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fenglong88

[【文史类】] 慢读《经典名言——经传诸子语选》

[复制链接]
enter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9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文学是文学的先驱。没有什么好引用的,当时文风纯朴。现在读来文字简单,含义深远。就是文盲也容易读的懂的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06: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401、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故君子诚乎此而谕乎彼,感乎己而发乎人,岂必强说乎哉!《精通》

1402、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虚存,必有贤者。贤者之道,牟而难知,妙而难见。故见贤者而不耸,则不惕于心;不惕于心,则知之不深;不深知贤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谨听》

1403、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国必残亡;群孽大至,身必死殃。《遇合》

1404、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圣人去小取大。《权勋》

1405、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推历者,视月行而知晦朔,因也;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见荆王,锦衣吹笙,因也;孔子道弥子瑕见釐夫人,因也;汤武遭乱世,临苦民,扬其义,成其功,因也。故因则功,专则拙。《贵因》

1406、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察今》

1407、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己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乐成》

1408、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察微》

1409、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闲,天之用密。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君守》

1410、善为君者无识,其次无事。有识,则有不备矣;有事,则有不恢矣。不备不恢,此官之所以疑而邪之所从来也。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君守》

1411、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君守》

1412、人主以好暴示能、以好唱自奋,人臣以不争持位、以听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是臣得后随以进其业。君臣不定,耳虽闻不可以听,目虽见不可以视,心虽知不可以举,势使之也。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任数》

1413、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任数》

1414、夫君人而知无恃其能、勇、力、诚、信,则近之矣。凡君也者,处平静,任德化,以听其要。《勿躬》

1415、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上。《知度》

1416、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知度》

1417、权钧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治乱齐则不能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慎势》

1418、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使重凶。自此观之,夫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功名著乎梁孟,铭篆著乎壶鉴,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慎势》

1419、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慎势》

1420、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不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07: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421、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此四者异位同本。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执一》

1422、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之为入,以其言之为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审应》

1423、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具备》

1424、威不可无有,而不可专恃。《用民》

1425、礼烦则不应,业烦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适威》

1426、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贵信》

1427、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贵信》

1428、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故任天地而有余。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赡,难赡则失亲;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焉。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王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务贵取一也。《举难》

1429、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召类》

1430、凡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简人则事穷矣。《行论》

1431、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骄悠》

1432、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王者之所藉以成也何?藉其威与其利。非强大,则其威不威,其利不利。其威不威,则不足以禁也;其利不利,则不足以劝也。故贤主必使其威利无敌。故以禁则必止,以劝则必为。《壹行》

1433、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署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署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当赏》

1434、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博志》

1435、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似顺》

1436、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以至于危。耻莫大乎危者。《似顺》

1437、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有度》

1438、细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细大贱贵交相为赞,然后皆得其所乐。《务大》

《淮南子》

1439、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原道》

1440、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原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06: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441、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原道》

1442、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至道,拘于俗,束于教也。《原道》

1443、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原道》

1444、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主术》

1445、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斵,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嫚。夫责少者易偿,职寡者易宁,任轻者易权,上操约省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弥久而不相厌。《主术》

1446、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主术》

1447、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主术》

1448、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主术》

1449、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同,群臣辐凑。《主术》

1450、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之而不用,是扰无辔衔而肥也。群臣百姓,反弄其上。是故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主术》

1451、得势之利者,所持甚小,其存甚大;所宁甚约,所制甚广。《主术》

1452、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主术》

1453、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矣。《缪称》

1454、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缪称》

1455、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缪称》

1456、察于一事,通于一伎者,中人也;兼覆盖而并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圣人也。《缪称》

1457、高不可及者,不可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可以为国俗。《齐俗》

1458、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氾论》

1459、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扰琴瑟,每弦改调。故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故仁以为经,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若乃人考其才,而时省其用,虽日变可也。天下岂有常法哉?《氾论》

1460、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氾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 0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461、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氾论》

1462、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氾论》

1463、得道以御者,身虽无能,必使能者为己用。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诊言》

1464、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赡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诠言》

1465、圣人内藏,不为物先倡;事来而制,物至而应。《诠言》

1466、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诠言》

1467、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而应化者。《诠言》

1468、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说山》

1469、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说林》

1471、知天而不知人,则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则无以与道游。《人间》

1471、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人间》

1473、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所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泰族》

1474、主术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责,使群臣各尽其能也,明摄权操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考之参伍,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其数直施而正牙队外私而立公,使百官条达而辐凑,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明也。《要略》

《法言》

1475、或问:“道有因无因乎?”曰:“可则因,否则革。”或问“无为”。曰:“奚为哉?在昔虞、夏袭尧之爵,行尧之道,法度彰,礼乐著,垂拱而视天下民之阜也,无为矣。绍桀之后、纂纣之余,法度废,礼乐亏,安坐而视天下民之死,无为乎?"《问道》

1476、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先知》

1477、或曰:“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有诸?”曰:“有之。”曰:“圣君少而庸君多,如独守仲尼之道,是漆也。”曰:“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昔者,尧有天下,举大纲,命舜禹,夏殷周属其子,不胶者卓矣。唐虞象刑帷明,夏后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尧亲九族,协和万国;汤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胶者卓矣。礼乐征伐,自天子所出,春秋之时,齐晋实予,不胶者卓矣。”《先知》

1478、或苦乱,曰:“纲纪。”曰:“恶在于纲纪?"曰:“大作纲,小作纪。如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罗网,恶得一目而正诸?”《先知》

1479、圣人之道,譬扰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是。《先知》

《论衡》

1480、夫能御骥騄者,必王良也;能臣禹稷皋陶者,必尧舜也。御百里之手,而以调千里之足,必有摧衡折轭之患;有接具臣之才,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闭心塞意之变。《逢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7: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481、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且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非韩》

1482、至德纯握之人,禀天气多,故能则天,自然无为,禀气薄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不肖者,不似也。不似天地,不类圣贤,故有为也。天地为炉、造化为工,票气不一,安能皆贤?贤之纯者,黄老是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澹,其治无为。正身共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自然》

1483、《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帷尧则之。”又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周公曰:“上帝引侠。”上帝,谓舜禹也。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慕己无为而天下治。舜禹承尧之安,尧则天而行,不作功邀名,无为之化自成。故曰:“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年五十者,击壤于涂,不能知尧之德,盖自然之化也。《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汲井决彼,灌溉园田,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咳,莫不洽濡。程量封泽,孰与汲井决陂哉?故无为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自然》


《潜夫论》

1484、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明暗》

1485、治国之道,劝之使谏,宣之使言,然后君明察而治情通矣。《明暗》

1486、夫国君之所以致治者公也,公法行则宄乱绝;佞臣之所以便身者私也,私术用则公法夺。《潜叹》

1487、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慎微》

1488、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述赦》

1489、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无常行,亦无常弛。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述赦》

1490、法令赏罚者,诚治乱之枢机也,不可不严行也。《三式》

1491、夫积怠之俗,赏不隆则善不劝,罚不重则恶不惩。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三式》

1492、礼义生于富足,盔窃起于贫穷。富足生于宽暇,贫穷生于无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爱日》

1493、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断讼》

1494、夫法令者,君之所以用其国也。君出令而不从,是与无君等。主令不从,则臣令行,国危矣。《衰制》

1495、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辔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若使人臣废君法禁而施己政令,则是夺君之辔策而己独御之也。《衰制》

1496、法令刑赏者,乃所以治民事而致整理尔,未足以兴大化而升太平也。《本训》

《申鉴》

1497、明于治者,其统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治乱之本在左右,内正立而四表定矣。《政体》

1498、通于道者,其宁约。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怒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哉!此谓道根,万化存焉尔。是谓不思而得,不为而成。执之胸心之间,而功覆天下也。《政体》

1499、民由水也。济大川者,大上乘舟,其次泅。泅者劳而危,乘舟者逸而安,虚入水则必溺矣。以知能治民者,泅也;以道德治民者,舟也。《政体》

1500、睹孺子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而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政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0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501、高下失序则位轻,班级不固则位轻,禄薄卑宠则位轻,官职屡改则位轻,迁转烦渎则位轻,黜陟不明则位轻,待臣不以礼则位轻。夫位轻而政重者,未之有也。圣人之大宝曰位,轻则丧吾宝也。《政体》

《中论》

1502、夫登高而建柱,则其所视者广;顺风而振铎,则其所闻者远。非旌色之益明,铎声之益远也,所托者然也。况居富贵之地而行其政令者也?故舜为匹夫,犹民也,及其受终于文祖,称曰“予一人”,则西王母来献白环。周公之为诸侯,犹臣也,及其践明堂之祚,负斧扆而立,则越裳氏来献白雉。故身不尊则施不光,居不高则化不博。《爵禄》

1503、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图。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也。《务本》

《人物志》

1504、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流业》

1505、自见其美,不足也;不伐其能,有余也。《八观》

1506、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材能》

1507、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材能》

1508、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英雄》


《中说》

1509、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周公》

1510、虽天子必有师,然亦何常师之有?唯道所存。以天下之身,受天下之训,得天下之道,成天下之务,民不知其由也。其惟明主乎!《问易》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10:37 , Processed in 0.11051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