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zhaoshua

[【问道台】] 【100财富奖励】身为教师的您,愿意和同事分享您的知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0 0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管是在教师中,就是做别的工作的人同样会有这个问题。
  我觉得首先这是个气氛,如果你处在一个交流气氛很浓的环境中,你共享的就会多,同时别人分享的也多。但是如果我们大家教的都是一门课,也只交一门课的话,共享相对就会较少。因为竞争过大。我觉得如何平衡共享和竞争就是尽量能对这些人员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但是又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相互还是可以联系成一个整体,但是不能有重复。这样每个人共享的意愿也会大一些。当然了如果一个人水平很高下面的人对他构不成任何危险,哪么他共享的肯定也会多一些。毕竟人还是首先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
  所以我觉得处理好这个问题就是一、创造一个好的氛围,二、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尽量保证利益的冲突不要那么大,这样团队才能发展好。毕竟每个人首先估计的还是自己的饭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0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所处的学校知识分享度比较高。一是,同事们经常一起开读书交流会,就专业书籍交流阅读心得,进行讨论。二是,开学术沙龙。主讲人宣读最新的论文,大伙儿提意见,进行讨论。三是,合作编写教材。四是互相借阅最新书籍。
教师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有:一是制度。定期召开学术沙龙、读书会应该成为单位的一项制度。二是,同事的素质。分享是相互的,如果同事什么也不愿意做,当然会影响分享的心情。三是知识的创新性。有一些只是如果属于特别核心的项目,分享时可能也会犹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身上那种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味道还是很好的保留着,如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傲气,所以就分享来讲稍微有点难度,但这是教师可爱的地方,你能想象商场里面为了几点小利大家的那种我看是纯粹作假的那种积极态度,呵呵

分享东西,一般还是个信任问题,

知识分子一般喜欢讲究出身啊,学术等级啊,这样如果互信度不足,那就会出现:xxx连XX理解都还在xx阶段啊,差老鼻子了!这类语言,所以,一般我建议牵头的朋友不妨先报一下自己原先的思考弯路,这样大家会有原来领导也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感觉,气氛轻松了,分享就顺畅了

还有核心这东西,除非自己论文或者准备发表的,不成熟的都最好不要分享,改为请教,这样更符合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楼主的问题,我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因为有图不好在回复里提交,详见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2: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楼dspcan于2008-11-20 11:04发表的 :
对于楼主的问题,我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因为有图不好在回复里提交,详见附件。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建议版主多评几分,我的评分最后一起哈
再次感谢,很有见地,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很宏观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之间的竞争,导致了相互的对教学方法的一些保留。我想这是不好的,教师育人,着重点在于学生,能让学生得到普遍的提高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是能够促进彼此的教学成绩的。
而且在学校里,最好还是少点心机的好,大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这是双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2: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人愿意分享。但在实际情况中,分享还是有些困难的。
    建议建立机制促进教师进行知识分享的意愿,激发教师进行知识分享的动机;营造互信的组织气氛,建立共享的学校文化;改造学校组织结构,建设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提供快捷、便利的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不同的同事我会区别对待,就是说如果分享会带来好处,我就会和他分享,如果我的同事也和我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这样我们就会互相促进,这是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但如果遇到不太好的同事,比如说为了进职称,愿意搞些小动作的人,这种人我会坚决离其远之,更不用说帮助她了
总之,有利益,就会有矛盾,所以做人不能做得太无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6: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是环境影响的成分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16: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着吧 这个问题要取决于具体的学校和地区 不同情况不同分析

首先 按地区划分
  教育大省 如 湖北 山东等地 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这样的环境,利于知识的传播(不仅仅限与教师和学生,也存在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知识沟通)。也许有的人会想,教育大省学校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存在抢生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些特殊情况,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教师的互助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同校的教师,分享知识,分享备课,分享资料,分享经验甚至是学校的要求。

接着 按学校档次划分
   在重点高中,由于教师水平普遍较高(学历,经验),教师间的互助和沟通会很频繁,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人品,而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长处的情况下,知识的分享往往会形成一个环路,是良性发展。这就引出了下一种情况
   在普通高中和较次的高中,首先,学生生源较差,普遍不太刻苦,给教学带来的难度大于平均水平,在这个学校任教的教师属于逆水行舟,压力较大,可能本身能力也不强,那么往往产生两个极端情况。一是有个别老师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这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工具,或者跳槽到重点高中的手段,他自然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或者教师破罐子破甩,对教学热情也不高,以混的态度对待学生,没有向优秀老师学习的欲望,也不热衷与分享自己的知识。

最后 按教师情况划分
   年迈老师更愿意分享别人的知识,年轻老师更有活力,更相信自我,分享的精神会相对会弱。

衷心希望我们的教师队伍能越来越优秀,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您现在所处的学校知识分享度高吗?
   教师之间知识分享度相对较高。

2、在什么情况下您才能分享您的知识?
   当我感觉我的同事对我不构成很大威胁的时候,也就是说同行之间没有很大竞争的情况下,我乐意和同事分享我的知识。

3、您需要分享对象或者学校为您做些什么才愿意分享呢?也就是说,您认为教师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教师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是竞争。根据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人们都有安全的需要,如果同事之间竞争太激烈,那必然会影响到工作岗位,会使人产生一种危机感,由于内心深处有这一强烈的潜意识,因而教师之间的合作往往会停留在表面,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较少。所以当同事变成竞争对手的时候,我就不会主动乐意的分享我的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使教师之间乐意分享知识、使竞争关系为合作型关系呢?我个人认为是制度,只有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分享知识才可能变为现实。

  下面我谈谈我们学校教师之间关系的转变。在多年之前,我校一直实行根据老师的教学成绩发放奖金,也就是说每次考试之后,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的好坏,对老师进行排名。排在前面的老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奖金是大大的,评优秀、评先进的机会是多多的,脸上的表情是自豪的;排在后面的老师,成绩不理想,奖金不用想,学生看不起,比较自卑自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之间竞争激烈,人人自危,当然是各自为战,好的教学方法都不会公开,更谈不上共享。

  后来,我们感觉这样下去,不论是对老师个人,或者对学校,都没有太大好处,就去找领导商量,希望能制定更好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通过广泛探讨,后来学校规定:同学科老师之间不再竞争,而是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每次联考之后,我们学校把全市的成绩都拿回来,根据每个学校该学科的平均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假设有5个学校参加联考,根据评比,甲学校数学成绩第一,乙学校数学成绩第二、丙学校数学成绩第三、丁学校数学成绩第四、戊学校数学成绩第五。然后,把我们学校相应年级的数学老师的个人成绩和这些学校比较,成绩好的奖金高,成绩差的低一点。当时我们三年级有6个数学老师,分别是A、B、C、D、E、F。A老师和F老师所教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甲学校的数学平均成绩,他们拿最高的奖金,数额一样;B老师和C老师的成绩超过了乙学校的数学平均成绩,他们两个拿第二个档次的奖金,数额一样;D老师和E老师超过丁学校的数学平均成绩,他们拿第四个档次的奖金。

  这种奖励制度,既避免了同事之间的直接竞争,同时也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至少同事之间不再感到互相是竞争对手了,所以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也乐意帮助水平低的老师,互相合作,知识共享。
  另外,学校还要求老师共同备课、定期互相听课、每个教研组定期聚餐,这样,老师之间关系很融洽,互相帮助,逐步达到知识共享。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绝对原创,互相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0 2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分享。
知识要分类:
一专业知识,存在竞争问题
二;生活知识,就无所谓了
三;他人就是地狱,你会帮助魔鬼吗?
四:生存最大的竞争就是同事,希望发言的人说实话,你愿意你的饭碗让别人抢出吗
五;中国人很险恶,尽管我不一最坏的恶意推测他们。
六;防人之心不可无;
7:曾经有人利用我的年少无知巴结上司,让人很失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3: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想分享,而是现在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尤其在同事之间更是如此。我的经验都是走了很多弯路才获得的,怎么能轻易传授给他人呢?除非他人能首先与我交流知识,出于礼貌,我才肯将我的经验告诉他,这看起来有点不尽人情,可也是逼不得已啊。竞争的压力太大,另外你的评级、奖金都是与你的表现挂钩,要是别人得到你的经验,轻而易举的赶上你或者超过你。你又该作何感想呢?想想当年的刘老根就是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将给另一个办农家乐的人,才使得后者后来居上,导致刘老根的农庄经营困难。
  我不是不想跟人分享经验,前提是别人也能毫无保留地于我分享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1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继续讨论,期待更多的老师分享您的情况和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3 2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情况:
  我们国家,好像在学术比较落后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利益竞争激烈的部门等这些地方,知识共享的情况罕有发生;而国外,尤其是学术氛围非常浓厚的机构和大学,知识共享非常普遍。拿我个人遇到的情况来说就是如此。我给国内和国外的中国科研专家去信咨询问题,往往泥牛入海;而我向国外的科学家提出问题时,他们都非常愿意解释以及提出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到现在还没有碰到拒绝我的人。所以说,这肯定和我们的文化、生活工作以及生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4 10: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这个话题是说比做难。不愿意分享知识有很多的原因:很忙,没有时间去分享;不想承担分享带来的额外工作和责任。正如二楼的回答,这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我不愿分享的话^_^,会有很多原因的。
  原因一:知识是权力
如果绩效评价、晋升和薪酬是基于相对成绩,心里就会感觉分享知识将会(永远)降低个人成功机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首先就是改变奖励制度。找到强化和鼓励知识分享的方式,表扬和提拔那些学习和分享的员工,惩罚不这样做的人。其次,要认识到还有比金钱更有力的激励因素。
    原因二:相互不信任
    如果不熟悉团队的其他成员,信任程度就会降低。一个协作的文化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然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因为急于开始新项目,我们把几组人员聚在一起,然后告诉他们“开始干吧”。这种方式证明不太有效率,因为这个团队没有时间去发现相互之间的优点和缺点,也没有对项目形成共同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建立牢固的关系也离不开相互信任,而快速的人员更替、大量解雇和提早退休使其变得极为困难。令人欣慰的是,信任一旦深入人心就会变成一种力量,能够激发团队成员,释放创造性贡献,并使得团队工作既有效率又有乐趣。 
  原因三:害怕坏结果
  “我害怕我的主意要是有点出格,而不被看作一个有用的讨论题目的话,会遭到嘲笑。” 
  知识具有高度的相互关联性。它会被环境触发,诸如当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恰好相遇,并且在交谈中发现各自拥有对方需要的知识。于是有两件事看来是确定无疑的:第一,知识分享具有难以捉摸的,随时变化的特性,第二,创造性的突破经常发生在思想的融合与碰撞中。
  于是,消除对思想自由流动的阻碍就变得极为重要。每个人都拥有对他人很重要的知识,你永远不会知道谁的意见会成为一个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当见解和意见被嘲笑、批评和忽视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因为参与而受到威胁和“惩罚”。他们的普遍反应就是退出交谈。相反,当人们可以随便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可以挑战规则,可以提出新奇的甚至是怪诞的建议时,知识分享就变成了一个融合不同意见与专业知识、却有着共同目标的创造性过程。 
  原因四:上司不表率
  在任何单位,处理信息的方式决定了它是变成知识分享的障碍还是催化剂。如今,信息充分的协作被看作是单位成功的基础,领导人需要确保员工知晓单位各方面的每件事情—不管好与坏—包括财务、有竞争力的方面。更进一步,这也要求单位增加继续教育和个人发展计划方面的投资,使员工有足够的实战背景和能力去利用单位共享的数据。 
  在对分享错误及其教训的员工时,领导要着重强调员工的优点。让员工认识到他们每个人对于团队的意义。最重要的,鼓励和尊重每个人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9: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斧头于2008-11-24 10:21发表的 :
实际上这个话题是说比做难。不愿意分享知识有很多的原因:很忙,没有时间去分享;不想承担分享带来的额外工作和责任。正如二楼的回答,这也是一个原因,如果我不愿分享的话^_^,会有很多原因的.......
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articleid=5416
请不要抄袭别人的东西,我的目的是大家做老师的在一起讨论下,了解一下老师的基本情况和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00: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学校里的知识起码应该分为两类。
一类是科研中的,这类知识除非是自己的合作人,一般是不会分享,有时也不能分享的
另一类则是教学经验,这类倒是可以有空的时候经常和同事聊聊,彼此有个交流,也会有些教学教法上的新思路,同时也能不时的发现自己在某些以为已经了解的内容上的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08: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老师,最近跟孩子的教育比较多,对本版的讨论也很感兴趣。
我谈谈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也许有些通性。
公司是一家IC设计公司,几任老总都是技术出身,从来不隐瞒任何技术和经验。
除了管理工作,基本上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带几个徒弟;因而各级经理、主管都
不会保守,至少在自己的部门内部,都会积极地分享经验,剖析教训。
新员工进到公司,就会直接指派一个导师,负责他/她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老员工
会定期在培训会上讲解相关知识和经验;项目告一段落之后,会进行总结。
所有这些,都会在自己的考评上体现出来,保守的人,成长也会慢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知识是不现实的,现在的社会太现实了,竞争太激烈了,不管在哪个行业,都处在高度竞争之中,你把自己的看家本事交给别人,这就意味着你就会在竞争中失败的,虽说每个公司都强调互相学习,但你看看,在公司里哪个师傅愿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自己带的徒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07:03 , Processed in 0.64375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