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0 16: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610
不知从何时起,高考已经不是考生本人的事情,它完全逾越了纯教育的领地,在教育经济、就业市场的不断博弈中升级为全社会的问题,台前幕后是各种力量的激烈角逐,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斗下去,这项角逐赢家不止一个,而被瓜分的只是千千万万考生的家庭,似乎全民都认为这项角逐没有绝对的受害者,投资教育及教育辅助产业的商家一直以来都收获颇丰。
她的高考牵动全家人的心,家人(直/旁系三代以内)都在焦急地等待,默默地关注,6月8日下午,最后一堂考试的交卷哨,坚决果断地向齐刷刷地站在铁大门外的家人们宣告,她寒窗十几载的读书生活结束了!
原本十分劳累的母亲在校外陪读一年,这回终于可以回来睡个安稳觉了,家人都自发组织,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群策群力,要完成估分填表、报名、四处活动等各项工作,这事发生在我家,“她”就是我今年参加高考的妹妹。
家长对儿女培养的目的性伴随家庭收入的增长而日益明显,农村和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原本安心务农的农民兄弟放下锄头,广泛参与“专职培养子女”大军阵容中来,也着实培养出很多花朵,12日以前是提前批报志愿,父亲两块手机电池轮番上阵,咨询招生办,招生单位,凡是有可能联系得上的电话,都想要按一遍,还命令我手机和小灵通24小时不能关机,随时待命,经过广泛收集,梳理整合之后,在充分征求妹妹意愿的基础上,划定了几个大的范围。
提前批报名增加了免费师范生招生,妹妹很想去,父亲一看要到基层支教那么多年,断然否定了妹妹这个没有“眼光”的想法,包括我的“无理取闹”。也许他的女儿不应该又回到农村或小城镇去,才不枉他对妹妹的一番“辛勤栽培”。
我很同情妹妹读高中的生活状态,虽然有母亲的全程陪读,极其丰富的物质支持,但是她远远比我孤独,比我痛苦,逃课泡网吧,和同学外出游玩对她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陪伴她的是十分枯燥的生活,一盏漂亮的音乐台灯,一堆堆永远做不完的资料。
接妹妹和妈妈回家,从学校外面的出租屋准备拖回来的东西有:电冰箱、电视机、DVD机、电烤箱、电磁炉、四大袋衣服、几捆书,一些玩具,几袋日常用品,还有些塑料桶罐碗碟等,因妈妈是要给妹妹一个家的感觉,还有养的几盆水仙花,玫瑰花,仙人球。
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代价来培养一个不快乐的女儿?纵然她成绩再突出又有什么用?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要以爱的名义强加在妹妹的身上?回家的路上,妹妹不愿意和父母同行,要求坐我拉货的皮卡,一路上,她泪流满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