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僵化的文字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过程,但当这个过程表述为文字时,这个过程的动态将被静止化。而对于直接从文字上去认识这个过程的人来说,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存在着孤立化,片面化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于那些忽略了过程只包含结果的文字来说,尤其突出。
当一个儿童最初在成人的指示下接受外界事物的名称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儿童仅仅知道了这个名称所指代的事物的一部分。这种认知活动是纯粹的孤立化、片面化的行为。但这种纯粹的认知很快在下一次认知的过程中被完善,原有的形象被打破,再破坏的过程结束后,先前所获得名称被改写或增加了最新感知到的意义。
这样的话,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来说,任何反映在我们头脑中概念,其实都是无数影像或无数次感知的映射集合。每一个影像都提供一些相应的信息,每一个影像都为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注脚,每一个影像都不可缺少。
当我们把哲学上的“避免静止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问题”作为知识去背诵的时候,已经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我们其实正在进行静止地、片面地、孤立地学习;二、我们已经在实际生活(包括此刻学习时)中失去了这句话形成和运用的过程。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把抽象的概念再一次转化为一个动态过程!这样才能完整地认识这个概念所表示的含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单纯的指认展开教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注重动态与可感的内容。例如,在认知已知的概念时,尽量使用可感知的形象对已知概念进行补充。在认识未知概念时,尽量呈现动态的过程;在认识抽象的概念时,尽量采用动态的活动,提供相应的情景,提供完整使用的信息和连续的动态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