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52|回复: 26

[【原创】] 白马非马可能的本意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1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马非马,这是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而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但是对照《列子》中记载的伯乐推荐九方皋帮助秦穆公相马的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感觉两者之间是否有些关系?笔者不是先秦古籍专家,在这里请大家谈论下白马非马可能的本意是什么?是否和这个有关联?


——————————————————————————————————————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

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

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

(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

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

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

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

,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

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

”,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

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

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

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

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

、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非马是一个化学常识,例如二氯甲烷和甲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1: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楼上逻辑,那熊猫不是猫,海马不是马,蜗牛不是牛。。。也符合这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其实就是古人用“白马、马”的概念为例,探讨逻辑规律。内容涉及概念的内涵、外延;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也涉及到概念的层次、概念之间的蕴涵关系。

“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不相同,白马=白∩马,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白马非马”是正确的。

但是,另一方面,“白马”又确实是“马”的一部分,我家里若有一只白马,那我就完全可以对外声称“我家有马”,谁能说我家没有马?。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马非马”没有道理。

公孙龙,就是通过混淆上述两种不同的判断,来达到诡辩的效果。他的推理与反诘过程,确实很考验智慧,真是奇葩一朵!

与伯乐看不出任何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5: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6: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LZ研究语文的,词源是要弄个明白才有意思。我是弄计算机的,我记着有些书教面向对象的概念时就用的是这个例子(好没意思),但正相反。马是超类,白马是子类,子类和超类之间是 is-a 的关系,可以说白马是马,是对的,而不可以说马是白马。

还有一种视角,子类扩展了超类,一定是比超类多些什么的,所以子类已经不是超类......

后一种可以借鉴探讨词源,白马比马的限定更多了,所以“非”,古人狡辩时的一个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8: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龙还说过:“女朋友不是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20: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非马”大概的意思是说“白马”是个具体的事物,而“马”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存在于人脑海里的东西。
也就是说,“白马”是梆在院子里那匹会甩尾巴的家伙。或者说是西天取经的唐僧坐骑;而“马”却是人脑里的东西,不白不黑,不胖不瘦,既不撩蹶子,也不甩尾巴! 因而“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很显然,这里的核心是谈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也就人们所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范畴。应该说,充其量公孙龙是辞胜于理,巧言令色、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玩弄词语概念而已。

虽然名家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很是盛行,但是最终还是衰落了,到后来甚至听不到一丝声音,而不像西方的诡辩派那样盛行下来,甚至成为了西方人的一种传统。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伦理社会,对这样纯粹的思辨实在不怎么感冒。正像中国过去的数学传统,大多根植于类似于九连环之类的游戏之中,例如什么熟知的勾三股四弦五,也居然自己称谓勾股定理,这个怎么可能跟现在所说的正、逆定理的形如a2 + b2 =c2这种普遍性相比呢?教科书里面也动辄以现在的某某雏形、现代物理、数学的基础荒唐解释,总之应该还是归入游戏、做题技巧之类。

好像是说当初牵马出门办什么事情,被守城士兵拦住,引起的故事。本意估计已经无法得知了,白马非马的本意似乎可以说“白马异于马”,或者说“白马并非就是马”。我感觉公孙龙(前320—前250),无非就是想攀附高枝,引起人们注意而已,就好比号称隐于终南山什么道士,终年都想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进京卖弄,博取名声,接近富贵,不过这似乎也无可厚非。好像过去的人都比较保守,自己的著书不愿意留给我们,老聃要是能顺利过得函谷关,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道德经》了。
[wmv=12,1,1]http://www.ecity.tv/MediaDB/music/jukebox/chinese/ch059.wma[/wm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还看到这个故事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0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合论:马是大集合,白马是小集合。白马蕴涵于马。
然后汉语有模糊性,非既有蕴涵于,又有不等于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1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这可以从计算机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来类比:
“马”是父类;
在“马”类基础上,添加一个“白”属性,派生出一个子类:“白马”;
凡“白马”子类出现的任何地方,均可用父类“马”对象来进行引用,例如:
白马的重量 = 1200千克,可写作:
马 某一匹马 = New 白马
某一匹马.重量 = 1200千克

从这个角度考量,“白马”肯定是“马”,反之则不成立,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非马——逻辑与诡辩

一个鲁国人献给宋王两副连环,说是最聪明的人才能将这两副连环解开。言下之意,有些藐视宋国人的智商。

果然,宋王倾尽举国智囊,也未能解开这副连环。就在宋王窘迫万分之时,一位风尘仆仆的辩士赶到宫廷,轻易的解开了其中一副,便说:“都已经解开了。”

宋王奇怪了:不是还有一副吗?

辩士解释道:“另一副连环本来就不可解。不可解便是这副连环的解。”

众人恍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位辩士堪称智慧超群。正是这位辩士倪说,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提出了一个著名论题:白马非马。

所谓“白马非马”说的是“马”是“马”,“白马”是“白马”,“白马”与“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的提出轰动一时,折服了当时许多名辩智士。据说,这名聪明绝顶的辩士有一次骑白马过关隘,凡马过关要交关税,不管他巧舌如簧口沫横飞扯淡什么白马非马,守关的士兵还是让他乖乖交了关税。

但是,要真正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击倒这名自鸣得意的辩士还得墨翟。

墨子以排山倒海之势例举了四种推论: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

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入船,非入木也。

且读书,非读也。好读书,好书也。

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

第一种属于“是而然者”,即由“白马是马”推出“乘白马是乘白马”。

第二种属于“是而不然”,即由“车,木也”不能推出“乘车是乘木”。

第三种属于“不然而然”,即由“好读书”推出“好书”。

第四种属于“一是而一非”,即由“桃之实”推出“桃”正确,由“棘之实”推出“棘”却是错的。

墨子的形式逻辑相当严密,他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指出“辟”、“侔”、“援”、“推”四种辩论方式的逻辑要求与常见逻辑错误。墨子的逻辑学可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媲美,并列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的了 支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2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如此逻辑,男人不是人,女人不是人,那人究竟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7: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ifeng.com/a/20140804/41435335_0.shtml
最近冒出个苏马非马来


苏马非马,必须正本清源,返本开新,这是中央党校马研部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受到两个方面的质疑,一个质疑认为苏马虽非马,但是返本不一定开新,因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论证过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因此不一定要基于马克思主义问题。另一种质疑意见认为,目前的新的状况没有办法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实际上我们只讲社会主义就可以了。只讲社会主义观点就可以了。当然,另外也有质疑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字都不能动,反对列宁主义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4 18: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共产主义,都是忽悠人的,

中国历史的周期律:1.开国灭功臣→2.私党乱朝政→3.老臣挽狂澜→4.大乱复大治→5.腐败行于世→6.名臣欲中兴→7.国力渐衰微→8.社会大崩溃→9.江湖再一统→10.开国灭功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马克思的最主要的著作是《资本论》,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全称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也就是说要对资本进行批判,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通过改良也好、革命也好、改革也好,对其进行改造,发挥其长处,封掉其弊端,使之能为广大社会和人类服务,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将,马列主义本来就是对资本进行手术的利器,将其为个别人服务的制度,改变为广大劳动者服务的制度。社会主义,注意主义的意思就是主要要义或者说重点对象,但是除了主要的还应该有次要的和辅助的,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资本的制度上,突出“社会”,为广大劳动者服务,为他们提供机会。所以虽然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说过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但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资本论的标题本身就提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与资本密不可分,没有资本也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因此只要有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存在就会有马克思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8: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论》究竟有几卷?

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有人会很快地回答说:“有三卷。《资本论》的单行本就是三卷。”

也有人说:“有四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6卷就是《资本论》的第四卷。”

到底哪个对呢?既然明明有四卷,那末单行本中却为什么只有三卷呢?单行本的第三卷是分为上、下两册的。是不是那样就算是四卷了呢。

看来笼而统之地说,是很难搞清楚的。

还是看看在《资本论》的各卷中都包括哪些内容吧!

卡尔·马克思本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的最后曾经写到:“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的总体构想:即三卷(Band)四册(Buch)。然而不幸的是,马克思只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后就去世了。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出版的。恩格斯有没有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出齐呢?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内容。

现有的《资本论》第二卷的标题就写得很明白,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只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第二册。

现有的《资本论》第三卷的标题也写得很明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这一卷被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Teil)。整个第五篇都被拆散了。第28章以前被放到了“上(即第一部分)”中,第29章以后被放到了“下(即第二部分)”中。看起来,现在的所谓第三卷,实际上只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第三册”。

恩格斯还在第三卷的序言中写到:“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史,只要有可能,我就着手去编。”这个话是恩格斯在1894年10月4日说的。看来,他已经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恩格斯于1895年8月5日去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只把“第四卷”作为手稿整理出版了。他们把这一卷分成了三册,分编成了24章。其总标题是《剩余价值理论》,副标题才拟作《资本论》第四卷,并且加了圆括号。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资本论》第一卷被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3卷出版。这是马克思自己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被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4卷出版。《资本论》第三卷被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5卷出版。由于内容很多,该卷被分成了两个分册。这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编辑出版的。刚才说到的所谓《资本论》第四卷,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主标题被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6卷出版。由于内容很多,该卷被分成了三个分册。

因此,单行本中只包括前三卷,被分为四册出版。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才包括《资本论》的全部内容(包括手稿)。在这里,整个《资本论》的内容,被编成了四卷(第23卷-第26卷),被分为7册出版(第25卷有2册,第26卷有3册)。这个编排和马克思原来所设想的,已经大不一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是以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精密,以资本为对象,将中国古代所谓的权钱交易,权钱勾结的过程,科学严谨地将其定量化,公式化描述出来,分析出如果不对资本加以约束,任由其权钱交易,权钱勾结,那么多数人将被剥削的一无是处,那么必然人民就会暴动,革命,抗争,推翻旧资本的制度,但是这个过程如果不被科学引导就陷入死循环中,要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真正建立为广大劳动者服务的制度,而且要会科学合理利用资本,做到降龙有术,造福人民。
从这个意义上讲,白马就是马!这和道济和尚常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驻”的味道一样。

有人说,可以这样理解:
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和发展资本主社会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是最简单的理解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1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金瓶梅》是其定性描述的中国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5 22:25 , Processed in 0.18180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