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2-3 2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1、里尔克四首安魂曲(续二)
安魂曲
献给克拉拉•韦斯特霍夫[16]
一个时刻起,尘世间有更多围绕着
一个事物,围绕着一个花冠。
片刻前这轻盈的叶……我在编结:
而此刻这常春藤异常沉重,
被晦暗充满,仿佛从
我的事物中吸吮未来的黑夜。
此刻我几乎因将临的黑夜而恐惧,
孤独地伴着我制作的这个花冠,
毫无预感,当藤蔓缠满
冠饰的时候,会有什么出现;
我完全只需要理解:
有什么可能已经不在。何等地迷失
在从未觉察的念头里啊,里面那些神奇的事物,
想必我已经见过一次……
……随流水飘走的,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撕碎的鲜花;从张开的指缝掉落,一瓣又一瓣,一直落到花束再也无法辨认。一直落到余下的部分,被孩子们带回家,正好用来烧火。然后可能有一个人彻夜,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沉睡的时候,为这破碎的鲜花垂泪。
格蕾特尔,从最开初
你就已经注定绝早地死,
金发地死。
久已注定,在你注定生之前。
因此主在你之前安排了一个姐姐,
又安排了一个哥哥,
藉此让你之前有两个亲近的人,那两个纯洁的人,
他们昭示给你那个死,
那个属于你的:
你的死。
你的姐姐哥哥被创造。
只是,藉此让你习惯于死,
让你借两个死亡时刻
与数千年来一直在恫吓你的
第三个死亡时刻和解。
为你的死
生被重建;
手,将花朵捆扎,
目光,将玫瑰的红
与人的强大觉察,
它们被人塑造,被人重新销毁,
被死两次创造,
就在死径直向你本人,从
灯火渐熄的舞台走下之前。
……它在可怕地走近你吗,亲爱的玩伴?
它可是你的敌人?
你可曾为它心头泪流?
它可曾将你从滚烫的枕
拖入闪烁的黑夜,
拖入那个全家无人睡去的黑夜……?
它是什么模样?
你一定知道的。
你已经为它启程向故乡行去。
— — — — — — — — — — — —
你知道
扁桃开花的姿容,
你知道湖是蓝色的。
许多事情,只有体验过初恋的女性
才能够感觉到,——
你都知道。大自然对你耳语,
在南方暮色苍茫的日子里,
告诉你无尽的美,
一如从前,唯有那些有福的人
用有福的唇才能说出美,因为他们与美二者
拥有一个世界、一个声音——
更轻轻地你已经觉察到这一切,——
(啊,这无终的怒气是何等地
触碰着你无终的谦卑)。
你的信来自南方,
因阳光而依然温暖,但孤苦伶仃,——
最终你本人也跟随你疲惫
求助的信踏上行程;
因为你在光芒中并不开心,
每种颜色落在你身上如同罪,
你生活在不耐之中,
因为你知道:这并非全部。
生只是一个局部……属于何处?
生只是一个色调……停于何处?
生只是将意义关联到众多的
圆,属于向远处增长着的空间,——
生只是一个梦的梦,
梦醒却在别处。
就这样你将生放手。
巨大地你将生放手。
我们熟悉你的幼小。
属于你的是如此稀少:一丝笑靥,
一根细小、总是略带忧郁、
温柔异常的头发,一个小小的房间——
那个房间姐姐死去后让你感到空阔。
其他的一切恍然只是你的衣裳,
这就是此刻我的感觉,你啊安静的玩伴。
然而你曾经是
特别的多。我们是偶尔知道的,
当你傍晚出现在大厅里的时候;
我们偶尔知道:此刻想必有人在祷告;
一群人已经进入,
一群跟随你的人,
因为你熟悉路途。
你想必已经熟悉路途,
你昨天就已经熟悉了……
最幼小的姊妹啊。
看这里啊,
这顶花冠是这般沉重。
他们将会加戴给你
这顶沉重的花冠。
你的棺椁能承受住它吗?
假如你的棺椁
因黑色的重量而断裂,
你衣裳的褶裥里
就会爬满
常春藤。
远远地向上攀缘,
围绕着你攀缘,
汁液,在常春藤的藤蔓里涌动,
用它的嘈杂撩动你;
你是如此童贞。
但你已经不再闭合。
你已经被拉长已经松弛。
你肉体的门扇扇虚掩,
于是湿漉漉地
常春藤抬脚踏入……
— — — — — — — — — — — —
仿佛一队队
修女,
彼此引导
藉着黑色的绳索,
因为你的身内一片晦暗,你啊泉井。
你的血液空荡荡的
通道里,常春藤拥挤向你的心;
旧日你温柔的痛苦
带着苍白的喜悦与回忆
彼此相遇的地方,——
它们漫游着,仿佛在祈祷,
在进入你的心,那颗心,寂然无声,
晦暗地,向一切敞开。
但这顶花冠却让我感到沉重,
在光亮中,
在活人中,在这里我身旁;
它的重量
将不复存在,
在我将它放在你身上的时候。
大地充满了平衡,
你的大地。
这顶花冠沉重,因眷恋它的我的眼,
沉重,因我为它
所进行的工作;
所有看见它的人所心生的惧怕,
都黏附在它上面。
将它拿给你吧,因为它一被做成,
它就属于你。
将它拿离我吧。
让我孤独!它恰如一个过客……
几乎让我感到羞愧。
你也感到害怕吗,格蕾特尔?
你不再能够走路了?
你不再能够站在这陋室里我的身边?
你的脚疼吗?
就这样停留在此刻一切全在一起的地方吧,
明天有人会将花冠给你带去,宝贝,
穿过枝叶凋零的林荫路。
有人会将花冠给你带去,安心等待吧,——
明天有人还会给你带去更多东西。
即使明天风狂雨骤,
也不会对花有太多伤害。
有人会将花给你带去。你有权利
安全拥有它们,宝贝,
即使明天它们会变成黑色会残败不堪
会永久消逝。
不要因此而担忧。你将不会再
辨别出什么在上升什么在下沉;
颜料已干,色调已空,
甚至你也根本就不会知道,是谁
给你带去所有这些花。
此刻你已经熟悉那个他者,每当我们
在黑暗中将它抓住,他就会驱逐我们;
从那个你所渴望的,你被救赎
成某个你所拥有的。
我们之中你曾经形象幼小,
或许此刻你已是一片成熟的森林,
林叶间有风有声音。——
相信我,玩伴,暴力不会再临到你:
你的死已经衰老,
在你的生开始时;
因此死紧抓住生,
以便生生不过死。
……………………
有什么在我周围飘荡吗?
是夜风走了进来?
我没有颤抖。
我坚强而孤独。——
我今天创作了什么?
……常春藤叶,我在黄昏时取来,编结着,
弯折着,最终使它完全驯服。
它依然闪动着黑色的光。
我的力量
盘旋在花冠里。
原文请参看:
http://www.zeno.org/Literatur/M/Rilke,+Rainer+Maria/Gedichte/Das+Buch+der+Bilder/Des+zweiten+Buches.+Zweiter+Teil/Requiem
定稿:2010年4月4日17时53分1秒
--------------------------------------------------------------------------------
[①] 底本:
Rainer Maria Rilke, Requiem. Im Insel-Verlag / Leipzig 1909
Rainer Maria Rilke, Gesammelte Werke. Bd. 2. Leipzig, Insel-Verlag, 1927
Rainer Maria Rilke, S鋗tliche Werke. Bd. 1. hrsg. vom Rilke-Archiv in Verbindung mit Ruth Sieber-Rilke, besorgt durch Ernst Zinn.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987/97
Rainer Maria Rilke, Werke. Kommentierte Ausgabe in vier B鋘den mit einem Supplementband. Bd. 1. hrsg. von Manfred Engel, Ulrich Fülleborn.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996
参考书目:
Rainer Maria Rilke, Briefe aus den Jahren 1907 bis 1914. hrsg. von Ruth Sieber-Rilke und Carl Sieber. Im Insel-Verlag zu Leipzig, 1933
Rainer Maria Rilke, Briefwechsel mit Anton Kippenberg. 1906 bis 1926. Bd. 1. hrsg. von Ingeborg Schnack und Renate Scharffenberg.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995
Carl Emil Uphoff, Paula Modersohn. Mit einer farbigen Tafel und 33 Abbildungen. Leipzig Verlag von Klinkhardt & Biermann, 1919
Gustav Pauli, Paula Modersohn-Becker. Mit 59 Bildtafeln. München Kurt Wolff Verlag, 1922
Paula Modersohn-Becker. in Briefen und Tagebüchern. hrsg. von Günter Busch u. Liselotte von Reinken. Fischer Verla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1979
Marina Bohlmann-Modersohn, Paula Modersohn-Becker. Eine Biographie mit Briefen. Genehmigte Taschenbuchausg., 1997
G鰐tertage. Paula Modersohn-Becker in Bildern, Briefen und Tagebuchaufzeichnungen aus Worpswede. mit einer Einführung von Bernd Küster hrsg. von Peter Elze. Worpsweder Verlag, Bremen, 2003
Graf von Wolf Kalckreuth, Gedichte von Graf von Wolf Kalckreuth. Im Insel-Verlag zu Leipzig, 1908
Hellmut Kruse, Wolf Graf von Kalckreuth. Ein frühvollendeter Dichter. Kr鰃ers Verlagsanstatt GmbH, Hamburg-Blankenese, 1949
Ingeborg Schnack, Rainer Maria Rilke. Chronik seines Lebens und seines Werkes. 1875–1926. erweiterte Neuausgabe hrsg. von Renate Scharffenberg.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 Aufl., 2009
Rilke. Leben, Werk und Zeit in Texten und Bildern. hrsg. von Horst Nalewski.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 Aufl., 1992
[②] 德国女画家褒拉•莫德松–贝克尔(Paula Modersohn-Becker,1876.2.8 – 1907.11.20)。1900年,褒拉和好友女雕塑家克拉拉•韦斯特霍夫(Clara Westhoff)结识了在沃尔普斯维德(Worpswede)借住画家奥托•莫德松(Otto Modersohn)家中的诗人里尔克。次年,褒拉嫁给奥托•莫德松,而后,里尔克娶克拉拉•韦斯特霍夫为妻。1906年,褒拉画出若干当时被视为“空前的”女画家裸体自画像。同年,褒拉也为里尔克画出一幅肖像画。1907年11月2日,褒拉生下一女,20日,死于血栓。时隔将近一年,1908年10月31日起,里尔克用三天时间,写下这首《安魂曲》。这是一首五音步抑扬格的无韵长诗。
[③] 犹典出《新约•启示录》第16章第15节: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
[④] 《里尔克集校注》(Rainer Maria Rilke, Werke. Kommentierte Ausgabe in vier B鋘den mit einem Supplementband. Bd. 1. hrsg. von Manfred Engel, Ulrich Fülleborn.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996. S. 884)认为此处指埃及。
[⑤] 此后的描述,关涉若干褒拉•莫德松–贝克尔的绘画,请参看相关书籍。
[⑥] 参看《时辰祈祷书》第三部《贫穷与死亡之书》的《主啊,请赐给每人他自己的死亡》相关注释。
[⑦] 据《里尔克集校注》(第一卷第885页),此处犹与埃及祭祀冥神奥锡利斯(Osiris,汉语也译乌悉立斯、奥里西斯、俄赛里斯)的宗教仪式相关。相关细节,亦可参详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金枝》(The Golden Bough)相关记述。汉语可参看徐育新等译《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下卷三十八—四十二章。
[⑧]《旧约•以赛亚书》第6章2–3节:“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 撒拉弗,即基督教九级天使中阶位最高的大天使。
[⑨] 尼刻:Nike,古希腊语为Νίκη,古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此名词也是一种运动鞋的商标,被汉译成“耐克”)。诗中此处指称装饰在船头的胜利女神像。
[⑩] 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1887. 6. 9 – 1906. 10. 9),诗人、翻译家,画家利奥波德•卡尔克罗伊德之子,翻译过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1906年因不堪兵役之苦而自杀。里尔克与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并不相识,只是听闻事件之后有感而发。后托请他的岛屿出版社编辑安东•基彭贝格(Anton Kippenberg,1874–1950)将此诗手抄件转赠给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的母亲。从里尔克此诗的行文来看,无疑,里尔克读过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的诗集。
[11] 此诗中的“沉重”,亦含“艰难”意。请读者酌情替换。
[12] 圣克里斯多夫,Christophanie,古希腊语Χριστόφορος,意指“背負基督的人”(Χριστό,基督;φορος背负)。汉语译名有圣基道霍、基道、圣基多福……乃至傅雷译成“克利斯朵夫”。传说曾背负小基督渡过一个浅滩,因此被奉为旅人的主保。
[13] 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有诗句:因为能见意味着舍弃(Denn sehend werden hei遲 verzichten),参见Gedichte von Wolf Graf von Kalckreuth. Insel, 1908. S. 12。
[14] 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有诗句:此刻我在他的自由中爱恋着死(Jetzt liebe ich den Tod in seiner Freiheit),参见上书第80页。
[15] 小男孩,指雅菲夫妇1915年死去的八岁儿子彼得。雅菲夫妇,里尔克的朋友,丈夫埃德加•雅菲(Edgar Jaffé,1865–1921),为现代社会学创始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的校友与同事;妻子艾尔莎•雅菲(Else Jaffé,1874–1973),为韦伯的学生,被韦伯及其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追求过。艾尔莎•雅菲本名Elisabeth Helene Amalie Sophie Freiin von Richthofen,简称艾尔莎•里奇特霍芬女男爵,是“一战”时期击落敌机八十架的德国空军佼佼者、空战英雄“红男爵”厉秋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1892–1918,今译曼弗雷德•冯•里奇特霍芬)的远亲,其妹弗丽达•里奇特霍芬(Frieda von Richthofen,1879–1956),为以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名动中国的英国作家劳伦斯(D. H. Lawrence,1885–1930)之妻。据英格褒•施纳克(Ingeborg Schnack,1896 –1997)《里尔克生平及作品系年》(Ingeborg Schnack, Rainer Maria Rilke. Chronik seines Lebens und seines Werkes. 1875–1926. erweiterte Neuausgabe hrsg. von Renate Scharffenberg. Insel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and Leipzig, 1 Aufl., 2009. S. 550)记载,此诗有可能是艾尔莎•雅菲请求里尔克写作的。
岛屿出版社1927年出版的《里尔克总集》(Gesammelte Werke)中,此诗被置于1908年出版的两首《安魂曲》之后。后被收入《里尔克1906–1926年诗集》(Rainer Maria Rilke, Gedichte 1906 bis 1926. Sammlung der verstreuten und nachgelassenen Gedichte aus den mittleren und sp鋞eren Jahren. Hrsg. vom Rilke-Archiv in Verbindung mit Ruth Sieber-Rilke. Besorgt durch Ernst Zinn. Im Insel-Verlag Zweigstelle Wiesbaden, 1953. S. 121-124)。
[16] 克拉拉•韦斯特霍夫(Clara Westhoff)即里尔克日后的发妻。格蕾特尔•柯特迈尔(Gretel Kottmeyer),克拉拉的朋友,1900年亡故,事迹不详。里尔克在1900年11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
克拉拉•W今天写信提到一个黑色的常春藤花冠,她所讲述的重新成为一首完整的诗。她是怎样谈及那黑色的花冠的啊,那花冠,是她毫无预感地从她房屋的山墙灰色的十一月的风里取来,此刻在这斗室里变得非凡的庄重,一个自为之物,一个骤然之物,一个显得渐渐沉重之物,仿佛正在尽饮一切哀伤,这房间空气里的、这晨光胧明里的哀伤。而这一切都应当陈放在可怜少女的薄薄的木棺上,那在南方、在阳光的手中死去的少女。黑色的花冠或许会压碎棺椁,花冠长长的藤蔓或许会攀上白色的殓衣,与合十的手生在一起,与心生在一起,那颗心,充满凝固的血液,也变得黑色、平坦,在死者的晨光胧明里与常春藤叶的心几乎无法区分……在血液空荡荡的通道,常春藤将穿行着,叶片叠着叶片,在长长的藤蔓上,如一群修女,在一根绳索上互相倚靠。
我愿用这幅画面写一首安魂曲。
(Rainer Maria Rilke, Tagebücher aus der Frühzeit. hrsg. von Ruth Sieber-Rilke und Carl Sieber. Leipzig, Insel-Verlag, 1942. S. 388f)。
参校Das Buch der Bilder. Zweite sehr vermehrte Ausgabe. Juncker. Berlin, Leipzig, Stuttgart, 1906; Das Buch der Bilder. von Rainer Maria Rilke. Leipzig. Insel-Verlag, 5. Auflage, 1913; Das Buch der Bilder. von Rainer Maria Rilke. Leipzig. Insel-Verlag, 1920; Gesammelte Werke II. Insel, 1927; Tagebücher aus der Frühzeit. hrsg. von Ruth Sieber-Rilke, Carl Sieber. Leipzig: Insel, 19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