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24|回复: 110

[【心情日记】] 从前的干部待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2 1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谈时事,谈从前。比如从前的干部待遇。

也不用太从前。比如清朝的养廉银和明朝的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都不聊。就聊毛时代吧。

很多人以为那时候工人干部的待遇差距很小。其实,这些人要么是故意污蔑现在的改革开放,要么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那时候工人干部差距还是很大的。

先说名义工资。工人刚参加工作,工资是18元。大学毕业后直接干部身份,起步是56元,差了300%还多,显然差距很大。

举个例子。当年国家足球队的明星沈祥福,他在足球队的收入一直是几十元,因为是工人身份,到最后提干了才56元。所以他去了日本当教练。日本不分干部工人,虽然“干部”这个词是日本人发明的。

再说实际收入。毛时代是计划经济,很多东西是配给的,所以名义工资对干部作用不大,只有工人才靠死工资吃饭。比如我有个同学,家长是工人,按工人待遇一家四代人住在地下室的一间房内,厨房厕所和别人共用。相反,如果是干部,哪怕全家只有3口人,司局级是4室2厅,县处级是3室1厅,科级是2室1厅。我有个同事的父亲是军级,标准是6室2厅,但军队待遇高,所以直接就是一个二层小楼。而且这仅仅是国家规定,到了地方上往往是超标准执行,毕竟干部都是有实权的。

除了住房,衣食住行也是有待遇的。很多人听说过特供。北京因为官儿太多,所以特供仅限于高干,也就是司局级以上或工资13级以上的干部。地方上官儿没这么多,那就处级甚至科级也能享受了。需要注意的是,特供不是全国统一的,而且也没有全国性的规定,主要是各地自己搞的。很多特供是当地的华侨商店或外侨商店,这个和前苏联的特供是一样的。

特供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是当时是短缺经济,很多东西外面买不到,特供能买到。第二是特供的东西比外面便宜。第三是能出入特供商店,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这几条也和前苏联是一致的。

有人说那时候社会风气好,干部比较廉洁。这又是非傻即坏了。那时候虽然没有巨额行贿,但有实权的干部收受礼品还是很普遍的。礼品的金额,累积起来也是触目惊心的。比如我有个同事家里是级别不高但有实权的干部,家里单独安排了一间房子堆满了礼品。这些礼品,哪怕是工人送的,低于20元也是送不出手的。但20元可能就是一个徒工的全月工资或一个几级工月工资的一半。

三节两寿,在明清是给官员送礼的潜规则,在那时候也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候在三节里去掉了端午节,中秋节换成了国庆节。两寿则一般没有夫人的生日。当然,知道官员本人生日的也是少数人。

衣食住说完了,再说一下“行”。比如出差坐火车,工人是硬座,普通干部是硬卧,司局级以上是软卧。那时候只要你坐软卧,列车员都会称“首长”,哪怕你是未成年人。当然,普通人是进不了软卧的,因为车站根本就不卖票给你。这个规定一直到改开后十来年还是如此。比如有次我们单位的领导出差,大领导是部级干部,但因为工作证上写的是“总经理”,车站就不卖软卧票给他,幸亏送行的有个属下是局长,用局长的工作证才买到了软卧。

再说一下政治待遇吧。那时候有份报纸叫《参考消息》,就是专门在世界各地的报纸里找对“我们”有利对敌人不利的消息。这份报纸只有干部能订,工人是没资格定的。《参考消息》俗称“小参考”,“大参考”则是级别更高的出版物,是只有高干才能配发的,普通干部也没资格看。

拉拉杂杂,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而且咱们哪儿说哪儿了。不要引申到现在。比如现在的特供点早就不是外侨商店了,所以引申自然也不对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供,制度性的,比改开的历史要久远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有纳贡,今有特供,都是等级制度的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静茹 发表于 2023-9-12 15:17
古有纳贡,今有特供,都是等级制度的产物

特供也是反转基因等运动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应该给当代的党史研究院供稿,当代的党史研究院会——当宝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没有好处,还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话,谁愿意做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很好奇,文史资料里面的名人传记有没有时间限制,就是必须是多少年之前的人?我觉得再过个若干年文史资料就要到当代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15: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音山人 于 2023-9-12 15:50 编辑

对,耄放着30岁年纪轻轻每月支领120元大洋高薪工作不干,
和北大、清大教授同等薪资水平,
不享清福,不挣大钱,
去做每天可能掉脑袋的工作,
一干就是25年,
大部分时间像个盲流子、农民、山贼一样
必然在傻瓜看来,他就是最傻的傻瓜;
在罪人看来,他就是最恶的罪人。


在我能更好地想他学习之前,
让我纵情地讴歌他吧!

点评

富贵险中求。教授的工资对于穷人是高山,对于伟人就是小土丘。就好比对于刘邦,给他个县长他能干吗?  发表于 2023-9-13 1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软卧需要一定行政级别才能坐。后来宽松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凭证也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12 15:33
以前我很好奇,文史资料里面的名人传记有没有时间限制,就是必须是多少年之前的人?我觉得再过个若干年文史 ...

估计民间肯定有人在搜集资料,能说不能说的历史都有人在写。兄台貌似也喜欢搜集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1: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3-9-12 15:33
若没有好处,还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话,谁愿意做官呢?

多年前我两个亲戚,其中一个入了党,另一个不知道这事,聊天时愤激地说现在入了党的没一个好人,另一个亲戚当时颇为尴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12 21:52
估计民间肯定有人在搜集资料,能说不能说的历史都有人在写。兄台貌似也喜欢搜集资料

我调查过,王实味家乡(忘了具体地点)出版过一期专门关于王实味的文史资料,好像是1997年,这个年份差大概有可能是最近的了。


不聊王实味,我看到一些刊物上,对于一些过去新闻里被责难的人,给出了身边人温暖的、正面的回忆。这些回忆自然不一定真实,但郭德纲也说了,四个说相声的骂街,你把那仨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焉知它们会不会成为日后的“正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99giddens 发表于 2023-9-12 21:57
入党 不代表是坏人或者其他的啥,问题是 怎么能退党了。

当时的背景是有很多“不正之风”,我那个亲戚可能是看得比较多,故出此愤激之言,意思说入党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12 21:57
我调查过,王实味家乡(忘了具体地点)出版过一期专门关于王实味的文史资料,好像是1997年,这个年份差大 ...

有的。我下载过一本《光州文史资料  王实味专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潢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5年12月第1版,不知道是不是您说的那本

点评

应该就是,王实味死于1947年,算是相对近的人。如今可是2023年了。  发表于 2023-9-12 2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楼主所言。
其实,很多档案不开放,如果开放,楼主所说的情况,只有大大超过
会远远超过一般 人的想像。
比如说当时最高领导抽的香烟,那得多少人、花多少时间精力,在多好的地上专门种出烟叶
再由指定的烟厂专门烤制,生产出来。
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linfangsh 发表于 2023-9-12 22:23
确实如楼主所言。
其实,很多档案不开放,如果开放,楼主所说的情况,只有大大超过
会远远超过一般 人的 ...

以前网上还流传过毛伟人在困难时期的菜单。

很多年前,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亲耳听到有人在聊天时说,困难时期,刘少奇家照样能吃上肉。其实群众都意识到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批判四人帮,其中一条就是生活糜烂,穷奢极侈。其实动脑子想一想,只有四人帮这样,别的干部都清心寡欲?至少,待遇总是一样的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12 22:49
以前网上还流传过毛伟人在困难时期的菜单。

很多年前,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亲耳听到有人在聊天时说 ...

我倒是想到了以前看到过的一篇微信文章

侯公为聂绀弩此诗加注前曾有信给我,客气道:”有何高见?”我老实答道:“我对观音土无切实体会,游颐和园而想到观音土,有点费解,是否有古典在”?后来,看到侯公的注解:“观音土,一种白色的粘土。旧社会灾民常用来充饥,吃后不能消化,无法排泻,常因此而死亡。”侯公还考证出此诗乃聂绀弩于1961年抄至高旅,此写作时间,就是此诗的”本事”的关键。我即查阅相关资料,读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游颐和园而想到观音土,此乃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亦可见聂绀弩的诗人本色。我们这些在广州土生土长的人,对"观音土"这一"本事"因非亲见或亲闻,隔了一层,故反应迟钝,主要还是当时不知道聂绀弩此诗的写作时间,故对这句诗曾感到困惑。
这段“严谨”的“学术考证”真的让我看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12 22:49
以前网上还流传过毛伟人在困难时期的菜单。

很多年前,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亲耳听到有人在聊天时说 ...

有些是小道消息,我统计过毛泽东在世时发表的诗词只有现在挂在他名下的诗词的一半好像。我家乡流传的几个传说明显和公开资料对不上,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能固执地相信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12 22:55
有些是小道消息,我统计过毛泽东在世时发表的诗词只有现在挂在他名下的诗词的一半好像。我家乡流传的几个 ...

是的,很多是小道消息,但是小道消息虽不准确,但也反映了民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9 00:22 , Processed in 0.436431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