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ngqi

[【心情日记】] 从前的干部待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8 0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喊句口号,无产阶级只有分工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2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kwocbzkaq 发表于 2023-9-14 00:32
特权阶层,特供,大概永远无法消除吧

消除特供很简单,有外部人专门盯着就行了。

比如在某国,反对党专门盯着执政党的各种小辫子,抓住了就不撒手。那你执政党就必须小心,该放弃就放弃,没理由因小失大。

如果都是自己人,永远大概率是可能的,除非这个如果消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0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志成2010 于 2023-9-22 14:22 编辑

百度:
我国工人的工资标准(50年代到70年代)。
分为八级工资制,按照地区分为十一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最低,高原地带的十一类地区最高。
五类地区1--8级工资标准。
一级工资35.5元,
二级工资41.5元,
三级工资48元,
四级工资56.87元,
五级工资66.53元,
六级工资77.85元,
七级工资90.08元,
八级工资112.5元。
………………………………………………………………
级别加地区分类的意思是:同是六级工,在地区分类高的地方会多一些,否则会一些(几块几角钱的差别)。
要是作为学徒工进厂的话,比如学徒3年,第一年是最少的,以后每年工资会增加。到第四年,工资会定为一级工,第五年自动升为二级
工;这就到顶了,以后涨不涨工资要跟随全国的统一调整。
大学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是48元,第二年会自动涨到56元(相当四级工工资);这也到顶了,以后涨不涨工资要跟随全国的统一调整。
如果仅就工人和大学生相比的话,实际上大学生的工资是比较少的。因为大学生毕业时(60年代左右),很多工人的工资都达到四级或
超过四级了。比如,我姑姑文革大学毕业时,我父亲已经是六级工了(一个月80多元)。估计那时候工人的收入的中位数在50元左右,
相当于平均四级工。
…………………………………………………………………………………………………………
百度:
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级别工资待遇(部分)。
16级(副处、科长):110.5元
17级(副科级):99元
18级(副科级):87.5元
19级(1级办事员):78元
20级(2级办事员):70元
21级(3级办事员) :62元
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
23级(5级办事员) :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
24级(6级办事员):43元
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
…………………………………………………………………………………………………………………………
很显然,干部中办事员的人数最多,其工资的中位数也在50元左右。
所以,平均来讲,工人与干部的收入差别不大。

说一件有意思的事:
      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节目中有一集是采访前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的。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吴桂贤拿的还是在陕西省西北国棉一厂
的工资67.2元,这相当于五级工的工资。但根据干部级别,配有专门做饭的厨师;这位厨师的工资是80多元,是8级厨师。吴桂贤每天有
1.2元的补贴,也就是每月加了30多元。但在第一个月里,伙食费就花了60多,吴桂贤很吃惊。一次吴桂贤问厨师,吃的这个黄瓜多少钱
一斤,厨师说是8毛一斤,这让吴桂贤吓了一跳。吴桂贤对厨师说,黄瓜在陕西才几分钱一斤,这样可不行,得压伙食费。厨师说这些菜
都是在专门为首长供应的商店里买的,要保证首长的安全。那时吴桂贤的户口和工资关系还都在陕西,所以买豆油是在这种商店里买的
高价油。可能没有票证,很多东西也得买高价的,所以花费很多。

这又牵涉到特供的事,百度可以查到这方面的资料。
      首先,特供商店里卖的东西往往要比普通商店里卖的同样的东西贵而不是更便宜。其次,特供商店里卖的“很多东西外面买不到”,这
是部分事实;不是很多,有的只是外面比较难买而已。因为我们现在用脚后跟都能想到,那个时代能有多少新奇的商品可卖?
      实际上,特供的主要实惠体现在百姓需要凭票购买的商品享受特供的干部可以另外多买一些,比如像肉、鸡蛋、食糖、烟、黄豆、食油、鸡、鱼
。还有像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买的时候用卷要少很多;也正是这类工业品,外面往往有钱有卷也一时买不到。
      像肉、鸡蛋、豆油等,如果每月每户每人多供应一些,老百姓是买得起也愿意买的。像中华烟、茅台酒等,就是普通商店里有卖的,老百姓也多
买不起或者说舍不得买

总之,那时当干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政治待遇上了。中央文件一般只传达到县团级,或者先传达到县团级之后再传达到普通百姓。领导
会更加受人尊重,甚至会受到膜拜。但很多时候且很多人,说被打倒就被打倒了,真还不如百姓过的自由自在。


点评

百度的数据是错的。起码在北京就错的比较严重。外地加地区补贴也不会差这么大。后面会详细说明。  发表于 2023-9-22 1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2 09:35
百度:
我国工人的工资标准(50年代到70年代)。
分为八级工资制,按照地区分为十一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 ...

资料很详尽,赞一个。

不知道这些“中位数”是怎么估计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13: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3-9-22 13:02 编辑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2 09:35
百度:
我国工人的工资标准(50年代到70年代)。
分为八级工资制,按照地区分为十一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 ...
百度:
我国工人的工资标准(50年代到70年代)。
分为八级工资制,按照地区分为十一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最低,高原地带的十一类地区最高。
五类地区1--8级工资标准。
一级工资35.5元,
二级工资41.5元,
三级工资48元,
四级工资56.87元,
五级工资66.53元,
六级工资77.85元,
七级工资90.08元,
八级工资112.5元。
…………………………………………………………………………………………………………
百度:
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级别工资待遇(部分)。
6级(副处、科长):110.5元
17级(副科级):99元
18级(副科级):87.5元
19级(1级办事员):78元
20级(2级办事员):70元
21级(3级办事员) :62元
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
23级(5级办事员) :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
24级(6级办事员):43元
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

先说工人工资部分。
首先,百度故意忽略了徒工这个级别。徒工工资为18元,是工人的起步工资。而干部起步为56元。
其次,百度的一级二级数据大致是对的。但七级八级是不可能这么高的。当年我们家曾经请一个八级工帮忙刷油漆,吃饭时聊到八级工的工资,介于百度数据的七级八级之间。这是70年代的情况。50年代时可能略有不同,因为有些地方比如上海纺织厂工人的工资在解放前很高,解放后不好意思降太多,所以偏高一些,但那是特殊情况。而且这些特殊情况到了70年代也基本没有了。

再说干部级别和工资部分。
6级副处的玩笑开得太大了。部长还有低于6级的。
17级时副科则太低了。17级的正处都一抓一大把。事实上,17级是工资级别,到了70年代早就和行政级别脱钩了。两个级别的关系在50年代最开始是有联系的,但联系并不固定。所以百度的这个级别对应关系可以说彻头彻尾都是错的。
大学生参加工作的工资也是错的。70年代之后,参加工作时56元,转正70元。中间那个62元对大学生是不存在的。


而且,百度还故意忽略工人和干部的住房问题。这才是二者差距最大的地方。据此说什么干部工人经济上差距不大,这纯粹是欺骗现在的年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13: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2 09:35
百度:
我国工人的工资标准(50年代到70年代)。
分为八级工资制,按照地区分为十一类地区,一类地区工资 ...

至于特供的事,用脚后跟当然是想不出来的。看来不仅贫穷限制想象力,身体部位也限制想象力。

当然,即使是很多那个年代的人,也都没进过特供商店,因为特供商店是有门卫的,北京有的特供商店甚至是解放军把守,比如建国门外的那个。没进过特供商店就凭脚后跟想?其实就是用大脑也是不可能想出来的,因为贫穷和级别限制。

特供这个也不是中国特色。中国也是从前苏联那儿学来的。前苏联的特供商店叫“小白桦”,那是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小白桦最后被戈尔巴乔夫下令关闭。中国在毛时代后期曾经有个批判资产阶级法权的运动,运动中曾经批判苏联的特供商店,但讽刺的是即使那个时候中国自己的特供商店也照开不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14: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志成2010 于 2023-9-22 14:58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9-22 13:00
先说工人工资部分。
首先,百度故意忽略了徒工这个级别。徒工工资为18元,是工人的起步工资。而干部起 ...

50年代至70年代行政级别工资待遇
1级(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党中央主席)月工资(下同):644元
2级(上述职位副职):581元
3级(上述职位副职):577.5元
4级(秘书长、委员、部长、省长):460元
5级(同上):414元
6级(同上):368元
7级(同上):322元
8级(同上) :287.5元
9级(上述职位副职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委办的司局长):253元
10级(同上):218.5元
11级(同上):195.5元
12级(同上):172.5元
13级(处长、副处长):155.5元
14级(同上):138元
15级(同上):124元
16级(副处、科长):110.5元
17级(副科级):99元
18级(副科级):87.5元
19级(1级办事员):78元
20级(2级办事员):70元
21级(3级办事员) :62元
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
23级(5级办事员) :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
24级(6级办事员):43元
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
26级(8级办事员):33元
27级(9级办事员):30元
28级(10级办事员):27.5元
29级(11级办事员):25.5元
30级(12级办事员):23元
…………………………………………………………………………………………………………………………
先更正一个笔误,6应该是16。

干部作为办事员的起步工资是23元,这才是最低一级的干部工资。
用地下室来代表工人的住房,显然没什么代表性。我小时候所在的工厂家属住宅区,有约200个栋,每个栋平均有70户人家,这才是大多数工人和家属的居住情况。
高干的住房是比工人的居住条件好很多,但人数不是很多吧。要想绝对平均,什么时代都没有做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1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22 10:43
资料很详尽,赞一个。

不知道这些“中位数”是怎么估计出来的

按级别人数和对应的工资来判断,大致是这个数。其实可以想到,在那个年代,制定这种制度,在指导思想上就应该做到尽量平均。所以就大多数的工人和干部来讲,收入差别不会很大。只是平均收入都不高,生活水平是在低端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15: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同是八级工,在不同的地区从事不同的行业工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在工厂还是军工厂的八级工要比八级厨师工资高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2 2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9-22 20:22 编辑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2 15:06
按级别人数和对应的工资来判断,大致是这个数。其实可以想到,在那个年代,制定这种制度,在指导思想上就 ...

生活水平是在低端平衡。说得对。不过大家收入都不高,物价低,差几块钱,在今天看来或许很少,在当时就差得多了。而且那时很多东西都讲级别,比如软卧只有高干才能坐,还有所谓的内部电影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08: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志成2010 于 2023-9-25 08:43 编辑

工人的也有,百度也没忽略。


企业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
学徒工 14元;【应该是第一年】
1级 28元;
2级 35元;
3级 42元;
4级 51元;
5级 63元;
6级 76元;
7级 89元;
8级 104元。


退休金标准,企业工人为本人工资标准的35—70%,比行政事业单位在比例上少10%-15%。
工资标准三十年没变
1956年的工资制度,在以后的年代,虽有小幅更改,但基本沿用至1985年,可说是三十年一贯制。


整个60年代到80年代,物价水平变化不大。当时的物价水平大概是:60年代,1斤大米0.13元,1斤猪肉0.64元,大白菜1斤2分钱,正宗茅台酒8.5元一瓶。70年代,大米0.15-0.20元/斤,猪肉为0.70-1元/斤。1978年,上海理一次发要0.25-0.3元,洗一次澡要0.1-0.2元。80年代初,一斤番茄2分钱,一个鸡蛋5分钱,一斤土豆2分年,一瓶普通的白酒也就几毛钱。

点评

1985年,技校生上学有18元的生活补贴,实习一年工资是30元,转正后53元。  发表于 2023-9-26 19: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9: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5 08:21
工人的也有,百度也没忽略。

百度最想忽略实际上也忽略的,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是住房,是工人干部之间巨大的住房方面的差异。


实例就是我那个工人家庭四世同堂住地下室一室,而干部轻松两室一厅三室一厅四室一厅的国家标准。

另外,还有百度可能真不知道的。比如干部家的“豪华家具”根本不用花钱买,而是“租”。当工人家庭用纸箱子给孩子做小课桌时,干部家庭的大写字台只需要每月几分钱的“租金”。

所以,百度是在对过去无知的基础上虚造对过去的怀念。这个虚造既包括修改数据也包括忽略数据。怀念过去的目的无非是否定现在。但为什么否定现在非要怀念过去而不是向往未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上这个论坛的,曾经都可以是干部身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09: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w12ejbdewfe? 发表于 2023-9-25 09:16
能上这个论坛的,曾经都可以是干部身份吧

以前大学毕业生就是干部编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9: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1w12ejbdewfe? 发表于 2023-9-25 09:16
能上这个论坛的,曾经都可以是干部身份吧

不好说。我们中学同学里第一个上网的,就是工人身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1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qi 发表于 2023-9-25 09:04
百度最想忽略实际上也忽略的,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是住房,是工人干部之间巨大的住房方面的差异。

突然意识到,gongqi可能没学过统计学,这样举例工人和干部的住房情况是不能证明住房的巨大差异的。

另外强调一点,说那个时代的工人和干部收入差别不大,包括住房差别也不大,并不是“怀念过去”,更没有“否定现在”。
就我个人的理解和想法,对过去,起码要搞清某些基本事实,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否则基本事实都弄错了,依此的推论就很难让人信服了。




点评

错了,以他的工作需要,能不知道统计,但您要知道,他的目的不需要统计,只需要资料证明有巨大差异就行。他的目的从他在论坛的发言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23-9-25 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1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志成2010 于 2023-9-25 11:36 编辑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依据现代判断过去。

在现代人看来,埃及的金字塔视乎没什么意义,工程浩大且费时费工,甚至还很危险。所以,认为金字塔是由奴隶修建的很合情合理。1990年,考古学家在吉萨金字塔的北侧发现了一处遗址,这是一处建筑工人的村落遗址,里面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建筑材料,还有很多生活用具还有文字材料。考古学家还在这个村落中发现了建筑工人的墓地,证实了这些工人并非奴隶,而是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的专业工人也就是自由人。

对这一事实我们该如何解读过去,怎样才能自圆其说呢?实际上我们现在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过去人们的宗教思想和对宗教的热情,基于此的对法老的崇拜。因此那时候给法老修建金字塔是一件无尚光荣的工作,就像现在吾国说的政治任务,人们一定都愿意去,踊跃报名,根本不会觉得什么艰苦不艰苦的(实际上待遇很好)。由此反过来推论,像这类工程根本不会让奴隶修建,就像重要的政治任务成份不好是通过不了政审这一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5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非得作一番研究不可,不容易。至于论坛里,个人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说点印象罢了

点评

如果不研究,就不要轻易下结论性话语。  发表于 2023-9-25 13: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23-9-25 10:42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依据现代判断过去。

在现代人看来,埃及的金字塔视乎没什么意义,工程浩大且费时费工 ...

历史里的推理是危险的。这个没错。尤其是基于态度的推理。


但是毛时代干部工人的差距是巨大的,这个不是推理,而是现在还可以抢救的事实。而且,对这个差距的认知,干部一侧看得更清楚,所以反而是工人认为平等。再举个例子,工农差异同样是巨大的。但是认识到工农差异的,也往往是工人这一侧,农民反而认为平等。

对社会的认知,往往是较上层次的人看得更清楚。所以贫困限制想象力是没错的。八十年代后期,社科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社会各阶层对官媒的信任程度。如果你从态度推理,官媒是上层控制的,所以应该是上层更信任官媒。但结果恰恰相反。上层信任官媒的极少,中层较多,下层极多。但如果你基于信息不对称、智商、从众心理等推理,就可能推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1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25 11:24
这个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非得作一番研究不可,不容易。至于论坛里,个人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说点印象罢了

理论上当然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个人知识有限,但有限程度不同。比如90后,完全没有直接经验,又被严重洗脑,所以肯定是错误程度最高的。80后好一点,70后又好一点,60后就既有直接经验又被洗得比较轻,正确程度肯定是最高的。

这种事情,如果真要客观研究,国内是没戏的。一方面是不可能立项,另一方面是信息来源受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9 00:37 , Processed in 0.3038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