具专业水准的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为先导,一大批优秀的救亡歌曲陆续得以广泛传唱。其中,《抗敌歌》、《救国军歌》、《救亡进行曲》等生动的形象塑造,《新编“九·一八小调”》、《五月的鲜花》、《松花江上》、《长城谣》等抒发的愤懑之情,《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中以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歌曲特色给人们留下了良久的记忆。

  在上述优秀作品中,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以号召性的激越形象与散文诗长短相间的句法相交融,表现了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不屈精神。它不仅在20世纪40年代就因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唱而蜚声世界,而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七·七事变”爆发之际,在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中,以威风凛凛的抗战将士的身姿描绘为开端,表现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并与卢沟桥一起成为了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是作曲家于1937年随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巡回演出途中,通过对我军游击战略的感受和理解写出的经典之作。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献给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并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它不仅使广大军民在艺术愉悦中得到激励和鼓舞,还是专业及业余文艺团体重唱、合唱水平得以提高的最好教材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和艺术人才加入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部队干部班也培养出许多音乐专门人才,使我军拥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专业创作队伍。他们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为兵服务”口号的鼓舞下,深入战争最前线,创作出许多流传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作品。

  在这些题材广泛的作品中,有歌颂和拥戴我党我军及其领袖人物的《跟着共产党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东方红》、《朱德将军》等;有宣扬我军宗旨、展现我军雄姿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炮兵进行曲》、《我们的铁骑兵》等;《露营之歌》、《行军小唱》、《反扫荡》、《进军曲》等则反映了我军的征战生活。

  其中,《八路军进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从宏大的“向前,向前,向前”的号召开始,通过威武雄壮的进行曲节奏,以号角式音调讴歌了人民军队的蒸蒸日上,以朗诵音调抒发了战地豪情,并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结束全曲。作品以精湛的表现手法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力量,可以说是我军军歌走向成熟的象征。《八路军大合唱》曾于1941年8月荣获毛泽东、周恩来等捐助的“五四青年奖金委员会”颁布的音乐类甲等奖。解放战争时期,这首歌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它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在当时的抗战歌曲作品中,还有《忘不了》、《北淇村》等控诉了日寇的暴行;有《骂阎锡山》、《反投降小调》等揭露了国民党投降派和敌特汉奸的罪恶。在瓦解敌伪军方面,有《枪口朝天放》、《炮楼谣》等“政治攻势”的成功之作;也有缅怀英雄先烈的《白求恩大夫挽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王禾小唱》、《晋察冀小姑娘》等催人泪下的名篇;也有《罗炳辉射击手》、《李勇变成千百万》等对英模人物的由衷赞叹。还有一部分作品真实反映了根据地的建设和生活,如:作为时代象征的《延安颂》,娓娓动人的《沂蒙小调》,斗志昂扬的《团结就是力量》,充满喜悦的《解放区的天》等;在反映拥军爱民和支援抗战方面,有《八路好》、《黄桥烧饼歌》、《拥军花鼓》等热情洋溢的经典之作;在欢庆胜利之际,则有《打个胜仗哈哈哈》、《胜利鼓舞》等欢欣鼓舞的作品。这些产生和流传于抗日根据地的歌曲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根据地生活——以时代性与民族特征相结合,以政治性与生活化相结合,以专业性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录。

  根据地的音乐名作与前述救亡歌曲一起构成了全民抗战的宏伟画卷,它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产物,作为新音乐运动发扬光大的杰出成果,作为一个不屈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象征,将永世流芳。

来源:解放军报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03986078894518













历史脉络概述(1)


--------------------------------------------------------------------------------

  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两流交汇、彼此冲撞融合的狂涛声中,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面临国破家亡的现实危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远涉重洋,出国留学考察。萧友梅、李叔同、曾志min、沈心工以及稍后的王光祈等人亦在其中。他们或在日本、或在德国,较系统地考察、学习了西洋专业音乐的基本理论、历史沿革、作曲技术和音乐教育体制,掌握了较完备的西洋专业音乐知识。加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祖国传统音乐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厚的修养,因此出国考察或留学的经历使他们成为中国乐坛上第一批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现代新型音乐家,他们以巨大的爱国热忱担负起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来开启民智、唤醒大众、改造国民性的历史重任,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乐坛上提出了效法西乐、改良旧乐、创造新乐的口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音乐运动并使之汇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滚滚洪流中。发轫于十九世纪末而在二十世纪最初二十年达于鼎盛的“学堂乐歌”乃是本世纪中国专业音乐这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而其代表人物沈心工、曾志min、李叔同诸人也由此成为新音乐运动的助产士。李叔同的《早秋》、《留别》及《春游》这三首创作歌曲,堪称为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滥觞。此后,在萧友梅、黎青主、赵元任、刘天华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便走上了光荣曲折的行程。上述诸人及黎锦晖、黄自等在这方土地上辛勤劳作、不断耕耘,终于在管弦乐、歌曲、室内乐、二胡与琵琶、钢琴及小提琴、儿童歌舞及歌舞剧诸领域产生出最早的一批音乐创作精品,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人简称“国立音专”),并在当时纷繁复杂的音乐思潮纷争中确立了中国现代专业音乐的战略走向,即:在继承民族民间音乐优秀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音乐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堪与世界先进国家发达音乐文化并驾齐驱的现代中国民族乐派。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边缘,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现代专业音乐的发展方向--抗日救亡成为中国音乐家的时代主题和由衷呐喊;“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在狂飙般的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中,产生出成千上万首音乐作品,涌现出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大批爱国的、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从1931年到1945年这十余年间,除了在歌曲创作领域有汪洋大海般的收获之外,在交响乐、大合唱、歌剧、艺术歌曲、钢琴小提琴音乐诸领域几乎都有佳作名篇传世;在音乐表演、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领域同样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黄自、贺绿汀、马思聪、吕骥、丁善德、郑志声等人均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http://www.ccnt.com.cn/music/chw ... yue/other/lsml1.htm

9.18的爱国歌曲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在日寇入侵我国东北的时候,
黎锦晖先生怀着对祖国的热爱,
在上海《申报》上相继发表抗日歌曲,
表达了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救亡的责任感.

这一首《准备起来》发表在
九一八之后的《申报》上,
是我国见诸于报端的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

灭亡的祸,凶恶的笑,火样在燃烧!
退谦方法,和平思想,已经全无效.
快快救国,全靠自己,抵抗要趁早,
四万万人,亲爱同胞,一齐团结好.
雪耻的心,报仇的志,永远记得牢,
擦我的枪,磨我的刀,同把我国保!

磨我的刀,擦我的枪,准备上战场!
大难临头,快快提防,努力救危亡.
大众一心,同赴国难,整队往前闯!
踏破敌营,杀尽敌人,恢复我边疆.
抱我的仇,血我的恨,鼓勇上沙场.
拼我的命,流我的血,增我民国光!

之后他又把发表的抗日歌曲汇编成册,
编成了这本《爱国歌曲》,
由文明书局在全国范围内以及新加坡销售。
这是黎锦晖为歌集撰写的序言--

  
残暴奸狡的日本
乘我国天灾人祸相侵
正在艰难困苦的时候
竟违反人道蔑视公法
突然用兵力攻占我国东北各省市
任意焚掠屠杀
并且用飞机毒弹
袭击通车伤杀旅客
又唆使浪人韩匪蹂躏城村
残酷的行为比战争更烈
虽经我国告诉国联
但日本悍然不顾
其残暴奸狡的举动反有加无已

我国越退让敌人越猖狂
全国同胞再不督促政府提防抵抗
亡国之惨祸必随之而至
凡我国民都应自警自觉
凭自己的志愿与能力普受军事训练
或实行经济绝交永不用劣货
或努力于正义的宣传
永不减少救国的热度
现在的局势求人不如求己
能战然后能和
与其坐以待亡不如舍命一战
死中求生国方可救

这些歌曲是供给全国国民齐声高唱
乐谱简易歌词浅显
曲趣雄壮节奏均匀
可作进行曲用
在操练时出发时上课时集会时~都可应用
希望全国各界在宣传讲演时
加唱此歌颇能使听众兴奋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慷慨悲歌激我士气
向前奋进效力疆场
救我国危亡增我国荣光
杀尽敌兵凯歌齐唱
这就是编者所馨香祷祝的愿望

本书由文明书局出版(民国二十一年四月)
黎锦晖先生词曲

并在 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济南、开封、
太原、西安、成都、重庆、长沙、常德、衡州、汉口、香港
南昌、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郑州、青岛、温州、徐州
兰州、梧州、长春、哈尔滨、新加坡分销

目录:永健的青年 准备起来 齐上战场 向前进攻奋勇杀敌
打倒公敌 同胞快醒义勇军进行曲 预祝胜利 追悼被难同胞

谨以此文纪念9.18事变77周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4384c0100031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南战役
1939年11月~1940年11月,中国军队在广西南部地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1939年11月,日军为截断桂越(中国南宁-越南谅山)交通线,由第21集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第5师、台湾混成旅在海军第2派遣支舰队、第3联合航空队支援下,企图自钦州湾登陆,攻占桂南地区。中国第四战区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将所部部署于广东防城(今属广西)、阳江及广西贵县、南宁间广大地区,企图利用郁江以南地区既设阵地逐次抵抗消耗日军;尔后,相机转入反攻。
  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龙门港登陆,突破守军第一线防御阵地,24日攻占南宁。日军主力旋北上,先后攻占高峰隘、昆仑关;一部兵力西进,12月21日陷龙州,截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决心收复南宁,先后调集14个师、100架飞机,由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挥,分兵三路反攻南宁。12月18日,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北路军主力第5军由杜聿明指挥,在炮火掩护下以战车引导步兵向昆仑关正面发起攻击,另以一部兵力迂回昆仑关侧后,先后夺取昆仑关日军前沿阵地及五塘、六塘等地。中国空军出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东、西路军亦先后分别向钦县、龙州、高峰隘等地发起攻击。在中国军队打击下,龙州日军被迫放弃该地,回援南宁。驻南宁日军第5师第21旅驰援昆仑关。24日,第5军荣誉第1师于九塘东北枯桃岭向该旅攻击,予敌重创,击毙旅长中村正雄少将。29日,第5军在友邻协同下发起总攻,战至31日收复昆仑关,获昆仑关大捷。歼灭日军4000余人,击落、击毁日机20余架。日军第21集团军鉴于在昆仑关失败,急调驻广东的第18师、近卫混成旅增援桂南地区,再攻昆仑关。蒋介石亦从内地调兵增援桂南。但中国军队尚未集中完毕,日军即于1940年1月28日开始进攻,第5师、台湾混成旅对高峰隘亘昆仑关之线实施正面攻击;第18师、近卫混成旅分由良庆、七塘经甘棠、那河迂回宾阳。2月1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桂南作战。2月2日日军攻占宾阳,3日再夺昆仑关,8日陷武鸣,9日开始回撤。第18师调回广东;第5师、近卫混成旅、台湾混成旅编组为第22集团军,驻防南宁、钦县、防城及其外围据点。中国军队乘势追击,先后收复宾阳、武鸣、昆仑关等地。此后,双方对峙。7月,日军攻陷龙州。9月,日军第21集团军主力陆续进入越南。10月,第四战区第16、第35集团军(共6个师)乘势发起反攻,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11月30日收复镇南关(今友谊关),将日军全部逐出广西,会战结束。
http://baike.baidu.com/view/374920.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武力进犯中国东北。东北军由于执行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造成日军以极小的兵力和极小的代价迅速占领全东北。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华民族逐步走上团结抗日的道路。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序幕

  1936年8月29日,得知国民党特务逮捕秘书、东大学生代表、中共地下党员宋黎和马绍周、关沛苍,张学良命谭海率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即为“艳晚事件”。张学良乃电请蒋委员长亲往镇压
  10月22日,蒋中正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10月29日,张学良飞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向蒋中正面报,谓其部下不稳,势难支撑,再三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4日,蒋中正由洛阳到抵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中正请愿示威。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如果做不到,你们其中任何人都可以“置我张学良于死地”。请愿学生们在华清池前高唱《松花江上》一曲,感动了在场了东北军士,全场爱国情绪高昂。
  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张听后大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决定兵谏。当晚张学良与杨虎城商议,决定发动兵变,命令白凤翔去捉拿蒋介石,白凤翔说“只见过照片,没见过本人,到时候乱军之中怕出错误。”
  12月10日,张学良带着白凤翔见到了蒋介石,蒋正在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2日宣布动员令。
  12月11日晚,蒋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晚宴,席间,蒋宣布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 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
  12月16日,中央在劝阻张学良无效,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随即展开轰炸西 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瑞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上海爱国领袖⑷,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2月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结果以及影响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开始“抢关东”,毛泽东决定将中共内部所有根东北有关联的人全派去东北工作,其中包括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国民党方面,有人建议重新启用张学良。与此同时,中共却首先正式提出要求张学良回东北的要求。由于张氏父子在东北的声望很高,国民党中央曾经草拟立案: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行辕主任,胡宗南为东北行辕副主任,蒋经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省行辕秘书长”,但此议案被蒋介石拒绝,反而启用熊式辉主持东北工作,后来蒋介石此举被很多国民党内部官员视为蒋在东北走错棋的第一步,为最后失掉整个东北埋下了伏笔。国民党的大多数精锐部队在东北被中共全歼后,其在全中国的战局演变成兵败山倒之势,迅速丢失了整个中国。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张本人并未服刑,而是被长期软禁,由于抗战期间国军不断失去领地,张被软禁的地点也经常变迁,其被软禁的设施环境也随之变化。
  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直接指使者是毛人凤。
  斯大林释放蒋经国回中国。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后背重伤,终身不愈,后半生依靠拐杖或者要人搀扶走路。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79.htm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48208_5.htm

张学良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杨虎城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联合抗日救国会谈地点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1936年4月9日,中国共产党委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与奉命“围剿”陕甘红军的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在陕北肤施(今延安)举行联合抗日救国会谈,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图为会谈地点。


蒋介石到达西安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前往西安,强令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命令。图为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学良、杨虎城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陕西省政府主席)、张学良)。


西安新城大楼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被拘留于杨虎城的办公室——西安新城大楼。



南京国民党政府飞机在西安上空侦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飞机在西安上空侦察示威并轰炸渭南



北军和西北军的官兵召开大会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官兵在西安革命公园召开大会,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群众爱国运动、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要求。



张学良在看端纳带来的宋美龄的信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1936年12月14日,宋美龄派蒋介石的顾问端纳(Donald William Henry)到西安了解事变情况。图为张学良在看端纳带来的宋美龄的信。

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委派周恩来(右)、叶剑英(中)、秦邦宪(左)赴西安参加谈判

西安新城大楼内的会议厅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地点——西安新城大楼内的会议厅。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抵达南京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蒋介石口头承诺停止“剿共”、实行联共抗日等条件后,于12月25日获释离开西安。图为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



西安事变判后周恩来等返回延安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8 日




西安事变谈判后周恩来、秦帮宪等返回延安时与毛泽东合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南会战
 日第1集团军为夺取中条山战略要地,进而控制黄河北岸,窃窥豫北,于1941年5月调集6个师又3个旅共10余万人,向中条山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第1战区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以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主力7个军约18万人,在晋南中条山组织防御,阻止日军进攻。
  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东面日第35、第21师和骑兵第4旅一部,分两路向孟县、济源猛攻。中国守军第9军顽强抗击,伤亡较大,遂于8日中午放弃孟、济两地,退守封门口阵地。9日,日军猛攻封门口、龙王窝,至10日突破守军阵地继续西犯。12日,西进日军主力在邵源与由垣曲东进之日军会合,一部经官阳西进,封锁黄河沿岸渡口。中国守军转移至济(源)垣(曲)大道两侧夹击日军。由阳城南犯日第33师主力,于7日向董封东西之线进攻,向中国守军第98军发生激战。13日,日军援兵到达后反扑,董封失陷,第98军遂转到横河东南地区继续抵抗。日第41师及独立第9旅由翼城、绛县地区采取中央突破战术,向中国守军第43军阵地猛攻,激战至8日,占领垣曲,分两路向东西扩张,与西进日军会合后又分路北窜。闻喜、夏县方向的日第36、第37师及第16混成旅,于7日下午向东攻击,当晚突破张店阵地,守军顽强抵抗,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六祀均在激战中殉国。至12日,日军与中国守军各部在中条山各隘口苦战,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因山地补给不足,于13日开始转移。19日前后,各军主力均突出重围,转向敌后,27日,双方停止行动,会战结束。 此役,八路军对友军进行了积极配合,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掩护了友军南撤。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28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1941年(民国三十年)11月至1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粉碎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役。
  1941年9-10月间,驻山东日军集中5万兵力,在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下,准备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以第3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旅团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以第21师团、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置于沂水、莒县地区;以第17师团主力、第33师团一部置于临沂地区。日军企图首先构成对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的封锁;尔后,以多路、多梯队进行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消灭在这一地区的八路军部队,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10月初,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根据日军增兵山东的动向,判断日军有集中兵力、以沂蒙山区为中心进行长期"扫荡"的可能。于是指示全区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做好反"扫荡"的一切准备工作。在反"扫荡"作战中,第115师和山东纵队由第115师代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11月2-12日为合围与反合围阶段。11月2日,蒙阴、沂水、莒县之敌首先行动,以大纵深包围战法,于4日晨突袭驻蒙阴东南马牧池的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山东纵队机关在警卫部队掩护下,分散向东转移至沂水西南的南墙峪。敌尾追合击而来,经激战又转移至新泰西南之石莱一带,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5日黄昏,临沂、费县、太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日伪军出动2万余人,采取"铁壁合围"的战法,在7架飞机、10辆坦克配合下,分11路向临沂以北的青驼寺、孙祖、留田一带进行合围,企图聚歼中共山东分局和第115师师部等领导机关。同时在沂河沿岸和津浦路有关地段部署重兵,防止向东突围和向西转移。分局和师部机关于4日晚由青驼寺转移到留田牛家沟,仅有一个营的警卫部队。在危急关头,罗荣桓召开领导紧急会议,综合各种情报,集中大家意见,决定向西南方向突围。入夜,罗荣桓、陈光亲率警卫部队和机关人员5000余人向西南转移。利用夜暗,迅速而秘密地穿过铁山子附近仅有一公里半的间隙,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又从一个2.5公里的间隙中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由于组织严密,行动隐秘,机关部队于6日拂晓没费一枪一弹,就安全转移到了50公里外蒙山南端的护山庄。当时随军突围的国际友人、德国记者希伯曾撰文称赞这次突围是"无声的战斗"。
  11月12日至12月上旬为"清剿"与反"清剿"阶段。日伪军多次合击扑空后,从11月12日起实行分区"清剿",将沂蒙山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清剿"区。在"清剿"区内遍设据点,修筑公路,挖封锁沟,捕捉壮丁,挨村挨户搜查,寻找主力决战。并在"清剿"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基本区内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或烧成废墟,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为打破日伪军的"清剿",保卫根据地,山东分局和第115师,一面令教导第2旅、山东纵队第2旅主力继续在外线滨海地区打击、牵制日军;一面亲率山东纵队第2旅、抗大第1分校、蒙山支队各一部,返回沂蒙山区,在内线开展反"清剿"斗争。11月14日,日伪军集中7000余人,反复合击蒙山西部地区,山东分局与第115师师部及时转移到费县东北的大谷台。17日午后,敌又对大谷台进行合击,机关部队适时转移至蒙阴东南的北村,使敌扑空。分局和师部重返沂蒙山区后,立即领导军民开展反"清剿"斗争。在垛庄、旧寨、三角山、绿云山、李村等地伏击、袭击、阻击"清剿"之敌。仅师特务营十天之内就连战7次,歼敌300余人。该营9连在李村遭敌包围,与敌展开反复激烈的肉搏战,杀伤300余敌,最后全连干战都壮烈牺牲。30日,分局、师部领导机关一部转移至大谷台以南的大青山时,又遭日伪军合击,部分机关干部阵亡,国际友人希伯在突围中殉难。随后,分局和师部机关再次转向外线天宝山区;留在内线的部队由山东纵队指挥。
  12月上旬以后为撤退与反击阶段。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军除留少数部队在根据地继续"扫荡"外,主力陆续从沂蒙山区撤出。12月23日,敌主力开始分路撤退。第115师、山东纵队各部一面截击、尾击撤退的敌军,一面袭扰留在根据地内的敌人,破坏交通,拔除据点,收复朱满、蒋庄、大桥、马牧池、岸堤、河阳等据点数十处。至28日,基本恢复了沂蒙山区根据地,历时50余天的反"扫荡"战役宣告结束。
  点评:在近两个月的反"扫荡"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共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连同邻近各根据地配合作战共歼敌4000余人,攻克据点160余处。这次战役,胜利粉碎了日军妄图消灭山东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毁鲁中抗日根据地的狂妄企图,保存了有生力量,坚持了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但抗日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1400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万余人,粮食被抢走160余万斤。
http://baike.baidu.com/view/1157222.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阳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在河南省安阳城西地区对日伪军的进攻战役。

  安阳是联结冀南、豫北及冀鲁豫区的交通枢扭。盘踞于该地区日伪军约7000余人,其中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驻安阳城,伪剿共第1路军李英部等守外围。日伪军在此大修碉堡据点,妄图阻断八路军山区与乎原之间的联系。为歼灭伪军李英部及日军,摧毁其封锁线,解放与巩固平汉路以西、观台以南、鹤壁以北广大地区,八路军太行军区集中5个军分区主力及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共9个团的兵力,组成3个支队,在3万余民兵和自卫队配合下,于6月30日发动了安阳战役。

  战役第一阶段,集中7个团的兵力攻取水冶镇、曲沟集据点,歼灭增援之日伪军。当日凌晨,以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第1、第43团和第8军分区第2团及3个县独立营组成的第1支队向曲沟之伪军发起攻击。激战5小时,全歼伪剿共军第1路第3旅部及第6团,俘伪旅长杜有桢以下573人。与此同时,以第4军分区第32团和第5军分区第34团,义勇军第5团及2个县独立营组成的第2支队向驻水冶之日伪军发起攻击,经连续爆破和突击,战至黄昏,全歼伪剿共军第1路军第2旅主力及顽抗日军分队。以第3军分区第769、第14团及总部警卫团组成的第3支队于北流寺地区将安阳出援之日军上官训练队及伪军一部三面包围,日伪军连续五次突围均被击退,激战至17时,全部歼灭。此时,安阳又有百余人再次出援,被第1支队截击于王家邵村地区。歼其一部,余部仓惶撤回。

  战役第二阶段扫除水冶南北日伪军据点。7月1日,第1支队向南攻击九龙山,东善营各据点;第2支队向北攻击石官、东鲁仙各据点;第3支队向众乐,李家岗之日伪军进攻。经昼夜激战,将安阳以西,观台镇以南,鹤壁集以北地区内之日伪军据点全部摧毁。

  战役第三阶段,向观(台)丰(乐)铁路及汤阳地区扩大战果。4日,第1支队继续向南进击,攻克鹤壁,歼灭伪第6方面军暂第9师第26团,并连克北唐仲、大湖、鹿楼等据点,迫使伪军2个中队反正;第2、第3支队在近万民兵、自卫队配合下,向观丰铁路展开大破击战,进攻部队一举攻克东保障、西保障、王安等据点,彻底破坏了铁路,扫除了沿线据点,打退了丰乐出援之日伪军。战役至7日结束。

  此役,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800余人,被俘及反正、投诚日伪军2500余人(内有伪军将官3名),击溃伪军900余人,攻克据点30余处,扩大解放区1500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万,进一步逼近平汉铁路及安阳日伪军据点。同时,通过战役,锻炼、提高了我军攻坚和连续作战的能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694126.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阳地雷战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山西、河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武器开展伏击战、破交战、围困战、破袭战、麻雀战,使“铁西瓜”遍地开花,炸得日寇心惊胆战,谈雷色变。山东省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闻名中外。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直把那日军,打发回‘老家’!”
  1940年春,日军侵入海阳,疯狂实行“三光”政策,激起海阳人民的反抗。赵疃、文山后、小滩、瑞宇等村位于青(岛)威(海)公路两侧,距敌据点近,受害最深,反抗也最坚决。1943年春,瑞宇村民兵队长于凤鸣把两颗大地雷埋在青威公路上,炸中由行村出动的5个日军。同年秋,行村据点出动200多个日伪军到寨头一带抢粮食,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与赵守福、赵乾江等民兵骨干在通往行村的路上埋下两颗绊雷,炸死炸伤十几个敌人。赵守福还组织民兵和群众研制出石雷、铁雷、水雷、子母雷、连环雷等30余种地雷,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军。1944年春,驻青岛的日军对盆子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在村西的野虎山下埋设了20颗子母雷,毙伤日伪军40多人。敌人不甘心失败,特意从青岛调来了工兵和探雷器。于化虎经反复试验,又改制了夹子雷、头发丝雷和诡计雷等防排雷,充分发挥了地雷战的威力。同年夏,为打击行村敌人的气焰,于化虎带着4颗50多公斤重的地雷,只身潜入敌人据点,埋设在操场上,然后悄悄地返回了村里。早晨,敌人集合出操时被炸死30多人。小滩村女民兵孙玉敏机智灵活,她见日军经常通过村东的石板桥到外地“扫荡”,便在桥上做文章,将石板桥进行改造,使桥石间的距离加宽,走起来格外费力,然后把地雷埋在桥头。一天,一队敌人来到桥边,民兵们抓住时机引爆地雷,一下子就炸死炸伤日伪军9个。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摆架岭、槐树底、亭儿崖、笤帚夼、纪家店5个村庄结成联防,多次布下地雷阵,大量杀伤敌人,成为闻名全省的“五虎村”。据守海阳县城的日军,被围困在据点里,弹尽粮绝,于1945年秋在驻青岛大批日军的接应下从海阳逃走了。
  据统计,于化虎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赵守福用地雷毙伤敌人138人。海阳县涌现出“爆炸大王”11名。赵疃、文山后、小滩村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海阳县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县”的光荣称号。
  地雷战是中国军民同日寇进行斗争的一种有效战法,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4: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12集团军共5个师又3个旅 、1个飞行团 (飞机168架)、第1集团军和方面军直属部队各一部,共14.8万余人,在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配合下,以攻占平汉铁路(北京一汉口)南段为目标,向郑县(郑州)、洛阳地区发动进攻。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8个集团军1个兵团共17个军约40万人,在第八战区和空军(飞机156架)各一部支援下,以第28集团军依托黄河南岸既设河防阵地抗击日军;第4集团军在河南汜水县(今并入荥阳)、密县(今新密)间山区构成防御地带,进行坚守防御;第31集团军集结于禹县(今禹州)、襄城、临汝(今汝州)地区,待机歼敌。
  18日,日军第37师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从中牟新黄河(今贾鲁河)东岸向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河防阵地发起攻击。
  19日,日军第110、第62师由郑州黄河铁桥南端向第28集团军第85军邙山头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后,至23日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汜水、密县。25日,日军第13集团军以2个旅由安徽正阳关、凤台攻向阜阳,作出向河南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
  30日,日军第12集团军以3个师又2个旅向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月1日失守。日军第12集团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6日分别撤往伏牛山、韩城。
  至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第27师,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集团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在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同日晚,日军第1集团军以8个营从山西垣曲(今古城镇)强渡黄河,攻占河南英豪、渑池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东西分进。至14日,与西进日军击退第36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包围洛阳。
  18日,日军菊兵团(第63师一部)攻击洛阳,守军第15军配属第94师依托城防工程,顽强抗击一昼夜,使敌攻击受挫。华北方面军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指挥第110师一部、坦克第3师主力、骑兵第4旅和菊兵团攻击洛阳。守军孤军奋战至25日分路突围,洛阳失守。在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西进后,第五战区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确山、漯河等地,以牵制日军。
  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战至中旬,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对峙,会战结束。
http://www.honggushi.com/Article/ymsj/zmzy/200805/576.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全面抗战:中国打破了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迷梦



1937年7月7日,日军一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并迅速将之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拉开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4.htm
 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Lugouqiao Incident / Lugou Bridge Incident/Lukouchiao Bridge Incident/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Roko Bridge Incident)
  

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具体简述

  
  曾经受到日军重创的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发生时间:民国25年。
  所谓“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所谓“失踪”原因:拉肚子了。
  所谓“失踪”的时间:20分钟后归队。
  事变元凶:东条英机。
  进攻者:清水节郎、伊木清直等。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军歌“大刀进行曲”,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军队配置
  
中国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 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 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 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 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 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

  
  中国驻屯军 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香月清司中将(接任)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 大队长——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 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反应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后续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48209.htm

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北频繁军事演习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七七事变前,日军在华北举行频繁的军事演习


日军炮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演习中的一名士兵失踪,挑起事端,炮轰卢沟桥畔的宛平城。


率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吉星文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时率领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中国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


29军官兵在卢沟桥上抵抗日军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日军在“卢沟晓月”碑亭边欢呼胜利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侵华日军占领卢沟桥,并在“卢沟晓月”碑亭边欢呼胜利。



日军经卢沟桥向长辛店进发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日军向华北增兵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丰台附近的日军坦克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kzsl/864690.htm
日军进入北平正阳门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1937年7月29日,日军占领北平。图为日军进入北平正阳门。


祈年殿上的日本军人及其家属目空一切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日本军人自视占领北平后,可以将一切据为己有。祈年殿上的日本军人及其家属目空一切。


侵华日军在宛平城东的一文字山上建立所谓的“支那事变”纪念碑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侵华日军在宛平城东的一文字山上建立所谓的“支那事变”纪念碑。


日军攻占天津火车站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日军攻占天津火车站。
天津海河上的死尸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天津海河上的死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1 08:49 , Processed in 0.1477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