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ilestonecz

[【讨论】] 认识死亡(有奖讨论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死亡

几年前好友的亲人去世,是癌症,当时我们都很悲痛,更悲痛是我们都没有医学背景,到最后时刻医生那种见惯冷冰的态度深深刺痛了我的朋友,我也是深深思考!

接着电视台播放了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富士电台重拍版),剧情及其和我前段时间朋友的际遇类似,那种对生命的深刻洞邃深深感染了我,特别是剧中的主题曲:


白色巨塔 《Amazing grace 奇异恩典》 - 歌词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散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会
真是何等宝贵

当我感到痛苦悲伤时
你却不走留在我的身边
当我正要掉进深渊
你却把我救出
你带我给新的生命
无论如何只要我肯相信
奇迹一定会在我的眼前出现




摘录一点剧情介绍:

日本富士电视台45周年台庆剧,改编自山崎丰子同名小说,汇聚了众多大牌明星,阵容极为豪华。唐泽与江口相隔11年再度连手演出。在剧中,一个追求权力与名誉,一个重视人命,两个对立的医生在大学医院产生的人性挣扎并揭示医疗体系中的黑暗面,故事题材独特,有别于千篇一律、不是谈情便是说爱的故事。拍摄认真、细腻,手术场面比ER(《急诊室的故事》)更迫真,全剧气氛可比美《无间道》。因此,收视表现出色,结局篇关东地区录得32.1%,关西地区更有39.9%,是近年少见的超高数字。

白色,象征着崇高的专业知识和伟大的济世使命,亦是医护人员的代表颜色。白色巨塔,是指故事发生之地,一个集合拯救生命及培育下一代的地方--大学医院。然而,在表面宁静的巨塔里,一场场尔虞我诈的人性角力,正激烈竞逐上演。

剧组远至波兰奥斯威辛的纳粹集中营遗迹拍摄外景,过去只有纪录片的摄制队进入,这次是有史以来首次有连续剧于这地方拍摄。

阔别11年再度携手合作的唐泽寿明与江口洋介,在剧中分别诠释追求权势、野心勃勃的天才外科医-财前五郎,以及尊重生命、热心研究的学者内科医-里见修二。透过两人之间理念的争执和冲突,以及周遭利害与情爱关系的纠葛,让大学医院的选举贿赂、医疗纠纷浮上台面,并大胆揭露医学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黑暗面,进而阐述生命的尊严与光辉!

《白色巨塔》除了两大男主角针锋相对的演技令人激赏外,共演阵容也不容小觑,豪华搭配只能以‘奢侈’来形容:财前的情妇,聪明又魅力十足的妈妈桑黑木瞳;与里见坠入情网,教授的掌上明珠矢田亚希子;里见的妻子、贤慧的家庭主妇水野真纪;尊敬财前的外科医师伊藤英明;医疗过失的控方律师上川隆也;以及‘姜是老的辣’的硬底子演员西田敏行、石坂浩二…同时还有幕后制作团队群策群力,彻底查证医疗相关资料,再加上绵密构筑的剧本、讲究厚实的配乐,将《白色巨塔》推上史无前例的日剧高峰!

 山崎丰子的《白色巨塔》原著写于1963年,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2002年富士电视台版本所反映的医院里的矛盾冲突仍有现实意义,甚至和日本一水之隔的中国医院里,类似的故事也一直在上演。为此本报采访了一些中国医院里的护士、医学院长、实习医生和病人,和《白色巨塔》剧中的情节来个“连连看”,请勿对号入座。




  



  1 有钱人要优先治疗?

  面对药品推销员加奈子、有钱大亨五十岚这两位急需救治的病患,财前积极为后者治病,而不理睬前者。

  在中国医院里,当病患较多,医生人手不够时,医生对此种情况有个基本的原则:谁伤病最重,谁最可能出意外,就要最先抢救谁。

  针对穷人患者和富人患者院方基本都是一视同仁的,区别在于,对富人患者会拿出更好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毕竟富人有条件支付。现实生活中,电视剧中的状况还是很少的。大多数医生都会按照原则做事,不会对需要急救的穷患者不理睬,即使患者身患绝症。

  2 医院内部就是江湖?

  财前做手术非常成功,赢得同行赞赏,但也使财前的老师东对财前产生了忌恨之心。

  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医院也存在,主要还是看医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医疗行业里,派风比较重,师生关系比别的领域的师生关系要浓厚很多,有的医生跟老师一跟就跟了一辈子,老师之间,老师所带的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竞争的。但就如同学术界一样,好的老师还是以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为荣的。有人说医院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相声界师父带徒弟情况类似,既然相声门里有江湖的影子,医院里也是有的。

  3 职称是医生的半条命?

  关于医生的职称评定,电视剧中采取公开投票的形式。为了评得教授职称,财前贿赂上司,不择手段拉拢人心。

  中国的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和日本的完全不一样,医生只要是觉得自己有资格了,就可以申报相应的职称,不需要投票选举。在中国从普通医生到教授,基本要通过以下几个晋级程序: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教授。事实上,在国内要成为医生,最开始就要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学本科工作后一年,而专科、中专则分别要工作三年和五年,才能参加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成为有执照的医生。资格考试只有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没考过,你一辈子就别想从事这个职业了。

  按照一般的规律,医生要晋升为主治医生短则5年,长则10年,剩下还要过三关,最后才能成为教授。临床医学评定教授职称程序是,首先各种英语计算机考试要过关,其次要有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或者是申请到国家基金的科研项目,第三要能做一定水平的大手术,只有这些硬件条件过关了,才可以申报,最后通过论文答辩形式决定是否能够晋升。

  一般刚到医院的医学生大概要经过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升到教授,当然成绩突出的可以缩短这个时间。每家医院都希望医院里的高级职称越多越好,因为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但对于个人而言,虽然评上教授可使各方面待遇有所改善,但幅度不大,也就是说对个人的直接利益影响不明显。由于中国的医疗体制不健全,很多人评上教授是为在这个位置上拿更多的灰色收入。这与日本很不同,日本的医生本身待遇就非常高(大约一个月200万日元),社会地位也很高,而且工作也比较轻松,一天两三个手术就可以了(在中国,一般成手的外科大夫一天要做四五个手术),因此他们非常看重职称评定,倘若评上教授,改善幅度是相当大的。

  4 医患关系是一把利剑?

  财前因为大意和疏忽,没为患者佐佐木认真做术前检查,结果虽治愈了佐佐木的食道癌,但患者却死于术前未能发现的肺癌。

  某医院资深外科医生告诉本报,其实我们看这部电视剧应该吸取这个教训,那就是出了医疗事故,无论你想怎么隐瞒,都是隐瞒不住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好好沟通协调,如果是院方的责任要积极道歉和赔偿。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不一样,每个医生个人的业务能力也不同,出现医疗事故是难免的,关键是要看事后的处理。

  在中国,医疗事故私下解决的比较多些,不会像剧中那样闹上法庭,因为现在中国没有医疗事故法,只有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因此打官司比较麻烦,而且倘若一家医院一年摊上一两件医疗事故官司,对声誉影响非常大。事实上,在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医疗体制下,医患关系已成为悬在医生头上的第一把利剑。现在媒体报道里,医患关系的紧张已到了如此地步,医生们想的最多的便是不要在治疗上出事。

  《白色巨塔》的主旨是,医生不要为个人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特别是患者的利益。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有许多地方是不健全、不合理的,医生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监督规范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黑暗的一面,像前不久的天价医疗费事件。《白色巨塔》是日剧,但人的欲望追求这个主题是无国界的,虽然《白色巨塔》有很多戏剧化的情节,但是足以让中国医生引以为鉴。

我自己体会:

死亡是自己身体的另外一个循环,个人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附着在上面,可是万物终有竟时,死亡是另外一个物质循环的开始,我们无法看到以后,但绝对可以感受享受现在,所以无需感怀悲恸,因为组成我们的物质还在循环,不会消失,为自己和世界高呼,感谢这个世界,感谢我们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5 13: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曾经与死亡擦身而过,当时没有感觉,过后回忆起来有过一点点后怕。只是前不久吃饭时,女儿突然发问:你怕不怕死。当时随口而答,死神降临时,你别无选择,容不得你怕不怕。过后想来,人对死亡的恐惧,与生俱来,在8、9岁时,此种恐惧达到高峰。再就是到老年,人对现实世界的留恋,对日渐黄昏,也会无比慌恐。因前几年生过两场大病,对死亡感觉:人应淡淡而来,亦应淡淡而走,生命自然走到尽头,应感到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6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觉得谈论死亡还过于遥远,
最可怕的是死亡前的状态。
是老死,病死,还是意外致死?
老态龙钟的死我觉得是一种解脱,苟言残喘还不如死的痛快;
病魔是通向死亡的最终郐子手,人生最可怕的是病死,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做为一个医生,已看过太多,人生得病,不仅自己,也连累家人,不可能走得洒脱,永远在世上留下遗憾和痛苦。
记得有位女作家说她的理想死亡方式是一个英俊男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背后开枪打死她。死在英俊男人手里,说明死的浪漫,从背后一枪致命,就没有预知死亡的那种痛苦。我一向觉得这是一个完美之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7 16: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特根斯坦说,死亡并不是生命里的事,我觉得他说的非常深刻。
对生的渴望,哪怕是苟延残喘,都让我们去惧怕死亡。
其实个人认为死亡并没有什么。是一个我们误解了的事物,自然规律,我们都应该遵守。
好好活着,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死亡,仅仅对于我们个人,我们无法感受到,但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他们能感受到。对于死亡带来的痛苦,亲人朋友要大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3: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个即将死亡的人的演讲(兰迪.波许的演讲最后一课)后,对死亡的认识深刻了一点。我认为死亡的意义是让人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无法选择死与不死,我们也没有办法选择什么时间 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死之前做些什么,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死亡。一个生命只有几个月的人,多数人可能会以意志消沉的态度,惶恐不安的过完这几个月,那 么他最后的生命便毫无意义。而如果积极乐观的度过,这最后的时光,无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都是无比快乐与幸福的。因为有了死亡,人们的生命就不是无限的, 所以人们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试想如果人的生命是无限的世界会变成怎样。我认为如果那样世界将会灭亡。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去珍惜自己的生命,每 天只会去做些无意义的事,甚至是恶事,坏事。反正任何事都可以重来,因为生命是无限的。

  记得以前有一个很出名的作文题目叫做《假如还 有5天生命》,被拿来做为教育年轻人一个经典,人们往往能在作文里写出自己最想做的几件事,大部分是儿时的梦想,他们能为这个梦想列出一个高效的计划,半 生没有完成的事,却可以在5天内完成。反言之,大部分人在人生里是碌碌无为的,多么可怕的一个现实。人们半生无为,却在意识到死亡时才真正的去实现自己的 梦想。可见死亡对于人们生命的意义。写过以上题目作文的人,有的真的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但是有的人却又恢复原状,原因是什么呢?还是因为那篇作文是《假如 还有5天生命》,而不是《真的还有5天生命》,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他们的日子还有很多很多,梦想可以慢慢的去实现,结果又变成了碌碌无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2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这种说法: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等死的,只不过,看谁能够将这个等待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离自己而去后,不免大家有些讨论,难免就谈到死亡这个长久以来一直很严肃的话题;
不过,将这个问题看开以后,就不再感觉很沉重了。
对个人来讲,看起来死亡很简单,长眠不起,万事俱休;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每一个人在社会上
都有很多个身分,对应很多与个人相关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等,对他们,个人有不同的责任,
对自己,还有不同时间段上不同的追求。
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死亡是生活的一种继续,对在世的人,也有不同的借鉴意义。
人不能白活,也不能白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是注定的:死亡。
只不过死亡的方式不同:
1、自然死亡:比较幸福,也就是老死的。
2、病死的:很多人的宿命。
3、意外死亡,比如:出了车祸、被抢劫犯杀死、走在路上被高空坠物砸死、游泳时溺毙、吃饭噎死、喝水呛死、一口气没喘上来憋死的等等。
4、自杀:悲观厌世或者被逼无奈的,这种最可怜。
生存和死亡是很自然平常的事情:平常到就和呼吸一样;就像看书一样,看过了正面,就接着看反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4 1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这个话题,想起了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说起来很豪迈,有时又让人觉得很无知,古代人还说生死由命.
做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知道,古代人口中说的名,其实应该是我没现在说的基因序列
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脆弱的,真正死亡到来是是什么样的感觉,会有什么思想,我还没有经历过,我想应该是很平和。
因为毕竟我们的基因就是这么安排的,如果有争辩的权利,我想作为学医药生物的我们,应该尽多努力,快些揭开人体基因之谜,增加我们对生老病死的认识,不要有面对死亡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1: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知生,焉知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死亡也许是一个逃避的所在,在纷纷绕绕的世界,感情生活乏味,已经到了只有死才能逃避一切,在我身边经常能听到某某大学学生跳楼了,有因为学习成绩的,也有因为男女关系的,人的生命那么脆弱,当你选择死亡的时候你是否能考虑一下你身边的人呢?你的父母,你的朋友,还有你死亡的意义,我的一个表姐也选择了终结,因为面对残酷的婚姻生活,再也不能继续自己的生活了,当我听到她离开消息的时候,我觉得她真傻,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死亡也许就是他的解脱吧,活着真的是太痛苦了
  我也有过一次想要终结自己的命运,那个时候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许是因为世界的不公平吧,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冷漠,并不能因为你而改变什么,所以有时候还是需要认命,人生的成功并不只需要你的一味付出,还需要那么一点运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7: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有时候比死了更难,死了一了百了,活着的话,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太累了,但又必须活着,为了家人也得活着,这是我2005年以前的想法,也是我周边的一些朋友想法。
2005年年初,我与几位领导前往某城市处理一些事物,由于大雾的原因,发生了汽车连环相撞,我们也不幸的成为了其中一辆,包括我在内全车的人都傻了,幸亏司机是部队的,反应很快,第一时间跑下车把车门拉开,让我们赶紧下车,当下车后好像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能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除了两位女职员在路边吓得哭了起来,我们几个男的跑到前面查看其他几辆车的情况,当交警赶到的时候,我们蹲在路边,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回想起刚才的事情,不同于电影里面所说的,我眼前没有闪现我这一生,也没有看到什么光辉大道,什么都没有,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明明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但身体就是不受控制,“能活着真TMD的好呀”我忘了当时是谁说的这句话,但这句话有无疑是我心中所想的,以前对于死亡是很看得开的,觉得死亡是种解脱,但差点触摸到死亡后,才感觉到,活着才是最美好的事情,人的一生,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yg0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0-21 1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死亡,我也想来说两句:
  死亡与生对立,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爱情,记得大一刚进校园的时候,系主任就告诉我们:你们都是大人了,差不多都过了18岁,大学生活中不提倡谈恋爱,但也不禁止谈恋爱,重要的是你们要快乐的生活,我们学校“海、陆、空”三军都出现过,我不希望你们之中有人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他所说的三军就是指以前的校友们曾经因为爱情而跳过湖、上吊过、跳过楼。
  细想从医多年来,经历过的死亡场面何止少数,每次看到家人求助的眼神,我都深深感到一种愧疚,一种无耐。但做为一名医生,我必须得适应这种场面,得深藏这种无耐。老师曾说过,每个优秀的医生手下都曾经有若干屈死鬼。我不知道这句话对还是错,但我不想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手中。
  曾几何时,在刚刚工作期间也有过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的情况,虽然不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我也曾为此而自责很久,并牢记心底,总结经验,坚决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将会直面死亡,我希望我们在那一时刻能安祥离世,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患者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06: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好的话题--我们的确需要仔细想想死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在逃避---我曾经很担心自己会突然死掉,每想到自己的灵魂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就感到极度的恐慌---到现在我依然害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2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本身没什么,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21: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我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在寻找活着的意义。
好比你想去商店买东西,我现在告诉你今天商店关门了,你也绝对的相信我说的话,那你还会去这家商店吗?那人总是要死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活着,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似乎我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以为只有我可以自称为“我”。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相信灵魂,我死了,或许不是在中国,或许不是男人,或许不是动物,可还是会有个“我”出现,因为存在的那个“我”都会自称为“我”。


当那个自称“我”的“我”出现,并思考死亡的时候、、、、、、
他写下了上面的一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6: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活着是为什么,我们是否将要死去,我们死后留下什么?
很小的时候就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小的时候问妈妈,妈妈说:小孩子家谈什么死!死亡在脑海里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时光就在玩耍中过去;不知不觉长大了,对死亡也有了淡淡的了解,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是自然界的规律,如同日出日落;不过它离我还很远很远。渐渐的读完了书,参加了工作,交往了很多的朋友,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见过了生命的诞生和结束,心里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生命的脆弱,生命的一去不复返;活着的责任,对父母,对朋友,对工作,对家庭,对社会,以及对开始的生命;开始知道自己的重要,活着不只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慢慢的成了家,有了妻子,有了孩子,每天的工作开始变的繁忙,变的辛苦,变的劳累;出门时,有了妻子的叮咛:别忘了早点回家,不要在外面打牌;开车小心点。孩子外出时,多了收拾,多了牵挂。生命好像多了很多的意义。母亲的去逝,巨大的打击突然而至,那段日子好像生活在梦中,分不清白天黑夜。过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无可挽回;对母亲的思念,时常在梦中惊醒,泪满枕襟;开始变的敏感,多愁;自己变的更为真爱每一天,每一个人,真爱自己的工作。开始做事情认真,高效。对朋友对亲人变的更为宽容。
…………..
生命还在继续,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但那一天必然到来,我们所做的就是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感悟的书籍《平凡的世界》
http://www.millionbook.com/xd/l/luyao/pfds/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
  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是的,准时。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黄原城一览无余。他的目光依次从东到西,又从北往南眺望着这座城市。这里那里,到处都有他留下的踪迹。
  东关大桥头,仍然是人群最稠密的地方。他依稀辨认出了他当年曾驻足而立,等待包工头来买他力气的小土场,以及那个搁过破行李卷的砖墙。他的目光“走”到了北关。那不是阳沟吗?他的揽工生涯首先就是从那里开始的。他想起了曹书记一家人。他们的院落被山脉遮挡着,他看不见。但他们的面容依稀可见;想起当初他们对他的好心,至今还难以忘怀。
  现在,他把忧伤的目光投向了麻雀山。那是他和她多次漫游过的地方。就是在那里,他心跳脸热,第一次产生了想拥抱她的强烈愿望。他想起了他们共同背诵那首吉尔吉斯人的古歌。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黄昏,他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眼里涌满了泪水,念了这首古歌的第一个段落;而晓霞两只手抱着膝头坐在他身边,凝望着远方的山峦,接着他念了第二个段落……麻雀山下,就是那座著名的常委小院。他们真正的感情交流是从那里开始的。他们曾在她父亲的那个套间窑洞里,有过多少次美好而快活的相会;最后,炽热的情感才把他们共同牵引到这山背后那棵杜梨树下……少平看了看手表,时间又过去了一刻钟。他站起来,出了凉亭,继续向山上走去。
  他在九级古塔下停立了片刻——就在他们当年共同站立的地方。眼前的黄原城仍然是当年的格局。大街上照旧挤满了繁忙的人群。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他从古塔下面转过身,背对着繁华喧嚣的城市向寂静的山林走去。寂静。只有鸟儿在密林深处鸣啭啁啾。太阳垂直地悬在当头,如同火一般炽烈;雨后的大地上蒸腾起一团团热雾。
  这是那片杏树林。树上没有花朵,也没有果实;只有稠密的绿色叶片网成了一个静谧的世界。绿荫深处,少男少女们依偎在一起;发出鸟儿般的喁喁之声。
  他开始在路边和荒地里采集野花。
  他捧着一束花朵,穿过了杏树林的小路。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晓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是啊!不是尤里·纳吉宾式的结局,而应该是欧·亨利式的结局!
  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那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泪水静静地在脸颊上滑落下来。
  小山湾绿草如茵。草丛间点缀着碎金似的小黄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间草丛安详地翩翩飞舞。那棵杜梨树依然绿荫如伞;没有成熟的青果在树叶间闪着翡翠般的光泽。山后,松涛发出一阵阵深沉的吼喊……他听见远方海在呼啸。在那巨大的呼啸声中,他听见了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在远去,在消失……朦胧的泪眼中,只有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永恒的、静悄悄的小山湾。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32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2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开始认识死亡的时候是父亲去马王堆博物馆,我也跟着去看了古尸,当天晚上就怎么也睡不着觉,总在想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觉得死亡就是恐怖;过一段时间,我的奶奶去世,家里一片凄凉,想到以往奶奶的音容笑貌,泪水也随着思绪飘然而至。那时觉得死亡就是悲哀,就是泪水。长大以后当了医生,经常面对死亡,看尽了生死离别,人情冷暖,只觉得死亡好无奈,好心酸;最近看到四川地震,看到老师和母亲死亡之前以身体掩护孩子,很多人不顾死亡威胁去拯救死亡,我明白了,死亡的最终就是新生,死亡是神圣,更是崇高。当死亡与爱交织在一起,死亡就升华了,就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5: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不忌讳谈到死亡,对死亡好像也不恐惧。小时候我就一直认为我死了之后,我的灵魂会挂在半空看世上的芸芸众生。从小到大我总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噩梦,就是在经历被小日本屠杀,总是要在躲无可躲,藏无可藏之时才能惊醒。有时候我想自己的前生肯定是在小日本屠刀下屈死的冤魂,但更多的时候,我既不相信有前生,也不相信有来世。我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天,我也相信死亡总有一天会来临。和老公结婚这么多年,小吵小闹也时有发生,真正让老公伤心的话不是我骂他有多狠,而是我对他、对生活失望之时对自己的诅咒,我对自己的死亡的一些毫不在意的言语,那些是真正能激惹他的话。
  第一次听说死亡是小学四年级的事情。我的一个大朋友,大我10来岁吧,我8~9岁那会经常会去她那拿杂志看的那个朋友,听说在工作调动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就被她的一个爱慕者用自制炸药炸死了,两人同归于尽。她的音容相貌还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总感觉她之是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
  第二次面对的死亡是我的小舅。那一次是夜间泥石流爆发,小舅睡得太沉了,就在睡梦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老爸和老妈在那次灾难中捡回了一条命,但是我家的家当,被彻底毁了。老妈之后精神失常了3个月,到现在还经常做噩梦,梦到那场大雨,那突如其来的泥石流。那一年我读初二,在寄读。我很怕大风大雨的天气,现在居住的城市又经常打台风,天气有一点变化我就很焦虑,催促家人关门关窗。不知道是否也是那次留下的后遗症。
  再后来面对的死亡是在大五时(医学生是读5年本科的),同班的一个男孩抑郁症,从6楼跳下,一命呜呼了。学医的压力很大,每个年级都有因压力过大而精神分裂从而中断学业的。但象他这样彻底解脱的,不多。他是超脱了,可是却把痛苦转嫁到了家人头上。任何一个亲人,我想,都难以接受这样的离别。
  再之后,从见习到实习,到自己当临床大夫,这样的生离死别场面有多少次,实在是没有办法细数了。面对患者的死亡,心里多少都还是有点难受,但是别人不再能从我的表情中观察到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死亡抢救无效后将手洗干净就接着吃饭,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别指责我们麻木,我们还要保存体力,面对活着的患者。
  到现在,想想其实死亡对亡者本身绝对是极大的解脱,摆脱了痛苦,摆脱了尘事的烦恼。失去亲友的人如果能这样想,我想所有的悲痛都要小很多。活着就要好好活着,善待亲朋好友,不愧对自己,然后,当死亡真的来临之时,能毫无遗憾的离去。

  关于死亡的文学作品,我想三毛文集可能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整个青春期都被三毛的文字左右着。然而我不接受她的死亡方式。连死都不怕,那还有什么理由活不下来呢?为何要自杀呢。更喜欢《人鬼情未了》,那种爱情,更让人感叹生命之美,享受活着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9: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学习法律的人,对死亡的认识自然与法律分不开。
首先,死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上,人自出生始才有权利能力,也就是说才是人。同样,到死亡时,人也就没了权利能力,不是人了。记得厦门大学的邱兴隆教授(他极力主张废除死刑)在一个讲座中讲到:死人,虽然有个人字,但只是一堆肉,不是人了,要珍惜人的生命。
其次,死与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人生在世,可能拥有财产,或负有债务。但一死,便不是民法上所说的权利的享有者或义务的承担者,所谓一了百了了。他所拥有的财产或债务就可能发生转移,当然也可能不转移,比如没有继承人等。
其三,死,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事实。该事实的发生,就是判断继承是否开始,婚姻是否结束等一些问题。所以,在法律实务中,死亡如何判断,何时死亡等的认定,很重要。就如,判断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还是心死亡,就有重要的意义。最近,可能会立法采纳脑死亡为准,这样一些死刑犯的心脏等器官就可以得到利用。
总之,在法律中经常直对死亡,见得多了,也不忌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 1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死亡”?应当还没有人认识?只能说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或者对死亡的认识!
俺的认识是,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地为社会作出自己所及的贡献,乃至自己经过奋斗能够触及的贡献,是最重要的。到了真是有一天,不幸或不得不去面对“死亡”的时候,已经该努力已经努力了,该奋斗已经奋斗了,人生的意义已经实现了,该如何就如何,没有什么可思、可想的,因为那样浪费的更多的是非“死亡”的时间,为此,更重要的是要抓住现在,现在是最可贵的,不要将人生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对“死亡”的认识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8 10:06 , Processed in 0.40916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