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6 23:29:04

引用第59楼wintersky于2008-05-06 23:27发表的 :
自觉后觉他
你能自觉否?

zhishi 发表于 2008-5-6 23:29:05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成佛,那自然是终极目标。
如果说只有想成佛才是正信自然也对,呵呵,不过还是听起来有点别扭。

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6 23:29:50

哪里别扭?

wintersky 发表于 2008-5-6 23:43:34

引用第60楼懒扎衣于2008-05-06 23:29发表的 :

你能自觉否?

心有所执,尚未自觉
目前阶段的目标是修习戒定慧,消除贪嗔痴慢疑。

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7 00:03:14

引用第63楼wintersky于2008-05-06 23:43发表的 :


心有所执,尚未自觉
目前阶段的目标是修习戒定慧,消除贪嗔痴慢疑。
向小兄弟学习

zhishi 发表于 2008-5-7 02:56:07

这是正信,其他也不是妄念,这就是别扭之处,比如缘起性空,能说不是正信?

zhishi 发表于 2008-5-7 19:58:12

回复荆棘恋:
“善有恶报,恶有恶报”是个事实,不过我也不喜欢听,因为说的太多了。当然做些善事总不是坏事。

“宣传人们去为善做好事并没有错,但是现在一些寺庙僧侣的宣传及体悟讲解真的是之初的佛义么?”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曾经为此困惑了很久。说这些宣传是之初的佛义稍微有些牵强,但是也并无不可。我个人理解这是在佛法的外面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在现在这个世界,这层外衣还是有他的现实意义的。

剩下的暂时不想仔细回复,这些问题其实都有答案,不知道荆棘恋能否自己回答之?

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7 20:26:54

引用第65楼zhishi于2008-05-07 02:56发表的 :
这是正信,其他也不是妄念,这就是别扭之处,比如缘起性空,能说不是正信?
一般话语直打做两截。

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7 20:27:59

彻悟大师般若净土两门大义: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即古所谓万象参天。观之而无色。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者矣。夫缘起性空。既在同时。任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净土法门。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昔有人问云栖大师云。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用得融通著噫。旨哉言乎。夫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用融通作么。然则般若净土两门。既唯一本源心性。不唯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分合尚著不得。况可更论其相成相碍也哉。

懒扎衣 发表于 2008-5-7 20:30:27

彻悟大师开示因果

  心境因果、一如不二
  一切境界,惟业所感,惟心所现,即其现处,当体即心。凡在有心,不能无境:不现佛境,便现九界之境;不现三乘之境,便现六凡之境;不现天人鬼畜之境,便现地狱境界。佛及三乘所现境界,虽有优降不同,要皆受享法乐而已;三界诸天所现之境,但唯用禅定五欲之乐;人道之境,苦乐相间,各随其业,多少不同;鬼畜之境,苦多乐少;至于地狱,则纯一极苦。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茍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求生净土者,吾不信也!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同是一梦,修之何益?
答曰:不然!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眼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与其梦受娑婆之苦,何若梦受极乐之乐。况娑婆之梦,从梦入梦,展转沉迷者也。极乐之梦,从梦入觉,渐至大觉者也。梦虽同,而所以梦者,实不同也,可概论乎?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
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能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然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而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如吾人即今发心念佛,求生极乐,或观依正,或持名号,念念相续,观念之极,则心与佛合,合之又合,合之其极,则心能转业。而前境之娑婆,转为极乐,胎狱之来报,转为莲胞,便是乐邦自在人矣。若正恁么时,其心或偶然失照,或忽生退悔,不与佛合,则业能缚心,而前境仍旧,来报依然,还是忍土苦众生也。然则我辈有志出离、求生净土者,可弗惕然而警,奋然而发也哉!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除,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定生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zhishi 发表于 2008-5-7 20:49:30

借用楼上的一句话回复荆棘恋: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
佛教有个重要的法门,就是布施。
这些其中有什么关联?

hufucopy 发表于 2008-5-8 00:04:56

不饮酒,不淫亵,不吃肉,汝今能吃否?

hanvool 发表于 2008-5-8 12:13:59

佛在我眼中一直都是无比神圣的,据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佛的本意是“智慧”、“觉悟”。智可分“一切智”、 “道种智”、 “一切种智”三个层次,佛经讲到的觉悟也有三类,其一是自己觉悟了,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如小乘阿罗汉、辟支佛);其二是帮助别人觉悟,俗称点化,称之为大乘菩萨;其三是最高层次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在佛门中应该称得上得道高僧了(印度称佛陀)。
   佛教的思想非常朴素、平和,自传入我国以后,迅速生根发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文化多受佛教的影响,佛教的思想非常朴素、平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注重的是人的心态,在封建时代比较迎合统治阶级的意愿而得以不断发展。有欲望人就会有痛苦,无欲无求才能悟到大智慧,随着经济发展,各种文化的融合,对于佛学这门思想境界要求太高的学问,已经很少有人从真正意义上去领悟它的真谛,甚至佛门中人也对佛教思想断章取义,还派生出佛门经济、寺庙观光、佛门CEO等众多怪胎。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在现在看来都略显遥远,“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也犹如天方夜谈。

yiqihouba 发表于 2008-5-8 12:17:01

凡有言说,皆无实义。以指指月,得意忘言。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本立而道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周流六虚,变通不居,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过化存神。何为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谓如来。

zhishi 发表于 2008-5-8 13:19:06

“不饮酒,不淫亵,不吃肉”---我绝对能吃。

回复hanvool兄: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也算是修行的目标之一。佛门经济某种角度上说也并无不可,但是要记得修行。

天使心 发表于 2008-5-8 13:22:53

佛说一切都是因果循环?那我现在是在梦中吗?等我死掉了,就是梦醒了吗??

zhishi 发表于 2008-5-8 15:17:30

那我现在是在梦中吗?
A:可以这么理解。

等我死掉了,就是梦醒了吗??
A:还是在梦中,只有远离无明才算醒,也就是成佛。才算醒。

天使心 发表于 2008-5-8 15:52:35

引用第76楼zhishi于2008-05-08 15:17发表的 :
那我现在是在梦中吗?
A:可以这么理解。

等我死掉了,就是梦醒了吗??
A:还是在梦中,只有远离无明才算醒,也就是成佛。才算醒。


无明是什么呀??

怎么成佛?像他们说的要吃素的,一个人看经书,吗?

coolman 发表于 2008-5-8 15:55:49

聚众传教,小心把你抓起来,呵呵。

艺人他 发表于 2008-5-8 15:57:13

引用第78楼coolman于2008-05-08 15:55发表的 :
聚众传教,小心把你抓起来,呵呵。

还以为是来收保护费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眼中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