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01|回复: 68

[【读书沙龙】] 【消夏读武侠】金庸两部武侠小说背后的中国历史片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5 16: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最后的两部重量级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两部小说也算金庸武侠小说之中一个巅峰,这两部小说融合了金融对当时时局的思索和预言,算是借古讽今的武侠小说中最佳作品之一。
这两部小说写作年代正好是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笑傲江湖成书于1967年,这是金庸在香港公开反对文革波及香港并被当时香港极左分子冲击后的作品,而鹿鼎记写于1969年成书于1972年。这两部书重头已经不再是武功秘籍而是结合政治和当时金庸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而写作的,大家明显就能感觉到了这两部作品和此前金庸作品的很大区别,令狐冲的武功放到了一个次要地位,魔教和五大门派的你死我活的冷血斗争居于主位,而韦小宝更是一个武功低微最终靠着插科打诨和拍马阿谀在几大势力夹缝中讨来几房大小老婆最终归隐江湖,这背后的中国历史片段更让大家感慨。

我打算按照如下顺序八一八自己的一些感想,欢迎大家指教:

第一:金庸家族成分和当时两部小说成书时代的背景
第二:建国后至文革期间大陆居民几次大规模逃港潮和文革涉及问题的金庸武侠小说的曲折反映
第三:金庸武侠中间反应出来的中国历史某些问题的金庸角度朴素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7: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段:

金庸家族成分和当时两部小说成书时代的背景

金庸最后两部重量级的武侠作品里面男主人公:令狐冲和韦小宝都属于身世不明的寒门子弟,令狐冲是华山派岳不群收养的孤儿,韦小宝是扬州失足妇女单身抚养的孩子,这某种程度上也是金庸自己家族的最早背景折射。起于贫寒,这是金庸武侠作品里面永远让人感兴趣的主旋律。

可以查到一些文章反映的,金庸家族最早是元末安徽婺源的查士睿及其子查瑜举家迁徙到了浙江的新安江,奠定了日后名满天下的南查的基础。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浙江查家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这是海宁查家最鼎盛的时段。到了金庸所处年代,查家还有好几位名人涌现:
穆旦,原名查良铮,和金庸同属于良字辈。
查良钊,台湾学术界名人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
蒋英——钱学森夫人,音乐家,金庸的表姐。

那么按照当时大陆划分家庭成分看,金庸如果在大陆划分成分,应该归于地主或者黑五类成分,黑五类成分在文革是受到限制和歧视的,所以金庸对于文革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也毫不意外了,最少他的身处大陆的亲戚也受到文革冲击,比如他的同族兄弟穆旦的一段资料公开说明: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调图书馆和洗澡堂,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穆旦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中国抗日缅甸远征军,这段历史让穆旦日后享受了标准的黑五类待遇。

金庸先是在抗战中求学多地,然后做了大公报记者,在解放初随着大公报到了香港,这样颠沛流离生活,也造就了金庸先生骨子里的倔强的性格。在北京卫视有一个访谈节目,某嘉宾就说金庸表面温文尔雅骨子里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算是一个非常坚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7: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家族的某些安排也好或者讨生活的不同路线也好,也是传统中国世家的一个传统安排,就是多点投资,多处安排自己家庭人丁。最典型的就是中国近代历史里面宋氏家族,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三姐妹的最终生涯安排,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即使有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些家族都有人士在不同阵营里面,最后家族的长期利益还是有一点保障的。最起码宋家自己姐妹之间还是可以彼此联络彼此帮助的。

在(金庸家族六百年传奇)一篇文章里面就描述过:
1951年,金庸父亲查枢卿作为反动地主被镇压,全家土崩瓦解,十几口人生活处于困境。
身处香港的金庸扛起了全家的负担,不断给身在大陆的弟弟妹妹汇钱寄东西救济,在日后的三年困难时间,金庸不单给自己家人寄钱还邮寄糖,奶粉,饼干给自己弟弟妹妹的孩子补充营养。这里特别说明一下:三年困难时期,北京高校医务室配置的给饿昏的学生的标准物资是白糖水和黄豆粉,特别严重的才打葡萄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7: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原来金庸家族还有这些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7: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大陆文革波及香港,发生了所谓六七风暴,金庸站在港英当局一边,连续发表文章呼吁保持稳定,劝说工人不要涉及政治,据(金庸传)披露,金庸被当时左派评选为香港十大汉奸,位次第一名,叫做豺狼镛,但是金庸不为所动持续发表文章批评香港左派当时的行为:比如左派打人、放炸弹、烧巴士、电车、炸邮局、烧建筑物,用鱼炮炸警察,用石头投掷行人和汽车。

当年8月24日,香港商业电台著名男播音员林彬,因为在节目中批评左派的暴行,被左派浇上汽油,活活烧死。金庸也被列入当时所谓暗杀名单,被迫远离香港,这就是就是日后孕育金庸最后两部重量级武侠作品的背景。

金庸有着传统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在金庸多部作品里面都有体现,比如射雕英雄传最后郭靖和铁木真的对话,所以当时的金庸对文革和时局都有强烈的关注和自己的观点,这在这两部武侠作品中间也有不少体现。文革的背景强烈冲突和张力也体现在金庸这两部武侠作品里面,换句话也可以说金庸当时用这两部武侠作品借古讽今,开创了武侠作品的一个新的巅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8: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因为出身世家,所以对于政治有天然的敏感和自己观点,在写作最后这两部重量级武侠小说之前,金庸回国三次:

第一次是1950年找乔冠华
第二次是1953年和前妻离婚办手续
第三次是1962年回广州(三年自然灾害后,也是中国居民第二次大逃港的时间段)

这三次给金庸的印象都不太好,这也是文革期间金庸主持的报纸激烈批评文革的缘由之一,后来金庸在文革期间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刘少奇邓小平,发表过《本港“左派”拥护刘少奇》的社评。后来金庸还发表文章对江青和林彪做了大胆的政治预言:
金庸《不知往哪儿躲》的社评预言江青在毛主席去世后会被逮捕。
1967年底,金庸却发表《林彪渐露跋扈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社评预言林彪结局有问题。

1976年金庸在明报社论预言邓小平会东山再起,这个结果在一年后被证实,这也是金庸日后一直引以为傲的最准确的预言。

(本段资料事实来源:(金庸文革力挺邓小平)(金庸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文革撰文支持刘少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角度,见微知著,分析得好。如果按三点分清结构,稍作排版,这样会方便读者阅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2: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朋友会说,你说金庸预言准确,不会是瞎说的吧,应该是金庸蒙的:

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想大家一定就非常明白金庸为啥这么关心大陆文革和预言准确了!
金庸在香港办了明报,经常刊登一些政论性文章,也有连载,这些连载有不少都是相当有料的分析。红军当年叛变最高级别的干部是龚楚,解放后龚楚寓居香港卖文为生,五十年代出书(我与红军),而《明报月刊》1971年9月号至1972年5月号连载之龚楚回忆录《参加中共武装斗争纪实》,这部书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龚楚将军回忆录》,当年给这部书作序的就是红军另外一大著名叛徒张国焘,换句话来说香港当年是不少来自大陆的各种人士的逃避的场所,这些人因为历史变迁已经失去当年的权势和偏激的情绪(败军之将安敢言勇的心理),会比较透彻的分析和预测很多东西。

金庸后来回忆就说为了和文革对着干,才办了这个《明报月刊》,采集全球华人所有观点,就是彼此矛盾的偏学术的文章都在这个刊物上登载,这个刊物就是在文革中间也是影响极大,当时中国外交部还定期订阅这个金庸的刊物邮寄到北京,给更高机构做参考用。(本段资料来源:40年《明报月刊》:文革间的独立声音)

而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结集的日期正好就是1972年,也是文革的转折年,1971年9月林彪出逃灭亡和尼克松访华。金庸念念不忘其实就是乡愁,寄居香港,眼望大陆,而故乡因为种种原因不可回归,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写着武侠小说寄托思乡的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段:

建国后至文革期间大陆居民几次大规模逃港潮和文革涉及问题的金庸武侠小说的曲折反映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吸取了那个时代中西方的多种元素自然形成的,金庸自己熟读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也熟知戏剧,同时金庸也熟知西方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表现手法。例如金庸五十年代为了追求大影星夏梦,专门加盟长城影业公司做了几年的电影编剧参加了导演工作,作品有《王老虎抢亲》。

我们这里把金庸的两部作品先按照几个线索来分析比较:

第一:个人武功的升级时序和功力发挥比较
第二:武侠江湖的不同层次
第三:武侠小说中国际视野和大背景

同时结合当年文革的种种发生过的事情来进一步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4: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会问,为啥要说建国后至文革期间大陆居民几次大规模逃港潮,这是金庸的明报起家的缘由,同时也是金庸武侠小说崛起的里程碑,请听我说明!

金庸因为在长城影业公司苦追当时大明星夏梦不可得,接着长城影业公司拍摄风格左转,以教育为主,这和金庸的风花雪月自由不羁的商业片追求不合,经常在会议上面受到高层的教育,金庸也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于是离开长城影业自己创业办了明报。

当时明报起家时候是一个小报,据金庸传里面金庸前明报员工回忆,当时报纸销量一般,全靠着金庸武侠小说连载撑着门面,金庸夫妻店苦苦支撑,似乎已经到了绝境。这是1960年,最艰苦的时代往往孕育着转机的种子。

香港自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最少有四次大规模中国内陆居民逃亡香港的大潮,据《大逃港》这部书披露(作者有大量解密开放的当时广东地方文件为证),逃港潮时间点如下:

1957年前,主要是以前朝官吏败军和黑五类为主,主要是当时三反五反的政治原因逃港。
1962年,这是因为57年反右运动后紧着着就是58年大跃进,直接后果就是三年自然灾害,这次逃港潮创立了中国内地居民逃港的最高潮,也是逃港成分巨大变化的一次,这次主力是反右运动的右派知识分子和三年困难饥荒的内地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这次逃港潮最高潮是1962年5月香港的华山大营救事件,当时从香港不同地点逃亡的中国内地民众有几万人聚集于此,香港港英政府准备采取措施遣返这些逃港的内地灾民,当时香港左派报纸没有出声(比如大公报,金庸前东家,大概觉得这是不光彩的事情没有必要报道),金庸的明报从五月起就大量报道当时华山聚集的内地灾民的惨状,金庸亲自撰文号召香港本地居民募捐钱财食品药品,不少香港本地居民冲破港英当局的警察阻拦,前往华山帮助自己的乡亲往外逃跑,港英当局布置军警从五月中旬到五月底在华山拉网搜捕内地逃港灾民,当时的华山哭声震天。正是因为金庸的明报等一些报纸的呼吁和奔走,在香港读者和内地滞留香港的逃港者中间建立了广泛的影响,明报也一举成为当时香港有影响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报纸,同时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被更多香港本地读者喜爱。

1962年内地逃港的华山大营救事件成为金庸的明报和金庸的武侠小说鹊起华人圈的最大推手,同时金庸的武侠小说自此定位给香港普通居民和内地滞留香港的逃港者。

紧接着就是1967年文革爆发后新的一轮逃港潮,这次逃港潮一直到1972年才稍微减弱,逃港潮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音乐家马思聪,这次逃港潮主力是受到文革冲击的政治黑五类和经济原因的灾民。

据不完全统计,香港到1980年的人口中间,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内地逃港的逃港者和后代,这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主力之一,也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某种程度上是这些和内地有千丝万缕连续的逃港者的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5: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个人武功的升级时序和功力发挥比较

金庸到香港卖文就是边做电影编剧边写文章,所以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着明显的电影起承转合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当时香港电影结合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综合创新,金庸深谙此道。

金庸的武侠小说,个人江湖行事要点我自己归纳为:

升级(拜师,练功等),
联盟(交游,完成嘱托,结拜兄弟),
博弈(武斗,文斗,群斗),
女朋友,
吃喝(美食,美酒,仙药),
维修(逃亡孤岛,疗伤,陷于困境得到无上秘诀)

金庸的个人武功升级和功力发挥一般来说到了后期都渐渐居于次要位置,这和金庸写书的文革背景读者背景有关,他把武侠小说作为一个预言和安慰的良药给自己身处香港的读者。

笑傲江湖起手令狐冲就有了武林正派的相当高的武功,大概如果排位置的话,属于我们官员的第二梯队的拔尖水平,金庸默认令狐冲有了顶尖高手的任何素质,接着马上就安排风清扬给令狐冲做最高级的武功升级,因为当时正是文革派系武斗的高潮,金庸想用作品描写更多的是派系大战,武功变得模糊和虚幻,武林派系的冷血残酷的斗争上升为主旋律。

从一曲笑傲江湖开始,金庸用快速折旧的手法连续处理了刘正风曲阳命运,接着让令狐冲看到了黑木崖的血海深仇和华山派岳不群的两面三刀的崩塌形象,唯一能安慰令狐冲就是独孤九剑。

金庸为啥用独孤九剑来给令狐冲升级呢:

我的拙见是:

独孤的意思就是提醒令狐冲,政治斗争里面没有可以相信的任何人,只有独孤奋斗,任何幻想依赖他人的都是死路一条,风清扬就是因为相信自己同门最后被算计,风清扬的字面含义就是大风一起什么都化为乌有,只有自己的最终答案在风中飘荡。

独孤九剑的结构是总纲和破解门类,这点是西化的叙述格式,总纲是脊柱大脑,破解门类是血肉,其实也是告诉令狐冲,武功和派系斗争一样,最终要化解就是要看对手的兵器和招数,然后自己在归纳找同类项,解题。

但是此时独孤九剑还没有解决葵花宝典的任何能力,因为金庸已经跳脱出一部秘诀打天下的窠臼,已经进化到了连秘诀都分成派系互相制衡的境界,这背后其实就是暗讽文革里面无限拔高和个人崇拜,也是当时金庸管理明报那么多人的一种管理心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5: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葵花宝典此名称其实暗讽当时文革的红宝书,这是书籍(葵花宝典:一本书与百年武林史)作者张璟琳先生的观点。
我是这么看的:
文革的红宝书是林彪于1961年授意给某报要求总结的,在1966年正式出版,在当时香港还有刘少奇语录和毛主席语录共同存在的状况,换句话来说金庸早就能接触到红宝书,因为金庸不喜欢林彪,所以如果葵花宝典暗讽红宝书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推测,毕竟红宝书和个人崇拜都是林彪搞起来的,金庸这么讽刺红宝书也有可能。

葵花宝典的武功是笑傲江湖全篇的链接主线,所以葵花宝典就是笑傲江湖的第一武功,这点上来说我觉得应该如此,否则葵花宝典过早被独孤九剑给PK了,读者就真的没有那么大兴趣探险了。

令狐冲的升级时序一直不是很顺畅,因为葵花宝典不断显示威力,令狐冲如果线式直线马上超越葵花宝典,那就不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了。令狐冲的武功使用范围一直都局限在小圈子,除了给独孤九剑实战升级花了心思外,剩下的只有最后除掉嵩山派的一帮葵花宝典高手才用上,这也体现金庸的当时斗争风格,不希望一打一大批。


至于另外一部鹿鼎记,韦小宝的武功就非常不堪一击了,这个疑问我是这么看的:

资料显示《鹿鼎记》1969年10月至1972年9月连载于《明报》,将近三年。
同样资料显示:1969年3月2日,中苏两国在黑龙江上的珍宝岛,爆发了武装冲突,中方称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大家看出联系吧:

我前面说过金庸一直就是用武侠小说给自己的主力读者化解淡淡的乡愁,尤其是那些逃港者和前朝滞留相关的人员,珍宝岛中苏冲突让全球华人高度统一,一致对外,金庸用鹿鼎记来安慰读者。
鹿鼎记写罗刹是金庸精心挑选的,同样韦小宝不堪一击的武功也是金庸明白的告诉读者,就是再高的武功在全球两大杀气的作用下面也是不堪一击:一个是皇权,一个是枪炮,此时的金庸真正的把自己的武侠小说升级到了国际视野中间,武功已经变成一个名片,后面的各种博弈才是真正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5: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武侠江湖的不同层次

武侠江湖就是大侠生存的混沌空间,这个江湖的层次分成这么几个:

江湖的本身固有属性:
江湖的效忠体系
江湖的派系
江湖权力的传承博弈基本规律
江湖的演化力学

江湖的扩展属性:
江湖和官场的关系
江湖和教育培训的关系
江湖和外交的关系


那么我们看金庸这两部作品里面的江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7: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江湖的效忠体系:

所谓江湖也是人群和社会关系聚集的一个混沌空间,既然是不同人群的生存空间,首先就必须谈到效忠体系:

江湖人士来源一般有这么几种:
韦小宝属于最多的一种:误打误撞讨生活
令狐冲属于根正苗红的华山原生培养品种
令狐冲的同门劳德诺属于插班生,一般来说都是信任度不高的一群

一般来说江湖的效忠体系组成有这么几个:

原生培养制度
歃血为盟的同门或者同为联盟
魔教体系的个人崇拜制度

这是静态观察的一个结果,也是多数人读书的常见感觉,但是金庸的笑傲江湖却出现了一个特别冷僻怪异的情节安排,这就是令狐冲巧遇华山派风清扬。这就是金庸变化出来的一个江湖效忠体系的特例,从原理上来说华山派岳不群自然是令狐冲的养父和官方钦定的师傅,令狐冲绝对必须要言听计从,而且令狐冲江湖声望也是岳不群培养出来的,那么江湖惯例就是令狐冲必须无条件听从岳不群的指挥,并且奉岳不群理论发展为宇宙唯一真理,但是恰恰金庸不走寻常路,直接安排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给令狐冲快速解套,让令狐冲快速拜托岳不群的羁绊。
当年读令狐冲巧遇风清扬的时候,第一次阅读感觉是冷飕飕的,而且当风清扬和其他人解释清楚华山派剑宗气宗的渊源,我们感觉是不寒而栗。后来结合历史,我认为风清扬是金庸安排的一个多重人物复合体,风清扬身上有当年赫鲁晓夫的影子,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和华山渊源的介绍相当于当年赫鲁晓夫有关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那样震撼。
大家查看历史,1956年赫鲁晓夫做了有关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和迫害本国公民的秘密报告后,全球局势发生大变化,首先是格鲁吉亚发生抗议,接着就是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也可以说前苏联就是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开始发生巨变的。
风清扬这段安排就是给读者一个合理的有关令狐冲效忠体系崩溃和重新建构效忠体系的理由,为了令狐冲自己秉持的江湖道义,超越了传统的师徒效忠体系的羁绊。那么我觉得风清扬起的就是赫鲁晓夫的作用,而且一点急退不留痕迹,同时风清扬早年被华山派同门暗算失意退隐江湖,这也是赫鲁晓夫在苏联官场生涯的一个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里面效忠体系最严密的当属魔教体系的个人崇拜和造神运动,这个对应就是文革早期的成体系的效忠活动。

文革中间兴起的效忠活动一般有这么几个: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最高指示,革命样板戏等等。
常见的词句:
一句话顶一万句,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四无限(对毛主席要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热爱、无限忠诚)
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让我们共同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林彪说: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等等

同样对应的金庸的笑傲江湖里面:
“属下上官云,参见教主,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这样的场景在《鹿鼎记》中则更明显。
左首一名青衣汉子踏上两步,手捧青纸,高声诵道:“恭读慈恩普照,威临四方洪教主宝训:‘众志齐心可成城,威震天下无比伦!’” 厅上众人齐声念道:“众志齐心可成城,威震天下无比伦!”
那青衣汉子继续念道:“教主仙福齐天高,教众忠字当头照。教主驶稳万年船,乘风破浪逞英豪!神龙飞天齐仰望,教主声威盖八方。个个生为教主生,人人死为教主死,教主令旨遵从,教主如同日月光!”

魔教的这个效忠体系,金庸写起来比照文革种种花样,驾轻就熟,为啥金庸单独给笑傲江湖的魔教和鹿鼎记的神龙教安排这样的效忠情节呢?

我们看看魔教和神龙教的来源:

第一魔教,又叫做明教,不是中国本土宗教,有说法是自唐朝从国外传过来的,又说是伊朗的摩尼教,从笑傲江湖描述看,倚天屠龙记的魔教和笑傲江湖的魔教可以认为是同一种组织。

第二神龙教,在金庸的鹿鼎记里面有如下情节:

  另一人道:“总督大人说:神龙教教主大驾光临,他欢迎得很,没有过来迎接,很是失礼,请洪教主原谅。总督大人祝贺洪教主长命百岁,多福多寿,事事如意,盼望跟洪教主做好朋友,同心协力,共图大事。”韦小宝心道:“这传话的人没学问,把‘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传成了长命百岁,多福多寿。”
  只听洪教主道:“敝人祝贺罗刹国皇上万寿无疆,祝贺总督大人福寿康宁,指日高升。敝人竭诚竭力,和罗刹国同心协力,共图大事。从此有福共享,有难共当,双方永远不会背盟。”
这说明金庸鹿鼎记里面神龙教和罗刹是结盟关系。
效忠体系是一个江湖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效忠体系,组织内部摩擦减少,权威树立起来,这样组织内部交流交易成本降低,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演化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江湖派系:

江湖组成里面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就是派系,这个派系有两种:

第一门派(不同组织间关系)
第二山头(同一个组织内部关系)

金庸取名很讨巧的,所谓华山派的名字,国内不少文章都以为是中国五岳华山,其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1962年内地灾民逃亡香港著名的华山大营救事件,金庸取华山派这个名字最早是在天龙八部里面,成书于1966年,因为是连载我推测开始写书应该是在1964年左右,天龙八部里面丁春秋就已经开始玩个人崇拜的游戏了,比如口号:星宿老仙 法力无边 仙福永享 寿与天齐!

之所以再用华山派令狐冲来做笑傲江湖的主角,这背后向1962年拯救逃港国内灾民的华山大营救事件中间香港本地居民致敬,笑傲江湖里面后半段令狐冲做恒山派掌门援救恒山派的女尼姑,就是当年香港热心居民冲破香港军警设置的封锁线送衣服食物药品并且帮着这些大陆逃港灾民逃脱港英军警搜捕的一种曲折的表现形式。这样设置能引起当时香港本地居民和逃港的大陆灾民的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起手是一个灭门血案,这个血案就是金庸解释江湖派系的一个工具:

威远镖局也算江湖的一个派系,这个派系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
个体户林远图镖局结构如下,全家包括仆妇,镖师。如果稍微大一些的派系比如华山,还有不同的宗,剑宗气宗,各宗下面还有导师徒弟再加上全家,基本江湖结构就是这样。
这个开头的威远镖局血案本质上和后面刘正风曲洋死的时候全家被灭是一样的,影射就是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的行动:先开始是破四旧,接着就是批斗,然后就是抄家,最后就是武斗。

笑傲江湖的威远镖局祸患来源于自家的辟邪剑谱,这个辟邪剑谱是葵花宝典的精简版,严格说是一部残书,但是威远镖局享受的是全套最高级的灭门运动。
辟邪剑谱和华山派的武功同样都源于葵花宝典,因为华山体量大,又有剑宗风清扬等隐形人围绕,最终华山派躲过灭门的惨剧,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分裂,这同样影射的是文革里面红卫兵派系之间的惨烈的武斗,比较著名的有:

下面是1967年全国部分地方武斗的掠影:
  “石河子事件”
     “青海赵永夫事件”
  “宁夏青铜峡事件”
  “四川宜宾事件”
  “重庆武斗事件”
  “河北农大武斗事件”
  “上海青浦县武斗事件”
  “上海柴联司武斗事件”
  “武汉武斗事件”
  “河南开封武斗事件”
  “福州武斗事件”
  “山东郯城武斗事件”
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没有读过文革历史资料的话,阅读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会有一种很奇怪的冰冷的感觉,特别害怕里面江湖内斗的残酷,如果读了当年的史料,我们再看金庸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香港报纸天天报道大陆武斗文革的惨剧,我们或许能理解金庸先生当时写作时候的心情和环境气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聊江湖权力的传承博弈基本规律

派系内部传承一般规律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继,或者按照座次武功等等排序继承,这属于最低阶段的事务。稍微复杂的就是门派之间合并,笑傲江湖做了一个完整的收购演变故事叙述,左冷禅辛苦在前,令狐冲下山摘桃在后,但是表面上还是遵循民主原则,开会比武。还有一个特例是联姻,笑傲江湖令狐冲最后和任盈盈联姻结果就是五大门派和魔教大和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08: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aazz1122

拜读了,写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0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派系的传承背后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江湖派系传承本质上是管理利益的权力的传承,所以派系的赚钱模式和内部文化决定了传承的形式。
我看笑傲江湖和鹿鼎记,有这么几个赚钱模式:

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的赚钱模式:

纵观笑傲江湖,江湖赚钱模式分成这么几个基本类型:

坐地虎,靠着地盘收钱(典型林平之的妈妈家族洛阳金刀王家)
混江龙,靠着运输流通赚钱(盐帮,镖局)
特种兵,靠着高级服务收钱(咨询,仲裁,培训,联手为大项目临时帮打架等等)

笑傲江湖里面,五岳剑派基本赚钱模式就是特种兵,采用项目负责制度赚钱,收支两条线,比如华山派做案例分析:

华山派是收支两条线,在华山派时候令狐冲不涉及收钱只有支出,开始就是华山派的威远镖局项目曝出,劳德诺和岳灵珊专门在威远镖局附近开小饭馆监控,岳不群做项目总操盘手,联络手段:
华山派岳不群发火箭引同门聚集(联络大概半径3000米)
管理钱财这条线是华山岳不群老婆岳夫人--宁中则,比如:
岳夫人摇摇头,说道:“从这里到福建,万里迢迢,咱们哪有这许多盘缠?莫不成华山派变了丐帮,一路乞食而去。”

可以看到,华山派的收入主要靠提供江湖高级服务来赚钱,江湖小派系或者重金一次性酬谢,或者提供食宿便利和情报交通,或者长期合资项目小额孝敬外加联姻等等。

因为这种赚钱模式,华山派不可能养活太多的人,只能依赖项目,靠关系和名声,这样华山派之间传承(到岳不群这一代)只能是联姻或者手握项目资源多的人来继承,华山派里面岳不群是项目资源多的声名最盛的人,岳夫人宁中则也是连任我行都要流口水的鲜花(任我行点评宁中则相当高),华山派的令狐冲也不能免俗对岳灵珊流口水,因为岳不群也是这一个路子来的。

而笑傲江湖里面,魔教的赚钱模式则是混业经营,就是坐地虎,混江龙,特种兵通吃,这样就能解释每次魔教出动都是成千上万的规模的基本原因了。业务三条线,每条线特点都不同,坐地虎必须用大量人扫街道,混江龙必须打点官商关系兵力投送能力超强,特种兵必须随时奔赴重大项目布局。

混业经营有好处,就是大小利益通吃,照看业务的人数就必须配置很多,同时特种兵培养也是相当完善,不好的地方就是上下通吃,无疑侵占了其他派系很多利益,这样招致其他派系的埋怨,所谓魔教的称呼,一半是恐惧一半是厌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8:25 , Processed in 0.2451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