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指舞如歌

[【政法哲学类原创】] 从矛盾律到善意原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8: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chaque于2009-02-24 17:17发表的 :
也许这句话的预设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者/说话者(agent/speaker)的行为或发言是无矛盾的。”换言之,也就是认为“理性”至少是蕴涵了“无矛盾”。
.......

我同意这种说法:“一个理性的行为者/说话者(agent/speaker)的行为或发言是无矛盾的。”不过,这里的“无矛盾”应理解为广义的无矛盾,而不能仅限于狭义的无矛盾(即禁止同时断定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

chaque兄把话题引到了“民间科学爱好者”,真是巧极了——其实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之一。

我在陈学雷先生的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67)中见过几个例子,认识到一个道理:想从逻辑上驳倒一个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理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提出什么反驳,他都可以从容破解,你无法证明他违反了逻辑规则。因此,仅就狭义的无矛盾而言,他的理论未必违反矛盾律。但是他确实违反了广义的矛盾律。

民间科学爱好者通常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现代科学包含根本性的错误,“有执照的科学家”的才智和眼光存在巨大的缺陷(所谓“肉食者鄙”),需要他的理智之光的照耀。但是他们每每带着强烈的渴望向主流科学界推销自己的理论,此时,他们假定了他们的推销对象——即听者——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他们的理论。这时他们已经陷入广义的自相矛盾:他们既假定对方是愚蠢的,又假定对方是智慧的。

反之,如果你反对一个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理论,而与之展开论辩,那么你很可能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你在展开论辩之前,预设了这场论辩是值得的,即有可能产生你所预期的效果;然而,你与论敌的认知背景的巨大差异已经决定,这场辩论注定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不知chaque兄是否看过顾长卫操刀的《立春》。王彩玲是一个民间音乐家,甚至很可能是一个有才华的歌唱家。终其一生,她都在绝望地幻想在金碧辉煌的演唱大厅中一展亮丽的歌喉。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甚至令人钦佩——的悲剧人物,但是,她对音乐的执着之中,隐藏着对成功的热望,而她所欲求的成功完全是世俗性、功利性的。她追求成功,这是其行为中的理性方面;她追求成功的手段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这是其行为中的非理性方面。因此,此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体。(当然,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只不过不这么典型和明显。)

我相信,大多数民间科学爱好者的人生道路与王彩玲极其相似。他们穷其一生追求一个辉煌的梦想,这种勇气和执着令人赞叹感慨,也令人唏嘘遗憾。但是在这种追求之中,隐藏着他们不愿正视的世俗功利。

作为对chaque兄的回应,以上议论多少有些跑题了。我觉得chaque兄很重视人类行为中的非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以后,多数哲学家已经认识到理性的局限。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以理论方式描述出来的内容一定是理性的,因为“理性”是“理论”的一个内在要求。建构一种非理性的理论,就如同画一个“圆的三角形”一样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明知善意原则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原则,但是我们在对话中(例如我们此刻正在进行的对话)却总是假定了善意原则的可应用性。善意原则不可应用的场合当然很多,巧妙之处在于,这类场合永远不是“当下”场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兄说理精妙,真是要引得“天花乱坠”了。

我想到佛家所说的智慧和方便,佛说相互矛盾的地方,就常常用“方便”“权巧”带过,看了chaque兄的论说,倒是觉得这些个方便善巧,原来也是居于理性核心的,这或许也是各大宗教的根本经典多半充满矛盾却比各类论证更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另外从这个角度去看密乘的双身法,粗看似乎也还蛮通顺的,具体的咱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指舞兄的文字很有启发性,我谈一点想法。

戴维森的善意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应该是有限度的命题,不能在条件缺失的前提下无原则地扩展,否则同样距离戴维森所谓的“善意原则”很远。这里,其实涉及到的就是“理解的条件”问题——“善意原则的限度” (The Limit of Charity and Agreement)。

首先,善意必须是有起点的概念。戴维森用“最大化”一致信念奠定“善意”或者“宽容”是比较明显的,尽管后来强调要基于“尽量完善”一致的信念,在词语解释意义上的合理性大为增强,但是仍然不能出现“超越论证”(transcendental argument)的问题,至少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就是在解释时将说话者认为是理性的,尽可能认为其行为是可理解的时候,这里的“理性”无法规避主观的判断倾向,事实上将说话者设想成理性的本身就是有瑕疵的。这实际上是个戴维森所要求的定位问题(locating problem),不能理解为先验的规定,而恰恰是要源于经验事实的判断。

其次,善意必须是有落点的概念。戴维森同样强调落地问题(landing problem),这决定于“倾听”、“交流”和“沟通”。如果交流的参加者在信念上有很大的一致,那么善意原则就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落点的直接硬着陆就会很扎实。反之,“交流”的整体缺乏或者只有很少的信念趋于一致的话,善意就无法保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而只能是采取间接软着陆,以谋求“尽量完善”的一致了。所以,善意原则又是有限的命题。在“尽量”的意义上,达至“整体”的善意就变得十分有弹性,或者不可强求了。

总体来说,善意原则只是一个有限适用的原则,不是一个适用于说明所有解释的普适模式。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毕竟戴维森强调整体的善意有助于在复杂情况下提供一种交流沟通的解释模式,看到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接受是重要的,不回避矛盾,是可取的。

如果有人看到文中的笑话不乐,同样是可以理解的,而绝不是距离戴维森的“善意原则”很远,这与是否懂得矛盾律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2: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逻辑辑三大基本定律:

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定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仅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于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个时间、地点的同一对关系;
  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
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

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
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
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


http://tieba.baidu.com/f?kz=319387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22: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i.baidu.com/ckls/blog/item/36fdd0ec123f583a2797915b.html
全知论据(argument from omniscience):
(例如:所有人都相信某些东西,每个人都知道的。) 辩者需要有全知能力以清楚每个人的信仰、怀疑或他们的知识。小心如「所有」、「每个人」、「每种东西」、「绝对」等词语。

诉诸权威(argument from authority / 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
以「专家」或权威的说话作论据的根基,而不是用逻辑或证据来支持该论据。(例如:某某教授相信创造科学。)只由於某个权威的声称,不足以代表他已令这声称正确。假如辩者展示某专家的论据,那麽看看它有否伴随着原因,以及它背後证据的来源。

主流思想谬误(bandwagon fallacy):
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或实践,便认为一个思想有价值。(例如:大多数人相信神,所以它一定是真的。)只因为很多人相信某些东西,与那是事实与否并无关系。如很多人在黑死病时期都相信疫症是由於魔鬼引起,有多少人相信跟疫症的起因全无关系。

循环论证(circular reasoning):
陈述某命题,而其实那正是需要被证实的。(例如:神存在是因为圣经有记载,圣经存在是因为神所默示的。)

确认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
(类似监视下的选择)这是指一种选择性的思想,集中於支持相信的人已相信的证据,而忽略反驳他们信念的证据。确认性偏见常见於人们以信心、传统及成见为根据的信念。例如,如果有些人相信祈祷的力量,相信的人只会注意到少量「有回应」的祈祷,而忽略大多数无回应的祈祷。(这表示祈祷的价值最差只是随机,最好也只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混淆相关及起因(confusion of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例如:玩象棋的人男性比女性多,所以男性棋艺也比女性高。又例如:儿童观看电视的暴力场面,成长後会有暴力倾向。)但是,那是由於电视节目引致暴力,还是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喜欢观看暴力节目?真正引致暴力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与电视无关。Stephen Jay Gould 把相关引致的无效假设称为「可能是人类推理上两三种最严重和最普遍的错误」。

错误二分法/排中(excluded middle / false dichotomy):
只考虑极端。很多人用亚理士多德式(Aristotelian)的「非此即彼」的逻辑去解释上下、黑白、对错、爱恶等。(例如:你若非喜欢它,就是不喜欢它。他如不是有罪,就是无罪。)很多时人们没有看到在两个极端之间出现的连续,这个宇宙也包含很多「可能」的。

监视下的选择(observational selection):
(类似确认性偏见)指出有利的,却忽略不利的事实。谁去过拉斯维加斯(Las Vegas)赌场会见到人们在赌桌上和***上赢钱,赌场经理会响钟及鸣笛以公告胜利者,却永不会提及失败者。这可令人觉得胜出的机会看来颇大,但是事实却刚刚相反。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创造一个虚假的情况,然後去攻击它。(例如:进化论者认为所有事物都是随机的。)大部份进化论者认为,在自然选择的解释下,可能包括偶发的成份,但并非全然依靠随机。抹黑你的对手只会令讨论的功能偏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0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兄都太强了,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引用第20楼指舞如歌于2009-02-24 18:24发表的 :
民间科学爱好者通常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现代科学包含根本性的错误,“有执照的科学家”的才智和眼光存在巨大的缺陷(所谓“肉食者鄙”),需要他的理智之光的照耀。但是他们每每带着强烈的渴望向主流科学界推销自己的理论,此时,他们假定了他们的推销对象——即听者——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他们的理论。这时他们已经陷入广义的自相矛盾:他们既假定对方是愚蠢的,又假定对方是智慧的。 反之,如果你反对一个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理论,而与之展开论辩,那么你很可能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你在展开论辩之前,预设了这场论辩是值得的,即有可能产生你所预期的效果;然而,你与论敌的认知背景的巨大差异已经决定,这场辩论注定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

此段对民科的刻画小弟有疑义,向指舞老师请教一下。

如果照兄这个描述,民科们毫无疑问是陷入了矛盾律的泥淖,然而问题在于,民科是不是都必然作出如此强烈的主张?

我们可以中立性地将民科们界定为“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刻意与当代科学成就保持距离,他们试图自己创造一套描述世界的术语并以此建立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

兄说,这些人认为

[blockquote]现代科学包含根本性的错误,“有执照的科学家”的才智和眼光存在巨大的缺陷(所谓“肉食者鄙”)[/blockquote]

我们可以从兄的这句话中分离出两点主张,我分别称之为强主张与弱主张。强主张直接诉诸人的理性认知能力(capacity),是说“官科的认知能力或者智识运作能力有问题”;而弱主张则没有那么激进,他们认为现代科学最根本的那些假设是错误的。

那么限制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就是,民科分子是不是一定会给出一套如兄所刻画的“强主张”,进而深陷矛盾律的泥淖呢?

如果我是民科,我会这样来回应您的批评,我会对官科们说,“哦,我不是说你们的认知或理性推理能力有问题,我只是认为你们持有一套关于这个世界的错误信念(false believes),你们应该转而接受我的这套东西,因为我的这一套信念体系是为真的。”——当然,这种回应要比认为现代科学成就“最根本”的“假设”皆是谬误来得更为温和,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种回应的可能性,毕竟“我”的立场还是在上面的这个中立性界定之内。但这样的回应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矛盾律的威胁。

我们还可以想象传教士的工作:传教士们肯定是认为他们传教的对象是有能力来接近上帝的;之所以他们目前没有接近上帝,是因为这些人的心灵都被虚假意识给遮蔽着。这其实是一回事,民科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创的宗教(或者形而上学?),他们拿着这玩意来向现代科学的信仰者传教,他们认为这些误入歧途的人在他们的启发下是可以重新找到正确的信仰的。

当然,兄说的是“民间科学爱好者通常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所以兄所批评的对象只是某一部分民科而已,但这也就意味着您的这个批评的路数对另一部分民科是不适用的。

再多说几句题外话,请教一下这领域的专家指舞老师,就是民科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辩护:

“我”这个民科如果是真理论之融贯论者,我还可以继续拓展我的论证说:我们假定现代科学的那一套信念体系为真,即这套体系中的信念互相支持,整个体系具有极高的融贯度。那么如果我替换其中某个信念,并相应地调整体系内其他的信念,使之继续融贯,那么这套信念体系还是继续为真。

(最简单的一种move就是向奥卡姆剃刀的反方向运动,现代科学说a-b,“我”可以说a-x-b,官科反扑说“老大,怎么观察不到过程x啊?”“我”轻松反问:“那你们观察到弦理论里面的“弦”了吗?”)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把纽拉特之船(Neurath's Boat)的每一部分都更换掉,成为一条全新的船。“我”这个给自己打工的渔夫很不满,说我家的船也能捕鱼啊,凭什么就你们官家的船长能拿到官府给的柴油,我们却拿不到呢?

如果这个辩护成立的话,那么从逻辑的路数进行批评就不一定有效。解释世界的方式是开放的、无限的,只是话语有别而已,民科就是一套独特的话语。兄在这个帖子里面的批评其实还是一种广义上的诉诸逻辑严格性的批评,它很可能只是对一部分民科有用,而不能用作一种全盘否定式的整体批评。当然,这可能本来就是您的目的,批驳一部分在逻辑上不严谨的民科分子。

另外,在小弟我觉得,批评民科的最佳方式可能是诉诸公共政策的论据,比如怎样的科学研究投资是最有效率的投资?

可以用经济学里面的“路径依赖”来说明这个问题:到现代科学目前的这个发展阶段,推倒重来成本太高,官科们一直做的很好,所以还是继续给官科们做吧。你们爱咋玩咋玩吧,拿钱,没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0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kid兄所说我当时也有点疑问,觉得不还有不少民科成天给权威机构写信要求承认么?在这一点上,他们跟传教士也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littlekid兄的批评很有道理,我的议论确实不严谨。我愿意做一下修正和补充。
在继续讨论以前,我有一个提议:用“科学爱好者”这个词取代“民间科学家”这个称谓。虽然我们以善意——至少中性——的态度使用“民间科学家”这个称谓,但是在从事民间科学研究的人及其支持者看来,这个词蕴含着轻蔑和嘲讽。为了避免无意中伤害他人,建议采用“科学爱好者”这个PC Word(political correct word)。
按照littlekid兄的看法,科学爱好者中有“鸽派”和“鹰派”之分。鸽派以理论方式进入竞争,对事不对人;鹰派则对事也对人。
鹰派对职业队颇有恶评:尸位素餐者掌握大量的资源,一事无成,无法实现我已经用“土”方法获得的成就——是为在理智上可鄙;我宣布研究成果以后,他们不仅拒绝承认,而且出于一己之私恶毒地进行排斥、打压,不惜对人类、对科学犯下罪行——是为在道德上可憎。这种见识本身并不矛盾。但是,如果一个鹰派科学爱好者在做出以上评判以后,依然向科学共同体推销自己的成果,则违反了广义的矛盾律。
相比之下,鸽派科学爱好者仅仅假定职业队在工作中存在疏漏,未能发现他们已经掌握的真理。他们并未违反广义的矛盾律,但是,他们的行为确实蕴含了这样一个假定:这帮职业队的脑子不怎么样,比俺差多了。职业队在收到科学爱好者的研究成果以后,心情往往不是非常愉快,恐怕就是因为看穿了这个假定。

littlekid兄提出了一个相当凌厉的问题:职业队在面对业余队的竞争和挑战时,如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职业队如果足够诚实,就必须承认:这是无法证明的。
科学之为科学,就在于它一定是可错的。不可错的是神学或哲学,不是科学。一个科学家,如果不诉诸神学假设,不依据世俗功用,不凭借美学体验,不借助修辞力量,如何能够对自己的理论进行辩护?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职业队的理论无非是假设,永远不是真理;同样,科学爱好者所提出的竞争性的理论也是假设。在这个维度上,双方是对等的——乌鸦老鸹一般黑。
但是职业队确实在某些维度上比业余队优越。从世俗功用的角度说,信职业队的,好处大大地;信业余队的,后果很严重。从审美的维度说,职业队贯彻了奥康剃刀原则和思维经济原则,而业余队通常难以理解这个维度。
从符合论的角度说,双方都无法自圆其说;从融贯论的角度说,双方都不尽人意,业余队还有可能略占上风。职业队聊以自慰的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说,俺是最棒的!

这个世界的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科学精英、商业精英、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甚至宗教精英已经结成了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部,科学(特指职业队的主流理论)成为意识形态内核中的核心部分。一旦认识到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发现,业余队的事业就如同堂吉诃德一样无望。当然,每一个走上这条道理的科学爱好者都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我觉得,littlekid兄所说的“路径依赖”与我的这个分析相仿,只不过我的分析中多了一点儿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的味道。
littlekid兄把科学爱好者的事业比喻为“传教”,我愿意接受这个比喻,但是需要做一个限定:他们不是向蛮荒之地传教,而是向一个早已皈依了另一种敌对的宗教的领地传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科学探索之旅——羞于见人的往事一则

我的科学探索之旅——羞于见人的往事一则

我读初中时,误以为自己发现了“三等分角问题”的可行性证明,在爱心充沛、职业水准欠缺的数学老师的鼓励之下,把自己的研究结论邮给科学院数学所。一位数学家研究了我的证明,回信指出了我的推演错误。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这位数学家的名字。这封回信让我认识到自己的稚嫩和狂妄,如果没有这封信,在已然拥挤的科学爱好者队伍里,恐怕还要多一个人。
多年以后,我在大学谋得一个教席。一天,我收到一封信,落款是陌生的名字。打开信,是一篇厚厚的论文。读着论文,一股暖流从我心地缓缓升起:俺在二十年前搞的研究,后继有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3: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弄的,带刻度或者记号的尺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4: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littlekid于2009-02-25 00:44发表的 :
诸兄都太强了,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此段对民科的刻画小弟有疑义,向指舞老师请教一下。
.......
跟小k的感觉一样。其实这种矛盾律不仅仅发生在“民科”与“官科”之间,同时也可能会发生在“官科”与“官科”之间。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four-fallacies

就是一位“官科”“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另一帮“官科”的研究和理论“包含根本性的错误”。

因而推而广之,这矛盾律甚至适用于任意两个意见对立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5: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科的概念是什么呢?按照网上的解释,是指“指那些游离于科学共同体之外而热衷于科学研究的人员。有些置身于科学共同体之中,但从事一些并未列入科研计划的个人兴趣研究课题的人,也被称之为民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7089.htm);也就是说即便是置身于科学共同体中的同一个人,他申请的项目被批准、获得经费,就是官科;如果没被批准,自筹资金,就成了民科。而他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式会因此就发生本质的改变吗?

因工作关系,我曾到局里协助受理专利资助申请,碰到过不少民科,他们有的是科研单位退下来的研究人员,有的是企业聘请的工程师,还有的是某一领域的发烧友..............,感觉他们的成果与他们的身份并无必然的联系,他们在某些设计上的奇思妙想让我们这些领科研经费的人都惊叹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醉乡常客于2009-02-25 13:33发表的 :
怎么弄的,带刻度或者记号的尺子?
呵呵,我“证明”了一条引理,允许我利用平行线对圆弧进行等分。
woi55:跟小k的感觉一样。其实这种矛盾律不仅仅发生在“民科”与“官科”之间,同时也可能会发生在“官科”与“官科”之间。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four-fallacies 就是一位“官科”“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另一帮“官科”的研究和理论“包含根本性的错误”。 因而推而广之,这矛盾律甚至适用于任意两个意见对立的人!
同意!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也不罕见。每次我和太太发生摩擦,都以我反省自己违反矛盾律告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07: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指舞如歌于2009-02-25 12:01发表的 :
相比之下,鸽派科学爱好者仅仅假定职业队在工作中存在疏漏,未能发现他们已经掌握的真理。他们并未违反广义的矛盾律,但是,他们的行为确实蕴含了这样一个假定:这帮职业队的脑子不怎么样,比俺差多了。职业队在收到科学爱好者的研究成果以后,心情往往不是非常愉快,恐怕就是因为看穿了这个假定。
.......

我只是在课堂上(早就前排占了个好座位,举手提问方便多了)向指舞老师求解心中疑惑,“批评”可千万不敢当。没在哲学系念过书,实是人生一大遗憾,所以现在赶紧补几堂课。
当你与某人对话时,你并不知道此人的脑袋里装的是什么:有可能是黄灿灿的金子,也有可能是同样黄黄的但价值完全相反的东东。其实,在对话开始以前,你没有任何理由认定他脑子里装的是前者,而非后者;但是,在对话的起点处,你必须假定是前者。善意原则的精髓就在于此。最关键的道理在于,你在开始对话之前,必须预设这个对话是可以进行的;除非你预设对方的脑子里“有料”,否则,与之进行对话就是你的一个不智的决定。.......

这一段非常有启发性,“善意原则”不仅能用来批判某些思维混乱的民科,还可以成为经典文本解读的方法。很多经典文本从表面上看,逻辑上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孟子论人性的那几段。粗粗一看,孟子说的简直就是翅果果的诡辩嘛,诡辩了不收敛不说,还传给后世子孙,这不害人啊?但如果解读者认定文本是有意义的,也值得花些时间解读,他就肯定要带着善意并且假设孟子他老人家不是脑袋发热,而是真想传达一些严格的论证。也只有这样,解读者才能从文本中读出有趣的东西来。
引用woi55 :
跟小k的感觉一样。其实这种矛盾律不仅仅发生在“民科”与“官科”之间,同时也可能会发生在“官科”与“官科”之间。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id=four-fallacies 就是一位“官科”“在研究的起点处假定”,另一帮“官科”的研究和理论“包含根本性的错误”。 因而推而广之,这矛盾律甚至适用于任意两个意见对立的人!.......

woi55兄说的也很有道理。有时候爱好者和职业队、职业队和职业队之间的讨论都带着些许“批判性”的意味,也不一定会有贬低对手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0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转一个帖子:
刘永好:中央领导见到我也要问猪肉能不能吃2009年03月03日 04:37广州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 ... p;skin=0&page=1
刘永好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伸出了三个指头。CPF供图

两会召开了,刘永好这些明星委员又被媒体围追堵截了。昨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从现场地上都坐满记者的“盛况”来看,“养猪大王”刘永好仍然是媒体追逐的焦点,而他也首次公开回应了“丁磊养猪”的新闻。     文/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张强、李颖、邱敏

回应丁磊养猪

最时尚的人都去养猪了,是好事

“丁磊养猪是件好事啊!”刘永好打趣道,“以前人家都觉得养猪土,搞互联网的人都很时尚洋气。现在,最时尚的人都去养猪了,这下可就改变了人们对养猪的人的看法。而且,连IT界的精英人士也养猪,恰恰说明畜牧行业是有潜力有前途的。”

据网易公司CEO丁磊透露,今年他将在浙江湖州、金华一带投资生态养殖场,养殖方式采取圈养和牧养相结合。而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得到了“养猪大王”刘永好的肯定。“这种科学绿色的养猪模式是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

去年年初,猪肉价格上涨,刘永好被追问最多的问题就是猪肉价格问题。而他则抛出了“不是猪肉惹的祸,其实应该是石油惹的祸”的观点。

今年,养猪仍然是刘永好最为关注的焦点领域。他今年准备提交的8个提案中,几乎每个都与养猪等畜牧业有关。

金融危机背景下,养猪这个话题也有了新的意义。去年是猪肉涨价,而今年则是猪肉跌价。刘永好说,现在盖房子不如种水果,种水果不如养猪,丁磊都来养猪了,全国人民好像都来养猪了。但今年毛猪的收购价已经从18元/斤下跌到10元/斤,除了规模养殖外,普通养猪户今年都亏本。

然而,在他看来,每户养三五头猪的农户抗风险能力小,价格一波动,就容易亏本。在他的计划里,养猪等畜牧水产业都要规模化养殖,每头猪都能查得到是谁养的,饲料是谁提供的等等,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被考虑在内。

澄清谣言

“添加瘦肉精是业内公开秘密”的说法不对

去年,中国乳业遭遇了三聚氰胺风波,同几家乳业巨头相比,刘永好很幸运,他的新希望乳业并未卷入其中。他对记者说:“乳业企业倒掉几家也就罢了,关键是百万奶农的损失太惨重了,这让我很心痛。直到现在,奶价还是很低,有的奶农赔得血本无归,甚至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奶牛都给杀了。”

毫无疑问,食品安全问题是本次两会热门话题。刘永好说,不光普通市民见到他会问猪肉能不能吃,连世界五百强公司总裁都会问他这个问题,甚至连中央领导见到他的时候,也总免不了要问上几句:“我们吃的猪肉、鸡肉到底安不安全?有没有激素?能不能吃?”可见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度关注。

而对于“添加瘦肉精是业内公开秘密”的说法,刘永好直接否定说:“这句话不对。有添加瘦肉精的农户也是少数。农户很淳朴,比如有人跟他说加了瘦肉精猪就长得快,他就加了,可能他也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刘永好的答案是:散农太多。他以三聚氰胺风波为例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在这场三聚氰胺风波里,几家乳业巨头出问题了,他们有个共性,那就是在经营上都属于‘市场型’。他们广告做得多、品牌知名度高,但自身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奶源,都是向散农收购来的。而三元和我们新希望这类没出问题的企业,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经营上都属于‘基地型’,自己就有基础扎实的奶牛基地,奶源充足。”

刘永好认为,如果过度依赖向散农收购,产品质量就很难保证,“基地型”则可以化解这种风险。

刘永好告诉记者,他将在本届政协会议上重点推介他的《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他的论点是:“农民犯错误多半是因为无知,对食品安全科学不懂;要教育他们,成本又太高。最好的办法是,把两亿多提供肉蛋奶的散农联合起来,走现代规模农牧业的道路,完善产业链,让食品安全便于保障、便于追溯。比如养鸡,散农花在每只鸡上的疫苗费是一块四毛钱;而规模化的养鸡场因为实行封闭式饲养,每只鸡的‘家谱’又都一清二楚,甚至可以不打疫苗。”

楼主的帖子真管用,按照矛盾善意原则的意向性原理,我们再看一看这帖子里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yyg680于2009-03-03 09:54发表的 :
刘永好告诉记者,他将在本届政协会议上重点推介他的《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他的论点是:“农民犯错误多半是因为无知,
.......

刘永好这话说得很无耻。
贪婪是资本的天性,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此冠冕堂皇地粉饰贪婪,却令人敬佩其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12: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渎了之后,愈发佩服那个道说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老人家。

人为何要言说?沉寂在不可说的意境不是最高超的吗?但是就是要言说。即便老人家也免不了“道可道”的五千言。

戏话说完。佩服指舞如歌的演绎,但我这个中庸的怀疑论者总是不甚放心,找不到语言的内在逻辑与“真理”的绝对契合。或许,老维特根斯坦也不见得反对得了他先前说过的“保持沉默”。说话中的疯子真叫人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 14: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安全问题是本次两会热门话题。刘永好说,不光普通市民见到他会问猪肉能不能吃,连世界五百强公司总裁都会问他这个问题,甚至连中央领导见到他的时候,也总免不了要问上几句:“我们吃的猪肉、鸡肉到底安不安全?有没有激素?能不能吃?”可见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度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刘永好的答案是:散农太多。”在刘看来,中国食品安全的总根源在散农了,与他们无关。可三十年前,乃至三百年前中国的食品可没有今天这样不安全啊,要是再怪市场,其他国家也有市场,也没有中国的食品市场这样让人恐怖啊。我看总根源在人的心灵,尤其是那些权力精英们的心灵。哲学家们说,能说的就说,不能说的就保持沉默。心灵如何思想,言说出的则是另外一回事。这会让人很痛苦的,人格扭曲的。精英们又开始花费大量的社会财税成本,开演一年一度的言说大戏了。就此打住,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18: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眾神舞蹈之下,單憑理性溝通,善意難以期待的。罗尔斯基于政治自由(非社會和諧),由“公共理性”發展出“重叠共識”解决多元價值的共存問題(非叢林中佛魔間的死纏爛打或力量均衡)。這是“正當”,而非“善”。妄圖以“理”或“律”推導善,就會出現主貼所言的貌似合理的“普世規則”。不公正,不合理,似乎“惡”、“瘋”、“丑”,即陷入。拉康說,潜意識如同語言一樣邏輯嚴密,加上19樓所言,“瘋狂(無意義/自相矛盾)恰恰是理性的核心”,似乎均是以理性邏輯建構其所謂不可分析的“情感”、“主張”等議題。倫理上的意義問題,還是落到規範的證成(而非論證其合理性)上。眩燿在于人無我有或人少我多之類,敬畏在于“卑己尊人”。在一起生活,架總是要“罵”的(價值上的爭議),不在聲高,也不在“說理”,要在“善意”才能得以解决。學園之所言,不懂數學者勿入,德性竟賴以智慧(理性?),才是“卑賤者有福啦”的道德神學得以證成的合理依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18: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指舞如歌于2009-03-03 10:37发表的 :
刘永好这话说得很无耻。
贪婪是资本的天性,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此冠冕堂皇地粉饰贪婪,却令人敬佩其勇气。

呵呵,瞧這話說的,多不符合邏輯。
這裏還有更徹底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5a19c010002q2.html
不說啦,提供一下書目。馬克思的《资本论》、斯密的《國富論》,最切題的要看Albert Hirschman的《欲望与利益》,Richard Bitner的《貪婪、欺詐与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的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9 06:20 , Processed in 0.50502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