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fenglong88

[【辩证轩】] 碎识“国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19: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文百八课·第二课·文选四·语录八则》


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程颢)

禁止为学者入登山麓,方其迤逦,莫不阔步;及到峻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程颐)

人昏昧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睡不知有此身。人虽困睡,得人唤觉,则此身自在心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觉,则此心便在这里。(朱熹)

今人略有些气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若某则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陆九渊)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王守仁)

问:“修辞立其诚是修辞了又着力立诚,还是修辞立其诚?”曰:“一事苟则事事皆苟。先圣说此话,非是修饰言辞,要人说好;只要欲体当自家之诚意。辞语才不精择,即心里潦草可知。”(陈埴)

不要因一两事过失,便放倒不顾;亦不可以一二事合理,便自足。古人许人改过,戒人自足。(尤时熙)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做热闹人,说孟浪话,岂无一得;皆偶合也。(吕坤)


这是在学习态度上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7 2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fenglong88于2007-10-17 19:04发表的 :
早上时间匆忙,只来得及评分,没有回复,现在补上。
“抽而出之”非为“析”,“析”非我所擅长,只在“识”而已。“抽而出之”固有其弊,但亦为一法,不可轻弃。若有佳途,望兄指示。
前辈之“头脑”本非我等可代为言说,但愚以为,前人所崇者“实”也,崇实而势不许,此前辈之所以埋没也,今人所尚者“名”也,尚名而世不辨,故今人尤多炎詹者。
《庄子》一书确有可为借鉴之处,然惟依漆园之说亦不可济世,故古人兼众家之说而并行之。
后面诸说,心悦诚服。
牢骚其实都是真心话。望青柯兄多多言说。


    对不起,我引用叶老的话(一贯不喜欢引用,偶而为之),原句是“抽出而析之”,你引转引成“抽而出之”,语意费解了。

    我想原话之意,是说叶老发现当时语文教研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于:理解文章多从形式入手,且重心放在字法、词法、句法、章法等等构成要素的解析,虽涉及思想情感,但它是附属的、次要的。不幸的是,解放前叶老发现的这一毛病,到如今非但得不到根治,反而愈演愈烈,例如有人责骂为“肢解”,我更愿意称它为形式化的、弱智的、形而上学的要素操作主义。主流的种种理论和经验的表述中,它几乎无所不在。

    我说前辈们有下盘功夫,意思是说,他们的语文功力以及现代很是缺乏的、沉静而敬重的心态,都是汉语言文学当代复兴的宝贵遗产,值得继承,这表明我爱前人。

    我说前辈们缺乏头脑,说的是,他们所凭依的理论是分析主义的洋理论,用起来相当笨拙,庖丁解牛倒成了明日黄花,而自己本土汉语言文学元典《庄子》倒是进一步被边缘化了,于是汉语言文学活脱脱沉甸甸的元气——独立思考、尽情想象的神情与深情——遭遇了不祥的风暴,形式化的分析主义狂欢了,伟大而高级的母语的难日也就来了,而这种难日今天远未结束,日凿一窍,七日混沌便有死亡之虞啊。工具论实际是形式化的分析主义与时俱进的畸形儿,前辈们愿望很好,指望中西结合成就一个健康活泼的新生儿,然而手段僵硬的蛮干与猛干并不明智,因为远离精神意趣而本末倒置的那些洋学问只会坏事,不能再这么干了。我这么说,是想表明我更爱今天的人和未来的人。

    我认为,独立思考、尽情想象的神情与深情,这是庄学的精髓,它不向权威谄媚(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不帮忙,不帮闲,更不变相渔利;它与老子向王者献君人术的反文化绝缘,尊敬文字、怜爱文字,文字粒粒饱满,神健气旺;它与韩非向暴君献的等级森严、赏罚分明制服民众的法术也不相干;与卑从而虚妄的仁义更不相干。我们语文教育一口能接上他的元气,一定会喜出望外。

    流行的《庄子》解说,谄媚权威,帮忙帮闲又渔利,不仅是庄子的不幸,更是今天的人、未来的人的大不幸。

    当我准备提交今晚键盘所述时,又一次听到于丹说庄的声音,兴致饱满?情味颟顸?而期刊网上洋垃圾旺盛的文章,正在啃噬好学青年的嘉年华。

    吃一个橘子,再看看《庄子》吧,风吹那页看哪页,伪作也远胜于“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03: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内容,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难度。

看来今晚以后回去之后,要加强国文方面的学习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0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之法实为时代使然,或对或错自有其价值,它的弊端在于被唯一化了。

工具论,其实并不是一种论。在我的理解里,“语言是工具”只是在效用方面的一种比喻。很多人不加区分,无限引申,以论冠之,便于批驳,实未得其旨。

庄子对于精神的助益当为重视,然而普通人不能离群而索居,因此前面说只有庄子精神还是不够的。语言的一些切实的工作还是要做,虽然消极但亦有益。陈望道先生所说:积极的修辞、消极的修辞,当可证语言本身(人的活动)的复杂。

于氏之流,实不足观。掩耳不及,唯有远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思考、尽情想象的神情与深情,这是庄学的精髓。(重复有点无聊和说教了,下不为例)

玩隐居,找慰藉,甚或另辟终南捷径的人,庄子牙慧葱茏的家伙,其灵府枯萎,与庄学没有多少关系,就象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岳不群根本不可能是君子儒(胡总执政以来处分的13个省部级干部,其动物性十足而满嘴马列,可为参照)。

说语言是工具的专家学者,拿出什么来促进我们思想情感昂扬向上蓬勃发展,他们在思想情感这一语文的主阵地,拿出了什么献给了祖国的花朵,无奈千人一面千人一脑啊。他们没的玩,只能玩技巧,玩形式,玩章法句法词法字法,不客气地的说,要不是学说粗疏浅陋,那一定是帮忙或帮闲了,于是便成了权威。他们该不是在用个人成功经验行身教于天下,让花儿朵儿神而往之吧。

真语文需要的是思想解放,需要的是怜爱母语,精神健旺,言语不择地汩汩而出,种种形式自在其中,何必坚持要做一枚时尚的奴隶呢?又何必要将“抽出而析之”进行到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17: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青柯于2007-10-18 13:57发表的 :
独立思考、尽情想象的神情与深情,这是庄学的精髓。(重复有点无聊和说教了,下不为例)

玩隐居,找慰藉,甚或另辟终南捷径的人,庄子牙慧葱茏的家伙,其灵府枯萎,与庄学没有多少关系,就象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岳不群根本不可能是君子儒(胡总执政以来处分的13个省部级干部,其动物性十足而满嘴马列,可为参照)。

说语言是工具的专家学者,拿出什么来促进我们思想情感昂扬向上蓬勃发展,他们在思想情感这一语文的主阵地,拿出了什么献给了祖国的花朵,无奈千人一面千人一脑啊。他们没的玩,只能玩技巧,玩形式,玩章法句法词法字法,不客气地的说,要不是学说粗疏浅陋,那一定是帮忙或帮闲了,于是便成了权威。他们该不是在用个人成功经验行身教于天下,让花儿朵儿神而往之吧。

真语文需要的是思想解放,需要的是怜爱母语,精神健旺,言语不择地汩汩而出,种种形式自在其中,何必坚持要做一枚时尚的奴隶呢?又何必要将“抽出而析之”进行到底呢?


愚虽不才,但还明白兄之向往。举“离群索居”只是要说明,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尚无法直达庄子所倡导的自由之境。假固然需防,真亦不可尽是。如要每个人都成为庄子,互相间问候不是用“寓言”就是用“重言”,也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庄子也是要用“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人真的全都忘言,教育也就灭亡了。所以我说:只有庄子的精神还是不够的。语言的一些切实的工作还是要做,虽然消极但亦有益。

庄子之顺道,于今亦应有顺。如果“是旧道,而非今道”,未免有些执着。拿庄子的精神来武装自己,投入现实的生活中去验证,要比把庄子供奉起来等待道化,更切实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8: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思考、尽情想象的神情与深情,这是庄学的精髓。(重复,再无聊一次)

选文及教材编写

■缺乏独立思考,谄媚权威、帮忙、帮闲、变相渔利的坚决拒收;文章有独立思考,有自由想象,能尊重人文公理,对母语倾注了深情,尊敬文字、怜爱文字,文字粒粒饱满,神健气旺的才考虑入选。这项工作的起点与难点在于甄别并排斥腐儒与冬烘学究的种种垃圾,这需要借助庄子般慧眼。

  容我暂停,叹一下:
  知道庄子的很多,而真读《庄子》原著的极少,许多介绍《庄子》的书、文的作者自己连原文都没仔细读完,人云亦云胡扯蛋。再说《庄子》一书历经几代巨大的腐儒故意曲解,转成中国文化主流“儒道互补”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文化主流或曰正宗主要表现为官方文化,内里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外表是思孟的儒家思想,说儒法互补,更接近事实。

■以思想情感组元,力求使人个性鲜明,昂扬向上。

算了,突然间,不想写下去了。就此草草作结。再见了,版主。祝你心想事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1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眼固然要借,借来之后做些什么呢?甄别之后的教材怎样教呢?

还望青柯兄留下来明示。

谢谢青柯兄的祝福,但在下从不相信“心想事成”,唯有心想,不求于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我个人倒是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空想,也算“理想国”吧,目前正在做很具体的事情。甄别最难,叶燮说起的才、胆、识、力统统不具备,但我愿勉力为之,反正时光也留他不住,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不错。

    教材是教学系统的上游,上游必须清澈。现在可谓源头死水滚滚来,很是痛心,虽说垃圾我辈时光命中注定得让它占据八九成,所谓不如意常八九是之谓也,但挣扎着做一些事情,微不足道,也很有私人意义。而最大的担心,千辛万苦编好的教材却被权威枪毙掉,让我们江湖白发新,朱颜辞镜花辞树。当然,就算那样,我也能接受。

    教教材或用教材教,难点在于依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逻辑(有常态,但更有许多变动不居的情况)来按册成序地去教学,重点在于读写结合,语文种种形式放在思想情感解放、发展及其表述的过程中,自然地去成型(较普遍的问题可以设专题集中解决),而读写结合的重点在于围绕思想情感,分圈养(规定动作)与牧养(自选动作)双管齐下,师生对话、面批成为常用的教学形式。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的思想情感是否新鲜活泼丰盈可爱。

    命题及评价也可类推,问题在于,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主导方自身灵府恐难适应这些新要求,这只能通过解放思想,共同研究,去找新路子,路本就要靠人自己去走。另外,只能寄希望于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1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青柯于2007-10-18 19:35发表的 :
    这些,我个人倒是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空想,也算“理想国”吧,目前正在做很具体的事情。甄别最难,叶燮说起的才、胆、识、力统统不具备,但我愿勉力为之,反正时光也留他不住,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不错。

    教材是教学系统的上游,上游必须清澈。现在可谓源头死水滚滚来,很是痛心,虽说垃圾我辈时光命中注定得让它占据八九成,所谓不如意常八九是之谓也,但挣扎着做一些事情,微不足道,也很有私人意义。而最大的担心,千辛万苦编好的教材却被权威枪毙掉,让我们江湖白发新,朱颜辞镜花辞树。当然,就算那样,我也能接受。

    教教材或用教材教,难点在于依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逻辑(有常态,但更有许多变动不居的情况)来按册成序地去教学,重点在于读写结合,语文种种形式放在思想情感解放、发展及其表述的过程中,自然地去成型(较普遍的问题可以设专题集中解决),而读写结合的重点在于围绕思想情感,分圈养(规定动作)与牧养(自选动作)双管齐下,师生对话、面批成为常用的教学形式。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师的思想情感是否新鲜活泼丰盈可爱。

    命题及评价也可类推,问题在于,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主导方自身灵府恐难适应这些新要求,这只能通过解放思想,共同研究,去找新路子,路本就要靠人自己去走。另外,只能寄希望于时间。
..


此等宏愿,实乃图远之举,如能成就,当为万世之福。

如若不弃,不才愿唯青柯兄马首是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19: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理想,我清楚地知道是空想。

为空想而挣扎,仅具私人意义,仅此而已。

谢谢你的理解和鞭策。

自作孽,自承担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青柯于2007-10-18 19:50发表的 :

不是理想,我清楚地知道是空想。

为空想而挣扎,仅具私人意义,仅此而已。

谢谢你的理解和鞭策。

自作孽,自承担就好。


呵呵,说这样的话,可不像是学庄之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8 20: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布衣立场,自己独立思考,独自折腾,这就是我学庄所得与所立。

鲲鹏不结伴,意怠不单飞。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2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针对兄:“不是理想,我清楚地知道是空想。”说的。在我的理解里除了“得”“立”之外还要加上“自信”与“自在”的。

有点多嘴了。 青柯兄自然不少这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9 1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楼主的高论,我查阅资料,对建国前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认识:
(一)、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
   打破了科举制度的禁锢,有了学校系统和教学制度作保证,1903年国文科正式设置。语文学科自此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从多学科的综合体中独立出来。
学科初建,并无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活动。国文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在《学务纲要》(1903)年、《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1902)等文件中有过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五四”运动之后,教育改革的浪潮日益高涨。中西教育的交流推动着改革,终于诞生了“新学制”即“壬戌学制”。新学制的最大改革是将原“七四学制”改为“六六学制”:小学由7年改为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中学由4年改为6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1923年6 月,“新学制”《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公布。新学制《国语课程纲要》有小学、初中、高中各一套。其主要内容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文范围和要求等。
   这套纲要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原则、分阶段教学要求等,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确定影响很大,有些方面今天仍有可借鉴作用。例如:
1、  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学目的”中规定,“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使学生能看”、“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显然,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是纲要规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2、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精读”要求“诵习研摩”,“直接讨论”;“略读”强调“学生自修”;“作文”是“定期作文”、“无定期作文和笔记”、“文法讨论”、“演说辩论”的结合;“习字”是“鉴赏”和“练习”的结合。
3、  重视“规律法则”把握
     选文要求“文章法式也自然包括在内”‘教学内容要求有“定期文法讨论”。还特别强调指出把握“规律法则”的方法和要求有“文法研究,宜随机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弄出文章的通则来。作文中最多研究文法的机会……便仍须与精读的选文联络。”
4、  注意选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纲要提出:“选文注重传记、小说、诗歌”,“涵养文学趣味”,“参阅的书籍,仍以兴趣为主。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在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
5、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兴趣
     纲要规定:“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精读选文,由教师拣定一种书本详细诵习研摩,大半在课内讨论。”“略读丛书专集等……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课内讨论。”
6、  注意学生的课外阅读
     纲要要求:“由教师指定数种”丛书专集等,“大半由学生自修”,“求得其大意”。
(二)、1936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1936年《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选文比例、教学方法等。
这套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1、  突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教学目标”中规定:“使学生……了解固有文化”。“使学生……唤起民族意识并发扬民族精神”。选文强调“合于党国之体制及政策”,要注意加入“党义文选‘。
2、  注意精读选文中各种文体课文的比例
课文中各种体裁选文的比例,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比例,都明确的规定。
3、  重视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里列举22条教学方法,其中精读教法8条,略读教法6条,文章法则教法4条,作文练习教法4条;规定了“法律法则”教学的内容;文章法则包括语体文法(词性、词位及句式等)和文章体裁(各项体裁的性质、取材及结构);还规定了教学的时间:在略读时间内讲授。
4、  重视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
例如精读的8条教学方法中,6条与指导学生自学直接相关。包括引起学生自学的动机,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令学生课外自行研究等。

         选自:王文彦 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P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acewyj@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19 16: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又可以说是围着一根棒棒转(考试指挥捧), 总而言之一句话,
就是整个社会功利心太常, 老祖宗的诵读涵咏是非常好的做法,抛却功利心,细细品尝语言之美,抛却迎考的焦虑,慢慢琢磨人生真谛,这样才有语文。 学生没有灵光,语文就会死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最不满意的是当前的考试制度,它一百个不放心这里那里,结果学生一进语文课堂,就无所适从,总觉得有千百个目标要完成,紧张兮兮的,心态全坏了,你说怎么学下去,你说如何有情趣? 主管部门要是放开手脚,老师们要是也别太拘细,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对自已的语言文学感兴趣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引导,而不是天天在课堂上去评分,评得师生都憔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acewyj@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19 16: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语文老师要么是轻飘飘的全无根底,要么就是钻进书本成为老夫子,这些都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要是主管部门再来说这道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的让人担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acewyj@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19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在语文教学看重这个“悟”字的?! 好多人都只晓得教学生解一词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国文教学法》蒋伯潜(1941)


教师命题时,需注意下列四点:

(一)顾到学生的能力。程度不可太高,致学生不能下笔;也不可太低,致学生毫不用心,最好出三个不同的题目,使优等生、中等生、劣等生各有他们适如其分的题目。

(二)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随年龄和环境而异。中年老年人的生活经验,教孩子们去写述,如何写得出来?古人的生活经验,叫现代青年去议论说明,如何得要领?我们出的题目,不是我们自己做的,是预备叫学生做的;所以这一点必须顾到。

(三)顾到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教师出的题目,不合学生心理,致使他们呢兴趣索然,如何能引出他们的文思?学生所以认为作文为苦事者,未始非教师命题不当之故。

(四)顾到学生的需要。作文的目的,原在学习生活必需的技能;为达这目的起见,命题时当然须顾到他们的需要,令学生多习作合于实用的文章。

总之,命题当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作,易作喜欢作,需要作。如果能如此,则学生将以习作为乐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acewyj@1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0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来,非常赞同版主上面的说法,所谓“国学”两个字说起来有千斤重,不过要是不那么紧张,不是那么先入为主地有所谓的“使命感”,说得过分一点,国文教学还不是教学生说话和写几句吗?如果学生们不是被沉重的作业压着的话,他们欢呼着拥抱生活,内心有想法再渐渐形成明确的思想,那么语文课堂不是就会活泼起来吗? 我们东方文化本来就重一个悟字,本来就重一个内心世界,由内及外,以至于天下,这是东方人的优势,也是我们国文灵动有韵味的因素,可是好端端的硬是被这个教育体制搞得僵死无生气!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谁敢不做考试的奴隶?!谁又敢特立独行展现出自己的思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36 , Processed in 0.3894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