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hiteman

[【其它】] 韩德强教授给了软弱一个响亮的耳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1 16: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shao2006于2012-09-21 15:53发表的 :

现在中国是没思想没理论的,邓理论其实只是几句的话而己。毛理论是个完整体系,与现有的不一样,当然有点复杂,不过看过我上面提的内容就可知道精髓了,致命的弱点和优点都是执行时要走群众路线,造成有权人总要复杂化便于权力集中,群众则嫌会太多。
现在教育人拚命否定和妖魔化文革和毛,真实的过来人大多存有好感,反差太大。由于上层与民众的割裂,估计近几年中国不得不左转,否则要内乱。
别的不说,你把加红的这句话解释一下吧,请重点解释“真实的过来人大多存有好感”,请问您的论断是如何推理出来的,有多少可信度?有可靠数据支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dszsy于2012-09-21 16:12发表的 :

别的不说,你把加红的这句话解释一下吧,请重点解释“真实的过来人大多存有好感”,请问您的论断是如何推理出来的,有多少可信度?有可靠数据支撑吗?
可以的,现在网上批评文革和毛内容的很多,批评改革和邓的内容都是禁的。如果你是经常上网的,我想你明白的,今年中国左的网站关了四五十家,可连茅以试这样的人还在中国众多媒体出现。
“真实的过来人大多存有好感”我指的是全国人(包括低层),是我接确过的基本人,信毛的大有人在。不光是指你们这些上层人。有机会来农村走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shao2006于2012-09-21 15:53发表的 :

现在中国是没思想没理论的,邓理论其实只是几句的话而己。毛理论是个完整体系,与现有的不一样,当然有点复杂,不过看过我上面提的内容就可知道精髓了,致命的弱点和优点都是执行时要走群众路线,造成有权人总要复杂化便于权力集中,群众则嫌会太多。
现在教育人拚命否定和妖魔化文革和毛,真实的过来人大多存有好感,反差太大。由于上层与民众的割裂,估计近几年中国不得不左转,否则要内乱。

走群众路线?开玩笑,枪杆子里出政权,谁会主动让出指挥的权力,弄来弄去都是挑拨一拨斗另外一拨,文革为啥维持不下去了,老毛当时有绝对权威,全国个把能继承路线的真才都找不到,几个花瓶最后还成了三种人几人帮,这样的运动根本就没戏,比比马列的文明源头之一伊朗的什叶派传播,人家怎么复国的,看看文革,我都不知你还有什么样的自信想再来一次文革的群众路线,呵呵

真实过来的没有多少人对文革有好感,现在还怀念的都是当年在台上吃香喝辣的整人好手最终沦落成用不使用的文革三种人极其亲族,也不看看这些人的糟糕的素质能不能适应运动的要求,这些已经被历史淘汰的尘埃注定也是被抛弃被忘记的一群!

讲白了,这些运动最后还是要看资源的,就如当年的诸葛亮千方百计要娶荆州集团的某核心的女儿,就是为了取得一个丰厚的软环境,网上叫嚣几句就能得便宜那是痴心妄想。


我的这段不是针对您的,给那几个这几天想翻案的给砸车叫好的小白的,他们还在做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henry2000888于2012-09-21 16:25发表的 :


走群众路线?开玩笑,枪杆子里出政权,谁会主动让出指挥的权力,弄来弄去都是挑拨一拨斗另外一拨,文革为啥维持不下去了,老毛当时有绝对权威,全国个把能继承路线的真才都找不到,几个花瓶最后还成了三种人几人帮,这样的运动根本就没戏,比比马列的文明源头之一伊朗的什叶派传播,人家怎么复国的,看看文革,我都不知你还有什么样的自信想再来一次文革的群众路线,呵呵

真实过来的没有多少人对文革有好感,现在还怀念的都是当年在台上吃香喝辣的整人好手最终沦落成用不使用的文革三种人极其亲族,也不看看这些人的糟糕的素质能不能适应运动的要求,这些已经被历史淘汰的尘埃注定也是被抛弃被忘记的一群!
.......

不好谈了,太累,你不是个具体分析的人。
毛时代就讲究走群众路线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防止官僚化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没错,但毛的仗就是发动群众的仗,是人民战争。反而证明是走群众路线。
文革的红卫兵应有刘的成份,毛的群众路线是指工农兵,不可能是学生,只有文革初时才突然出现了学生运动,是个事件及处理的结果,与8九年一样,后来红卫兵学生就基本被转到农村去了,妨止学生再被利用应是个主要原因。七几年的文革是毛要的文革,不是文革搞不下去。
毛时代是公有制,吃香喝辣是有的,但不多吧。公有制没有私产,最多贪的也就这点,现在可是子子孙孙用不完的财产。
希望补补基本功再来谈文革和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42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17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4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28发表的 :


不好谈了,太累,你不是过来人。毛时代就讲究走群众路线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防止官僚化的。
希望补补基本功再来谈文革。

不能同意,毛时代折腾半天都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物质技术水平和人的水平根本达不到他的设想,这样的运动最后就变成一场全国的浩劫,什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是广告口号,当时掌权的都是革委会和军代表,群众只有站队和挨整还有逍遥派的份,您想着给文革做美容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历史还都存在!

我觉得你应该补补基本文革课程了,别摆出一副教育大家的样子,建议你看看当年伊朗什叶派如何成功复国的案例,这是斯大林当初建设时候吸取的文明精华之一,再回头看看文革这些不成器的造反派和三种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给文革叫好的文革三种人现在的表现多么可耻和可笑啊,欺负老人算什么东西的,还是欺负自己国家的老人,这样如果都能做所谓文革翻案的代表,你的所谓复兴大计划根本没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5楼oops1于2012-09-21 16:32发表的 :


茅以试也是搞经济的,比韩德强清醒多了。

你接触的代表不了大多数,因为农村很多人不上网,被以前的运动洗脑,加之有些人没有被迫害,所以还蒙在鼓里。
茅以试强?
农民是讲实际的,不会讲理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你的意思是当年毛强迫他们说毛主席好的?还是当年的人都是傻瓜?还是你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47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38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7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38发表的 :

茅以试强?
农民是讲实际的,不会讲理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你的意思是当年毛强迫他们说毛主席好的?还是当年的人都是傻瓜?还是你聪明?


建议你读一读当年纳粹的宣传历史,文革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纳粹宣传手段的一种变形和翻版,忠字舞,红宝书,老三篇,样板戏,这些东西网上一大把,别以为大家都忘了历史,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面,你出头特立独行试试,哈哈

不用给文革翻案了,这是没有前途的一个路线,互联网时代不是当时闭关锁国的蒙昧时代,你也不是戈培尔和希特勒,所以省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6楼henry2000888于2012-09-21 16:37发表的 :


不能同意,毛时代折腾半天都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物质技术水平和人的水平根本达不到他的设想,这样的运动最后就变成一场全国的浩劫,什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是广告口号,当时掌权的都是革委会和军代表,群众只有站队和挨整还有逍遥派的份,您想着给文革做美容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历史还都存在!

我觉得你应该补补基本文革课程了,别摆出一副教育大家的样子,建议你看看当年伊朗什叶派如何成功复国的案例,这是斯大林当初建设时候吸取的文明精华之一,再回头看看文革这些不成器的造反派和三种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给文革叫好的文革三种人现在的表现多么可耻和可笑啊,欺负老人算什么东西的,还是欺负自己国家的老人,这样如果都能做所谓文革翻案的代表,你的所谓复兴大计划根本没戏
!
口号太多,你用的就是文革口气。文革经济是有较大增长的,并且当年没通小组长,人口也增长很快。如果毛时代也衽只生一个,中国暇己很好了。
文革受苦的是领导和文人专家,以前我不理解,现在看来并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henry2000888于2012-09-21 16:42发表的 :



[b]建议你读一读当年纳粹的宣传历史,文革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纳粹宣传手段的一种变形和翻版,忠字舞,红宝书,老三篇,样板戏,这些东西网上一大把,别以为大家都忘了历史,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面,你出头特立独行试试,哈哈

.......
你也不一定很职明,不用教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ao20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1 16: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谈观点,希望到时删贴。
观点就是要有自己的内容,不是人云亦云。
现在支持毛的和反毛的对立很大,有对社会不稳定的可能。
不求同意,只求不出事。
最好不对立,相互能理解。
毛时代和现在是二个完全不一样的宣传,代沟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0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42发表的 :

口号太多,你用的就是文革口气。文革经济是有较大增长的,并且当年没通小组长,人口也增长很快。如果毛时代也衽只生一个,中国暇己很好了。
文革受苦的是领导和文人专家,以前我不理解,现在看来并没错。

瞎扯,文革受苦的全国人,造反派和红卫兵开始得瑟后来不就成了文革三种人和知青了,乖乖的上山下乡或者用不录用了,这个文革全民族都没有赢家,整个就是一个浩劫,现在你想给文革美容,这是妄想!

文革受苦的黑五类,农民(当时全国各地都有农民过不下去去乞讨的,安徽凤阳就是一个例子),连中国航天当时也是饱受运动冲击,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时代,想翻案这是幻想!

还有咱俩论坛最好不要再讨论这些敏感题材了,保护好咱们论坛更重要,你要宣传请你自己去天安门或者全国各地公开场所,咱们读书论坛清净一点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6: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1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44发表的 :

你也不一定很职明,不用教育人

我比你有资格,教育你这种半吊子我绰绰有余,我前面提到的伊朗什叶派的复国经历,你看来根本就没有概念,如果连国际共运历史你都不了解一点,还奢谈什么文革!

你这点东西根本没有资格来网站传播,给文革翻案更是幻想,运动的几个元素,你的这些同类都不具备,弄个毛左的虎皮你想蒙谁啊!

连世界历史你都没有讲出什么有观点的东西来就想给文革美容,这不是很可笑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7: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低声恳求,得到的却是红小将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曾经风骨傲岸:孙传芳求见他拒绝,蒋介石邀他从政他拒绝,孔祥熙求字他拒绝。

他是中国国学家,书法家,篆刻家,近代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齐名,是“新儒学三圣人”之一,“一代儒宗”之称。据说,他遍览杭州文汇阁藏书,丰子恺先生曾说:“他是此间学问最好的人。”

1899年(16岁),应科举乡试名列第一(据说同考者包括鲁迅和周作人)。1901年与谢无量、马君武等人合办《翻译世界》。1903年,留学美国,学习欧洲文学,后又游学德国、日本,研究西方哲学。1911年,回国,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又潜心国学。抗日战争期间,任国立浙江大学教授。1939年,在四川建复性书院并亲任院长。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文革时期,一生耿介的他晚年向红卫兵低头,被抄家时,他恳求道:“留一方砚台给我写字好不好”,得到的却是一记耳光。他悲愤交集,不久含冤去世。

他就是马一浮(1883年4月2日-1967年6月2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粹德国与东德的洗脑术
2012年09月10日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段宇宏

http://talk.ifeng.com/online/stu ... 10/17485703_0.shtml

“国民性”批判在当下中国仍然盛行,最常见的就是对中国人和知识分子脊梁(骨头)软硬的讨论,一般会引申出两种结论:我们的脊梁几千年从没硬过,我们的脊梁过去硬过后来变软。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彼特沃克写了本书《弯曲的脊梁》,对比纳粹德国和东德宣传体系的异同,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探索德国人脊梁弯曲的原因。一个民族脊梁软就容易被定性为“奴性强”(或有劣根性),言下之意即为“劣等民族”,可是放到德国人身上,这个结论不用经过学术论证,全世界多数人民都不答应,一个奴性强的民族不可能在各种领域屡屡创造那么多奇迹。国民性角度解析脊梁软硬跟道德批判一般无聊,由此进行民族优劣定性更加荒谬。

从组织或宣传角度切入研究极权体制的论著,中文世界的译著寥寥无几,彼特沃克的书,无法解答所有疑惑,却能在学术死水领域投下一块石头,打开我们的眼界。

同一个“优秀民族”在不同体制下的表现

在各种领域巨匠如云,鲜有人认为德意志这个民族不优秀,包括它的敌人。

德国人的遭遇独一无二,世界上流行过的主要政体都在它的土地上施行过:传统的君主制、自由民主义制、纳粹体制、斯大林体制。德国人在各种体制下的表现世所罕见,即无论采纳何种制度,它在全世界或在同一层级里能做到极致。

君主时代的德国建立近代最完善的职业文官体制,其政府的廉洁与效率首屈一指;纳粹德国不仅是高福利国家,还是当代多项“制度创新”之母,如农业补贴制、配偶分割课税制、机动车强制险、工人带薪休假制、妇孺穷人帮扶制;苏东阵营里,东德公认生活水平最高,政治相对宽松,有着“橱窗”作用;西德与统一后的德国,经济、教育、科技水平全球位居前列。

自由民主时期的德国,多元开放,社会从不缺乏批判声音;君主时代的德国,民间社会与知识分子亦是百家争鸣,博弈不断。东西德时期,德国人同一时间体验着两种制度,西边的人民敢上街喊总理下台,东边的人民最大胆的无非殚思竭虑翻越柏林墙。只有在纳粹德国和东德,人们的脊梁彻底弯曲了,为什么?一个“优秀民族”在不同制度下的迥异表现,显然无法用“国民性”来粗暴阐释。

洗脑到底有没有用?

彼特沃克认为,纳粹德国和东德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弯曲,有时是折断人们的脊椎,它们都发现宣传是一个绝对必要的过程,所以建立了一个复杂庞大的“洗脑体系”。

当代西方社会,“宣传”的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它总体上是个贬义词,含有洗脑、信息灌输和欺骗等意味。信息对于受众的影响,大众传播学曾有两种观点的激争:魔弹论和免疫论。

魔弹论又叫“皮下注射论”,认为媒介拥有无法抵抗的强大能量,传递信息时受众就像身中子弹或被注入药剂,态度与行动可以被左右。免疫论则认为魔弹论过分夸大了媒介的力量,受众仍有独立辩析能力,两种理论都有正反案例来支撑观点和反驳对方。

二战时的德国,对外宣传投入了大量精力,效果甚微;冷战时的苏联,在外宣上投入的财力人力亦相当惊人,但事实证明对西方大多数受众基本无效;美国新闻界被认为普遍左倾(指自由派),事实也证明,民众却总体偏右(保守主义)。

传播学的两种理论放到极权体制下来看,无庸置疑魔弹论获绝对主宰地位。

二战时的德国,对外宣传投入了大量精力,效果甚微,但对内宣传非常成功,人们狂热地崇拜元首,相信元首,发自内心地追随他把国家推到战争深渊。东德的宣传体系照搬苏联,远不如纳粹德国那么“成功”,至少绝大部分人在公共场合假装深信不疑或不予质疑。

在自由多元社会,信息来源丰富且独立,没有一种媒介能辐射所有受众,也没有一种力量能控制所有媒介,受众的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宗教信仰、族裔身份、兴趣偏好等都会对选择媒介,辨析信息产生影响。

只有在纳粹德国和东德,一切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工具实现了高度的“集中与统一”,从文学到艺术,从教育到学术机构,从报纸杂志到电台电影,全部受控于一个力量,灌输一种观念,神化一个人,没有杂音,不准质疑,严禁选择,能做到传播的强制性,时段的全天候,媒介类型的全辐射



彼特沃克发现,两种在德国施行过的体制表面看严重对立,互相排斥,可他们宣传体系的本质与目的却那么相似,顶多形式和效果有差异。一个对宗教保持友善地控制,一个对宗教持排斥态度,但其实他们宣传都具有准宗教色彩:

“一个极权主义国家致力于对历史的一种完美的构想,并以实现这一构想的世界作为自身使命。它拥有一个愿做一切必要之事以达成目标的政党,一个源于天命或历史法则而选择的领袖,一种将其主张渗透到生活各方面的世界观,一种对大众宣传充满自信的依赖,以及对至少大多数制度的中央控制。”

多元社会并非不会产生虚假信息,虚假信息也可能不缺乏追随者,但只要质疑与辩驳合法存在,虚假信息的恶果可以遏制到最小,正如林肯所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只有实行紧急状态的宪政体制及威权体制才有“新闻审查制”,作者没有明确点出这一点,但他提到,这套铁网般的洗脑体系建立以后,纳粹德国和东德实际上没有“新闻审查制”,因为不需要这种低效的审查制度,直接“指导”即可,只要发出指令,宣传魔棒可带动整个体系奏出迷幻乐章。

洗脑的配套措施

两种德国体制使人们的脊梁弯曲,需要三大基本前提条件:信息控制、暴力威慑、组织垄断,即俗称的“谎言、暴力、人民原子化”,三大条件相辅相成,都要做到绝对,不能有通融。

纳粹德国和东德在组织控制方面有相似之处,把男女老幼统统纳入形形色色的官办“群众团体”,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所有从事知识、信息生产传播的人必须纳入到专业协会。纳粹德国因为不否认私有权,大众传播媒介民营资本始终占据很大比例,所以它的宣传体系远比东德复杂得多,东德从理论和法律上否定民营媒介的存在,只需要全部收归“国有”,接受宣传鼓动部的指导即可。

最为著名的就是戈培尔任主席的帝国文化协会,协会下设美协、音协、戏剧协、文协、新闻协、电影协等分会,实施行业准入许可制,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入会接受管理,用饭碗死死掐住其喉舌。

当人在社会网络和精神上变成孤立原子时,无法形成抗争的群体力量,不能从独立舆论来源获得信息和观点,缺乏观点共同体赋予的自信心,面对国家机器操控的有组织成体系的宣传铁网,毫无抵御能力,即便某些个体免疫力强,通常也只能选择从众或不违众。

人身监控是组织垄断的具体手段之一,两种德国都未放松这方面工作,对比双方的秘密政治警察数据,相较纳粹德国,可以看出东德对自己的宣传极缺信心。纳粹德国有6千万人口,战前政治警察(盖世太保)最多时7000多人,开战后因地盘和人口剧增广设分局,盖世太保扩充到史上最多的3万5千多人(包括机关里的打字员,接线员)。东德管理1600万人口,在编全职秘密政治警察(斯塔西)9万,非全职便装斯塔西17.5万


彼特沃克对信息控制从形式到技巧进行了重点论述,他还注意到暴力作为宣传后盾的重要性,人们懂得抱怨与质疑带来的后果,必然会自我审查,谨言慎行;兴许专业与主题的限制,对于组织垄断,彼特沃克未有系统性深入考察,这是极权体制的基石之一,与暴力威慑同为扩大宣传魔力的辅助条件。


技巧与效果

彼特沃克总结出,要撒谎就撒大谎,小谎好破解,大谎难辩白。污蔑某个人盗窃,这个好证伪,污蔑犹太人有摧毁地球,统治德国的大阴谋,犹太人和受众极难证伪(何况不允许证伪)。

在这方面,纳粹德国有更多高明技巧,化繁杂概念为简单的口号和结论,且不断进行有力地重复,受众对深奥晦涩和不肯定的理论无兴趣;新闻不能同人的直接经验相冲突,如轰炸损失的报道在受影响地区就要准确,歪曲眼前发生的事并无意义。

纳粹党靠选举上台,有相当的民意支持度,宣传上高举迎合大众的民族主义和福利主义路线,并无系统的宣传指导理论,只要达到元首设定的终极目标,很多时候不要求具体每一步怎么迈。

东德完全在苏联武力庇护下建立,声称有一套完整的普世科学体系指导一切,包括宣传工作。两者相较,纳粹德国的政权基础比后者牢固,尽管都逃不脱宣传的枯燥乏味,纳粹德国的宣传效果的确比东德好得多,形式、技巧更为活泼、高明。

察考双方的宣传效果,纳粹德国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彼特沃克兴许忽略了这一点,纳粹时代的德国人甚至并不认为自己脊梁弯曲,可能觉得在元首的领导下脊梁挺得“更直”了


彼特沃克审视两种德国宣传成败时,用了“失败”一词,却未简单做出“民心得失”、“腐败专制”等文青式结论,他认为它们的失败是伴随政权覆灭而来,与宣传体系无关,一个被外部强力摧毁,一个因为经济萧条,失去苏联支持,缺乏敢武力大镇压的强人而覆亡。

其实洗脑铁网建立后,并不需要对所有人100%有效才算成功,只要有少部人狂热相信,大部分人不同程度接受,另外少部人沉默即能达到理想效果,对个人直接经验范围之外的事情,大多数铁网中的受众没没有精力、兴趣去逐个验证消息、结论的准确性。

很多事实与数据能证明作者的结论,二战时德国并未发生过任何稍具规模的军人、民众起事。洗脑从娃娃抓起更具奇效,盟军攻入德国,中枢指挥体系日趋瘫痪的情况下,希特勒青年团的孩子们胡子没长硬,却成为有组织的最后顽抗力量。

二战后英美法占领区从组织到宣传实行了强制去纳粹化措施,但至1950年初,民调显示,大部分德国人仍旧认为“希特勒是个好领袖”,“纳粹主义是好主张,只是操作错了”,有些事情不如意,但“要是元首知道就好了”。

即使东德政权的基础脆弱,可是在严密的监控与告发网络作用下,到1989年春天,斯塔西估算整个国家“激进分子”也只有2500人,异议骨干分子只有60人,几十年间仅10%的人口勇敢地选择了“翻墙”,大部分人还是弯曲着脊梁继续活下去。

在宣传、组织和暴力的天罗地网下,绝大多数人的脊梁肯定要弯曲,还需学会“变脸”,彼特沃克引用了一个苏联公民的自白:我有6张面孔,一张对妻子,一张对孩子,一张对密友,一张对熟人,一张对同事,一张在公开场合表演

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例子,在某个宽容制度下堪称“傲骨铮铮”的知识分子,在另一种令人窒息的制度下过着更卑贱的生活却表现得无比奴颜媚骨。脊梁软硬取决于铁锤的大小与力度,人皆凡胎,脊梁都经不起敲砸。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阻止这种体制的出现,切勿指望极少数人不怕粉身碎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7: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0楼shao2006于2012-09-21 16:42发表的 :

口号太多,你用的就是文革口气。文革经济是有较大增长的,并且当年没通小组长,人口也增长很快。如果毛时代也衽只生一个,中国暇己很好了。
文革受苦的是领导和文人专家,以前我不理解,现在看来并没错。

一派胡言!!!

我们村就饿死好多人,也整死好多人!
再说了,文人专家就该整吗?

脑子洗白成这样,真的无语!

你去北朝鲜去体会一下吧!

给你一个神经病学的名字,你自己白度一下: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7: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论坛】纳粹洗脑需要多久?答案是七天


电影《浪潮》根据德国小说家托德·斯特拉瑟同名作品改编,电影的整个故事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老师如何在一周的时间内(确切说是五天)建立一个微型的第三帝国!

   在一个现代文明下的民主社会中创建一个如同法西斯般集独裁、专制、极权主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需要多久?把一群习惯了自由乃至散漫的中学生改造成冷酷而狂热的新纳粹主义者需要多久?答案是——7天。
  是的,你没有听错。《浪潮》这部没有任何厉鬼魔怪的“惊悚片”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部影片中,惟一的神秘之物就是人。

  新学期伊始,学校举办了一个以“国家体制”为主题的活动周。富有才华而又精力充沛的体育老师赖纳·文格尔(Rainer Wenger,由Jürgen Vogel 饰)本来已经选定了“无政府主义”的课程,没想到却被同事捷足先登;他只好无奈接受了“独裁政治”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不屑,一致认为纳粹德国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重现。面对着这些大部分只为修学分而出勤的学生们,他心血来潮,决定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真实的独裁政治。于是,“浪潮”诞生了。被激发了兴趣的学生们商定了
   


  统一的标志【即右图中的红色浪头】、服装【白衬衫】与手势【即“挥手礼”,右手在胸前做波涛状】,而文格尔老师则要求学生们必须严肃地尊称自己为“文格尔先生”。当堂,他便令学生们起立集体用力踏步,将楼下的“无政府主义”课堂搅得不得安宁。短暂的磨合后,大家都适应于并爱上了它。

  于是,兴奋的学生们或粘贴、或涂鸦,让“浪潮”的标志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城的每一个角落,一名格外狂热的学生为此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徒手爬上了一栋尚在建的大楼顶端,在圆形屋顶上喷涂上一个巨大的标志——次日,这座楼上的标志便登上了报纸头条;他还从网上购买了仿真枪,以威吓那些因认为“浪潮‘帮’”侵占了自己地盘而前来挑衅的小混混;他甚至整夜整夜坐在Wenger的家门外,称自己要保卫领袖文格尔先生……
  “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甚至自发占据了学校的某运动场地,不准非“浪潮”成员进入。渐渐地,一些学生,以及Wenger的硕士妻子,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他们劝他立即停止这场闹剧,然而此时他也已沉浸在巨大的权力欲与成就感中无法自拔。他曾因自己与妻子间悬殊的学历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那些觉悟的学生们想方设法试图阻止活动的继续,却被同学视为叛徒而遭到孤立甚至报复。

  终于,妻子的决然离去以及第六天一场水球比赛上学生们的大打出手,让文格尔惊觉事态的失控。于是,他在第七天将“浪潮”的所有成员召集到礼堂,点明一周以来他们所作所为之恐怖,意图就此结束课程。然而晚了。那名狂热的孤儿学生因此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影片的最后,文格尔被警察带走,而觉醒的学生们相拥而泣……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相关历史事件:


  纳粹速成,只需五日

  他们无法理解法西斯主义,但突然间,他们成了这场运动的一部分。1967年,在美国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行了一场实验:他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很快,事态的发展就失去了控制”,多年后,一位当时的学生回忆道。
  Ron Jones束手无策。时间:1967年4月,地点: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主题:第三帝国。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Ron Jones不知道如何回答。 下课之后,这个问题仍在Ron Jones的脑子了不断盘旋。他决定,大胆地进行一项实验。他要重建纳粹德国,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就在他的教室里。他想让他的学生们亲身体会法西斯主义,不仅体会其恐怖,也体会其魅力。

  星期一,他站在讲台前,不同于以往,他开始向他的班级下达命令。 “Jones先生因其激进的教学方式而备受争议”,他当年的学生Phillip Neel说道,“有一次,他把我们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必须整天遮住眼睛活动,籍此让我们理解,什么叫信任。”还有一此,这名激进的教师禁止一部分学生,在几天时间内使用教学楼里特定的洗手间。“他想让我们体会,什么是种族隔离”,Phillip Neel回忆道。这名当年的学生现在是电视节目制作人,目前正制作一部关于Ron Jones 实验的纪录片。

  玉不琢,不成器

  Jones不仅仅因其激进的教学方式闻名,他同时也是学生的好朋友。他住在一间树屋里,玩朋克音乐。但在某个星期一,他命令他的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直背,双脚平放,双手背后。接下来的是速度训练:起立,坐下,一遍遍重复。最后他让学生站到教室门外,等他发出信号后,学生们跑回座位坐下。 Jones记录下了时间, 5秒,无声的5秒。而做到这一点所需的,仅仅是几分钟的练习。
  Jones更进一步。他让学生阅读文章,接着开展讨论,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想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Jones先生”,然后才允许发言。发言时必须言简意赅,口齿清楚。谁要是回答的时候心不在焉、随便应付,就必须重新回答一遍,甚至不断重复。
  Jones坚持他的原则,并渐渐对结果感到惊讶。捣蛋鬼变成了榜样,他们的勇于发言,见解独特,答案明确。回答问题的也不再仅仅是那几张老面孔,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的水准有了惊人的提高。学生们注意力更集中,听讲也更专心。Jones原先以为,学生们会认为**型的教学方式可笑,会抵触,不配合,但结果恰恰相反。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很简单,意外得简单。学生也变得更加有效率。
“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
   星期二,他踏入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肃静。所有人在课桌后坐得笔直,虽然并没有人这么要求。他们的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在等他,Ron Jones,他们的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下:“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然后开始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下课时,他用手做了一个简短的动作:手臂前伸,手掌先向上,再向下滑出一个曲线。一个波浪。Jones把这个手势定为班级的问候礼。在学校里和大街上用这个手势表明身份,身为这场运动的一份子。
  Jones把这个问候礼称为“第三浪”。浪潮总是以三波的形式到来,最后一浪,即第三浪冲上沙滩时是最强劲的。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名称和“第三帝国”何等相似。
“Jones先生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我也参加了,一切都似乎很有趣,感觉是场游戏。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Neel回忆道。他当时只是觉得挺这位老师上课很有意思。
   相互告发-为了集体的利益
   接下来的几天,Jones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在咖啡厅、图书馆、体操馆里,学生们见面时用“浪潮”手势打招呼。这个实验已从教室扩展到了整个校园。
   星期三,Jones分发了成员卡,其中三张上有一个红色的叉。拿到这三张卡的人被委以特殊的使命:检举不遵守“浪潮”规定的人。随后,Jones又开始“布道”了,从行动,投身集体,一直说到自我堕落。他被他自己的话感染了,他摇摆于领袖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之间。他为他充满干劲的学生骄傲,为他们的成绩骄傲,为他们的团结骄傲,他为他自己骄傲。
   紧接着,告密的风潮到来了。他只委派了3个学生检举批评者和反对者。结果却来了20个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告发他们拿“浪潮”开玩笑的朋友,出卖他们对“浪潮”表示怀疑的父母。一切为了集体的利益。这场运动在三天之内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已经失控了”
  “我当时虽然参加了,但应该算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Neel如今说道。有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但也有学生从根本上反对这场运动。“一次课间,我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一个关于‘第三浪’的笑话,结果第二天,Jones先生在所有学生面前提到了这事,从那时起我开始感到害怕。” Neel清楚,肯定是他最好的朋友告发了他。“而那时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
  当看到如此多的学生为了这场运动毫无保留地出卖朋友,Jones也感到害怕了。他必须找到一条出路,来中止这场实验。但如何才能做到?
  星期四,课堂里的人数已从30人涨到了80人。新来的都逃掉了原本应去的课。Jones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的成立。学校里也会有相应的公告。
  一个奇异的巧合让这个声明更加可信:时代杂志上整页刊登了一个名为“第三浪”的木器产品的广告。学生们被鼓舞了。“当时没有人对Jones先生表示一丝怀疑”,Neel回忆道。
“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
  星期五中午,学校大礼堂。超过200名学生笔直地端坐在那里,天花板上挂满了 “第三浪” 宽大的横幅。Jones作了简短的致辞,200只手臂对着他举起,做了“浪潮”问候礼。这场实验只进行了五天,却是漫长的五天。
  “当然”,Neel说,“我也在场,作为外人很难想象,短短几天内形成了何种团体的压力。”
  礼堂内,Ron Jones打开一台电视。出现的只有雪花。学生们等待着。屏幕上除了雪花别无他物。学生们仍然等待着。他们已经习惯了纪律和服从。几分钟后,终于有人问道:“不存在什么领袖,对不对?”礼堂里炸开了锅。Jones开始讲话,不再大声、严厉,而是柔和、带着自责:“没错,但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 ”
   没有人愿意提及这场实验
   Jones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部关于第三帝国的影片:帝国党代会、集体、纪律、服从,以及这个集体的所作所为:恐怖、暴力、毒气室。Ron Jones看着一张张不知所措的脸。最初的那个问题得到了回答。他说:“和德国人一样,你们也很难承认,竟然做得如此过分,你们不会愿意承认被人操纵,你们不会愿意承认,参与了这场闹剧。”
   他说得没错。第二天,学校里笼罩的压抑的气氛。没有人愿提及这场实验。“我自己当时陷得不深。所以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但其他人从此对此只字不提,直到Philip Neel因为纪录片和他们联系。
   Neel在收集材料时得知,许多人感到尴尬,居然如此轻易地被“浪潮”席卷。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原本不是Jones班上的,但为了“第三浪”,他们逃了原本该上的课。“那是1967年,他们中许多人当时热衷政治”,Neel解释道。“他们参加了学运,甚至黑豹(6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他们当时都感到无比震惊,如此轻易就放弃了自由。”
  “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去你们当地的学校看看,那里找得到民主吗?”

                                                                           ——Ron Jones某次采访时的回答


  “浪潮”所体现的是“强权下的服从性”这一现象。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研究的即是这一现象。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9/23/95/1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惯了跪着活着的人,你拉他起来,他都不干,他说他习惯了下跪,他喜欢下跪!
习惯了黑暗的人,你把他放出来,去见阳光,他觉得刺眼,他仍然需要黑布遮掩!
习惯了饮用脏水的人,你给他纯净水,他会拉肚子!
可怜的羔羊、可怜的奴隶!

随他去吧,
让他自生自灭!

毕竟绝大部分人是希望站立着生活的!
“喊打抢”教授们,为你们流泪——带着你的花岗岩脑袋去见你的爷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9: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接触过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对文革说好的,确实大有人在,正如楼上某位说的,不过,大部分都是社会底层,他们相信,毛会给他们均贫富;但是他们大部分也心存疑问:把种子都吃了,庄稼没法种了,还不得饿死人?伢儿们都不上学,总不能跟我们一样还是睁眼瞎(受人愚弄)?


无论哪个朝代,这样的社会底层都有,但是基本都是被用作工具,或者说用作炮灰的,他们极易被煽动



但是那些特权阶层的奢华只是掩盖在层层保密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2:10 , Processed in 0.211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