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23|回复: 59

[【原创】] 教育公平与公平的保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6 1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是维系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高考这么几十年中,无数通过高考获得高等教育的寒门子弟,经过在社会中的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高考制度化或高考成为制度,我们这些小民都举双手赞成。

另一方面,总是有人会钻制度的漏洞,最近搜狐网报道了一件37年前、离奇的冒名顶替案。被顶替者要求即便现在给个博士学位也不要,所求的是37年来的补偿。粗看题目,觉得事主当属愚蒙之辈,但细读其37年中的经历和其他涉世者的作为(http://wei.sohu.com/20130316/n36 ... 1%E8%B5%94%E5%81%BF),也不禁唏嘘。

制度的制定,乃是希望公平的运作;人性的贪婪,总是想不劳而获;两者的矛盾一直存在于社会中。历史和个案都说明,高考不是不公平,而是公平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

但现在爱屋及乌的人太多,将一些个案暴露的问题,直接指向高考制度的本身,也是有欠公允。

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人心不向善,如果人心不愿意遵从制度,如果人不真心接受监督并以身作则,再完善的考试制度,都是枉然,只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2: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要坏,什么制度都扯淡,昨天晚上你没看315晚会吗?连江淮公司、大众公司、苹果公司、网易公司、电信公司都TND又厚又黑,普通公司不黑还能生存吗?

现实是很残酷的,所谓的公平、正义,那就是一个幻想,有一本书名叫的好《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道德理想国早就死了,或者根本就没存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3: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的问题是在中国违反游戏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太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07: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不少事情是按照两套规则来处理的

公开的规则叫做广告规则,上面充满了各种仁慈的条款,真正广告出来了全球各种先进的理念
未公开的叫做潜规则,这才算真正掌控局面的实际运行力量,我们多数实际操作必须要看潜规则的运行逻辑和关键节点。

所以寄希望于所谓制度和执行,这属于看广告太多了,我想我们应该注意倒是潜规则运行的基本逻辑和关键节点,这是多数普通人需要注意和跟随的真正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规则也好,潜规则也罢,都有共性。

首先都是人的意愿的反映,广告规则是多数人的想法,潜规则通常是小集团和个别人的想法;其次,潜规则和广告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换;这一点,难于理解,举个例,以前工人进厂是要搜身的,公交车司机的制服是没有口袋的,因为那时的老板怕人揩油,这是当年的广告规则。现在好了,进厂搜身则成了潜规则,谁要是违反了,可以诉诸法律的。第三,人接受规则和潜规则,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潜规则和广告规则的核心都在于人,规则是外物。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还是崇尚诚信,是好的;若诚信不出于公平公正的善意,又有何益处呢?这一点不理解,可以读一读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可见,广告规则若不善用,也可以害人;潜规则若出于公平公正的善意,也并非一无是处。

世界之复杂,我们所见之浅薄,意见和见识多数时候受娱乐新闻的影响,很多事情上是见牛毛而不见牛,见树叶而不见泰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xie1于2013-03-17 11:34发表的 :
广告规则也好,潜规则也罢,都有共性。

首先都是人的意愿的反映,广告规则是多数人的想法,潜规则通常是小集团和个别人的想法;其次,潜规则和广告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换;这一点,难于理解,举个例,以前工人进厂是要搜身的,公交车司机的制服是没有口袋的,因为那时的老板怕人揩油,这是当年的广告规则。现在好了,进厂搜身则成了潜规则,谁要是违反了,可以诉诸法律的。第三,人接受规则和潜规则,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潜规则和广告规则的核心都在于人,规则是外物。
.......

确实在于人,而且在于一小部分的关键人,比如户籍制度到了今天都未曾放开,比如现在流行的择校赞助费,比如现在时下的高考特招或者提前招生,这些都是一小部分关键人替大家做了主宰了,至于转化,这不是我们多数普通人考虑的事情,第一没有时间,第二没有那个经费,第三大家都懂的规章制度不允许大家公开表达,所以普通多数人选择就是默认遵守这些潜规则,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搭车,但是成功的很少,因为这是明摆要付出自己代价的事情,当然不妨碍我们有些朋友可以继续呼吁教育公平这件对多数百姓来说是奢侈的事情,见不见事物全貌是一件事,做不做和做的成本是另外一件事,我觉得要分开,唱唱高调也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把高调当真,因为广告就是广告,主要作用就是公关和粉饰美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2: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样本:



万里长子的前排人生

摘录:

 "我人缘好,朋友多,有号召力。我一招呼,大家就都来了。利用这些朋友关系,举办些体育活动,能给国家体育总局带来创收。"万伯翱进一步解释说,"搞活动一是要有投资方的投资,二是要有名人捧场。这样的活动才能搞成。"在他张罗的活动上,经常出现的不仅有体育界名人,还有高干子弟和老帅的夫人们。投资方冲着名人的面子投资,而名人则看万伯翱的面子出席,万伯翱在名人和投资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



他很得意自己开创的"体育散文"体裁,并说自己更喜欢做一个"文化人"。"我对政治不是很有兴趣。"万伯翱说。他提到了同是高干子弟的一位现任部长,"我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已故作家曹禺在为《四十春秋》写的序中这样评价万伯翱:"伯翱不像一般高干子弟那样剑拔弩张,张牙舞爪。当然,那些人可能更有本领,但我始终还是喜欢伯翱这种具有中国纯朴民风的类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也说过,"高干子弟的毛病在他身上竟然没有,这是很可贵的。"



  "捣蛋大王"

  万伯翱小时候淘气而且霸道,"我上小学时不懂事,是捣蛋大王,讨人嫌。想打人就打人,想骂人就骂人。"他笑言,"这是游击队作风,我父母就是游击队。"

  建国初期,他曾在为干部子女设立的西南军政人民小学读过书,"当时学校的校长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同志,邓朴方是我的同学"。这个喜欢捣蛋的孩子给卓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他在北戴河再次见到邓小平一家时,卓琳开口便说:"万伯翱,不调皮了吧?是少先队员了,该变成好孩子了。"

  无论多调皮,万伯翱对父亲还是畏惧的,而万里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他那时一再教育我们不要搞特殊化。我从来没用过他的红色电话,他的专用汽车我都没坐过。老爷子当铁道部部长时,有一节火车专用车,我家的一个亲戚为占便宜,想直接上这节车,就不用买票了。但老爷子说这节车叫公务车,公务车是给部长做公务用的。私人不可以用公家的车。"

===================================


在黄泛区一呆10年。1972年,万里的问题被定性为"内部问题",万伯翱也随后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到河南大学英语系。

  毕业后,万伯翱被分配到总参炮兵学院工作
,虽然当时英语人才稀缺,但他穿上了军装却迟迟戴不上领章和帽徽,因为当时万里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被打倒。

http://news.sina.com.cn/c/2004-10-26/16244711552.shtml





任志强家世曝光 父亲任泉生曾任商业部副部长

2010年07月06日

1951年3月8日,任志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红色高干家庭。任志强的父亲叫任泉生,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2007年8月在北京过世,当时新华网发了通稿。据新华网介绍,任泉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部,解放前担任过中原局税务局局长,解放后担任过商业部副部长;母亲在文革后期主管北京副食、烟酒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任志强初中就读于北京35中学,这是当时干部子弟比较集中的中学。据他的同学赵晓航回忆,任志强当时的家位于西城区平房区,是一个独立院子,红漆大门,车能开进去。平房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但里面装修是西式的,铺着木地板,安有暖气

=============================

1968年末,任志强作为知青去了“革命圣地”延安。他曾在博文里写道“他们(父母)并不知道将子女送出家门后的未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但他们知道只要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指令,他们就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冲锋在前,这已成为一种深刻在头脑中、融入血液里的信念和习惯。”

去延安的基本是17岁左右的学生。最小的是14岁的毕京京。毕京京记得,从北京出发总共花费五天才抵达插队的郭庄。当地支书说,延安这地头是革命圣地,旱涝保收,如果旱了就沟里收,如果涝了就坡上收,就是靠天吃饭


1969年8月,任志强离开郭庄,成为“万岁军”38军的一名士兵。他争强好胜的一面在军队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people/20100706/237978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henry2000888于2013-03-17 11:48发表的 :


确实在于人,而且在于一小部分的关键人,比如户籍制度到了今天都未曾放开,比如现在流行的择校赞助费,比如现在时下的高考特招或者提前招生,这些都是一小部分关键人替大家做了主宰了,至于转化,这不是我们多数普通人考虑的事情,第一没有时间,第二没有那个经费,第三大家都懂的规章制度不允许大家公开表达,所以普通多数人选择就是默认遵守这些潜规则,并且希望自己也能搭车,但是成功的很少,因为这是明摆要付出自己代价的事情,当然不妨碍我们有些朋友可以继续呼吁教育公平这件对多数百姓来说是奢侈的事情,见不见事物全貌是一件事,做不做和做的成本是另外一件事,我觉得要分开,唱唱高调也没有问题,但是千万不要把高调当真,因为广告就是广告,主要作用就是公关和粉饰美容的。

具体问题,就太复杂了;一个政策和一个建议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难;提出来了,能够执行,难上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都穷,说声致富,底层的大多数人都不反对;最初不同意的人看到大家生活好了,也就不坚持己见了。现在生活好了,相当部分底层人也衣食住行无忧了,各人的愿望强烈了,往往这时候要提出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想法和政策,难上再加难。

人性如此,夫复何求? 人心向善,除了经济改善,制度完善之外,还有好长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虎不成反类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2: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xie1于2013-03-17 12:56发表的 :


具体问题,就太复杂了;一个政策和一个建议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难;提出来了,能够执行,难上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都穷,说声致富,底层的大多数人都不反对;最初不同意的人看到大家生活好了,也就不坚持己见了。现在生活好了,相当部分底层人也衣食住行无忧了,各人的愿望强烈了,往往这时候要提出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想法和政策,难上再加难。

人性如此,夫复何求? 人心向善,除了经济改善,制度完善之外,还有好长的路。


建国初期就有高干子弟专门的班级或者专门的招生政策,大家也可以看看这些高干子弟的学习经历就行了,不少就学都是国内或者国际名校。我想不用提出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政策想法吧,这不太现实,因为所谓公平都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我们只能说追求不能要求太多了。

至于说愿望强烈了,这和现在社会多元的表达渠道和技术进步有关了,就是说普通人也能通过比改开前更多渠道发出自己声音了,但是这些声音不意味着普通人的要求一定能办到,也只能说我们可以去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无用论 要早点推广了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3: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资源不公平,何谈高考公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如果不能转化为知识,不能形成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读书就是无用的。

如果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以也希望考试不公平,这是什么逻辑?难到不应受该是一一一至少考试是公平的,希望将来资源分布也均衡一点;现在尽可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弥补资源缺乏的困难。

绝对的平均,助长的是懒汉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4: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xie1于2013-03-18 13:56发表的 :
读书如果不能转化为知识,不能形成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读书就是无用的。

如果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以也希望考试不公平,这是什么逻辑?难到不应受该是一一一至少考试是公平的,希望将来资源分布也均衡一点;现在尽可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弥补资源缺乏的困难。

绝对的平均,助长的是懒汉思想!

前两年热热闹闹的各地驻京办,其实就是地方驻京跑项目拉赞助做公关的形象部门,其实资源分配在这块已经是八仙过海了,有的时候讲逻辑真的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所谓形势比人强,别人跑步进京了,咱也得跟着上去,所以最后的均衡要看各家的人脉资源和沟通本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4: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平正义喊了很多年,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4: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xie1于2013-03-18 13:56发表的 :
读书如果不能转化为知识,不能形成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读书就是无用的。

如果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以也希望考试不公平,这是什么逻辑?难到不应受该是一一一至少考试是公平的,希望将来资源分布也均衡一点;现在尽可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弥补资源缺乏的困难。

绝对的平均,助长的是懒汉思想!

有没有搞错?
考试的公平体现在哪方面?难道只在考试的机会?恐怕连机会都不是公平的吧。
让小学生和大学生去考试,然后告诉他们,我们的考试是公平的,题目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弥迦书》和《约拿书》,书中讲的内容和童话故事一样。我读了的感觉是,人脉也好、沟通也好,凡事恪守本份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2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xie1于2013-03-18 15:45发表的 :
网上有《弥迦书》和《约拿书》,书中讲的内容和童话故事一样。我读了的感觉是,人脉也好、沟通也好,凡事恪守本份最好。

我们都知道您在劝人向善,但是您这么一提圣经典故,我担心乌有的一棒子乌烟瘴气的人会给您扣上传教的帽子,我们凡事恪守本分,但是也要小心乌有这帮乌烟瘴气的货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22: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1994于2013-03-18 14:27发表的 :


有没有搞错?
考试的公平体现在哪方面?难道只在考试的机会?恐怕连机会都不是公平的吧。
让小学生和大学生去考试,然后告诉他们,我们的考试是公平的,题目是一样的。

最关键就是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还有就是围绕这些的学籍管理制度,这些东西天生就是制造隔阂的产品,所以考试公平最多只是口号而已,城市资源不太可能主动扩散到老少边穷区域,就连校车这个窗口都能看到城乡的巨大差别,所以我们能努力改善一些就改善一些吧

我们只能抱有良好的希望,尽量努力离开穷苦的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9 06: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cindahan于2013-03-16 13:49发表的 :
关键的问题是在中国违反游戏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太小了
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23 , Processed in 0.2013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