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数帆老人

[【原创】] 梦中的橄榄树——1979-1989年台湾流行音乐印象[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2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能否搞个mp3共享啊?
帖子里罗列的曲目,本人原本收藏了不少,只是SSD故障,全部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0: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7,《追梦人》,凤飞飞

    2012年2月13日下午,突然传来凤飞飞已于1月3日病逝的消息。这几年总看到她四处开演唱会的消息,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回顾1979年后第一批传入大陆的台湾歌手,有的年纪轻轻即去世,如邓丽君;有的风华正茂即退隐,如刘文正;有的昙花一现不知所踪,如青山、沈燕;只剩下一个凤飞飞还算活跃,也如邓丽君般敌不过病魔侵袭,毫无征兆地遽然而逝,让人错愕感伤。

    凤飞飞是台湾本土巨星, 1979年,她的歌在邓丽君之后传入大陆,由于渠道限制,听到的作品不多,大陆听众很长时间没有意识到她的巨星价值。记得1979年下半年或者1980年上半年,听过一盒歌林公司的精选辑,歌手有凤飞飞、刘文正、萧丽珠、鲍正芳、禹黎朔等,凤飞飞的歌只记得一首《好好爱我》,很好听,但也觉得俗气。

    那几年只知道凤飞飞在台湾很红,红到什么程度,由于刚开始的印象不是很好,并没有特别关注。一直到1984年或者1985年,在中广流行网排行榜节目中听到凤飞飞新专辑中的两首歌:《午夜的街头》和《潇洒的走》,这两首歌蝉联了几周冠亚军,因此连续听了好几次,非常喜欢,这张新专辑的编曲配曲有现代味道,凤飞飞的唱腔也比以前的俗气印象进步很多。当时自以为是地认为,《午夜的街头》和《潇洒的走》近似典型的美式节奏布鲁斯,听起来有沁人心脾之感。

    之后,开始留意凤飞飞新出的专辑,每张新专辑总有一两首歌特别出色,在大陆流行度最高的是《追梦人》和《掌声响起》,稍差的有《知己》、《往事如昨》、《什么样的你》、《驿站》、《忆童年》、《一世情缘》,以及稍早的《夏的季节》、《凉啊凉》、《相思藏在心底》等。8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走向成熟,那10年也是凤飞飞歌唱生涯的高峰。

    《追梦人》因为用做电视剧《雪山飞狐》插曲,一度非常流行,罗大佑的曲谱得好,词写得更好,有一股罗大佑特有的文艺范儿,凤飞飞一气呵成,顺畅地完成这首复杂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如维基百科指出的那样,凤飞飞把“徘徊”的徊(huai)唱成了“hui”,由于罗大佑的歌词两句一韵,相当严谨,凤飞飞如此处理稍有点不合情理。

    个人最喜欢的凤飞飞作品是1991年《秋鸾》专辑中的《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

    “我曾经到处寻访,想找到美丽的花,但是梦中总有难忘的草香,我走过许多地方,以为那里有我的梦想,但是一次又一次只有失望。我的爱是不是还是最初的等待,我的梦有没有遗忘在记忆的皮箱。走遍千山万水,思念百转千回,隐约之中有远方的呼唤,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我的爱、我的梦、我的家,回家的路会不会很长。”

    这首歌的旋律华美悠长,歌词符合那些年的心境,一字一句道出内心潜在的渴望,在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击中我的敏感神经。遗憾的是,这首歌后来因另一位台湾歌手赵咏华的翻唱而走红,居然就此算在赵的名下,忘记了凤飞飞才是原唱,对凤飞飞未免不公平。

    过去十几年,因为宽带普及,网络资源日渐丰富,可以轻易找到知名歌手的全集或大部分作品,这才发现凤飞飞40年歌唱岁月成就惊人,她不仅唱了大量的原创歌曲,还翻唱了大量的民谣和老歌,《何日君再来》、《夜来香》、《天涯歌女》、《渔光曲》、《采槟榔》、《茉莉花》、《情人山》、《相思河畔》、《南屏晚钟》、《几度花落时》、《绿岛小夜曲》……凤飞飞翻唱的经典老歌数不胜数,每一首都有独到的凤飞飞味道。

    有意思的是,在凤飞飞的翻唱曲目中,居然有诞生于1959年的大陆歌曲《草原之夜》,从配器上,应该属于早期作品,不知如何通过台湾当局文化部门的审查?凤飞飞把这首优美的小夜曲演绎得柔情似水,可算是众多版本中最特别的一个。

    《草原之夜》出自1959年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片中《草原之夜》的原始版本有一句“可惜没有邮差来传情”,1949年之后,“邮差”称作“邮递员”,故而后来的版本都改作“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凤飞飞沿用大陆歌手的改动版本唱作“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经请教台湾友人,得知台湾一直沿用旧称“邮差”,如此看来,凤飞飞唱出“邮递员”就显得特别有趣味,她大概不知道原版为“邮差”,她的歌迷知不知“邮递员”是什么意思呢?

    凤飞飞出道于1972年,那一年蒋经国就任“行政院长”,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凤飞飞逐渐淡出歌坛,回香港家中相夫教子,偶尔出一张唱片,2003年入行35周年时才复出开演唱会,直到2011年生病为止。凤飞飞的歌唱生涯伴随整个蒋经国时代,那十几年是台湾的黄金岁月,凤飞飞当之无愧地成为蒋经国时代的标志、代言人,承载了台湾民众美好的回忆。

    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凤飞飞的地位恐怕比国际歌后邓丽君要高一层,这位帽子歌后像邻家女孩一样,平实,自然,不作巨星范儿。凤飞飞的音域并不宽,没办法扯着嗓子唱《襟裳岬》那样高难度的歌曲,因此老老实实守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尽自己的努力把每首歌都唱得动人,她的质朴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在搜集了凤飞飞大部分的作品并仔细聆听后,逐渐了解她的过人之处,理解了台湾民众为何如此喜爱她欢迎。回顾凤飞飞的一生,就像《追梦人》的歌词那样:青春吹动了她的长发,牵引她的梦,不知不觉这尘世的历史已记取了她的笑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corundum于2014-01-13 23:25发表的 :
楼主能否搞个mp3共享啊?
帖子里罗列的曲目,本人原本收藏了不少,只是SSD故障,全部没有了~~

没有问题。已注册了一个云盘,因网速问题,上传较慢,等上传完毕,再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23: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数帆老人于2014-01-12 21:52发表的 :
    6,《迟到》,刘文正,青山

    70年代末,邓丽君席卷大陆不久,刘文正随之而至,隐隐有超越邓丽君之势,至少分庭抗礼。当年有女学邓丽君、男学刘文正的说法,独特的刘氏唱腔不仅征服了大陆听众(特别是男性青年听众),还造就了一批翻唱模仿他的男歌手,影响极其深远。

    当年我们是从澳洲广播电台第一次听到刘文正的歌,歌名已不记得,后来又听过两三盘录音带,印象也不深刻。在我们眼中,刘文正只是当时流行的几个男歌手之一,没有什么特别之处。80年代初,几次在北京胡同街头目击一群群青年聚集,用吉他弹唱刘文正风格的歌曲,拿腔拿调像是捏着鼻子,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才惊觉刘文正在民间的影响力已与邓丽君并驾齐驱。
.......


我的一个长辈,他们当时高中老师规定不许男女同学单独说话,不许谈恋爱,不许看有恋爱情节的书籍(一旦发现最低是警告并且计入档案,最高就是开除),但是因为他们班级高干子弟多,于是大家联合起来在文艺晚会上面用(梅兰梅兰我爱你)作为班歌大唱来回敬学校的高压,当时把教导主任和班主任气的不行,但是因为孩子们家长都是有背景的,也就不了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8,纪念《酒干倘卖无》三十年

去年12月22日晚上,看深圳卫视“中国音超”节目,来自台湾的女声组合南方二重唱出场演唱《酒干倘卖无》,南方二重唱给人的印象一向以柔弱舒缓见长,唱《酒干倘卖无》这样激烈的作品,如高晓松所说,恐怕会有些吃力。

大南方开头两句中规中矩,唱到“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小南方的和音一出来,蓦然产生诡异的听觉效果,屏住呼吸听完,眼角竟有点湿润,确如高晓松所言“一尘不染,一身鸡皮疙瘩”,良久才长出一口气,发了一条微博:

“听了几十年音乐,极少听出眼泪来,几乎没有。刚才看中国音超南方二重唱的酒干倘卖无,感动得六神无主。完美的演出,了不起。作为8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黄金时代的旁观者,今天是个重温旧梦的日子,千头万绪,无话可说。”

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感触。南方二重唱的歌声让我想起来,《酒干倘卖无》以及《搭错车》专辑已经三十年了,距离我第一次听到《酒干倘卖无》也将满三十年,三十年也就是一转眼间,人生有几个三十年?

1983年,报载《龙的传人》作者侯德健只身来到大陆,新闻界竞相报道,热闹了一阵。1984年夏天,侯德健与程琳合作,出了《新鞋子,旧鞋子》,记得有一首同名歌曲《新鞋子,旧鞋子》,另有一首《熊猫咪咪》,旋律很好听。这张专辑最有价值的是收录了侯德健创作的《酒干倘卖无》,听了一遍即知道这是一首非同凡响的作品,不仅是好听而已,词、曲都蕴藏了厚重的内容。

听了几遍程琳版的《酒干倘卖无》,感觉不满足,不那么过瘾。那一年程琳才17岁,稚嫩的嗓音、阅历唱这么一首复杂的作品,显然力不从心,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没唱出来。后来听说,这首《酒干倘卖无》来自台湾1983年出品的电影《搭错车》,原唱叫做苏芮,有一张电影原声专辑,传说非常精彩,苏芮唱得也极为精彩。

于是,大家都盼着,有机会听听苏芮的《酒干倘卖无》。也许是《酒干倘卖无》经程琳唱红后,盼望听原唱的呼声强烈,不久后,居然正式引进了原版苏芮《搭错车》专辑,在1984-1985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据说开了引进港台原版的先河。

拿到苏芮原版《搭错车》,从头到尾听完了全部六首歌曲(《一样的月光》分为两部分,实为七首),大呼过瘾。为整张专辑非同凡响的音乐,为苏芮的嗓子、唱功、演绎、巨星范儿,大为倾倒,用现在的话说,膜拜,再三膜拜,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瞬间,苏芮取代了邓丽君的位置,成为我的第一偶像。

经过三十年岁月的洗礼,我认为,苏芮这张无与伦比的《搭错车》专辑绝对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了不起的专辑,名列第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这张专辑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云集了一批了不起的音乐、文学、电影界的青年菁英,三十年前的1983年,这批菁英如此年轻,四位作者全部是三十岁以下的民歌时代健将:侯德健,27岁;罗大佑,29岁;李寿全,28岁;梁弘志,26岁;另外几位,虞戡平,33岁;陈志远,33岁,吴念真,31岁;老演员孙越,53岁,小演员刘瑞琪,23岁。这批人除侯德健出走、刘瑞琪不太熟悉之外,其余几位后来都在台湾音乐界、文学界、电影界大放异彩。

很多年后,买了一张《搭错车》DVD,看了一遍,哭笑不得。从电影角度看,这是一部不怎样的作品,除了配乐、苏芮的歌声和孙越的表演,没什么特别的价值,或许,催生了巨星苏芮和她那非凡的原声专辑,即是《搭错车》电影的最大价值。

《搭错车》专辑六首歌曲中,《变》和《把握》稍弱,《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是否》、《请跟我来》属于同一水准,《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稍高一点点。专辑出版之前,发生了侯德健出走事件,台湾版临时抽掉了《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成为主打歌曲,出版之后风靡台湾,因为这个变故,在台湾老百姓和音乐爱好者记忆中,《一样的月光》的地位、知名度、影响力远高于《酒干倘卖无》,而在发行非台湾版的其他地区,刚好相反。

这三十年来,我听了好多个《酒干倘卖无》版本,无人超过苏芮原唱,只有那英的一个现场版留下印象,那英的嗓门和唱功足以匹敌苏芮,整首歌曲唱下来一点不累,还有那么一丝轻松的戏仿味道,另外一个上佳版本即为中国音超现场的南方二重唱版,可称为柔情版的《酒干倘卖无》。

如前文所说,侯德健是个状态起伏的天才,《龙的传人》、《归去来兮》、《酒干倘卖无》是他的三大代表作,之后的作品总体平平。指导程琳唱过《酒干倘卖无》之后,听说他带着程琳离开东方歌舞团去了广州,在广州为程琳出了《程琳一九八七》专辑(个人认为那是程琳的最佳专辑),又为自己出了一张《三十以后才明白》专辑,感觉很一般。1988年春节,侯德健挎着吉他上春晚唱了节奏另类的《龙的传人》,,那是他在大陆最聚焦的一刻。经过很多年戏剧性的变化后,2011年又见他出现在舞台上,已见苍老。

遥望1983年,侯德健27岁,程琳16岁,苏芮31岁;三十年之后,侯德健57岁,程琳46岁,苏芮61岁。都老了,只有《酒干倘卖无》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数帆老人于2014-01-15 00:40发表的 :
8,纪念《酒干倘卖无》三十年
.......
1984年,全班于某市实习,借住于医学院一未验收新楼,12点关门。记得《搭错车》初登录像厅时非常火爆,同学七八人相约赶8点档,未果,看了10点10分的夜场,看完已过12点,走回住地还要30分钟,只得就近入住一马车店,一溜大通铺,铺若干草席,没有盖的,就这还得每人0.4元,这是我平生入住最便宜的旅店。

《搭错车》里的歌曲非常棒,多年以后,重温“是你我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感觉物是人非而月光依旧。“我踩着不变的步伐”则成了我卡拉永远OK的保留曲目之一,和声部分是得意之处,当然前提是对手也会。

《酒干倘买无》很快成了我们班歌,当时同行唐君亦是同好,整日拿把破吉他,在走廊弹唱,每当听到“222116”,同学们相顾莞尔一笑,唐君初时以为赞赏,后来也跟着傻笑,终不解其意。毕业酒会喝高了才有同学给其解密:
老唐你是否爱起夜,
不错,
是否冬天以酒干、口杯之类当夜壶,
也是,你们不是喊我唐尿壶吗?虽然我不乐意,
那就对了,再唱一遍“222116”
,......,
你这不就乐意了,
???
“我是那唐尿壶”不是?

唐君现供职某省银行,二十多年来仅见过两次,最后一次已在三年以前,唐君别来无恙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1: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要早起,今晚休整,长贴明晚更新。云盘正在建设中:http://t.cn/8Fyuvhb 。长贴中提到的歌曲,已上传了一小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进去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0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数帆老人于2014-01-12 21:52发表的 :
    6,《迟到》,刘文正,青山
......
80年代初的街头,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时代青年,拎着小收录机招摇过市,标配是花衬衫、喇叭裤、烫过的脑袋、贴着商标的太阳镜。他们的收录机里播放的歌曲大多是邓丽君、刘文正、青山、张帝,间或还有凤飞飞、山口百惠。
.......
此标配还差高跟鞋,流行于79~82年,各位看官不用怀疑,此处专指男式高跟鞋,其后跟有高逾3寸者,后演变为较高的后跟。
烫过的脑袋俗称大包头,重点在烫,在烫头工具引进前,各种土法一起上阵,常见的有火钳和筷子。
除了烫头,头式的改变还包括留长鬓角,此变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九十年代后只是同时存在的一种。
贴着商标不肯撕去的不止太阳镜,西装袖口的商标也一概予以保留。

青山的歌听得不多,现在还记得的只有“我又回到我的寻梦园”,81年到83年间比较流行,同学某君,酷爱青山,每首歌都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常以青山自比,痴迷程度堪比现在歌迷,可称为改开搞之后的第一代粉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0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9,《一样的月光》,苏芮

    因为程琳版《酒干倘卖无》的风行,当年未闻原唱苏芮之声,苏芮之名已先发制人,如雷贯耳,等到当真听到苏芮的声音,听到传奇的《搭错车》专辑,如预想般震惊了,前文说瞬间取代邓丽君成为第一偶像,此话一点不假,至今仍认为苏芮是台湾最佳歌手,在我的台湾歌手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三十年不变,以后也不会变。

    原以为歌声如此成熟大气的苏芮应该是一位成名歌手,没想到,《搭错车》是她第一张国语大碟,此前一直在酒吧餐厅夜总会唱西洋歌曲,31岁才出了这张真正意义上的出道唱片,很奇怪,让如此优秀的歌手荒废岁月,台湾唱片界早干什么去了?也难怪,只有经历过艰辛生活的人,才能如此完美准确地诠释《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月光》和《酒干倘卖无》孰高孰低向有争议,在我看来,这两首歌的内涵以及在电影中的位置不一样,虽说水平不分轩轾,就内容而言,《一样的月光》稍高一层。在电影中,《酒干倘卖无》仅在高潮时出现一次,《一样的月光》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两次,歌词完整表达了这批创作者的社会观察和反思,可视为整部电影的主题曲。

    《一样的月光》的结构复杂,节奏、音高起伏不定,对演唱者的要求非常高,唱好这首歌,不仅要有生活阅历,也需要歌唱天赋和实力,以及音乐理解力,一般水平的歌手甚至巨星都很难完成,这批音乐人居然找了个无名的社会歌手,所幸他们的眼力非常惊人,苏芮不负众望,把这首歌曲唱成了不朽的经典。

    有人评论,《一样的月光》唱出了控诉感,我认为,如果不论电影剧情,仅就歌词而言,尚达不到控诉的高度,顶多是一种抱怨,用文雅的术语来说,歌曲作者抱怨的是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际关系的疏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道统急速失去的深切焦虑。

    这样一首带有某种程度批判现实的歌,不同的歌手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不同。苏芮的歌唱高亢、激越、锋利,加上黑白分明的造型和冷冷酷酷的表情,把这首歌以及整个《搭错车》专辑唱出了控诉的感觉,这是她的实力所致,不服不行。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一样的月光》表达的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酒干倘卖无》表达的则是人和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这种主题赋予了《搭错车》专辑不同于其它流行歌曲的意义。遗憾的是,苏芮的起点太高,《搭错车》以后的专辑里,这种带有个人风格的批判色彩越来越淡,从人和世界的关系转向人和内心的关系,从亲情关系转向无关痛痒的个人情感关系,注定她此后的专辑再也无法超越《搭错车》。

    由于过于喜爱苏芮的歌声,我央求境外亲友捎带《搭错车》之后的专辑,直至1987年《台北东京》专辑引进为止,每张专辑都认真的听过,每张专辑都有一两首或者几首令人难忘的作品。

    1984年初出版的第二张《蓦然回首》专辑,就整体品质而言,仅次于《搭错车》专辑,《搭错车》的原班人马除侯德健、罗大佑外再出发,制作了这张延续苏芮风格的专辑,10首作品都很出色,其中《是不是这样》、《心痛的感觉》、《迷失》、《明天还是要继续》一度流行,个人很喜欢《明天还是要继续》,温柔,明朗,乐观,有激励听者忘掉不快、积极向上的功效。

    第三张专辑《顺其自然 尘缘》,是一张实验性很强的专辑,其中的《尘缘》长达9分钟,结构之复杂,堪称华语流行歌曲之最,另一首《内心交战》,中间有一大段穿插了两个声部的重唱,整首歌旋律优美、流畅又有新意。这张专辑完全转入自我审视个人情感,过于偏重实验性,苏芮的实力并未得到完全发挥。

    第四张专辑《有情天地》,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曲《沉默的母亲》,再现了苏芮的高昂唱腔,还有一首《龙》是我最喜欢的苏芮作品之一。

    第五张专辑《亲爱的小孩》,同名歌曲《亲爱的小孩》与《沉默的母亲》可称为姐妹篇,同样深度流行,另有一首《午夜梦回》既有几分节奏布鲁斯风格,又有几分轻柔摇滚风格,非常优秀,只是不大听人说起。

    第六张专辑《台北东京》是第二张引进的苏芮专辑,多首作品有日本风格,《跟着感觉走》火热流行,《奉献》次之,两首歌曲至今不衰。整张专辑里,我更喜欢《砂之船》和《圣诞礼物》。

    到了《台北东京》专辑,创作班底换班,封面从黑白换为彩色,苏芮的演唱风格也从黑白的激昂、呐喊转变为彩色的舒缓、抒情,往日那个一往无前、为愤怒青年代言的苏芮再也不见了。之后的几张专辑,仅有几首歌曲差强人意,《蜗牛的家》表达无房青年的郁闷和不满,可惜没有唱出早期的愤怒味道;《不要说走就走》为大陆作者的作品,《风雨情怀》还算不错,晚期作品中,只有《牵手》深度流行。

    与苏芮同级别的巨星,有十几二十首歌曲被人记住就算不错了,苏芮足有三十首以上的歌曲深入人心,绝对是巨星中的巨星。在这些歌曲中,除《搭错车》里的《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是否》、《请跟我来》四首之外,我最欣赏的是第四张专辑《有情天地》收入的《龙》,曹俊鸿作曲,孙仪作词:

    “我们饮过的水,是同一条古老的河;我们走过的路,是出自先人粗造的手。世世代代的香火,在颠沛流离中传递。祖先告诉我们,可以流泪,可以忍受,不能低头。每一寸苦难的土地,都有光荣的痕迹,每一段苦难的岁月,都值得频频回首。这条古老的巨龙,正是要苏醒的时候;我们就在今天,让它飞舞,让它飞腾,让它怒吼。”

    那个年代像这样豪迈的歌曲并不鲜见,苏芮唱出了别样的家国情怀,深沉,厚重,令人印象深刻之极。

    从第一次听到《搭错车》开始,我即无可救药地迷恋苏芮的歌声,为什么呢?主要是当年正值年轻又有想法的时候,苏芮独特的嗓音和形象很合我或者我那一代人的精神需求,在苏芮的歌声里,可以听出反抗,听出叛逆,听出苦闷,听出愤怒,但这些情绪表达得并不夸张,反抗而不拼命,叛逆而不堕落,苦闷而不沉溺,愤怒而不疯狂,一切都恰到好处。故而,苏芮虽说来自海峡对岸,也可称为80年代大陆青年的代言人。

    岁月流逝,转眼间,苏芮已经62岁了,看她偶尔上镜,已是一副亲切、慈祥的老大姐形象,我们只能从老唱片封面和歌声里回忆当年那个高亢、激越、锋利的苏芮,带给我们那么强悍的冲击、感动和共鸣。苏芮的歌声陪伴我读过金子般的青春岁月,对这位了不起的时代歌手,我永远心怀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歌曲音乐也一样。〈何日君再来〉、〈夜来香〉属民国的声音,周璇特有的嗓音,还有李香兰的唱法。邓丽君翻唱的都比她们优美,却是我们神游故国中,想象中的民国声音,是追忆,多少载后的遥想。〈一样的月光〉便告别了追忆,活在当下,知道回不去了。

〈一样的月光〉中,感情澎湃,但不是现在网络乡民所见到的,很浮面的「愤青」情感。数帆老人说:「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道统急速失去的深切焦虑。」极是,这点可以在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中得到印证:「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两首歌的曲、词可相对照,属同一主题。

数帆老人:「专辑出版之前,发生了侯德健出走事件,台湾版临时抽掉了《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成为主打歌曲,出版之后风靡台湾。」侯德健「叛逃」(又名「回归))后,主打歌改了,电影名《搭错车》,很可能也是出走事件下的产物,所以才那样「莫明其妙」。〈一样的月光〉能轻易取代〈酒矸倘卖无〉作主打,风行大街小巷,本身实力就与〈酒矸倘卖无〉在伯仲之间。後来唱片丶电影依旧都赚翻了。

唱歌丶写作,一但攀越到自己的顶峰,以后就只能在底下徘徊,几乎没有第二个高峰。〈酒矸倘卖无〉丶〈一样的月光〉,作曲丶作词丶歌者,皆一时无双。二歌,并为双璧,还有〈是否〉、〈请跟我来〉一次出尽,以后苏芮就只能仰望着自己。此外,还能留下如此多的歌,让人记得,可见苏芮有多努力。作者称她为「巨星中的巨星」,深为同感。如果说邓丽君属民国往事,苏芮便相对为当下,两人的歌声代表二个不同的世代。苏芮也62岁了,邓丽君比苏芮还小一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也是很神奇啊,术业有专攻,学习了。

很奇怪,连梅艳芳都有个姓何的人跟着,那苏芮没有带什么弟子吗? 苏的弟子没有传承演绎她的唱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你的样子》,罗大佑

    70年代中期至今,罗大佑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界的神话人物,四十年来,集歌手、作词人、作曲人、制作人于一身,每一项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在流行音乐的光环里,罗大佑是站在最中间光彩最亮的那一位,坊间关于他的专题书籍有好几本,专门章节的书籍以及各种报刊文章数不胜数,对罗大佑的音乐成就有各式各样的解读,一部分解读颇有道理,另一部分解读牵强附会。

    第一次听到罗大佑本人的歌是在1984年,有一阵中广流行网频繁播出罗大佑第三张个人专辑《家》中的两首同名歌曲,听的次数多,自然熟悉了他独特的声音。之前,只知道《童年》、《光阴的故事》和《是否》的作者叫罗大佑,没有听过他自己唱歌的声音。这次听到了两首《家》,有一首觉得还不错(后来确认为《家二》),当时听收音机,歌词听不清楚,不知道他在唱什么词,手边又没有引进版录音带,只能听过就算,没有太多关注。

    1987年或1988年,有一次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杂文集《处女的号角》,里面有一篇文章谈论苏芮,把罗大佑和苏芮并列,提升到社会意识和文化批判层面,这才意识到罗大佑的音乐活动已不局限于音乐,研究者已赋予他的作品以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附加价值,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条件限制,我直到90年代中期才买了一套罗大佑精选辑(3CD),对照歌词认真聆听,痛快淋漓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此后,我听过罗大佑本人唱过的所有作品,以及为其他歌手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坦率说,我不是罗大佑的资深粉丝,也缺乏深入研究。以个人长期跟踪聆听的感觉,我的看法是罗大佑一半的作品比另一半作品出色,早期作品比晚期作品出色,作词比作曲出色,情歌比非情歌出色,给其他歌手写的歌比自己唱的歌出色,这仅是我的个人观点。

    我特别喜欢罗大佑为其他歌手创作的歌曲,张艾嘉的《童年》、《光阴的故事》、《是否》,潘越云《野百合也有春天》、《爱的箴言》、《痴痴的等》,陈淑桦的《滚滚红尘》,凤飞飞的《追梦人》、甄妮《海上花》,每首歌都是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也都是各自的招牌歌曲。更打动人心的是苏芮重新演绎的《是否》和张学友翻唱的《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荡气回肠,经久难忘。

    仔细琢磨罗大佑撰写的歌词,每每令人拍案叫绝。比如收入1988年《爱人同志》专辑里的《你的样子》: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点哀伤过的往事;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是否来迟了命运的预言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聪明的孩子提着心爱的灯笼,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这是一首典型的罗大佑式歌词。罗大佑善于组织古典美的汉语词汇,把抽象词和具象词巧妙地搭配起来,内心情感与外界环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诗意的画面,让听众或者读者产生共鸣。与《你的样子》神似的还有一首《追梦人》,不听旋律,仅读歌词即是精神享受,这类歌词可视为红尘男女书写的微型史诗,言简而意赅。

    罗大佑是个社会使命感很强的音乐人,他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冲突,从《鹿港小镇》到《美丽岛》,罗大佑的政治色彩一步步加深,80年代初的隔靴搔痒、冷嘲热讽演变成为直白的指控、怒斥,与此同时,音乐的样子也在一步步溶解,以至于整张《美丽岛》专辑里,很少听到顺畅的旋律,只有一首《啊,停不住的爱人》具有可听性,这首歌恰恰是一首罗大佑式的情歌。

    总结罗大佑四十年音乐生涯,他写过的歌,他唱过的歌,他走过的路,他做过的事,可以清晰看到他在历史的变迁中茫然失措的样子,时常陷入各种势力、各种舆论、各种想法、各种选择的重围,他在突围时的挣扎与痛苦,忧患与悲情,演变成一首首经典歌曲。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那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童年》、《光阴的故事》、《恋曲1980》、《鹿港小镇》、《乡愁四韵》、《亚细亚的孤儿》、《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恋曲1990》、《你的样子》、《闪亮的日子》、《东方之珠》、《啊!停不住的爱人》、《滚滚红尘》、《追梦人》、《明天会更好》。

    在一次接受专访时,罗大佑如此解读他的偶像Bob Dylan:

    “他的嗓子就是一个乞丐的嗓子,或者说是一个传教士的嗓子,或者说是先知的嗓子。乞丐跟传教士、跟先知常常是可以混在一起的。在中世纪,他们常常可以预言一个时代的转变,讽刺一个王朝的兴亡。”

    对热爱罗大佑的粉丝来说,罗大佑既是传教士,也是先知。听张学友唱《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有时会想象,如果罗大佑拥有张学友的嗓子,那他的成就和影响力,恐怕要比伟大的Bob Dylan还要伟大,伟大很多很多。

    不管怎么说,与罗大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确实很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123buzhi于2014-01-10 12:44发表的 :
写得真好,感谢数帆老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文笔优美,内容丰满,齐豫有一张中文专辑叫做《骆驼.飞鸟.鱼》个人觉得是挺好的作品,不知道数帆老人听过没有。

听过,感觉不如前一张《有没有这种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大佑与潘越云,曾经因为紧密听二人的录音盒,把机器给听故障了,得叫人来修。罗的粉丝,算我一份吧。数帆老人对罗大佑的个人观点:算不上对他毁誉参半,更多的是诙谐。我看了暴笑,却十分认同。「作词比作曲出色」,仅说作词较出色,并没有说他作曲不行。他也有词、曲并佳的作品,如〈鹿港小镇〉、〈光阴的故事〉、〈野百合也有春天〉。只熟悉早期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当然是潘越云唱的比他出色太多。〈鹿港小镇〉却非得听罗自己唱,才有那个味道。政治方面,支持过「我有一个梦想」的鲍勃‧迪伦(Bob Dylan),先行者已经在前。罗的影响力,其实还是像现在这样有限些好,这样在莫测中,凡事都还能回头。

还有两首电视剧主题曲,早上忽然想起,非常喜欢。给作者参考:叶倩文〈潇洒走一回〉、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叶应不在作者写作表中,其实她出生在台北,这首歌原属1991《京城四少》。〈新鸳鸯蝴蝶梦〉1993《包青天》片尾曲。黄安不算大家。建议,或可以有个电视电影歌曲的专贴,以享读者。

補記:作者原题:1979-1989年台湾流行音乐印象,给漏看了。'91、'93,晚了二、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6: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数帆老人于2014-01-14 00:44发表的 :
   
    7,《追梦人》,凤飞飞
美中不足的是,如维基百科指出的那样,凤飞飞把“徘徊”的徊(huai)唱成了“hui”,由于罗大佑的歌词两句一韵,相当严谨,凤飞飞如此处理稍有点不合情理。
.......
这个恐怕不是凤飞飞的专利,邓丽君也这样,比如《襟裳岬》,估计台湾成长的多数人都如此,通行的读音就是“hui”。

罗大佑也是台湾长大,没有道理不知道徘回,所以或有可能,词作者感觉,“怀”、“回”是可以押韵的。除了开口方式,“uai”、“ui”两韵母确有很多相通之处。

考察“徊”的读音,在平水韵(唐)中入十灰;《词林正韵》(宋)中入第三部,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中原音韵》(元)中入四部齐微;以上其小伙伴多数具有现代“ui”这个韵母,但也混有“ai”、“ei”和“uai”等韵母。《康熙字典》作户恢切,与回的读音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23: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尘红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应该读徘徊ㄏㄨㄞˊ;hu ai。
两人都读错了,应该打手心,尤其是邓丽君。凤姊母语非国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白草折于2014-01-19 23:36发表的 :
前尘红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应该读徘徊ㄏㄨㄞˊ;hu ai。
两人都读错了,应该打手心,尤其是邓丽君。凤姊母语非国语。
嗯,白草兄需要多准备戒尺,因为要打的人太多了,张雨生、童安格、姜育恒、蔡琴、齐豫、潘安邦、苏芮、刘文正,包括罗大佑自己(《鹿港小镇》、《梦》)都是唱“牌回”,我相信这个名单可以继续开下去。

有趣的是齐秦,即“牌回”、又“排怀”,估计是关照大陆市场的缘故。侯德健来大陆太早,已入乡随俗,高歌“排槐”了,不知哪位有他离台前的《归去来兮》,听听“毁坏”有无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18: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26楼数帆老人于2014-01-15 21:57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02: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恰似你的温柔》,蔡琴,郑怡

如果评选台湾历年十大流行歌曲,《恰似你的温柔》应有一个席位,这是已故著名音乐人梁弘志高中时期的作品,1979年发表后风行至今,邓丽君、刘文正等众多知名歌手都曾翻唱过。这首歌的原唱是谁?一说蔡琴,一说潘安邦,查过资料后发现众说不一,收录蔡琴版本的《民谣风3》和收录潘安邦版本的个人专辑《年轻人的心声》(专辑名一说《爸爸的草鞋》),发行时间相距不远,两人都算原唱,此曲由蔡琴唱红应是没有争议,华特公司出品“民歌100:1970-1985年校园民歌经典珍藏(5CD)”把《恰似你的温柔》算在蔡琴名下,肯定有其理由。

在我心目中,邓丽君、凤飞飞、苏芮为台湾70-80年代女歌手中的三大巨星,还有几位歌手离巨星还差半里路,蔡琴是其中离巨星最近的一位。

我第一次听蔡琴的歌,是她转到飞碟唱片后出的第一张唱片《此情可待》,记得其中的《最后一夜》连续好几周蝉联中广流行网排行榜第一名,蔡琴用低沉的嗓子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这首《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插曲唱得缠绵悱恻,动人之至。先前读过白先勇的小说,因此对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特别有感觉。

《此情可待》里还有一首《读你》,费翔登陆之后,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的专辑里翻唱过,一开始以为是费翔原唱,后来看报道说原唱是蔡琴,再后来听到蔡琴版本,完全是另外一种味道。

《此情可待》之后,蔡琴每年在飞碟出一张唱片,印象较深的是《伤心小站》和《时间的河》,其中几首好听的歌,《情锁》、《伤心小站》、《时间的河》、《我和我自己的影子》、《天天天天》等,歌名、旋律和部分歌词都记得,怎么听来的则记不得了,听收音机还是引进版录音带?印象模糊。

90年代之后,蔡琴威风不减,出了很多唱片,各种各样的翻唱、发烧、精选,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种,哪一首歌曲是后期代表作,一点也想不起来,记忆中最好听的蔡琴还是她早年的那些经典歌曲。蔡琴的嗓子特别适合慢节奏的老歌,她那稍有疑点沙哑的磁性嗓音把每一首经典老歌唱出别致的蔡琴味道,温暖,妩媚,听她的歌声就像喝杜松子酒,微醺的感觉最让人心动。

早几年搜罗了一套蔡琴精选辑《琴声荡漾》(8CD),其中有《恰似你的温柔》、《出塞曲》、《抉择》、《被遗忘的时光》、《想你的时候》、《昨夜之灯》等代表作,也有《你的眼神》、《绿岛小夜曲》、《情人山》、《不了情》、《明月千里寄相思》、《秦淮河畔》、《情人的眼泪》、《今宵多珍重》、《月光小夜曲》等老歌,还翻唱了若干外国名曲。这套唱片音质非常出众,首首发烧,精彩之极。

支持蔡琴的歌迷大部分属于高品味的菁英群体,因此聆听蔡琴最好设计一个特定情境,比如,如独居在大都市的高楼大厦,不妨选一个恬淡的午夜,沏一壶温热的红茶或咖啡,打开音响,放入《被遗忘的时光》,临窗而立,仰望星空,或者眺望稀疏的街灯,耳边传来“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心旷神怡之际,多半感慨万端,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与蔡琴一样,郑怡也是校园民歌出身的健将。蔡琴的成名曲除了《恰似你的温柔》,还有一首《出塞曲》,郑怡则有一首风格类似的《月琴》,这是校园民歌的名作,赖西安作词,苏来作曲,开头一句清唱“再唱一段思想起”,郑怡的嗓音高亢、清澈,一句成名。

郑怡另一首代表作《微风往事》,风格类似陈明韶的《浮云游子》,这两首轻快流畅的作品都是我偏爱的校园时期名作。很多歌手包括蔡琴翻唱过《微风往事》,众多翻唱版本中,我很欣赏大陆民谣组合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他们的慢节奏演绎另有动人之处。

1983年,郑怡的个人专辑《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横空出世,同名主打歌红极一时。一直不明白,《小雨来的正是时候》为什么这么红?不仅红遍台湾,还红到了大陆来,很多人翻唱过,我当时听的是录音带,不知谁唱的,记得听声音不像郑怡,应该是大陆的某位扒带高手。

《小雨来的正是时候》之所以大热,应归功于优秀的幕后制作团队,初出茅庐的李宗盛替代侯德健为女友操刀制作,创作队伍包括小虫、郑华娟、马兆骏等,这批人与苏芮《搭错车》专辑的幕后团队一起,构成80年代台湾流行音乐的主力部队。《小雨来的正是时候》也与《搭错车》一起成为校园音乐向商业音乐转型的标志性作品。

《小雨来的正是时候》专辑里的《结束》是李宗盛一大堆杰作里的早期作品,郑怡与李宗盛合唱,也是流行至今的歌曲。后来不知何时何故,郑怡与李宗盛结束了感情。之后,郑怡出的唱片不多,质量也一般,只记得在中广流行网听过两首主打歌《想飞》和《心情》,80年代后期正值台湾流行音乐的高峰,一大堆出色的女歌手和优秀作品挤成一团,郑怡和她的歌不再像《小雨来的正是时候》那样突出。

郑怡和蔡琴的声音是两个极端,蔡琴的高音上不去,低沉浑厚有余;郑怡的高音非常漂亮,却略显单薄,这可能是她的歌手之路不如蔡琴那么宽广持久顺畅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0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zs2k于2014-01-19 16:56发表的 :

这个恐怕不是凤飞飞的专利,邓丽君也这样,比如《襟裳岬》,估计台湾成长的多数人都如此,通行的读音就是“hui”。

罗大佑也是台湾长大,没有道理不知道徘回,所以或有可能,词作者感觉,“怀”、“回”是可以押韵的。除了开口方式,“uai”、“ui”两韵母确有很多相通之处。

.......

谢谢指教,受益匪浅!我的疑惑是,罗大佑的歌词,两句押韵,每两句换一韵,非常明显。凤飞飞也应该看得出来。可能还是习惯使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3:27 , Processed in 0.1332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