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问道台】] 我国学生人口变动对教育机构的影响有多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行了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很可笑的政策,如果继续不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会受深重的影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将会积重难反!依我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法律规定人人平等成为空话。宪法规定在法律目前公民人人平等,但是作为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自打自己耳光,公然违反宪法,在生育政策上,城市跟农村不平等,女孩和男孩不平等(农村生女孩可再生一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平等,汉族和少数民族不平等,富人和有正规单位的不平等。
2、造成人口结构失去平衡的问题。一是虽然人口总量控制住了,但是人口素质下降了,生多胎的除了是富人外,很多是生活条件很差的农民,试问有几个贫困的农民不是多子女的,又有几个有能力给孩子好的教育?二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若干年后,中国会出现上千万的适龄男子“结婚难”的问题。三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来2个人赡养4个老人是很普遍的事情,社会上会有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3、造成社会不公的问题。有钱就可以生,这种不公平助长了社会的仇富心理,影响了社会公平。
4、造成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独生子女下一代教育难,孩子普遍形成娇纵和惟我独尊的心理。对独生子女而言什么叔叔、伯伯、阿姨姑妈什么的,都没有了,而且独生子女大到十多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庭的风险很大。一胎政策使孩子这一代会举目无亲,使我们这代许多人断子绝孙。
5、强制堕胎、接扎严重侵犯人权。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有些国家规定堕胎是犯罪行为,许多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会难以想象文明的社会居然会剥夺妇女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权利还有什么强制接扎,没有人性的强制引产、堕胎等问题。
  现在我国的人均生产总值并不高,但是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三,而且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中国人口是4亿而不是13亿,还会有这样的成绩么,我很怀疑!所以鼓励生育的毛泽东是伟大的!印度的崛起,不是制度好也是因为人口的优势。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下去,中国变成一个未老先衰的国家,将无法避免,20年后,超过65岁的老人将会达到4亿人!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不是现在的接近十分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0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减少的真正原因

2002年~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由527万人增长到了1050万人,每年递增,那为什么今天高考人数会下降呢?是大学生就业难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本人认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行,造成人口出生数量的下降,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

我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从紧,各省纷纷出台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了比较严格的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一胎,生育两胎需进行审批。在这样的环境下,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工人等大部分有正规单位的人都因政策的原因,放弃了生育第二个小孩的愿望,农村也有大部分人响应国家的号召。

90-92年是计划生育工作由相对松到比较紧的转折时间,这期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暴风骤雨’时期,通过采取大规模的集中行动,和出台一些非人道的措施,如一胎结扎,强行流引产等,人口出生率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人口数量发展没有遵从原来的规律,较大幅度的减少。

1990-1992年的这个时期出生的人目前正是高考报名的主要组成人员,高三学生的绝对人数减少了,自然报考人数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0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牋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15: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3楼zk555于2009-08-20 09:59发表的 :
牋“以老龄化为例,计生支持者说老龄化不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因为不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也会进入老龄化。”
.......


这不就正好说明计划生育的国策需要认真考虑调整了吗?
是否可以这样延伸下:当前得到国情下,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是否施行计划生育的关系并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年均800万

  新华网长春8月26日电(记者王小鹏)记者从26日在长春召开的全国18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说,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

  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介绍,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

  吴玉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目前,全国已有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3.6万多所,在校学员达410多万人。
http://news.sohu.com/20090826/n266244943.shtml
也就是说老年人口增多,中国的年死亡率将上升,而出生率还在降低,人口将达到平衡后将开始锐减。
即使现在就停止实行计划生育,按照人口惯性也要二十年以上才能逐渐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2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牋燵color=#0000ff] 最近一直在思考计划生育及中国人口问题,查阅了很多信息,感觉人口问题刻不容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7楼zk555于2009-08-26 22:52发表的 :
   最近一直在思考计划生育及中国人口问题,查阅了很多信息,感觉人口问题刻不容缓啊!

  我国小学生在校人数也连续递减13年,已由1995年的13195.15万人逐年减少到2008年的10331.51万人。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小学生在校生可能在10000万人以下。

  这是教育部门提供的资料,教育部门显然没有必要瞒报,学生数量减少,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什么好处都没有。可是计生部门说人口的增加,却可以带来诸多的好处,国家重视,人员编制,经费上都会增加。因此,教育部门的数字,从利害相关上,显然要可信的多。
.......


我觉得还是要平衡的看问题

学生数量下降对教育部门来说是个坏事,但是对其他部门呢?

我们国家人口按照专家估算是6-8亿比较合适,这样我们各种资源能有比较大的余地来分配,但是现在这样人口数量还在不断上升,我们各方面的压力就大了

第一我们现在人均目标是要到小康和富裕,而我们人口压力庞大,要都按照西方的小康标准,那就是我们拿全球资源也未必能够

第二我们现在人口压力和耕地已经不断触碰我们耕地的十八亿亩的红线了,再保持目前增长态势,未来就更不乐观,大家看看大豆已经沦陷,我们吃油都要看巴西阿根廷和华尔街脸色了,再维持目前这样态势,我们粮食就全被人家捏住了(我们是全球大豆进口数量最大的,铁矿石最大的,铜最大的进口国)

第三教育部门在多年扩招扩张之后也到达了一个极点了,各种论文注水背后其实就是研究资源贫乏和经费稀缺,各方面都已经供应不上了,教授之间为了保障自己位置就只能在论文上面敷衍,这样其实是透支自己未来的资源,同时也是透支这个民族的教育资源

我觉得学生数量下降只是年龄段下降,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其他年龄段的教育资源开拓不要光想自己的人口算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68楼userwy于2009-08-27 09:33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0: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0楼heraldic于2009-08-27 09:51发表的 :


人口问题,本质上应该是个教育问题,人口的平均教育水平高了,人口问题自然不存在了,欧美国家应该就是我们的明天。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基本都是不发达国家。尤其是出问题的人口大国,基本都是贫穷国家。人,不在多少,而在素质。这一点可以对比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日本,我们从没听说过他们因为人口多要计划生育的吧,相反,他们似乎在担忧人口的老龄化和数量萎缩的现状

能源问题不是我们中国一国的问题,未来也许会因为能源问题,爆发世界大战,联系到最近些年的战争,大部分都跟能源有关,如果将来石油危机恶化,势必对中国造成危机,试想一个老龄国家,人口素质又不高,除了被奴役,还能怎样?
.......


我觉得您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西欧国家普遍的人口问题不止是人口老龄化,看看最近的巴黎骚乱事件,德国的新排外趋势,还有就是法国德国最近纷纷修改入籍条件的趋势,还有就是西欧最近很多和中东有关文化上面的争执(荷兰漫画事件),这背后都是人口结构和政策出现的问题,西欧的问题比我们现在看到还要多,这不单单是教育的问题。

第二日本的问题就更多,因为日本地少,青年人又喜欢大城市,但大城市普遍生活成本高昂,造成日本年轻一代普遍不愿生育,大家可以看看冰冷雨天的日本游记系列,很多日本老人在承担日本农业生产重任,日本机器人文化大量涌现,这些都是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

第三‘试想一个老龄国家,人口素质又不高,除了被奴役,还能怎样?’这段话已经被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绩证明不是一个话题了,中国再老龄化,年轻人的数量也是一个巨量,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谁侵略的问题(这个被近代n多入侵者被赶出去已经证明了,这些侵略者即使进来了也支持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引用:



其实,法国面临的困难由来已久,并在欧洲许多福利国家普遍存在。上世纪下半叶,欧洲发达国家建立起引以自豪的高福利社会模式,然而这种自豪近年来正使欧洲不堪重负。位于伦敦的欧洲改革研究中心认为,欧洲大陆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和养老金危机,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改变欧盟以及世界经济力量的平衡,解决不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慷慨的国家福利制度就会坍塌。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欧洲27国人口将会以6%的速度下降到4540万。出生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将产生惊人的经济和政治后果,届时西班牙和意大利养老金领取者与工人之比将达到1:1。据德意志银行估计,德国人平均将29%的工资交给国家用于养老金费用,而意大利则接近33%。近年来,各国政府一直被这一问题所困扰。

  法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人均GDP从世界第 7位跌落到第17位,经济增长率只有1%左右,在欧元区国家中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公共债务数额巨大,国家收入严重不足,社会支出从1980年占GDP的20%上升到33%,难以达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的60%以下的指标。同时,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平均失业率常年徘徊在10%以上,年轻人的就业状况更为严重,平均失业率高达23%,某些社区甚至高达70%。处在社会下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移民青年难以就业,精英阶层的年轻人也难以找到工作。青年失业已成为法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此外,法国人工资较高,在全球化背景下,出口越来越困难,贸易赤字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而相继外迁,法国经济的竞争力越来越差。

  社会公正一直是法国社会的价值追求。二战后,法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上提供了完美的社会模式作为物质支撑基础,通过征税和社会摊派进行“二次分配”,国家承担各种社会风险。法国宪法把公民权利扩大到经济社会领域,承诺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形成面向全体公民、农民、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涵盖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家庭补助等各个方面,每年开支约占GDP的25%。法国宪法还规定,国家保证所有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公立小学到大学都向公众提供几乎免费的教育,教育成为法国仅次于社会保障的最重要公共开支,近年来每年投入占GDP的7.3%左右。然而,这样的社保制度却导致了一些当初显然未曾预料的现象,即“局内人”与“局外人”相互隔离。有工作岗位的“局内人”反对对己不利的任何形式的改革,而对失业的“局外人”来说,相当优厚的失业待遇足以维持生存,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自愿失业群体。就业人口养活着数量相当可观的失业人口,这是战后法国也是许多欧洲国家失业率几乎始终维持在两位数的重要原因。一位法国画家对现状感到惋惜,认为“这个国家的制度使某些人只想获取,黑人不想工作,年轻人也不想工作,真是发疯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发展的经济状况使法国无力支付庞大的开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的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的体系的负面效果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随着法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平均寿命的延长,交纳退休集纳金的人数在下降,而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却不断上升,政府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通过了新的就业法律,然而劳务市场的灵活性在许多法国人看来窃取了民众抵御经济风险的保护伞,剥夺了所有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并不是真正的就业机会,而是“垃圾工作”和卖身的“奴隶合同”。法国人表现出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过度迷恋,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尽管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但仍得到了大多数法国国民的支持,六成国民认为改革打破特定群体的既得利益,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颇为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年轻人对这场罢工的态度。二战后西方婴儿潮一代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正临近退休。法国年轻人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年轻人一样,面对着许多问题。比如,一个30岁的法国人在1975年比一个50岁的人收入少15%,而现在则少40%。年轻人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并身负债务,不知何时才能买到房子,但还要支付老一辈人继续高筑的公共支出。美国《新闻周刊中文月刊》近日撰文称,欧洲婴儿潮造成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青年一代的生活。

  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主持第一次“公共政策现代化”工作会议,研究如何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改善公共开支状况。面临债务“滚雪球”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算部长韦尔特提出最迟两年恢复财政收支平衡,并将公共债务控制在GDP的60%以下。为此,政府将采取措施提高对税收和社会福利的管理,并将从明年开始在未来5年内逐步推行包括鼓励企业发展、帮助家庭摆脱贫困、改善居民住房状况和促进就业等在内的一些具体改革措施。

http://www.ccyl.org.cn/bulletin/ ... t20071228_5644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0: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henry指教
1、西欧的这个问题是外来人和本地人的冲突吧,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或者基本可以不考虑---基本没有外国人来,除了几个黑非人在广州闹点小事
2、日本那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我说是人家没有类似中国计划生育的需求
3、侵略者是被打出去了,可是为什么受伤害的都是我们呢?为什么总是我们的土地上打仗?为什么一打就是N年,我宁可做那个被打败的美国人,也不做胜利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补充一点,似乎我们扯远了些,呵呵
话题中心应该是中国的学生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3楼heraldic于2009-08-27 10:34发表的 :
谢henry指教
1、西欧的这个问题是外来人和本地人的冲突吧,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或者基本可以不考虑---基本没有外国人来,除了几个黑非人在广州闹点小事
2、日本那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我说是人家没有类似中国计划生育的需求
3、侵略者是被打出去了,可是为什么受伤害的都是我们呢?为什么总是我们的土地上打仗?为什么一打就是N年,我宁可做那个被打败的美国人,也不做胜利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


第一现在的人口政策是对五六十年代的一个修正,但是人口高峰和低谷总有起伏波浪,我们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尽量抚平这些波浪的影响,就目前数字看,应该还是没有到改变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我们人口有个数字,现在还是每年缓缓增长的。(国家发改委那边应该有更多得数字)

第二看看西欧日本香港都有这个现象,就是上个世纪都有大量生育的时段,然后生育率不断下降的现实,其一经济增长带来生活费用上涨,很多家长无力抚养孩子,其二生活富裕后很多家庭注重享受不喜欢因为孩子事情影响生活质量了,其三就是竞争加剧了人的精神消耗,很多人无心生育也有这样的原因。这些阶段我们正在缓缓经历这些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事情

第三为什么打仗,那是因为我们位置在亚洲板块东部,中国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吧,无论是日本想上陆的策略,还是美国想逐鹿世界岛的大战略,还是英国争雄中亚,这些所谓侵略意图都要谋划中国,这是我们祖先通过自己奋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吧,我们作为中华传人不能说保持自己上辈留下来的宝贵资产的心态都没有吧,呵呵

就像伊斯坦博尔(君士坦丁堡)那是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一样,千百年来你来我往的,留下来的都是曾经的胜利者,败者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面了

第四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实已经突破了人口增长的传统,人可以大量的调度机器来做很多事情了,所以发达国家人口尽管在萎缩,但是劳动生产还在领先,失业的人数也是在始终保持一个常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3: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新闻周刊中文月刊》近日撰文称,欧洲婴儿潮造成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青年一代的生活。]
http://www.ccyl.org.cn/bulletin/ ... t20071228_56445.htm

我们可以同样推测美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同样也是今天美国次贷危机的一种加速器,到今天美国有部分言论为这次婴儿潮的这一代消费能力正在下降,而美国青年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担忧。

所以我觉得西方这些案例实际上告诉我们:人口出生的波浪起伏过大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同样是有巨大影响的,我们对经济习惯了年年水涨船高,但是人口出生的起伏变化过大同样会严重影响经济。

所以我觉得消化目前教育系统的庞大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单单靠着国家开口子出生更多人口来解决,同样要借鉴我们现在这些出口企业的那几个传统招数:

第一转型
第二开拓新细分市场
第三升级
第四引进来走出去

我想我们对于这样的学生数量变化会有更多的预案和应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几天看了点评价李嘉诚的书籍,李嘉诚投资基本思路是要平衡,就是投资时候尽量选择优质的而且能熨平自己原先投资行业周期的项目来投资,换句话就是李嘉诚投资时候有短线赚钱的,也有为了对冲经济周期的长线投资,这样他在经济周期中间始终能有赚钱的行业项目来支持自己那些因为经济周期波动暂时受损的项目。

我想我们这些教育机构最好也保持这样的思路,不要单单盯着学生数量扩大化来保障自己单位不受影响,就是多多谋划更多的出路,学生多了我们能满足需要,学生少了我们也能继续发展维持,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教育机构应该多多考虑的,不要因为学生数量少了就要开计划生育的口子,那样的人口波动影响很可能就是几个世纪了,中国人口和耕地数量是存在一个对应关系的,我们和日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很多东西要立足于自主和自给,日本是投靠美国政治上是个残废才换来美国对他的供应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2000888兄的观点站不住脚:
我们国家人口按照专家估算是6-8亿比较合适,这样我们各种资源能有比较大的余地来分配,但是现在这样人口数量还在不断上升,我们各方面的压力就大了

第一我们现在人均目标是要到小康和富裕,而我们人口压力庞大,要都按照西方的小康标准,那就是我们拿全球资源也未必能够

第二我们现在人口压力和耕地已经不断触碰我们耕地的十八亿亩的红线了

看一个国家的人口是不是太多,光看人口数量是不够的,还要看人口密度。如果光看人口数量,那么澳大利亚人口有2000多万,新加坡人口只有400多万,但很显然我们并不能说,“相对于新加坡而言,澳大利亚的人口太多了。”因为道理很简单,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之列。

从人口密度来说,很多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中国为138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8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50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0人/平方公里……即使不考虑中国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但这两个国家现在还在鼓励生育。

那么,地球能承载多少人口?美国人口学家科恩(Joel E.Cohen)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书中对人类在近400年来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结论存在极大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差异,得出的数字从不足10亿到超过1万亿。而据英国《卫报》报道,根据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载的极限人数是1300万亿人,是现在人口的20万倍!

可见,对于“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答案。然而,滑稽的是,竟然有一些中国专家“论证”说中国最多只能养活16亿人口,说什么如果中国人口超过16亿,社会就会崩溃,所以计划生育必须抓紧,不能松。按照这种论证方法,日本、韩国、印度都快要崩溃了,应该赶紧向这些国家推广中国“先进的”计划生育。但奇怪的是,日本、韩国还在鼓励生育;印度虽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但并不强制少生。为什么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敢推行强制计划生育呢?原来,这些国家由于受到“生育权是基本人权”的“落后观念”影响,所以不敢推行强制计划生育。

是不是人口少一定比人口多容易富裕?世界上既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这种地广人稀的富国;也有日本、韩国这种人口密度很大,但依然很富裕的;还有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这种人口密度很小,但却很贫穷的。从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贫富,归根结底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或人均资源,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要提高人口素质,也不必实行计划生育。如果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你以为中国人均GDP低的原因是人口太多? 那为什么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人均GDP远远比不上地狭人稠的日本?中国人口如果减少一半,中国GDP总量还会有现在的水平吗?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所以中国虽然还不富裕,但GDP总量却不低!你这种说法就好比:假设你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你希望有很多员工在你的公司打工;可是在发工资的时候,你却希望员工越少越好。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和韩国,但这两个国家现在还在鼓励生育。】

这个案例已经说了,这两个国家(当然美国驻军)已经是经历发达阶段了,因为各种原因,青年人不愿意生育了,所以要鼓励,不是因为密度问题,另外这两个国家地产价格都是高高在上,属于畸形地产经济国家,所以即使鼓励也因为生养成本问题效果不彰。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属于世界最高之列。】

澳大利亚面临的人口问题是移民的文化冲突问题,传统的白澳现在利用各种手段在排挤亚洲移民,还有就是澳大利亚是个水资源分布不佳的地域,现在也在面临水的问题,地方大可以大部分都是缺水和沙漠地段。新加坡是个特例,岛国而且处在交通咽喉地段,所以人口问题不是特别突出,而且主体是华人有稳定的各种因素。

【地球可承载的极限人数是1300万亿人,是现在人口的20万倍!】

您的这种观点需要辨析一下,是我也知道还有潜力,但是大家的管理水准是不一样的,能承载和有能力管理这样现状是不一样的,这么多人口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很多的,就按照目前资料,渤海湾这边至少一般以上的沿海已经严重污染,要是再安排几倍的人口,那到时候我们估计连黄海成黑海了

还有个案例,印度次大陆面积和人口密度也是符合您的承载论的,但是目前印度大陆主要地下水每年以降低四厘米的速度在下降,而且人口持续增加。水源问题已经成为南亚的一个大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1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为什么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人均GDP远远比不上地狭人稠的日本?】

俄罗斯人家不和大家算法一样,人家算自然资源和核武器,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人均比日本如何,是日本求着俄罗斯多还是俄罗斯求着日本多,不能单单算单一指标来突出一个

【要提高人口素质,也不必实行计划生育。如果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印度就是这样干的(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几经反复,到今天算是规定了但是实行不了,很多邦为了选票还是不执行),到今天印度的基础教育成效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

最近看西西河的一个讲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帖子,里面有网友找出点资料归纳的,当时1941-1942困难时期,八路军根据地是按照群众缴费情况来统筹供养的军队数量,有一面支持(根据地核心区,只要支持八路军就行),有两面支持(就是表面要给日伪军交保护费,同时要支援八路军抗战),八路军严格的按照根据地实际情况来编制军队数量,同时动员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样根据地才慢慢恢复和壮大,兵员质量慢慢的恢复和提高(对比标准是老红军战士的标准),这样到了大反攻的时候才有了兵强马壮的局面。
统筹和规划,这是我们中国的优势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的印度基础教育的资料:

 尼赫鲁时期,政府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投入的钱差不多,但是这样造成很大的问题,高等教育的院校毕竟是少数的,基层教育的人数还是更多的,这就造成了基础教育的落后。印度基础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学,还有一种是私学。公学是,印度的孩子上学不用钱,可以保证你的教学,但书费和文具需要自己买。但是这种情况下给老师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不可能像私学那么高,所以师资不能保证。


  因为印度在基础教育程度普及方面的欠账,这种伴随种姓问题带来的人才的浪费是很可怕的。印度有15种官方语言,相互沟通非常困难。印度人口只有30%的人懂英语,10%左右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如果你教育不是很普及,基础教育不是做得很好,英语不能像我们的普通话全国通行,那么在地域之间的沟通、人民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有限的。这样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当地特色,地域文化会保留得很好,但是现代化程度、地域之间的沟通肯定要弱一点。这就造成了很多资源的配置,或者说地区之间的合作非常有限。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1/29/content_377776.htm

如果西方国家在考虑其教育的相关状况时感到紧张,那么印度就是惊慌了。当拿印度与中国比较时,印度的决策者常常回答说,“中土大国”将在实现富裕之前就进入老龄化阶段。
  他们说,相反,印度将因人口结构而获益,三分之一的印度人口目前在18岁以下。这些大有前途的劳动力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大型驱动器。但它也可能成为极大的负担。如印度财政部最近所言,一旦这个国家不能培养好下一代,他们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人口梦魇”。
   行动迫在眉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09年教育发展指数》排行中,共有129个国家,印度仅仅排在第102位。该教育发展指数衡量的是初级教育质量和成人读写能力。
  新法案广受欢迎,被认为是解除印度教育这颗“定时炸弹”的有效的第一步。但如今每件事都取决于如何贯彻下去。
  大部分有赖于负责确保招生和上课出勤的省级官员,以及负责出资的当地和中央政府。但还有个问题,当孩子们满14岁后会怎样呢?调查显示,大部分印度孩子曾经上过学;问题在于,一半孩子会在14岁前辍学,而且在其上学期间,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质量较差。

【英国《泰晤士报》8月5日报道】
http://ckxx.org.cn/other/other2009080704/

印度拥有巨大“人口红利”,25岁以下居民占总人口50%以上。

  但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报告显示,印度拥有近4亿文盲,占总劳动人口40%。今后5年,印度大学毕业生需求大约1380万人,但同期毕业生总人数为1320万,缺口60万人。

  报告估计,今后5年印度政府需要安置大约130万缺乏培训的“蓝领”劳动者。

  公司常务主管詹梅查亚・辛哈(音译)说:“(印度)总人口中超过100万人不具备基本工作技能,这是一个潜在的灾难。”

  路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印度全民受教育比例为61%,中等教育发展滞后,中等教育平均年限落后于“金砖四国”其他三个成员巴西、俄罗斯和中国。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但现阶段印度每年2000万高中一年级新生中只有10%左右能完成高中学业,其中女性高中毕业生人数更是少得可怜。

  高盛集团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得不到更好的基础教育,印度的‘大国梦’将只是空谈”。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08/13/23755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6: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就是现在开口子生孩子,也要至少8年时间才能出现效果,而我们教育资源已经属于过剩的状态不能单单等孩子的数量,那样来不及,所以看看这篇文章,我觉得有道理:


学生数量剧变:呼唤教育的质量转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依照该公报,我国在校小学生连续13年持续减少。已由1995年的13195.15万人逐年减少到去年的10331.51万人。同时,1990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近3万人,而去年则激增到44.64万人,18年增长了近14倍。(《新京报》7月21日)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反映我国十几年来教育变化的统计数字,那就是:“小学生越来越少,大学生越来越多”。前者无疑是计划生育大背景下,适龄儿童不断减少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后者显然又是,十几年我国高校持续大幅扩招的必然结果。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上述两种变化未来的可持续性,并不一样。“小学生越来越少”,在可预见的将来,肯定还会持续、甚至是不断加速;而“大学生越来越多”,从目前情况来看,事实上已是“强弩之末”,很难继续保持了——《公报》显示,1994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在连续增长13年之后,已在去年首次下降。

  其实,无论是“小学生越来越少”还是“大学生越来越多”,见证的都只是数量上的教育变化。至于这种数量变化,对“教育质量”的变化和改进,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启示,无疑还须进一步具体分析。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指导意义和价值启示主要在于:它提示了我国教育尽快实施全面质量转型——从数量型转入的质量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小学生越来越少”且大学生数量停止膨胀,意味着,总的受教育人口趋于下降。这种背景下,如果国家教育投入、教育资源保持不断增长势头,势必带来生均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和教育资源如师资更加充裕的效果。而这无疑将为教育的质量、素质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以及巨大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升级,对高素质高品质人才需求的日益急迫,学生数量总体锐减,必然预示着,传统的专注数量、外延、在浅表数字上做文章的教育阶段,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不得不转向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内在品质素质的新阶段。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同时更是在急功近利、高度扭曲的行政化教育管理体制之下,我国的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一直走的都是一条相当粗率的数量型道路——原本丰富多彩、内蕴复杂的教育本性,被简单机械地异化为一组组生硬、逼仄的数字、指标。如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考分”过程,而对于老师、学校来说,所谓教育,同样也被简化为一个数字——“升学率”。至于大学教育,“数字化生存”则更加繁复:考分之外,异化的教育数字还有:论文的字数、篇数、就业率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数字化”中,中小学的“升学率”与大学的“就业率”,无疑又是最为核心的两项。教育机构对它们的癫狂追求,时下几乎已完全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如伴随一些中学“升学率”追逐出现的,日趋普遍的“加分造假”现象。而在许多大学,为抬高“就业率”,同样是无所不用其极,或者以毕业证为要挟,逼迫学生交就业证明;或者干脆赤膊上阵,瞒着学生签订子虚乌有的就业协议——于是,许多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被就业”了……

  而笼罩在所有这些“数字化”追逐之上的正是这样的体制背景:“各地政府像抓GDP一样抓高考分数和升学率。评价一个好学校、一个好校长、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完全由各地政府说了算”(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语)。

  是时候该彻底结束这一只见数量不见质量的教育生态以及支配着它的不合理的教育评价、管理体制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教育规律的被尊重、也为了社会全面发展的活力、国家民族的长远未来!
http://hi.baidu.com/%C6%DF%B2%CA ... d4c258f2de327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办院校今年遭遇招生寒流 招生数锐减四至五成

每年的9月都是各个高校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大批新生入校、军训、上课,给校园带来了新的活力。

然而,今年这个9月,一些大学却一改往年的景象,冷冷清清,人去楼空。而出现学生荒的这些学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办。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殷莉到距离北京几十公里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去看看。

  民办院校今年遭遇招生寒流

  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东方大学城拥有数量众多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每年的9月份都会有数万名学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里,让这座大学城充满生机。然而今年的9月份却和往年大不一样。在这栋外墙面破旧不堪的教学楼里,记者看到一间间教室空空荡荡,黑板上还残留着今年6月24日的字迹,显示上个学期这里还有学生在这里上课。

  村民:“那时候学生多呢,到处都是人,现在人少多了,可能差了一半。”

  这位住在东方大学城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如今大学城里的学校少了很多,有的学校几个月前还在这里,现在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院长航空旅游分院老师翟昭长:“哪有什么人你看,冷冷清清,过去这个时候外面,那路上全是学生走,大校食堂到处慢慢的排队,大家去校工慢慢的排队,现在不行了。”

  在这片学生宿舍区,记者看到一栋又一栋空置的宿舍楼,旁边已经是杂草丛生。而宿舍楼附近这些店铺的门窗上,已经贴上了招租的字条,可以看得出来,以前这里曾经是餐厅和超市。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航空旅游分院院长黄震奇:“原来它(东方大学城)是30多所,现在我今年上午去开会,我看剩十几所了。”

  记者:“十几所?”

  黄震奇:“十几所现在还有三万学生左右,就大学城的,那么原来是,我来的时候,它容纳六万多学生,将近六万大学生。”

  本来能容纳6万学生的东方大学城,今年只招到了3万名学生,我们看到的这幅情形正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生存状况的缩影。2002年底,《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6年时间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翻了10倍,高校数量增长了近5倍。可为什么大学城的这些民办教育机构今年突然学生锐减呢?这还得从招生制度说起。按照国家规定,民办高校的招生分为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计划内招生是指由国家下达招生指标的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外招生属于非学历教育,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等等,而东方大学城今年遭遇招生寒流的学校绝大多数都在从事非学历教育。继续来看记者殷莉的调查报道。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东方研修学院,是东方大学城建成后的第一批非学历教育高校。这些年来学校的发展一直很顺利,然而今年却遇到了麻烦。

  北京东方研修学院副院长靳萌:“我们今年招生的人数跟我们计划招生相比的话,大概也就是50%的样子,往年从07年、08年这两年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平稳的情况。”

  而北京财经专修学院的副院长汤志强告诉也记者,他做了十年的招生工作,从来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么艰难。

  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最大感受就是招生太难了,太难了。”

  记者:“是吗?”

  汤志强:“使劲了浑身解数,动了很多脑筋,今年招生成果还是不理想。”

  汤志强说去年学校招了1600人,今年才招了不到1000人,比去年减少了四成左右。由于新招的学生数量大大低于预期,他们正准备将预租的宿舍楼退掉一部分。

  记者:“那宿舍楼会退掉多少呢?”

  汤志强:“一栋楼大概800多床,850个左右床位,我们原来定的一千八,我们现在一千人,少八百人,最多退一栋。”

  汤志强告诉记者,在东方大学城的民办院校绝大部分都是租用大学城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由于很多学校今年招生情况都不好,所以今年会有大批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面临退租闲置。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航空旅游分院院长黄震奇:“刚才就有人求我,想租用咱们的教室来搞点什么学生测验,就说招的学生太少了,招的学生少了,说我用你三个小时就行,我说不行。”

  记者:“什么意思?”

  黄震奇:“因为他的招的学生太少,他自己租校舍又不行,现在又给这学生看场活动,那你只好把你招的这点学生,转移到别的学校去,送给别人去,你自己就办不下去了。”

  黄震奇说一些小的民办学校由于招生的人数太少,根本不可能租用整栋教学楼,所以只能到处借教室,一些学校甚至在谋划着把学生转移给别的学校,而更有甚者或许会一走了之。

  黄震奇:“今年肯定有倒一批,我可以做这种判断,为什么要倒,就是它的招生少了,它的投入挺高,一开始招生需要广告费,需要建校舍,需要租校舍,需要师资的酬金,现在你要付很多成本,那么你投入了,最后你的招生少了没有收入,国家不可能现在给这块增加投入的,因为你民营的都是你自己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旦资金链断裂,有很多学校不能承受的时候,他只好倒闭,所以今年我估计可能会倒下一批去,不会少量。”

  看着东方大学城日渐衰败,黄震奇感到十分可惜。不过他所在的这所学校也要搬走了。因为今年新招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为了节省开支,所以黄震奇所在的航空旅游分院不得不退租掉这里的校舍,把师生们们转移到位于河北燕郊的学校总部。实际上,遭遇到招生寒流的不仅仅是位于河北东方大学城的民办院校。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据现在初步的了解,就是计划内招生的完成应该没有大问题,问题大的是计划外的这一块,据了解北京招的比较好的学校,它也就是达到去年6、70%的这样的水平,那么有的呢,多数是40%到50%,更多的学校这个数都保不住,那么陕西是民办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它有几大民办高校都在那里,据了解,一般也就完成4、50%,有的可能2、30%,有的可能还要更少一点。”

  记者:“就说这个下降的幅度,应该说是近些年来很少见的吧,像这样大幅度的?”

  季明明:“也可以这样认为。”

  无序竞争、虚假宣传,损害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声誉

  除了这些,实际上,早在今年的招生危机爆发之前,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就已经出现了倒闭潮。2008年全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3年反倒减少了238所。很多业内人士痛心地告诉我们,学校数量急剧萎缩、招生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也因为这个行业自身管理混乱、鱼龙混杂,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就在一个月前,重庆某民办高校由于只招到8名学生,开课8天就申请破产,当地教委表示,这所学校实际上并不具备办学资质。而此前的7月25日,北京市教委就公开对25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针对的主要是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实际上,近些年民办高校的诚信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他为了自己能招到学生,他就无序竞争,诋毁彼此,这是一方面,还有个无序竞争里面,就是一种虚假宣传,虚假宣传以后也造成了学生和家长对我们学校的一种不信任感。”

  北京东方研修学院副院长靳萌:“因为很多家长他对民办院校的没有信心,他怕今天交了费,明天没了人,所以如果每一个民办院校把这个诚信这个工作做好的话,你不可能走的好,走的远。”

  诚信危机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敢选择民办高校。那么为什么民办高校的竞争会如此激烈呢?在黄震奇看来,这是因为今年的生源明显减少。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航空旅游分院院长黄震奇:“去年是报考学生是,高考学生1050万,录取计划是599万,那么它的落榜生应该是451万,这是去年的,今年的咱们就是比去年报考少了30万,就是现在今年报考生是1020万,录取计划下达的是629万,就是报考少了30万,咱们录取率,录取的比例提高了一块,就增加了30万,这样的话比去年应该是一共60万的差距,就60万人。”

  黄震奇说,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是高考的落榜生,而今年的落榜生比去年骤减了60万人,这对民办高校的非学历教育招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实际上,随着人口拐点的出现,未来15年我国18岁至22岁的大学适龄青年将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大学适龄青年仅为2008年的58%。在业内专家看来,生源的逐渐减少将使得民办高校未来的招生竞争更加激烈。

  无序竞争、虚假宣传,损害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声誉,学生和家长对民办学校敬而远之,导致招生危机。而随着生源减少,各学校间的竞争又变得更加激烈,进一步陷入了恶性循环。不过,除了上面这些原因,还有什么特别的因素引发了今年的剧变?

  北京东方研修学院是2002年成立的一所民办非学历院校,几个月前,一些学生家长突然来到学校找到了副校长靳萌。

  北京东方研修学院副院长靳萌:“他跟学校提出要退学,原因就是我们工厂不行了,没有能力再担负孩子上学。”

  记者:“你遇到了大概几个?”

  靳萌:“在此之前我大概遇到了3、4个。”

  记者:“那以前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靳萌:“以前这种因为家里生活困难退学的情况很少,几乎没有。”

  退学的学生突然多了起来,这让靳萌意识到今年的招生形势恐怕不妙,因为他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县、乡以及农村。然而让靳萌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新招学生数量竟然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之多。而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

  北京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汤志强:“很多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父母就不打工了,没工打了,学费就交不起了,甚至有些贵州的,贵州的一些学生,有些家长回来了,打工没有人打工,他怎么办,他拿着我们的录取通知书请客,请亲朋好友,请各自的分子钱,拿分子钱来上学。”

  汤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学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最少也得一万五千元到两万元,上三年学就要花费五万元左右,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在今年大的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特别是很多在外头打工的家长,他孩子都不去学。”

  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000万人左右,春节后,有4500万返城找到了工作,有1100万人没能很快找到工作。而另外则有1400万人选择留在老家务农或创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大量返乡和失业,也是今年民办高校遭遇招生寒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场招生寒潮中如何找到民办学校的希望

  刚才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招生难集中暴露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内忧外困,这部分民办学校今年的招生数量和去年相比,大幅度下降了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但是,在这场招生寒潮中,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些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亮点。从它们身上,或许可以找到民办学校的希望。

  看到画面上的这个场景,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制鞋车间,其实这里是某民办高校的一个课堂。而这些正在上课的是该校箱包与皮鞋设计专业的学生。

  “每年到5月份的时候,好多企业给我们要人,其实都没有人,就每年都是要预定的。”

  记者:“要多长时间前预定?”

  “一般说来可能都提前半年。”

  这所学校的校长谢可滔告诉记者,尽管今年他们学校非学历教育这一块的招生数量比去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像这样一些有特色的专业,由于就业形势非常好,所以今年的招生仍然很火爆。

  谢可滔:“目前来讲开这个专业不多,我们为什么要开,我们中国现在是世界的箱包与皮鞋的大国,制造大国,那肯定需要设计人才很多,同时我们广东省也是生产的大省,那我们自然我们就跟当地经济相结合,就开些这种专业。”

  这位老师告诉记者,这些设备都是企业免费提供的,像这样学校和企业合作办的实验室在他们学校有好多个。

  “这些实验室就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要求专业教育,专业学习跟产业相结合,那么直接培养应用型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直接产教研相结合,科教研相结合,所以我们学校就业率是很高的,90%多就业率。”

  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看来,非学历高等教育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办出特色来,才会有出路,而产教研一体化是值得推广的做法之一。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季明明:“不同于我们普通高校本科、研究生这样的模式,它的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它的实际能力的需求,在设计理论教学体系,再到我们理论知识必须够用,所以我想凡是这样的学校都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的体系。”

  季明明说,尽管今年民办院校遭遇到招生危机,但是从长远看,民办高教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因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在世界上仍然属于偏低的水平。

  季明明:“那么2005年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只有占6.8%,远远低于2005年OECD国家26%的水平,那么2007年我国从业人口里面,大专以上文化的,它的比例只有8%,但是2005年OECD国家这个比例是达到28%。”

  实际上,目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23.3%,远低于世界经合组织国家70%左右的水平,甚至低于巴西、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水平。而我国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40%毛入学率。

  季明明:“为了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到2020年整个教育总投入可能要达到近6万亿元,那么国家财政能够投入,公共财政能投入大概只有占到,只有达到4万亿左右,所以这样有两万亿的缺口,必须扩大社会投入,改革教育投入渠道单一的体制,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那么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教育投入的体制,否则解决不了中国教育经费紧缺的难题,所以我认为,说明了我们民办高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半小时观察:教育需找准定位

  走过二十多年风雨,民办高校已经占到我们国家高等学校总数的1/3,招生数接近1/4,在校生数相当于1/5。考不上大学上民办,成为一个重要选择。

  但我们了解到另外一个情况,这一年的金融危机给相当多的行业造成挫伤。但是有几个行业却逆势飞扬,职业教育就是其中一个。新东方、北大青鸟这两家学外语学计算机的学校都在今年快速发展,甚至新东方的股价都在纽约股市上创下了新高。我们想,不是生源少了,而是学生用得上的教育不够,量身定做的教育不够。通才教育听起来好听,但用起来难使。

  民办教育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可能是招生难问题的所在。学生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可能是就业难问题的所在。

  金融危机一周年了,我们一直在强调调结构,但是结构的确很难调,能用手艺赚钱的高级技工太少了,我们生产的箱包服装就卖不上大价钱。调结构,劳动力结构也要调,民办教育还大有机会。  
http://learning.sohu.com/20090916/n266760076.shtml
点评:目前是民办学校受到学生人数减少的直接冲击,下一步就要冲击那些办学条件差、就业形势不好的大专院校了,再后来就是学日本大量大学开始关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04 , Processed in 0.207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