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王志成2010

[【茶社活动】] 儿童时期的趣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9 2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的儿童节,姑且迟到的回忆:
    那时刚上小学,跟几个小伙伴费力地偷偷搬来一架木梯子,在泥砖砌成的仓库大墙上掏鸟蛋。大概是掏到第三处砖缝时,突然感觉墙缝里冰凉冰凉的,用小手用力往外一拽。晕了,居然是蛇,然后就从梯子上甩下来了。事后才知道,当时晕了好久,大难不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1: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讲个童年趣事,似乎还是和我大哥相关。
   大人们不在家,家里就剩我和大哥。他带我玩泥巴,然后在小井里洗手。当时夏天,水位下降,不知怎的,我一头就钻进水里了。只剩下我大哥在岸边抓着我两条腿,哭号着。我那个时候也就三岁的样子吧,现在还记得在水中睁眼的情景,觉得很奇怪,为何泡了三四分钟才等到大人来。还好没事。起来的时候,发现除了贴胸口的三角红包(小时候算命的说我要防水,所以7岁前都带个三角小红包,里面的东西很香,每年换一次)湿了外,七窍都没有进水!
   不知是我命大,还是那个小红包真的奏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6: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其他网友经历过没有,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搭房子,大人们称为“狗窝”,就是找些木头、树枝、塑料布什么的在外面盖个棚子,最好是在一棵大树底下,离家越远越好。当然最好是有些家具什么的,弄几块砖当凳子,纸箱子当桌子,再找个隐蔽的地方藏重要的东西,有空大家就在这里集会。最有意思的是一过完年,大家就把自己的什么腊肉啊、香肠什么的偷出来藏在搭好的窝里,等有集会就一起拷着吃,那个美味啊,比家里好吃一百倍,虽然有的时候都被烧的黑炭似得,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已经作别了,可又回来了,(*^__^*) 嘻嘻……,因为很想和你们一起玩嘛……

我的童年趣事十一
  玩蚂蚁
  小时候,当我一个人找不到其他小孩子玩的时候,我常常会到无轨车站后面的那片小柳树林子里去玩蚂蚁,因为那里的蚂蚁最多了呀。我对蚂蚁穴充满了好奇,真想变成一只小虫虫(穿铁盔甲)爬进去啊,看看那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Discovery里面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有关蚂蚁的片子了,啊,有些片子能拍到蚂蚁洞里面蚂蚁的活动,是怎么做到的啊?)我的玩蚂蚁游戏中充满了破坏性,去的时候,我常常要带上根大棍子,有时还带上刺水枪(就是塑料小药瓶,扎个眼眼),干什么?当然是搞破坏用呗。(啊,主啊,饶恕我吧,我当时很小啊,不懂得爱惜小虫虫啊什么的……)
   玩的花样有好多种,简单的一种是把大棍子放到蚂蚁洞口,有蚂蚁爬上棍子了,我就会拿开棍子,看蚂蚁在我的棍子上爬,蚂蚁爬到棍子一头了,我就把棍子高低调一下,于是那只小蚂蚁就又从高到低爬呀爬起来。这样来来去去,我发现小蚂蚁真是不知疲倦啊。过一会儿,我就来了坏主意,我把大黑蚂蚁,引下棍子,引到一窝小黄蚂蚁的洞口,嘿,你一定猜到会怎么样了。啊,打起来,黑蚂蚁如果动作迟缓就会让几只小黄蚂蚁缠住,肉搏战真是惊心动魄啊,小蚂蚁会紧紧咬住大黑蚂蚁不放的,一会儿,又会有许多小黄蚂蚁出来参加战斗的。“不行,我得搬兵去。”我跑回大黑蚂蚁洞口,开始用棍子挖啊挖,嘿,黑蚂蚁被我挖出来好多啊,引了许多只到那面,于是战场上就成混战了。小黄蚂蚁洞也让我挖开了,我都看到白白的蚂蚁卵了(那时候我还以为是它们的粮食呢)。有大黑蚂蚁要跑,我就会用刺水枪刺出几条沟出来,那些沟沟里土和水或成了泥巴,蚂蚁就会被缠住,不会跑太快了。大黑蚂蚁洞都很深很深,有时候会找不到它们的卵。我最高兴的是挖出带翅膀的蚂蚁了(未来的蚂蚁王和蚂蚁后吧?小时候不懂啊),那些带翅膀的蚂蚁真威武,就是行动缓慢些。这样挖来挖去,我就有些累的不行了,蹲着的腿都麻了,空气中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别提多难闻了。啊,蚂蚁都被我折腾出来了,黑压压的好大一片啊,呵,我就觉着我是个总司令了。(什么啊,就是个发起战争,搞破坏的大坏蛋)“咦,大腿痒痒,哎呀脚丫子好痛,啊,蚂蚁爬我身上了”,我丢开棍子,开始扑打,“哎呀妈呀,跑到我裤衩里了”,“不玩了,不玩了”,我得跑到大沙子滩后面,脱光了PP,把那些个小蚂蚁抖搂个干净才行喽……
   我也不是总作弄那些蚂蚁的,有时候我弄到大毛毛虫,我也会送到蚂蚁洞边喂蚂蚁们的,可是……又对不起毛毛虫了不是,哎…….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童年趣事十二
   捕蜻蜓
   小时候,捕蜻蜓是我们小孩子挺爱玩的游戏了。一想到扑蜻蜓,我仿佛能闻到青草、绿叶的味道了……
   空手捕捉蜻蜓的时候心情那个紧张啊,蹑手蹑脚地,一点一点靠近,把手指头并拢成兜状,一点点伸向蜻蜓,在有半尺的时候,鼓足勇气,突然一搂,嘿,蜻蜓就被搂在手心里了。千万别使劲握,使劲大了会把蜻蜓捏坏的,漏出点缝隙,用另一只手抓住蜻蜓的翅膀,蜻蜓就被俘获了。记着我总是带着个罐头瓶子,瓶子口用纱布盖着,里面装满了我的战利品,有时候还有蚂蚱什么的,甭提多自豪了。
   正式捕蜻蜓当然要做个捕蜻蜓的网的,我自己就会做。首先,需要弄到一根大棍子(谁家的拖把杆子,嘿嘿),再四处找大块的纱布,用铁丝弄个圈,纱布围绕铁丝做成个大兜型,用线绑好,再把铁丝绑到大棍子头上,捕蜻蜓的网就做好了。什么“烟袋锅”了,“黄毛”了,“红辣椒”了,“大绿豆”了,都是俺的捕猎目标。但是,唉,遗憾啊,我最垂涎的“八一”就捕捉到一次,还不是用网,是在我家的阳台上,好像那个“八一”有点“傻”了,飞不动了(是别的小孩捉到又放出来的吧?),那我也是欣喜若狂啊,“八一,我捉到八一了……”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吧。但,说老实话,展翅翱翔的“八一”是一次也没捕到。
   捉到蜻蜓后我常常是这么玩的,把纸剪成和蜻蜓身材差不多大小的飞机状,飞机的后尾很长啊,要能盖住蜻蜓的大尾巴才好,在飞机斗儿处剪开个长条口(太大了蜻蜓就跑了,太小不好穿),捏好蜻蜓的翅膀,把翅膀从长条口处穿过去,再平展好,嘿,蜻蜓就穿上个飞机衣服了,再放开让蜻蜓飞(飞不了多高了,跑不掉的),就想个真飞机了。这样折腾个多半天,蜻蜓就都蔫了,不太爱飞的蜻蜓就放了。
   老后悔的一次,捉到个“黄毛”,看人家都在斗蜻蜓,也忍不住,去和人家斗,可,可是,那家伙的是个大“八一”啊,我的黄毛,哎,头被咬掉了。(哎,太残忍了)“哇”,我就哭了,“再也不跟你们这些坏蛋玩了”呜呜,呜呜。打那次以后,不再斗蜻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1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在春节期间最喜欢玩鞭炮了,就是那种一串串的小鞭炮,我们不是把它挂在长长的竹竿上,“噼噼啪啪”地一气炸玩,而是小心地解开来,一颗颗地去放,当然不免有一些非常危险的玩法,如用手捏着鞭炮的屁股,点燃后,看捻子快要烧尽时,奋力向外抛去,鞭炮便在前方的空中“啪”地炸响。有时小伙伴们便通过这种玩法互相“打鞭炮仗”(危险,切勿效仿)。
  有一天晚上,我们有意去戏弄另一个小伙伴,于是便先去侦察一番。小时候,在农村里大家住的都是平房,我们悄悄地趴在后窗,看见他们家正在吃晚饭。我们拿出一颗鞭炮,把导火捻子捻得非常细,这样火烧得就会很慢,而且不容易熄灭,让我们有时间跑开躲藏。我们把鞭炮放在这个小伙伴家的窗台上,点燃后,迅速地跑到河边的一个柴垛后面,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却没有听到鞭炮炸响。“难道熄灭了?”我们心里一阵狐疑,一个小伙伴自告奋勇,要去检查一下,于是他便出去了,不多久,就见他匆匆地跑回来,说:“要炸了,要炸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啪”地一声,炸得很响。我们躲在柴垛后面嗤嗤地笑着。
  过了一阵,却不见有任何动静。我们总不能一直躲在柴垛后面,于是出来,到一个小伙伴家打牌去了。才打牌不多久,只见那个被我们戏弄的小伙伴也来了,他一进门就说: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刚才在我们家后窗台上炸了一个鞭炮,把我们都吓了一跳。我们这群人看着他,呵呵地笑着,谁也没有说话,当然也不会承认了。可是一会儿,有个小伙伴说:不是我们啊,我们一直都在这里打牌的,已经打了好久了。
  我不知他有没有猜到那颗鞭炮就是我们去点的,因为整个村子里大概也没有其他的人会去做这样的恶作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3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童年趣事十三
   练武术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现在的孩子不知道,那时候当《少林寺》播出之后,大江南北,学武术之潮,那简直就是铺天盖地、风气云涌啊。我也不例外,也经历过一段迷恋武术的日子,但由于人还太小,现在看来,就是一段趣事。
   距离我们家有三个楼那么远,在楼之间有几间高高的平房,在上小学的路上经常听到那个房子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动静,原来哪里有人练武术。记着那次我是晚饭后偶然围着看那个使刀的武术师傅教几个徒弟练武,那些徒弟(还有女徒弟呢)高来低走,蹿腾跳跃,厉害极了,看得我都呆了(当时经常能看到练武卖艺的,心中极是向往)。练了一会儿只听那个教练师傅冲围着的孩子喊,“有想练武的小孩吗?免费教啊,想练的来报名啊”,我一听,顿时热血澎湃,鼓足勇气喊了声“我报名”。当场有十多个孩子报名吧,我们被排成了两队,当下就练开了,练什么?就记着什么“马步”啊“弓步”啊什么的。天黑回到家,那个高兴,告诉了俺妈,由于是不要钱的,妈就同意了。于是,有几天晚上就去那里练,真学了4-5招吧,哎,练的真是累啊,每次回来都筋疲力尽的,可是心中非常的兴奋。但接下来却令人遗憾,我居然放弃了…..那天是在屋子中练,跟体操练习跳马似的,用手一撑,飞跳过一障碍物,我胆子小,几次到跟前都不敢过,哎,挨了师傅的说。晚上,垂头丧气回了家,几天没敢去,再去,看人家练的,都跟不上了,就不去了。现在想想,真可惜啊,要能坚持下去,我不也成铁身板了吗?唉,长大以后也没再碰到练武术的机缘,那次练武术的兴奋心情,却是永远都记得的。
   《少林寺》是之后的事情了,记着和我要好的同学也是邻居大地,最是少林迷,他妈是看电影院的,我两个经常溜进去看免费电影(不买票,他妈放我们进去啊)。啊,进去了,伸手不见五指啊,摸啊摸,嘿,这里有空位子啊,抬头,啊,李连杰和秃驴正打呢……《少林寺》我看了有五遍吧,大地,大地说他看了有20遍。嗨,真有效果啊,大地VS对门的小山东,小山东人高马大,就是打不过大地啊(我啊,别提我了,我是不行的啊),那次在大沙子滩,那大地把小山东摔的,都摔蒙了。小山东咧着大嘴就跑了,边跑边哭“呜呜,我告诉你妈去,我告诉你妈去……” (之后,大地的妈拿笤帚揍大地,大地跑了不回家,都是全楼全厂子都知道的事儿啊……哈哈,要怪都要怪武术的魅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11: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时学校组织的春游几乎是所有记忆里面比较美好的一段了。
  每到春天,学校总会组织春游,镇上小学的春游无非是到周边的农村里,看一看大地上的庄稼,和春姑娘的气息。
  有一年春天,我们又排着队,沿着镇上的石子马路来到了农村。眼前是一大片的田地,绿油油的,几乎一眼望不到边。而在天尽头那儿,则是一排树木,淡淡地和天上的云彩相连。田边有一些沟渠,但此时沟里的水是干的,沟渠的旁边长满了野草,还有一些无名的野花,以及一串串颜色鲜艳的小红果子。小伙伴们便在沟渠里玩,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冲下沟渠,奔到对面的土墩上,又在田野里摘野花,摘野果,各人玩各人的,不亦乐乎。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种色彩鲜艳的小红果子,坡上长了很多,一个枝头只有十来厘米高,枝头上一串串地,鼓鼓囊囊,晶莹圆润,仿佛一捏就会捏出很多汁水。有小伙伴说,这些果子能吃的。于是有些人就摘了好多,或拿在手上,或藏在口袋里。我也摘了一些,但终究有些担心,没有吃,半路都扔掉了。
  田野里还有几个碉堡,是以前留下来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有不到一米的高度,圆圆的一个个水泥桩一样。碉堡的机枪口已经被水泥封死了,但其中一个碉堡的门却半开着,露出小小的缝隙,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到。我们流传着一种说法:那里面是有死人的。其中一个胆子大些的小伙伴慢慢地走到门口,扶着水泥墙壁朝里张了张,但终究不敢再进去一步,害怕有什么死鬼突然冲出来,搹住了脖子拉进去。只张了一张,又飞快地逃了上来。
  农村的春天的确是万物更新,田头、林间,处处都有完全不同的气象。那些留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的,总是美好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1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喜欢玩泥巴,那时候姥爷有段时间当过货郎,最后留了很多存货,其中就有很多印版。印版其实就是个模子,先把印版打湿,然后把活好的泥巴放进去,压实。之后轻轻一磕就出来了,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个生动的形象就诞生了。印版的内容很丰富,有西游记的,有杨家将的,还有十二生肖的。可惜后来不小心摔掉一些,有一些送人了,至今却没能留下一个,不能不说是一个大遗憾。
再大一些,我们就去坑里挖胶泥,这种泥粘性大,干了之后不容易裂,而且特别硬,适合做成各种磨具或者搓成弹弓的弹丸。我总是把胶泥活好,然后反复摔打成立方体,然后用小刀修整成各种造型,当然最多的还是在里面掏出一个小坑,然后放些蜡油进去,做成一盏小灯,在阴天的时候放在课桌上点燃。
现在只是偶尔想想,工作忙累的时候怀念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成年人羡慕小孩子,大抵都是因为这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14: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镇上的电影院就是一个大院子,院子的一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稍高的墙,刷上白色涂料,便是幕布。正对着幕墙的院子后方,有一个小房子,房子前面开着两个小窗口,房子里放着放映机,放映机的聚光灯便透过那两个小窗口照射到幕墙上。————便是这样放电影的。
  院子里没有凳子,只是一片稍微平坦一点的夯实的泥土地。电影也不是天天都有的,在售票窗口旁边,挂着一块小黑板,哪一天在什么时候会放什么电影,便写在那块小黑板上。
  我们小伙伴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遇到打仗的电影,即所谓的战斗片,常常高兴不已,到了放映的那一天,便缠着大人带自己去看电影。大人们被缠得没有办法了,于是匆匆吃过晚饭,扛上一条长凳子,带上手电筒(电影散场时,天已全黑了,路上又没有路灯,需要手电筒照着走路的),就去电影院,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摆好凳子,就在那儿等着开映了。小伙伴们满场奔跑,追逐嬉戏,仿佛这就是他们快乐的小天地。
  因为只是个大院子,如果遇到雨天,就比较麻烦。有一次,我们去看电影,看着看着,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好在很多人都带了伞,于是撑着伞看电影。这时,坐在后面的可辛苦了,因为被伞挡着,几乎看不到前面的幕墙,自然也无法继续看电影。雨渐渐地下大了,有些人便早早地退场,匆匆回家去了。可有些人还在坚持,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朋友的家长们,小朋友们不愿意回去,家长们自然也不能走,只好在那儿撑着伞陪到底。雨势更大了,放映终于半途停止,在幕墙上打上文字说:因下雨,电影停映,改天再放。直到此时,小朋友们才会悻悻地离开。
  如果遇到好一点的电影,院子里就会坐满了人,甚至两边的墙上也会爬坐了人。我们只有下午就去早早地占位子,如果吃过晚饭再去,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空当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镇上的电影院也从大院子变更了礼堂,放电影再也不怕下雨了,放电影也再不用自己扛凳子了。看扛凳子、撑着伞看电影的情景,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童年记忆里有趣的一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拖拉机换媳妇

玩泥巴这样的趣事很多啊!
先讲一个荤而不腻的:
话说上学前主要玩具就是玩泥巴,和一个比我大一岁的男孩一起玩,做拖拉机,可是有一个比我们小二岁的小女孩连泥巴拖拉机也做不好,就求我们帮忙,
说:“哥哥给我做个大拖拉机吧!”
可是大男孩不愿意,就提条件要好处,说:“你给我什么好东西啊?”
于是,小女孩就提出了难以拒绝的条件:“我给你做媳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5: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犯傻的爬树抓蝉

小时候爬树真的很溜,速度快,不恐高。
有一个中午,我和一个大男孩发现崖头边的臭椿树上有一只蝉,就说:“我们一起上去捉吧。”
两人就傻乎乎地一上一下往树上爬。
奇怪的是,那只蝉没有直接飞走,而是往树梢移动,两个傻瓜也一前一后往上继续,到高处,微风吹拂,树梢晃动才觉得高,还有点小兴奋呢。
可是,那时臭椿树啊,树枝很脆的。
这时,树下来了个去菜园的大人发现了,忙招呼着:“快下来吃洋柿子。”
于是,两人迅速溜下来。
不过,洋柿子没吃到,却被大骂一通。
幸亏被人看见了,要不摔下来、或树枝断了,可能就没我在这里写同年趣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的认识和思维真的很简单,一个简单的小画片都会被认为是非常好漂亮的,而在长大的我今天看来,只不过如此而已。
一天,班上的一个同学拿着他的笔给我看:你看,这个漂亮吧!我一看,见他的笔杆上刻着一个仙女,衣袂飘飘,真是漂亮,忙问他:笔是从哪里买的?他笑笑。原来并没有这样的笔卖,笔上的仙女当然是有人刻上去的。
于是整个班级里、甚至学校里都知道来了一个“艺人”,在课余时间帮助大家在笔上刻画,当然,艺人也会收取少许的“手续费”。于是在那一段时间,一到下课或放学,同学们都纷纷地拿起自己的笔,围着那个“艺人”,请他在笔上刻画。
我也经不住诱惑,在一个下午,拿起自己的笔到了那个“艺人”面前。我一看,这个人大概比老师还要大些,满嘴的胡子。那人拿出一张纸,纸上有各种图案,有各色仙女,各种动物,我可以选择刻哪一个画,当然,不同的画“手续费”也是不一样的。我选择了孙悟空,交了手续费之后,把笔递给了这个满嘴胡子的人。只见他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一把小刻刀,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在笔杆上刻完了,又拿出一支有颜色的笔,在上面涂了涂,用布一擦,这样便完工了。我拿过笔一看,果然,笔杆上出现了一只小猴子,扛着金箍棒,还有一点像那么回事。后来,我又刻了一个仙女,只有这样,才觉得这支笔真的很漂亮。
后来长大一些,再看这支笔时,觉得刻得实在不怎么样了,有些东西只能意会,而不能细看。再后来,我又听到一个同学说:仙女就是衣服好看,长得未必好看的。我却不以为然。但这种在笔上刻画只是一阵风而已,到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有人再拿笔去找那个“艺人”刻画了。
比较遗憾的是,我的那支有刻画的笔却没有保存下来,不知是因为孩童的心性,笔用完就扔了,还是因为渐渐发觉刻画得实在一般,没有保存的必要。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的时候玩具很有限,女孩子能玩的不外乎就是跳房子、跳皮筋、打口袋、踢毽子等,最让我着迷还是歘嘎拉哈。东北管玩嘎拉哈并不叫“玩”,而是称为“欻”,也有叫抓嘎拉哈的。嘎拉哈来源于满语,是东北女孩特有的一种玩具,说白了就是动物的膝盖骨,比如羊、猪的膝盖骨都可以,牛和马的膝盖骨太大没法玩,猪的膝盖骨大小不均,四个面也不平整,所以一般都是用羊的膝盖骨做成的。
  嘎拉哈的制作比较讲究,是把羊或猪的膝盖骨经过蒸煮刮净去肉脱脂,然后再涂上颜色。因为原色的嘎拉哈是白色的骨头,用的时间长也会变成黄黑色不好看。所以大家都要给嘎拉哈上色,通常要上成红色,后来有了水彩笔也会涂上其他鲜艳的颜色,但还是以红色最多,这样做出来的嘎拉哈颜色艳丽,又很精致。
  嘎拉哈共有四个面,分别叫做“坑儿”、“背儿”、“轮儿”、“真儿”。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相对“坑儿”的背面叫“背儿”,侧面像人的耳朵叫“轮儿”,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真儿”。最平常的一种玩法是准备一个拳头大小的沙包,四个嘎拉哈,大家一起玩的时侯,用的嘎拉哈就很多。玩时先将四个嘎拉哈抓在手里,一转手腕将嘎拉哈撒在桌上,然后向上抛起沙包,先将沙包用一只手向上抛起,沙包在空中之时,这只手要迅速抓起桌上的其他一个嘎拉哈或几个嘎拉哈,然后要将沙包接住,(这期间不能换手,只能用同一只手完成),如接不住就为失败。成功抓起一次后,再接着抓,什么时候接不住沙包或者嘎拉哈从手中脱落,就算“玩坏了”,这时候就轮到下一个人玩。还有复杂一点的玩法,因为四个不同的嘎拉哈位置很难在一起,在沙包抛起的一瞬间,要从不同位置上分别抓完四样嘎拉哈而又不准碰动其它嘎拉哈,难度就很大,口袋要扔得高,小手才有更多的时间忙活,或翻或或抓必须眼疾手快,所以,歘嘎拉哈好的女孩子都是很灵敏的。
  那时的我只有几个嘎拉哈,东拼西凑,大小不一,颜色不均,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多攒几个漂亮、精致的嘎拉哈,那玩起来多带劲呢。现在老妈家里还存着我小时候玩过的嘎拉哈,前一阵去饭店吃羊腿又收集了好几个,回家童心大发,精心制作,涂上亮丽的颜色,以后可以和宝宝一起重温童年旧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0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烧马蜂窝

那时大概5岁吧,老爸在烤烟房劳动,我和两个男孩一起蹭在旁边玩。其中一处烤烟房闲置了两年,门也没了,我们也屋里屋外地玩。
忽然有一天发现有几只马蜂进进出出的,一个大点的小伙伴就说:“肯定有马蜂在做窝,马蜂蜇人厉害,咱们趁早找把火烧了吧。”
于是,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就找啊找地,最后在房梁上发现了蜂窝,还不大。
然后,就找了点破布条,又从烤烟房用的煤油灯里偷了点油弄在布条上,又绑在一根高粱杆上,我举着高粱杆火把,大一点的男孩用偷来的火柴点着火把,我就颤颤巍巍地将火燎到马蜂窝上。你别说,还真燎着了了呢!
可是,随后我们就深刻理解什么叫惹了马蜂窝了!
那个出主意、点火的家伙点着了火就准备好逃跑了,一见马蜂俯冲下来,立马开溜。
剩下我傻乎乎地看结果呢。可谁知,逃过一劫的马蜂三五只马蜂立刻俯冲而下,吓得我也想跑,可眼见是跑不掉了,就一扔高粱杆,往柴火堆里钻,可是,真的来不及了!额头上挨了两下狠的,疼的哇哇大哭起来。
幸亏老爸及时发现,扑灭了火把,才没酿成大祸。
至于受伤严重的我,老爸指点以锦囊妙计:自己回家用大蒜瓣切开擦擦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很多男生在小时候都玩过“斗鸡”的游戏,不是捉两只大公鸡互相缠斗哦,而是单腿立地,曲起另一只腿,其脚踝搁在立地之腿的膝上,用手抱住了脚踝,用曲腿的膝盖去顶对方或压对方,如果对方双脚落地,便是输了。呵呵,也有点像两只公鸡在缠斗,不是吗?
一到下课的时候,我们一群小男生便聚在教室旁边的一个空地上,玩“斗鸡”游戏。因为年纪偏小,我在班级里面也算是个子比较矮小的那种,但在“斗鸡”场上,却不占下风,至少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吧。因此,任何上场的人,我都敢去挑战一番。
一次课后,有一个新同学加入了“斗鸡”的行列,他长得有点胖胖的,同学给他一个外号,叫做“大傻”。大傻也来斗鸡了。我当然要出场挑战一下他。于是我摆好斗鸡的架势,单脚一跳一跳地到了他面前,他也迎了上来,在面对面的时候,我正准备进攻,这个大傻突然伸出右手,对着我的肩头用力一推,我一时立足不定,身子便往后倒了下去。……,之后的一段时间,我记不清发生了什么,只记得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是仰天躺在地上,大傻和其他几个同学围在我旁边,一脸焦急的模样。这时,忽然听到上课铃响了,我便爬起来,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回到了教室。事后,我认为,当我倒下去的那一刻,一定是晕过去了,但当时似乎并没有意思到这一点。
所以,小朋友的游戏,有时也要注意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8: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收拾衣橱的时候,忽然在衣橱的角落里看到一张相片,是一张黑白相片,和现在的两寸大小的相片差不多大。相片上是充满了幼稚气息的我,背景是一片树林,还有一个小池塘。我的思绪立即就飞到了那个时光。
  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纪吧,一个夏日周末,我和小伙伴一起到附近才开发的公园去玩。公园建成不久,面积很大,里面种了很多树,还有水塘,但游人很少,偌大的公园里似乎只有我们几个小伙伴,所以我们可以尽情地在里面嬉戏。
  一个小伙伴竟然带了相机,不过是那种老式的相机,要用胶卷的,而且必须用手指扳动胶卷,才能拍摄下一张照片。一卷胶卷大概能拍摄三十多张照片吧,但是小伙伴说,他有办法只拍一半的面积,就可以把一张照片当做两张来拍,这样一卷胶卷就能拍摄七十张照片左右了。其实我们倒不在乎能拍多少照片,只要有相机拍照就已经很开心了。
  我们有六七个小伙伴,轮到每个人能单独拍摄的只不过几张而已,但几张也足够了,我们忙着去选景,忙着摆姿势,相互开心,不亦乐乎。我不是那种非常上镜的人,所有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姿势,呵呵,不过,能够留影,也不错啊。
  可是,那个小伙伴一不留神,不知弄错了什么按钮,导致胶卷毁了一大半,这使得我们非常抱怨。那个小伙伴连声道歉,说冲洗胶卷和印相片的钱都是他出,我们才最终原谅了他。
  没有几天,照片出来了,我本来拍的就不多,现在只剩下了一张,直直地站立在一片树林和一个池塘前面,嘴角微笑。虽然是黑白的,但还算满意吧。
  多少年过去了,这张照片不知为何却突然躲到了衣橱的角落里,又在昨天重新来到我面前。我把它夹在相册里,留下了那一段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4: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多的

比如小时候大家排队排一起坐滑梯,我前面那个小姑娘把别人推到水沟里去了。结果笑死
又比如小时候姐姐说给我设计发型,结果把我的刘海全部给剪光光了,巨丑。。。。回家被我妈痛骂
还有小时候总是去小卖部赊账买东西吃,最后骗大人说差着别人的钱

还有小时候问志愿,我跟我妈说我长大以后要当妈
更有小时候,大人经常爱抱我,爱笑。。。 我还说她一点都不稳重
小时候是特别机灵活泼的小孩,又讨巧,全家都很喜欢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ind8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7-3 06: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我大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还没有现在严重的通货膨胀,1块钱已经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有一次,我妈给我了一块钱,放学的时候有些“有钱”的同学们都买学校门前的小吃,有凉拌海带、辣椒饼、牛皮糖、藕片等等(那时品种还真多),我也买了一份“搞子糖”(就是一种把糖熔化后用类似牙签的小竹棍绞一小团的零食),给了一块钱,但是和平时我妈给我买的不一样(我妈给我买的都是1块钱的,所以就以为这个也是1块钱的),就这样边吃边往家走,走到一半的时候有的同学看到说这个只要5毛钱,我说我给了小贩一块钱,他们就热情地怂恿着我赶紧回去要,当时也没有多想(现在想想很可能人家就不认了)就跑回去要钱,还好那时的小贩坏是坏,但还认账,通过我的“据理力争”还真要到了,从此以后我买东西养成了必先问价格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15: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童年能玩的花样也不少。淘蜜蜂,捉蝴蝶,斗机子,打游击,扔石子,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扔石子了。它可以在水上玩,用石子或小瓦片沿着水面打圆圈,看谁打得多。也可以在一个空旷的地面玩,看谁的石子扔得远。
玩水上石子就在村子前的小水塘里,我们几个小伙伴一玩起来可不管水塘里有没有人,照玩不误。那一次村里的一个大哥哥正划着澡盆到水中央去捞什么东西,照理说我们该停会手,可我们哪管这些,照玩不误,一个不小心,我扔出的一块石子正中那大哥哥的额头,顿时血就流下来了,吓得我赶紧回家。可问题并没因为我躲回家而解决,大哥哥还是找上门来了,妈妈不但一个劲的赔不是,还立马煮了两个鸡蛋给他吃。事后虽然没少挨妈妈的一阵打骂,但还是不长记性。
玩陆上石子我就常常在家门口扔,有一次我正在门口扔得起劲,我的一个又高又大的女同学突然从门前经过,石子象长了眼睛一样飞到了她的额头,妈妈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一边给哇哇大哭的她以安抚,一边牵着她的手在我家里坐下来,又煮了两个鸡蛋给她吃下。现在想来都非常后怕,如果砸瞎了他们的眼睛,那可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7:43 , Processed in 0.1555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