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广陵王

[【其它】] 世界上最简单的人生哲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07: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31)豁 达

  ●符 江

  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涵,要做到“豁达”两字,够你说、够你学也够你做一辈子。 豁达是一种大度、宽容。有人当众污辱了你,你不会记恨他一辈子;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你不会喋喋不休地算他的帐;你的部下“捅”了你的“壁 脚”,你不会给他“穿小鞋”。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 是黑而决不会说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

  豁达是一种乐观、豪爽,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生活怎样折 磨你欺骗你,你永远是那样微笑。

  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当会击浪三千里”。生活就好像 竞争和拼搏,而豁达者面前永远没有失败。

  豁达是一种奉献,对朋友,可以“愿车马衣轻裘与之共敝而无憾”;对 知己,可以壮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去为之献出热血与头颅。

  人类有这么一类通病:狭隘、小气、晦涩,“皮里春秋”,烦忧自卑绝 望,猜疑恨忌??而在豁达者身上,这些病态是绝不能驻足的。

  人类呼唤豁达,就像呼唤文明一样。如果多一点豁达,人类就会多一点 美好。

  (摘自《海南日报》)
07.05.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8 09: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流是永远不会高出源头的。人生事业之成功,亦必有其源头,而这个源头,就是梦想与自信。不管你的天赋怎样高,能力怎样大,知识水平怎样高,你的事业上的成就,总不会高过你的自信。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他能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够;他不能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够。”

有感,人生所谓的成功都是厚积薄发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07: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132)最后一次飞行



王贞虎



在遥远的北大西洋海岸,生活着数以万计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海鸥。每当夜晚来临,人们常常会听到它们一阵阵不安的叫声;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它们则栖息在海边的礁石上,悠闲地打盹。一旦发现鱼群,它们则会发出兴奋地喧闹声,然后微微摆动双翅,在风尖浪谷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是一群快乐的精灵,他们用生命将荒凉的海岸线装扮得生机盎然。

  然而,让人奇怪得是,人们很少在海岸线上发现死海鸥。虽然,海岸上常常留有海鸥得羽毛,但几百年来,人们的确没有发现过海鸥的尸体。有人说,海鸥的死尸是在人们发现它之前,就让一种叫海鼠的动物搬进洞穴,但没有人亲眼目睹过,也便成了一个传说。

  为了揭开海鸥死尸之谜,一天,一群生物学家来到了北大西洋海岸。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生物学家在一块大礁石的顶端发现了一只濒死的海鸥。那时一只体大的食鲱欧,它低垂着头,胸脯紧贴着岩石,就宛如一个老人正在睡眠中度过他的余生。有时,它也会挣扎着摇摇晃晃地走几步,但那么一刹那,它又会扑到在岩石上。

  就在那个下午,生物学家在距海鸥不到200英尺地地方,利用双筒望远镜,窥探到了海鸥死尸之谜的全过程。

  一整个下午,那只海鸥都在不时地挣扎,每次几英尺,一点一点地往礁石边缘移动。虽然,它的眼一直紧闭,嘴抵靠住岩石,看起来奄奄一息,但一切都没能阻止它前进。到达礁石边缘后,这只海鸥又沿着倾斜的岩石,一点一点地向水边移动。

  日落时候,它停在了岩石地突起处。当下次海潮到来时,这里将紧靠潮头。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几分钟后,海潮即将来临。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生物学家发现海鸥面对轻柔的北风,微微抬起头,似乎在遥望大海,表情庄严而凝重。

  这时,一阵惊涛骇浪之声传来,海潮来了。如果这只濒死的海鸥再不逃走,它就将葬身大海,死于鱼腹。忽然,就在海浪第一次拍打礁岸的时候,这只海鸥迎着巨浪,发出了一声震人心魄的叫声!宛如人死回光返照一般,瞬间,它精神抖擞,扇动着双翅,冲天而起。一个短暂的冲刺后,一阵巨浪使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物学家惊呆了:原来,海鸥死亡之谜竟是这样!虽然,他们知道,海鸥是一种勇搏浪尖的生灵,但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种勇搏浪尖的精神,让这群大自然的精灵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迎着巨浪完成了它们的最后一次飞行。
07.05.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0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2楼广陵王于2007-05-09 07:26发表的 :
(132)最后一次飞行



王贞虎
.......
勇搏浪尖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9 08: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地看,
细细地品,
简单的言,
深邃的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33)敬畏痛苦



崔鹤同 



印度青年萨丹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他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到疼痛。好心的布兰迪医生把他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一次,萨丹决定独自回乡探亲,以试试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布兰迪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害要格外小心。

  星期六晚上,和亲戚朋友尽兴而散的萨丹,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头倒在草铺上,沉沉地睡着了。次日清晨,萨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全身。因为永远无法感知痛苦,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他唯一可以判断危险、保护自己的办法。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萨丹发现自己左手的食指血肉模糊。原来在他熟睡时,一只从墙洞里钻出的老鼠竟然把萨丹的手指当成了夜宵。

  周日晚上,萨丹不敢睡觉,整夜借着油灯的光看书。破晓时分,他终于抵挡不住疲倦,头一歪睡着了。几小时后,萨丹被家人的叫声惊醒。原来他的右手滑到了盛灯油的碗里,手背上皮肉都被烧焦了。幸亏被及时发现,否则他会葬身火海。

  萨丹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他最渴望的自由被剥夺了。

当我们在痛苦中挣扎,抱怨上苍不公,甚至满怀怨艾与愤懑时,我们是否想过,没有痛苦,面对伤害,麻木不仁,就无法知道危险的存在,就难以趋利避害。没有痛苦,就没有自由,也就会失去安康和幸福。这便是痛苦的真谛,这也是我们敬畏痛苦的理由。


(《解放日报》2005.11.26)

07.0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4)《吃草》,

其主要的内容是:“Spring book”是澳大利亚长得特别好的一个草原,随着羊群队伍的日益壮大,出现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这样在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Spring 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而全然忘记了真正目的——吃草。
启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种现象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我们做事情的目的。羊群一直都在奔跑,甚至是跳崖也全然不顾,它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它们的真正目的——吃草。 07.0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4: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35)现实生活中,美国前总统里根有一则闹剧。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

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去店里取鞋的时候,里根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出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决定。”鞋匠回答。

里根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把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一旦别人作出糟糕的决定,到时后悔的是自己。”

07.05.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15: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7楼广陵王于2007-05-12 14:23发表的 :
(135)现实生活中,美国前总统里根有一则闹剧。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

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去店里取鞋的时候,里根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出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决定。”鞋匠回答。
.......
里根天生是做总统的命,遇到的鞋匠都如此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0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8楼sunny_life于2007-05-12 15:42发表的 :

里根天生是做总统的命,遇到的鞋匠都如此高明!


哈哈.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35)好言一句



流沙



一所旅游学校的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有一个导游,带着许多客人在瀑布前,众游客兴致很高,高谈阔论,根本听不清导游的安全提醒,导游该怎么办?”

  有人说:“用手中的扩音机大声说。”

  还有的说:“挥舞手中的旗,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自己有话要说。”

  老师笑了,说,那个导游是这样说的:“如果诸位能安静一会儿,那么,我们将会听到瀑布更加宏伟的声音。”

  大家听罢,纷纷叫好。

  睿智的人往往善解人意,他的语言像水般温润,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地方不妥,使生活中许多可能伤害人的东西变得温暖妥帖起来。因为他们的睿智,把许多枯燥无味的,甚至面目可憎的语言美化了。

  说话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艺术,话说得好并不代表你说得好。

  有个故事,一位日本议员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他参加议员选举落选了,十分沮丧,许多朋友安慰他,为他总结失败教训。议员心烦意乱,根本听不进那么多的话。

  面对失败,议员对自己越来越没了信心。有一天,他到一家食品店购买食品,有位认识他的收银员却轻轻松松地对他说:“议员先生,谢谢你的光顾,另外,我多么希望看到以前那个自信和笑容满面的人。”

  收银员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让议员十分感动。面对这位并不熟悉的人,议员差点掉泪。

  三年后,议员再次参选,他顺地当选了。议员后来和收银员成了最好的朋友,因为议员认为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收银员帮他重新找回了自我。

  我们迫切需要像温泉一样的言语,它最好像春风一样拂面。我们是多么迫切需要它,但它又离我们那么遥远。

  这不是大家的错,也许我们从来没有刻意组织自己的言语。你认为,这对自己来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全错了。

               摘自《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z090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5-13 1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113/6

暂时先看到这 有空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0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6)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游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这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后来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成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妇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座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了,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置,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逝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摘自《箴言》2006年第3期


07.0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0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37)生活与点心
         ——摘录自《箴言》

  一个小家伙向祖母抱怨说,“一切”都很糟糕:学校、家庭、健康……没有什么让自己满意的。
  此时祖母正在烘制点心。她问小孙子要不要吃点什么,小家伙马上欣然接受。
  祖母说:“吃点面粉吧。”
  小家伙不满地叫喊:“多难吃啊!奶奶!”
  祖母接着说道:“那就尝几个生鸡蛋怎么样?”
  “决不!那更难吃!”
  “那么就尝尝烹调油或者酵母粉好吗?”
  “奶奶,你怎么了?这些东西都很难吃啊!”
  祖母接着说:“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本身都很难吃。但是当它们以正确的方式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再通过烘制就可以成为美味的点心了。”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迷惘、难过。但是,生活会调和所有的事物,将它们变得对我们有益。
  我们惟一需要做的就是相信生活,当生活把所有事物调和融洽的时候,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都会变得神奇。

07.0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5 08: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做起来时你会发现它太抽象了。我们要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身边的椅子确实太多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38)处事以尽心为有功: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采;做人凡事竭尽心力,才能内省不疚。日常生活中,只要对人有益而无害的善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做,甚至不仅尽力而为,而且要多多益善。能够尽心尽力做好应做之事,就算有功 至于成功或失败,那已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07.0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08: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39)花香满径---·一月一日·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

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个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的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

有事做。

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
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
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的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

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有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变得万紫千红。[

07.05.17/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0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08: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39)花香满径---·一月二日·生活的规律
让我指给你三条生活规律。

第一条规律是:要幸福,不可让自我做中心。

我们快乐,要知道有人的内心正在十分痛苦;我们想笑,须知有人正在流泪。抱着新生的婴儿去礼拜堂接受祝福,是家庭的大喜事;可是有的家庭,看见人家的婴儿,却会想起痛苦的往日,也许是一个新婴的夭折: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因为失事、或者生病而突然丧失。

因此,我们很幸福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人人都是如此幸福;要想到并且记住他人的痛苦。

第二条规律是:在幸运之时,永远不要只顾自己。

古罗马人有句格言:“财富像盐水——越喝得多越渴。”这话说得真对。越是有钱,越不容易慷慨。

约翰·卫斯理生活的一条原则是:尽量省,尽量给。他在牛津的时候,一年赚三十镑。他用二十八镑生活,两镑赠给别人。他的收入增加到每年六十镑、九十镑、一百二十镑的时候,他仍旧用二十八镑来生活,其余的都给了别人。

越富足越不能自私,富足与自私绝不能携手同行。

第三条规律是:在善事上,不可自以为义。

基督徒要是逢人便夸自己善良,其害无穷。他哪知道,离开上帝最远的人正是自认为与众不同的人。善良的内涵是谦卑。真正良善的人是圣经比喻中的税吏,他从心底里说:”主啊,可怜我这个罪人。“这种人在上主面前,才是真正的义人。


07.0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0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140)花香满径---
·一月三日·时间(一)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差不多都感叹人生太短,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时间可以给他用。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麦凯尔,在他给英国小说家巴里爵士写的传记中说:每次他辞别巴里爵士的时候,这位爵士总会说:“欢迎再来,要快点,打个电话通知就行了。”然后他会接着说:“我不喜欢早早预约时间,说来就来,不用客气。”巴里爵士知道时间的不足。

诗人马尔维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在我的背后,我总听到
时间的马车如赶来。
在我面前却是无穷无尽、无边的沙漠。
诗人R·斯蒂文森也有这样的吟唱:

起床的鼓声在我耳畔响起,
那催人的声音还未完全忘记;
清晨已来临,
晨露仍留在田野,晶莹闪烁;
我现在稍事休息,数算钟声时不免心中战惊,
唯恐太快听到报时的晚炮声,
而我的工作尚完成。
诗人济慈总是担心尚未写出脑中丰富的文思,就已离世而去。
我们年纪渐大,而时日越来越短,有几件事应该记住:做事绝不可做到一半便放下,恐怕一放下便永远完成不了。

决定做一事,必须细心思考。想做的事太多,时间却太少,要拣真正有价值的事来做。

一天过完,若与人吵过嘴,有过任何嫌隙,千万别留下;恐怕与人的不和,永远无法弥补;与人的争吵,永远不能复和。

07.0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15:32 , Processed in 0.20631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