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54|回复: 25

[【茶社活动】] 请书友说一个有意思的理论、现象或规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 16: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hywhy 于 2023-6-1 16:36 编辑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理论: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又称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割理论小世界理论等,一个科学理论
      基本的意思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仅从数据入手,那么这个“六度空间理论”看上去似乎挺可信的。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至少认识44人,而这44个人又分别各认识另外44个人…… 以此类推,数学计算告诉我们,仅仅通过六个步骤,我们便能和44的6次方、即72.6亿人联系在一起——这比当前地球人口总和还要多!还有一些其他引申的知识,有兴趣的书友可看链接:
       六度空间理论(科学理论) - 百度百科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 ... &fromid=6494090
      六度空间理论 - MBA智库百科链接:      
      https://wiki.mbalib.com/wiki/%E5 ... 4%E7%90%86%E8%AE%BA

      各位书友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知晓的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理论、现象或规律,或者是某个专业理论。也请版主对书友们的跟帖慷慨评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16: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3个人中生日相同的概率过半。

我就是来骗评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横槊赋诗 于 2023-6-1 16:54 编辑

不管编造出来的理论、现象或规律多么荒唐,总有人信以为真,以为是专业理论,这是横槊赋诗现象。
回复 2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2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只要问就是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2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洗头发,都用洗发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23: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理论是有大量事实的。比如在演艺界,就有这么一个指数,有一个网站专门列举这个指数。

再比如,当年讨论这个理论时,我们单位有个老同志说,他隔3个人就认识美国总统,那么我们认识他,我们和美国总统就隔4个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23: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经历过一件事,恰好可以为此理论提供一个小小的例证:当年为找一本偏门的书,辗转找到好几个人(非直接见面,通过电话和QQ联系),总算是找到了,而且刚好涉及的就是6个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06: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曹操,曹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08: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蝴蝶效应算不算,现在算是烂大街了,当年第一眼看到“一只在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还真是被震惊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个规律:园地一旦公布啥技术漏洞,基本这个就离失效不远了,近期的可参考书香、科学文库,以及在走向失效的秒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读我这条信息的时候,肯定是很闲的,更可能是闲的蛋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5: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一顿饭不吃,就没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6: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wntrmln 发表于 2023-6-2 11:15
讲个规律:园地一旦公布啥技术漏洞,基本这个就离失效不远了,近期的可参考书香、科学文库,以及在走向失效 ...

之前我就在坛子里担忧说,这么一来,园地恐怕要沦为水区,但没升级的动力大家似乎也没必要来这灌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6: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请版主对书友们的跟帖慷慨评分

评分为在哪里呀,评分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6: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理论。没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6: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我有好多,简直说不完。
1 比如,最近读 续通鉴长编,第二卷还是宋太祖大概二年吧,下令禁止 民间遗体火化,官方认为 不用棺椁的话,有失教義,但五代时期老百姓已经养成 火化的习惯了。。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反正我是惊呆了,因为我的固有认知都是 现代群众讨厌火化,是官方逼着火化…看来是现代人比较傲娇了

2 影视行业有本书《眨眼之间》,算是剪辑的开山之作,因为作者也是个博学的人,所以我要说的和影视无关,书中提到一个现象,蜜蜂 有个奇怪的地方,蜂窝可以人为每晚上被移动2英里(三千多米)蜜蜂能准确重新定位找到蜂窝。但是蜂窝被移动2码(两米不到)蜜蜂就会失去找寻方向的功能,反而只会在原来的蜂窝处徘徊 困惑,而竟然不知道蜂窝就在2码之外(人何尝不是如此)

3  最近在学机器学习,和矩阵 求导过不去,钻研了很久,国内大学很少会自动解释的是,导数是牛顿最先发明的,当然名字是另一个人取的,可是这个本能和数学违碍啊,大家想想看 数学是精确的语言,哪怕要保留小数,可是理论是完美的啊,可是导数天生有病(特别是当年),简单说有点基础都知道,常数的导数为0,但实际上在2x+n这种,最后常识是最小化(视作0),虽然大家能秒懂,但数学的精确性就被挑战了。因此让牛顿很不好意思提及自己的理论,有点遮遮掩掩,还被人直言批评。当然后面极限理论的提出弥补了不少。

4 再说个现象吧,最近某显卡厂商风头正劲,皮衣黄到台某大学毕业生致辞,有句话印象深刻,大概说 run run fast to capture food or not fast to be food。。说到这 他抬头…嗯? 大家怎么没反应,然后用中文说“抱歉 这里我应该用中文 让大家听的更清楚一点的”然后再次把上句英文复述一遍,,,这回观众都“听懂了” 给他鼓掌嘛

5 再说个我都get不到的现象,或许有点意义,最近看 深度学习前辈,Hinton的相关视频,最近5-4号的在线采访节目,hinton表达完自己的担忧,然后进入观众提问环节,好几个观众轮过去,这时有个男观众起来疑问,大意是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 里根总统,以及他在xx会议上的发言? Hinton 很认真地说,我知道这个人,但我对他什么发言记不清了。然后主持人继续说下一个。。这把我看的有点懵,尬住了,好像国内节目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也没有这么淡定处理的。

6 再说个对大家有所启发的吧,虽然在各个领域都不算什么的东西,但对门外的人还是有所裨益的。
可能有人对中医有所了解,如果喜欢伤寒论,就知道我要说的内容了,很多人包括我 都是从黄帝内经 了解中医的,“余闻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是开篇《上古天真论》然后慢慢带出 一个五脏六腑对应各个器官的系统。这个不做介绍。
但当我以为中医就是架设在这上面的时候,又了解了《伤寒论》,打动我的不是书,而是近代中国出了个大师,主打伤寒论,他完全摒弃了 黄帝内经那套思维,认为 伤寒论不是什么内经理论的扩展,(按机器学习时髦的术语叫 generalization泛化)而仅仅是基于 病症的实践总结,,,这当然被有识之士声讨,但是奇异的现象发生了,论断症治病 没有人是他对手,甚至被人批评到 大领导都指名要这位大师来治。简直把我震撼到了,这个大师叫 胡希恕,一生没出过书,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理论不够完善。(现在市面上书是他徒弟整理的)可是要知道,除非自己了解到胡希恕,否则学习中医也很难知道这个立场。。让我想起 有很多老师说 现代数学压根没有传到国内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6: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凿壁借书 发表于 2023-6-2 16:31
这种我有好多,简直说不完。
1 比如,最近读 续通鉴长编,第二卷还是宋太祖大概二年吧,下令禁止 民间遗体 ...

国内大学很少会自动解释的是,导数是牛顿最先发明的,当然名字是另一个人取的

这个,我记得很多科普书都会提到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的“争斗”吧,教材不讲可能是觉得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6-2 16:47
国内大学很少会自动解释的是,导数是牛顿最先发明的,当然名字是另一个人取的

这个,我记得很多科普书 ...

你误会了,我主要不是说纷争,而是课程老师往往不会介绍本课程的缺陷 不足或局限性,学科在当前社会的定位,发展历史也少,大多自己都不关心。
微积分发展的时候就是有缺陷的,因为当时数学是精确的象征,怎么可以用这么野蛮的方法?

举个例子吧,拿我最熟悉的通鉴,胡三省的音注版,就把司马光很多引据错误,局限性,笔力不济,臣光曰的观点纰漏都点出来了,这种传授知识就很符合我的口味。现在看的英文书,作者往往会故意一个问题把这些背景传授给你,比如深度学习的书籍,每本都表明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还有经典的“who is this book for”“who is this book not for ”这几个栏目 中文版书上根本看不到。

好的也有,茅海建写的书,都会大方承认自己有把握和没把握的。还有比较特别的,专讲学科现状的书会涉及下,比如《重建中国社会学》里面很多老前辈就反思 作为研究社会学的,连电脑都不学,算不算研究社会学,这也给了我启发,作为当代知识粪子 连深度学习 (ai)都不了解,怎么敢说了解历史,把握时代发展规律呢。故而稍稍恶补之。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21: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2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较有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08:38 , Processed in 0.2576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