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266|回复: 94

[【问道台】] 农业跨国公司及其科研体制对我国农业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1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中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农业对于人类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我国有不少大的农业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无论从质量还是个头上看都无法与国外农业跨国公司相提并论,但是农业如同军工一样,必须掌握在自己国家手中,国家必须在自己国家的粮食和农业问题上拥有主导话语,在这点上我们国家没有退路,也不能有搞不好农业的任何借口。
  根据笔者观察国外农业巨头,跨国公司的发展的秘密有很多,比如所在国家支持,游戏规则有利,垄断力量的形成,对市场操控能力的掌握等等,但是我想其中的科技研发体制也是其中核心因素之一,研究这些农业跨国公司的做法,探讨其科研体系(著名的实验室、研究中心、与大学的合作、合作大学的教学及科研训练及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欢迎大家讨论,特别是结合国内外农业巨头、跨国公司,国家的农业公司如何搞、农业人才如何教育、农业研究如何开展?

附: 农业巨头
1.
孟山都公司:
http://www.monsanto.com/
嘉吉公司:
http://www.cargill.com/
杜邦公司:
http://www2.dupont.com/
路易达孚:
http://www.louisdreyfus.com/
邦吉公司:
http://www.bunge.com/
ADM公司:
http://www.adm.com/
其中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大家族目前垄断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简称“ABCD”跨国粮商,正是这四大家族夺走了中国大豆的话语权。如今,ABCD在国内跑马圈地的消息不断,并已基本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搭建,显然这四大家族对中国“寄予厚望”。     

2.世界10大生物农业巨头简介
1、杜邦(Dupout),美国农化巨头,在世界500强排第47位,主要从事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1999年以77亿美元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种子公司--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开始涉足种业,仍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9.38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是玉米种子,约占全球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的43%,其他种子业务有大豆、小麦、高粱、向日葵、紫花苜蓿等。
2、孟山都(Momsanto),美国农化公司,1998年兼并美国嘉吉公司国际种子业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16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是棉花、大豆、玉米种子。
3、先正达(Syngenta),1999年瑞士诺华公司与Anglo-Swedish AstraZeneca分别合并他们的农化业务而创建的新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9.58亿美元,主要种子业务为蔬菜种子。
4、利马格兰(Limagrain),法国农业合作组织,传统种子公司,是世界第四大种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蔬菜种子公司,2000年的种子销售额为6.22亿美元。2000年与德过KWS公司共同兼并了美国大湖种子公司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
5、 圣尼斯(Seminis),墨西哥最大的种子公司,世界第五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是瓜果、蔬菜种子,占世界蔬菜种子市场的20%,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4.74亿美元。
6、 埃德瓦塔(Advanta),1996年由荷兰Royal VanderHave Group和英国Zeneca Seeds 两个公司合并而成,世界第六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是油菜、向日葵种子,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3.73亿美元。
7、 道化工(Dow),美国化工公司,1998年收购Mycogen,2000年收购嘉吉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杂交种子业务,世界第七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有玉米、高粱、大豆等种子。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3.5亿美元。
8、 KWS AG公司,德国传统种子公司,世界第八大种子公司,2000年与法国的利马格兰种子公司一道收购了美国大湖种子公司在北美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业务,2000年的种子销售额为3.32亿美元。
9、 Delta & Pine Land 公司,美国种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达到3.0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九。
10、 Aventis 公司 1999年由德国Hoechst AG和法国的Rhone Poulence 合并而成,世界第四大蔬菜种子公司,2000年种子销售额为2.6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0: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浅见:
1、大米,中国的隆平先生,对世界做了很大贡献!
2、国家进行适当的收储,保护,毕竟是有限的。
3、可以看到,前面所提到的10大公司,都是种子公司,种子和产品,虽然都是农作物,利润可
  差到天上地下!
4、技术,这才是根本问题:
  a)转基因技术现在很吃香,比如,中国的大豆,产量不如国外的转基因大豆,价格还比
  进口到岸价高,那么,这个困境如何解脱?单靠老百姓觉悟是不够的,除非证明转基因不好。
  b)种子和粮食的关系,也是技术使然。有一次看电影,人家掌握技术,我就是卖给你种子,
  但是,只能用一年,产的粮食,不能再做种子用!这样,就能保证长期的种子利润!
  c)这些研发,不能单纯靠某个人,某个单位投入,要靠国家增加投入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先锋实力也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4: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wangjade于2009-06-24 10:04发表的 :
个人浅见:
1、大米,中国的隆平先生,对世界做了很大贡献!
2、国家进行适当的收储,保护,毕竟是有限的。
3、可以看到,前面所提到的10大公司,都是种子公司,种子和产品,虽然都是农作物,利润可
  差到天上地下!
.......


第一转基因大豆在没有彻底打垮中国本土大豆前价格肯定比中国本土大豆便宜,美国政府的补贴都给了这些巨头和出口商了

第二粮食收储有时间限制,时间长了只能做饲料或者酿酒了

第三袁隆平的水稻种子在口感和营养上面还是稍有差距,海外很多不选用的理由是口感

第四种子这块海外市场都被垄断了,国家这方面的力度还是稍微弱点,我们没有自己本土的种子一条龙的巨头,只有吃剪刀差的垄断供销的大公司

第五基因研究我们现在已经落后,而且自己野生植物基因保护也不够重视,我们很多地方要改进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henry2000888于2009-06-24 14:51发表的 :



第一转基因大豆在没有彻底打垮中国本土大豆前价格肯定比中国本土大豆便宜,美国政府的补贴都给了这些巨头和出口商了

.......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教训
国外势力集团操作经济理论,误导我国决策层,将我国好多优秀的种子公司以改制为名一卖了之,我亲戚所在的种子公司就是这样垮了的,垮的时候光仓库里边的玉米种子最少就能卖2、3千万,加上市区的厂房,仓库,设备等,卖了1000万不到,呵呵~~~照中国特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golden21c于2009-06-24 16:32发表的 :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教训
国外势力集团操作经济理论,误导我国决策层,将我国好多优秀的种子公司以改制为名一卖了之,我亲戚所在的种子公司就是这样垮了的,垮的时候光仓库里边的玉米种子最少就能卖2、3千万,加上市区的厂房,仓库,设备等,卖了1000万不到,呵呵~~~照中国特色啊

确实是这样。这些所谓的“老师”很不地道。
而且,不止是粮食方面,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包括国有资产流失……

可能,国家认为,学习的过程中要交学费,只要把大头儿控制好,
等国家发达了,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1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农业运作上面,美国公司的实力一点都不比美国那些投行差

我们的农业公司很多时候满足于吃中国农民,和我们那些国企一样,对外是外行,对内呵呵

所以我们农业的希望是什么,我感觉还是把类似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再用手段联络起来,在用户层面加强博弈的实力,这样把我们这些专业农业公司目前吃农的垄断行为变成一个农业的专业附属的类似现在小额担保公司或者租赁公司那样服务商,我们产业上面限制国外公司的购并的范围和在国家安全上面立法,这样用户层面强了,把专业公司做大了,那出击可能不是很强,但是防守就优越了!!!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4 2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农业教育这块,我的一点想法:

第一:一定要加大商科的课程考核,内容可以采取国外流行的MBA的翻译教材,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商业思维(渠道,商务谈判,怎样选择蓝海,怎样策划竞争策略,怎样做年度商务规划,怎样筹钱和使用,怎样使用供应链相关软件)

第二:一定要让学生们做农产品的商业论文,无论是策划还是渠道调研,这样从小培养学生熟悉西方商业思维和逻辑

第三:一定要让学生接触现在的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供应链管理软件这方面的实际使用,这样我们的学生有技术基础,自己使用或者开发就很方便了

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3: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

商业课程里面,对农学学生最关键的,我感觉:

第一快速消费品的营销体系框架是最值得亲身感受的,因为这些用品和农产品类似,顾客群也是高度类似,渠道销售也是类似

第二供应链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在这些跨国农业公司里面可以看到大量的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上面的开发应用,别人的利器我们的借鉴

第三互联网营销和电子商务,这些将来是我们生活的主流营销模式之一

把握这么几大块,基本上农学生有了现代商业熏陶和思路训练,我们的未来的企业或者企业干才能充分使用这些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5: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关于大豆的问题,我google了一下才知道,在彻底走出去,加入我们梦寐以求的世贸组织,全身心融入世界大家庭之后,我们不仅在金融领域挨了揍,在农业、粮食领域也挨揍了。好嘛,这下终于明白了,领导所说的和平主题只是相对的概念,背地里原来大家都在捅刀子啊。不过我们个子大,挨揍就挨揍了,在金融领域挨揍,用黑道中的术语形容就是“封眼”,挺大的个子让人揍了个乌眼青,走在马路上顶多就是个难堪而已,可在农业、粮食领域挨揍,那就是伤筋动骨,走路要一瘸一拐了,搞不好跌一跤,能不能起来还真是个问题。所以,希望我们的脑袋能想明白,眼睛能看清楚,在今后尽量做到少挨揍。那么不走出去成不成?也不成,没有朋友,不知道敌人在干啥,迟早是要让别人上家里来揍你的,在孩子面前挨揍就更丢人了,所以还是走出去,一方面交朋友,另一方面瞅空子捅敌人一刀,这样既在孩子面前长了面子,又在别人面前树了威风。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容易挨揍,然后想办法避开他。

那么我们容易在哪些地方挨揍呢?就是我们比别人落后的地方。落后就要挨打,领导这句话说得是千真万确的了。我们在农业上挨了揍,就是因为我们的农业基础、粮食问题是一双特大号的拖鞋,自己还没整利索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打架去了。结果没想到人家都是足球鞋,跑步跟不上不说,别人还给你使绊。这时候,就应该停下来或放缓步伐,看看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国外对农业的研究和认识是对我们而言是具有前瞻性的。我们的农业最开始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缓慢发展的,在大跃进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业中的环境、生态、资源问题开始凸显。而到了8、9十年代,由于我们紧盯工业化国家的好处,实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政策,从而抑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问题更加突出。而在经历许多事件后,我们才意识到农业和粮食实际上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命脉,并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2)农业自身的问题。我们的农业涵盖了农业的三个阶段: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如今全面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而我们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现代农业阶段。

(3)科技水平。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80%,我国为40%,转化率为30%,发达国家为80%, 并且在生物技术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研究上,我国大大落后发达国家。

(4) 农民组织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会不利于资源信息共享,不利于规避风险。

(5)管理水平。我国到现在仍然是以行政手段对农业进行干预和管理,而国外则是依据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

(6)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上的差距。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在20%到30%,而四大公司则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控制全球的加工、包装、运输业务的80%。这使得我国产品质量下降,不能适应需求,成本也降不下来。

(7)服务体系。发达国家都有一整套为农业服务的技术体系,我们不能说没有,但程度跟没有也差不多。

(8)支持、保护本国农业的差距。多年追求工业化发展,单凭政府的一两句重视“三农”问题很难在农业保护上有多大起色,各种保护农业及农民利益的法规制度需要健全。

这样,我们再回过头看大豆挨揍问题(http://news.163.com/09/0326/15/55BE1SF30001124J.html),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我们的大豆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迈入现代化农业阶段,但我们的管理措施没有根上,还是以行政手段、政策为主,不能依赖法律、市场管理,出现问题是必须的。

(2)产业化的经营理念。由于我们是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依据市场的经营理念被压缩,再加上经营思想本来就落后,在市场上开战,输赢已有定论。

(3)通过这几年的事件,可以看出,只要是中国出口的,价格都是越来越低,而中国需要进口的,价格却越来越高。在急切融入世界大家庭之后,不对本国战略意义的产业和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无异于慢性自杀。

(4)再次呼唤科技创新。科技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制约当前在于成本,根本上在于制约我国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高度。看看四大粮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就知道了,它们之所以位于产业链顶层,就在于他们掌握了科技,能够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对整条产业链进行整合。

(5)资本市场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看看大豆事件,可以知道资本市场对产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同样在该领域我们也处于挨揍局面。

鉴于教育总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农业领域相关的教育也不例外,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以适应国家现阶段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农业教育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大学-农业区-公司的联合办学模式
(2)健全农业经济相关的学科建设,提高思想观念上的认识。
(3)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4)注重农业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5)加大农业问题的科研投入

总之,农业问题事关国家经济的全局,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和规划,在我们的拖鞋没整理成布鞋之前,还是作场外活动比较好。如果十分想上场搏杀,那么就请携带力量倍增器——先进的农业教育上场。否则下一次挨揍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受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影响,传统上认为我国的居民日常生活开支(主要是饮食)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越低越好,但是现实中我感觉这样的理论在中国是教条主义,我认为应当是高点好,具体高到什么地步要看能否带动农民收入提高和社会需求的程度来说,这样内需和农业、以及农民工外出务工问题都解决了,每年的民工潮也解决了!中国下层百姓有钱了,内需也拉动了,工业品的销路也解决了,应当走农业带动工业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8: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房价下不来,居民日常生活开支食品类再增加开支,那就不是一般问题了

我想提高农民收入要和很多问题比如房地产问题挂钩解决,当前焦点是房地产虚高和房地产占地损害农民利益!

另外还有补充:

农学教育必须加强法律教育,商业活动增加必然带来大量的民事纠纷,这些纠纷往往很多涉及各种法律常识,农学教育不能独立于世外,我们农业活动不能被高智商诈骗这类坑农活动搜刮去我们本来的利益

看上海台的一个往事访谈节目讲的很好:

一个安徽的卖肉郎去上海,先是自己爱到新华书店读书,读了法律书籍帮助自己打官司赢了被人欠账不还的案件,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成为上海外来劳动人员读书典型,这个案例其实说明了懂得起码的法律,农民对抗这些民事法律纠纷能更有底气!

同样农学教育也是这样,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讲关键的法律课程给学生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9: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点房地产:

我们城市化的过程里面创造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暴富的神话,但是这些被地产开发激活的大量资金没有被合理的运用到可持续的绿色农业的这个行业里面,被大量消耗到了地产金融泡沫里面,这样农民没有得到房地产开发的红利,产业升级也没有做到位,倒是市场被人家撬开了,现在只好做终端垄断的防御战(几个大公司垄断了农产品种子的一条龙销售,不过很多是代理产品)!

其实老祖宗已经很明确的给我们教育:中国可耕地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宝贵资源,现在很多都被高楼占用了,城市化把大量高产地块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果我们的农业资源越来越贬值了

城市化是不可避免?还是我们过于急功近利了,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很多小城镇良田变成房地产垃圾(街边房都是给失地农民的补偿,但是因为本来就是消费不旺,出租不出去,房子在慢慢老化变旧),本地已经不出产很多蔬菜,很多都是从外地运过来,街上游手好闲的本地农民子弟无聊的在玩台球这类耗时间的游戏,他们现在都是城镇户口了,呵呵

这地没有了,孩子们吃家里出租的利益能吃多久,在这样城镇上面看不到大家对未来的信心,反正高考考走的不再回来,出去打工的也不回来,本地街边上都是吃苦的外地温州或者西北东北人在开店,本地人沦落到吃房租闲着的地步,不知这样的城镇化有什么意义!(我的一个朋友家乡的一点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1: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为何要强行补贴全世界

 如同在储备石油一样,美国一样在储备粮食产能。美国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能力,足以使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面包篮子”都成为多余。近20年来,美国主要粮食作物的耕作面积,一直在15亿中国亩左右,由于政府补贴休耕,美国还有大约1/3的土地处于休耕状态。而且,美国的农作,历来只是一熟制,合理密植技术也远远没有像中国这样得到淋漓尽致的利用。所以,保守估计,美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短期内提高30%~50%的粮食产量。而从10年以上的长期看,提高100%的粮食产量也并非难事。在目前情况下,美国早已经拥有了摧垮绝大多数国家粮食生产体系的实力,如果再加大产量,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已在WTO规制之下的传统农业大国,亦将无法幸免。对于食物帝国的营造者而言:鱼已经进网了,至于何时收网,只是一个等待时机的问题了。一个单一食品体系的形成,一个食品帝国的崛起,伴随着食物商品化和政治化的不断推进,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当单一食物帝国奠定基础后,谁还能不听凭食物帝国的调遣?

  2006年以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只是食物帝国新一轮的洗牌过程。当中国、印度等国的农民,又一次在政府和市场鼓动下,纷纷投入粮食生产,而在收获时,迎接他们的是连续几年的低价格时,类似大多数亚非拉小农国家的命运,就将在未来的3~5年内上演。摆脱单纯就粮食谈粮食、就农业谈粮食、就简单的供求失衡谈粮食的讨论模式,才能进一步挖掘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表象的背后逻辑。

  在食物帝国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形成和拓展其疆域的时候,想要逃脱被其控制的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许,我们能以局部的、改良性的替代方案,来延缓这一进程的实现。比如,可以像美国反对产业化食品体系的实践者那样,以消费文化革命为精神内涵,以一个本地化食品体系的创建为实际行动,来实现三个替代:以消费天然食品替代消费人工(产业化)食品;以公平贸易方式替代自由贸易方式;以本地化食物体系替代全球化食物体系。

  粮食武器的作用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粮食援助,另一个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粮食援助,使得许多亚非拉国家不需要,也不能够生产粮食。原有的农地,多数转作发达国家需要的咖啡、香蕉、香料等作物的生产。大量的农民,也在这样的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过程中,被赶出土地,流荡在城市的边缘。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可以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低价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得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基本无利可图。由此,又带来了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大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农民,又在市场机制的吸引下,被拽出土地,成为工业化的边缘人群。

失去了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粮食上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其食物体系同样因美国建立在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强大竞争力,也被美国等国家替代。

  农业食品集团也在通过种植合同和垂直一体化的扩张方式来加强它们在农业中的主宰力。种植合同是农民和公司之间风险多元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不但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依靠种植合同,农民提供土地并且提供生产必需的劳动力。种植合同是一个工业模式,公司在这个模式中寻求外包以获取自己所需的原材料。

  种植合同与垂直一体化不同,后者是当农业生产的上游阶段和下游阶段被包含进一个公司时才发生。垂直一体化的例子包括:农产品加工公司扩展其业务至原材料的生产,或者农业产品运输公司将其业务扩展到农产品加工领域。然而,种植合同与垂直一体化都允许公司扩大它们对农产品加工和对农民的控制。多年来,在美国生产甘蔗和甜菜采取种植合同或垂直一体化的方法。同样,90%的育种作物生产也采取同样方式。大部分烤禽生产也是通过养殖合同与垂直一体化这两种方法,88%的火鸡产品依靠相同方式生产。一些大规模农业食品集团控制了水果和蔬菜领域。与此背景相反,农民正在逐步失去对农业生产的控制,他们下降到农业劳工的地位,而且农业食品集团可以决定他们的合同期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1: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有关资料分析,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目前的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即占全球产量的40%左右,其中小麦高达60%,玉米出口量则占全球出口量的70%。
     
   美国为什么在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大量剩余的情况下,也要用巨额的财政补贴“亏本”地生产廉价的粮食来出口,同时还用巨额的财政补贴维持着大面积的休耕土地?其战略目的与核武器无法使用也要大规模发展的目的并无二致。从战略的高度来说,持续的粮食生产力就是世界经济战争中的“核武器”发展能力,拥有了世界粮食市场的垄断地位,就拥有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权。因为制造粮荒所具有的更广泛的生物杀伤力,是制造任何武器所无法比拟的。为了取得在世界粮食市场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少数农业发达国家实施高粮食生产扩张能力的发展战略,其中美国就控制了当今世界粮食市场的供需总量;只要确保了粮食高生产的扩张能力,通过减少或增加粮食出口量就主导了世界粮食市场的走向。
     
    历史上美国就发起过好几次粮食战争,如在冷战时期,粮食就曾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阵营的政治武器,实现了核武器所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粮食武器还可以打击、改变进而控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体系,让其只能仰赖粮食援助或粮食的供给,形成无法改变的经济依赖与政治依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大家现在去不去政法大学的书店

那里我原先买过成套的杨良宜的有关船舶海运的相关法律著作

我在这些书里面体会到了:

西方在专业市场里面养了大批的专业律师,这样无论在诉讼和仲裁里面,人家都有很专业的很有影响力的法律储备力量,而且在国际法律界都是很有影响力,这就是软实力吧

反观我们的农业这块,无论是农业专业的专利律师还是普通诉讼的专业农业法律储备都是很不足的,我们声音最大农业方面的法律援助律师基本都是为农民工讨欠薪的律师,所以这些方面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和国际农业垄断巨头比较缺乏的地方

所以建议我们的法律和农学界多多沟通,在专利保护或者农业保护这方面多多给我们现在学生普及或者启蒙这块知识,起码要学生知道,出现法律问题该怎样走程序,怎样想办法,不要被海外那些公司以法律手段讹诈,这也是我的一点补充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资本,不仅在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前,显示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娴熟的控制技巧,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面前,它们同样伸出其强大的手,从而捕获了政府。而被资本绑架的政府,也在国家利益和民主包装的掩护下,力图推动食物的政治化,从而使得食物的本来面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品。粮食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在中国,早已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哲学,更有明成祖朱元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以及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哲学。在改革开放时代,“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以及“无农不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公共物品性质认同,也早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美国,食物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所谓的征粮派款、租税分成等方面,而是越出了疆界,成为国际间硬实力的一项标志。

  这一标志的成立,先是以粮食的人道主义援助的含蓄方式体现,后伴随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以更清楚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谈判与开放体现。

  比如,美国在兜售其农业生产体系和食物系统,同时使第三世界的食物系统变得与他们相似(在市场化和食物消费结构方面),也与其形成互补(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其表现是,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又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原因就是这些“最强大的国家将建立一个单一的世界粮食系统,由它们进行控制”。可悲的是,多数被控制的国家,既没有驱逐那些统治国家,也没有发明自己的解决办法,反而在刻意地模仿富裕国家的粮食生产系统与食物产供销体系。在美国产业资本的宣传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盲目学习下,美国的食物系统被塑造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系统。孰不知,美国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能力,就足以使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面包篮子”,都成为多余的“面包篮子”。《粮食政治入门》中就描述了美国如何成功地用粮食援助,摧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让这些国家的农民失业,沦为附属于美国消费需求的经济作物园工人,让这些国家的农业基因化、石油化、化学化和机械化,从而购买美国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让这些国家自给自足的本地化食品体系瓦解,使得人人成为产业化食品体系的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买取更低的营养,以至于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1)无现金储蓄。产粮农民不得不在收获季节廉价卖粮,而又要在该年后再以昂贵的价格购入,以度过饥荒。

  (2)无粮食储蓄。甚至连谷种都被吃光,通常也不需要自留谷种了,因为都换成了食品集团提供的转基因种子,农耕牲畜也卖掉了。走向不断地以劳动替代资本,欠债度日的恶性循环。

  (3)无安全的土地所有权。商品化和饥荒,成为地主夺取佃农土地的机会。更多失地的农民,又意味着更高的租佃价格和更低的雇用工资。

  (4)无工作机会。虽然粮价可能上涨,但对失去生产资料的佃农而言,这不再意味着收益,而是成本。他们必须买粮,由此竞争十分稀少的工作机会,产生工资的探底竞争。

  (5)无家可归。当自己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已经与自己无关,甚至连糊口的雇用机会都没有时,农民只能流落到城市,成为贫民窟的一员。于是,上演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悲剧。

  上述问题,带来的是对美国更多的依附,从糊口的粮食,到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整个农业产业体系,都变成了美国的原料提供者和农业投入品消费者,而原本自给自足的食品体系,则换成了昂贵的由美国提供的产业化食品体系。

  资本化的食物集团,当然不满足于只挤压本国的农民、受援助国家的农民,它还要进一步扩张其疆界,将捕获的手,伸向世界各国,伸向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

  作为一个文明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建立了一个立足自主的食物体系。所以,当工业品、投资品全球化大行其道时,食物体系较少涉足。当然,这不符合食物集团的经济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于是,食物集团的商人,和美国政客们一起,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将其纳入GATT和WTO体系。

提出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似乎是为了如下世俗理想:一国可以通过贸易途径,部分或全部解决该国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且世界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但上述结论的成立,暗含着这样两个假设: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没有扭曲的、充分竞争的、跨国界的、完备的粮食市场体系,并且一国粮食贸易量对世界粮食供求的变化有足够的弹性;二是粮食贸易作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只接受国际上贸易规则的制约,而不受国与国之间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

  但从实际情况看,上述两个假设并不成立。

  在GATT和WTO谈判中,农业可能是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领域。农业公司寻求在大众食物、基因资源和农业上的寡头垄断地位,在政府以及全球、地区贸易协定中施加影响,创造让美国倾销其高补贴农产品的基本条件。于是它们通过游说政府,使得国家利益的代表者是它们公司的派出人员。比如,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直接与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食品集团—嘉吉的执行总裁的推动有关。正是他代表公司利益,却出任美国的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美国农业首席谈判代表,极力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农产品自由贸易成为现实。在WTO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框架下,各国要想保持其独立的农业与食物体系,几乎不再可能。这一案例,反映了粮食商品化和政治化的绝佳结合,也使得世界食物体系都在这两股力量的合力围攻之下。

  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是以公共部门的形象出现的,其干预应该是朝向促进社会公正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向的。但是,由于政府及政治家也是一个有自身利益的理性人,管制者很容易被他们的权力租金诱惑,从而使得他们被管制者“捕获”,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这一过程中,管制制度能够带来租金并因此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对象,管制者则根据自身的效用决定管制所服务的利益集团,管制实际上变成了政治家创造租金和攫取租金的工具。因此,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就不再有理想意义上的政府,也没有理想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只有利益集团。管制者依据其自身利益的计算结果,决定其服务的利益集团。在管制理论的鼻祖斯蒂格勒(Stigler)提出捕获理论之后,后来的一些极端的捕获理论更加认为:政治家利用管制创造租金,并通过竞选捐赠、选票、贿赂来攫取这些租金。存在这么多特许权与管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赋予官员们否定它们的权力,然后以提供特许权为回报来换取贿赂。这个理论强调了管制对政治家和官僚的利益,即使当产业由于管制而利益受损,管制依然会存在。

  对农业和食物体系的管制权力,同样带来了政府租金的扩大。以美国两党所接受的政治献金为例,可以看出农业政策和食物政策的转变,有其背后的“捕获政府”因素。政府也由扼杀本国和世界他国可持续农业和健康食品体系的帮凶,走到了主谋的位置上(见表2-7)。

  表2-7 美国农业公司的政治献金(2005年)

   公  司政治献金(美元)民主党(%)共和党(%)

  Altria Group1 338 0533763

  American Crystal Sugar1 146 2676138

  Farm Credit Council972 1803763

  Dairy Farmers of American880 8354159

  Reynolds American860 0001486

  UST,Inc.585 0001585

  Dean Foods530 0002971

  Safeway Inc.510 4574456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483 3004059

  Deere & Co.467 8001584

  Weyerhaeuser Co.452 8262377

  Flo-Sun,Inc.451 1406634

  National Cattlemen誷 Beef Asso.388 7942476

  Pepsi Co,Inc.382 0922969

  International Paper380 9991189

  California Dairies,Inc.379 5001682

  Connell Co.374 000973

  Pilgrim誷 Pride351 4000100

  Food Marketing Institute345 5711090

  National Cotton Council325 4964159

  资料来源:Opensecrets.org:http://www.opensecrets.org/industries/contribution/asp?ind=A&cycle=20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8: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潜伏的人都对情报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美国对于农业情报的工作,那就叫世界一绝了!


大家看过八十年代科学画报或者知识就是力量的都看过一篇文章:

美国为了监控苏联小麦土豆产量,专门发射监视农业的军事间谍卫星,用各种光谱和雷达信号检测苏联土地上面作物生长情况,随时监控,以便为在向苏联出口小麦时候抬价做最精准的监控数据,当时苏联虽然把粮食产量作为最高核心机密,但是屡屡在进口小麦上面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不得不高价进口小麦,美国很好的控制了市场上面小麦的供应量,把逼得苏联不得不低价出口石油和矿产,高价换回美国玉米小麦,这是当时美国的阳谋,苏联即使知道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每年如此,奇怪了吧,当然不排除苏联内部有美国代理的潜伏,呵呵!

我想我们农业的情报保密教学也应该做,这样保守我们农业专利或产量的机密或者采用混作农产品,搅乱美国监控卫星的侦查,这可能不亚于我们在军事方面的工作!

我想这些八十年代已经是常识的东西,今天还有几个人关注呢?

我想不会有太多,因为我们都关注高房价,都关心股票,都关心美国绿卡,呵呵

建议加强农业情报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配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1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析粮食危机诱因


   农业是一个弱质的产业,我们知道工业品的生产,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天气状况。风调雨顺与否,对工业影响不大,对服务业影响不大,但对农业却影响甚大,因为农业是唯一一个人与自然相交换的部门。农业的产出,更多地取决于耕地规模和天气变化,农作物的生长,是自然界吸收阳光、空气、雨水、养料的一个自然过程,不像工业品和服务那样,完全由人为控制。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食物能的过程。也就是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是由人来决定的。

  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农业至少要比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多面临一项风险—自然风险。此外,我们还知道,在缺乏保护、缺乏组织的情况下,农民们又面临着比制造业和服务业更大的市场风险。而且,农业的自然风险,主要是由追求消费满足的处于生存经济状态的小农承担的,这和追求利润的企业部门承担的市场风险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叠加的情况下,农业就变成了一个弱质部门。这是从农业的风险特征角度来说的。

  不可否认,现代国际社会并非第一次经历粮食危机。如1972年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然而,此轮粮食危机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危机要么因为天灾,要么来自战乱,今天的危机则是粮食国际供求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然。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8亿辆汽车与8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8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8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2008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1.14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8%。布朗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2005年的200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00万吨。

  导致粮价危机的另一大原因是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兴发展中国家有4亿人成为中产阶层并因此正在改善其饮食习惯。这类人对肉、奶、蛋需求比例的上升,大幅提升了粮食的需求,因畜牧业产1斤肉需消耗4~7斤粮食。

  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增幅却因各种原因大幅滞后。天灾自不必说,气候变暖也是粮食减产中日益严重的因素。另外,人为因素也在上升,如农业国快速城镇化,乃至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大量可耕地丧失。这些都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

  长期以来,世界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不均衡问题困绕着人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发展到今天,粮食问题不仅更加重要、复杂,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从根源上来说,当今世界可能面临的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上的粮食危机大都是由气候异常造成的,而目前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源却是多方面的,具体地说,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增多,使得作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导致可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灌溉水源的匮乏,使得农作物在旱灾时不能被及时地浇灌;用于燃料生产的粮食大幅度增加以及人口增长的粮食需求上升。而尤为重要的是在粮食问题上,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从而可能导致粮食的高价和粮荒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粮食产量的增速远高于人口的增速,但粮荒仍然不时地威胁着世界,从冷战后至今,世界大规模的粮食危机已经发生了5次。特别是,在过去45年的时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到了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而就世界粮食储备而言,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大量地囤积粮食。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的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0.9天,美国达到103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的粮食储备既无必要,也不经济,因此导致世界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
从世界粮食生产方面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于垄断地位,仅美国的粮食出口就占了全球的1/3。全球粮食产量的严重不平衡威胁到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穷国。长期以来,那里大部分贫民都只能依靠外来粮食供应维持生活。

  目前,世界粮食价格的高涨与原油价格的攀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广生物能源的做法是分不开的。据调查,美国目前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作物的比例日益提高,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国。而发达国家生物能源的推广,使得汽车等能源产品与人争粮,最终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再创新高。

  据统计,全球有20%的耕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正在变得盐碱化,土壤的生产力正在下降,而研究表明,水稻由于全球性温室效应,在未来几年内产量会急剧下降。所有这些都昭示着一个潜在的粮食危机时代的到来。

  研究机构都有一个粮食供应会减少的预期:一是因为天灾,二是因为人祸。

  天灾因素在于:由于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各地极端异常天气不断出现,导致部分主要粮食产区遭受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的灾害。比如2007年澳大利亚百年一遇的大旱,推动了全球粮食价格的整体上涨;美国的高温造成了很多主要粮食产区减产;持续恶劣的气候也酿成了欧洲小麦主产区灾难性的损失。无疑,天灾频发带来的减产是2007~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人祸因素在于:巴西作为玉米生产大国,把35%的玉米用来提炼乙醇;和巴西采取一样举动的还有美国,27%的玉米产量也用来提炼乙醇,而且呈快速增长趋势,布什总统签署的《新能源法案》表明,美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全球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高涨,让全世界人都明白了要先下手搞替代能源,这样汽车要“喝”玉米提炼出来的乙醇,那么供应给人吃的玉米就少了,互相一争,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巴西等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其出口的农产品占到世界贸易量的大半,这些国家自己用得多了,那么世界粮食贸易的供给就会大幅减少,从而推动国际粮价大幅上涨。

  这里还有一个“人祸”,就是全球人口的增长,要吃粮的人多了,需求增加了,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

  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美元跌,石油涨,粮食涨;石油和粮食同涨同跌。从长期的历史数据分析,全球的粮价和石油价格似乎同步涨跌。原因在哪里?

  粮食在种植过程一需要化肥和农业机械,化肥是石油的衍生品,农业机械需要烧柴油,所以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粮食整体价格也必然走高,因为粮食的生产成本也高了。

  从历史上看,大米和玉米等粮食的价格都与石油的价格是正相关的。所以,从资产价格和成本方面分析,国际原油价格的走高是大米等主要粮食价格走高的深层次原因。
摘自《粮食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1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粮食冷战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如果没有吃的了,人的生存问题就解决不了,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在剑拔弩张的冷战岁月里,粮食这个关乎民生根本的问题也成了不同国家间进行战略对抗的工具。这一工具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1. 断绝交通

  以一些民众的生机为威胁以获得相应的政治目的,是这类制裁的关键点,其中包括断绝交通。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中,围城是最传统的一种。1948年的柏林危机就是一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全境被盟军分区占领,柏林也被分成了不同的占领区。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苏联反对。这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苏联于1948年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D”记德国马克,并拒绝美国提出的西方三国参加管理柏林货币的要求。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的腹地,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西方国家的占领军。西柏林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在陆路和水路交通断绝后,人民无食物可吃。美国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代号为“运粮行动”。通过密集的空中运输,维持了西柏林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打破了苏军的计划。

  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1949年5月12日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这一次禁运的突破,主要得益于空中交通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维持自身利益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冷战的特点,那就是双方不希望直接发生武力冲突,而是通过非武力的方式逼迫对手就范。

  2. 断绝粮食供应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苏联、日本等国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美国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大多数出口国是美国盟友,使得美国认为有可能与其他出口国联手对某个主要进口国粮食商业进口实施禁运,从而实现特定的战略目的。但是,这种理论在围堵苏联时被挫败。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认为这是对其战略利益的挑战,又不愿武力介入,于是动用粮食禁运这一武器。卡特政府于1980年1月4日公布禁运政策。随后主要出口国加、澳、欧盟同意参与,美国希望对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破坏性影响,从而给苏联带来国内政治压力。然而,1980年苏联已进口粮食达3120万吨,与计划进口量仅差10%,从而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很微小。1980年是大选年,里根当选总统,他在就职后取消了禁运。

  这次禁运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世界不是铁板一块:①出口国达成共识困难。美国及其盟友发起禁运了,但是其他国家抓住了商机,泰国、西班牙、瑞典这些以前通常不向苏联出口粮食的国家,开始向苏联大量出口粮食。②难以控制粮食的转口输送,美国等国粮食卖给第三国后,第三国转卖给苏联。③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美国是农业出口大国,禁运触犯了相应利益集团的利益,它们批评政府并要求政府给予补偿。这也成了总统大选期间的一个对卡特的攻击点,里根上台后就据此废除了禁运。

  这也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多元化的现实。

  3. 国家形象的武器

  冷战也是两个不同国家体制的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国民生计,也为了彰显制度上的优越性,从而猛抓工农业生产。中国和苏联在这一过程中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政策的推行上,走了一些弯路。

  以中国为例,1958~1960年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希望短时间内国家能赶英超美。在农业领域,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 500亿斤。官员为了向上级争功,“浮夸风”盛行,如1958年7月,湖北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 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同年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这些账面上的成绩代替不了现实。随后就发生了1959~1961年的名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饿死了许多人。

几乎同时期,苏联的赫鲁晓夫也希望通过狠抓粮食生产来展示优越性,包括他在全国不顾地域地推广种玉米,虽然在局部有成效,但是在其他许多地方颗粒无收,从而导致了1963年全国性的歉收。1964年,赫鲁晓夫把地方的党委分成工业党委和农业党委,以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但是这导致了官僚机构扯皮、行政效率低下的毛病,并成为政敌让他下台的口实之一。

  在这里,粮食就成了成就的指标。但在缺乏科学的规划基础上,往往导致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4. 以粮食为诱导

  禁运是一种手段,粮食援助也是一种改变其他国家立场、实现本国战略利益的方式。

  1959~1961年间,中国严重饥荒时期,中苏两国关系有交恶的趋向。此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及其政府认为这给美国带来了调整对华政策的契机,尤其是在和苏联对抗的大背景下,缓和中美两国关系,能够缓解美国的战略压力,于是决定尝试通过粮食援助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美方制订了援助中国的方案,并通过不同渠道向中国传达这一信息。

  在这个沟通过程中,中国特使王炳南表示,“中国人民绝不依靠别人的施舍而生活,更不会拿原则去做交易。”因而拒绝了美国的粮食援助提议。美国以粮食援助来获得盟友的计划再次遭遇了挫折。

  不过美国也有成功的范例,如在冷战时期停止对印度的粮食援助,最后迫使印度跟美国改善关系。

  冷战时期的粮食武器,展示了这样的景象,即涉及民生的这些物资也成了武器。但是是否奏效还要看各个对象国的态度,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对抗制裁和引诱的决心。今天,这种粮食武器更会具有全球化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7:13 , Processed in 0.1580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