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千里走单骑

[【原创】] 范跑跑被取消教师资格,你如何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3 01: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7楼醉乡常客于2008-06-23 01:24发表的 :


1、不赞同。

2、基本上就是那意思。
1.表态很容易,但任何表态需要说出来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能叫做理性的合理的表态。
2.“那意思”正是眼下教育的痼疾,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具体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部,还整不了你一个姓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6楼reader于2008-06-17 16:02发表的 :
范跑跑被取消教师资格再引发争议 记者: 张楠
北京2008年6月16日 VOICE OF AMERICA



.......
“伪崇高”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处罚的,王主席不是一个例子吗?但是“真不崇高”(不是卑劣)就可能得到批判,甚至是处罚,很多年前还可能被剥夺生命。

“伪崇高”与“真不崇高”哪个危害更大?显然,社会在这个命题上是无语的。

我们更加相对容忍“伪崇高”而却莫名其妙的完全不能容忍“真不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2: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群小人在斗一个小人,一群自私的人斗一个自私的人,一群“唯心”主义者都一个“违心”主义者。[引号表示强调]

试问天下:谁还有坦荡荡的博大胸襟?

看完了凤凰卫视的节目,看过了范跑跑事件的整个过程,阅读了范美忠先生的几乎所有言论。

本来就没有黑与白对与错,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说什么样的话。

在某些星球上,你可以去做,但是你千万不要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卫平:经历了人性的灾难之后——范美忠事件认识之一

标签: 范美忠
● 崔卫平  

  人性中那些幽暗的时刻
   
  范美忠解释自己在大地震中的表现,前后是有差别的。在最初两个帖子中,他将自己没有招呼学生率先跑掉,与一种“只关心自己生命”的立场联系起来,依据这种立场他便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及至在凤凰卫视做节目时,他已经不再强调自己行为的哲学动机,而是改口为当时“头脑已经失控,已经失去理智,失去理性责任能力”,同时表明自己没有接受过有关疏散的训练。至此,他已经将自己放回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上去,表明自己与其他普通人一样,在突如其来的灾变面前,表现得不能自主。显然,后一种解释得到了同情和受到欢迎。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你会发现许多同情范美忠的人,并不等于赞同他的做法。同情不等于赞同,这是“范跑跑事件”具有扑朔迷离的吸引人之处。所谓“同情”,是出于某种“特殊情境”的考虑:大地震是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来临的,在大地不能稳住道路和房屋的瞬间,人们的头脑和内心发生剧烈摇晃,从而在行为上失去了常态,这是完全能够想象的。人们不免设身处地去想: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十分有可能,自己的表现不见得比范美忠更好。当然,也有可能更好,但是这不一定。因此,网上便有许多类似的帖子:“或许我们都是范美忠”以及“我们都是范跑跑”。
  将自己带到类似处境中去,设想自己若在现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个看待问题的立场是值得肯定的,其中有古话所说“将心比心”的理解在内。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思想活动的某些变化,那就是越来越拥有一种“贴己”的思维——自己头脑中思考的,先要抵达自身,先要过自身这一关,让自身来检验,而不是轻易越过自己,或者像一个妄想狂接近自己的镜像那样,努力接近一个虚幻的自己。某些习惯于动不动“超越”自己的人,很可能也是能够轻易跨越别人生命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抱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依据同样的逻辑他便开口则需要拿别人做牺牲。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而别人的生命却是可以满不在乎的。
  很可能对于范美忠来说,他是从书本中开始和建立起这样的认识,比如他所熟悉的许多现代主义作家,萨特在他的小说《墙》和剧本《死无葬身之地》,都涉及了游击队员在被捕之后的人性处境,他们同样感到恐惧和怯懦,并不像他们平时以为的那样。而且眼见得自己的怯懦,在面临酷刑之前不断体验自己的恐惧,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事情。在如何看待人性方面,经历过上个世纪两次大战之后的人们,都愿意将光线调得更加黯淡一些。昆德拉的小说表达了“生命之轻”而不是“之重”,有着相呼应的意思。那部叫做《阿甘正传》的影片中的主人公,在越南战场上冒险救出六、七个同伴,主观上仅仅为了找他自己的那位好朋友,既非自愿牺牲,也非出于为他人的崇高理念,这样的处理迎合了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认知。不久前放映的中国电影《集结号》,其中也有一个士兵首次上战场吓得尿裤子,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更加值得看重的是,一般人们通过自己的生活而非书本,建立起了相关看法。那些没有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们,也会经历自己生活中若干特殊的时刻,在那些时刻他们的人性同样显示出“幽暗”的一面:幽暗不等于恶,更不等于作恶,幽暗是指“人性表现不佳”,指人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的那些尴尬、晦涩、难堪、失意、乃至屈辱等等情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自己的评价不高,甚至于对自己产生动摇怀疑,他们自我怀疑的程度不亚于别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我怎么会做下这样的事情?但愿它们与我本人无关。我再也不想经历这样的时刻!”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足够诚实,拥有某些审视自己的习惯,像诗人海子说的那样:“我虚心接受我自己”,那么他就会对于自己人性的表现,有一个倾向于客观的估价。那些同情范美忠的许多网友,当他们说“人人都是范跑跑”时,这些人是诚实的,代表了我们这个社会中诚实的生长。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但若是以为自己同意向善,就已经是“善的”,那就是分不清愿望和现实了。同时也忽略了真正的善,是需要长时间磨练而成的,它不能等同于简单的意愿。
   
  经历了人性的灾难
   
  而能够理解并非等于值得肯定,更不等于值得赞扬和提倡。幽暗只是幽暗,不是别的,更不是人性的全部。在经历了幽暗之后,还需要一个走出幽暗的过程,而不是始终停留在幽暗之中。尤其是那种在非常时期所经历的人性幽暗,我宁愿用另一个词来称呼它,即“人性的灾难”,它表现为人性的失意、失序和失范。
  与所谓“天灾人祸”不同在于,“天灾人祸”仅仅是来自外部的,其根源需要在人自身之外去寻找,比如地震、水灾、种族或宗教迫害;而“人性的灾难”,则不能离开人自身,是人自身一步步所经历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人自己所参与的,是由人自己所造成的。一般来说,人性的灾难与天灾人祸是相伴随的,在那种极端处境的非常时期,人性突然与平时表现得完全不一样,突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这首先是由外力引起的,更多情况下是被迫的、不得已的和无意识的,是在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失去控制之后,也失去了对于自己人性的把握。
  但愿我们一辈子也不要遇上这种倒霉的时刻。然而许多事情不是以我们自身意志为转移的。范美忠肯定不想遇上大地震,没有大地震他就不会有那样一种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范美忠是一个“灾民”的看法,他经历了人性的灾难: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遭遇了惊魂落魄,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包括自己的人性。这种情况在震区肯定不在少数。在接受《竞报》采访时,范美忠还讲了一个事情:震区有一所小学(他称不便说这个学校的名字),学校在几秒中倒塌,“学生全部死了,而教师只死了一个,有一个教师只抢救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他的女儿”。我们不能仅仅从谴责的角度去看待这些没有救出学生的老师们,这肯定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意愿,首先是当时情境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他们身不由己、无能为力。而没有救出学生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在经历了地震的种种破坏之时,也经历了对于自己人性的破坏和遭受伤害。显然,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经历了这种人性灾难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对于那些冒险救人尤其是为此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们,我们永远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是我们民族品格中的“盐”;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能够表现得更好的人们,也要予以理解,他们毕竟是经历了灾难的人们,的确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有关训练,既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没有任何经验。而经历过这次以后,人们会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训。
  这种由特殊的外部情境引起的人性灾难,还包括比如文革当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乃至长幼之间互相揭发,有些人出于无知,也肯定有人出于不得已。同样人们也尽可以说,在那种情况下不能指望有更好的人性表现,但无论如何,那些由具体人做下的不良性质的事情,对于别人和自身终究是一场恶梦。我翻译过的那本小书《布拉格精神》中,年少时随父母进集中营的捷克作家伊万·克利玛曾经写道,集中营里囚徒的道德也成了问题,比如分配面食和分配煤块的囚犯,都设法给自己或亲友多留一些。极端恶劣环境对于人们的损害,除了那些可见的方面,也包括对于他们内在人性和道德方面的损害、伤害、剥夺和践踏。
   
  需要个人自己来面对和承担
   
  在接受了这个“低八度”的前提之后,下面的问题是——经历了人性的灾难之后怎么办?事情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能够对这种事情的同情和理解上面。这就是许多网友在表示理解之后,仍然反对范美忠那样一种言说的原因,个中的道理仍需进一步厘清。
  遭遇人性灾难的人们,在那个特殊的瞬间,是十分慌乱也是十分孤独的。他们的人性在顷刻之际所面临的残酷和撕裂程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别人纵是愿意去体验理解,也只能触及不足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既然个中深切之痛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无法替代,那么,当重锤砸向自己的脚面之后,能够处理瞬间重力造成的残局,从而整顿和恢复自己人性的秩序,也只有当事者自己,别人同样无法替代。
  换句话说,这种事情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它更像是一桩个人事务,别人不太好从旁指指点点,更不适宜站在某个“不湿鞋”的高度指手画脚。解决如此内在的难题(它毕竟不是直接和故意造成对于别人的伤害),也并非需要什么外在的仪式,比如当众检讨、道歉、忏悔等。弄得不好,这些仪式并不能增添周围世界所有人的道德高度,反而降低了它。我们不妨设想自己也曾经有过的种种人性幽暗的时刻,那些事后想来令自己脸红的事情,并非几句道歉的话能够解决,而是需要放在自己的肚子里,消化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那可能是一段沉默的时间,让自己的灵魂在沉默中经受煎熬,在无语中接受自己的审视和评价,乃至最终能够说服自己,接受现状继而得到改善或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我不认为那些在地震中逃跑的人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迄今不吱一声仅仅是一种回避和掩盖,他们不说话并不排除他们正以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沉默的方式,来面对自己人性遭遇的异常艰难的处境。在今天,以沉默相守昨日的伤痛,以沉默守望心灵的家园,在沉默来收复自己心灵的旧河山甚至得到升华,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途径,是一种智慧所在。
  我们尊重他们的沉默,正如尊重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灵魂上的失意和伤痛。在这个意义上,我对于范美忠不说出那所老师全体逃跑的小学的名称,感到那是一种尊重的方式。同时也会觉得,他讲述这个故事来替自己的行为辩解,并非是一个最为合适的方式。因为即使那么多人有着同样的所作所为,一个人也不能因此而减轻自己需要面对的人性难题,不能代替只有由自己来包扎自身人性的伤口,尤其是对于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来说。其时克尔凯郭尔所说的才正好合适——“个人是一个隘口”,“隘口”意味着只允许自己一人通过,即需要自己一人来面对和承担,任何别人插进来都无济于事。
  需要尊重人们沉默的原因除了因为那是一桩个人事务,还因为在沉默的审视中所需要的良知不宜大声喧哗。良知是我们身上这样的东西,它位于我们人性的最里层,始终呵护我们却很少抛头露面,如同影子陪伴着我们却拒绝留下显著的行踪。即使在我们做错了事情的情况下,它也不大声呵斥,激烈指责,而是始终为我们预留了一个心灵的单人空间,让我们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找自己商量解决,所谓“扪心自问”便是也。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显然范美忠犯了一个忌讳:将临阵逃脱那样人性幽暗的事情,处理成那样振振有辞;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将怯懦直接转变成勇敢,人性的弱点直接转而变成指责他人(伪善)的武器。他或许更需要一个自己处理问题的时间和属于自己的小小空间。
  在这方面,诗人米沃什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自波兰的米沃什也曾经有过自己人性灾难的时刻,那是1951年,他于波兰驻巴黎使馆文化参赞的位置上离任出走,因为不能接受头脑禁锢的意识形态及其做法。或许作为一名作家,他有一些理由不能为新政权继续服务。而无论如何做下这件哪怕是不得已的事情,也需要由他自己来面对和承受。紧接着他在巴黎流亡的期间,宁愿生活无着,颠沛流离,也不愿意为自由欧洲电台写稿,他是唯一这么做的流亡人士。
  而在此后的写作中,他以一种几乎难以觉察的声调,几乎是悄悄进行的,一再表达对于自己行为的深深悔恨和愧疚。我年轻时候读米沃什的诗歌,居然没有读出有关任何内容来。直到2004年他去世再度读他的诗作,才发现了这样一些东西在其中闪闪烁烁:“至于我的罪孽深重,有一桩我记得最清楚:/一天沿着小溪,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我向盘在草丛里的一条水蛇推下了一块大石头。”(《路过笛卡儿大街》绿原译)“雷杰,要是我知道/那病的原因就好了。/多年来我无法接受/我在的地方。/我觉得我应该在别的地方。/……雷杰,这并没治愈/我的罪过和羞耻。/不能成为我应该成为的/一种羞耻。”(致雷杰·饶》杜国清译)“我想我会完成我的生命,只当我促使自己提出公开的自白书,/揭示我自己和我这时代的羞耻” 。(《使命》杜国清译)当他写下这些句子时,他其实没有什么外在压力,西方世界很快接受了他,在他的祖国波兰,他的诗集作为禁书广为流传,在新生力量的大门门楣上,贴着他的诗句。
  当事件过去之后,重新回顾叙述,也是一种疗伤的途径。政治学者汉娜·阿伦特就推荐过讲故事的办法。因为当人在这个世界上行动,会造成一些无法扭转、不可挽回的效果,行动者因此而陷入悔恨,某种悔恨甚至可能令他丧失行动意志,无法继续前行。在现实已经无法还原的情况下,运用一种调整过的视野,结合某种伦理立场来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
  并通过讲述来完成承载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及过失,包括给出一个表达悔恨的空间,那样会产生类似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洗涤”的作用。这种讲述决非仅仅给自己提供辩护,而是“反思”,是重新整合和整顿自己,是偿还和自我救赎,从中甚至“可以期待听到在‘审判日’听到的最后之言”,(《黑暗时代的人们》。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时间!我们心灵空间的生长,离不开时间的馈赠。
   
  2008-6-19

===============
转贴者zhuce2003注:此篇反思分析文章大体到位,各位可以参考参考,文章唯一缺陷是没有论及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法律是要厘清各方的责任。也许是该文作者的“之二”的内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2: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2楼rxyin于2008-06-23 02:26发表的 :
一群小人在斗一个小人,一群自私的人斗一个自私的人,一群“唯心”主义者都一个“违心”主义者。[引号表示强调]

试问天下:谁还有坦荡荡的博大胸襟?

看完了凤凰卫视的节目,看过了范跑跑事件的整个过程,阅读了范美忠先生的几乎所有言论。

本来就没有黑与白对与错,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说什么样的话。

在某些星球上,你可以去做,但是你千万不要说……
.......

你说的虽然残酷,但确实大抵就是你说的这个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2: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史上,那些口中不离马克思主义的人做叛徒的不少。

不信,查查近代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acewyj@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6-23 07: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伪崇高”让人不愉快但至少危害没立即显示出来,“真小人”却真让社会马上就受到极大的伤害。

不要说别人在道德上对范施暴,因为是他本人对我们优良的道德舆论施暴在先。

不要拿出价值多元化及民主法制那一套说辞,因为真正良好的多元化观念及民主法制,都有益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不是将这个社会的规则和观念搞得更糟糕更混乱。

如果不是教育主管单位直接处罚范跑跑,而是学校辞退范,我相信,整个事情处理得无懈可击,根本没有必要再去说三道四的。

换了我,假如在那特定情境下先跑了,至少还有良心上的内疚,或道歉或沉默反思,不会四处作秀,大喊大叫;如果真是走到了被辞退这一步,相信大多数人也会黯然离去,另谋去路,有必要如此无耻,指责他人吗?用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比如“价值观”“人权”“自由公正”“法制”“民主”,来搞浑这件事,比“先跑”危害更大!

是不是大家都不崇高,都公开地自私无耻,这个社会就更有民主更有价值了?
是不是看到过“伪崇高”,大家都要远离崇高?是不是高喊正义口号的人中出了叛徒,就不要正义了?

坦荡荡的博大胸襟?难道范竟然是很坦荡的大胸襟?搞不懂真小人还有“坦荡荡”,这个评价他实在不配承受。

是不是我们都可能自私,就必须要宽容自私了?是不是我们都可能会犯罪,就必须宽容罪犯主?当然,这只是驳某些人的逻辑,范当然没有犯罪,也没哪个法庭给他定罪,但在社会公德,他确实有危害,当然他就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00 #FFFFFF

这是我在做网页时经常要用到的两种颜色,黑白

尽管它们可以千变万化,如#000022、#FFFFCC,可我大体上还把它归于黑或白之类,除非它变得太狠,失去了自己的本色

对大多数人的眼睛而言,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即使你不承认,即使你还粉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09: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很多同志把对跑跑的基本要求混淆成了最高要求,他们会扪心自问,我自己能用自己的命来换学生的命吗,难以做到,加上人都有同情弱者之心,于是同情油然而生。炮轰跑跑,一是他关键时刻行为不妥(这个词应该大家都能接受),特别是事后还大肆宣扬自私自利的思想,用说真话来粉饰其背后的无耻。这是国家也好,社会也好,行业也好,都是难以容忍的。如果这样为人师表,会教出怎样可怕的学生,如果一个行业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个国家这样,还得了?所以基本要求国人都应该遵守的,最高要求国人都应该赞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卫平是在说废话。

他压根就没找到批评的重点——或者是他压根就是在避重就轻。

我想很多人都重申了,对于“先跑”没有可指责的地方;这和“同情”不“同情”,和“意愿”不“意愿”,和“人性”不“人性”,和“灾难”不“灾难”都没什么关系。

大众的批评,纯粹出于一种直觉。没有任何道理,也没人有权利赋予任何道理。任何假模假样的道理,被赋予上去,都可被视为作者的自我吹嘘。

批评的重点是,你跑了,但你不能宣扬跑得有理。“换句话说,这种事情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它更像是一桩个人事务,别人不太好从旁指指点点,更不适宜站在某个“不湿鞋”的高度指手画脚。”在这个人沉默的时候,你可以说它是“私人化”的;但当他公开宣扬的时候,那就成了“公众化”的。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1、莎郎斯通前期的言论,是否“私人化的”?
2、CNN主持人的辱华言论,是否“私人化的”??
3、奥巴马关于亚裔篮球水平不高的隐含言论,是否“私人化的”???

如果分不清公私,那么难免就会腐败;可以推理的是,崔卫平之流,正是任何政府腐败的基础和先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让人感到不爽的是,崔之流为了体现自己“博闻”,把阿甘都拿出来了。。。完全曲解影片的原意,并以此沾沾自喜。

TNND,不管什么好玩的东西,一到这帮人嘴里,全成了令人哈欠四起的话题。以崔为代表的一群中国小知识分子,已经彻底成了“有趣”的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是不会被封号滴。。。。。。。。。。。。。。。。

君子,小人,狂妄人,懦弱人,明白人,糊涂人,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0: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要看啥时候的。

对于艳照门,私人打酱油有理,高喊打酱油更有理;
对于藏独,私人打酱油也有理,高喊打酱油就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id都是平等滴,但是某些id更加是平等滴
在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的时候。俺还是高喊打酱油而过吧,否则获罪于xx,无所祷也
飘过。。。。。。。。 切莫误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1: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的所作所为根本没到为人师表,极度仄恶这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6-23 11: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3楼zhuce2003于2008-06-23 00:39发表的 :
假设1919年时候的蔡元培先生正在上课遇到8级地震,蔡元培先生出于本能也完全可能先跑,但是这无损于蔡元培先生震前震后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的伟大。软弱一次是万不得已,不能说他在正常的状态下所坚持的东西价值不大。

再假设18世纪末期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正在上课也遇到8级地震,康德先生出于本能也完全可能先跑,但是这无损于康德先生震前震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的伟大。软弱一次是万不得已,不能说他在正常的状态下所坚持的东西价值不大。再理性的康德遇到8级地震也会把理性丢到九霄云外而本能自动起作用。
比喻准确,而且没有侮辱性词语

道德存在问题,如果没有触及法律的底限,用法律为武器去惩罚,是法律的倒退,也是道德的倒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3: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情合理却不合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3: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时候很想不通:

企业辞退员工,涉及合法不合法吗?“能力不够”一句,足够了。这里可能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但都可说是合法的。

学校辞退教师,涉及合法不合法吗?“无法为人师表”一句,足够了。这里可能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但都可说是合法的。

你怎么界定这个合法不合法的边界?我看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另外开题讨论。

所以说,拿着“不合法”来力争此事的人,全部都犯了概念上的错误,要么就是别有所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8楼winwun于2008-06-23 13:11发表的 :
我有时候很想不通:

企业辞退员工,涉及合法不合法吗?“能力不够”一句,足够了。这里可能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但都可说是合法的。.......
引用第270楼winwun于2008-06-23 10:16发表的 :
如果分不清公私,那么难免就会腐败;可以推理的是,以上思想,正是任何政府腐败的基础和先锋。
.......

现在想通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04:30 , Processed in 0.232094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