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peacewyj@126

[【讨论】] 现在的中医怎么了,邀大家来说点看法

  [复制链接]
enter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10 2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6楼轻寒于2007-12-06 11:56发表的 :
说到这里,个人也聊一聊对中医的看法,刚刚换了工作,现在也算是和中医有那么一点关系,算是半个业内人士。
第一,现在老是有人讲中医治不了病,治好了是碰巧,治不好是正常,我觉得很奇怪,中医、西医,都有治得好治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就这个来拿中医说事,所以从这个来说不能否定中医的科学性。
第二,中医是发展的,至少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千金要方,是从理论到实证的进化,科学的实践至少要有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这个我举双手赞同,几千年下来,这些方子是否被确认有效,古人没有像今人一样做科学记录和汇总,你要我说,我只能告诉你,是不是“验方”,你看着办吧。至于你说这个机理什么都讲不清,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的时候,也没能讲清,依此来推,你岂不是很有可能是宗教裁判所的一员了,呵呵,有点上纲上线了。
第三,我也很反对有人拿中医要有悟性、哲学一类说事,一个行业,总归要有个指导性的东西,经常性的工作好开展,一定要等到学好哲学,发掘悟性,黄花菜都凉了,这个不是要拿诺贝尔奖。
第四,不管你是演绎还是归纳,都是科学,好比一个肿瘤药,你说是作用于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哪个环节,还是什么去热化瘀,归根到底,缓解病情才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方面说,不能否认,中医也是科学。
.......
轻寒是就事论事。从中医的基础。和临床治疗出发,而不是光将大道理,大理论,或者是乱抓小辨子。中医过去,将来都会有人医治无效,如同其他医学一样,如果不去研究,分析病情,提高治疗手段,加强临床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挖掘,和发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古人就借,不行就借鉴其他医学手段,加上自己的研究,才能促进医学的发展,而是一味认为死人就代表伪科学,医治疗效慢,就认为是伪科学,这种武断只能是伪科学一种典型表现,就是另一种宗教裁判所的在现代的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3 14: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主张废除中医,因为她的思维方式是建设新社会的束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14: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同意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你只是在你所见范围内下结论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1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7月9日,罗斯顿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从不同地点进入中国会见总理周恩来。罗斯顿在北京患上急性阑尾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罗斯顿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阑尾功除手术。手术次日罗斯顿腹胀不适,中国医生特为他施行针灸治疗,从此再未复发。

  罗斯顿住院期间没有新闻可写,信手写下“现在让我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炎手术”的纪实报道。《纽约时报》于次日在头版全文刊登了他的文章,与阿波罗15号发射成功并列当天要闻。

  罗斯顿最没想到的是,他“无心插柳”之举引发了美国“针灸热”,发展到今天,针灸医师已遍布全美,成为一项医疗职业和产业,使千千万万的患者受益;也成为中医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尖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9 07: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现在的中医学院的培养制度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1 22: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太高深了,我一个学西医的确实不懂,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知道有的中医大夫开西药,有个大夫给准备怀孕的多囊卵巢患者开达英-35,弄不明白乱开西药就不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4 1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谈了中医药有关问题,本人就中医药科技谈谈看法
恳求版主将本人威望负分清零。谢谢。本帖是本人吐血啊,为了清零。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中医药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
继承不足,主要表现为,中医药的诊疗思想、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挖掘,有的甚至已经遗失;一些预防、养生、保健的技术、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中医药的理论精髓、学术发展规律没有被人们完全掌握;对中医药的认识论和方法学重视研究不够,对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认识和理解不深。
创新不够,主要表现为,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无重大突破,原创性的成果少,对临床有较强指导作用的新理论比较缺乏;新的临床技术、方法、设备、药物相对较少,临床疗效提高得不够快,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满足时代需求、针对生产需要、尊重中医规律的科技创新活动还待进一步加强。
继承不足,创新不够,还体现为缺乏满足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的方法,对如何吸收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为我所用,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中医药的继承创新能力不强。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中医药学科本身问题,有科技管理的问题
学术上,主要是中医药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
中医药学所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学科性质,也就是既具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有具有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属性。对这样学科的研究,目前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所能提供的方法还是不具备。这种学科的复杂性和特点决定了其继承和创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学科,是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和难点。
管理上,是因学科特点和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体制产生的。
主要表现在:
1、对中医药学的学科特点和科学价值认识不够
有关管理部门对中医药学学术特性认识不够,对其先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及其科学价值和现实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未能真正理解并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未能将中医药科技发展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未能采取符合中医继承创新发展要求的管理方式。
2、对中医药科技工作统筹协调不够
科技不是独立存在的系统,科技是紧密依附于各项目事业而存在和发展,科技为事业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事业发展及其相关的管理政策,由于部门职能所决定的工作出发点不一致,一些政策有时会制约科技作用的发挥,需要事业和科技管理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在中医药科技管理方面,一些与中医的继承创新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产业发展、人员管理等的政策规定,有时与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导向不相协调。例如:
简单按成本定价的政策以及目前医疗机构管理有关政策不利于中医药适宜技术方法的科学研究和推广使用;毒性药材及含毒性药材的中药制剂的管理规定不利于中医临床发展;新药注册规定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要求不衔接、与专利保护不衔接,与国家鼓励创新的方针政策不相符,一些有专利的新药在注册和生产审批等过程中其专利毫无意义,难以激励创新。科研本身的一些政策导向也有与提高临床疗效的要求不衔接,一些科研的政策不是鼓励提高疗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是以论文、课题数等间接指标衡量中医药的研究项目、人才团队。
缺乏统筹与协调,可能会使国家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的中医药科技工作思路和整体规划难以在各地和有关部门工作中得到体现。由于部门、各地方之间的有关工作缺乏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成效不显著。
3、中医药科技投入与中医药事业发展不适应
这些年来,中央财政对中医药的科技投入总体上是逐年增加的。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增长,但仍然与中医药科研的需求不相适应。
据统计,这些年,中医医疗机构以占综合医院十分之一的职工人数,承担了占综合医院总诊疗人次三分之一的医疗服务量。中医临床研究作为中医科研的主体,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中医医疗机构在科研人员编制、科研工作时间、科研课题等方面无法保证中医临床科研的开展。
国家973计划如果不设立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项目很难得到稳定的经费支持。而中医药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都是世界学科前沿问题,其突破对生命科学甚至是现代科学体系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所需要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投入不足也制约了中医药科研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到目前为止,中医药行业没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前些年的统计表明,中医药院校的仪器设备总值加起来比不上原北京医科大学的仪器设备总值,这些年虽有好转,但欠帐很大,科研条件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地方的中医药研究院所大多仅靠其附属医疗机构的收入勉强维持,科研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我局根据中医药学科特点和研究需求,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重点研究室的思路和项目方案,但所需要的经费投入至今无法在得到解决。
4、科技管理不适应中医药继承创新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医药的科技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医科技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各级科研管理机构人员缺位及职能缺位现象严重,有关科技管理的政策、制度、措施及相关工作在基层难以落到实处。
二是多头管理,主体不明,监督乏力,责任不清。中医药管理部门职能以及所掌握的资源有限,难以根据中医药科技发展的需要发挥导向作用,导致研究力量分散、研究方向不集中、资源浪费、重复立项等。
三是现行中医药科技管理没有体现中医药行业特点,没能遵循其发展规律,够建立充分反映中医药特点的科研组织模式。在中医药科技项目立项、成果评价等方面统一按照对现代学科的管理标准和方法,没有能够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继承创新的科技管理制度。在中医药临床科研的补偿与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多学科人员开展突出中医药特点研究的机制等方面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不够。
四是在管理上对中医科技系统的建立重视不够,中医药科研系统不完善。中医药的专业研究队伍不足,特别是临床专业研究队伍缺乏;中医药继承创新的领军人才缺乏;中医药独立科研院所的科研功能在萎缩;医疗机构缺少专职的临床科研人员;缺乏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这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解决办法:

把中医药科技发展摆在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地位
构建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
加大对中医药科技的投入
改革现行对中医药科技的管理体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opera3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26 10: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很理性。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16: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精通就没发言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17: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领域另一本恰逢其会的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思考中医》,从2003年这本书出版开始,社会上对中医的关注与讨论日多,积累一段时日之后在网络和纸媒上酿成中医存废之争的话题。这是对中医命运继民国之后的第二次大争论,历史这一次除了重复之外,也显露出一点不同:那就是在民国之争以后,西医所代表的“科学”与政治结盟消灭中医的诸多细节被曝光,凸显了一个国家向往科学与现代化“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的决绝。"
         -----------引述自《大时代里的个人阅读》 作者:《南风窗》杂志记者 刘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6 17: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意见:中医肯定是一门值得研究与传承的科学,中国人离不开中医,中医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小时候的生病都是中医治好的,现在找一个好中医比较难,学中医的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应受到高度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nn125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27 18: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报道。
来论坛第一个就看了这个贴。看了有些感想。
1.中医是中国的宝贵财富,很多的疾病可以通过中医来治疗,我自己深有体会。
2.中医的振兴,需要我们华夏儿女不屑的努力才行。中医的原材料都是在中华大地上,什么长白山人参啊,什么鹿茸的。国外甚至都没有中国的一些原材料什么的。这在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医走出去。
3.中医需要有所发展和改进。吸取一些现代的先进技术,静下心来,好好的研究一番,每年国家有那么多科研基金,怎么就不能花大力气在中医上呢。
4.专门培养中医人才。中国现在专门免费培训教育大师,给那些个上师范的大学生什么都免费,怎么就不能花大力气培育专门的中医人才,出一批中医大家呢。
5.中医的发展还有待遇中国文化的复兴。感觉上,中医就像是和文化生生连在一起的。中国人现在干什么都看西方的,当然这样并不反对,不过精力是有限的,这样来的话,还有什么时间谈论中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igza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7 1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系统完备了,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经过千百年实践早已证明是科学的。而西医还很年轻,很不完整,只见有形的物质,而对无形的气化一无所知,所以对于有形的疾病,手术水平的确高超,但仍然处于修理机器的层次,比起中医来,不只是落后2、3千年的问题,而是层次上低了很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5: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在治疗一些久病方面确实有它无可比拟的作用,国家不重视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有些中医自己也有很多问题,挂的牌子是什么病都能治,哪有这么夸张的。不过有些调理方面的治疗,中医比西医要优越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iluorenj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8 2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有其价值,只是西医多理论化书本化了,所以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中医有好多知识是人们长期摸索的结果,个人感觉好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自然容易被大家忽略。从个人经历来讲,中医还是很厉害的,讲究人体的调理,虽然效果较慢,但对人体更有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8 2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4楼yiluorenjia于2008-01-08 21:37发表的 :
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有其价值,只是西医多理论化书本化了,所以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中医有好多知识是人们长期摸索的结果,个人感觉好像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自然容易被大家忽略。从个人经历来讲,中医还是很厉害的,讲究人体的调理,虽然效果较慢,但对人体更有益处。
中医是注重自然而然的辅助治疗,速度慢
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许多病能治疗很快,
至于谁更好。主要是根据病情而定,如果是人自身能缓慢回复,最好,没有后病,在身体里放块钢筋,或者起搏器总有些破坏人本身机构。实在没办法。也只能在身体中做些物理改动。
除了急诊,我比较赞成病要慢治,太快,即使好了。对身体有些坏处,因为这是强逼迫身体迅速复原,可惜现在节奏太快
人本身有一个自然的运动机制,治病就是通过药或者其他器械强行加入些什么,去治疗某些受损伤部分,所以治疗过程中改动最好少些,不要加入过多,改动过多,
中医改动少,见效慢,依赖人本身多; 西医改动大,速度快,依赖化学,物理,器械多些。治疗主要根据病情而定,两者各有优缺点。
两者相互借鉴的地方很多,没有必要对立
如果外星有生命,只会称地球上所有医学为地球医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22: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即是合理,中医存在了几千年了,他做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障一直为我们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之所以现在中医不景气,一是受西医的冲击,二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09: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主要是国家能重视起来.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中医理论强行用“科学”来解释,这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走不通的路。中医应该延续它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西医可以结合,但不一定要强行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8: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2008年01月14日15:05 来源:《新闻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今天(11日)一早,35岁的郭女士成为曙光医院“治未病”门诊正式开诊的第一位就诊者。上海市卫生局宣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主办的上海市“治未病健康工程”今天启动。

  在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前来看门诊的郭女士受到中医专家艾静教授的接待。区别于一般门诊,来这里求医的都不是病人。身为财务人员的郭女士自述睡眠不好,胃口很差,可上医院检查一切都正常。现在打听到这里有“治未病”门诊,就前来求医。

  记者看到,“治未病”门诊首先给就诊者做体质辩识和病史收集。根据诊断类型,由专家开出保健方案,然后进行调补干预。“处方”不仅有中成药、汤药,还有饮食控制和选择饮食方,甚至还有做操等运动处方。

  据介绍,上海“治未病健康工程”先期就在曙光、岳阳医院两家试点,本报曾率先报道。至今这里的门诊每天要接待15—20号求诊者。开通的咨询热线每天要回答300多个有关的话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调查显示,在健康和寿命的决定因素当中,生活方式占60%,医疗只占8%。由此可见,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损害当代人健康的罪魁祸首。人们在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熬夜工作的同时,也在悄悄透支自己的健康。只有重视未病先防、学会科学养生,才能避免疾病缠身,节省医药费。现代医学以前是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导致医疗费用恶性膨胀而引发全球医疗危机。今年重点推行的“治未病”的思想,即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早治”3个层面。(贺天宝 王艳辉)

拯救中医,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9:05 , Processed in 0.1788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