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hywhy

[【茶社活动】] 请书友说一个有意思的理论、现象或规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3 07:4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星期,就醒得很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 09: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muxs 于 2023-6-3 11:27 编辑

  据《史记·孔子世家》,为了推行治国理想,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受困于陈国与蔡国之间的荒野之中,困顿与疾病交加,十分狼狈。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有怨气,便想考验一下他们,并了解他们对自己学说的看法。孔子问:我们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要在旷野上疲于奔命,难道我们的学说不对吗? 为何竟要沦落到如此地步?(“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
  从逻辑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入口:一是孔子的学说本身,一是外在的社会。而弟子们的回答无非有三:一是孔子的学说不完美,孔子的学术不适于这个社会,故不需要孔子学说;二是孔子学说是完美的,这个社会是邪恶的,孔子的学说不见容于这个邪恶的社会;三是孔子的学说不完美,这个社会是邪恶的,二者不相容。孔子及其弟子认为自身所处时代为“礼崩乐坏”,列国社会纲常失序,混乱不堪,需要孔子的主张来挽救各国败坏的社会,所以第一个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弟子们的回答只能在后两个回答中选出。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以刚勇正直、鲁莽粗犷而著名,有时不顾及孔子脸面,对孔子见南子都敢甩脸报以颜色,是个直率而思考力不强的人。由于孔子所问(吾道非邪? 吾何为于此?)是针对自己的学说,子路的回答也很直接,说:“大概是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 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大概是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 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 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 人之不我行也。”)子路的这个回答,将症结归于孔子的学说,自然令孔子不快:“这算什么缘由! 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 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孔子曰:“有是乎! 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在孔子看来,是这个社会有病,而不是自己的学说与主张存在问题。但问题是,一种学说不能被社会接受,不能适应社会,如何算得上完善? 但人之本性是喜欢听赞美之词而厌恶批评,即使聪慧如孔子也不例外,他不会认为自己的学说有问题。
  子贡的回答比子路高明,他首先肯定老师的学说,说:“老师的学说无比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夸赞老师的学说自然让孔子开心,但要他把学说通融一下以适应这个卑下的社会,这显然也不合孔子的脾胃。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局促了!”(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孔子以“良农能稼”与“良工能巧”来比喻自己的学说,显示出对自己学说的自信。但一个有心治理社会的人,却不考虑自己的学说被社会接受即社会实用性,而仅仅追求学说上的所谓“圆满”,这至少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但孔子对自己的学说信心满满,不愿降低标准去适应社会,所以对子贡的回答也不满意。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悟性极高,他的回答果然高于同侪。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 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回的回答实在高妙:在赞美孔子学说的同时,将各国的社会现状痛快淋漓地贬斥了一番,不露声色地道出孔子学说的伟大,这让孔子终于等到了自己希望的回答,动情地说:“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 假使你饶有家财,我给你当管家。”(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这哪里是老师对弟子说话的样子?! 很显然,喜出望外之下,孔子有点激动,几乎忘记自己极力主张的尊卑长幼的秩序了。
   颜回的回答,没有像子路的回答直接怀疑孔子的学说,而与子贡一模一样,都是夸赞老师的学说,但他没有像子贡一样,要求孔子稍微降低一点标准以求得诸侯接纳,而是接着夸赞说,老师的学说不被接纳,正说明是君子之道;如果老师的学说不修明,是我们的耻辱,不见容于君主们,是他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不被接纳,才显现出君子本色。这样的回答,怎能不让孔子心花怒放,交口称赞“贤哉回也”呢?

    颜回的智慧,人生当得一知己如颜回,高品质沟通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 09: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muxs 于 2023-6-3 11:25 编辑

重复,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3 1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与污水定律”(Wine and Sewage Laws)

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酒和污水定律其实是一个管理概念,它指出少量的不良行为或不良行为者会污染整个团体或公司,以至于产生重大影响。负责人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行为的传播。

类似的俗语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09: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6个人的数量,让我联想起传统的五服。
从孝服推广到“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
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
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可以通婚。


5、6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关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08:37 , Processed in 0.2262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