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穀先生 13:13:48
兄觉得时下所能见诸尔雅本子哪个较好?
停云 13:17:06
尔雅本子,俺觉得今人的周祖谟的《尔雅校笺》比较好
迷穀先生 13:18:00
所见略同,不过还要自己添上黄侃的校记,有些周也顾不到
停云 13:18:23
尔雅诂林买不起,可能查检方便些
迷穀先生 13:19:35
郑注礼记么好像还是四部丛刊的纂图互注最好,有些注文别本没有
停云 13:19:12
这个兄提到过
迷穀先生 13:20:12
说文自是北宋本好
停云 13:19:53
以我的学力说文还是离不开段注。前人的尔雅义疏感觉不错
迷穀先生 13:21:20
段注主要臆断不少,不过我也没资格评。郝的在后,又多抄邵的,个人主张直接用正义
停云 13:22:33
嗯,看正义不是不可,但俺觉得还是先看郝的好
迷穀先生 13:22:14
诗基本没什么好的,不如直接用毛诗郑注。尚书最惨,一个都不行,好的几种又不全注。还是要先定本文
停云 13:23:10
尚书本文整理是最难的
迷穀先生 13:24:09
是啊。古文整理不出,就先用隶古定,当然文字不妨还用今体。主要是通行本古今文太乱,隶古定好歹还多录古文。注释可据的就那么几家,这个以前说过。孙的太乱。孝经直接看本文便可
停云 13:26:42
孝经嘛,感觉翻翻即可,不必下大力气。
迷穀先生 13:27:29
是的。论语文字不是很重要,通行本也可,参照一下定州
停云 13:27:26
经典释文不可不看,尤其论语经典释文可与敦煌卷子相印证
迷穀先生 13:28:26
经典释文及其重要的,这步我还没涉及,兄提醒的是。杨树达的古义其实还可以补续
停云 13:28:47
杨树达的古义不如疏证
迷穀先生 13:30:00
疏证有按语,自然更精。但时人好妄议,不如学古义的办法。
停云 13:30:17
古义引本书和诸子的证语大大少于疏证
迷穀先生 13:31:25
古义也就老子和周易,又没有论语。左传自然还是刘的。至于吴静安的实不足补续刘著。不过光有疏证还不行,不看申叔论义例诸文,始终不能登堂入室。可惜时人太轻视义例,说得难听点是:尚不足与论例。其实用例分记左传,这个工作大有可为
停云 13:37:48
惭愧,我一直没把义例看成如此,受教了
迷穀先生 13:38:42
宋人有《春秋分记》,可惜不是这样的。但《春秋分记》也很好,可惜也被忽视
停云 13:38:38
用例分记左传,不是没有想过,工作太浩繁了
迷穀先生 13:39:41
是啊,这可先要通例才行。时人只知杜的五十例,殊不知那个很差。读过申叔论例诸文才知道义例的重要,这样春秋与左传也才能贯通,由此也才知道所谓古史笔,由此也才能明白为何春秋能列入经
停云 13:42:58
我虽然也这么觉得本该如此,但可能我在第一境,刘在第三境。所以还未体会到真正的佳处
迷穀先生 13:44:15
这是过程,以兄之学识,当不难悟入。我只是看到门口,还没进去。学识疏陋,尚待来者。公羊、谷梁清人整理的很不错,可不论
停云 13:45:09
嗯,但能合三家论之,再平衡左右,还未见过。
迷穀先生 13:46:25
我觉得三家不能合论,否则便是强合,不如分治,势不能合,这是天然限制。左传可附经,其他二论则只能当一家之传言,就像大小戴礼。这跟义例旨趣有关,春秋左传可合,余二传却不可
停云 13:47:27
我也是只能看到三家的分处,却不能合。所以才有此念。齐鲁果不能和吗?这是我一直在想得问题,但目前却不必真正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分而治之,尚且不能;何况和合
迷穀先生 13:49:57
这不仅仅是齐鲁的问题,更是经传之别。所以才说治春秋左传,义例极重要,否则岂能知此
停云 13:51:02
嗯,这个可能要等通三传之后才能得出真正有意义的结论
迷穀先生 13:51:50
不错。周易的话,还是要继续做当初费氏的工作,当然一家之得可不必这样治法。还是要继续做当初费氏的工作,因为失传了。要重新做。杨的周易古义不错,也要续补。这样看来,十三经可作的事还很多很多啊
停云 13:55:12
其实我有时倒觉得左传却是因为只是史书,保存的资料才丰富,才会有义例之说。但究竟如何倒非主要,关键还在左传中有的义例,我们能不能看得出。而不在于他当时究竟为何作。后面是古史派的失处,舍本逐末。至于周易倒可引周甲为证,只是俺对周甲始终有疑惑。另外,训诂不光文字,不知名物也不可观诸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