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sonia6949

[【文史类】] 气节与学术——论冯友兰的道术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23: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偶讨论的,偶只是路过,随便玩儿玩儿
失足在此处约等于失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一文兄有些誤會了,以為我們老拿把道德的尺去評量人物,以彰顯自己的清高。每個人都有自己評量事物的標準,本不必強人以同,也無法求同。談論此事,本即因周氏文章而起,因此談起馮氏個人的「氣節」問題。前面已解釋過了,若還拿「痛打落水狗」來稱之,我也不知道怎麼個痛打法了,不即是聊聊彼此的看法嗎?若他真的落水了,也不是我們把他扔下水的!同樣的年代,那麼多的人遭遇皆極淒慘,但事過境遷,也沒聽或看過有人批評陳寅恪或梁漱溟先生所謂氣節問題吧?這本來即是個選擇問題,雖然背後有種種複雜的因素,但把它簡單化了,到了這一刻怎麼選擇,最終也只能承擔後果。我們幸運之處,在於我們沒被逼迫到此一地步。至於要從評價馮氏一事,說到中國文化有氣節者如老舍有幾人?我覺得是誇大了;文天祥是否視死如歸,和這裡討論的問題也沒什麼關係。周氏在文中說:「在這樣悲慘的情況下,若依舊以氣節求全知識份子,實無異逼人做烈士。表面上看來義正辭嚴,骨子裏卻充滿著不同情,不容忍的冷峻和殘酷!這種要人做烈士的正義批評也正是戴東原所說的"以理殺人",五四時期所極欲打倒的"吃人的禮教"。一個有人味的社會是允許一個人有不做烈士的自由的。」我覺得是值得警惕的。但我又想,一個社會若批評一個學者曲學阿世,是否便是沒有人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yngwie于2007-06-25 01:00发表的 :
周氏在文中說:「在這樣悲慘的情況下,若依舊以氣節求全知識份子,實無異逼人做烈士。表面上看來義正辭嚴,骨子裏卻充滿著不同情,不容忍的冷峻和殘酷!這種要人做烈士的正義批評也正是戴東原所說的"以理殺人",五四時期所極欲打倒的"吃人的禮教"。一個有人味的社會是允許一個人有不做烈士的自由的。」我覺得是值得警惕的。但我又想,一個社會若批評一個學者曲學阿世,是否便是沒有人味呢?



如果没有对于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坚守,又如何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如果众人都良、娼不分,对于悖师卖友,损人欣己,认权媚贵,曲学阿世,都漠然无视,又如何称得上是一个正常的社会?

但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唯道德论和泛道德化倾向,不要乱拿道德的大棒滥伤无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6: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已经是在网上流传很多年的文章了吧,V起码在4年前就读过,怎么现在拿出来讨论?冯不但不是一个好的哲学家,也许一个好的哲学史家都算不上,他的《简史》只算是低幼读物,他的《新编》被神出鬼没莫名其妙的马列毛败坏殆尽,搞得面目全非。当然,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占位别人无法动摇。

人没有气节,做了败德之事,唯一可以做的补救就是默默承担骂名,不争辩,不抗议,不做委屈状,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其人确实一文不值、不值一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善原心不原迹,论恶论迹不论心。知音状代他人剖白心腹,百般湔洗愆尤,基本都是拎不清。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也可如此看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要试图作一个道德完美者;
2、努力用心融入那个时代,去体验那段历史。
藏否人物时往往提到“矫枉过正”四字,是不是还要注意“落井下石”四字呢?
另外提到“做了败德之事,唯一可以做的补救就是默默承担骂名,不争辩,不抗议,不做委屈状,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其人确实一文不值、不值一提。”
这点要搞清的是:冯氏在他文革后的文章中似乎没有抗议,至于抗议和争辩都是后人做的,或切齿或同情,另外别人把自虚乌有的孽事硬要强加在头上时,因为内疚就可以放弃申诉了?从法律层面也不允许吧?
我再要提及的的是:每个人不要把自己看作道德法庭的法官,高高在上俯视,这样一切评价都最终是坠入自己预设的价值圈套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09: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反對以道德價值苛責別人,但照錢兄的意思,評論歷史人物的價值選擇問題,便是自認「道德法庭的法官,高高在上俯视」囉,這樣的評價,是否「最终是坠入自己预设的价值圈套中」?討論歷史,有時總會涉及自己的價值評斷,不管有沒有明白說出,比如說,「落井下石」四字安在別人頭上,是否也可如是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讨论得真积极啊,这个问题不好解决,甚至也没有一定的办法,各位的论点互相有交集,又划不出太明确的派别界限,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讨论让人有机会读到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各种不同观点,是相当有好处的。至于大家虽然各执一词,却没有失了风度,就又让我辈感到向往了。

我想问的问题是气节和学术是不是真的可以分开来讲。从现代的学科体系讲,或许是的,但从中国的传统说或许又不然。虽然周文已经把冯先生的学术和行事摘清楚了,但从我个人来说还是更认同知行合一的观点的,抄段顾亭林的文字吧(引自清史稿儒林传):
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告哀公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颜子几于圣人,犹曰‘博我以文’。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如子夏,言仁,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3: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3楼的哲人王兄评价“《简史》只算是低幼读物”,可能是比较准确的。我对哲学一窍不通,最近打算了解一下,选择的入门教材就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目前看了一半,虽然仍是混混沌沌,但感觉不错。

由于对哲学不懂,对哲学家自然更是不了解。从学术外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不应该因人废言,也不应该因言废人。我们喜欢一首歌,何必在乎歌手是否吸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4: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VIVO说“唯一可以做的补救就是默默承担骂名,不争辩,不抗议”,其实是一个泛论,并没有具体到冯自己的作为上。“原善原心不原迹,论恶论迹不论心。知音状代他人剖白心腹,百般湔洗愆尤,基本都是拎不清。”这个才是对此文的回应。

同情之理解云云、谁没有罪就去砸她云云,其实更多时候成了大家不对社会、历史负责时的开脱之辞。如何去宽容、怜悯,什么情况下不可谅宥,应该可以划一条大略的分界线。其实这个界限V认为取常识感比较好,尤其在公开评价人物时。如果姿态高,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的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结果会是什么都可以理解、接受、容忍,反而损害了健康的舆论氛围、道德生态。

人有慈悲之心,不愿意去苛责他人罪愆,在个人、自我的层面讲,自然没什么问题,甚至值得去赞赏,但当评价、处理一些公共事件,牵涉的人物、利益不单单是自己时,就要回到平均尺度、中庸状态。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可以给人一些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4: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试图作一个道德完美者”,“道德法庭的法官,高高在上俯视”。

——钱兄在拟定、假设道德标准时缺少起码的常识感,不需要道德完美,高高在上,以一个普通的、中庸的眼光来看,冯的作为都大有可商榷之处。大骂周恩来、钱锺书,大概属于“道德完美,高高在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5: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哲人王于2007-06-25 06:23发表的 :
冯不但不是一个好的哲学家,也许一个好的哲学史家都算不上,他的《简史》只算是低幼读物,他的《新编》被神出鬼没莫名其妙的马列毛败坏殆尽,搞得面目全非。当然,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占位别人无法动摇。

人没有气节,做了败德之事,唯一可以做的补救就是默默承担骂名,不争辩,不抗议,不做委屈状,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其人确实一文不值、不值一提。
仁兄的打击面是否有点大了?不妨举出些不是“低幼读物”来?再举出些能撼动《新编》“老大”地位的著作来?各种哲学史我看的还是不少的?只能说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点问题的还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7: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V的眼里,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萧萐父、葛兆光、劳思光等的哲学史V都大略翻过,没一个喜欢。就是一些断代史,如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也是大有问题,查过庄子部分的解读,完全是隔靴搔痒。V一字一句认真读过的是北大集体编的《中国哲学史》和上海古籍的《中国哲学300题》,里面都有些问题,或者体贴不够深入,或者意识形态干扰,但从资料上讲,有了这两本书基本可以摸清中国古代哲学的轮廓。

其实哲学史著作只要问题不是太大,什么版本都可以用,只是找个入处,了解大概样貌,主要的功夫应该花在一本本啃原典,100种左右中国哲学基本著作认真读过,有兴趣自己都可以写哲学通史。

哲学史说白了不过是个原始资料的分类和索引系统,提炼原著中关键思想点,分类编排,再聚合原始话语,用现代语言重述,这并不需要什么天才,可以花死功夫即可。

从《周易》、《论语》、《老子》……《春秋繁露》、《白虎通》……《慎书》、《思问录》、《明夷待访录》、《孟子字义疏证》等,V都从头到尾读过,还做了大量摘录。读到现在,觉得再写一本一套中国哲学通史很无聊。框架已经固定,分类方法已经固定,思想关键点已经固定,经典著作已经固定,唯一可以玩的游戏就是撰写者的个人文字表达,但撰写者的行文习惯在哲学教科书里真的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是什么呢,V认为是芟除繁芜,把经典哲学文本里无聊的罗嗦的傻话剔除,留下紧要的话,节省阅读的时间和成本。这样的工作早就有人做过,但都太简略,浪费大量文字注解。当然,如果自己时间、精力充沛,也可以一本本从头到尾看,读它200种,到这个时候,一个人中国哲学的修为大概和冯友兰没什么区别。

V虽然读了一些中国哲学著作,但确实没有半点深入研究的兴趣,不过,还是计划在若干年内完成一个“中国古代哲学摘录”的电子文档,放在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7: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史、哲学概论之类本来就无谓。不过还是能解决些就业问题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7: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忍不住再说一句:
读书跟哲学修养毫无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17: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是觉得好玩随便转贴过来的,并不等于偶支持这个作者喔:)

气节问题,是儒家文化用来棒杀人的一大利器。黄仁宇先生曾经说,我朝治国的方略就是以道德问题代替法律问题、技术问题。科举出身的诸臣,最擅长的就是道德说教,因为孔孟的圣贤书讲的只有这些大道理。面对复杂的治国问题,技术人才的策略分析往往压不过一众言官们的道德高调,因为面对道德高调,没有人可以讲道理,只有忠与奸两种极端的立场可做二者选一的抉择。于是大家只有一起硬挺表示道德的高姿态,到事情无法收拾时,反正还可以一死证明自己道德上的无瑕疵。于是战略技术问题就被简化为道德问题(主战就是忠,主和就是奸),亡国时再被简化为生死问题(死国就是忠,投降就是奸)。“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所以儒家经义的治国,虽然在技术策略上往往失之于拙,测试人的忠奸却是最有效用的灵丹妙药。

帝制文化的奴性余毒还要横行很多年,躲不过政治站队的知识分子也还要受害很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7: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3楼苏鲁支于2007-06-25 17:25发表的 :
哲学史、哲学概论之类本来就无谓。不过还是能解决些就业问题的,呵呵
小弟就是靠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啊。不过似乎听说所有的文科都只能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基础学科在南方很难混啊。话又说回来,离开了哲学史,让入门的人还不见树木不不见森林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修为在这里其实是哲学知识修为的简称。读书和思想深度高度确实没什么关系,据说维特根斯坦读的哲学书很少,大概就一些康德、叔本华之类,却成了也许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8: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7楼哲人王于2007-06-25 18:01发表的 :
哲学修为在这里其实是哲学知识修为的简称。读书和思想深度高度确实没什么关系,据说维特根斯坦读的哲学书很少,大概就一些康德、叔本华之类,却成了也许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
“两脚书橱”和“思想者”的差异也尽于斯。
至于讲“治学”而不讲“气节”,Dasha还是借用一句俗语吧: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5 18: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治学”而不讲“气节”,治中国哲学尤不可,人家陈来都能有点“儒者气象”,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2:00 , Processed in 0.2558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