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ge 发表于 2008-5-13 15:30:31

zhishi兄116楼:
14.、有种说法,因果同时。诸法实相,不去亦不来!

——依祖师大德的开示来理解,悟道之后都是二而一,未见道的才强说为二。zhishi兄此说,因该是正解。

sponge 发表于 2008-5-13 20:09:08

引用第100楼荆棘恋于2008-05-11 15:37发表的 :
接46楼——不知道编辑时间还有限制,所以只好重新开贴了。因为我的阐述是连贯的,而之前帖子对行善部分还没有写完,所以才把前贴末尾部分全部粘贴到新贴。正在编辑中……请见谅!

什么是‘行善’?做好事是‘行善’么?那什么叫做好事?身在迷中看不清因果的我们怎么就能认定自己做的某件事肯定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呢?

举例说明:假如我给野猫喂饭,那你说我这是在做好事还是在坏事?
.......

荆棘恋兄的问题:
1、何谓“善”“恶”;
2、为何“为善”;
3、“为善”是否有功德;
4、如何“为善”。

1、善恶,只存乎一心(或说一念)——若一念自私自利,则即是恶,一心只为他人存想行事、助人于困厄,即是善。但“至善”,则是“为善”不存“为善”念,也不因对象的不同而有分别之心,只是做如理(教理)如法(佛法)行事;

2、目的可能有很多,比如,求“福报”、能将心比心、有间接利益、有“慈悲心”、愿意于生活中“实际修行”等等。而最如法(佛法)的目的,还是修善心、积善行、入佛道,以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3、即使是有心而为善,也有功德,但都不是究竟、根本,高僧大德多说过,那只是“人天小果”。

4、从能辨“善恶”入手,多做心地上的功夫,功夫纯熟之后,念念是善,却不存想“自己在行善”。可以借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之说。

举个例子,邀兄讨论。以前有一对夫妻,笃信三宝,但因自己生活困苦,虽能尽心力物力财力助人,总有诸多遗憾在,就在一次欲帮助他人治病活命而无能力之时,夫妻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妻子入青楼为娼只为能积攒一些银两为那人治病活命。高僧大德开示,此为纯善、至善。不知兄以为如何?

白草折 发表于 2008-5-14 08:23:34

先谢谢zhishi 兄116楼的回贴。

以下试着回覆sponge兄:
1.给初学同好们的小注(此处无主宰,是指无外界的主宰,真正主宰就是你自己)
回覆:
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无常、无我,所以是找不到那个能够主宰的「我」,佛说「因缘法」,故无创世「神」,亦无主宰「我」。後世佛法发展出的真常我、佛性、清净我,基本上都是「方便说」,无我、无常、寂灭,才是佛所说的「法印」。
一般称「我」是俗世的「假名我」,「假我」要吃饭、要睡觉、会生病,有人生的八苦。学佛,要「破」的也就是这个「我」。

2.佛门注重宣讲六道轮回,是着重因果律的教育,但根本目的还是让人回心向道,并“随缘了旧业,不再造新有”,也就是佛法的“缘起论”,断恶缘、成善缘、消旧业、不造新有……

回覆:
六道轮回、因果律是佛门教说,这是怕有情起「断见」,所以说因果、说业报。这二者属於佛法的一个面向,不代表佛法全部。兄对「因缘法」的理解,不很正确。

而「我见」正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不能理解「缘起」的法性为「空性」(缘起性空):「无我、无常」与「寂灭」,才陷生死海。消旧业云云,只是针对「世间我」宣讲:所做必有报。并非真要建立欠债、还债相对关系。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轮回所说「生死相续」,是「有」的,但不必固化它,因为「诸法实相」中,无有我。旧业仅存在「当下」,过去的「一切」总和,也仅在「当下」显现。
我们称他为「假名我」。修行,便是观察当下「因、果起滅」,如实知「四谛」:苦、集、滅、道。(四谛是佛法的根本)当然,这个,在下也仅能仰望而已。

「四缔」並非專属声闻乘,這是誤解,大乘《中论》有专說「观四諦品」(观,观察的意思)。
有情学习面对如何处理来自过去的「驱使力」(一些痛苦的际遇),当下不受其影响、不立刻反应,需要一份崇高的智慧,这即是所谓「消旧业、不造新业」。一般非佛教徒,遇见困境,若性情温和、理性,处事中道,也同样能及时「消旧业、不造新业」。因为佛法是平等的。

3.“缘起性空”,不容易理解,每次接触这个词,都涉及宇宙人类第一义,即解释了宇宙从何而来、人类从何而来……若有不如法、不妥当之处,请…和各位大德同参们一定指正

回覆:
「缘起」与「四谛」所说都不离有情的身心,较与宇宙、天文等无关。

因缘生出世间,缘生的一切都是「和合」而生成的幻相,「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不断生灭,好像实有,事实上是不可得的。「无常」、「无我」的教说,也都是从这儿来的。《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來」。「若见诸相非相」就是指这个意思。一切法无自性,因为错误的认知,以为他有自性,可以「常住」…而执着实有。

说「空」,并非说世间不存在、因果不存在,而是说因缘生成的,一切法的自性为空,「性空」是与「缘起」同时并存的。没有单独存在的「空」。世间一切,都是假名的指称,如「我」、如「来、去」等。

故《中论》云「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_________________

无神论
前面几次见到讨论「有神论」、「无神论」,以及要如何定义「神」等。英文很好分,大写God就是指造物主、上帝。一般众神,即小写的god。
根本佛教属无神论,指无造物主。佛教中的神,多来自印度神话。

以上还是胡说几句。

zhishi 发表于 2008-5-14 12:54:39

是否可以理解,所“信”的还是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三位一体。从另外的角度说,还是说点具体的事吧,现在有种说法,在家女居士成就的人数比较多(相对出家人和在家男居士而言),另外我亲眼所见的我的上师有一批老粉丝,全是女居士,他们对上师的信任,还不是我们可以比的,这种信狭义上还是信任上师,不算信理吧。


另外看白草折兄对中观很了解,能后请白草折兄仔细讲讲中观八不?

sponge 发表于 2008-5-14 19:09:00

引用第122楼白草折于2008-05-14 08:23发表的 :
先谢谢zhishi 兄116楼的回贴。

以下试着回覆sponge兄:
1.给初学同好们的小注(此处无主宰,是指无外界的主宰,真正主宰就是你自己)
回覆:
.......

受教受教!!非常非常感谢白草折 兄的开示,后学确实知见不正,惭愧惭愧!如果得便,还请白草折 兄继续就“中观”扩展来讲一讲。同时请白草折兄能列一个相关经典的书目,感谢再三!!

sponge 发表于 2008-5-14 19:22:20

引用第123楼zhishi于2008-05-14 12:54发表的 :
是否可以理解,所“信”的还是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三位一体。从另外的角度说,还是说点具体的事吧,现在有种说法,在家女居士成就的人数比较多(相对出家人和在家男居士而言),另外我亲眼所见的我的上师有一批老粉丝,全是女居士,他们对上师的信任,还不是我们可以比的,这种信狭义上还是信任上师,不算信理吧。


另外看白草折兄对中观很了解,能后请白草折兄仔细讲讲中观八不?

zhishi兄说得对,确实如此,受教了!! :)

同时也与zhishi兄一起请白草折兄讲讲中论!

白草折 发表于 2008-5-14 19:26:22

回覆sponge兄,实在不敢当,您太客气。

回覆zhishi 兄
能否请白草折兄仔细讲讲中观八不?
…………………
仔细讲,没这个能力,「苦」阿。

龙树菩萨著《中论》,又称《中观论》,书中「八不」緣起,白草懂的有限,仅就所知一点皮毛,写一点心得「抛砖引玉」。这篇文,当作一块「砖」。以下多依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以及个人一点理解。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生、灭」「常、断」「一、异」「来、去」,四组「相对」的观念,也就是各执两边的边见,用来描述世间现象。龙树要说的是,物质世界,看似有「生、灭」、有「来、去」,其实是没有的,他用「八不」否定了世界现象八种错误的「迷妄」的边见。
「常、断」指永恒、断灭。「一、异」指统一、差异。「来、去」指空间、时间上的运动来、去。

我们生存的世间(现象世界)从缘起而生起,「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为「无常、无我」,就一定会产生变化。从「生」经「住、(異)」终於「滅」,物质的存在,有一段时间生灭过程。我们都相信那是真实的,有生老、有病死,有朝代兴亡,有来有去。

以生灭为例,
或是指「生、死」一段生命期,从初生到死亡。
或指生死相续(轮回之「生」)到涅槃寂「灭」,
或指极短的剎那生、滅。
依「第一义諦」(圣者以般若慧体证「法」的真实境地)为缘起无自性、幻性本空,这就是缘起法的本性:法无自性、毕竟空。

那麽世俗「现象界」的宣讲,是否有「生灭、常断、一異、來去」呢?因为我们知道佛法说有「因果」、有「轮回」。这些,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依「緣起法」说:为幻相有,虽空却又「可闻可见」。好像有「生、滅」、有「來、去」,亲见紅颜变白髮,滄海变桑田,真实无比。中观说,那为幻相「有」。世間緣起,都为「無自性」缘起,緣起「如幻如化」。经云:佛说「无我」,而世俗有「我」,此为假名有。世间的「有」,都依「假名」安立为有。现象界的生灭看似真实,是因为众生对缘起「错误的认识」,不能正观。众生执着缘起为实「有」,故陷入十二因缘生死轮回中,「纯大苦聚集」。

「中观」即是指以智慧观察缘起正法,一切诸法的真相:法性空寂。有情洞达,於是放下「边见」(指生灭、常断等),知道执「有」起「常见」,执「空」起「断见」,不落空、有两边。才是正观。龙树《中论》思想,主要就在阐释大乘《般若经》空性的教义,中观正法,通达「空」义。

缘起法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间有情從「生死相續」轮回、從因緣和合生果,明白一切法本性空寂,此「生、死」為缘起幻有、非真实,体悟「八不」正见。如《般若心经》中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滅。…無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龙树所谓的「中道」,他在《大智度论》中说、「『常』是一边,『断灭』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是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到彼岸的智慧」,主要说空性。

他自己在《中論》中解释、「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个「假名」,就是世俗现象界「假名有」的指称。「有、空」的关系,「现象」与「空寂」的关系,「色、空」之间,相即却是不可分离。

离开世俗(明白生死相续的缘起为「空性」的世间),涅槃不可得,沒有世間外的涅槃存在,涅槃与世间相依相成。據此,龙树主张入世。般若「空」观思想,并非遁世的、隱居的,形上学的。相反的,观「八不」缘起都在「世俗」圆成,故圣龙树说:「若不依世俗,不得第一义」。

sponge 发表于 2008-5-14 23:41:52

引用第126楼白草折于2008-05-14 19:26发表的 :
回覆sponge兄,实在不敢当,您太客气。

回覆zhishi 兄
能否请白草折兄仔细讲讲中观八不?
…………………
.......


非常感谢白草折兄的详细回复,很是受用,准备开始研读《中论》,后学愚钝,一定会有很多无法领会之处,届时还须向白草折 兄请教!!再次感谢!!

zhishi 发表于 2008-5-15 12:31:20

引用第100楼荆棘恋于2008-05-11 15:37发表的 :
‘至于野猫得到你的饭是死是活,是好是坏和你这个修行并无关联’——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只是为了喂食而去喂的话,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而当你去以关心的心态去喂他们的时候,你所散发的信息是‘爱护’,而你所散发出的‘爱护’的信息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在未来的黑暗中的一线光明并且引导着他们。

这个问题还是要看你强调的方向,如果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那自然也没错,例子就不用举了。
如果强调不用考虑好心办坏事,比如荆棘恋所说的担心他们的苦会延续很久的问题,那么他们说他们的后果并不是很重要的。


谢谢白折草的中观,待会儿再来仔细看。

rongshusan 发表于 2008-5-16 14:20:42

顺其自然 满足需要 就行

磨合罗 发表于 2008-5-22 10:39:17

我觉得佛教诸天、诸世界、轮回之说正是它最肤浅幼稚的东西。

iamwindows 发表于 2008-5-22 11:54:38

最早接触佛教应该是从孩提时代的读《西游记》中了解到些许佛教的概念,之后在小学初中又被灌输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所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信奉包括佛教在内的一切宗教信仰的人都嗤之以鼻。
读了大学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一些宗教方面的活动,也因此看了一些关于佛教的书籍,有了一些认识:佛法高深圆融,博大精微,但同时佛法惟其微妙,则难于领悟;惟其高深,则不易了解。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且名相特多,辞意艰深。这对一个国学修养稍浅,且与佛教素无接触的人来说,要想骤然在言含万象、字包千训的佛经中找出点头绪来,实在是难乎其难。这好比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惟其光彩夺目、逼人视线,反而不易辨认出宝珠的真面目。

zhishi 发表于 2008-5-24 18:44:22

引用第130楼磨合罗于2008-05-22 10:39发表的 :
我觉得佛教诸天、诸世界、轮回之说正是它最肤浅幼稚的东西。

您可以仔细说说这些为什么幼稚,而您眼中佛教说了些什么什么,它的长处在哪里?


另外回复iamwindows兄:
说佛法高深,它确实高深,他充满了无边的智慧。但是从另外的角度说,他也是非常简单的,用经典中的一句话就能概括,这样的话有很多,比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雪融鸿飞 发表于 2008-5-24 22:15:20

引用第9楼长存此心于2008-04-29 22:42发表的 :


Quote:
引用第8楼reader于2008-04-29 21:51发表的 :
zhishi是眼中有佛

reader是口中有佛

aquoibon是心中有佛

佛眼凝
佛不语
佛心起

由此,可见三位高下。
(勿问).......
哈,佛眼不动,佛口不言,所谓佛者,唯心而已~~~

“万物皆为佛,又万物皆不为佛”

万物觉悟时则皆为佛,万物未悟时皆不为佛~~~这有何不解捏?

wintersky 发表于 2008-5-25 02:19:55

俺的偶像老鹰是一位有大智慧,大善心,大福报之人
想听听鹰总是如何理解佛教的。

rxyin 发表于 2008-5-27 21:31:16

佛讲究“顿悟”,所以才有“万物皆为佛,又万物皆不为佛”,“四大皆空”“色即是空”。

佛既是真实的存在,又不是真实的存在。佛是人心之所向。所谓“不为风动,不为帆动,仁则心动”。

佛讲缘,讲轮回,将因果,所以有“报应”。

佛的理念是对人的超度,使人“超脱”成神。

我们可以理解为的确有神,也可以理解为“在思想境界上超越其他人,置世事了然于胸”,甚至理解为“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像段誉解开的真龙棋局,“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是佛对于众生的感化,是要求天下生为真,为善,为忍,为爱。

这一切,显然是“人”所做不到的,因为,人,即使是英雄,还是人,人就有缺点,就有好恶,就食人间烟火。所以佛来主导人的思想境界。如果说“一心向佛”就是天天拜菩萨,那是狭义的佛,决不是佛。而如果能用毕生精力追求“淡然”“大智慧”“大爱”,这就是佛旨。为啥?因为佛不存在,佛旨是存在的。

那为什么念佛可以使心情平静。这里,我们要有一个问题,佛语,佛经,究竟是人创造的,还是佛创造的?佛创造后又如何传给人的?这里就有一个“悟”。悟到了什么,向佛的人和不向佛的人悟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向佛的人悟到的是大智慧,佛经之所以被记载下来,千秋流传,是因为这些悟,或者说佛传递的信息,被人所接受。佛是人的佛。没有人,也就谈不上佛。

所以凡人成为向佛的人,接受佛的洗礼,需要去除心中的杂念,排除“魔”的侵扰。你可以静思,当你静思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是原来的一切,而念佛的时候正是如此。如果念佛的时候还在想着怎么赚钱,这就是“歪嘴和尚念不了正经”,你的心就不会得到平静。

念佛只是接受佛念的一部分,除了和尚,大部分人都要有更多日常琐事要做。这些琐事中,心中的佛是向善,心中的魔是向恶。佛要你真善忍,感化自己,感化别人,超脱世俗,佛是一种理念。所以仅仅在念佛的时候超脱,那是远远不够的。

佛是心理的支撑。佛是存在于精神世界里,佛主导人的精神。所以你说“我没见过佛”,那是对的,因为现实世界里,佛是超脱的人的化生。佛像也是这些给人带来大智慧的人的像。如果你说,“我见过佛”,那也是对的,因为你接受的是佛的理念,你的思想境界里有佛的影子。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心中佛的存在。

但是佛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和你论经。

orientsir 发表于 2008-5-27 23:37:53

  佛教的目的是成佛,而成佛的方式就是悟。佛教的教义基础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来的。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禅宗,是不识字的惠能心“悟”出来的。
  所以,佛教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悟”。而悟又非固定的思维方式,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释和宣传已经获得的教义,从而形成不同的思维规范不同的宗教派别,便也有了"渐悟""顿悟"之争,不知以上说法可有误乎?
   
 

woshiok 发表于 2008-5-30 10:33:59

心中有佛
不必手中有佛

shunu 发表于 2008-5-30 12:04:01

引用第136楼orientsir于2008-05-27 23:37发表的 :
  佛教的目的是成佛,而成佛的方式就是悟。佛教的教义基础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来的。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禅宗,是不识字的惠能心“悟”出来的。
  所以,佛教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悟”。而悟又非固定的思维方式,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释和宣传已经获得的教义,从而形成不同的思维规范不同的宗教派别,便也有了"渐悟""顿悟"之争,不知以上说法可有误乎?
   
 
好像光“悟”还是不够,还要悟后起修。悟是见地,听说光有见地没有实证不行。

荆棘恋 发表于 2008-5-30 12:58:07

引用第121楼sponge于2008-05-13 20:09发表的 :
举个例子,邀兄讨论。以前有一对夫妻,笃信三宝,但因自己生活困苦,虽能尽心力物力财力助人,总有诸多遗憾在,就在一次欲帮助他人治病活命而无能力之时,夫妻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妻子入青楼为娼只为能积攒一些银两为那人治病活命。高僧大德开示,此为纯善、至善。不知兄以为如何?.......

不知道sponge对这个有什么样的理解?我想了很久,也问过zhishi兄,他给我稍做了下讲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我不认同。不知道是哪个大德的开士……能给我讲下你的理解么?或是其他人有什么见解也帮忙给我讲解下,我所不认同并不是因为妓女如何,而是她所做的这件事本身我并不认同;具体把我的感觉打出来我还要再想想才可以。

抱歉最近事情比较多,一般来了也是看几眼就下去,没什么时间写。^_^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眼中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