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zwh7320

[【主题讨论】] 读书为何?(讨论加威截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8 08: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为了摆脱周围乱七八糟的干扰,使自己的心能够平静,更新自己的知识教育好下一代,以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貼帖可以加分嗎 ?   我想過的下文有述﹐連我未想到的下文下文都寫了。
  
    唐君毅  <<  說讀書之重要   >>

(一)
    學問之道,本不限於讀書。德性的修養,內心的開悟是一種學問。這並不必須要讀書。所以,不識字的武訓,能成聖成賢,不識字的慧能,亦能悟道。藝術的創造、詩歌的寫作,亦是一種學問。然天才的藝術家與詩人,亦可不必讀許多書,識許多字。如八指頭陀作詩中有酒壺,寫不出壺字,即畫上一酒壺,仍不礙其為一絕代的詩人。此外,辦事才能的訓練,人情世務的洞達,亦並非必須多讀書。科學上的觀察實驗,為求科學真理之要道,此亦不是讀書。聽人演講,與人討論學術,亦是造學問,而非讀書。而且,我們還可說,一切對自然宇宙、對人生社會的知識,最初都是由人之仰觀俯察,思想反省而得。所謂”堯舜以前,更讀何書?”當初原只有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一部大書。我們所謂書,乃人類思想文化已發展至某階段才有的後起之物。則”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呢?

(二)
    但是,我們須知,我們不是堯舜以前。我們是生於已有書的時代之後。我們既生於有書的時代之後,我們就必須要由讀書以了解人類文化,通過人造的書之了解,去進一步求更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那部大書。武訓、慧能、八指頭陀,固不識字或未讀多少書;但是我們今日仍只可由書上以知武訓、慧能與八指頭陀。已往的人,如何訓練其辦事才能,如何洞達人情世務,與科學的觀察,實驗之報告,哲學思想之紀錄,亦大多皆載在書中。如果你有特殊辦事才能,或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有特殊的觀察實驗及思想,你亦必將希望寫成文字,著成書,以行遠而垂久。由此便知,書籍雖是後於人類文化而有,然而卻是整個人類文化之鏡子。人必須要從此鏡子中,才能了解整個人類文化之大體,而由自然世界走入人文之世界。這不是很明白的嗎?

(三)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不讀書,只憑我們之天賦的聰明智慧或思想能力,真可直接去讀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自己讀出其深微廣大的意義來。這部大書,似易懂而實難。其所以似易懂,是因為我們自己心靈的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亦可說是一面鏡子,因而對此大書之內容,總能照見一些。其所以實難,是因這本大書,早經無數古往今來的有更高聰明智慧思想能力之人讀過了,經無數更好的心靈之鏡子照過了,還未照清楚而讀懂哩。

(四)
    然而書籍之為一鏡子,卻是一大鏡子。從此大鏡子中,可以了解整個人類之文化之大體,亦即可以了解古往今來無數有聰明智慧思想能力的人,其心靈之鏡中,所照見的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讀書,即是把我們的小鏡子,、面對書籍之大鏡子,而重去反映古往今來無數聰明智慧的心靈,所已照見之世界中之事物與真理,於我們之小鏡子中。

    一個心靈之鏡子,照不見的事物與真理,另一心靈之鏡子,可以照見。如果我們能透過書籍,而將無數的心靈之鏡子,所照見者重加反映,我們不是更能了解自然宇宙人生社會這部大書,而把我們之小鏡子亦變成大鏡子一般大了嗎?這是從讀書以增加思想之廣度上說。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讀書才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

(五)
    讀書之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這可以讀者與著者之心靈之鏡之光明,互相滲透,則光之強度增加,來作比喻。但最好是以不同凹凸之度的鏡子互相反映,則可看見我們原看不見之事物作比喻。我們都知道,顯微鏡與望遠鏡之所以能使人看見更細微更深遠之事物,乃由於利用凹凸鏡之互相重疊,乃能使光線深入事物內部,將事物內部之情形,清楚的反映出來,為我們所見。但是我們常不知讀書正是使我們心靈自身化為重疊凹凸鏡之一,而使我們之聰明智慧的光輝,能照察到更細微更深遠的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之事物與真理者,由此才培養出我們思想之深度。

    直接單純的一個思想,從來不會深的。只有對一個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讀書即是在思想古往今來的他人的思想。人只有走過他人所已走過的,才走得遠。人亦只有思想過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我思想前人的思想,而前人的思想,又是思想更前之人的思想來的。人類的文化史與思想史,是無盡的後代人,對於以前人之思想再加思想之成果。當人思想前人所思想時,其心靈是凹鏡。凹鏡聚合一切來的光線。當人表出其思想,留給後人交與他人時,其心靈是凸鏡,而分散出光線。重重疊疊的心靈之凹凸鏡之互相反映,形成人類之思想史與文化史,人乃對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中之真理,一步一步,更能達微顯幽,而極深知遠。人不經顯微鏡與望遠鏡,只憑肉眼,莫有人能了解細胞之構造,亦莫有人能看清天上的星雲。人不多讀書,只憑自己一點聰明智慧,去判斷自然宇宙人生社會,又如何能達於細微深遠之事物與真理?所以不多讀人所著的書,而以直接讀大書自許,這是學人的懶惰,必將誤人誤已。

    好多年來,因中國社會急遽變化,許多人主張讀書不是學問中最重要的。所謂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這誠然有毛病。但是不讀書,而只自恃聰明智慧以思想一切,判斷一切,亦恒不免膚淺。這樣雖未必死,但亦是不能真活的。必須要以自己之活的聰明智慧,與書中人聰明智慧合起來。書活了,我自己亦才真活了。

(中 國 學 生 周 報  四 十 二 年 七 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读书你干吗去,总不能整天和别人聊天吧。

读了书你才能知道、懂得好多东西,总不能什么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吧。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自己,读书也为写书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j538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8 12: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书,不看书;藏书,不读书。
有多少人是这样的。
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4: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不为了什么,对我而言就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
喜欢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5: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乐? ——读书目的启示

?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的历史还不长,从1995年 才开始。然而它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 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
   在美国流行音乐和好莱坞电影这些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忘记文学,忘 记作家,忘记读书。?
   “世界读书日”起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1926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西班 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1930年庆祝活 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众弘扬其民族文化 的大众节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文化出版业的中心,书籍从而成为这个文化 节日的主角。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支 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这个 洋溢着崇尚文化和知识气氛的节日先是被日本人接受,进而扩展到其他国家。又一个巧合是 ,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天 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 一颗心。?
   谈到读书,或许大家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描述的读书的三大境界并不陌生。“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书有优劣之分,所谓以读书为乐,是指找那些能陶冶人的心灵,能使人品格高尚的好书 来读。读这样的书,一有益身心健康,二有利提高国民素质,三不为功利目的阅读只在潜移 默化中受其熏陶。像这样的书,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乐的快感而无苦的愁情。读书乐,乐 读书,在读书中自得其乐:比如人需净化性灵,读点儒道释的书;人需获得智慧,读点哲史 类的书;人需美丽心态,读点文艺类的书。全不为争生存空间,只为自我圆融,当然读书之 乐也就自在其中了。?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 后,每个人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智慧,我有一种智慧,因为吸收了别人的智慧 ,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另有收获。细细品味此言,不也对我们的读书作了最直观最生动最完 整的诠释吗?读书人之读书过程,自是能动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他们一方面在谛听作者倾 述的思想和观点,另一方面则必然会作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或颔首认同,或心 存疑虑,或不敢恭维,从而在磨合、捣碎的过程中,实现读书人自我视野的拓宽、智慧的累 积、思想的升华。?
   让我们重温大文豪高尔基和法国历史学家戈洛·曼的话吧。高尔基说:“热爱书吧!它是 人类的朋友。”戈洛·曼说:“其人如其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5: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长智慧 陶冶情操 可以和伟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很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6: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为了了解你不知道的,或者你要验证你知道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就不再爱读书了,也许是由于觉得我不想知道或不想难了吧!
当然除了有人告诉我有本书值得一看,我也只会看一下目录或提纲。
也许在网上久了,不愿意再去看了。
现在看得最多的书是专业书,说看,还不如说是去查。
一个不知道的东西需要来做时,只能去查了。查书、查杂志、查论文。。。
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需要而读书,读需要的书。
也许是太久没有读过书了,说到读书,还真是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pj788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8 1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读书是工作需要,但有时找不到资料,我希望在本网站找到我需要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22: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一度以为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父母一直这样期待,我也不断给自己鼓气,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这种观念一直伴随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到工作多年。
  当年轻的我,头顶天之骄子的荣光,以一种无知者无畏勇气,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怀抱。当被硬生生的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以后,我希望找到生活的答案,又一头扎进了书海,以为书本能给我答案。现在想来也许是种借口,因为书中的世界是那样的单纯。有一天,当我猛然发现有那么一句话,它告诉我,自己又错了。
  
    刘项原来不读书

   多年以后,当读书已成了我的习惯。不希望书能给我带来什么,也不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生活的答案。读书,只因为喜欢。睡觉前,下班后,坐在家里,手里有本书,只觉得心里踏实。
   有人“以学术为业”。我这一辈子,“以学术为业”是不太可能了,那就“以读书为业”吧,我这样告诫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9 06: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使人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9 08: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0楼sunyongjie2006-05-19 06:20发表的“”:
读书使人进步

深有同感!
俗话说的好开卷有益现在还真是逐渐理解了这个说法。
书的分类有很多种,就现代人来看,无非是对目前有用的和对目前没有用的--虽然这样说有些俗。
对目前有帮助的,当然是对人有好处了,---有益。
对目前没有帮助的,实际上也会从正面或者反面在将来对自己有所帮助,---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9 1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有两个:
1.益智  2.明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07: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为了家人
为了孩子
为了老婆
为了我们美满的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inz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20 13: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为何?

读书是为了接触到那些伟大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5: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理想人格:答读书为何

在读书过程中培养理想人格
——又名读书博约新论

喜欢读书的人总徘徊在博与约的矛盾之中。在通常的理解中,所谓博,不仅仅指多读书,而且指所读之书决不单纯的限于某个方面;所谓约,也不是指只读几本书,而是指即便读了很多书,但主题还是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当然,就像读书之多少是个相对的概念一样,读书之博约也并非一成不变。高中时代的泛观博览到了大学时期很可能就变成小儿科,约得很。古人中常有夸自己出入佛老,无所不读的,但在今人看来,所读还是主要局限在人文科学领域,对于物理、化学之类尚未入门:因此也称不上博。
可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博与约,话题都只是在读书的多寡上打转。假若博与约的问题只是这么简单,那么,实质上并无必要发明读书的博与约这样文绉绉的言语,我们只需直接讨论读书的多与少就行了。读书的博与约应该有另一层意思。
中国的古人虽然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也曾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类的混话,但是,历史上始终存在着轻视读书的传统。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个传统并非流传于武夫之间,相反,越是高级的读书人越是持这样的观点。孔子看重的是“行”,他说:“行有余力则学文。”他的后学如王阳明等认为读书再多、再好,如果不能化为实践那始终是白搭,等于没学好。古诗之中还有一句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注意他们不是在单纯的反对多读书、读好书,而是认为在读书之外有更高的目的在;读书,无论多寡,只有指向这个目的,和它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这个目的是“行”吗?也不是。因为“行”(实践)和读书一样,在那个目的的笼罩之下,都只是手段。如果我们看不清这点,就会陷入“行”与读书哪个重要的怪圈,而始终与主题无涉,劳而无功。
之所以轻视读书、乃至其他技艺,是因为有别的目的存在。那个目的是成就理想人格。在读书过程中培养理想人格,这就是读书的“约”。也就是说,读书无论多寡,本身都不是目的。当然,为了更好的培养理想人格,有必要广泛读书,有必要“博”一点。但无论博到什么程度,最终都有一个指向:把广博的知识化为德性成长的资助。这才是读书的“约”。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总是出现博士不会“做人”(当然不是趋炎附势、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缺乏人文气息的笑话。
人生在世,目的在于“做人”,读书多寡都是手段。明白这个道理,虽做文盲也无妨;不懂这个道理,虽学富五车也无异于两脚书橱。这当然是极而言之,但读书的博约确应从此分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为自己,为了家人!

  读书人是"自私"的,永远想不落在别人后面,想超过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5: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6楼金苦瓜2006-05-20 15:14发表的“”:
读书为自己,为了家人!

  读书人是"自私"的,永远想不落在别人后面,想超过别人!!!
此为名利心也^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为自己,也为他人!读书为何?为书而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0 19: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为了掌握知识,
同时也是在读书中体会到更多的读书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01:26 , Processed in 0.18925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