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fenglong88

[【辩证轩】] 作文的真相(首发)

[复制链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5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何没想到这样的文章没有一点遣词用句的感觉,有种跳跳蹦蹦的感觉,充满了生动,活跃的朝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使思考继续,恕我唐突,若功不唐捐,纯属意外。

1、心动起来,有思考与没有思考,文章会有质的区别。例如只是背背书或重复一下常识,这与独立思考而自铸词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文章风格虽有浅易一路,然其妙者,皆多有味,言浅意永是也。言浅意浅是不值称道的,至于浅到与年龄不相称的程度(例如高中生的文章只够初中生的平庸水准)倒是亟须改进的。

3、高中生是思考力和想象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教师不可逆学生好奇求学的天性,以己见而延滞或束缚其生长。抵牾无处不在,教师小心一点,还是“顺”比较好。我们期待精进日新,朝气蓬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3: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青柯于2008-01-28 11:20发表的 :
为使思考继续,恕我唐突,若功不唐捐,纯属意外。

1、心动起来,有思考与没有思考,文章会有质的区别。例如只是背背书或重复一下常识,这与独立思考而自铸词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文章风格虽有浅易一路,然其妙者,皆多有味,言浅意永是也。言浅意浅是不值称道的,至于浅到与年龄不相称的程度(例如高中生的文章只够初中生的平庸水准)倒是亟须改进的。

3、高中生是思考力和想象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教师不可逆学生好奇求学的天性,以己见而延滞或束缚其生长。抵牾无处不在,教师小心一点,还是“顺”比较好。我们期待精进日新,朝气蓬勃。

谢谢青柯兄的继续。

愚虽不才,也知道任何点滴之处皆有偶然的因素存在。我所贴的文章是这个学生高一时候写的,我在别处回复别人答复中有这样一段“高一学生的能力还应该大部分归功于初中的语文教师。我只是给了这个学生“比较”的思路,是她自己的完成的。这个李程同学语文学习的水平一般,但她对文学很感兴趣,这两篇小说她认真看了、认真听了、认真写了,而且使用的是自己的语言。这篇文字如果再往下发展,我认为可能会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也不一定。”

这个“比较的思路”是我在高一授课时贯穿在阅读教学中的。虽然,像这样的文章在其他学生身上没有出现,但我并不愿意承认这篇文章百分之百的“纯属意外”

关于1。同意兄所言“心动起来,有思考与没有思考,文章会有质的区别”,然而我们是否还要看一看,是学生的“自得”还是“传声”呢?我认为,即便是常识,如果能体现处学生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背书而得,就是值得鼓励的。

关于2。文章的风格固然不能强求,但一格或多格为准绳的做法只是外部评价的角度,而不是从作者发展的角度。每个人的文风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也不一样,对于学生的而言,言说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已经是别具一格了。而在我这里,格格之间是无差别的。当然,应试的要求则是差别的,之所差别,就是为了要“合标准”。然而“标准”从何而来,是从“无标准”的状态下而来的。我想的是先抛开标准,解决“如何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体现“真”的第一步。如果文章离开了真,再怎么“意永”的文章也不会免去“陈词滥调”和“代圣人言”的俗套。所以“言浅意浅”并不适合于作为学生习作时期的评价尺度。

兄谈到“浅到与年龄不相称的程度(例如高中生的文章只够初中生的平庸水准)倒是亟须改进的。”这是目前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我不知道兄的学生是什么水平上的,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校(俗称“大头校”)。学生的水平普遍要低得多。早些年,我的学生在高一写作文出现了“能听不能看”,“能看不能听”的情况。我感觉,现在作文教学,明显缺乏一个量化的尺度。不知道青柯兄如何来确定学生作文的水准的呢?有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参考呢?还请青柯兄赐教。

关于3。前些天教《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讲究“顺木之天以全其性”,我想这种“顺”是体现庄子的思想的,因此还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和《庖丁解牛》做了一下比较阅读。扯远了,回到话题上来。高中生的确如兄所言有很大的潜力,然而我的学生“只想像而不思考,只好奇而不求学”,即便是几个好学的也不能完全摆脱游戏的诱惑。这样子恐怕不能直接“顺”之了事,所以以己之见扰之的情况确实存在。郭橐驼所言“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如何做到教学上的“其莳也若子”也要累青柯兄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所说的“若功不唐捐,纯属意外”只针对我自己的下面的三条意见,与您学生的文章没有关系。

2、“言浅意永”本身并不费解,您的解读不太好理解。

3、您说“请青柯兄赐教”,“如何做到教学上的‘其莳也若子’也要累青柯兄教我”。我以为虽说交流要诚挚,言说还是以平等为上,就把“赐教”改为“谈谈”吧。

4、下面我谈谈一些相关的看法或做法
①“顺”作为一种教育智慧,其目的只能是使学生健康、积极、活泼地发展。而中学生天性中总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好逸恶劳、避难就易等,但这不是主流,在教育者的眼中尤其如此,好奇求学才是主流,“顺”只能是着力于这样的主流而去着眼于生机勃勃。再说物各有其性,人的境界各有小大,生命能适时而尽可能自由的展开就很好,“顺”所至之境参差卑亢是自然的,“一二三,齐步走,到地”的想法可以免了。“顺”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手段,尽管有年龄、地域、性别等等共性,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可能更为紧要。所以“顺”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其中师生之间的知识点、兴趣点点对点实接,最有教育意义。作文的面批、面谈乃至点燃思绪,加料助燃与调控,引导其自我升格,及时雨顺时风当时花当时果,果有所成,好奇与求学互促互渗,已在其中矣。“顺”还有两句潜台词:石头孵不出小鸡,三伏天赏不了雪景。有些同学暂时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是正常的,必须耐心等候机缘,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单向的愿景也不可能一“顺”而遂,孔门三千弟子,贤人不过七十又二而已矣。刚才提到机缘,我再啰嗦两句:一是“顺”特别珍惜时机,尤其是高中这一思考力和想象力发育的黄金期;二是“顺”特别珍惜好学生特别的好奇与求学,尽“过来人”之所能,为他送去及时雨顺时风。

②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可以用前贤今秀去比对,如十七岁毛泽东的文章金庸的文章王蒙的文章等。

③我所在学校的学生资质很好,这是我的幸运,却是他们的不幸,因为我只是个满脑空想的家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06: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1是我误解了。对不起。
关于2我的意思是在学生起步阶段是不宜用优秀文章的尺度去衡量的。
关于3是我有些心急了。
关于4谢谢青柯兄的经验之谈。

对于①我完全同意,对照自己以往的做法。可以说有很多地方都已做到。然而,我的学生从资质上说,多属于“中人以下”那一档,终不能效法孔子之行。

对于②我不认可“比”的做法。物各有性,人各有才,不能兼具。“比”作为一种手段既具两面性,又有模糊性,不可作为直接的参照。我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让学生明白,与其别人比,不如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对于③我倒是认为青柯兄的学生实在是很幸运的,就我所见的“优秀教师”而言,其昏昏者大有人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8: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浅意浅有什么不好,诗经采风。采的都是些乡间民风,生命力直到今天,文章如果不能自然·,不能意懂,写得再深也是难解,浅意也是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9: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写文章,以意义深远为目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当左拉写我的控诉时刻,决不会想到后世的反应:当孔子采风时刻,决不会几千年后,还那么充满生命力;他们只是写出他们心中所想,所思。以初中生,高中生来衡量一篇文章也是不妥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写符合教材的,符合有意义的文章,那种活泼好动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是他用一些比较“土”的语言,就没有意义。文以载道,该同学的文章很准确地表达了他所想,所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不意而意,强迫他们写些符合某种有意义的文章,虽意不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9: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5楼goto1于2008-02-23 18:57发表的 :
言浅意浅有什么不好,诗经采风。采的都是些乡间民风,生命力直到今天,文章如果不能自然·,不能意懂,写得再深也是难解,浅意也是好文。


谢谢goto1兄重提这个话题。

最近也在思考语文教学的原则,最后指向了四个字:情真意切。我觉得把握住这四个字,应该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的真相,就是学生的真想,真写。
当代的文学就是太有意深,才造成现在这种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就是个语文老师,他只是鼓励学生写作,一点点的文字都是好的,文章同人一样,千奇百怪。强迫只会让人讨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9: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8楼goto1于2008-02-23 19:24发表的 :
作文的真相,就是学生的真想,真写。
当代的文学就是太有意深,才造成现在这种情况。


兄说的是以学生行为为出发点的角度说的。如果学生真能做到这样,也就不用教师太操心了。

不必刻意求新,不必刻意求深,古人曰:辞达而已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他们有这样的动力,就要鼓励他们写,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好的,其实有时会发现,写得出色的不是那些符合某些规定的,而是些想不到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goto1于2008-02-23 19:27发表的 :
我父亲就是个语文老师,他只是鼓励学生写作,一点点的文字都是好的,文章同人一样,千奇百怪。强迫只会让人讨厌


赞同令尊的做法。在另外一个贴中,有过这样一段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9: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1楼goto1于2008-02-23 19:37发表的 :
让他们有这样的动力,就要鼓励他们写,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好的,其实有时会发现,写得出色的不是那些符合某些规定的,而是些想不到的人


确实是这样的。

再转一个我在别处的发言片断。
其实谈到写作,也可能涉及写作的价值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放弃价值比较的话,我们会怎样认识写作行为呢?在一定范围内,一切书写皆为真。每个人的书写,都是读一无二的,这就是本着生命经历的书写的缘故。在生命历程的记录上,一本几十万字的回忆录和一个片段的感受,都为真,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1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赞成国外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得写,无论好坏,可惜不符合中国教育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20: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4楼goto1于2008-02-23 19:52发表的 :
我比较赞成国外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得写,无论好坏,可惜不符合中国教育制度


其实国外的做法也有其弊病。看过方帆写的《我在美国教中学》,里面介绍说,美国更注重格式的完整,对内容反而要求不太严。

如果真这样的话,教学是否能使每个学生真正获益,还是很难说的。感觉他们的方法更倾向于自然筛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2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筛选
给学生一个工具,其余的自由发展,随便他们写.无论好坏,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如果老师能培养出言简单意远的学生,就不用当老师了,老师不可能让学生当作家,只是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所思,所想,让他们享受写作的乐趣.同时加一点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20: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老实说,国外,如英美的现代文学,比中国的好.现在说到中国文学.大部分指古代,特别是清以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3 2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不仅仅是简单运用文字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作文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全方位体现,故识字再多,不一定会写文章。虽然作文能力可以在训练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也因人而异,且不可能速成。作文需要多看多写多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23 22: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谈到写作,也可能涉及写作的价值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放弃价值比较的话,我们会怎样认识写作行为呢?在一定范围内,一切书写皆为真。每个人的书写,都是读一无二的,这就是本着生命经历的书写的缘故。在生命历程的记录上,一本几十万字的回忆录和一个片段的感受,都为真,都是独一无二的写作行为。

我记得高中写得一篇得分高的文章,不是想了又想,只不过把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如实写出.没想过如何用词,也没想过要有什么意义,很自然

水浒那么生动,我们看了身临其境,就像我们自己也在其中,.虽说是虚构,但作者本身据说也有武术等技术,写起来自然真实生动.如果学生能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许兴趣更大,写些离他们太远的东西,就要绞尽脑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3:09 , Processed in 0.39180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