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01:12

21、绿原大部分译文并非他自称那样译自德语原文

作者: (奥地利)里尔克
isbn: 7020054315
书名: 里尔克诗选
页数: 597
译者: 绿原
定价: 31.00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6-11

里尔克诗选的评论   


  很不幸,因为为完成一位教授布置的任务,又通读了一遍绿原先生的《里尔克诗选》的第一版和这个修订版,正巧这两天研读里尔克的Requiem和Duineser Elegien第八、九,顺手翻看了一下绿先生译文。不管他汉语是不是人话,不管他错译了多少,却意外地发现,他的译文,至少Requiem和Duineser Elegien,完全是依据J. B. Leishman的英译本:最明显的是德语的“Auftrag”(任务、使命)被J. B. Leishman译成意义遥远的“command”,绿老先生也因此译成“命令”。
  
  因此,只能很遗憾地说绿先生是在打着德语原文的旗号转译着英译本。由是而观,他的错译,是因为英译本本身不可能等同于原文,也是因为他的英文水平恐怕也很有限。
  
  Dasha如此恶毒措辞,只希望这不负责任的译本不再流毒。

2008-07-09 16:18:27 Dasha : 转译而号称译自原文,应该是心术的问题,心术不正地从事翻译,译文的质量可想而知。这样出现的错误,与能力问题而出现的错误,是性质不同的错误。
  
  你说“提供了一个比较丰富的译本”,傻不知,当真相隐晦不明的时候,造谣滋事是否有传播真相的价值。至于有人愿意自杀,有人愿意饮鸩止渴,那是天赋的人权。傻不过是妄图效颦古代希腊人神话中的卡珊德拉(Κασάνδρα,或译“卡桑德拉”),偶尔喊一声“今夜有暴雨将至”。
  
  “别斤斤计较于一字一句的差异”,不好意思,傻以为,诗歌之技艺,全在“一字一句”上,所以有人“为求一字安,拈断数茎须”,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2008-07-10 00:32:32 Dasha :不知“梵高的耳朵”兄什么意思,为什么说Dasha的第二点不足以证实。诗歌分行完全不同于“六卷本”【德语原文】而完全等同于“J. B. Leishman”【英译本】,你说他依据德文还是英文?
  
  “Auftrag”在杜登牛津德英英德词典里释义如下:
  Au}ftrag der; Auftrags, Auftr鋑e a) (Anweisung) instructions pl.; (Aufgabe) task; job; in jmds. Auftrag (Dat.) on sb.'s instructions; Luigi, ich habe einen Auftrag für dich I've got a job for you, Luigi; im Auftrag des/der ... (für jmdn.) on behalf of the ...; (auf jmds. Anweisung) on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 jmdm. den Auftrag geben od. erteilen, etw. zu tun instruct sb. to do sth.; give sb. the job of doing sth.; einen Auftrag ausführen carry out an instruction or order; den Auftrag haben, etw. zu tun have been instructed to do sth.;
  b) (Bestellung) order; (bei Künstlern, Architekten usw.) commission; ein Auftrag über od. auf etw. (Akk.) an order/a commission for sth.; etw. in Auftrag geben (Kaufmannsspr.) order/commission sth. (bei from);
  c) (Mission) task; mission;
  d) (das Auftragen ) application
  (c) 1999 Dudenverlag
  
  请“梵高的耳朵”兄看看上面有没有“command”。
  
  此外,使用英译本的证据很多,其在注释中常有英文单词出现,兹不列举。只是简单以前面说的第九哀歌为例,聊作说明。第一句:
  德语原文:
  Warum, wenn es angeht, also die Frist des Daseins / hinzubringen, als Lorbeer
  
  绿译:
  如果可以像月桂一样匆匆度过 / 这一生
  
  德语转写成“Google翻译”可以识别的句式:
  Warum, wenn es angeht, also die Frist des Daseins hinbringen, als Lorbeer
  
  Google英译如下:
  Why, if it is concerned, the period of existence to take as laurel
  
  傻按:机器翻译的准确度自然有问题,只是想要“梵高的耳朵”兄知道,绿译的“匆匆”是毫无根据的,其所据不过是A. Poulin的英译本:
  Why, when this short span of being could be spent / like the laurel
  
  此外,林克据德语原文翻译,亦可作为参考:
  为什么,既然度过生存的期限/ 业已俱足,像月桂一样
  
  至于李魁贤译本,不作援引参证,其人早已诚实地自称“依据富士川英郎日译本和麦金塔尔英译本译”【傻按:麦金塔尔=C. F. MacIntyre】
  
  再一句:
  德语原文:
  Namenlos bin ich zu dir entschlossen, von weit her.
  
  绿译:
  我无话可说地听命于你,从远古以来。
  
  J. B. Leishman英译:
  Beyond all names I am yours, and have been for ages.
  
  请看“从远古以来”(and have been for ages),其对应的德语原文是“von weit her”,“von weit her”经“Google翻译”的结果是“from afar”,上海译文《新德汉词典》第1335页右栏“weit”条“与介词连用”有例句“von weit her kommen”(从远处来)。“梵高的耳朵”兄说“绿原先生德文水平要比英文高”,此例怎么理解呢?
  
  至于Dasha的语气呢,歌曰“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嘿嘿。

2008-07-10 07:47:55 Dasha   感谢楼上参与讨论的诸位。Dasha的几句胡言乱语能够让大家有所思索,Dasha心愿已足。
  绿原译本的质量问题,似乎目前已经在读者心目中基本定论,甚至Dasha可以放胆地说“在大陆所有通德语的人”之中,只是,只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还被堂而皇之地标称为“名著名译”。
  Dasha此帖并非想声讨绿先生,只是很好奇他错译的根源。正因为Dasha在首贴说的“为完成一位教授布置的任务”,梳理一些译文,顺手将积压在手中多年也没有详读的英译本也都再次通读一遍,才有这个“荒唐”的判断。
  
  回AT兄,绿原的诗歌排序很是怪异,但傻不知其依据是什么(并非“里尔克主要德文作品出版次序”),Dasha的那句话只是想说他并未如自己宣称那样依据德语SW原著。因为,Dasha手中所有英译本选集的顺序也不是绿先生那么排列。
  
  回曈小花兄,Dasha对“von weit her”的疑问恰恰是因为Dasha知道“weit”有表时间的意思,比如“es ist so weit...”,就像Duden大词典的词条5:“zeitlich entfernt in der Vergangenheit bzw. Zukunft”。但是此处,因为Dasha考察英译本的结果是:“and have been for ages”(J. B. Leishman),“From afar”(C. F. MacIntyre),“from now on”(A. Poulin),“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Gary Miranda)、“for all time”(Leslie Norris和Alan Keele)“from the first”(Stephen Mitchell),“as I've been from the beginning”(William H. Gass)……是这些摇曳多姿的不同译文让Dasha心旌摇荡。于是,翻各种辞书找依据,目前,大陆的出版物里,除了“新德汉”、至少熊方武主编的《德语常用词组大全》(北京: 外研社, 2004)第357页有“不远千里”。此外,林克译作“从遥远的国度”。所以,从德语来理解这个“von weit her”,第一反应应该是“空间”(“时间”,在词典上至少已经排到第五条啦),绿原理解为时间,只能说参考英译本参考的都忘了德语。因此话题,更想起张海燕在《漫游者的超越:里尔克的心灵史》“译后记”中说:“翻译里尔克的诗,我参考了几种英文译本,并根据德文原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对……”似乎正好可以借来说明绿先生并不孤单。只不过张海燕先生比较诚实。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03:28

22、第155页

作者: 谭余志
副标题: Ausgewaehlte Deutsche Lyrik
isbn: 7810957872
书名: 德语诗歌名家名作选读
页数: 437
定价: 23.00元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装帧: 32开
出版年: 2005.12

德语诗歌名家名作选读的评论


  书中第429-435页“附录:德语诗歌格律简介”,节译自: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84807/。尽管诗歌术语不太规范,但毕竟是第一种大范围介绍德语诗歌格律的文字。
  
  不过,近日再看到第155页(当初就以他的解释为标准了),却疑窦陡升。问题出现在Dasha近日研读的里尔克的“An H鰈derlin”,其第一句就是:
  Verweilung, auch am Vertrautesten nicht,
  ist uns gegeben
  
  里尔克正是在模仿H鰈derlin:
  Doch uns ist gegeben,
   Auf keiner St鋞te zu ruhn
  
  谭在书中第155页将“uns ist gegeben”解释为“我们是被命运注定的”,而上海译文“新德汉”S.449“geben”条IV:etw. ist jmdm. gegeben 某人善于做某事。DGW:1. geben.(etw. ist jmdm. gegeben (als Anlage, natürliche F鋒igkeit mitgegeben, etw. liegt jmdm.); mir ist es nicht gegeben, die Dinge leicht zu nehmen.) 2. <Adj.> a) vorhanden, vorliegend, bestehend: aus -em Anlass; im -en Fall (1. in diesem Fall. 2. gegebenenfalls); unter den -en Umst鋘den; etw. als g. (feststehend) voraussetzen; Wir k鰊nen also wohl als g. annehmen, dass er Ihnen einen Gefallen tat (Kemelman [躡ers.], Freitag 16); (Math.:) eine -e Gr鲞e; b) passend, geeignet: sie ist dafür die -e Frau; zu -er Stunde; Wir werden die Angelegenheit zu -er Zeit verfolgen (Bieler, M鋎chenkrieg 362); <subst.:> das ist das Gegebene (das N鋍hstliegende, Beste).
  
  于是,Dasha跑到Rilke.de的论坛求助,其回答是:
  Einerseits hat der "Duden" natürlich recht, n鋗lich dann, wenn es um eine "F鋒igkeit" geht.
  Andererseits hei遲 es ja nicht "mitgegeben", sondern "gegeben". Und damit stellt sich die Frage nach dem Zeitpunkt dieser "Gabe": ist "Verweilen" eine F鋒igkeit, das uns von Geburt an als Anlage "gegeben" sein mü遲e, oder ist es etwas, das die Umwelt uns w鋒rend unseres Lebens "geben" mü遲e, damit es uns m鰃lich würde?
  Damit wird wohl auch hieraus eine Interpretationsfrage:
  Warum ist uns "Verweilung, auch am Vertrautesten nicht, ... gegeben"?
  Liegt es daran, da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06:09

23、这是一个圈套


作者: 诺瓦利斯
副标题: 诺瓦利斯选集卷一
isbn: 7508041690
书名: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
页数: 314
译者: 林克
定价: 29.00元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07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的评论   


  这是一个圈套。林克的译文,不但很少“硬伤”,而且流畅,甚至可以说华美——从字节到尾韵对诗歌的形式摹写,更能看出林克的精进与苦心……无疑是刘小枫这套丛书乃至当下汉译作品中的佼佼者。但Dasha心中隐隐感觉到这是一个圈套,不是林克的、不是刘小枫的、更不是Novalis的,Dasha此刻行文,也不知道最终能否找到这个圈套的设置者。
  
  等CX对此书的电子化等了许久,有些等不及了,便在卓越买了一套。到手后,Dasha打开http://www.zeno.org/Literatur/M/Novalis,也打开施勒格尔(Friedrich Schlegel)和蒂克(Ludwig Tieck)主编的“Novalis Schriften”Reimer第五版的PDF(主要为了温习对Fraktur的认读能力),开始了阅读。
  
  对林克还是很有好感的,为了某种原因,上个月还又重新比对原文逐字精读了他译的里尔克。Dasha一直认为,里氏哀歌十首全译本,迄今计有李魁贤(曾转译自日、英译本)、绿原、林克、张索时(转译自英译本)、黄灿然(转译自英译本)、刘皓明六种,从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来看,林克译本,尽管错讹不在少数,仍是六种中最好的。林克译Trakl,至少6年前,在网上看到过他请求出版的网页,然后,在“流放地”看到了他的部分译文,也很美,很可读。可惜,不知道是Trakl的原因(先刚译本出版了)还是出版社的原因,林克译Trakl迄今不见出版。
  
  看林克译Novalis,首先感到的是他在基督教背景知识方面的精进,不再有当年那种捉襟见肘的错讹,但弄不懂华东师大2005年再版他的《〈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时,却只是更改了书名《〈杜伊诺哀歌〉与现代基督教思想》,路西弗(Lucifer)译成拉斐尔(Raphael)等等的硬伤却不做更改。
  
  比对德文把玩林克的汉字,很有一种被魅惑的感觉。林克的汉语行云流水一般,几乎已经不见了翻译的痕迹。林克的译笔,习惯于比对原文鸡蛋里找骨头的Dasha此刻眼见的却还是鸡蛋,没有骨头(当然,Dasha今生必定不是狗了,没有骨头也还能够活下去)。Dasha一直有个直觉,译文聱牙诘屈的时候,译者一定是没有读懂原文,因此就字拆字,一片云山雾罩;译文条清缕晰的时候,译者也一定是没有读懂原文,因此跳脱规避,一片移行换影。但此刻没有找到骨头的Dasha,却感觉自己像条狗,一个圈套已经扑面而来。愣愣地将目光移动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文字不知什么时候又返回到夜颂(Hymnen an die Nacht)的开始,忽然,“des verbreiteten Raums”惊醒了Dasha:林克将这个“verbreitete Raum”译成了“辽阔空间”,“verbreitet”是动词“verbreiten”(传播、散发、蔓延、扩展)的过去分词,过去分词做定语表达一种先行的或被动的状态,“verbreitet”此时则似乎表述的是“空间(Raum)渐渐开阔蔓延到远方”,林克译成“辽阔”,一定不算错译,问题就在这里——翻译不该是“找到一个意思与外文大概差不多的母语词汇然后集结成句成文成书”。Dasha说这句话,没有责难林克的意思,我们自己阅读母语,也未必全然领会作者的原意,有的作者甚至愿意被曲解,有的作者自己本来就写不明白……那么,译者在做什么呢?有什么用呢?目的何在?Wozu?
  
  圈套在语言本身。当一种奇妙的感觉袭来,我们往往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这种感觉,于是就有了言不尽意、无以言表、不可言说、unsaeglich……所以Wittgenstein说“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Die Grenze meiner Sprache ist die Grenze meiner Welt)。我们读书、读人、读世界,始终被囚在界限这个圈套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误读与被误读。所以,“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便成了一代代人渴求的神话。
  
  林克的圈套。林克的译文让你在欲仙欲死之际,忘却了你所见的只是铜镜中的花、流水中的月,忘却了这只是一份“the truth is over there”的X档案。
  
  刘小枫的圈套:
  诺瓦利斯从小嗜读古书——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诸如“概论”“通史”“导论”或什么什么“研究”一类的书,所谓读古书就是直接读古代大师们的原著……(编者前言,第三页)
  …… …… ……
  无论翻译还是阅读诺瓦利斯,我以为,不凭靠前人疏解,必定困难重重。(编者前言,第三页)
  【傻按:既然嘉许“直接读古代大师们的原著”,后文的“翻译”、“前人疏解”算不算是“‘导论’或什么什么‘研究’”呢?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08:00

24、幼狮文化在给谁戴绿帽子?


作者: 威尔.杜兰(美)
isbn: 7506011573
书名: 世界文明史(全24册)
页数: 0
译者: 幼狮文化公司
定价: 698.00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9-01

世界文明史(全24册)的评论


  幼狮文化译文:
  一位为他戴绿帽子的贵族把他赤身肉体地绑在一只尚未驯服的乌克兰野马上
  图片:
  http://qw.duxiu.com/getPage?sw=%B2%E9%C0%ED%CA%AE%B6%FE%BA%CD%B1%B1%B7%BD%B4%F3%D5%BD&channel=goqw.jsp&infl=&;allsw=&is=&bCon=
  
  出处:
  《世界文明史 卷八 路易十四时代》P.314
  【作 者】(美)威尔·杜兰(Will Durant)著 幼狮文化公司译
  【形态项】 636页 ; 26cm
  【出版项】 东方出版社 , 1998
  【ISBN号】 7-5060-1001-1 / K103:K565.3
  【原书定价】 CNY1998.00(全11册)
  【主题词】文化史(地点: 世界)文化史(地点: 法国 年代: 中世纪)文化史
  【参考文献格式】(美)威尔·杜兰(Will Durant)著 幼狮文化公司译. 世界文明史 3 路易十四时代 The age of Louis XIV. 东方出版社,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5667/
  
  原文:
  a Polish nobleman whom he had cuckolded had him bound naked on a wild Ukrainian horse
  
  出处:
  The Age of Louis XIV: A History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 - 第 386 页
  作者:Will Durant, Ariel Durant - 1963 - 802 页
  http://books.google.com/books?q=%22a+Polish+nobleman+whom+he+had+cuckolded+had+him+bound+naked+on+a+wild+Ukrainian+horse%22&btnG=Search+Books

2008-09-22 12:15:13 Dasha   www.com兄,不好意思,Dasha确实在否定此套书,甚至想否定大部分译本。
  中国大陆高校毕业的70后的学生,至少应该中学6年大学两年的外语学习,其中英语占大多数,Durant这样的通俗英文读物,如果借助词典还读不懂,实在对不起自己8年的学习,如果不肯下决心读英语原文,也一定是因为此书价值还不至于痛下决心读原文,那么,汉语译本,读不读也没有什么价值。
  此外,当下译文的翻译,恐怕有更多李魁贤、绿原这样性数格都不分的译者,读他们的译文,似乎可以说是在自杀。再比如这本书: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6703/,译者恐怕真的不知道自己在翻译什么,里尔克著名的《杜伊诺哀歌》所题献的主人“Furstin Marie Von Thurn Und Taxis-hohenlohe”,英语大致译为“the Princess of Thurn and Taxis”(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76703所据原版P.20),被刘皓明根据英译本习惯简称为“玛丽公主”(就像Prince不仅仅是“王子”还有“亲王”、“公、侯、伯……爵”……义,Princess,也不仅仅是“公主”义),到了此书里,却变成了两位夫人——“”(P23页注1:“特恩公爵夫人和塔克西斯公爵夫人”,傻按:Furstin是侯爵夫人或女侯爵)。译者对自己所译的内容毫无所知,就是外语好又有什么用?我们中国人,只要生理上没有障碍,说汉语自然没有问题,但我们敢说自己能看懂所有用汉字写成的图书吗?所以,真正自己觉得好的书,必须读原文:人家欧阳锋不就是因为黄蓉瞎翻译才练得走火入魔的吗?如果欧阳锋懂外语,恐怕华山论剑的结果、江湖的格局会迥然不同。

    因Internet而民智渐启,大陆读书人引用原文对汉译本的挑剔蔚然成风,于是某些出版社开始动起“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歪点子。香港一直被冠以“文化荒漠”的雅称,因此台湾的汉译本油然走俏。其实,除却在人文科学方面视角因环境而迥异于大陆、1949年有一些精英去台等长处,台湾的翻译,日语、英语以外的语言水平并不优于大陆,而且,据Dasha观察,台湾的翻译也与大陆的翻译类似,妈语大多很差。
  所以,不信任大陆的翻译之后,最好也别轻信台湾的翻译,甚至也不要信那些英译本,阅读,有执著、能力和条件下,最好读原文。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11:13

25、与旧版相比,除了价格的数值增大,就是错误的数值增大

作者: 拉尔夫·迈耶, 史蒂文·希恩
副标题: The HarperCollins Dictionary Art Terms & Techniques
isbn: 7802116740
书名: 最新英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
页数: 433
译者: 清华园B558小组, 杭间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08.6

最新英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的评论   


  旧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12133/
  
  错误举隅:
  
  新版第208页:
  mass color 主色
  见MASS COLOR
  
  旧版第242页:
  mass color 见MASS TONE 表面调。
  
  此外,两版此项前一词条“mass”的解释“主体”也很无法让Dasha接受,Dasha就不查原文了,因为Dasha买汉语译本就是想寻找汉语术语依据。
  关于mass:
  
  mass/m鎠/ I n.①(色)块;块面; 片②<建>在砖石墙面上施加了柱式、细部装饰、浮雕等而呈现的沉重体量.II vt.密集. mass tone画上的颜色在折光下呈现的最大亮度
  英汉美术词典 钟肇恒编 朱伯雄校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8. 第156页
  
  傻以为,这才比较靠谱。
  
  因此,在卓越花71.90元买的,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13:09

26、韩先生真的懂德语吗

作者: 范大灿
isbn: 7544701395
书名: 德国文学史(第4卷)
页数: 520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8-6

德国文学史(第4卷)的评论   


  Dasha的网站是www.myrilke.com,自然先看关于里尔克的章节。可是,看完以后,其他部分,也自然没有勇气看了。食客尝一口菜肴,就知大厨的深浅,Dasha看完一节,似乎也没有必要再看全书:
  1. 手民之误及其他:S.112,“Schlob Muzot”,通译“慕佐古堡”,此书译为“穆佐”,音译而已,无所谓,但是,“摺庇∷⑽?癇”;S.108. “荒原”,此处指T. S. Elliot的“The Waste Land”,书中附德语译名“Das w鰏te Land”,将“wüste”错拼成“w鰏te”;茨威格的“Das geheimnis des künstlerischen Schaffens”,将“künstlerischen”错拼成“k鰊stlerischen”;S.112,将“Fürstin”错拼成“F鰎stin”
  2. 错译:(傻按:不准确但能容忍的不在此列):S.106 “Die Letzten”,根据正文内容,应该译成“末裔”(人),被译成了“新鲜事”;S.106,“Die weise von Liebe und Tod des Cornets Christoph”(傻按,正确书名为“Die Weise von Liebe und Tod des Cornets Christoph Rilke”),被译成“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恨”,“Weise”没有被译出,“Tod”(死)被译成了“恨”……
  似乎,Dasha没有必要继续阅读了。买齐这套书,是因为当初很喜欢安书祉先生编写的第一卷。
  
  不好意思,今晨,与同事们喝酒,连干了16杯啤酒,语无伦次。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14:48

27、“文学理论入门”根本没有入门知识


isbn: 756007393X
书名: 文学理论入门与实践
页数: 382
定价: 39.90元
出版年: 2008-3

文学理论入门与实践的评论   


  应该就是这本书吧:http://www.amazon.de/dp/3825230554/,挺时尚的,中德同时出版,排除DAAD的基金,恐怕只能说这个“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材”选材太荒唐。这不是什么“文学理论入门”,如果细看其副标题“11 Methoden und ihre Anwendung auf E. A. Poe, Lu Xun und Heiner Müller”(关于E·A·坡、鲁迅和海涅·米勒的11种方法与应用),就知道是一本新潮论著而非基础理论教材。买此书是为了买《德国文学史(第三卷)》(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91699/),也没有细致查考此副题、目录,因此,很是吃苍蝇。而大陆版将德国人的优良传统也买椟还珠了,原书的“Personenregister”(人名索引)被省略,按理说还应该有“Sachregister”(术语索引),德国版亦无,只能说此书可能就是Dr. Michael Ostheimer的博士论文,根本不是什么基础教材。而Dasha购买的初衷也只是想知道一些文学术语的德语拼写而已,这一点点愿望,都不能被满足:这本名为《文学理论入门与实践》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教材”,就不能给咱一些入门知识吗?
  
  这里是一篇此书的德文吹捧(奥国人的?内含Dr. Michael Ostheimer的电话与伊妹儿):http://www.uni-protokolle.de/nachrichten/id/154740/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16:39

28、勘误

作者: Rainer Maria Rilke
isbn: 1564784975
页数: 235
译者: Burton Pike
定价: USD 13.95
出版社: Dalkey Archive Press
装帧: Paperback
出版年: 2008-10-20
又名: 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
书名: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

The Notebooks of Malte Laurids Brigge的评论   


  章节划分有些与原文诸版均不太相符。
  
  一些低级错误如下:
  P.39 "m&#39;engorgeuillir"正确为“m&#39;enorgueillir”
  P.84 "Gyldenl鴙es"正确为“Gyldenl鴙es”
  P.120 两处"d鴇en"正确为“d鴇en”
  P.196 两处"d鴇en"正确为“d鴇en”
  
  总之,文字流畅可读,情绪贴近原文,误译低于Dasha所见此前三种英译本,是以不再挑剔。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18:28

29、读后感


isbn: 7560837735
书名: 德语词组词典
页数: 602
定价: 38.80元
出版年: 2008-12

德语词组词典的评论


  在《前言》、《编排说明》里两次申明“力求实用、释义准确,突出词组的语义特点与风格”,然而,比如“das Land, wo Milch und Honig flie遲”,在《编排说明》第4页、《词组正文》第314页,被释义为“富庶之地”。但是,按照“释义准确,突出词组的语义特点与风格”的要求,应该知道这个词组的“圣经背景”,比如应该指名诸如路德版《出埃及记》3: 8:“ein land / darinnen milch vnd honig fleusst”(ein Land, darin Milch und Honig flie遲)等出处,还应该知道汉语基督徒多称之为“流奶与蜜之地”。
  由此,想到上海译文的《新德汉词典》,比如1190页“Tür”条有“Mach die Tür von au遝n zu!”的对应解释是“[口]你滚(或出去)!”,则完全忽略了直译或者说原文所表达的幽默——“请从外面把门关上!”。赵本山说出这句话,全国人民哈哈一乐,却根本不知道,这就是一句德国人的日常口语。
  翻译的时候,往往追求流畅与优美,而忽视特点与风格。不同民族的不同表达习惯,因此被模式化成毫无趣味的陈词滥调,进而男人女人、古人今人,张口千篇一律。我们旅游的时候,想要找寻的总是地方特产而不是遍布超市的大路货,我们读异国的东西,想来不是要听到他们和我们一样的声音,而是他们所秉有的不同,让我们新奇,让我们知道天下之大、宇宙无边。由此推论,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可以说并无可取之处。反而是鲁迅的“硬译”、反而是“异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多彩。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20:12

30、原著本就是一部蹩脚的当代小说

作者: 【德】彼得·黑尔特林
isbn: 7214058464
书名: 荷尔德林传
页数: 393
译者: 陈敏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16
出版年: 2009-07

荷尔德林传的评论   


  原著本是一部蹩脚的当代小说(http://www.amazon.de/dp/3462024868/),被拿来炒作成传记,很是诧异。
  翻开版权页,作者的西文拼写是“Holdoriln. P.”,伟大而雷人:“Holdoriln”无疑是“H鰈derlin”(Google时就会提示你),“P.”是作者“Peter H鋜tling”名字缩写。
  汉译,比如第179页有“他逐字逐句地研读康德的著作《纯粹理性世界内的宗教》”,很是让Dasha茫然,大概是指“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遝n Vernunft ”(李秋零译作“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不过,多年前习惯给汉译文本挑错的Dasha,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低劣译文,已经一点儿脾气都没有了,也就不再核对原文来说事了。愿有才俊在读过这本译作之后写出伟大的“海子”式的诗篇。
  “外国文学”(毋宁说是“翻译文学”乃至恶毒地名之为“劣等翻译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马原为首的读汉译文本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模仿到海子透过粗劣的汉译洞见异国的诗心,很是一个奇妙的现象。
  倭人在评论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时说“なんか夢の中のような出来事が実際に起きちゃうメルヘンチックな国ね ”,确实,不通国学的人被奉为“国学大师”,对戮力提携过自己的胡适陈寅恪等前辈以怨报德的人被尊为“人品高尚”,这样的国度,童话都能够实现、梦境都能够成真,还有什么可“友邦惊诧”的呢,还有什么不能“纵做鬼也幸福”的呢。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5 11:22:59

31、从这部博士论文中能够获取的知识不止于“称谓”


作者: 王瑞
isbn: 7500475780
书名: 莎剧中称谓的翻译
页数: 286
定价: 26.00元
出版年: 2008-12

莎剧中称谓的翻译的评论   


  对于“莎学” 外的非专业读书人比如Dasha而言,从这部博士论文中能够获取的知识不止于“称谓”:莎翁英语原文流变的陈述、莎剧汉译版本的爬梳,英汉“称谓”(Forms of Address)系统的比较,英语“称谓”的文化背景……这些,仅仅用成语“获益匪浅”来总结应该是不够的。
  作者书中说:“缺乏权威的底本就不可能有衡量译作质量的统一标准……缺乏高质量的参校本会造成对原文的某些误解,导致误读……”这些话,不仅对莎剧汉译的研究提供一种宣言式的纲领,对从郭沫若译《鲁拜集》到当下中国混乱的翻译现状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示,对那些以其他语种来转译成汉语的文本无疑更是一种嘲讽……甚至,Dasha愿意以此为衡量译文是否值得阅读的刚性标准。
  当然,作者书中的一些结论,包括译名的最后选择,还很有商榷的地方;对于汉语称谓系统的涉猎,也还只停留在梁章钜的《称谓录》和几本今人编写的“称谓词典”上,许多帝王的亲属称呼还没有想到“皇叔、皇兄、御弟、御妹……”等更准确细致的名词……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手民之误,比如第193页“general”误作“gneral”……尽管Dasha在“称谓”方面从此书中几无所获,但似乎这并不影响Dasha对这部书的青睐,尤其是各种论文抄袭风行的当代……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09:55:06

32、毕竟是最早一部汉字的谈论德语从句的专著

作者: Wolf-Dietrich Zielinski
isbn: 756150375X
书名: 德语从句基础
页数: 290
定价: 2.50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锦裕
装帧: 平
出版年: 1991
又名: ABC der deutschen Nebens鋞ze

德语从句基础的评论   


  编译自: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M8RqtdqQHtIC
  一些汉语需要还原成德语句式才易理解,原书的Liste被轻率地省略(但仍能看到“表1”之类的残骸),印刷错误也频频出现,但属于汉语里最早一本详细讲述“德语从句”的语法专著
  汉语试读:http://book.idoican.com.cn/Detail/newbookView.aspx?BookId=m20070827m801w015468
  郑寿康、杨建明著《实用德语从句》(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ZuZIW_vwksC),台湾中央图书出版社,与此书可以互补。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09:56:57

33、假如海子没有自杀……


作者: 洛夫
isbn: 9579547750
书名: 洛夫詩歌全集(1~4冊)
页数: 2376 页
定价: 2200
出版社: 普音文化
出版年: 2009-04-10

洛夫詩歌全集(1~4冊)的评论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喜读洛夫的,印象最深的似乎是《外外集》里那些“X之外”。“洛夫”这个败家的笔名,当年检索书目与偷电子书,分外吃力,不是“巴甫洛夫”就是“冈察洛夫”“克雷洛夫”“季米特洛夫”……其后,一位台湾大兄知道Dasha喜欢洛夫的文字,赠送Dasha一本他的《漂木》,胃口大倒,不过,这次知道出版了这个1000册限量版全集(人活着就出“全集”,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于是在“淘宝”下了订单,耗资421.10元人民币。那厢有定价158.00元人民币的三卷本一种大陆图书,虽然原作者的德语原文7种全集Dasha迄今已经购买了5种,花费超过1,000 EURO,但此种汉译、研究,Dasha发誓书加邮费不超过百元再买。
  
  看洛夫的自序,“江郎才尽”这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成语凄然涌上Dasha的心灵:
  
  “由六、七〇年代对现代主义的热切拥抱,到八〇年代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的回眸审视,重加评估,再到九〇年代追随前人的脚步,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中国的诗歌美学,做有机性的整合与交融,而在近廿年中,我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又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由激进张扬而渐趋缓和平实,恬淡内敛,甚至达到了空灵的境界。”
  
  这段话,如果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恐怕就是一种仪式上的用语了。
  
  喜欢洛夫当年的文字,是喜欢“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 已在千帆之外”、“一挥鞭 / 蹄声便成为永不回头的山色”、“海在最咸的时候我才发现 / 那蹲在岩石上想心事的人 / 绝对不是那种说蓝就蓝了起来的 / 晚云”、“你曾是自己 / 洁白得不需要任何名字 / 死之花,在最清醒的目光中开放 / 我们因而跪下 / 向即将成灰的那个时辰”……这种喜欢,自然出于Dasha自己的一种文学趣味,但非要从理论上谈论其高度的话,也似乎可以归结为语言奇诡、意象丰盈什么的,找出种种可以令其屹立于文学史的理由。这些“外外集”里的文字,放在其诞生的时代,应该怎么肯定也不过分,放在洛夫写作的年龄,Dasha也一直期待其终于浑然天成,而不再是由“你曾是自己 / 洁白得不需要任何名字 / 死之花,在最清醒的目光中开放 / 我们因而跪下 / 向即将成灰的那个时辰”发展到“你是火的胎儿,在自然中成长 / 无论谁以一拳石榴的傲慢招惹你 / 便愤然举臂,暴力逆汗水而上 / 你是传说中的那半截蜡烛 / 另一半在灰烬之外”这样虎头蛇尾的诗篇,不再是“只有我能说出死亡的名字 / 当石磨徐徐推出一颗麦子的灵魂 / 如一根烧红的钉子插在鼓风炉的正午 / 我们是一篮恋爱中受伤的桃子 / 我们把皮肉翻转来承受鞭打 / 而任血液 / 在体外循环”这样的诗节里只有“只有我能说出死亡的名字”才可圈可点、可赞可叹。然而,其“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歌的回眸审视,重加评估”却变成了“石破 / 天惊 /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 这时,我乍见窗外 /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 背了一布袋的 / 骇人的意象 /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 已挟冷雨而降”,不过是“石破天惊雨逗秋”,不过是“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而此诗的结尾,竟然是“喝酒呀喝酒 / 今晚的月, 大概不会为我们 / 这千古一聚而亮了 / 我要趁黑为你写一首晦涩的诗 / 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 / 不懂 / 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自恋如斯,应该是忘了李贺那个朝代还有白乐天。比至他自诩的“追随前人的脚步,将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中国的诗歌美学,做有机性的整合与交融”的年代,大多是这样的句子:
  
  …… ……
  山雨滂沱的日子
  校书
  坐禅
  饮一点点庄子的秋水
  或隔着雨窗
  看野烟在为南山结着发辫
  偶尔,悻悻然
  回想当年为安禄山所执的
  种种不甘
  一天便这般琐琐碎碎地
  或立,或坐,或掷笔而起
  …… ……
  
  这样的诗句,在同时代的大陆年轻诗人柏桦写下了类似的文字:
  
  …… ……
  在清朝
  诗人不事营生、爱面子
  饮酒落花,风和日丽
  池塘的水很肥
  二只鸭子迎风游泳
  风马牛不相及
  
  在清朝
  一个人梦见一个人
  夜读太史公,清晨扫地
  而朝廷增设军机处
  每年选拔长指甲的官吏
  
  在清朝
  多胡须和无胡须的人
  严于身教,不苟言谈
  农村人不愿认字
  孩子们敬老
  母亲屈从于儿子
  
  在清朝
  用款税激励人民
  办水利、办学校、办祠堂
  编印书籍、整理地方志
  建筑弄得古香古色
  
  在清朝
  哲学如雨,科学不能适应
  有一个人朝三暮四
  无端端的着急
  愤怒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他于一八四○年死去
  
  两相对比,Dasha不得不说,柏桦要优秀得多。而下面的一首诗: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是张枣的《镜中》,这样的浑然天成,既古典又非古典、既现代又非现代的Dasha认为无一词为败笔的诗歌,洛夫似乎迄今也没有写出一首。
  
  多年以来,Dasha一直奇怪,台岛那边,纪弦、痖弦那些或被称为高雅的诗人,他们文字的圆熟、可读、耐人寻味的程度,反而不如席慕蓉,反而不如罗大佑、齐秦……;相较之下,洛夫也算是那些高雅诗人里的异数了。这也可能是当初Dasha喜欢洛夫文字的潜在原因。
  
  这个时代,Dasha曾经的活着的偶像,一个个自甘黄昏(包括前文提及的张枣、柏桦),Dasha已经木然了,只是偶尔猜测:假如海子没有自杀……;洛夫在此次千册限量版中的“自我膨胀”,因此,Dasha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拉拉杂杂如上文字,谨作为对421.10元人民币的一个交代。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09:58:35

34、言多必失

作者: [奥]里尔克
原作名: Duineser Elegien
isbn: 7560841414
书名: 杜伊诺哀歌
页数: 199
译者: 林克
定价: 16.00元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0

杜伊诺哀歌的评论   


  俗云,言多必失。对林克来讲,很是贴切。错误太多,根本没有读懂德文。汉字太拘泥,完全没有了译Novalis的轻灵。旧译错误只字未改,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初Dasha极力肯定他,结果,可能很多诗歌的翻译甚至还不如绿原。译后记里,林克说冯至译里尔克“几乎达到一字难易的程度”,但,比如冯至最经典的《豹》,第一句“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 缠得这般疲倦”,此“缠”字,就是将“geworden”(原型“werden”)误读为“gewoben”(原型“weben”);林克继续赞扬冯至以结尾,说:“唯有大地上的歌声,在欢庆,在颂扬”,这是他自己的译文,冯至译作“在颂扬,在欢呼”,看来冯至还不算是“一字难易”,而德语原文“heiligt und feiert”中,动词“heiligen”(heiligt),既没有“颂扬”的意思,也没有“欢呼”的含义。新德汉的三条释义大抵是“使神圣化;尊崇;为……辩护”,在神学术语或者在国语和合本圣经里,就是“分别为圣”,直白地说就是“祝圣”;德语的“Heilige”,即“圣徒、圣人”,因此,不用再Dasha更多废话了。Dasha也不想继续废话罗列林克译文的其他错误。毕竟,Dasha不是德语教师,也不是在批卷纸。

2010-02-11 15:42:50 Dasha   里尔克汉语译著,沉寂了一年多,终于又出了这一本。这是被列入孙周兴, 高宣扬主编的“同济·欧洲文化丛书”中“德意志文化丛书”里的一种。由于其书名署名为“杜伊诺哀歌”而不是“里尔克诗选”,许多人恐怕误以为是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杜伊诺哀歌〉与现代基督教思想》的重版《〈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的重版。其实,这是林克译的纯粹的里尔克诗选,从Stunden-Buch(林译名为“祷告书”)到1906-1926年未刊诗集,林克应该是挑着自认为译得很稳妥的出版了。可惜,含情脉脉地期待着的Dasha饱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林克非但“旧译”中的讹误无一修订,新译中低级错误更是层出不穷:仅第25页《早年的阿波罗》(Früher Apollo),将“Schl鋐e”(太阳穴)误读成“Schlaf”(眠息),将“ausl鰏en”译成“赎回”(倒是没有像诸家英译本、绿原等将之读成“aufl鰏en”,但根据德国大大姐Barbara Maag处所获得的回答,此“赎回”依然不对);此外,“noch”、“ganz”、“aller”全都略去不译,将“unbelaubte”译成“光秃秃”(未生出叶子,所以后面才出现了“sp鋞er”)、“sp鋞er”译成“需一段光阴”(大抵是“日后”的意思)……再说第27页《爱之歌》(Liebes-Lied),起句的“Wie soll ich...”就开始错,错成“我怎样……”,译后记里,林克说冯至译里尔克“几乎达到一字难易的程度”,但这句冯至译得很正确“我怎能……”,他却修改了。所以Dasha要说,“当初Dasha极力肯定他,结果,可能很多诗歌的翻译甚至还不如绿原”。“可能”二字,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这样多的错讹。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01:21

35、比较文学的怪物

作者: Jinhyung Park
isbn: 3631424817
书名: Rainer Maria Rilkes Selbstwerdung in buddhistischer Sicht. Ein literatur- und religionswissenschaftlicher Beitrag zu einem neuen Rilke-Verst鋘dnis
装帧: Broschiert
出版年: 1990


Rainer Maria Rilkes Selbstwerdung in buddhistischer Sicht. Ein literatur- und religionswissenschaftlicher Beitrag zu einem neuen Rilke-Verst鋘dnis的评论   1


  Jinhyung Park,大约汉语就是“朴镇炯”。此兄扉页弄出了《五灯会元》,照得Dasha一愣一愣的:
  Bevor du Ch&#39;an studierst,
  sind Berge Berge
  und Flüsse Flüsse
  
  W鋒rend du Ch&#39;an studierst,
  sind Berge keine Berge
  und Flüsse keine Flüsse mehr
  
  Hast du dann die Erleuchtung erlangt,
  sind Berge wieder Berge,
  und Flüsse wieder Flüsse.
  
  
  于是Dasha找来原文: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中国的“Ch&#39;an”与天竺的“Buddhismus”虽有渊源,但如何能够扯到一起呢?里尔克仅仅在罗丹在Meudon的花园里看到过一尊佛像,怎么会想到中国的“禅”,就算里尔克看过众多佛像,读过南传佛教“阿含经”的德语译本Die Reden Gotamo Buddhos,根本不懂汉语的里尔克也仅仅是从百科全书Allgemeine Encyclop鋎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Künste的词条里读过孔夫子。
  
  此书无疑就是比较文学(Vergleichenden Literaturwissenschaft)的怪物。至多比中国大陆拿着译本比较的能可信一些而已。
  
  
  
  Park, Jinhyung, geb. 1957 in Ulsan, Südkorea. Studium der Germanistik, Koreanistik und Religionswissenschaft an den Universit鋞en Sogang und Regensburg. Promotion in Regensburg. Seit 1991 Professor für Germanistik an der Pus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Verschiedene Buch- und Zeitschriftenpublikationen zur deutschen Literatur des 20. Jahrhunderts.
  
  Forschungsschwerpunkte: Rainer Maria Rilke, Paul Celan, Ingeborg Bachmann, Literatur und Religion.
  
  Emails: jhpark@pufs.ac.kr oder rilkep01@yahoo.co.kr
  http://www.inst.at/bio/park_jinhyung.htm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03:03

36、ich glaube kein Amerikaner, nachdem ich viele englische 躡ersetzungen gelesen habe.

作者: Rainer Maria Rilke, Wolfram Groddeck
isbn: 3150175100
书名: Gedichte von Rainer Maria Rilke. Interpretationen.
页数: 248
出版社: Reclam, Ditzingen
装帧: Paperback
出版年: 1999-10-1


Gedichte von Rainer Maria Rilke. Interpretationen.的评论   


  Ich bin irre, wenn ich die Interpetationen lese. Hilf mir, bitte. Das Gedicht ist Rilkes "Auswanderer-Schiff":
  
  http://de.wikisource.org/wiki/Auswanderer-Schiff
  
  einer der Interpetationen ist:
  
  In den zwei letzteren faltet sich das erstere gewisserma遝n auf, und zwar in dem Sinn, da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05:02

37、比较文学Ph.D.与“诗人译诗”


作者: Rainer M. Rilke, Siegfried Mandel, Aaron Kramer
副标题: A Posthumous Cycle of Poems
isbn: 0870810219
书名: Visions of Christ
定价: USD 19.50
出版社: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装帧: Hardcover
出版年: 1967-06


Visions of Christ的评论   


  不独针对此书的比较文学Ph.D. Siegfried Mandel先生与诗人Aaron Kramer先生。
  
  所谓比较文学Ph.D. ,就是妈语学得不怎么样外语也学得不怎么样,你跟他谈妈语他就跟你谈外语,你跟他谈外语他就跟你谈妈语:就像他在同游泳冠军比下棋,他赢了,你二啦;他跟象棋冠军比游泳,他又赢了,你又二啦。总而言之,信他的,你就是四。
  
  所谓“诗人译诗”,情形跟上面的Ph. D.极其相似:你说他译得不准,他会说为了像诗而“意译”,你说你读不明白,他会嘲笑你不懂诗。有人打着上帝的旗号,他就打着诗的旗号,有狼披着羊皮动歪心眼儿,他就披着诗人的外衣动着邪念。
  
  再说此书,诗歌排序毫无依据、道理,里尔克生造的词你看不懂,他更看不懂,然后让你比他还看不懂。没有注释,那么多拉丁语,那么多圣经引语,好像美国人都是基督信徒似的,都看过Nietzsche似的……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07:33

38、细看那些爱着的人吧

作者: Rainer Maria Rilke
副标题: Briefe an Valery von David-Rhonfeld
isbn: 3458171681
书名: Sieh dir die Liebenden an
定价: EUR 22.99
出版社: Insel Verlag
装帧: Gebundene Ausgabe
出版年: 2003-10-20


Sieh dir die Liebenden an的评论   


  不知是什么力量促使本无意于隐私的我越过里尔克的文本将目光投向他的生活。出于对死无对证的“历史/故事”的极度不信任,我对个人的“历史/故事”即“传记”也毫无兴趣。而且,所谓“传记”,在昔人尽逝之后,无疑也只剩下了文本。文本,在解读/解构、阅读/误读之间,最终也只会归于虚空。
  引起我兴趣的,是因为里尔克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Lou Andreas-Salomé。游走在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之间的Lou,里尔克在她心中的份量,当时无人可知,如今更加无从而知。当August Stahl(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82582/)语含哀怨地谈到里尔克手写给Lou的未刊诗集《Dir zur Feier》(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67398/, S. 171-198。里尔克同时正式出版的诗集名为《Mir zur Feier》)的时候:
  Diese handschriftliche Sammlung von Gedichten an Lou Andreas-Salomé aus der Zeit zwischen dem 26. 5. 1897 und dem 22. 5. 1898 wurde wohl im Jahre 1898 zusammengestellt und fand sich im Nachla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09:09

39、装帧不错,赞一个

作者: [德] 保罗·策兰 (Paul Celan)
isbn: 7561777183
页数: 600
译者: 孟明
定价: 68.0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10-09
书名: 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诗选的评论   


  书中许多是王家新没有译过的,至少这些没译过的,不可能抄王家新,王家新未免太“小气”(但王的指责,孟确实脱不了嫌疑)。书后标明欲弄出全集,有壮志,可惜,翻译得太过意译,贪污了不少原文,挟带了不少私货,汉语太僵化,没有了策兰的那种“后现代”语言锋芒;比对德语原文(Dasha手中有“图宾根手稿考订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46856/,据Dasha所知,其所据HKA目前还没有完全出版: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74537/),无甚可学之处:作为译者,词义的选取有些过于武断,比如把“Rosenstunde”(玫瑰时刻)非要转译为“时光玫瑰”……未免过于越厨代庖,而策兰的自造词(eigene Wortbildung)太多,这种译法对不起策兰也对不起不懂德语的读者。
  
  编辑似乎不通德语,如第388页孟明注曰“按此句原文du / kommst / zu / dir. 亦可理解为‘你 / 不会 / 醒 / 来。’”,德语原文“kommst”后实际尚有“nicht”,否则,意思正好反了;并且,前后注释重复、译名不统一等问题频现,孟明不察,编辑亦不察,甚憾,日后再出“全集”,修订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Dasha想想都恐惧。
  
  不过,诚如廖伟棠所言,还是很可读的。当然,Dasha的意思是说目前除了“王、芮本”和“孟本”外没有更多汉译本可选、且您不懂德语的情况下。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3-1-6 10:11:15

40、在《凡例》中自诩根据“约定俗成”

作者: 周燮藩
isbn: 7532612414
书名: 犹太教小辞典
页数: 334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价: 23.00元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06
犹太教小辞典的评论   


  真的是一本不值得购买纸本的垃圾书。编撰“犹太教辞典”应该是犹太教的专家吧,应该对犹太教了如指掌吧,第173页:艾哈苏鲁斯(Ahasuerus)
  可叹编者竟不知道这个“Ahasuerus”就是“亚哈随鲁”,事件出现在旧约以斯帖记里。这个词,新德汉第28页弄出个“阿赫维斯”,更荒唐。倒是马恩列斯编译局的同志们博学,能够精确地译成“亚哈随鲁”。
  
  傻按:
  亚哈随鲁(Ahasver)
  1602年在莱登印刷的一本德语民间话本中记载,犹太人亚哈随鲁在耶稣去往各各他受刑的“苦路”上辱骂了耶稣,被罚永世流浪,所以又称“永世流浪的犹太人”(Ewiger Jude)。“亚哈随鲁”(Ahasver,Ahasveros,Ahasverus),意在影射《旧约•以斯帖记》里的非犹太人的王亚哈随鲁。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Gossudar的书评和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