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767|回复: 116

[【讨论】] 认识死亡(有奖讨论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3 16: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动——认识死亡

  古人云:\"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我觉得倒过来——\"未知死,焉知生?\"更符合本次讨论的主题。
  人如果不知道死的必然和严肃,又怎能知道生的意义与可贵?对于人来说,死亡是注定的,死亡是永恒的,无论我们活着的时候是悲伤是快乐,是富有是贫穷,我们最终都会走向同样的终点。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我们才会更认真、更努力地过好每一天,我们才会在死亡来临之际不惧怕、不焦虑、不孤独,我们才能在死亡面前显得平静、自尊和高尚。


   请您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死亡的认识,跟贴要求
    [li]要求自己原创思考(100字以上),其中有关自己原创思考和交流的内容不得抄袭,[/li][li]回帖最好说明:何时何事促使自己去思考\"死亡\"[/li][li]思考\"死亡\"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优秀的书籍。如果有的话,请一句话简评!附下载链接可额外加分![/li][li]奖励1威望以上,其他符合上述1、2要求格式的奖励5~10财富。[/li]


★★★★★★★★★★★★★★★★★★★★★★★★★★★★★★★★★★★★★★★★★★★★★★★★★★★★★★
请大家版主和书友原谅,因为这个活动没有申请,我就发起了,加之版主目前还没给确认此讨论活动的合法性,因此承诺给大家的奖励没法兑现!当然,有价值的讨论贴,咖啡豆小弟还是有能力给的,再说泡论坛财富和威望也并非咱们唯一追求的。在这还是希望有感想的书友能继续参加讨论。因为第一次组织活动,没经验,违反版规,请版主和广大书友原谅!下不为例!
                                                                     2008-06-25
★★★★★★★★★★★★★★★★★★★★★★★★★★★★★★★★★★★★★★★★★★★★★★★★★★★★★★
活动已通过,获得版主支持,有价值的回复会有丰厚奖励.谢谢版主,同时也感谢参与讨论的战友!
                                                                      2008-06-2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7: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识死亡
死亡是什莫?可能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明白,但是死亡真正意味着什么?可能这只有面对过死亡的人才能有一应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死亡-这个问题,我是从第一次看到一名16岁的病人死亡开始的,忘了-我是一名医生。那名16岁的病人是由于外伤导致死亡的,当我看到那名病人的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即将死亡,他们悲痛的表情,让每一名在场的人都为止动容。
死亡-到底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生命单纯的终结吗?
不!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更重要得是一个生命在它存在的时间内为别人留下了什么?
是财富,还是····
总之,生命的存在,应有其价值,否则那生命还不如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死亡 恩宠与勇气

介绍一本关于死亡的书,前一阵搭车买的,值得一看!!

【作 者】(美)威尔伯著 胡因梦,刘清彦译
【形态项】 415
【出版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6
【ISBN号】 7-108-02375-X / B08
【原书定价】
【主题词】死亡哲学(学科: 研究)生命哲学(学科: 研究)
【参考文献格式】(美)威尔伯著 胡因梦,刘清彦译. 超越死亡 恩宠与勇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探索生命与死亡的体验之作,试图以对东西方宗教文化融合的体验告知人世,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下载地址:

http://www.brsbox.com/filebox/do ... 988ec47391a8f195de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选了个个很沉重的话题,死亡。只是这个讨论发在这个生命科学版里也许共鸣会多一些,因为这里很多都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每天面对了太多的-----死亡,处理完抢救无效的病号后,还要应付的是死亡病例讨论,因此对死亡的真正含义反而不去追究很多,不然的话,你肯定在这里干不下去。
死亡是个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其一,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因此,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而我们就把它当做藉口,延迟对死亡的正视。我们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蒙住眼睛以为别人看不到我们。因此,既然要到来,还是漠视它比较好。
关于死亡的讨论网上有很多了,甚至有个网站在现场直播每天的死亡人数,毕淑敏大家不陌生吧,她也是个内科医生,写过一篇小说叫《预约死亡》。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建议没看过的去网上找找。
给大家介绍一本叫《西藏生死书》的书,作者出生在西藏, 后去英国. 这本书从西方的视角, 深刻讨论的西藏佛法. 除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书里对生死的理解真的对世人很有帮助.
链接:http://www.fosss.org/xzsss/xzsss.htm
[img]http://www.mmear.com/Mear-Book/《西藏生死书》(%20The%20Tibetan%20Book%20of%20Living%20and%20Dying)英文版[MP3]/0.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2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和3楼推荐的两本书,咱们书园有个书友已经在无偿悬赏板块都求助过,都有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4 2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是人们平日讳莫如深的话题。正如鲁迅曾在文章中写的:有一家人有了一个小孩,人们都去道贺,有一个人看了孩子后说:这个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可想而知。人们往往歌颂生的伟大,却很少有人思考死亡的意义。记得高中时听说有一本《自杀指南》,据说看过的人不少都自杀了。我当时想我将来有一天也会死的,我死后会有多少人记得我呢?我死后,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将永远消失了,人们也永远不会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这样的“我”存在过,不管生前经历多少悲欢离合,名利荣辱死后都成一场空。生命就象一粒沙,曾被冲刷到海滩上,后很快就又融入海洋中,永远地消失了;死亡就象一杯水倒在沙地上,很快就消失蒸发了,不留一点点痕迹。想到自己死后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永远消失在太空中的无尽的黑暗中,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我这个人了,也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有这么个人了,就感到彻骨的恐惧和悲凉。每一个人生时不管多么富贵、高贵、荣耀,死后都与草木同朽。生活还会继续,地球离了谁都照转!
  所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其实这个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死亡,就象每秒钟都有新的生命降生一样。讨论死亡,思考死亡,不是鼓励人们悲观厌世,而是提醒人们人就这么一辈子,得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珍惜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关怀的人和事,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记得中学时背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那句著名的句子,当时体会不深,但当逐渐长大,步入社会,才体会到那绝不是简单的口号。人只有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虚度光阴,不愧对他人,老时才能平静的面对死亡,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记得诗人泰戈尔的那句: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当时特别向往那种人生境界。我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是在看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当时被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欲望深深震撼,后来又看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被人类战胜自然的豪情所打动。
  总之人要正确的认识死亡,思考死亡,才能不惧死亡,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死亡或许是不可抗拒的,生命或许是不可延长的,不可逆转的,但我们可以充分体会生命的过程,充分利用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事业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人来与自然,最终还要归于自然。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现在,都死时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活过、工作过、爱过。
相关书籍,论坛好像都有,不再提供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0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在KU6上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一酒后驾车的人辗压一个骑自行车的行人的视频,那血肉模糊的场面太令人振惊了,这时我才感觉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为自己以前骑摩托时的速度而感到后怕,为自己横穿马路而感到后怕。在做一些危险动作的时候往往有个侥幸的心理,但谁能保证死神是不是相中了你?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往往就在那一个不经深思的想法引起的。
如何面对死亡,谁能回答?我想只有那些经历过的,死亡系数很高的事情后才有资格说这句话。我们在谈怎么面对死亡时,可能有些人用不屑的口气,说出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的话,说什么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吗?大不了一死!但我想说出这样话的人大多数在面临真正的死亡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滑稽的场面。
总的来说,如何面对死亡是每个人不愿考虑的但也是自然不自然就考虑到的一个话题,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死亡,如何勇敢面对死亡,我们还得去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5 04: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如灯灭,可以说死亡就是走入黑暗。小时候很怕黑,很恐惧,因为是对黑暗中不知道不可预料的结果的原因。那么,死亡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第一次面对死亡是我7岁多的时候,调皮,伙同小伙伴,瞒着大人们偷偷下河游泳,开始在岸边游,后来忘乎其形,结果不小心游到深水的地方,水冷脚抽筋,差点见了上帝,至今记忆犹新。
  大了,也见了不少的死亡,生老病死的,天灾人祸的,也渐渐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从秦始皇仙岛求药的愚昧到现代生物生命科技的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延长生命,减缓死亡的来临,个人认为,这也是整个人类对死亡的的恐惧。
生命是脆弱的,因此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所以珍惜生命,享受人生,是对活着的人的鼓励,也是对逝去的人的籍慰。
推荐一本书: 死亡与人生
【作 者】: 曹荣湘
【关键字】: 人生观-通俗读物
【描 述】: 生死问题,时刻像幽灵一般,萦绕在我们的脑际。我们来不及探综出迷宫之门,就已撒手人寰;我们不仅走不过这人生之迷宫,就连我们为什么进入这迷宫,出去一又走向何处,都是一个谜------
  
http://www.namipan.com/d/%e6%ad% ... 4fe92b387861bb73e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6 16: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参加了一次我科病人的抢救过程,再一次加深了对死亡的认识。昨天是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我们几个一同抢救那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命,而我们也不同于地震中轰轰烈烈,万众嘱目的'英雄”,如果说外面的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是对生命的赞礼也可以,但其实又有什么曲别呢?有人说人只有在生前与死后是真正平等的,难道不是吗?生之何来,死之何去有什么重要吗?我不是哲人,也体会不了生于死的哲理,只是当看着生命马上丛我的手中溜走,又奇迹般返回的激动是不能名状的,原来生命是如此之轻却又如此之重。在哪个医者的经历中不是如此的,有人会说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过生命也看轻了,其实也不是,生命本来就这么轻,以至于您不能太哪个天平上能称出它的重量,而生命又是如此之重,没有它对某些人一切都会不同。曾经想问她,死亡是什么感觉?她说感觉很舒服。生存是什么感觉?活着很痛苦,精神上与肉体上都是这样。我想一个刚刚经历了死亡的人说的会是实话。我甚至想自已写一本书,收集所有经历的抢救以后的生存者的感受,尤其是那一瞬间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6 2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b]我經常用這個小故事來勉勵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
今天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6 2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因斯坦临终时说过:“死亡是值得庆幸的,没有个体的死亡,就没有物种的繁衍。”其实,科学地认识死亡,才能正确地面对生命。
经常在医院看到患者离去,尤其是年轻人的离去,我们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只要我们认识死亡的契约,我们就不会干出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我们每天都可以生活在有意义的,快乐的,有价值的,有爱和奉献的的世界中,我们就不怕人坐的车坐在人上,被人走动路用来埋人。因为我们虽不能制约死神,但是可以感动神,感动最冷酷、最邪恶的死神!让我们面对死亡的契约,敲开生命最美的那扇门,张开善意的翅膀,抖落陕隘自私的血痂,把绝对的沉重的话题和人生,化为绝对的轻盈,将死神引领向快乐的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7 00: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是一种无奈。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死亡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种。或许你最初接触的死亡是身边认识的人,甚至只是陌生人;有的老死、病死,有的是意外等。这些只会在你年轻的灵魂中搅起一丝困惑,然而即便是这一点记忆也会随着时间渐渐变得模糊。然而,当你的至亲离开人世时,那种痛苦、那种无奈是刻骨铭心的,将持续若干年甚至终身;或者你亲吻死神,同样会心有余悸。

亲眼目睹亲人、朋友、陌生人和病人等的死亡,原因不一。我们只能黯然地接受,痛苦或无奈后庆幸的是自己还健康地活着。

我们在死神面前是如此卑微,请珍惜生命吧! 活出真实的自己,“人总得有点精神”,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7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关于此话题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就是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有可能随时随地地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同时当我们看到一个个被从废墟中救出的生命时我们也感叹生命也是顽强的,所以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不要想的太多将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8 11: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该感谢楼主这么深刻的思考,倾听思考的声音,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之一,苏格拉底之所以愿意跟人辩论,就是因为他想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楼上的各位提供了很不错的观点,还有不错的书籍。中国人说人死为大,所以在讨论死亡的时候更多的是逃避,而盖棺论定则多是褒扬之辞,也是人死为大的佐证。
我想说的是:死亡应该不能认为是永恒的,但是,它是绝对的,活着是相对的,死亡是绝对的,生活在现代,危机四伏,感觉自己更多的活在几率里,而面对死亡,才能体会到人面对绝对的无奈。以前看很多美国的片子,感悟的是他们对于战争或者自然灾害中对于个体死亡的尊重(未尝不是人死为大的原因),而中国更多的强调的是为集体奉献的精神,所以中国的死亡多是数字。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从受精卵开始,都是很多小概率事件下发生的事情,最终呱呱坠地,有了生命的痕迹,可是,他面对的唯一不会变的事情是:他在一步一步接近死亡,只是距离远近罢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换一个观点来看了,哲学说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奔向死亡。既然如是,我们可以豁达地看待死亡,因为它就像时间一样,公平而且公正,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绝对的东西,而是使我们的相对更美好,从而使更多的相对更美好。
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不恐惧死亡,但绝不轻言死亡,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多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8 1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好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却是始于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具体的年纪不记得了,是什么原因让我关注这个问题,我也不记得了。但关注,便要思考;思考,想有所得。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这个世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灾难,不平,但总的来说是美好的,这正是绝大多数人贪恋这个世界,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但死亡,好象是一个绝对的单向墙。墙的这面是生,墙的那面是死。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不管是美艳的女子,还是为高权重的大人物,只要死了,对死亡者本人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消失殆尽。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所有这些东西,无论用尽现在所能用任何方法,是不能够回转的。这就使人们不甘心。真是不甘心!总希望在死后,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另外一种不为生者所能触及的方式存在。这样,死者于死亡前,会稍有希望,希望自己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生者,会有稍许的安慰,对逝者的逝去,少些愧疚。总之,相信存在人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无论对生者逝者都是一种解脱,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相信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还有道德上的意义!为了后生的生活,为善者,继续善举;为恶者,停止作恶,改为向善。若世界因此而美好一些,为什么不相信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呢!?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鬼魂:中国民间神秘信仰》
  
【作 者】(美)查尔斯著 沈其新译
【形态项】 190 ; 19cm
【出版项】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91
【ISBN号】 7-5404-0693-3 / B933:B992
【原书定价】 $2.50
【主题词】鬼 信仰(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信仰 鬼(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参考文献格式】(美)查尔斯著 沈其新译. 鬼魂 中国民间神秘信仰.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

下载地址:
鬼魂:中国民间神秘信仰.zip
下载有效期限:2008年7月4日前有效。
文件大小:6.52MB
存放位置:QQ邮箱“文件中转站”。
格式:清晰PDG
http://xianexs.mail.qq.com/cgi-b ... 2d13763a033eed6ee8d
提取码:6779043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9 19: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原来觉得离我们那么远,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时刻提醒着我们,有时候死亡,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
  很难想象,压在地下与死神斗争了一天又一天耗尽最后一点气力的人们,面对死亡,他们的内心经历了多少煎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9 2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很多的,应为最近再看法医方面的书籍,都在说死,死不是一了百了,你在法医的眼中是会说话的。你不是具冰冷的尸体而是很鲜活的摆在法医的面前,而他就在听这已经死亡的人给他的语言,特殊的语言。死亡真的恐怖吗,我想看完法医的工作的感觉到不过如此,不是说你麻木了,而是是说你对死亡有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你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内心对死亡不在是恐惧,远离,闭而远之,而是开始正视,理解,重新去思考。我发现我最近就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可能和看了些法医的书有关吧。从生到死,是一个必然,而在人们眼中生是件高兴的事情,而死是件痛苦的不好的事情,这可能是人类的情感所带来的偏见吧。
我很欣赏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既是生命的结束,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因为有死亡,所以要看重生,而死亡的意义就在如何对待这个生字,而生字的意义却是由死而表现出来的。要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就要在生字中找寻,不知道生的意义,怎么可能知道死的真正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0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是有意思,,认识死亡,,不知道是从自然科学角度认识还是从人文科学角度认识?
作为一名医生,曾经见过太多的病人不治而亡,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反复思考疾病的治疗和感叹生命的脆弱,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于病人,死亡是什么。
前一些日子,又有一名患者死去,本来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后果,但发生了,终究遗憾。人类的力量太渺小了,许多问题不能解决,虽然不想去长生不老,但人人都想去安度晚年,中年病故,终究不如人意。。
每次听到在病区回荡的哭声,心里也掠过一丝悲凉,但现实终究如此。。
曾经有一位以前的患者特意来病房告诉我他的病好了,恍惚中记得他患得是绝症,难道我误诊了?恭喜之余是我内心的一阵痛苦。几个月后,有病友告诉我他已经病故,真不知道我应该为自己的正确诊断庆幸还是为患者病故感到悲哀。。

回想陶潜所作的《挽歌》中的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从肉体来讲,回归自然,人生不过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03: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追求功名,我可以追求富贵,我可以追求我想要的女人,如果我追求的方式不对,我的使用技巧不高,我的坚持的毅力不够,我以上追求的目标就不会实现,但有一种结果我很容易实现,如果我要选择死亡,则会心想事成。

  我有选择死亡的权力,这是我的生命权。我在使用自己的生命权利时具有排它性。昨天晚上,我模拟了一次终结生命的方式-----经历死亡。我不是因为自己工作开展不好而选择死亡,也不是因为自己心地不够真实善良而选择死亡,我的事业和家庭也尽如我意,我是一个有理想身体和心灵都很健康的男人。我之所以要选择死亡是我自己需要死亡的经历-----对死亡的一种认知。这种选择具有挑战性,我需要具备承受死亡的心理能力,我喜欢这种挑战。我的内心已经肯定,这是模拟死亡,而非真正的生命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10: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小的时候,傍晚坐在幼儿园的户外看着漫天的晚霞,有小朋友说:看到西边的红色云彩吗?大人说,我们以后死了,都会到那边去,变成那样的鲜红的云朵。自那时就在想,人为什么会死呢?死后去哪儿呢?
古诗里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总是要死的!或者说:人在某个宇宙中总是要死的!1935年薛定谔做了一个世界驰名的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关在箱子里,箱内还置有一小块铀、一个盛有毒气的玻璃瓶,和一套由检测器控制的锤子所构成的机械。铀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粒子通过盖革计数器产生电流,触发锤子击碎玻璃瓶,释放出毒气将猫毒死。铀未衰变前,毒气未放出,猫是活的。铀原子在何时衰变是不确定的量子状态,所以是处于量子波函数叠加态。薛定谔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在不打开箱子时箱中之猫处于“死-活叠加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到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决定其生死。这就像是“精神支配物质”的思想。或许需要精神对量子加一点影响,从而促使该量子偏爱某一方向,让猫活或死。哥本哈根派认为猫始终只有一只,它开始处在叠加态,量子坍缩后有50%的可能死,50%的可能活。而多宇宙学派认为猫并未叠加,而是猫“分裂”成了两只,一死一活,必定有一只活猫!一个宇宙中猫活着;另一个宇宙中猫死了!
啰嗦了,只是想说明死亡不仅是医学及人文研究课题,物理学家也在讨论生与死!奇怪的生与死,在一个宇宙中你活着;另一个宇宙中你死了!或者按照公认的哥本哈根解释,当所有人都不去观测你时你即活着又死了!
多宇宙学派的物理学家认为(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量子的不确定性被分配到各个宇宙去,只要从主观视角来看,不但一个人永远不会死,事实上他一旦开始存在,就永远不会消失!总存在着一些量子效应,使得一个人不会衰老。哈哈哈,我的意思是人,生的时候就要追求快乐,不要总去想着死,死亡不可怕,因为科学家们还没研究清楚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过我还是希望医学发达些,让这个宇宙中的我临终前不那么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8 01:47 , Processed in 0.3901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