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utong

[【读书进行时】] 读书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0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题、反题、合题
意思是提出问题、发生问题、克服问题。
比如,常会这样用: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解答,首先要确立正太,接着用反题加以激荡,最后再将一切汇聚成合题。
这是黑格尔三段式辩证法的构成要素。换言之,黑格尔的辩证法首先要从提出某个事物这个部分谈起。被提出的某种事物即为正题。不过,所有事物必定都会出现问题或矛盾。这就是反题,就是发生的问题。黑格尔以肯定的态度评价这种命题。他认为不应该切割问题,而应该将问题融入正题,怒路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做法,也叫作扬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08: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纳与演绎
   从个别例证引导出一般法则的思考法,或者指从一般法则引导出个别答案的思考法。
   归纳和演绎是对应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这两种不同思考立场的逻辑思考法。都是推论事物的方法论。
   归纳指汇整个别例证,将逐渐厘清的事实导向一般法则的方法。就重视个别经验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种从经验主义得出结论的思考法。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前提出发,根据三段论等逻辑法则引导出个别事实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任主义:指经济由市场决定的立场。
法文的意思是让他做。完整的说法后面还有一句,让他去,让他走。当时主张农业生产为富国之本 的法国重农主义者,就是以此为口号的。后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这个词汇开始表示一般经济政策,像是让市场自由发展,政府不应该介入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也被翻译成自由放任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07: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念,这个词汇原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核心概念。原意指事物的形式。
只是这里所谓的形式,并非我们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指用心洞察的事物的原型。
用感觉去解读事物时,感觉会逐渐变化。但观念确实已经永恒不变的存在。任何事物不过是观念之影。我们必须挖掘事物的真实样貌。
比如,玫瑰有属于玫瑰的观念。圆有属于圆的观念。所以看到玫瑰花苞,我们就能想象盛开的玫瑰。看到不太规则的圆,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规则的圆。
换句话说,观念就是事物的理想样貌。必须凭借理性才有办法确实掌握。
柏拉图将用观念构筑永恒不变的世界。与用感觉解读的现实世界区分开来。前者是观念界,后者是现象界。
他认为不断变化的现象界是以永恒不变的观念界为模范而存在的。这就是理性与感官的二元性世界观。这种想法源于主观感官世界的存在,应该永远都以理性世界为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07: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utong 于 2018-6-14 07:56 编辑

我思故我在,过去一直认为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名言。
今天读来,原来是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这句话的内容可说是将笛卡尔的思想核心表露无遗。他为了发掘真理,对任何事物始终都保持怀疑的态度。除了双眼能看到的,他甚至对梦境都加以怀疑,这种思考法成为普遍怀疑方法。
所以最后剩下的只有怀疑本身。换句话说,即使怀疑,也说不定是一场梦。最后仅存的也只有自我意识,正在怀疑的事实。
唯有这不容置疑的自我意识,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他主张人类的意识是特殊的存在。自我意识与生俱来,并非来自外界,也就是所谓的天赋观念。他甚至表示,借由天赋观念,任何事物只要经过合理推断,就能获得解答。因为我们并不需要从外界吸收知识。
笛卡儿这种自我意识无所不能的想法,后来成为近代以自我主体为思考中心的思想原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07: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utong 于 2018-6-15 07:54 编辑

1、灵光,指的是难以靠近的特殊氛围。比如,从那个人身上,可以感受到一股不可思议的灵光,真不愧是一流的艺术家。
为什么人们会渴求灵光呢?原因在于那仅限一次的珍贵性。无法再次品位的事实,让我们实际认识到活在每个当下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人得以借由灵光,获得活着的真实感受。

2、哲学中的爱
爱,哲学中指的是无条件的爱。比如,全世界,如果都能怀抱爱,就不会有战争了。
爱,是基督教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就是上帝毫无保留付出的。在基督教的观念里,上帝是完美无缺的存在。所以一无所求。也因此,上帝是单方面付出的存在。
亲情也被视为不求回报的爱。同父母对儿女所展现的爱一样,那是一种不求对方任何回报,即使自己牺牲了也要付出的爱。就这层意义来说,亲情也可以说是道德之爱,精神之爱。
哲学中所谓的爱则不仅如此。在希腊文中,用来表示爱的词语有三个。除了爱之外,其他分别是柏拉图所主张的纯爱,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友爱。
因此,从哲学角度谈恋爱,必须注意所指的是哪一种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5 10:1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搬运。写的挺有意思的。几几年出版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07: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政府主义,主张消除一切权力的立场。无政府主义并非单纯指不需要政府。其主要着眼点是,排除一切权力或强制性权威,一个人的完全自由为目标。因此,在初期,这个词汇的含义有一部分和社会主义思想重叠。
例如法国社会主义学者普鲁东认为,专制的统治反而会破坏秩序,侵害自由,所以主张政府功能应为由社会执行。而俄罗斯革命家,则把这样的主张,提升到社会运动的层次。
在当今无政府主义一词中,社会主义元素虽然已经逐渐淡化,但仍有反对社会体制的知识分子或艺术家,高举无政府主义的旗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8: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类比,意思是类似的关系或类推
这个词指某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具备的类似关系。
本来是用来表示像是1:2=2:4这种数学上比例关系的此,到了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思想中,运用层面也变得更为广泛。比如,柏拉图就有这样的用法:如同船长下达指令时心系船员一样,国家下达命令时同样心系人民。
  此后的哲学世界之所以会频繁使用,是为了要思考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说,试图借由和其他类似事物的比较,深入思考上帝等一般无法理解的概念。然后实际上却找不到与上帝相似的事物。这样的结果证明,上帝是超越一切的唯一存在。
  类比功能偏向于理解事物时的基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些理解终究只是类推,并非事实。充其量只是具备类似的关系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07: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气质是指,由习惯培养出来的精神,或者,成为特征的社会风气。
比如。虽然有人批评日本人消极,但是,谨言慎行,不正是日本人的精神气质吗?
希腊文中的精神气质,指习惯习俗。而习惯习俗都是在自身所属的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人类的德行一方面由知性培养,另一方面则由习惯培养。
由知性所培养的德行,能够经由学习,加以锻炼,但是由习惯培养的德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那是在自身所属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一点一滴自然磨练出来的。因此,所谓的精神气质,指由习惯所培养出来的精神。精神气质当然也与成为该社会特征的整体风气不谋而合。
总之,精神气质是在某个社会中,借由持续的习惯所培养出来的精神,同时也是该社会特征的整体风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0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多葛派是大约在公元前300年,由基地翁的芝诺所创立的哲学派别。由于之诺一开始是在广场的斯多葛讲课,日后便被称为斯多葛派。
斯多葛派哲学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禁欲主义,有严格的伦理要求。具体来说,可分为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三个部分。
物理学方面认为自然决定一切,全宇宙所发生的事都为必然。所谓的偶然并不存在。
逻辑学方面则是讨论认知的主题,主张人类通过经验获得印象,当这个印象转化成知识,是人类就不会做出错误判断。
至于伦理学方面,则是以获得德性,不受任何情感左右的无欲境界为目标,生活能够达到的这种稳定平静的境界,可以说是斯多葛派所追求的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09: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伊壁鸠鲁派利是借由快乐追求,心灵平静的立场。伊壁鸠鲁派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创立的哲学派别。伊壁鸠鲁在雅典开办了一所称为庭园的学员,他在那里和弟子或伙伴共同生活。
他们的哲学主张是,将快乐视为幸福,主张追求快乐的享乐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单纯过着享乐生活就好,而是以不动心为目标,意思是身体不觉得苦痛,灵魂不会动摇的状态。
这个学派的,学说具体可分为,准则学,物理学,伦理学三类,准则学是关于认知的理论主张,必须摒除动摇灵魂的意见,汲取确实在稳定的知识。物理学,则主张物体由原子构成。相关主张的目的,同样也是希望借由自然灾害的物理性说明,摒除灵魂的恐惧,至于伦理学方面,是将快乐视为善,将痛苦视为英语予以回避的恶,换句话说,该学派追求的是获得心灵平静的方法。
伊壁鸠鲁派,因为将快乐视为幸福的这一点,遭受持禁欲主义立场的斯多葛派的批判,不过就追求,心灵平静,至从意涵来说,两者可说是殊途同归,此外,如今有时也以伊壁鸠鲁派称呼享乐主义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07: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恒轮回:
意思是,相同事物永远不断重复。
永恒轮回意志,这个世界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只是永远重复的循环罢了。
尼采表示,人类,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过度追求人生意义,但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没什么绝对的价值,的确,曾经支配欧洲社会的基督教所提出来的价值从来不是绝对的,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所揭示的价值也一样,像尼采这样主张,世界没有什么意义,就是虚无主义思维模式。
人类总是想要追求全新的价值,但是不论追求什么价值,其实都一样,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真正重要的是痛快的承认,这个世上根本没什么价值,人生也毫无意义可言,一切,只是永远重复着相同的事物罢了,这就是尼采所谓的永恒轮回。即使是轮回转世,也只是重复完全一模一样的事情而已,这样的思维和佛教认为前世的作为,影响今生的轮回转世思想,又或者基督教认为来生将获得救赎的末世救赎思想,有着根本上的差异,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得知,永恒轮回,主张具有划时代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6 07: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契约论,阐述人民根据契约治理国家的理论。
社会契约论,是指,否定绝对君权,主张应由人民根据契约建构国家的理论,在绝对君权的时代,提倡的是君主的统治,权力来自神赐的君权神授说,而与其对抗的便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的类型,不尽相同,首先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主张,个人的自然权利是一切权利的基础,人们将与生俱来的权利完全让渡于国王,因此,最后,仍由国王统治的,这一点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外,同样是英国哲学家的洛克,提倡的是,委任议会统治的人民同时拥有抵抗权,不过,人民只能停留停留在通过议会直接统治社会的阶段。
相对而言,法国思想家卢梭,则主张人民直接统治国家的直接民主制,该理论假设人民怀抱共同意志,人们可根据共同意志共同统治社会,卢梭所发表的社会契约论,在当时的欧洲社会,还被视为可能颠覆社会的危险思想,他也因此遭受迫害,实际上是本书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圣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07: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意志是所有人的意志,比如,要了解人民想要什么,并不容易,不过或许可以把多数舆论要求视为共同意志。
共同意志,是卢梭提出来的哲学概念,使人民根据契约建构国家的普遍意志,卢梭认为,通过契约确认所有人的意志,再借由服从契约就能建立国家,而个人在和其他所有人连结的同时,仅遵从自己本身,于以往一样自由的状态,就有可能实现,因为所有人只服从所有人,自己只服从自己本身,所以就能保障个人自由。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意志。才能称为共同意志,虽然常有人误解,然而共同意志并非全体一致,全体意志单纯只是个人的特殊意志的总和,无论如何填补,不会成为共同意志。
卢梭表示,共同意志,具有共同利益,具有适用于所有人的性质,共同意志是从特殊意志中扣除,彼此最为相互对立,否定或最不互相对立否定的极端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的总和。
为了发掘这样的意志,必须经过充分讨论,而卢梭的理想就是建立所有人共同讨论,共同统治国家的直接民主制,所以国家规模势必会需要很小。
这个共同意志的概念从,因为被认为具有形成极权主义的可能,而遭受批判,批判指出,当所有人的要求一致是,不就没有自由可言了吗?但这样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因为卢梭一直以来所追求的都是自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8 21: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板(tabula rasa) 洛克哲学中的术语。洛克认为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从而与天赋观念存在的学说相对立。换句话说,心灵在人刚出生时是“空白的”,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必须通过经验“印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7:0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帕斯卡的赌注,是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提出的一个建议。该论证说,信仰上帝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如果他存在而你又信仰他,那么你将永远得到回报;然而如果他存在,你又不信仰他,那么你将永远受到惩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5:1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spirit) 黑格尔哲学中的概念,指包含了整个宇宙和所有人的无所不包的观念。更一般地说,精神意指热情(如在“团队精神”或“当这种精神令我感动”中的意思);在宗教中,精神通常是指一种无形的存在,比如上帝,有时也指人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08:2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利己主义(psychological egoism) 这种观点认为,人总是为自己的私利而行动的,即使他们看起来像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那也只是表面现象(比如当一个人向慈善团体捐款时,利己主义者会说,这个人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体验到一种正直的感觉)。           心理利他主义(psychological altruism) 这种观点认为,人“天然地”就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行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 0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荣格的人格面具,指的是另一张脸。
   比如,某人平常只是戴着一张善良的人格面具而已吧。
   人格面具在英文中指人物,也有人格和个性的意思。其含义到了近代和重视个人主体性及人权的思想相互结合后,逐渐确立。换言之,近代社会与基督教掌控一切的中世纪不同,是重视个人的时代。
    到了现代,这个词汇也被运用在心理学上,用来形容一个人仿佛戴着多重面具,会视不同情况对外界展现出多种不同的人格。这是荣格的心理学用语,换句话说,即我们所拥有的另一张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0:23 , Processed in 0.1959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