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ilestonecz

[【讨论】] 认识死亡(有奖讨论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上诸位书友对死亡的看法,我也来罗嗦几句。

记得读大一下学期时,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次所在城市大学生的老乡周末见面会,大概有近30人参加。

大家谈兴甚浓,忽然大家就不知不觉谈到了死亡与活着的话题。
有位女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说人生终究要死亡,所以人的一生是毫无意义的。结果遭到好几个男生的反驳,说:人生虽然终究不免一死,但是人活着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结果,那位女生与我们那几个男生争执了一个晚上,仍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且,有好几个人还站在那位女生的立场。
当时,我也觉得人生如果死亡了,那么他的金钱财富地位一丝一毫都带不去,人生也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可以谈论与探讨的。
那时的我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迷惑的,大概因为年纪还不到18岁,觉得说死亡似乎还遥遥无期。

无独有偶,放暑假了。我回老家渡过漫长的暑假。就在这个暑假,我就差一点与死神见面。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与我弟弟到公园玩耍,正在玩得高兴,于是就花钱在公园水池里面划船。说明一下:公园水池水面很大。但是那天划船耍的人并不多。

大概划了有半个小时,我和弟弟把船划到公园围墙与外边马路交界处。正在此时,有一辆拖拉机开了过来,由于拖拉机手在转弯时过急与过猛,突然拖拉机就驶进入水中。而这时,我和弟弟划的船离拖拉机仅仅只有3米左右。
当场那位拖拉机驾驶员因为拖拉机上运的砖倒下来就把他当场打死。
而我和弟弟看到这一幕,立即就把船划上岸。当时就吓得我惊魂未定,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上岸后,我和弟弟都暗自庆幸:幸好当时没有撞上拖拉机,否则我和弟弟不是死亡就是残废了。

这时,我才想起我们几个男生与那位女生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也在思考:究竟生命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死亡了,人就一了百了,不是很没有意思吗?

关于“死亡”这个话题我思考了很久,一直到我遇到了佛教,我才改变了人死亡就一了百了的看法。
当然,佛教对死亡有他特殊的看法。除了轮回学说以外。佛教对“死亡”的看法有时与中国的庄子对死亡的看法很接近。庄子说:方生方死。
佛教言:念即生死。就是说:人的每一个念头就是解开生死奥秘的诀窍。看起来很神秘。其实不然。
庄子所说:方生方死。意思大概是说:昨天的你与今天的你是不一样的,所以叫:方生方死。
佛教把方生方死扩大到人的每一个念头(念头就是思想意念的流动)。所以说:念即生死。

所以,这样看:如果你活了30岁,则已经死亡过29年。
如果活100岁,则死亡过99年。
  这样死亡的概念就扩大了。不仅仅限于“脑死亡”来定义。
当然,佛教认为现代医学的“脑死亡”等于是佛家所说的“分断生死”
而念头的生起与灭亡属于“变异生死”
所以,我们人生活着是处于“变异生死”状态。而一般人所说的死亡属于“分断生死”。
而“变异生死”与“分断生死”又密切相关。所以,人生活着是有意义的,不是死亡了就一了百了的。
当然死亡对于一般人其实还是很恐惧的。人人都怕死亡,或者人人都不愿意直面死亡。

回顾大一暑假的那场经历。更使我对“死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仓促写上一段我对死亡的看法。
有兴趣对生命的死亡与活着有什么意义的可以参读陈兵先生著述的《生与死》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6985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1 07: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都有许多人出世,每天都有许多人死亡,人出世后开始成长,换种角度来说,同时就是一天天走向死亡--------这谁能否认?!!!
每一个人生时不管多么富贵、高贵、荣耀,死后都与草木同朽。
生活还会继续,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1 17: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align=left]不知不觉,我已近不惑之年.近三年里,父母在我面前相继辞世,让我心痛不已,

不知思考了多少次的生死问题.他们从农民到国家干部,生于千里之外而葬于斯,养

育了我们兄妹五人,他们一生可用一词形容----奋斗一生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这样悲壮的气氛让我时刻沉思,夜里辗转难眠。对于生命,或许我们需要太

多的思考与关注。有时选择比奋斗更重要。哪一条路才是无悔的去路,哪一个人

是你今生的最爱,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学会流浪。就算一路上碰碰撞撞,现实中跌破头颅流下

血,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梦想只是一个遥远的牵引,矢志不移地付出青春的汗

水与泪水,美好的事物总在不经意中来临。
  
  
不需要太多的承诺,行动才可以证实一切,行动才是唯一奋进的力量。人生

几许,青春几何。青春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见的是滴落的水花,和着来

了的风一起飘散,流逝了一页页动人真实的故事,忧郁了我们每一个追忆的梦醒

时分。不管是忧伤的还是快乐的,感谢它们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实实在在。手心的

温暖还来自心灵的热情。学着以一颗感恩而平静的心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世

事平淡了,心情开豁了,人生饱和了。
  
  
  
人生的风景,还要行走多少个台阶才能抵达山峰。攀登着时光的天梯,啃着

路上的干粮,勇士一往无前,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要奋斗,把每一个日子擦得晶亮,把每一个脚印踏得坚实,把每一片真诚

送给人们。就算我一无所有,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女人,没有权利。我不

稀罕那些狗屁的东西。活着是为了让人更快乐更幸福。无悔的歌唱来自灵魂之谷

悠扬的回声。
  
日子悄悄地溜过指缝,我看见了希望的曙光在云边召唤。总会有一天,贫苦

让我明白快乐的意义。痛苦让我了悟人生的真谛。不要和时间计较得失了,命运

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交错纵横,根根相连见证了人生的

复杂与坚实。
  
《活 出 意 义 来》简评 我们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应该从弗兰克医生在集中营内的经历体认到生命的每时每刻、生活中的每一人每一物,以及人生里的起伏跌荡等,无不都意义盎然。因为,即便是痛苦、灾难和死亡,弗兰克医师都成功地指出了其蕴含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这一点,并贯之以人生的行为,现代人才可能不至于陷入“意义空虚”的生存危机中,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幸福,面对死亡亦能无所畏惧,从而才能提升存在的品质。

(纪念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维克多)非常好的文章!!!
下载地址 http://58.251.57.206/down?cid=A9 ... E&t=3&fm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1 1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有时候距离我们很近。。。。。。。
大约12岁时候,和一个同学放学回家,刚走到一个桥头,一辆大卡车突然失去方向,向桥的右侧疾驶而来,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孩没来得及躲闪,就被大车卷起一起栽进河中,事发现场距离我不到3米,试想之,如果我稍微加快脚步,今天老钱就不能在这和大家侃大山了。
20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让人心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9: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是对人生责任的一种了结。
老死是对人世变幻的最好注解,
猝死是对未尽责任的突然打击,
而自杀则是无视对生者的义务。
所以死不是一个个人的事
之所以珍视生命是因为捍卫生命的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近距离感触到死亡的真切,是在十一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推着车上父亲饱受癌症折磨而已冰冷的遗体,走近火化炉。看着火化工人将他推进炉膛,我看到熊熊的火,再收集到轻飘的灰……
  那个夏天不仅仅意味着死亡,还意味着虚无。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消亡,他承载的还有很多。至少,我心中一直挺然屹立的精神支柱在那一瞬间轰然倒塌。
  泪光中的一切全然模糊。但蓝天下,依然是烈日,依然有蝉鸣,依旧要一天一天的柴米油盐。我一手挽着母亲,一手拉着弟弟。我挺起了胸膛。
  多年以后,当我带着一岁的女儿给我父亲上坟,我再次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坟边满是艳黄的油菜花,花丛里蝶飞蜂舞。李家祖孙三代,一条血脉,两重天。牙牙学语的女儿还不知道,这黄花地里的坟和碑意味着什么。但在我看来,死亡,或许并不意味着消灭,而是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延续。
  这些年,在若干个无可奈何的时刻,我常常想起萨特文集里的若干文章和词句。我常常将这些文章推荐给我的朋友,也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萨特文集》。我最近在VERYCD上看到有链接,但不知道有没有种子了。
  http://lib.verycd.com/2007/03/04/000014190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5 16: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 觉得很沉闷!
因为长在农村 从小也听说过很多鬼神的故事 也看过村里的神婆们的“表演”
只是觉得神奇 有趣
倒也没觉得可怕
死亡背理解为可以从新开始
包括很多电视里也总有人再说 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有时
自己在静下来
觉得生活是不是太平淡
作为一个凡人
也只能默默的过活
直到死亡
也不过是一粒尘埃
悄悄的来 悄悄的走

看过汶川大地震
给我们带来的灾害
我不禁为凡人的举动所感动
生命的确需要
有顽强的斗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接早产儿出世的一天后再回到这个题目上,仿佛面临的死亡概念又起了一些生命认知的微妙变化。
我们那25周妊期出世体重500公克的小宝贝目前在保育箱里接受各种尖端仪器的维生,她面临的死亡和我们的又有何不同?
据统计,她存活的机率在五成左右。任何小小的差池,随时会叫她离开人世。
那些呼吸道紧迫、脑出血、各器官发育不全的风险,对她而言,都是即使不死,也要时刻面临的威胁。
除了依赖高科技产物的维生机制外,她究竟有没有求生意识?
急救的医生这样说:“ 眼看她一动也不动,我以为做不了什么了。就在那一刻,她睁开眼。”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父母者,的确有非常异样的感受。
而死亡,是不应该回避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5 14: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沉重,又是常常谈及的话题。生老病死都为自然法则,这跟食色性也是一样,不用避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开始,必然有结束。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可见要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理解死亡的意义。活着是为什么?人类一直在讨论,也给出很多的答案。但也许没有什么为什么,生命就是如此,婴儿生下来,他所要做的,是和其他人类一起在这个星球存活数十年。然后他会离去。有没有灵魂,我们不知道。灵魂的学说,是一种想象力丰富的学说,多半是为了安慰人或是教导人。
但是,个体所需要承担的,为有利于整个种群的延续,是维护整个种群的利益-类似于人类共同事业的说法。
能肯定的,是我们必将离去。所希望的,在离去之前,我们曾经好好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09: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从来就不轻易挂在嘴边,似乎这是两个异常凝重的字眼。
因为死亡预示着离开,离开一切美好的生活;
因为死亡预示着毁灭,彻底毁灭梦想的存在。
于是,“死亡”这个并列结构的词显得愈加灰暗无力,并且蒙上了一层恐惧的色彩。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死亡。生与死,谁都不可避免。
如果将一生的困难挫折看作是我们敌人的话,那么死亡就是我们最后一个敌人。
千百年来,为了战胜这个终极敌人,追求长生不死者数不胜数。
有人说,睡眠是假死;假若无法醒来,就是真死。
所以,感謝每天早晨我們都能安然醒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如此美好,春日的和风,夏日的蝉鸣,秋日的硕果,冬日的暖阳。

人生一世很快就会过去。

尽管人们的爱好兴趣千差万别,或静或动。当他们沉浸于某样事务,并快然自得时,却不知衰老即将到来。有一天,对于自己原先所喜爱的事物终感到厌倦,心情也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迁,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因此徒发感慨人的寿命长短随着造化而定,而最后的一切却都将化为乌有。

死亡的意义在于“让活着的人明白自己终有一天要死去,而必须珍惜活着的时光,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创造,比如去爱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1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知死,焉知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3 19: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对死亡的认识与讨论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古今中外大家一直在讨论,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对死亡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获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人的生命七八十年,其实也就还不到三万天。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大部分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过完一辈子。
  小时候懵懵懂懂的活着,那时候是最幸福的,无忧无虑,天真无邪,也没有看到真实的世界和世态炎凉,世界的残酷。慢慢的长大了,看到了经历了太多的无奈与痛苦,开始时年轻力盛,心高气傲,有着很多想法,可在经历很多碰壁后,变得成熟,也不那么稚嫩,同时自己的外壳也变得很硬,自己也很坚强,能承担很多事。
  到老的时候,经历的多了,也就对很多东西看的很淡很开,也不在计较太多,活的也洒脱了。
  其实,只有对死亡有了很好的认识,人生才能变得更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人的寿命是基本相同的,到时不论你是世界首富或是领导人,都有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但是你可以使自己每天的生活很有质量,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到老的时候也没有任何遗憾,也能过着舒适的生活,这是最幸福的。如果每天过着“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羊。。。”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和五十岁一样,那就没劲了。
  所以正确认识死亡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死亡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总有那么一天的。但如果每天行尸走兽的活着才可悲。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好好的活着,让人生变的有意义,丰富多彩,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3 22: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辞典里,对死亡的诠释有多种:最具哲理的当属“长眠”,最富想象的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最令人高兴的是“解脱”。
在我看来,最理想的死亡是毫无痛苦和恐惧地死去,最不甘的死亡是在极想活的时候却不得不死去,最痛苦的死亡是想安乐死却无法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0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生,未知死!死者焉能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对我来说,直接面对的是来自于外公与外婆的去世,这让我真切感受到生死两隔的无奈,再也无缘相见的痛苦。特别在今天,中秋节的时候,绵绵的思念让我认为死亡更多的是对生者来说是一种折磨。我一直认为生死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更替,无须过多的思考,只有倘然面对。认真过好自己当下就好,珍惜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失落,过好这相对短暂的一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4 16: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面对死亡,死亡其实并没什么,关键是活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前年元旦,家里一个叔伯兄弟在为家人的幸福努力的路上,因为没能注意到路上的一点积雪,导致摩托车滑倒,被对面的汽车撞到沟里,不幸去世,女儿4岁,刚开始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了,虽然最后找到了对方的司机,赔偿了些钱,这些只能是对活人的安慰,如果说拿钱换一个人的性命,恐怕每人愿意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9点多钟,楼下的一个年轻健壮生意红火的邻居,接了个电话躺地上就没醒过来,也是一个女儿,不到2岁,两个老人都80多了,活人以后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由此想到了人活着的目的,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为了生意上的尔虞我诈?为了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还是为了腰缠百万在人前炫耀?还是为了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的心情是否舒畅,家人的生活是否幸福,不见得衣食无忧,关键在于对生活的态度

曾看过一个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查理一家是地地道道的贫民,父母失业,4位在床的老人,正是这样的家庭里却培养出了一位充满爱心关爱他人的查理,最后赢得了一个巧克力工厂

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工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腰缠万贯有什么用?地方要员又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人死之后除了自己的家人记得之外其他人有谁还会知道你是谁?


推荐一本书
如何面对死亡


  



影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情介绍
 http://ent.sina.com.cn/m/f/chocolate/index.html#jqjj
影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迅雷下载
ftp://054462:99@222.173.72.74/[新迅雷下载网-www.xinxl.com]-查理和巧克力工厂.rmvbZ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5 09: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参加工作第3年,突然得知上大学时保送研究生的同学过世了,初闻此言,震惊不已。他再有几天就毕业了,听说已经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并且正在处一个空姐女朋友,在苦难就要结束,甜蜜就要到来时,他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了,到最后也没有查处他的死因。看着他的老爸、老妈老泪纵横,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我虽然没有被保送研究生,也没有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但我至少还健康地活着。从此以后我明白要珍惜现在的一切,要珍爱家人,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怨天尤人,要心存感激,愉快地享受生活。

下面推荐一本书《预约死亡》


在《预约死亡》中,作者以一个医生严谨客观的态度为读者描述了真实的死亡过程,更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爱心、为维护人的尊严而尽心竭力的人物形象,富有事业心的院长,后悔选错职业却又尽心尽责的齐大夫,在肮脏与死亡的映衬下越发现出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的护理员小白......正是他们精心卫护着垂死者,把人道的精神铺到个体生命的临终舞台。

下载链接:http://www.28pda.com/ebook/8481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5 1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看过《闪电奇迹〉,里面说爱因斯坦说过,生命是一种能量,死亡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wenm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9-15 1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上这么多兄弟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各位应该去参考一下《《圣经》》!

http://www.theology.org.hk/psa/a ... ooklet/09death2.pdf

現世的死亡非生命的終結,信靠耶稣的人,死将是新的生命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3:49 , Processed in 0.2852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