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zm799

[【文史类原创】] 也谈岳飞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6 22: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意思是说奴尔哈赤是自伤的?
------------------------------------------------------
   奴尔哈赤致伤的原因只有被袁的宁远大炮打伤吗?别走题,请列举奴尔哈赤伤于宁远之战的证据。

你承认袁进行了殊死抵抗,而且让清军败走,这一点很好,说明他不是没有能力的。
-------------------------------------------------------
  什么时候承认了?那顶多是后金军得了粮草后撤退,明军截尾而已。袁连截尾都不敢呢。

于毛的功劳大小,我知之甚少,请列举清史的记载,让我开开眼。
--------------------------------------------------------
   毛死后,皮岛失守,朝鲜被迫投降,后金攻明再无掣肘,5度入关,甚至掳掠至山东。毛能守皮岛,袁不能。毛之功不是很明白了吗?一个海岛,孤悬敌后,能存在本身就是功劳。更何况还能威慑朝鲜?

清军擅长野战,在机动性方面是明军无法比拟的,怎么成了袁的罪过,难道让明军都出去送死才是正道?
-------------------------------------------------------
   觉华岛军民近2万,被破有死无生;同胞危急,宁远军极欲求战。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将士用命,一战正是其时。只有贪生怕死之辈才龟缩不战。如果明军真不堪野战,那满桂违命出城,斩首数百,成为袁邀功请赏加官进爵的梯子,那又是什么回事?满桂后来也有与后金野战不败的记录,那又是什么回事?

     说来说去,hmlcwz 君都没有触及核心问题:袁是蓟辽督师、兼兵部尚书,对后金战略负全责。只要看他上任之后,明与后金战略势态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变坏的原因在哪里?是如何造成的?谁该对此负责?那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袁上任之后,整个战略势态才变得无可挽回,缘由就在于议和与杀毛,而这两件事都是袁一手制造的。他不是祸国之臣,谁是?
    俺的逻辑就是这些。hmlcwz 君的逻辑在哪里呢?请摆一摆。
   
    对于英雄,我的看法已经说了:历史为什么非要有英雄呢?真正去研究历史的人,没几个有英雄崇拜的。立英雄牌坊是一种政治需要。非要立个英雄来拜的人,只能说心智还有待成熟。看看布尔斯廷写的《美国人》,里面把所有的美国神话全部颠覆了,包括华盛顿的神话。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著名的美国思想史中的一种。
   
    如果真要说农耕时代挽狂澜于既倒的民族英雄,于谦可算第一,岳飞比之还差一截。可惜文化上,于谦比之岳飞却大大不如。所以说,政治造神,不足为信。再怎么排也轮不到祸国之臣袁崇焕。
   
    明明讨论的是袁崇焕死得冤不冤?配不配得上叫民族英雄?怎么就跑去说抗日英雄了?我否认过前线捐躯的将士不是英雄了吗?感念英雄与神化英雄、崇拜英雄是两码事。我说袁崇焕是权争动物,不是英雄。跟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是否争权有什么关系?谁说过为当英雄就一定要争权?活活,这里面的逻辑请hmlcwz 君解释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27 07: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0楼一问于2008-03-26 22:10发表的 :
你的意思是说奴尔哈赤是自伤的?
------------------------------------------------------
   奴尔哈赤致伤的原因只有被袁的宁远大炮打伤吗?别走题,请列举奴尔哈赤伤于宁远之战的证据。

你承认袁进行了殊死抵抗,而且让清军败走,这一点很好,说明他不是没有能力的。
.......

于谦不是争权吗?

难道你说争权就是争权,你说不是就不是。全在你两张皮?


用那么多如果来当证据,你够可以的。

如果毛不死,就能阻止了清军;

如果不和谈,清军就不敢入关;

。。。。。
明军打那么多败仗,毛也不见出面。

明军几十万都在野战中消灭了,还谈什么战斗力?

你臆想中的事情很多,就是找不出史实来证明。

再给你一个机会,清史中毛打过多少胜仗?比袁多还少?是大还是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08: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hmlcwz 君纵横无碍的坚定态度和所向披靡的高昂情绪,表现的机会还是留给自己比较好。

只是可怜这个讨论学术的帖子。向10楼之前的高人致歉了。罪过,罪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27 0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2楼一问于2008-03-27 08:59发表的 :
以hmlcwz 君纵横无碍的坚定态度和所向披靡的高昂情绪,表现的机会还是留给自己比较好。

只是可怜这个讨论学术的帖子。向10楼之前的高人致歉了。罪过,罪过。
看来你忽悠失败了。

你的法宝就两个:

哪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不待见,就扣一顶“争权”的大帽子;

哪个历史人物你觉得有功劳,就如果一番。


这次好像不灵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跟你计较,并不意味着你对。
     你从不回答任何我对你的质疑,更没有将你还不存在的解释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 你所做的,无非是在我的回答中乱发挥出问题,还伴随着什么小人、忽悠之类的人身攻击。后者说明你连基本的讨论素质都没有,前者说明你没有基本学术素质,只是想找个地方骂街。想骂街网上地方多的是,何必到读书论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睛都看花了,学习中。。。
楼主从高宗的角度上看,很到位的分析啊,为啥会引出啥民族大义啊之类的东东?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1 2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王朝实录中有相关资料可以印证到底史实如何~~~~~
这部分资料论坛以前有提供,请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并继续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 0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4楼一问于2008-03-31 11:37发表的 :
     不跟你计较,并不意味着你对。
     你从不回答任何我对你的质疑,更没有将你还不存在的解释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 你所做的,无非是在我的回答中乱发挥出问题,还伴随着什么小人、忽悠之类的人身攻击。后者说明你连基本的讨论素质都没有,前者说明你没有基本学术素质,只是想找个地方骂街。想骂街网上地方多的是,何必到读书论坛来?
   
你要是在史料中找出毛的功劳比袁大、于谦为什么不是争权、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英雄等等问题的答案,我仍然会接受你的观点。

如果找不到,别攻击我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3 0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辑录一份资料供评岳参考

辑录一份资料供评岳参考。此资料不见于正史方志,比较珍贵!

宋大理寺少卿周忠隐公讳三畏上秦丞相书

  岳飞有斡旋造化之功,朝廷有带砺山河之诏,亿万臣民莫不切心翘首,望其迅扫埂顽恢复王室,惟在一、二左右或谓飞抗节独行,或谓飞有忤和议,纷纷谤讪,致令阁下误行金牌。召还旋师之日,中州父老泣血沾襟,南徙之民有如归市,此畏与阁下所共闻共见者也。今投戈解甲杯酒末寒,阁下复听群小煽惑之言,酿成动摇山岳之祸。昨畏与何铸职任在掌刑分宣推勘庭之鞠下,见岳飞忠义可以贯日月,精诚可以泣鬼神。真令观者愤生,问者钳口。孔子云: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况事反天地之常,时值宇宙之变,非仅为毁为誉而已。畏两日以来,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庭除之间,刻行百匝,止觉咸命非严,而人言可畏。功名易弃而清漏难欺,思之再三志不可夺,今日晓起盥漱,叩阙挂冠,更布一言,专投府弟、阁下如以为党附私人罪在不赦。则已备蒿国门之外,以防斧钺之诛,若原其坚僻性成,谅无他念,听之归田以保余生,则海涵之量,出自阁下,非畏所敢预测焉。

录自《兰溪垣源周氏家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3 0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辑录一份资料供评岳参考

引用第68楼zm799于2008-04-03 00:47发表的 辑录一份资料供评岳参考 :
辑录一份资料供评岳参考。此资料不见于正史方志,比较珍贵!

宋大理寺少卿周忠隐公讳三畏上秦丞相书

  岳飞有斡旋造化之功,朝廷有带砺山河之诏,亿万臣民莫不切心翘首,望其迅扫埂顽恢复王室,惟在一、二左右或谓飞抗节独行,或谓飞有忤和议,纷纷谤讪,致令阁下误行金牌。召还旋师之日,中州父老泣血沾襟,南徙之民有如归市,此畏与阁下所共闻共见者也。今投戈解甲杯酒末寒,阁下复听群小煽惑之言,酿成动摇山岳之祸。昨畏与何铸职任在掌刑分宣推勘庭之鞠下,见岳飞忠义可以贯日月,精诚可以泣鬼神。真令观者愤生,问者钳口。孔子云: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况事反天地之常,时值宇宙之变,非仅为毁为誉而已。畏两日以来,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庭除之间,刻行百匝,止觉咸命非严,而人言可畏。功名易弃而清漏难欺,思之再三志不可夺,今日晓起盥漱,叩阙挂冠,更布一言,专投府弟、阁下如以为党附私人罪在不赦。则已备蒿国门之外,以防斧钺之诛,若原其坚僻性成,谅无他念,听之归田以保余生,则海涵之量,出自阁下,非畏所敢预测焉。
.......
好文章,读着就觉得有一股不平之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5 1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谈谈浅见。

其实个人觉得,楼上几位的争论似乎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说白了就是两种不同历史观的人在陈述自己的历史观。

个人是比较赞同一问先生的看法的。真正要研究历史的人,争如一问先生所言,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古人的事情,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莫名其妙,也成了我们来攻击古人的“论据”。比如记得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原不借外夷货物以同有无”,很多人包括我当时都认为当时的乾隆皇帝有一种天朝上国狂妄的心思,也认为这种原因也是促成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但是现在想想,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如果仔细的回到当初的历史来看,显然乾隆皇帝说得这句话是当时中国的事实,是客观有据的。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历史,必然是怀着某种意图的。当然这种意图并一定是什么坏意图。比如说在国家危难时期,就需要英雄,这点相比大家都赞同的。只是现在相对处于这么一个和平环境,大家有这么个余力去探究还原当时的历史,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8 06: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0楼pingfanren于2008-04-05 11:38发表的 :
个人谈谈浅见。

其实个人觉得,楼上几位的争论似乎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说白了就是两种不同历史观的人在陈述自己的历史观。

个人是比较赞同一问先生的看法的。真正要研究历史的人,争如一问先生所言,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古人的事情,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莫名其妙,也成了我们来攻击古人的“论据”。比如记得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富,原不借外夷货物以同有无”,很多人包括我当时都认为当时的乾隆皇帝有一种天朝上国狂妄的心思,也认为这种原因也是促成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但是现在想想,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如果仔细的回到当初的历史来看,显然乾隆皇帝说得这句话是当时中国的事实,是客观有据的。
.......
实际上乾隆确实是自大狂!

康熙就比乾隆强一点,至少当时的新科技是应用了一些的,虽然没有推广,也凑和了。

看不到外夷的先进性与长处,是闭关锁国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

明朝人都可以走出去,到了清朝乾隆时代,反而看不到自己的落后,无论怎么解释也无法自圆其说的。
我列举了比乾隆更早的例子,相信阁下不会再认为乾隆是客观有据的了。

固然不能套用令人的思想去完全的推测古人,但是也不要随意的删改历史。

历史上既有高尚的人,也有英雄,今天也有奸人。

后人看今天,今天就是历史了,难道我们的历史中只有争权夺利的小人,而无铁骨铮铮的英雄?

68楼上有贴出的史料,说明岳飞是冤枉的,也并非没有人叫屈!!

翻案文章固然好作,但是,学术还是要严谨些。

奸臣都有被客观认识的权力,何况我们的民族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17: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飞冤狱与周三畏其人

王曾瑜

  周三畏是个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有关此人生平事迹的记载,也仅存简单的片段文字,甚至还难以勾画出一个完整的简历。然而因他与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冤狱有关,又成为一些戏曲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正面人物,大家对周三畏的名字并不陌生。在《说岳全传》中,“勘冤狱周三畏挂冠”一回书,描写了周三畏不肯“屈勘岳飞”,宁愿“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这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形象。在解放后新编历史剧《满江红》中,周三畏的正面形象又大为提高。他作为一个“拼却乌纱,不顾性命”的刚正法官,与万俟卨、罗汝楫面折廷争,“为岳元帅挂冠入狱”。在牛皋扯旨一场戏中,又是劝说牛皋等人“为国忘私”的钦差大臣。依我之见,周三畏作为剧曲小说中正面人物的艺术形象,是与真实的历史形象大相径庭的。故欲在此申述己见,以就教于广大读者与专家学者。

  宋廷为岳飞举办所谓诏狱,自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十月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为时两个半月。据李心传撰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始,宋廷即“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用现代语说来,御史台的长官特任主审官,大理寺的长官特任副主审官。然而到十一月二十一日,即举办冤狱一个多月后,宋廷又发布“御史中丞何铸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报谢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试御史中丞”。这项重要的人事更动,事实上就意味着诏狱主审官的易人。故在两个半月的诏狱中,主审官前后有何铸和万俟卨两人,而副主审官周三畏却始终不予更换。
 何铸、万俟卨和罗汝楫三人都曾是秦桧的党羽,但在岳飞冤狱中的作用和表现却各不相同。罗汝楫甘当秦桧鹰犬,承受风旨,参与弹劾岳飞,又弹劾岳飞幕僚朱芾、李若虚等人,弹劾反对这次冤狱的大理寺丞李若樸(李若虚弟)、何彦猷等人,却并未参与诏狱的审讯和议刑。在一些小说戏曲中,罗汝楫也成了审讯官,这是与史实有所出入的。何铸也曾参与弹劾岳飞,但他在审讯中,看到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甚为感动,转而力辩岳飞之无辜,敢于同秦桧当面抗争。十一月二十一日,宋廷发布他为执政大臣的新命,其实是明升暗降,将何铸调离诏狱主审官这个关键性职位,以免碍手碍脚。万俟卨接任御史中丞以后,完全按主子的旨意,了结这次冤狱,他所起的恶劣作用,就毋须赘述了。
  宋朝大理寺是一个审核复查刑狱的机构,在大理寺卿之下,尚有大理寺少卿、大理寺正、大理寺丞等官员,各有分工。从现存记载看来,参与这次诏狱工作的,尚有大理寺左断刑少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彦猷等一批官员。说周三畏在岳飞冤狱有好的表现,并非是全无根据,南宋有一部野史,名叫《中兴遗史》的记载说:“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彦猷谓飞罪当徒二年,白于大理卿周三畏。三畏是日遂白于中丞万俟卨,卨不应,三畏曰:‘当依法,三畏岂惜大理卿耶!’”①然而这段记载的可信程度,却是大成问题的。
  当岳飞遇害后,身为执政大臣的何铸即遭受弹劾,其罪状之一,是“岳飞反状败露,铸首董其狱,亦无一言叙陈”,“日延过客,密议朝政,以欲缓岳飞之死”②,被罢官贬斥。薛仁辅被说成是“持心不平,用法反覆”,也受罢官处分。罗汝楫弹劾李若樸和何彦猷说:“朝政召寺(大理寺)官聚断,咸以飞之罪死有余责。独二人喧然,力以众议为非,务于从轻。”亦遭放黜。与此同时,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正月十四日,“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万俟卨不久升迁参知政事(副相),周三畏升迁刑部侍郎,又升刑部尚书。两种人的荣辱奖惩,造成鲜明对照。依据周三畏在岳飞死后的升官记录,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已对所谓“岂惜大理卿”之语提出怀疑,说:“此语未必有也,更须详考。” ③
  像《中兴野史》之类野史,其记述有若干不可信、不准确的成分,是不足为怪的。秦桧为人阴鸷狠毒,恣睢暴戾,善于翻脸不认人,即使是十分亲密的相好和党羽,一旦发生哪怕半点小小龃龉,便立即予以排斥打击,毫不留情。何铸固然因反对冤狱而备受迫害,就是为虎作伥的万俟卨,后来因与秦桧稍有不和,也难逃贬斥的厄运。如果周三畏真为岳飞开脱,却能被秦桧容忍,并进而升官迁职,是不能设想的。事实上,前引罗汝楫的弹劾奏疏中已经说明了大理寺讨论岳飞刑罚的真相。真正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主持正义者,仅有李若樸、何彦猷两人。薛仁辅同情岳飞,但迫于淫威,只能隐晦曲折地为之开脱,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至于身为大理寺长官的周三畏,显然是在“咸以飞之罪死有余责”的众人之列。
  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三月,任平江知府的周三畏因其他事情,也遭受弹劾,侍御史曹筠罗列其罪状,说:“三畏顷为大理卿,鞫勘岳飞公事,犹豫半年不决。”④当周三畏处于倒楣的时刻,自然也是奸险小人乘机落井下石,以求升官发财的机会。所谓“犹豫半年不决”之语,其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经不起认真的推敲。第一,岳飞的冤狱前后计两个半月,不足半年。第二,这次冤狱所以迁延两个半月,主要是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极其费力,何铸的反对态度,更延长了结案的时间。退一步说,作为副主审官的周三畏,即使出面反对冤狱,也不可能对结案的推迟发生多大影响。当千方百计搜剔周三畏罪名之际,却只能使用“犹豫半年不决”这类虚浮之词,并未揭发出什么“岂惜大理卿”之语,反而足以证实周三畏在这次冤狱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总的看来,周三畏虽非秦桧心腹,却是个畏首畏尾,丧失骨气,附会冤狱的人,无足称道。他当然不应与万俟卨相提并论,却更不足以与薛仁辅、李若樸、何彦猷、何铸等人平列。岳飞孙子岳珂为祖父写传记,在传记中表彰了李若樸、何彦猷、薛仁辅、何铸等人,也谴责了万俟卨,却无片言只语提及周三畏,实际上正是反映了周三畏在岳飞冤狱中的地位、作用与表现。

 过去,人们已经提出过历史形象与艺术形象一致的问题。在现代人有关岳飞的文艺作品中,对周三畏这个人物应如何处理,只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
①《会编》卷207,《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注。
②《要录》卷146绍兴十二年八月丙寅,卷147绍兴十二年十月庚辰。
③《要录》卷144绍兴十二年正月乙巳,戊申,《宋会要》职官70之25。
④《要录》卷161绍兴二十年三月庚子,《宋会要》职官70之35。
(原载《历史知识》1983年第5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9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2楼zm799于2008-04-09 17:01发表的 :
岳飞冤狱与周三畏其人

王曾瑜

  周三畏是个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有关此人生平事迹的记载,也仅存简单的片段文字,甚至还难以勾画出一个完整的简历。然而因他与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冤狱有关,又成为一些戏曲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正面人物,大家对周三畏的名字并不陌生。在《说岳全传》中,“勘冤狱周三畏挂冠”一回书,描写了周三畏不肯“屈勘岳飞”,宁愿“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这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形象。在解放后新编历史剧《满江红》中,周三畏的正面形象又大为提高。他作为一个“拼却乌纱,不顾性命”的刚正法官,与万俟卨、罗汝楫面折廷争,“为岳元帅挂冠入狱”。在牛皋扯旨一场戏中,又是劝说牛皋等人“为国忘私”的钦差大臣。依我之见,周三畏作为剧曲小说中正面人物的艺术形象,是与真实的历史形象大相径庭的。故欲在此申述己见,以就教于广大读者与专家学者。
.......
这个作者不知看没有看过68楼的资料?

周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的,但是无济于事。

即使让周挂冠而去也是不会对结果什么改变的,因为自古忠奸如冰炭!秦桧是容不下岳飞的,更不可能放虎归山。

奸臣就是这样,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补充一点:

忠臣每天想的是为国为民,奸臣每天想的是为自己。

一个为国为民谋事,一个是为自己在谋人,这就是忠臣为什么总斗不过奸臣的原因。

忠臣的智商虽然高,但是用的地方不不对,都为别人了,独独不考虑自己。

等忠臣志注于内斗了,外敌就无人抵抗了,这就是央央大国往往受制于一些很小的少数民族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0 0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少人喜欢翻案文章,更喜欢史评而不是史学。

史学是只要搞清史料的真实性就行了。

史评是对相关史料的综合分析。

有些人还是比较擅长史学的,却误做了史评。

有时,多走一步也是错误的。

基本如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0 19: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学本身就是阐释的学科,要理解历史,就要在用推敲流传下来的资料确定事实,然后提出一个框架来解释。否则,如何理解历史?历史难道仅仅是考据?呵呵。
历史有真实吗?嘿嘿,自然科学都还不敢说真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0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5楼一问于2008-04-10 19:57发表的 :
历史学本身就是阐释的学科,要理解历史,就要在用推敲流传下来的资料确定事实,然后提出一个框架来解释。否则,如何理解历史?历史难道仅仅是考据?呵呵。
历史有真实吗?嘿嘿,自然科学都还不敢说真实呢。
非也、非也!

不是要确定事实,而是要确定史料的真实与否!

事实还是由史料自己来说吧!

历史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过多、过度的解释。

就此帖子来说,史料很明确了,我们只要回答有还是没有、是还是不是就可以了。

例如:

有人替岳飞求情吗?有

岳飞的罪名属实吗?不

岳飞符合古代与现在的英雄标准吗?是

袁崇焕打过胜仗吗?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13: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转贴一篇文章:
         为秦桧翻案:看一代奸相如何就成了千古名臣?
              2007-03-14 12:49:20 天涯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作者:天涯社区 wan1144330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留传于世,也有许许多多的罪臣遗臭万年,他们都是通过古人的记述来留传的。但是地图并不代表所描绘的疆域,言语并不代表所叙述的食物,公式并不客观的展现客观规律。所以古书、演艺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所记述的客观历史事件,作者往往都会在其所著的书中参杂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理想报复:例如,《史记》中就参杂着司马迁自己的感情和被迫害的感受,《三国志》的中就有作者对诸葛亮不符的评价,《三国演艺》中把一个屡败屡战的诸葛亮写得出神入化,把主导赤壁之战的周瑜为吴国大业立下赫赫大工的儒将写成心胸狭窄的小人等等……是的,对一个历史人物评价往往有很多争议,正如现在的姚蜜和姚黑对姚明的评价一样。
  
  现在我就我的对秦桧的这个历史的看法:我觉得他是被一个类似“秦黑”学者给妖化再加上中华民族故有的忠、孝、义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秦桧这个历史人物被定位为汉奸的形象。这是非常不符合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在当时的历史形势看来当时秦桧提出的与金国的议和是非常符合南宋人民的意义:秦桧早年也是在北宋的汴京朝廷任官的,那是还是年轻气盛,在金人未攻破汴京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议立张邦昌为帝。秦桧竟站出来反对,立议状要存赵氏。结果秦桧被金人俘虏北去。秦桧此举,颇受人民赞扬。可以说秦桧若不出站来立议状要存赵氏,就不大可能会被虏走受苦受罪。或许还会在伪齐政府里做大官享受荣华富贵。可以说秦桧是个富贵不能移的好官。
  
  秦桧到金国后,受到金元帅粘罕另眼看待。忍辱负重为徽宗写乞和书,为主背负骂名完全是忠义之举。其后他被金太宗完颜晟赐给左监军完颜昌。在金国期间并不无任何变节之举。公元1130年完颜昌攻楚州时秦桧趁机逃回宋朝。秦桧说,他是杀了金人监己者,弃舟而来。此说不信也罢,但说秦桧投靠金人并无任何根据,说是秦桧金朝派来的内奸纯属无稽之谈。从外处逃脱的例子自古有之,如西汉的张骞从西域匈奴手中逃回汉朝。宋朝也有很多人如辛弃疾、文天祥等等……这段经历可以说是秦桧人生历史上的转折点。
  
  那为什么秦桧会改变自己一贯抗金的主张,转而议和。我认为可以说是秦桧政治思想的成熟,他是认真考虑当时的各种情况才改变的,这个议和并不等同于投降,议和是完全出于汉族人的生死存亡而考虑的:
  
  一、从形势上看来:金国通过灭亡北宋国力空前强大,而南宋只不过是刚刚接过北宋的烂摊子,一切只不过是百废待兴。历史上强大的汉朝、唐朝在建国之初面对匈奴、突厥的虎视眈眈都采取和亲等方式与其议和,避免大的冲突,然后安心治国,才出现汉朝的文景之治、武帝的强盛,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二、从军事战略上看:汉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虽取得过一些战果,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被动的。因为游牧民族骑射、掠夺的游击战术在火枪完全投入战场之前一直是先进的,不仅在中国是这样,世界范围内也是先进的。被汉朝赶走的匈奴,唐朝赶走的突厥,以及阿拉伯,后来的蒙古都是因为这种游击战术才打下的强大的帝国。汉朝之所以赶走的匈奴,唐朝所以赶走的突厥,一为国力空前强大,二为其对手都是部落联盟,没有实际的同意政权,利用各个击破、里间战术将其击败。而金国不同,它是一个统一运用汉政权的管理国家而军队不失游牧民族游击战的强大国家。所以即便假设岳飞是一个军事家,也无法在当时运用与其对抗。
  
  三、从宋国政权上看:如果大举北伐金,势必需要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家如岳飞掌管负责军权。但是从南宋前朝的历史的教训上看来,以前大不分的朝代更替都是以手握军权的权臣来主导,宋朝皇帝的祖宗赵匡胤也是通过掌握军权然后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个时代聪明的皇帝都会知道没有绝对的忠臣,只有绝对的权利,何况赵匡胤是以前后周皇帝的托孤的大臣。所以吸取了前朝的教训赵匡胤才对军权进行改革,才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所以说当时政权内部北伐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再说如果把徽宗救会来,势必会引起新的皇族权利斗争,所以议和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所以说秦桧的议和决定是正确的,当时人们也对秦桧这些年来的努力艰苦的谈判成果非常满意。岳飞在《乞出师札子》上,写到:“异时迎还太上皇、宁德皇后梓宫,奉迎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万年,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可见岳飞对议和也是非常认同的。如果秦桧是卖国贼,如果是卖国条约,那签定这“卖国”协议也不会长达七年之久,那人民也不会欢欣喜悦了。除非所有的人民都是卖国贼了。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秦桧注定不能成为千古名相、人民眼中的英雄、宋国的一号功臣。转年,金国突然发生政变。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决计不放钦宗,以备万一日后军事失利,金人扬言要让钦宗来做皇帝,和南方的高宗对立。让钦宗“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金人对汴京的百姓说:“让你们的旧主人来做这个江山。”兀术把钦宗当一张王牌和宋高宗斗。金国也有主和派与主战派。兀术就是主战派,金国主战派掌权后,金兵大举分兵南下。战争也成就了岳飞。当时双方国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岳家军取得胜利,但其它的几路宋军皆败。另外岳家军也损失严重。宋国的政权也摇摇欲坠,秦桧也无力回天了。


   附论:此观点大有道理。当时的形势,只能和,不能战。和能苟延残喘,战则国亡在际。岳飞激于民族义愤,坚持抗敌,本无可厚非。但不明形势,逆天而行,是罪一也。
  此外,还有别的罪过,现列举如下:
  揭岳家军旗号民,为将私兵,是罪二也。
  身为大将,干预立储之事,军人干政,是罪三也。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而飞在十二道金牌之后才撤兵,不听号令,是罪四也。
  有此三罪,不杀他杀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mlcw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2 14: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7楼xuanshi5270于2008-04-12 13:51发表的 :
先转贴一篇文章:
         为秦桧翻案:看一代奸相如何就成了千古名臣?
              2007-03-14 12:49:20 天涯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作者:天涯社区 wan1144330
.......
好文章!

秦桧从此可以心安理得的当汉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2 22: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热闹。
很久没上来了,没想到刚进门就参与了一场大论战,看得头晕眼花之余,不由得三呼痛快。
既然上来了,也随便说说自己的观点,当是自己重返书园的第一块敲门砖,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行家里手多担待。

首先是翻案现象,“翻案”本来是一个挺严肃的问题,而且用邓爷爷的话来说,这是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好”运动,感觉早期的人们基本还在理智的范畴之内,为什么当它刮成一阵风的时候就变了味了呢?现在的翻案,为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妄顾学术的真实面貌,手段之卑劣无所不用其极。
用“卑劣”这个词可能有些同仁会觉得太过于尖刻了些,或者太过于死板、政治色彩过于浓厚了些。其实并不,小子觉得这个帽子不仅要扣,而且要死死的扣。这个社会需要嘻哈,但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提供你去“嘻哈”的,在搞清楚事实之前就任意去“嘻哈”只能显示一种苍白的无知。

然后是关于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古人的事情,这句话诚然是一个真理,但这个真理正如圆周率的存在一样,固然是必须承认的,但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应该或者说能够用到小数点后几位数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用少了达不到精确的标准,用得多了浪费精力物力。回到立场问题上来同样要掌握一个“度”,一则我们从出生以来一直在接受着现代的感观,即使刻意去使用古人的立场,能不能做到呢?
二则什么是古人“真正”的立场?在接受了那么多的现代感观之后,我们所讲的古人的立场已经是我们加工之后的古人的立场了。我想如果我们在宋高宗墓前大言站在他的立场上,其实杀岳飞也有理由,即使能够讲的舌绽莲花、天花乱坠,大约他也不会高兴地从棺材中爬出来,与我们“弹棺相庆”吧!
三则历史说到底是为今天服务的,或者说历史说到底是为生活服务的,过度的“贴近”古人,乃至于达到“谄媚”的程度,既不能求得历史的真相,更不能使我们今人得到一丝的启发。

再简单说说民族英雄的问题,小子认为岳飞绝对是民族英雄,既然要用古人的立场看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又要考虑当前的“民族团结”了呢?矛盾。

最后是关于袁崇焕的历史地位问题。小子对袁崇焕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奔流入海绵延不绝,所以看到有人讲他的“不是”第一时间心里是不痛快的。但既然要客观严谨,那么小子也就只能收了这份敬仰之情,变张正经的脸儿来说一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闲插一句,崇焕自然也是有功有过,这才符合两分法的评价标准,两分法应该也是真理吧?呵呵,开句玩笑。)“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性格的缺陷是导致他军旅生涯中多次失误的主因,包括矫诏诛杀毛文龙,估计这也是他惨淡结局的原因之一。但他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请筑宁远、宁远—觉化大捷、宁锦之战,袁崇焕在其中的表现都是值得称道的。说大明后十年的江山有一半是袁崇焕之功确然不为过。
不过,小子对明清历史学有未精,虽然有了要评价袁崇焕的想法,但恐力有未逮,或者同仁之中有对这段历史比较专精的,可以另辟一楼加以专门绍介以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7:03 , Processed in 0.2717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