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zdb1115

[【他山石】] 为什么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却还能做出很牛逼的东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4 13: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高中,留给初等数学的时间不多了。代数学的进一步加深,矩阵计算也上来了(不知道现在要求不),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有的学校也教的(算对应的AP课程),概率和统计的初等内容下移了一部分(初中也有了一点),够学生忙的了。是多了吗?

看那些“精力旺盛”的学生在干什么。能够参加高中数学奥赛的学生已经是凤毛麟角,“神圣”的高考,让90%几的学生无暇他顾。之前的许多年,由于奥赛成绩好的可保送名牌重点大学,许多学生因此走上奥赛之不归路。能在数学奥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数学上的才能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那个保送的坦途被堵死了,直接从数学上获得现实利益成了过去时。(当然,现在在单独招生中还有些用场。)政策一会儿忽左一会儿忽右。如果中国也有私立名牌大学,允许自定政策自主招生,我以为那些大学的校长一定会翘首期盼那些奥赛生的。为什么,“绝对学术研究实力的一个保证”。

我实际想说的是另外一个战线,IOI和NOI奥赛。这些选手在大学的ACM-ICPC比赛中被戏称“职业选手”,太厉害。他们都学了什么呢?这些学生的数学肯定是顶呱呱的(有些兼参加数学奥赛、物理奥赛等,那才是真正的“学霸”)数据结构、组合数学、初等数论、离散数学(集合论、近世代数、图论……)、算法(动态规划、几何凸包、贪心……)……那本把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弄的头痛的《算法导论》,他们早熟烂于胸。他们中的没有出国的,是国内大学计算机硕导、博导的绝对宠儿。(怎么我觉着不对劲,我说的怎么还尽是“比赛”、“竞赛”、“考试”,实际是对于IT类之疯狂热爱者,应该有一些作品了!!!我想说的是“创造力”的东西,国内就又少之又少,拿奥赛说事是没办法的事;如有些学校弄所谓机器人,完全是买来现成的,编个程序跑跑,大玩具。)

这世界上很多天才在10几岁时候就已经开始展露他们的才华了,数学也是一样的吧。在“萌芽”阶段,如何提供环境让他们崭露头角?以前还有几条路可走,可改来改去,我以为还不如从前了。为了90%几,这些尖可以被掐?就像前面的帖子说出的意思,我们没有培育这些潜在“精英”的机制。

那大多数不也上了大学,上了各自的专业了吗?数学专业、IT专业。晚了,我以为还是晚了许多东西。他们通过高考独木桥筋疲力尽来到那里时,有多少是因为兴趣和喜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4: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大学,又回到大学。和米国大学最具讽刺的一个比较是:我们的大学生在每学期(考试之前)最后两周拼啊(长期考试紧绷的弦松下来,大学可没人管喽;堕落的心之两周速效救命);米国大学生是每周都像我们那最后的两周那样拼。本科学位,很不容易获得的,也似乎对很多人足够了。SAT数学,大陆考生考的直乐啊,简单,超级简单吧。上了大学怎样?适应不?不打内心喜欢的专业,遭老罪了吧。动手能力怎样?是不是都怀念起考试的好处了?

就拿我的亲属来说吧,上了我们的这里的名牌重点大学,说“这下可要放松放松了”,还要找个对象云云(孩子是真老实啊,不找都怕不正常了)。我对他说,上半年对你挑战最大的是高数和编程,春节听你的感受。(现在到期末了,我不用去看,脚打后脑勺呢!)初中、高中编程几乎等于零,只这一课就可以消耗掉他所有的时光。他的专业注定他要精通电子、计算机、自控、机械(数学都需要超多)……My God……孩子,在选专业的时候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

4年很快会糊里糊涂就过去的,决定性的又是数学和英语(专业课还用说吗,必须高高的分),研究生考场见。

研究生,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您进教室看看就知道了,黑压压的几百人上大课,批量生产,滚滚洪流!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奇观!什么,博士也上课?也考试?当然,政治你不上,英语你不上?谁又愿意上,念完博士30几了,怎么找工作?同样这个大学一个看着长大的孩子,硕士,最近博士不念了,上海一个好公司相中(谁说的上海户口值千万来着?),导师郁闷够呛。

还有要考博的,在职的,生存压力太大啊,要不,职称怎么进,您说。怎么,这小上半辈子尽考试玩了。

“高高端”,跑课题的、项目的,弄出什么牛东西了?问他们。(高校在干什么?喔,现在时刻,一会儿开会评职称事情,这下午算是糟蹋了,除了玩虚的,还能玩什么。)

考研、考博,又不如考公务员了,亨利数据帝已经分析的挺明白了。

最后,用这句话做个结尾吧,我的中国梦境,留个好的期盼:

“超越他的心灵,掌握世界”, “TRANSIRE SUUM PECTUS MUNDOQUE POTIRI”, 菲尔兹奖章上的话,留给第三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5: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了我们的这里的名牌重点大学,说“这下可要放松放松了”,还要找个对象云云(孩子是真老实啊,不找都怕不正常了)。
------------------
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符合当下社会现实还有符合成本核算的:

第一上大学后找自己同一阶段大学生做男女朋友发展成结婚对象,难度小容易到手,到了社会上,现在则是要找真正能结婚的对象,一线城市像样的女友条件一般是必须有自己房产证房子无房贷,就这条硬指标就能吓退N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时在学校因为都是学生还在青葱岁月,花钱也不多,到了社会上面现在流行的酒托女或者婚托等等都加大了孩子们的恐惧陌生心态。

第二现在公司中间流行一种说法就是看毕业后的效率,怎么尽快弄到另外一半做人生伴侣,怎么尽快弄到房子,怎么尽快找到两个家庭都有良好条件一起供应房贷,怎么尽快找到两家优势的地方找个铁饭碗,同样毕业的稍微落后过几年差距就大了,最好的地方就是学校,不少女孩子男孩子都是抱着这样想法来学校广泛交友的,这是为了尽快毕业后享受生活,而不是再一起奋斗,因为谁也等不起这些奋斗的时间。

第三很多公司中间有不少刚刚毕业的女孩子因为家庭独子化或者父母宠爱的关系,自己独自到社会上以后遇到冷眼或者挫折很快就心灰意冷,直接就找大叔或者类似父亲一样的人,用自己青春换人脉和上升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邓文迪被国内这么多人咒骂的原因,她的这条路走通了带动起潮流,很多男生心中的女神不少都走了邓文迪这样的上升便道,比起上一代或者上两代,新的一辈不愿意再面对困难做挣扎了,要么放弃,要么走自己认为的捷径,比如抄袭这么流行跟这样心态也有关系。

第四我们的社会当前对于婚姻承诺不似原先那样庄严深沉了,各种亚文化的流行,导致了婚姻的基础很多程度上要看对于彼此的了解,青梅竹马的学生配对在心理上面安定感更大一些,社会上彼此陌生的两个人了解的难度和时间要长一些,这样再回到上面第二条,效率和时间成本都很大,所以耗不起。

就当下来看,大学中间找另外一半是目前孩子们认为比较有效率成本比较小而且也能借力的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这样据说能省去奋斗最少十年的时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21: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faith于2013-12-03 22:47发表的 :
(二)
再从小学回头看一看。小学择校热在我们这里真是越禁越热啊,禁得可选的学校就那么几个了,能不热,有择校考试都上万人啊?有些家长看了就近片区那个学校,就铁了心要拼一下(谁也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而要拼就必须过“奥数”这一关。于是,小学补奥数就成了小学数学中最大的景色(中国特色),那些奥数补课班发了大财了(有名的教师一天可挣几万,需求,需求决定一切)。我儿子从二年级开始上小学奥数课,真是流尽了眼泪,因为他最好时也只能在450多人的补课班里排80-90来名。但儿子坚持下来了,也实现了升入最好初中的梦想(他的小学360多学生,7个考入,老师自豪地领着全校介绍)。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小学数学总体上就是这个样子(语文和英语也是)。我以为那就是主题、主旋律,就是“超前拔高竞赛”,小学奥数有些东西拿到中学也是不容易的!中国学生在小学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被分类、被分野。数学和英语起了主要的工具作用。我一方面痛恨这种比拼,同时在内心又似乎认同在学习上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性。怎么办?资质好的孩子和各项素质差的学生一起上课?老师怎么讲?就像清华的学生和专科的学生在一个班,您是教师,您怎么讲课,您告诉我?(我不会啊,我真不会因材施教了。)

.......

我一方面痛恨这种比拼,同时在内心又似乎认同在学习上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性。

----------------------

因为不是文科专业的,所以我只能粗浅的表达一些观察的点,就是数学和宗教的某种联系:

全球几个数学大国除了中国外:

俄罗斯是信奉东正教的
德国英国美国主流是新教
印度是印度教
法国是天主教多一些(布尔巴基学派)

这几个国家浓厚的日常宗教文化环境,对于孩子们的体系化思路是有一些训练的。
比如宗教总要有个开天辟地的传说作为历史的开头,接着有所谓日常生活简单的训诫,然后还有就具体实例的权威本地神职人员的解释和阐述,这个过程关键几块:传经讲经释经。
这个过程提炼对应,就是所谓公理定理推论等等数学体系化的一些东西。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间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三字经比如孔子提倡的六艺五礼等等,完整的看起来:

对于数学的美丽的认识和探索建设,某种程度上也和对于社会的美丽认识和建设挂钩,我们的孩子们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中间其实欠缺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文革中断的,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孩子先天就少了一些对于社会美丽生活美丽数学美丽的综合文化上的普及教育,我们儿童教育充满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叫嚣,西方这个根子没有中断(即使在二战那样艰难岁月,人们还是保持去宗教场所礼拜的习俗习惯,在欧洲大陆和英国都是这样),所以体会数学的美丽某种程度上也是体会现实社会美丽。

物理化学在研究的高级阶段,都必须有数学的解释描述或者推论,这也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种美丽探索的理想表达,有对美丽事物的敏锐,才有勇敢探索的信心和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某人给出的中国欧美教育对比:(我稍改得对称点)
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逼学习,学习的年龄想玩耍。
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
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

我想改个理想点的,就改一处:

   小学玩、中学钻、高中学、大学拼。

钻的意思是,及早发现自我喜爱的方向、志向。数学只是其中之一。想了半天也想不甚明白,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最后还是缩小范围,针对主贴的内容给个解决方案:

数学教育要分个基本、中层、高层三方面。

基本面:保持数学的普及教育,持续到大学(大学所有专业不能撒手)。

中层面:数学应用工具的学习下移(初、高中就可以学和用了);应用程序开发下移(初、高中就可以开始);数学建模应用下移(高中就可以开始)  (为未来数学用的多的专业提前进行准备) 另外数学用的相对多的物理(当然包括电、磁、电路等)可以包含进来,有点扯远)

高层面:各类数学竞赛培养和选拔未来数学专业人才;信息学算法竞赛培养和选拔未来计算人才;两个结合一起的东西更好,复合一下。

中层面对应未来“应用型”和部分“研究型”大学和专业人才需求;高层面对应未来“研究型”大学和专业人才需求、研究生“创新型”需要。

考试选拔:大学入学考试仿照美国,基本面要简单,类似SAT;中层面和高层面,由各学校和未来专业选报需要,考类似的SAT-II数学,信息学可以单来个II。

原则:整体策略和机制要有,具体算法灵活。总之是,喜欢什么?就去玩什么吧,玩的深入些,应用的深入些,才好。

从上到下吧,才能从下到上。(1)大学去行政、政。 (2)大量出现民办(私立)大学,+著名 (3)回归教育之本来面目

还是从教育入手,牛X的东西该出来的是不是就出来了。还有啊,我们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就是处于下端,劳动力密集型,人家都给设计好了。什么是牛X的东西?是不是智力密集型的东西?不能着急吧,要用1-2代的人的时间来追,还得是真的改了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9: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之一:中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影响。
   1.美国高等教育通过370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体系,在涉及教育各方面的方法、理念都逐渐健全。这使得美国成为了拥有最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看看中国。就区区100时间都没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高等教育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到现在。期间还有长达10年的中断时间,其影响可想而知。
   所以说别人的学生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有着强大的后盾着支撑。
就不要想文化大革命那样,在短短的时间你就超越别人。凡是都是一步一步的前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久楼主的命题,想了很久,才发现命题的一些缺陷。
首先,很牛的成果不一定需要很高深的数学,而是需要想象力、实践力;现在生物学中的一些成果,比如RNAi发现的过程中,想象力、直觉和实践验证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对于发明创造而言,再牛的成果,数学也只是一个工具。这好像就是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的原因吧。
第三,当然学好数学对于科研思维的训练是有好处的,尤其是抽象思维。但有了抽象思维,并不是就能转化成现实的成果;
故而,不知楼主是潜意识中就认为高深的数学就等于大牛的成果,还是有意设计一个逻辑盲区让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2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之二:中美大学生学习态度差异的影响:
  
1.中美大学生上课出勤率比较。在美国,因为上课率作为考核的一个标准,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可是比重并不大。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大班上课时候教师对学生抱有充分的信心,一般不会做任何统计。作为学生而言,很少有学生旷课,更没有学生在上课期间走出教室,或是提前早退的现象。
  在中国,出勤率同样作为期末考核的标准,在最终成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旷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点名和签到而上课的学生也不少。因此,中途走出教室或是早退的现象比旷课现象更为严重。
2.中美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美国学生一般按照兴趣选择一门课,当然也不排除为了奖学金而选修较容易的课程的情况。但是,只要他们在课堂上,就会加入讨论或是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对讨论抱有极高的热情,在课堂上相当的活跃。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或是用手机、电脑上网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但是他们倒是享受在遇到问题时能马上上网查阅时候的畅快感。在小组讨论时候,也没有出现浑水摸鱼现象。与国内大学课堂相比截然不同的是,美国学生在教师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甚至做到举手示意要求回答。
  在中国,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同学们更多的是在进行心理和身体上的休息,并没有认真讨论。顶多在老师经过的时候大声的讲几句和问题相关的内容,以蒙混过关。在选修课上,老师在讲台上语气平稳的讲,学生在下面手机上网或是玩游戏、睡觉、吃早饭、写专业课作业、做各类应考复习资料。终于出现一个为兴趣而选课的学生,课堂却变成了这位学生和老师的单独讨论课。当然,更不乏其他同学在“忙”自己的事情之余,对这位同学“独到”见解的讥笑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0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之三:中美大学生课外阅读差异的影响
阅读原因是学生阅读的出发点,是检验学生阅读态度,甚至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国学生没有因为别人都在阅读而读书的跟风行为。因为自己喜欢而阅读的学生比例远远高于中国学生。而因为前途而阅读的美国学生比例约是中国学生的三分之一。

2在阅读内容上,美国学生中虽然也有人写与专业有关的书刊,但是大部分学生写的则是与兴趣相关的某本书。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美国学生写了一些当下流行的小说。而中国学生的答案则多为,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辅导资料,与专业相关的书刊,以及中外经典名著。
  所以美国学生学习是从兴趣出发,动力很大,干劲十足。就可想学习的效率有好高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中学习效率绝对比我们为了功课需要,或专业要求去学习效率要高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0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之四:中美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不同的影响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38. 15%美国学生每天花费在作业上的时间>=4个小时,36. 83%的美国学生用2-3个小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只有7. 32%的美国学生用小于半小时的时间完成作业。而中国7. 38%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4小时以上,12. 90%的学生需要2-3小时完成作业,56. 99%的中国学生在1-2小时就能完成家庭作业。也就是说,约75%的美国学生费大于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每天的作业,而大约75%的中国学生需要小于两小时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
从家庭作业时间分配上,笔者发现美国学生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课题研究上。多数同学表示,教师要求定期上交的研究报告占据了他们很多时间,他仃]会根据研究步骤有计划的完成报告,并且他们认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中国大学生则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题占据他们大多数时间。
  所以美国学生其实普遍比我们学习努力,还有就是别人那种完成家庭作业的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主要靠做题。所以我们都是考神。而美国学生做的研究报告,别人培养的是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其实这样下来别人不知会学到多少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0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之五:教学方式的影响:
1.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美国教师多采用传统模式和开放性课堂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所谓传统课堂即固定的老师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教授固定的某一门课程,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传播知识,以学生为客体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学模式。而开放性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方法、过程和体验的开放,力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和研究的机会”,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转向主动。美国高等教育课堂组织形式吸收了传统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所带来的优势,同时汲取了开放性课堂把“学生作为学习中心,教师作为学习活动参与者和帮助者”的多样灵活授课方式,以及对学生在情感领域和课外延伸学习的必要性的充分重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团
体研究性学习,,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小组学习的优势有:首先,在基本知识、概念的理解上更为深入和全面。因为在课下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概念进行理解。其次,对知识背景和发展情况来讲,由于每个同学的知识结构和关注点不同,进行资料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过程中侧重的角度不同,小组最终资料的汇总资料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切入,极大的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再次,小组同学在课堂演讲的压力下,一般都表现的非常的积极。
  在美国数学课上笔者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调动大家学习热情的方法一一全班分成多个由“辅导老师”带领的小团队。笔者发现,美国学生并不以第一个写出一种答案而自豪,他们往往追求多种解题思路,因为在随后的由“辅导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的时候,他们有更多“炫耀”的资本。而小组讨论之后的“集思广益”环节,多角度的解题思路更是让其他组刮目相看。这里所谓的集思广益环节即“辅导教师”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公布,在大家和教授评判之前,“辅导教师”是不会对答案的对错进行判别的,这样就表明大家讨论的结果中有可能是有错误的。通过这一环节,教授就能从学生实际错误中出发,为学生讲解为什么会出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而不像我国教学活动中,由老师为学生分析总结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让学生烂熟于心,避免出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7 0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faith于2013-12-06 08:46发表的 :
(六)
某人给出的中国欧美教育对比:(我稍改得对称点)
中国:小学累、中学苦、高中拼、大学混。玩耍的年龄逼学习,学习的年龄想玩耍。
欧美:小学玩、中学混、高中学、大学拼。玩耍的年龄就玩耍,学习的年龄才学习。
小、中、高阶段中国学生一般占优,进入大学阶段,欧美学生迅速超越。
.......


其实数学还有一块比较重要,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印象最深的就是20世纪初被成为数学界最后一个全才的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台柱子希尔伯特提出的新世纪需要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希尔伯特这个数学界需要注意的23个问题被称为导航图。

为啥这块重要呢?

发现问题需要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就是广泛对比,另外就是灵机一动,最著名的发现问题的典故就是苹果和牛顿的故事了。发现问题的难度其实不比解决问题难度小多少,只有对于情况非常敏锐才能看出来问题的苗头和这个潜在问题与其他问题情况的细微区别的地方,这块不经过大量长期的思考和训练是绝对不能天上掉下个馅饼的。
提出问题,很多时候都要极大的勇气,提出来了其实就是面临中国人常见的一个面子问题,肯定是自己不能解决或者不能很好解决了,这个时候需要协作了,所以能提出问题也很关键,这背后也有大量组织协调的功夫在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内容很简单,貌似大家都能随便看出来,但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人名垂青史,这就是数学界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的一种尊重。

大家可以对比一些中国古代数学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故事,还有就是西方数学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故事,那么比较一下,其实我们也能看出来一些我们自己的问题。

前面周鸿祎有关互联网创新的演讲中间有一点我比较注意,就是中国人做事的典型的成王败寇的思维,我们往往历史典故和思维中间特别注意那个称王称霸的东西,往往对于第一次探索,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忽略不计,这点上面个人觉得放在数学这块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我们报告文学和大量文宣往往倾向于解决问题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如果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块下功夫,没有世界一流的探索和提出问题的思维功夫,那么我们的数学整体上面还是少了一个关键板块。

资料引用:

《希尔伯特》主人公大卫·希尔伯特(1862—1943),20世纪上半叶国际数学界的一位领袖人物。他于1900年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史称希尔伯特问题),激发了整个数学界的想象力,此后,这些问题几乎成为检阅数学重大成就的一张航图。这位创造了20世纪数学史奇迹的数学家和数学思想家,就像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在整个数学版图上留下了他巨大显赫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0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美国是很早实行通识教学,所以不单数学、科学也於学习者後期能力比中国要强。因此,香港也於十年前开始改革课程,加入通识,自幼稚园到大学,全面改革。今年的大学,是正识全面推行通识教学,课程也全面改革。若言自行推行通识教学,那麽要算香港中文大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8 1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我告诉你:
主要原因就是:美国走后门现象太少太少了!而在中国几乎比比皆是。所以上985,,211院校是99%没有后门孩子的独木桥,因此全社会都认可了“应试教育”,在初中、高中的压榨下,朝气蓬勃的他们,弹性已经到了极限。几乎没有任何创新的潜力。我是985大学的理科老师,学校的学生99%是这样二类:1)学业呆若木鸡,60分万岁的业余生活活跃者;2)一天忙碌,拼命选课的学习机器,每门课都没有任何深入,当然也没有能力深入!
    我并没有说中华民族的智商有问题。这就好比是弹簧。我们出厂的弹簧都是优质品,但是,结过12年的熏陶,特别是外语的合力作用,就连乡村的孩子也都走到了弹性、范性的边界处,以后要用也只能凑合,不小心就出问题!更谈不上超越、创新了。
    总之 一句话:体制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小(高中前),就出国吧!一定会大有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8 2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美国人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是计算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都要老半天的人。
但是,问题的另一个层次就是,美国做出牛逼成绩的人是不是这些基本运算都搞不懂的人。答案是明确的,肯定不是基本运算都搞不懂的人引领着美国的科技。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教育出这么多精于计算的人,是不是都能引领科技发展。回答也是明确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几乎来引领科技发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4 2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监考2014研究生考试,我看了一下我监考的学生的科目,不禁惊诧,那么多专业居然是不考数学的啊!中文,教育学,医学,政法,管理,影视,语言学......在我的头脑中这不可想象,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以为如今的研究生考试水平下降很多。

没有数学的支撑,很多所谓的研究是无创造性的。(就像小崔,好的本意,统计不会,实验都不会做,很容易被攻击)现在的成果(牛X的东西)很多是“软件”,“计算”的形式,具有高的复用性和生产力量。无数学支撑,计算机软件、计算思维,怎么能指望?!

不用数学,就远离“科学”二字,如果我这句是真命题或伪命题,也请用“数理逻辑”或“数据”的数学力量来“反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00: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是两个国家教育最核心追求所然。
国人教育追求,高分,从小到大都强调记忆背诵,机械运用,并没有思考背后的逻辑和体系。
美国教育追求,全面,新思维及其体系建立,知识面扩充等等,不是以分论人。
这两个不同导向最终训练的结果,国人思维模式狭窄和孤立,所以创新比较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16: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faith于2014-01-04 23:35发表的 :
我今天监考2014研究生考试,我看了一下我监考的学生的科目,不禁惊诧,那么多专业居然是不考数学的啊!中文,教育学,医学,政法,管理,影视,语言学......在我的头脑中这不可想象,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以为如今的研究生考试水平下降很多。

没有数学的支撑,很多所谓的研究是无创造性的。(就像小崔,好的本意,统计不会,实验都不会做,很容易被攻击)现在的成果(牛X的东西)很多是“软件”,“计算”的形式,具有高的复用性和生产力量。无数学支撑,计算机软件、计算思维,怎么能指望?!

不用数学,就远离“科学”二字,如果我这句是真命题或伪命题,也请用“数理逻辑”或“数据”的数学力量来“反证”吧。

现在不少科目高阶学习都有数学软件应用的课程,比如很多医学专业现在必修SPSS,不过就是要求会用软件会套就行,分析的工作可以分配给相关纯数学的人来做。
还有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取消不少原先补贴给学生的津贴等等福利,换句话来说读研究生也是产业化了,所以有必要减低原先设置的英语和数学的门槛,让更多人报名参加考试,这样报考辅导培训毕业跑户口等等产业一条龙都能配套赚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0: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教育是从生动的现实出发,而中国的教育是从抽象的故事出发。美国的教育最终归咎于问题解决,而中国的教育最终归咎于分数。在中国没有人知道他的学生能做什么,而美国知道。这就是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7 2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henry2000888于2014-01-05 16:33发表的 :
还有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取消不少原先补贴给学生的津贴等等福利,换句话来说读研究生也是产业化了,所以有必要减低原先设置的英语和数学的门槛,让更多人报名参加考试,这样报考辅导培训毕业跑户口等等产业一条龙都能配套赚钱了。

原来我一直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教育要为产业服务,为产业培养人才,为产业开拓新的领域,为产业创造新的产品。 现在开来,不需要这么麻烦也可以实现产业化,从报考辅导培训毕业跑户口就能形成一条龙的配套产业了;产业化也可以这样简单滴就变成现实了。 话又说回来,这根本不需要学什么数学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4:43 , Processed in 0.2155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