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zhaoshua

[【问道台】] 【100财富奖励】身为教师的您,愿意和同事分享您的知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9 16: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人生境界问题。并不是大家流行所说的制度问题。即使你是一个万能的中学管理者,你的激励机制做得完美无缺,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制度的作用下,着实“分享”了,但如果不是心甘情愿,这种分享,总到不了心灵的层次,那这种知识的纯度还可靠吗?
   个人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楼主,是赞同而今社会是竞争大于合作这个概念的。而我却认为,人生重在和谐合作,尽量淡化一点竞争,多表现一些人间温情,这才符合传统。一旦心交,分享的又岂止是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8: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长领导策略是教师在知识分享意愿上的关键指标,何种领导策 略最能激發分享的意願,以及領導理論在分享機制上的整合應用,都 略最能激发分享的意愿,以及领导理论在分享机制上的整合应用,都 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是未来重要的课题。 在領導學理上可應用解釋至知識分享部分,有轉 在领导学理上可应用解释至知识分享部分,有转 化領導、互易領導、組織權力、領導特質及激勵策略等理論。 化领导、互易领导、组织权力、领导特质及激励策略等理论。 採轉化 采转化 領導的策略者,以專業取代權威,能充分展現個人魅力,並透過激勵 领导的策略者,以专业取代权威,能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并透过激励 與關心的手段,共同凝聚組織願景,形塑信任與開放的學校氣氛,進 与关心的手段,共同凝聚组织愿景,形塑信任与开放的学校气氛,进 而活絡知識的分享與傳播。 而活络知识的分享与传播。 據此可知,轉化領導是有利於教師知識分 据此可知,转化领导是有利于教师知识分 享。 享。 而互易領導,由於以獎懲為手段,運用介入管理策略,因此,缺 而互易领导,由于以奖惩为手段,运用介入管理策略,因此,缺 乏信賴的基礎,容易造成對立與衝突,相對的會減低教師在知識分享 乏信赖的基础,容易造成对立与冲突,相对的会减低教师在知识分享 上的意願。 上的意愿。 唯在推動知識分享的初始,制度的建立,分享文化的形塑, 唯在推动知识分享的初始,制度的建立,分享文化的形塑, 乃至養成行為習慣的規範,是不可或缺的做法與步驟。 乃至养成行为习惯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做法与步骤。 職是,學校要 职是,学校要 建立績效管理機制,訂定評核獎勵辦法,才能落實知識分享的內涵, 建立绩效管理机制,订定评核奖励办法,才能落实知识分享的内涵, 而上述種種,端賴運用互易領導策略,方能竟其功。 而上述种种,端赖运用互易领导策略,方能竟其功。 學校氣氛是影響教師知識分享意願的另一個要素,如何打造教師 学校气氛是影响教师知识分享意愿的另一个要素,如何打造教师 願意分享的學校氣氛,是推動及實踐知識管理重要的議題。 愿意分享的学校气氛,是推动及实践知识管理重要的议题。 研究指 研究指 出,有利於教師樂意分享知識的情境,不外乎為營造自由開放的學校 出,有利于教师乐意分享知识的情境,不外乎为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校 氣氛,形塑樂於知識分享與積極學習的學校文化,建立信任、不懼怕 气氛,形塑乐于知识分享与积极学习的学校文化,建立信任、不惧怕 的氛圍,提供多元暢通的溝通管道,強化運用知識社群或團隊,進而 的氛围,提供多元畅通的沟通管道,强化运用知识社群或团队,进而 鼓勵教師彼此樂於分享工作經驗與知識,如此,必能活絡知識,帶動 鼓励教师彼此乐于分享工作经验与知识,如此,必能活络知识,带动教育革新。 由此可知,OCDQ—RE 的四種不同學校氣氛類型中,以 由此可知,OCDQ—RE的四种不同学校气氛类型中,以 開放型的氛圍最有利於激發教師知識分享的意願。 开放型的氛围最有利于激发教师知识分享的意愿。 而知識分享的障礙 而知识分享的障碍 則在於組織成員的認知與能力,以為分享知識後會削減自己在組織中 则在于组织成员的认知与能力,以为分享知识后会削减自己在组织中 的地位與權力,以及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相關作業;唯在 的地位与权力,以及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相关作业;唯在 自由開放的氣氛中,所展露的是支持與承諾的領導風格,洋溢積極學 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所展露的是支持与承诺的领导风格,洋溢积极学 習的組織文化;在此情境之下,組織成員樂於自我探究,並能勇於創 习的组织文化;在此情境之下,组织成员乐于自我探究,并能勇于创 新求變,在不斷學習的歷程中,追求自我成長。 新求变,在不断学习的历程中,追求自我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23: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0楼书如玉于2009-02-19 16:40发表的 :
   这是一个人生境界问题。并不是大家流行所说的制度问题。即使你是一个万能的中学管理者,你的激励机制做得完美无缺,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在制度的作用下,着实“分享”了,但如果不是心甘情愿,这种分享,总到不了心灵的层次,那这种知识的纯度还可靠吗?
   个人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楼主,是赞同而今社会是竞争大于合作这个概念的。而我却认为,人生重在和谐合作,尽量淡化一点竞争,多表现一些人间温情,这才符合传统。一旦心交,分享的又岂止是知识!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参与,本贴有您的观点更精彩
您说的知识分享是一个境界问题我赞同,的确有些人的分享是因为个人特质,如责任感和偏好等
但制度何尝不是一个因素呢?当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激励制度得当的话,它就给教师一个风向标,让老师们认为:分享对我是有好处的,这起码在现在这个社会的中小学,是很普遍的。同时也引出了我要说的第三点,在以高考为导向的如今的中国中小学来说,各种个人的东西、学校的东西,都和这个挂上了钩,要成名师,要得到物质奖励,要有尊严,就必须拿出成绩。然而成绩是比较而得出的,所以我认为竞争在中小学是天然的。至于您说的和谐的环境,更有利于知识的分享,这我是赞同的,不但让教师们心甘情愿的拿出了自己的知识,而且由于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分享行为更加的普遍和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0 0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接到一个小师弟的电话,诉说他刚参加工作的迷茫和困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涉及到“分享”。他说跟他同时来到学校、教同一科目的一位老师,可能因为担心俩人成绩竞争的原因,不愿意跟他讨论和合作,造成两人的关系比较紧张。我跟他说做人要大度,不要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影响自己的处事方式,更不能因此也以牙还牙。也许你表现的热情和合作的行为,会慢慢感染他,最终会共同进步。同时,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是根本。
其实,大部分教师还是愿意分享,你献橘子,我出苹果,最后大家都尝到了各色水果的滋味,变得营养全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3 14: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是十分提倡分享的。也是因为经历了几次同学之间的讨论会后才深刻的认识到这种分享对个人成长的帮助性。
但是就我身处的高校来说,我一直都为我们的研究所惋惜。觉得每个人都是人才,但是每个人天天都在各干各的。一个课题下来分工后相互交流就很少了,更谈不上将自己的心得分享下。虽然体制并不一定能起作用,但建立一个体制能够提醒处在体制中的人有这么一个义务或什么的要执行在初期还是很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0: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一名教师,对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非常渴望有这样的交流平台,可惜的是,现在除了一些应付检查的交流课程之外,是难得有真心为他们服务的机会的。如果共享的话,年轻教师成长是飞快的,但是老教师们估计不太愿意把他们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经验资料通通共享啊。古人说的好,教会学生饿死老师傅啊。
教师之间的交流,除了利用私人关系之外,是难得有真诚地分享和互动的。但我们期待这一天能到来。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4: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你乐于跟其他同事分享你的知识时,你一定也能从同事的身上汲取新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一名老师,教书已越过十个年头了。有句话说得好:苹果与人分享,还是一个苹果;思想与人分享,便有了许多思想。老师与人分享知识,给自己带来快乐,也增长自己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能否分享,取决于几个因素:
  第一,知识的专业程度。专业化分工太细,专业性太强,“隔行如隔山”,甚至只有极少人等够理解,那麽分享就比较困难。反之越是大众化普及型的知识,分享就比较容易。
  第二,知识的成熟程度。越是成熟理论,越是相对固定,理论分歧越少,分享就越容易;反之越是新创理论,新理论领域的开辟,观点分歧越多,分享就越困难。
  第三,平等交流协作程度的高低。知识拥有着与知识分享者之间,越是能平等交流,相互启发促进,产生思想碰撞火花,分享越容易;反之越困难。特别是遇到文抄公,那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了。
  第四,知识创新小环境。如果小环境鼓励创新沟通,平等竞争,坦诚相待,人际关系简单,那麽就会形成较好的创新团队,分享知识是很自然的;反之,每个人就会成为小生产者,互相隔绝,同行是冤家,自然知识分享就很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49 , Processed in 0.2995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