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38|回复: 66

[【主题讨论】] [原创]警惕文化侵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7 0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既普通又玄妙的词。说它普通是因为似乎任何词后面都可以加上文化二字:于是乎饮食有“饮食文化”,电影有“电影文化”,旅游有“旅游文化”甚至自杀都有“自杀文化”;说它玄妙是因为任何词只要跟“文化”沾上边就显得博大精深,似乎非学冠古今之鸿学人士不足以精通。我自然不敢自认为是学冠古今,所以也不敢对“文化”作什么长篇大论,只想写一些自己的想法:
  “文化”可以有很多的定义,我想大概每个人在这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主见,一个人认为可以算是一种文化的,在别人眼中就未必够资格。近日,偶然“重温”几年前曾经为了考试而苦读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无意之间发现不管这本书对“文化”的定义下的是否完全恰当,但对文化的功用我觉得描述的非常好:“文化具有信息知识传承和认识功能,具有构造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功能。”简单的说,我觉的同样的文化就是使分属两地的同一民族的人们产生“认同感”的根源,而正因为有了这种“认同感”使同一民族的人会为了同一个大目标奋斗——具体到中华民族,我认为无论是在抗击外国侵略时仁人志士的英勇无畏,还是建国后普通民众热火朝天的建设国家,其根源都在于民族“认同感”——因此,文化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着举世瞩目的悠久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的林林种种,各种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每个炎黄子孙,因此我们虽然幅员辽阔,虽然民族林立,但都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这是民族团结的源泉。但是,随着中国的开放,各种各样以前从来没有在中国人脑海中出现过的异国文化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流传,并且得到认同。在这些文化中不乏优秀的种子,我很愿意看到它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有一些如果任其发展则会有毁国灭族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想每位在近十年上过大学的学生都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为了过四六级学习书中整天就只看英语书的绝对不会是少数人——导致的后果是商务印书馆招聘,应聘三个博士竟然没有一个能写一篇既流畅又无错字的文章——大家想想在当今社会高学历者平均而言一定比低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而一旦中国的领导岗位上大多是这些对自己母语半生不熟,却灌了一肚子“洋墨水”的人,中国的前景如何?而现在这些从小只认“肯德基”“麦当劳”的小孩长大,中国又将如何?(事实上,中国对“肯德基”“麦当劳”比美国人都重视——我用微软的文字输入法不能一次完整的输入这两个词,用中国自主研制的某文字输入法却可以大概可以做到),答案我想无非是在文化上成为外国的附庸。这与民族被灭绝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社会上对待西方的节日普遍比对待中国自己的节日来的热闹的多(每年圣诞前夕,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庆祝圣诞的横幅,而前不久的端午节几乎没有任何庆祝活动,甚至有消息说端午节竟然是韩国首先提出与中国一起申报世界遗产,中国人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这种现象就是明证!又比如:我所在的城市在江苏南部,在中国算得上比较发达了,近期要举办该市首次高层次人才招聘会,而所谓高层次人才条件是中国大学的研究生或国外(没指定任何附加条件)大学生,大家都清楚国外大学中好学校固然多,可是垃圾这一级别的学校也不少,何况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不可能培养的大学生都比中国的大学生强,更毋论与中国的研究生比,要知道我所处城市北有南京,南靠上海,其中不乏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名的名牌大学。举办方或许是无意识行为,但正是这种无意识行为,就足够我们警惕了。
  当然,异国文化中优秀部分我们一定要学,说句不和时宜的话,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在漫漫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才走到今天,但是基本的民族性不能丢,特别是一些表面上与中国相差无几的文化更加要注意甄别(韩国文化我不敢说,但是日本的文化绝对与我们的文化相差甚远,甚至格格不入——绝对不是因为对日本有偏见,我打算以后写些这方面的东西)。
  这篇东西是为了纪念我那过去很久的高考,同时祝愿那些想出国的学弟学妹们好运——千万别忘了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纪念我家的小狗——宝宝,在它陪伴我的十年里,它给了我无数的欢乐,我十分想念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7 17: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俺下班讨论,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7 2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不错,如果将标题改为“警惕XX文化的侵袭”,可能表达自己看法的人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8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sila兄的建议很好,其实当时我也曾经想指名道姓,但最后觉的如果说的太明白,有人会认为我有偏见,这就不是我的本意了,虽然我确实对某些文化特别有意见,但我写东西总是希望尽量去除它们,能够不被自己所看到的蒙蔽(至少不蒙蔽太多),也希望少给别人一些先入为主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8 2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受长歌兄的影响,就转贴了一篇关于腐败文化的帖子。不过腐败文化已成既成事实,现在再警惕已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8 2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是留给后人,我挺佩服coolsila兄明知事已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我始终就认为文章是扬善惩恶的,哪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8 2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同意长歌兄“文章是扬善惩恶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历来都是同化其他文化的,就算是吸纳,也会有一套‘中国特色的’,所以楼主不必担心,我们只不过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放大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2: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当犯人  ^_^

腐败文化已成既成事实,现在再警惕已晚了。所以我们就应该顺潮流而动

coolsila  嗯 咳

天热呀 主任家想装空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时,benysu斑竹的观点成立。

但在当前,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精华部分并不属于中华文明,所以还是有必要担心文化侵袭现象的蔓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担心呢,只要懂得分辨就好了。我们需要的是吸精华去糟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3: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文化侵袭到底是什么?其实所有的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扩张性,只是程度的问题。当然,每种文化也存在反扩张的特性,还存在包容性、兼容性等等等等,讨论文化侵袭现象应该从外界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最近又开始看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看看那时的国人再对比现在的国人,我们会发现很多相同的,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3: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分辨”二字说来容易,做来却并不容易。“历股份”、“曹破产”、“张产权”等主流理论在刚拿来时没有几个人能“分辨”出好坏,但等到看到这些理论的结果时,人人却可以“分辨”出精华糟粕了,可不菲的代价也付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sila谈的还是太细了,我个儿觉得50年都只能算一个时间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3: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文化整体来说,只要这个文明不消亡,以50年或100年为周期来评估不同文化相互侵袭的胜负未尝不可

但对个人来说,50年的时间点显得太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9 2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这里警惕人家的文化侵蚀

人家哪里更害怕咱们的”黄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片文章名字叫做《最后一课》,我要说的不是里面的爱国热情,而是记得小弗郎士的老师在将要下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法语是世界上最动听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可以暂且不用去管他说的正确与否,而是感觉这种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国?
想想今天的孩子们,从小就被父母送到什么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班,什么新概念英语学习班等不一而足,但是再去看看孩子的语文作业,到处是错别字,到处是语病,而这些却鲜少有家长指出来,对自己的母语都说不好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文化侵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2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月见识不错,也是一位深藏不露之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0 2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coolsila于2005-06-20 21:37发表的:
夜月见识不错,也是一位深藏不露之高人。

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个高人,但是能够读懂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更是个高人,但是能够评判这些读懂红楼梦的人的观点的岂不是更高一级的专家了?要不然,这个文学家只能在孤苦伶仃中伤感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2:47 , Processed in 0.3394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