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6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王维诗中夕阳意象的美学意蕴
徐伯鸿 南都学坛 2006年 第05期
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歌文本中出现,具有悠久的历史。王维在诗歌中大量地、灵活地运用这类意象来传情达意,不仅是他之前的诗人也是他同时代诗人无法比拟的,更是他喜“静”心态的外化表现。
引证文献[1]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2. 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
徐伯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07期
苏轼对王维诗歌做出的“诗中有画”的论断,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争论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误区:一是扩大了“诗中有画”的外延;二是缩小了“诗中有画”的外延。
引证文献[4]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3. 谈毛泽东古体诗词入诗景物的两个创新性特征
徐伯鸿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年 第05期
毛泽东古体诗词创作充满了强烈的创新性特征。这种特征既表现在他诗词的整体性上,也体现在一些诗词构成的基本要素上,如入诗景物注重动态美和景物的象征义,也同样具有创新性特征。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4. 略谈李煜词的叙事性特征
徐伯鸿 社科纵横 2006年 第09期
李煜的词作中叙事完整,叙述场景的空间有限,叙述话语独特。词人以内焦点叙述方式将叙事性和抒情性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特定的场景和简单的因果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形象,重构了感人至深的话语世界。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5. 试论形成中国古代诗画交融的主要因素
徐伯鸿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03期
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历史客观地形成了“诗画交融”传统,二者在创作层面形成交融是一种有条件的成立。首先,物象是诗与画共同的原质要素。诗歌创作要求写物象和由物象所组合成的“景”,使得诗歌尚“虚”的特性带有了浓厚的尚“实”的成分,从而与绘画的表现和再现对象具有了同一性,为古代诗画交融的形成找到了突破口,确立了必备的前提条件和中...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6. 谈柳宗元的拒为人师
徐伯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同为古文运动领袖和一代文章宗师的韩愈和柳宗元,一个广招门徒,一个拒为人师,后人对此颇多议论。中唐许多士子为了自己科举前途,曾多方设法投到柳宗元名下为弟子。柳宗元名义上拒为人师,却实为人师,这既与他的师道观有关,也有他难以明言的原因:清高孤傲的柳宗元认为当世的读书人没有人具备当自己弟子的条件;被贬之前,他主要致力于政治抱...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7. 功成身退戏沧洲——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解
徐伯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4期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的结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意思来看待。事实上,这两句诗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完整表达,第一句侧重表达的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第二句则表达的是坚信自己"功成身退"的生活理想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8. “龙朔文场变体”与陈元光的诗歌创作
徐伯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5期
陈元光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龙朔文场变体”的影响,但由于他身世、经历的变化又促使他的诗歌挣脱了时尚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多所开拓,形成了自己在初唐诗坛上独特的雅健诗风。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9. 略说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的基本特征
徐伯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02期
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是形成盛唐之音最为直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并描述出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中所呈现出的胸怀的包容性、视野的开阔性、行为的强烈进取性和鲜明的个性外倾性这四大基本特点及其表征。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20. 唐代诗人的“汉朝情结”与李商隐的诗
徐伯鸿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1期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