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苏鲁支

[【文史类】] 与停云兄论国学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8 10: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聊天纪录拿出来贴,确乎有点让人觉得不以为然,起码应该稍加整理吧,把文字弄得通顺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1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xinghuit于2007-04-27 20:45发表的 :

   也许是学科的不同吧。哲学方面不太重视去穷易经的最初义,也多认为这几乎是做不到的。至少,哲学界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正途。在哲学圈,经学不一定是治易学的根本,专攻训诂的也不多(不知高先生和金老先生及其高足廖明春先生算不算哲学中人)。现在,哲学圈最大的成果是朱先生的哲学史,以及围绕孔子与易传而展开的一系列争论,此外的热点是王弼和宋易,船山易。文史哲的差距于此可见。
高亨先生是位古文献学家,所著《周易杂论》收录论文数篇,涉及《周易》思想。
金景芳先生是位历史学家,早年的成名著作《易通》是谈论义理的,或者可算作传统哲学研究了。
廖明春出金氏门下,训诂、义理,两非所精。其《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一无所获。
三位都不算哲学中人。

朱伯昆先生《易学哲学史》,鸿篇巨制,实事求是。在下十分景仰!


引用第38楼苏鲁支于2007-04-28 00:37发表的 :


治易不能用,用又不能通理,以故学者辍集章句,方士妄施末技,易学不明久矣。费氏之法最笃实,规矩在此,然止于说经文;经文初通,而后以术施用,加之天资绝人,或能通其理也。然后注易,才可云至。其他,徒费流光而已。前人亦尝辑费氏佚说,真伪难辨,散乱不足据,说经文且大不足,遑论易理?(故后当效费氏之法而无拘其说)若高氏之流左右采获而不安故训,穷心研讨而不辨家法,虽比他家为长,谓其蔑以加则未必。仆非深于易者,未能详说之。略与兄言数语,有失语处还望恕之正之。
宋江深服《古史辨》派,于《周易》只作史料看待,与兄义理之学途辙有异。窃谓朴学精神,在于实事求是。前修说《易》何啻汗牛充栋,居今之世要当择善而从。今文古文,惟求本真;象数义理,率皆陈迹。门户家数,有不如无;以传解经,虽谨实纡。高先生注《易》,或喜假借破读,然其诂《易》所获,并世鲜匹。胡朴安先生以史观易、闻一多先生义证精微、李镜池先生探源宏大,比诸高氏,犹有不及。至于尚秉和黄寿祺之穷究象数,金景芳之泛谈义理,虽然所造高深,其实眇关经义。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7: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宋公明于2007-04-28 13:23发表的 :

宋江深服《古史辨》派,于《周易》只作史料看待,与兄义理之学途辙有异。窃谓朴学精神,在于实事求是。前修说《易》何啻汗牛充栋,居今之世要当择善而从。今文古文,惟求本真;象数义理,率皆陈迹。门户家数,有不如无;以传解经,虽谨实纡。高先生注《易》,或喜假借破读,然其诂《易》所获,并世鲜匹。胡朴安先生以史观易、闻一多先生义证精微、李镜池先生探源宏大,比诸高氏,犹有不及。至于尚秉和黄寿祺之穷究象数,金景芳之泛谈义理,虽然所造高深,其实眇关经义。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古史辨》派好奇多妄,盖西河之流、东壁之孟,朴学所不顾。实事在人,未离主观;求是于古,有赖通识。今人说经亦不可谓不奢,然前不足承、后不足起,此何也?岂非在冲言求真而淆今古大别,专擅己心而乱轨辙家法哉?今古别则知所从,家法明则知贯通,故治经首辨今古、家法,宜也。仆尝谓清儒学极孙、章,独昌古文,将有为也,而华夏多难,人心势利,致使西学遽然横行,风气顿堕,乃不得振古而越之,诚可痛也。经学沦为浅术,古文难长而今文阴盛,西法僭越而古例幽寝。人以为是,我以为非,岂好异哉?盖中国学术贵真知,故训诂所以求学、义理所以求道,二者别严而必通。比及《易》尤然。空文无实,徒训诂不足用;虚理难征,徒义理不足凭。故必兼通而后可。训诂之精在别择,义理之趣在会心,而先师训诂、义理必由门户传承之得。故古今不分,于先师标准惑矣;家法不明,于先师说旨瞀矣。上不知古,则下亦不知起,否则徒妄诞而已也。噫!义理可不言哉?今古可不辨哉?家法门户可不别哉?象数可不穷哉?兄通人之才,何以时学自限眼目?
又,经自别于史,非可一视之。
观兄所论,信一笃实学者也。言虽不契,心已敬服。故不敢不再申己意如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古史辨派,也不能一味打到。
2 在治易学上,我个人主张经传分治,以经解经,以传解传。不能解就存疑。除了经外,历代解经的文献也应该是研究对象。
3 廖的书的确不堪,李学勤先生的观点也很难服众。
4 我还是认为在治学上要有学科的分工。文史哲都要注意自己做学问的界限和局限。当然,最新成果还是要共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21: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学”问题:愚见悉从顾先生。先生之说,略见以上书信。

今古文家法问题:兄所持论,似立于纯粹古文经学立场。然郑康成说经,已非谨守门户,其学为世所重。至于《易》以卜筮未遭秦火,今文三家出于汉初田何所传,谓之古文亦无不可。费氏出于民间,校以今文,虽未脱落“悔亡、无咎”,然文字初无大异。费氏说经,惟传章句,善哉章先生之言曰:“《汉书》谓费本无书,以《彖》、《象》、《文言》释经,而荀氏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解说经意,是否为费之正传,亦不可知。郑《易》较为简单,恐亦非费氏正传。今学《易》者多依王弼之注,弼本费《易》,以文字论,费《易》无脱文,当为可信。余谓论《易》,只可如此而已。”先生古文大师,而于荀氏爻象不敢深信,于郑氏诂训病其太简,于王氏义理惟称“学者多依”,则先生治《易》不喜家法师说可知。

经史异同问题:章先生又云:“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善哉斯言,窃谓今日经学正当奉此为圭臬。吾于章先生《八卦释名》见之矣。

《古史辨》问题:兄言“《古史辨》派好奇多妄,盖西河之流、东壁之孟,朴学所不顾”,实实不敢苟同。《古史辨》派,本为一不断发展之学派,积健为雄,前后浅深不可同日而语。若《尚书校释译论》,亦是此派结晶,岂“朴学所不顾”耶?

义理求道问题:太炎先生实求道于诸子,而非于圣经贤传求之。先生曰:“弟近所与学子讨论者,以音韵训诂为基,以周秦诸子为极,外亦兼讲释典。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龠也;以真理为归宿,故周秦诸子,其堂奥也。经学繁博,非闭门十年,难与斠理,其门径虽可略说,而致力存乎人,非口说之能就,故且暂置弗讲。”

宋江不学,所知尔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22: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xinghuit于2007-04-28 21:32发表的 :
1对古史辨派,也不能一味打到。
2 在治易学上,我个人主张经传分治,以经解经,以传解传。不能解就存疑。除了经外,历代解经的文献也应该是研究对象。
3 廖的书的确不堪,李学勤先生的观点也很难服众。
4 我还是认为在治学上要有学科的分工。文史哲都要注意自己做学问的界限和局限。当然,最新成果还是要共享的。
都很赞同。只是第四项,《周易》原本最好附会发挥,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要想从中分出文史哲来,只怕今世“易学家”们不答应。他们喜欢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2: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4楼宋公明于2007-04-28 21:56发表的 :
善哉章先生之言曰:“《汉书》谓费本无书,以《彖》、《象》、《文言》释经,而荀氏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解说经意,是否为费之正传,亦不可知。郑《易》较为简单,恐亦非费氏正传。今学《易》者多依王弼之注,弼本费《易》,以文字论,费《易》无脱文,当为可信。余谓论《易》,只可如此而已。”先生古文大师,而于荀氏爻象不敢深信,于郑氏诂训病其太简,于王氏义理惟称“学者多依”,则先生治《易》不喜家法师说可知。

经史异同问题:章先生又云:“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善哉斯言,窃谓今日经学正当奉此为圭臬。吾于章先生《八卦释名》见之矣。
.......


兄举余杭先生,固仆向所钦慕。然先生诸经皆通,惟不知易,乃独右王弼。又惑于新说,妄同经史,可谓不明学术。然此特小疵也,不足蔽其为通人。后学若以为确论,则固矣。故仆虽好古文,未尝效此说。
又,兄所出二图,足见顾氏学出今文派。治学之法虽密,奈何取径不畅,惜哉。
兄屡辱致说,仆感念无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23: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6楼苏鲁支于2007-04-28 22:39发表的 :


兄举余杭先生,固仆向所钦慕。然先生诸经皆通,惟不知易,乃独右王弼。又惑于新说,妄同经史,可谓不明学术。然此特小疵也,不足蔽其为通人。后学若以为确论,则固矣。故仆虽好古文,未尝效此说。
又,兄所出二图,足见顾氏学出今文派。治学之法虽密,奈何取径不畅,惜哉。
鄙意章先生不喜谈《易》,正病此学博杂不纯。先生经学大抵究心训诂,《易》学之“象数”“义理”皆非所好,此后郑古文家数。其赞同章实斋“六经皆史”,绝非“不明学术”,正食古而化,圣之时者也!

顾先生疑古之学出自今文说,固无疑。然先生决非自限于今文说。且今日论学,只当观察是否实事求是,“英雄莫论出处”可矣。

兄博涉经子,宏论高明,宋江自愧不如。区区所言无出《易》学范围,坐井观天,深佩兄与停云先生经学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07: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哲学圈子内,治易学方面独佩服杨庆中和王博。杨非常刻苦,治思想史颇有收获;王有些天资,颇具个人魅力:虽信手写个小册子,其中的闪光点还是不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11: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8楼xinghuit于2007-04-29 07:27发表的 :
在哲学圈子内,治易学方面独佩服杨庆中和王博。杨非常刻苦,治思想史颇有收获;王有些天资,颇具个人魅力:虽信手写个小册子,其中的闪光点还是不少的。
杨著《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曾经浏览过,王著不曾看到。
觉得如今治《易》学思想,最怕借题发挥,原原本本、明明白白是最好不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路来的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29 1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分漢宋,本其質,無非讀法殊途。棄孔絕經,乃殊其途而不得其歸,改道以行之矣。行之不遠,茫茫然不見天光,諸先生又欲折道而返,重拾山河。名曰傳統,曰國學,實則往復古人之顛僕也。
十三經,迷山霧海。徵信不誣也罷,臆測卜度也罷,不出此中者,終如坐井,置身此中而不除門戶之見,不除方隅之見,不除書生之見,更於世無補益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1: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大高人对话,厉害,实在是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2: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本无易,说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17:17 , Processed in 0.12603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