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ljw2000

[【主题讨论】] 你有抄书的想法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3 1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很少有静下心来认真抄书的经历。当然不是指学生时代抄课本,考试时候抄答案,写作时候的文抄公,而是指为了学习或者为了修身养性而以抄书做为乐趣。

   在古代,抄书一直就是文人学子学习文化知识的一个必经之路,这也是历代文人的一个优良传统。古人以抄书而事业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这些人中有的是因为家贫买不起书,不得不借阅抄录;有的是因为经济困难,以替人抄书作为生存的手段;有的则是为了让稀少的珍本秘籍流传后世,而对其进行抄录副本,以存真迹。而这些抄书的人却有不少最后成了名留青史的文学家、藏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等,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投笔吏这个典故听说过吗?是个关于抄书而流传下来很有名的历史故事。据《后汉书·班超传》中写道: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来,班超弃笔从军,终以大功封定远侯。这里的佣书即是抄书,抄书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等到后来胸中有了滔梁谋而远征顽敌胜利,抄书不正是很有必要的基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18: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实际是让自己更认真的读书,从抄书中体会其言语的含义,现在电脑的普及,导致许多字认得不会写了,或很熟悉,但忘记了如何写。这也许是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部分副作用。高中时,那种买本或借本书就抱住不放,经常忘记吃饭的感觉真好。现在物质丰富了,书多了,感觉没了。看过后,书中讲的什麽有时都记不清。有时得不到不一定就是坏事,得到也不一定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2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很有意思。现在天天上网,人都比较浮躁,我喜欢抄书,尤其是古文类的,写得时候模仿古人的笔迹,发现可以净化心灵,让心情沉淀下来,之后可以安静的思考。而且有些东西,只有抄写,才能记得住,才能领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癞笔头。至少对于我来说,抄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0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应当也是读书的一种阅读方法,摘取文章的精华,便于记忆和总结。与电子存贮相互补充,也是文献
管理的一种手段。现代由于大量的书籍电子化,数字化,电子存贮手段用的较多。抄书可能对于大信息量存贮有
一定的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确有这个想法,现在我写文章都是在纸上写个提纲,再将每点的一些重要的论述语言写下来,然后在电脑上打出来。有时也怀念那个埋头疾书的过去。现在我想抄书,恐怕有些休闲的意味,写写字,又不动脑,这样可以重温以前的码字的岁月,有些怀旧的温情感觉,现在我没事也喜欢象中学时代那样,将唐诗宋词什么的抄抄,当然字可是要写得很精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3: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没电脑的时候挺喜欢抄书做摘录的,做了厚厚的十几本,后来本科毕业时被扔了。随着笔记的被扔,知识好像也难以承载,只是让自己留下一分文化积淀以外,以前读的书似乎忘的差不多了。上了研究生以后,虽然没电脑但是再也不愿意抄书了,开始迷上了买书,买了书自己在书上做笔记,原先难以卒读的书几天就读完了,而且映象深刻,那时的感觉真好,觉得天底下的书是非买不能读的。但是现在书实在太贵了。上了博,开始买了电脑,我就喜欢上了它,结果喜欢用电脑做资料长编,好好的一本书被断章取义了,以前那种正襟危坐,如受大命的读书方式不见了,读书也变得很功利,看对写论文有没有帮助,只是摘取有用的资料输到电脑上,细细品尝的时间反而少了。但是好处是效率比以前明显高了,而且要用的资料基本都能找到,分类分的清清楚楚,而且可以随时调整,现在要想离开它也有些不太现实。几年的经历,感觉抄书效率太低,而且整理不便,毕竟是手写的,不愿意保留。买书效率不错,但是有时候用的资料脑海里有映像但找不着。用电脑整理资料不错,但是也容易犯不愿学不愿思的毛病,如能克服这两大门坎,相信收获还是蛮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7: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俺考试的时候最想抄书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1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楼主所说深有同感。现在电脑用多了,就连写自己的名字也没以前好看了,一年之中能写1000个字已经很不错了。记得曾经为了自己的字迹难看而不得不狂练,写字本写完一本又一本,就为了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然而现在发现,无论干什么,不进则退,真得找时间好好锻炼一下,要不最后所会写的字还不如一个小学生多,乾不丢光面子。要是有一天自己的孩子问你哪个字怎么写,被一个简单的字难倒,真会让人笑掉大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23: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自己一点不抄书那是不可能的,大学毕业时为找工作 ,哪有时间好好坐那写论文,文章还不是东拼西凑?那时还没有今天电脑和互连网普及,只好到图书馆翻阅,边找边手抄,想不辛苦都不行。又为了省钱,写好的文章还自己在纸上改上45遍,才到电脑店去打印,那种感觉现在很多大学生都体会不到了。
有了工作,还是不时抄袭别人东西,为了晋升职称,为了想捞取一官半职,为了赶时间就只好抄别人的了,有时领导交代任务,你还不是更要赶进度?抄抄抄,没办法呀、、良知有时不当饭吃的,你们说呢?
  当然我提倡原创,有自己东西就更好,除了引证数据,最好动脑子踏踏实实做学问,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论坛原因,因为他提倡原创,提供很多学术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真的是有用的方法。工作一段时间后为了考研,又把早已丢了好多年从来就厌烦的政治书拿起来重读。把那本书从头到尾的抄了二遍,总算加深了记忆而顺利考过了。现在三年研究生读完后竟然对从来就不喜欢的政治内容还能偶而脱口而出,想想还真得感谢那时的抄书。难怪从小老师就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1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糊记忆中记得小时候抄过 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基本上抄的都是些唐诗宋词之类的书。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有了电脑,工作繁忙之后,这几年总共加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多少字,估计得用百为单位比较实在,现在写的字也没有以前有劲道了,时时错别字联翩。
每次要写点什么东西,都在电脑前敲敲打打,现在得输入法也很厉害,联想啊,随便及格字母就可以打出一大堆字来,身了写得麻烦,也省了一些些错的麻烦。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脑子里根本没计下什么东西,想看看得时候就打开电脑找找。这么多年过去了,唯一感受最深得就是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电脑这个东西了,人类的智慧真的是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1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唐诗三百首》,我也抄过啊,还有《古诗十九首》.现在没时间了.好怀念那强说愁的中学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14: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对于一些人也许是很遥远的记忆了.但是对于我这个科技工作者来说,除了每天要上网浏览搜集一些资料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恐怕都是在阅览图书(不是在电脑上).为了便于记忆,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我都会把它抄下来.刚开始感觉抄书也很累,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自己忽然发觉,我很充实,我的知识也很丰富了.自己有了很大的收获.呵呵,有时候抄书也顺便练习了书法,可谓一举几得.在抄书的过程中我还记录下了自己对书中知识的看法和理解.真可以说是收获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5 2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还是比较爱抄书的,高中的时候用了三天的时间抄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最近一次也在好几年前了,抄了一本专业书《地下铁道》,没有年少时的劲头了,用了一个半月。工作之后有需要就打印,手懒了。有一个感受是抄书是绝对练不了字的,反而会把字搞坏,因为越写越潦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0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摘录比抄整本书更有价值,原因在于:
1.全文抄录过于机械化,过于盲目,而重点摘录是基于读懂、读通的前提之下的有选择性的知识汲取。
2.现在大多数书和文章的精华有限。
3.获取书的途径太多,没有必要。

此外,个人觉得即使是抄录意义也不太大,会使人产生思想惰性,总觉得抄录下来就是自己的东西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只是故纸堆而已。
所以,还是看过记得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0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有抄书的习惯!
抄书,当然不能盲目的抄,本人抄书的方法主要是按类别来抄,举个例子:诗有很多种,怨妇诗、思乡诗、别离诗等等,分类来抄,以后用起来就很方便;再如历史,本人按人物(有烈士、军事、文学、艺术等)、事件(大战、割地、赔款、签不平等条约等)、时间(按时间段划分).当然这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弄清抄书的含义。抄书就是读书人把书的内容通过手抄的方式转存于某种可储存介质上。严格意义上它不同于记笔记。
读书需不需要做笔记,怎样做笔记,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只要有特定的目的,想通过读书解决某个问题,比如学术研究,那么,就必须做笔记,除非他是个天才,他才可以不做笔记。至于读的书是否值得做笔记,那是另一个问题,即是书的质量问题,与你的最初的做笔记的动机无关。
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是用笔记在笔记本上或者输入到电脑里。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好处。我做笔记一般分三种情况:一是通俗读物,属于睡前催眠的那种,是不需记也无法记的;二是一般性的学术读物或者教材类,只根据需要比较简略地记一些内容;三是经典著作也就是原著,属于精读的那些书,一般看第一遍的时候不记,先了解其中的内容,思考一下那些需要记下来,读第二遍的时候甚至更多次的时候,再详细地记。这样做当然需要时间,但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过记笔记(其中有很多思考的东西)加深你对著作的理解。对于经典著作,你读多少遍都不算过份,而且,每重读一遍必有新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没有潜心向学的精神,没有如切如磋的功夫,纵然做了笔记,可能还是流于肤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1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中学的时候抄过书,抄书对记忆和反应能力都有好处,现在也还想抄,可惜没有时间,所以很少了,中学以前还是应该多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2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言“书非借不能读”,在当今信息时代,借助众多传媒,看书的便利应该是古今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校读书时,每每碰到好书的好章好句,常常还是忍不住夹个纸条,或及时找个小本子抄录一过。并于过后整理、归类,以供日后翻检引用。记得读大学时生活拮据,更因为喜爱,曾经用半月的时间全文抄录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也曾被好心的同学劝阻,但仍然坚持了下来),虽然以后有了出版物,但仍然珍惜地放在显眼的地方,并不时翻翻,以通过这来提醒自己,减少点惰性。可以说,正是那时所养成的抄书的“好”习惯,为工作的较快胜任,打下了基础。
现今似乎绝少去抄书了。客观原因固然多多,但主要是自己惰性懒散使然。但碰到网上好的文章及段落,仍想方设法地下载到硬盘中,对图片类的文字(如PDF类),也情不自禁地用识别软件转换为word版——虽然费力费时,但看到转换校对过后的篇章,自认为如此才方便引用又少占硬盘。虽然“费力不讨好”——其实也不是没有买纸本的余力。
愚以为,这也是抄书习惯的延续吧?
拉杂敲上,可能贻笑大方,但鄙人的这一习惯晾于读书园地,对现在的学子,说不定也有所裨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23: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的想法是有。版主的精神可嘉。据说鲁迅每天都拿出一段时间来抄书,他说他在抄的过程中会体味一些只用眼观不能体会得到的东西。从记忆规律来讲,抄书就可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许多学术上有相当素养的人都抄书,而且有些学者在抄的过程中会灵光大现,激出思想的火花。
   前两年就抄过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抄的过程中,的确体会到了一位先哲说过的话“涵咏功夫意味长”。其实,我觉得版主是不是也感觉喧哗的世界已经让我们无暇静心、无心体味了,我有同感。
    我酷爱书法,我觉得抄书有时候,就如同我练书法一样,可以让我心如止水,有时候又让我浮想连篇,有时是一种砥砺,有时是一种涵养。
    抄书在以前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而今,似变成修身之渠。变迁之世,我们到底是该歌颂,还是该诋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1 02:03 , Processed in 0.53851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