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432|回复: 0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Gossudar的诗文、访谈、友人追思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永远的追忆 · Gossudar纪念文集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专题整理


Gossudar的阅读交流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Gossudar的诗文、访谈、友人追思等)
Gossudar的书单与分享
Gossudar的书评和图书推荐


-----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Gossudar的诗文、访谈、友人追思等)
目   录


1、飞鸟与琴声 —— 论嵇康的生命意识
2、荆轲的歌声
3、《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4、呈哲人王陛下 :廖化时代
5、Dasha致前辈及超星诸友公开信
6、Dasha与CX的“七年之痒”
7、落日下的山河
8、我曾经淹死在这条河里
9、寂寞
10、与你在死境相望

11、琴
12、歌者在王侯之子面前歌唱([奥]里尔克 作 Dasha试译)——纪念褒拉·贝克尔-门德尔松
13、Wozu Dichter
14、荷尔德林:漂泊者(第二稿)(译诗)——[德]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15、荷尔德林:归乡——致亲人(译诗) ——[德]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16、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译诗
17、盲歌者(荷尔德林)(译诗)——[德]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18、保罗·策兰《冬天》(一名《正在落雪,母亲》)(译诗)——[德] Paul·Celan
19、Dasha试译: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译诗)
20、Gossudar试译:在你心中我最陌生(Am fremdesten bin ich bei Dir)

21、我坐着,读一位诗人
22、秋日的感动--Dasha先生访谈录——走近大傻——网络对话录
23、池子里的鱼
24、Dasha的“汉语里尔克”初具规模,请大家赏光
25、也谈刘小枫
26、文字之外的阅读
27、秀秀Gossudar的物理书架
28、2008年3月14日晨3点至天明,Dasha家小惠分娩一黑一白一黑白。拖延至今日,愿与众书友分享喜悦
29、猫与猫头鹰
30、20081121:阿猫阿狗

31、2008年6月10日遛狗(Drei Hunde)
32、再过4天,猫猫们就满三个月啦
33、3月24日,ChangChang来访,拍摄留念
34、怀孕的小惠……淘气的白黑……天敌
35、实在忍不住啦,20080320,猫猫第六日
36、出差、开会、旅游;葬礼;学习,考试。终于告一段落。附丽江偷拍的图片一张
37、卢沟晓月
38、猫的写作
39、于嗟麟兮
40、于嗟麟兮——来自书园学士的追思悼念1

41、于嗟麟兮——来自书园书友的追思悼念2
42、于嗟麟兮——来自微博的亲友悼念
43、于嗟麟兮——来自网友的追思悼念
44、怀念Dasha君 ■ 没使劲公爵
45、梭罗翻译的孔孟圣人之言 —— 怀念Dasha ( 陈宁) ■ 菊子
46、只此一身(本来应该让Dasha老师看到的。) ■ 某迟
47、悼Dasha老师 ■ 俞晓
48、悼念汉语里尔克兄!■ 深圳一石
49、冬至日·译者之死 ■ zebrawow
50、12月2日,我与傻兄最后的通信 ■ 江汀

51、哀悼DASHA兄 ■ 马达+丝+狐猴
52、来自里尔克论坛的悼念
53、纪念dasha君  依荷听雨
54、诗意的栖居者——dasha( Gossudar) 依荷听雨


※※※※※※※※※※※※※※※   相关内容导读  ※※※※※※※※※※※※※※※

诗意的栖居者——dasha(Gossudar)
纪念dasha君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Gossudar的诗文、访谈、友人追思等)
Gossudar的阅读交流
Gossudar的书评和图书推荐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6: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2、荆轲的歌声

                  荆轲的歌声
                     ■ Dasha


   荆轲刺秦王,是司马迁听来的故事。荆轲作为战国时代最后一名带剑者,也因此游走于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之中(《太史公自序》)。荆轲的歌声作为与暗杀暴力截然相反的浪漫诗性,标志着荆轲这一失败的政治暗杀行为的最高境界——英雄悲剧。荆轲作为悲剧英雄被司马迁称为“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刺客列传》)。透过神勇、重诺、正义、牺牲……种种外在的虚妄价值观念所湮没的事件的真相,拂去蒙蔽在荆轲行刺的本真意图上的岁月的风尘,荆轲的歌声中所秉有的悲剧英雄美凸现在秋风萧瑟的易水河畔。

                英雄的意义

乱世出英雄

   国家是一个很奇特的历史概念,国家的标志——铜鼎象征着生命的依据:锅灶和食物。国家的建立是一类人(阶级)幸福生活的天堂。当另一类人也试图进入天堂时,刀光和鲜血开始出现。夏商周的更迭就是由于另一类人的强力而迅速达成的。当争夺者的暴力不分彼此之际,乱世从此降临。春秋战国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争夺鼎器而互相撕杀的黑暗岁月。在这个岁月里,肉食者指挥着刀斧的去向,弱小者挣扎在鲜血之中。其中,失去束缚的人们(史称氓)分化成两个集团:一种用思想和舌头生存;一种用肉体和刀剑生存。韩非在《五蠹》中称前者为儒,后者为侠。荆轲作为侠游荡在魏国、赵国、燕国。

带剑者、四公子和苦难的人民

  儒者的行为使本来就混乱的世界更加动荡,十人十义的思想使肉食者莫衷一是,苏秦张仪更摆布得争夺者刀斧四向,苦难的人民更加苦难。荆轲一类的带剑者则因其以弱抗强的意义给这些挣扎于苦难之中的人民以微芒与幻想。侠作为代表人民正义的暴傲之民,完成自身功名,是由于与有养士之风的四公子达成了默契。“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孝”(《太史公自序》)是信陵孟尝之流垂名的手段,侠也因之获得尊严、珍宝、车骑、美女以及暗杀后的名誉。荆轲便是在燕太子丹那里获得了侠所需要的一切。英雄的称谓也因此在贵族与平民之间流传。

曹沫是谁?

  复仇与报恩是侠的根本动机和意义,复仇与报恩的行动是以死为结局的。如果没有曹沫这个人物的出现,侠极有可能隐藏在韩非的法制阴影之下。曹沫的成功赋予侠功名与生命兼得的可能(否则,不知又有多少贪生者退出侠的身份),曹沫近乎完美的政治绑架为侠开辟了新的道路——带剑者可以不流血,完成刺杀行为,英雄不死可以成就英名。

荆轲的处境

   燕太子丹指给荆轲两条道路,两条都能成为英雄的道路。一条是曹沫的道路,一条是聂政的道路。曹沫使荆轲成为英雄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荆轲动身刺杀嬴政之前的情节却却并不美妙——荆轲自己道明了这一点:提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刺客列传》)。曹沫的行为变成假想,聂政的身影在不远处招手,所以面对“勇士”秦舞阳、远方失约的朋友和全身缟素的送行者,荆轲只能在高渐离的筑声中唱出赴死的心愿。

谁是英雄

  专诸、聂政的事迹中鲜明表露出的是报恩的主题,他们的目的仅仅在于刺死目标,决无其他附加意义。他们充满感性的行动多少带有鹰犬的意味。而豫让、高渐离的行为则是为知己而赴死的侠义行为,除了前者略带奴才性质。他们没有承诺,是临义让生的侠客。专诸、聂政是冲动重诺感情用事的杀人机器,豫让、高渐离是用侠义之心完成自己理想的感性英雄。而荆轲则是这四个刺客闪光点折合而成的理性悲剧英雄。

   司马迁激烈的文字作了如下表述:“荆卿好读书击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深沉好书”。荆轲深刻地了解,六国的大局将颓,以及刺杀暴秦的毫无意义,也正因为他深知杀死暴君并不能阻挡侵略者的步伐,所以才力图效法曹沫不做无谓死而导致失手,这一点我们可以考察他临死前的笑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所以,荆轲的赴死更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慨,是理性中绝望的英雄悲剧。

           悲剧的诞生

三不朽的阴影

  《左传•襄公廿四年》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作为与死亡对抗的价值规范,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悲剧意识。雅斯贝尔斯说,在这种文明里,所有的痛苦、不幸和罪恶都只是暂时的、毫无必要出现的扰乱。世界的运行没有恐怖、拒绝或辩护——没有控诉,只有哀叹。雅斯贝尔斯因此断定中国人舒缓宁静的面孔上“没有挣扎,没有挑战”,没有悲剧感……但这是异族人的误解。中国人这种肯定人生悲剧的悲剧意识是道德价值意义上的悲剧超越。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在荆轲的歌声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荆轲的赴死是用死亡对抗死亡,获得永生的绝望行动。

关于盖聂的目光和鲁句践的私语

   盖聂和鲁句践,因荆轲而留名的两个人物,其人其事不得而知。《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二人大约不贤不豪。盖聂与荆轲论剑时“怒而目之”,鲁句践与荆轲博奕时“怒而叱之”,这两个人的“怒”实在莫明其妙,特别是后者,在荆轲死后私下里的惋惜更令人费解。研究人员因此推论荆轲剑术不佳也是一种误解。田光作为处士,应该是一个很知人的智者,燕太子丹也总不会用一个必败的劣等剑客去触摸嬴政的屁股。盖聂的目光和鲁句践的怒叱大约更包含的是“卫庄公不用”的荆轲的再度被遗弃。好读书击剑而不被赏识任用,谋求富贵达成功名以至不朽的企图被悬置,生命的价值不被肯定,这是荆轲作为带剑者的最初的悲剧。所以,荆轲最终流落在燕市街头,与艺人高渐离和杀狗的屠夫为伍,在酒中寻得片刻慰籍。然而作为理性英雄的荆轲当然不能在酒中寻得人生意义的凭据,所以荆轲哭。这种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剧也最终导致流民荆轲在田光先生和燕丹太子的温暖中进一步走入死亡悲剧。

田光和燕丹的温暖

   处士是敬意的称谓,是指有才能有地位而等待参予政治活动的人,一如处女。田光是这样的一个人。田光是荆轲在诸侯列国中交结的贤豪长者之一,田光的温暖标志着荆已接近侯门。终于,在太傅鞠武的推荐下,田光承担了燕丹的重托,并用自己的性命为荆轲打开了功名的大门。门里是权势与富贵的占有者燕丹。

   燕丹的温暖是一种奇异的温暖,这种温暖既包涵着所有尘世最奢华的欲望,更包涵着燕国做为弱小者对抗强秦所产生的正义话语所带来的有关不朽和生命终结的最后黑暗。面对这种温暖,荆轲犹豫很久。但是作为假想中的侠义英雄,荆轲最终还是拥抱了这种交织着人生辉煌和死亡黑暗的温暖——一幕英雄悲剧也因此进入了高潮。

勇士秦舞阳

   如果抛开荆轲所等待的那个失约的远方朋友的可能作用,勇士秦舞阳则决定了这次政治暗杀行动的最终结局。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面对“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嬴政,勇士秦舞阳色变震恐。暗杀小组的每一个行动细节因此被瞬间改写,荆轲只能在暴君的警觉中孤注一掷。

   悲剧的结尾,是荆轲面对暴君与死亡的笑声、秦舞阳被剁烂的肉体还有远方若隐若现的高渐离的筑声……


               悲剧英雄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

   英雄的意义往往被规定为:自愿对正义的承诺和牺牲换取自我的确证及荣誉。这种外在规定性的本质是虚妄的。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曾引庄周的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司马迁对善恶无凭的探问最终消解了英雄的价值意义。而荆轲的歌声却使荆轲在价值意义之外获得生命。

燕市中的歌声

  (荆轲既之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易水畔的歌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视,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歌声的意义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万物凋零;流水,逝者如斯。
悲秋、流水,这两个哀叹生命的意象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特质。
侠,身体的暴力;儒,语言的暴力。无论是侠还是儒,只要互相逾越,便产生了虚妄的意义以及悲剧,荆柯的歌声与赴死因此照亮了后世的侠,但所有的原因却皆缘于儒。

刺客列传
[last edited by dash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6: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3、《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 Dasha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
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予少好雅琴,因颇留心其故实。昔年杨时百先生,见案上有说嵇叔夜广陵散者,叩以此曲情致,先生曰:‘此杀伐之声也。’……”(戴明扬校注 《嵇康集校注》 , 第444页:《广陵散考》)由于戴没有问出究竟,便在《嵇康集校注》中作《广陵散考》,云:叔夜之于此曲,但托其忧愤之怀……

然而陈宁小子愚顿,仍以为“小说家之妄言”。而目下查先生金庸《笑傲江湖》极为流行,其间亦涉及《广陵散》,谓黑木崖曲长老凌风窃于蔡邕墓,佐以时人喧哗之曲调,于是不堪之声(“沧海一声笑”)尽入耳目。小子实为喜好Heavy Metal之徒,然于此,仍不敢放肆。盖学问之事,不得草率。“小说家之妄言”,当得澄清。于是,尽一己之心,考古人之实。

1.蔡邕《琴操》中有“聂政刺韩王曲”但没有提及“广陵散”;嵇康直至唐以前的《广陵散》也从未提及聂政的事迹。史家考证,聂政刺杀的是韩相侠累,而不是韩王。所以蔡邕记载的“聂政刺韩王曲”明显为民间乐曲,该是嵇康所说的“俗谣”,而不是与《东武》、《太山》、《飞龙》、《鹿鸣》等并列的古曲《广陵散》。而且,嵇康《答二郭三首》有“豫子匿梁侧,聂政变其形。顾此怀怛惕。虑在苟自宁”句,据此可知嵇康对聂政实无崇敬之心,而有鹰犬之贬义。称嵇康所珍爱之至的《广陵散》为“聂政刺韩王曲”是极不合情理的。
2.《广陵散》谱最早出现于唐朝(见《新唐书•艺文志》),按戴明扬先生考证,嵇康死后《广陵散》流传于袁孝尼、戴顒、贺思令和王绩。其中有关袁、戴、贺三人的《广陵散》记载实为“神怪”之论,不足为凭。而且据宋人朱长文《琴史》记载,戴顒为《竹林七贤论》的著者戴逵之子,戴顒从父司琴,《广陵散》更有戴逵作伪之嫌。至于王绩的《古意》诗,考究起来似为吊嵇康诗,且王绩也别有吊嵇康的诗。综而论之,《广陵散》上述传闻应是我国大团圆结局民族心理的产物。

3.据应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 傅玄《琴赋》曰:“马融覃思于止息”,可知广陵、止息为二曲。而《新唐书•艺文志》载“吕谓广陵止息谱一卷”今谱《广陵散》开指后小序的标题为止息,广陵、止息合为一曲(后人亦有广陵、止息、游弦为一曲之说),大有后人误读嵇康《琴赋》而附会曲名之嫌。

4.针对唐朝时流传的《广陵散》,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称:“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详所起”。可知唐之《广陵散》是极为可疑的。

5.由于记谱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中国传统乐曲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授、亲手相传式的。于是,乐师的死亡也必定导致某些乐曲的失传,建国后华彦钧(瞎子阿炳)就是一例。所以戴明扬教授也不得不说:“从实论之,即谓绝可矣。”

6.嵇康《琴赋》称“《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而现今的《广陵散》为歌颂刺客的“杀伐之声”,可知此《广陵散》不是“声若自然”、“惩躁雪烦”的嵇康所弹的《广陵散》。

7.宋人郑樵《通志•艺文略》琴操五十七曲《广陵散》注云:“嵇康死后,此曲遂绝,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出新声也。”

8.今人辑录的嵇康集中,鲁迅先生没有相关考证,而叶渭清先生的《校记》(仅存北大图书馆)本人未见,不作叙述。戴明扬先生则因其人爱琴又景仰嵇康的人格而情绪化地把今天的《广陵散》视为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所以他说:“虽多别出新声,然未必全违原意也”“叔夜之于此曲,但托其忧愤之怀……”(《广陵散考》),殷翔、郭全芝《嵇康集注》中的结论则是“亦非其旧”(P130),至于《嵇康集译注》,其中把《琴赋》中“宫徵相证”误为“宫征相证(P231、233),可知夏明钊不太通晓琴理,只是在转引戴先生的结论而已。

由是观之,《广陵散》今绝,而亦非“杀伐之声”。叔夜本儒,以儒家“中庸”考,《广陵散》为“平和清正之音”;康好老庄,以道家“弃世逍遥”考,亦为“宁静清正之音”。嵇康《琴赋》云:“《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是之谓也。

Dasha即日
里尔克中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4、呈哲人王陛下 :廖化时代

         呈哲人王陛下 :廖化时代
                   ■ Dasha


   文字是一种垃圾、是无聊人的玩具。文字为我们虚构的世界只能使我们更加自我逃避,更加与世俗格格不入。Dasha如今在这里舞文弄墨,是无聊、也是无奈。如此这般,不为安身立命,亦无什么“宠”可取,只是许多东西如鲠在喉而已。Dasha也曾经有梦,也曾经奋斗过,直至今日才发现,那些他们说的“丧失了英雄主义的年代”原来就注定了经典文化的黄昏与精英分子的穷途末路。不含有任何政治色彩,1949年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也许是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在后来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到如今“商品经济”的冲击,中国文人终于在一派喧嚣声中载浮载沉,没有尊严也没有自尊。他们没有因为浅薄与无知而保持沉默,也没有因为耐不住寂寞与尘世浮华的诱惑而自耻,而是在没有了“老虎”的时刻弹冠相庆,在没有了章太炎、胡适、鲁迅的阴影下粉墨登场,喜形于色。远远望去,一个“廖化时代”掩盖了所有的贫乏与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6: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5、Dasha致前辈及超星诸友公开信

          Dasha致前辈及超星诸友公开信
            ■ Dasha


   想人生不过百年,花开不过一季,吾辈诚天地之过客,万物之羁旅;所欲所求,无非云烟;金钱名利,无异粪土。Dasha蛰居塞外白山黑水之间,放浪Internet之上,不求闻达于世俗尘表,但求尽心于一己之欢。昔晋人访友,乘兴星夜扁舟而往,兴尽过门不入而返,真豁达士人也。大傻今心怀效尤之心,不惮被效颦之讥。于是,治学也罢,论坛也罢,英雄无敌也罢,汉语里尔克也罢,兴之所至而为,意兴阑珊辄止。不想做高深之状,不欲行欺心之举。然Dasha边鄙之人,身在草野,人微而言轻,于超星读书笔记之上出语无忌,善也罢,恶也罢,谦也罢,傲也罢,不会减损谁人现实之声望,亦不会增华诸君俗世之资奉,只不过泻一时之块垒,添方家之笑谈,

   Dasha自得其乐,贤者不亦乐乎。读书,我所欲也,游戏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取游戏。人生得意须尽欢。漆园柱下之文字,不唯诵吟,更应身体力行,而前辈对Dasha苦苦相逼,所欲者何?功利与目的掺杂于所谓学问之中,自然是不免虚假。

   韦兄罗池挑战文楚安,自称于外语一无所知,唯认真耳。而Dasha读书、游戏,亦认真二字,认真游戏,认真读书。而Dasha之认真,不为汲取功名,只求尽心,如此而已。

   超星读书笔记之诸君,喜大傻者,恨大傻者,何必呢,大傻不过是你们身边的过客,忘了吧。

在真理中歌唱,是另一种呼吸,
是无所欲求的呼吸,是神的呼吸,是风。

——《致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第一部•第三首》

Game 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6: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6、Dasha与CX的“七年之痒”

       Dasha与CX的“七年之痒”
        ■ Dasha


        往事:风总是从昨天吹来

   回忆,总是一件痛苦的事。伤心事重新伤心,甜蜜事已成往事。Dasha前夜赤身翻检光盘,蓦然发现一张D版《海外文摘(1984.11-1997.12)》(双CD),制作者:北京市超星电子技术公司;ISBN:7-98004-44-2/G.36,定价:98元,出版日期:1998年1月……想来,这是Dasha接触并拥有的CX的最初记忆吧。Dasha翻检光盘,是为了找寻当年弃之如敝履的正版《二十五史》2CD,找“二十五史”,是为了找寻“元史”,找“元史”,是为了“花剌子模”(Khorazm),找“花剌子模”,是为了“花拉子模”,满大陆当代学者皆谓“花拉子模”出自“元史”,Dasha有关“元史”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查大侠的《射雕英雄传》(Condoman Hero Legend)和龚钺先生所译的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L'empire Mongol),而此二书皆云“花剌子模”,而如果诸位到CX自称与己风马牛不相及的“读秀”(http://www.duxiu.com)里选“全部字段”检索一下“花拉子模”,看到那浩瀚的检索结果,Dasha傻啦。《四库全书》中的“元史”乃“御製改譯”,将“花剌子模”译成“和拉扎木”,于是Dasha欲寻影像版“百衲本”,超星有,但无法下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于是乎,诸君当理解Dasha为何夜半赤身翻检光盘了吧:-( 当Dasha满手灰尘找到那2张被打入冷宫的《二十五史》光盘时,Dasha讶异地发现,那是CX制作的,ISBN:7-900313-13-3。Dasha当初抛弃的原因:一是无法全文检索;二是诸如《史记》就仅有本纪和部分列传、遑论书表,“节本”也;三,今日观之,乃知其原始版本是中州古籍出版的标点本,主编耿相新,康华,Dasha揜陋,不知其何许人也;据称前二十四史所据乃“殿本”。但是,《史记》却是根本没有丝毫注解的“洁本”,让Dasha读没有“三家注”的“史记”,实在心有余悸。

   Dasha正式进入CX读者行列,当是2001年末。起因仍是D版。记不得在哪个德语论坛了,Dasha下载了若干德语语法的PDG格式电子书,于是重新知道了CX,于是上了CX的“贼船”,于是在那时名为“读书笔记”的论坛上首先遭遇了时任板猪的JB909大兄和萨达姆总板猪,CX的文件名也从当初的*.00X(颇类昔年需藉“冷雨浏览器”来阅读的电子漫画的文件名)进化到了*.pdg,时至今日,似乎仍有人抱怨CX将图书分页存档而没有制作成CEB之类的一个文件,Dasha却以为,这样更易于修补脱漏、错讹,虽然Windows对文件夹下众多的文件管理不力,但那当是盖茨大哥的事。

   时维2003年,“超星图书馆,染瘟疫似的撤架,一个馆接一个馆蓦地消失,整个论坛兵荒马乱,遍地哀鸿……”JB909大兄如是说,Dasha也在CX这疯狂的图书撤架中疯狂下载……那时候,CX的书不是很多,承诺会上架的书始终没有上架,比如Dasha一直寻觅的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读秀上SS号为10870278的第一版,Dasha也是其它途径求得的),叶廷芳、李永平编的《上帝的故事:里尔克散文随笔集》……而涉嫌剽窃嘉锡先生的徐震堮所著的《世说新语校箋》当时却赫然可读(如今当然亦了无踪迹)。而此两种书,Dasha却下载得了国家图书馆的nlc,可惜,nlc的清晰度十分差,却又是与pdg一样的图片扫描,无法全文检索、无法复制……国家的电子图书化的资金,也真的如网友所言:“不知道国图都用来作甚了?”不过,Dasha更愿相信,国图只是没有将其电子文本公开。那时候,时名“读书笔记”的CX之论坛,老JB909大兄所谓“兵荒马乱,遍地哀鸿”,Dasha倒以为未必与CX图书撤架有什么因果关系,只不过,此后,“读书笔记”里论书的“书友”更少了,只不过,如今“读书笔记”已更名为“读书社区”,已经是“我们不谈读书”了。

   2004年末,“读秀”凌空出世,对Dasha这等不求甚解的人真是莫大的喜讯。通过“读秀”的“全部字段”检索,很容易找到Dasha没有读过而又无法望“书名”生义而痛下决心去读的书,比如,Dasha一直想找杨业治先生的论文《荷尔德林的古典格律诗》,历经四年,多方打探,打探包括北大相关人士,尽皆无果。如今有了“读秀”,在http://www.duxiu.com页上输入“杨业治”,就出现了“找到与 杨业治 相关的图书 6 种,用时 0.0344 秒”的字样,于是,在《西方诗苑揽胜》一书中寻得:“啊,给我们翅翼”——荷尔德林的古典格律诗(杨业治) 。《西方诗苑揽胜》是超星多年前就在架上而Dasha一直熟视无睹的书,编者王秋荣、翁长浩在此行当也藉藉无名,因此,作为西方文学爱好者的Dasha就如此忽略了。通过“关键词”,就这般容易地搜集散见在各种书籍里的相关资料,岂不快哉!然而,快哉之后,却又是深深的失望与渴望。许多书,眼睁睁看到CX已经将其电子化,却无权去阅读,谁不失望?许多CX已经电子化的书,何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呢?Dasha渴望ing。


        阅读:超星是我永远的痛

   Dasha一直以为CX是一种“鸡肋”电子书。CX从Dasha最初抱怨辞书无法全文检索、在PDG里查找一个词如跋山涉水,到如今可资使用的辞书荡然无存、到如今有了全文检索的标志:Dasha曾尝试在若干版本的PDG《庄子》中检索“悬解”(或者“县解”)一词,搜索引擎却告知Dasha结果为“0”%¥#※◎#……CX的援引文字功能就是需要我辈使用SSReader提供的简陋的OCR模块去重复识别文字(天知道一本书被多少人反复OCR过),所以,这种OCR后拷贝文字,至少对Dasha而言,不亚于去享受满清十大酷刑。于是,Dasha下载、阅读CX的PDG,基本态度是:一些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四库不刊之书、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甲骨金石简帛类书籍、今人值得珍藏的著作、一些偶尔一翻的大部头工具书、资料书、一些新书先行一睹以便确定是否值得购买纸本。CX的PDG,保持了图书的原貌,至少不像似网络流行的txt、chm、exe格式的电子书,错讹无从考据,出处无从探究;CX的PDG保持图书的原貌,比如保持那些甲骨金石简帛的原貌,是很值得圈点的格式,那些甲骨金石简帛,原本就似乎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OCR的。

   然而,Dasha隔岸观火,只有望洋兴叹:CX的新书PDG总令Dasha郁闷,Dasha新闻从业者,至少知道现在的图书制版已经全部电子化,那种PS格式的文件,又称印前文件,是可以轻易转化为PDF(不是PDG)之类既可以保持图书原貌、又可以全文检索、复制、标注的电子文本的,Dasha手中就有网上流传的免费转换软件。新出版的图书,CX从纸本扫描成图片、再OCR制作成“文本PDG”或者最近新推出的所谓“全息文本”,是不是应了“脱裤子放屁”的俗俚呢?北大方正的阿帕比阅读软件(方正Apabi Reader)支持的ceb格式文件,青苹果、创世卓越、卓群数码、新华世纪……制作的PDF,哪一种都有如今CX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可惜,这些制作基本都是新书,都是与CX“每日上架50本2002~2004年清晰版新书”一样的时尚与垃圾,当然一些垃圾食品Dasha也喜欢,比如可口可乐……,唉,凡此种种,CX作为业内“头羊”,想必都心知肚明,想必是因为与Dasha只有露水之情而不足与Dasha道也。

   当然,CX最令Dasha痛心的是众所周知的图书疯狂撤架。在这以德治国的年代里,据称CX为严格遵守版权保护法律而不得不以万计的规模将已经电子化的图书藏诸深山,即或如此,去年仍有一位其小说遗留在Dasha少年记忆中的著名作家因版权问题从天涯的闲闲书话闹到了CX论坛……Dasha不知道传统图书馆为什么不受这种责难,Dasha更不知道那些著者已经死后500年的作品为什么CX也撤得一塌糊涂。版权保护法的国际惯例是保护到作者死后50年,自从进入WTO的怀抱以后,祖国大陆凡事都标榜与国际接轨,Dasha倒是最梦想何时Dasha的薪水也能与国际接轨啊。Dasha更不明白,前面Dasha所列举的北大方正、青苹果、创世卓越……它们是如何解决版权问题的呢?政府三令五申要“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http://note.ssreader.com/show_to ... 7387&forumid=10),政府要如何解决版权问题,CX要如何应付版权问题呢?我辈别无所长只会读书者何时能够方便地借阅到自己梦寻的电子图书呢?

   Dasha成为CX正式用户后,迄今一直在年年续费。但是,续费归续费,CX疯狂撤架、加密图书后,Dasha却是在使用其它手段“窃书”,然后以正式用户的身份用SSReader阅读……Dasha自己都觉得自己仿佛红杏出墙的怨妇。


          眺望:斜晖脉脉水悠悠

   粗略观之,CX应该已经占据了汉语电子图书广大的版图,“书生”在苟延残喘、“国图”似乎已无疾而终,但“方正”一方面瞄准图书的借阅、却又一方面窥视着电子图书的销售,新兴的“中文电子书网”(http://ebook.chinesebook.com.cn/main/index.asp),虽尚在襁褓中,却足具虎狼之心,若干网上书店纷纷在销售纸本图书的同时打出了“方正电子书”的招牌……CNKI、VIP、万方、维普……的期刊与CX的期刊竞争,Dasha并不感兴趣,也就不做讨论了。

   但是,无论是方正的ceb、还是那些些流行的PDF,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古籍电子化的问题。比如方正的《尔雅》、《永乐大典》,许多目前GBK字库里的冷僻字或者根本没有的字,就无法正确显示;比如“北京卓群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策划并倾力制作”的声称集百衲本而成的“二十六史”、青苹果的《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简体字横文排版,一看就是重新制的版,错讹应该在意料之中,校订毫无权威,因此,这样的电子书根本不足采信,只可作为平日检索的参考而已。Dasha陋见,彼等此举,徒然添增烦扰。校勘不严,是Dasha使用电子图书的心理障碍。想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其如此制作的电子图书也不免讹误脱漏,例如Directmedia Publishing GmbH制作的Digitale bibliothek系列中的CD4,歌德的诗“Der Wandrer”就脱落了第一句“Gott segne dich, junge Frau”……而这些XX数码公司的图书外行整理制作的书籍,其结果就在情理之中了,青苹果的《全宋词》里“鬥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这样简繁体字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比比皆是。希望CX不会在“全息文本”中也如此。至于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不介入电子图书的制作与校订,Dasha一直不解。因为王永民同志的汉字书写基础极其幼稚,是以Dasha说死也不学什么“五笔字型”,而微软的拼音也罢、或者其它什么输入法,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却任其一错再错,看来,Dasha只有哀叹的份啦。

   七年啦,Dasha与CX相遇已经七年,婚姻学里有“七年之痒”一说,Dasha夫妇与许多百年修得同船渡的夫妻一样安然渡过了这一劫,因此,Dasha这般泪眼婆娑地眺望着CX: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7、落日下的山河
     落日下的山河
          ■ /陈宁
   
      落日照着车流和人群
   也照着人群后的古代宫墙
   我们借着落日
   喝着啤酒 想着心事
   也看着姑娘们饱满的乳房
   风吹我裳 风吹我裳
   那些苍老的石碑
   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
   那些曾经的往事
   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
   这长街上的落日
   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
   这落日下的山河
   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

   人们把死者埋在地里
   就像在播种着他们的种子
   因为他们深信
   这些尸骨会像鲜花们一样
   在下一个春天里
   如约绽放 如约绽放
   那些苍老的石碑
   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
   那些曾经的往事
   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
   这长街上的落日
   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
   这落日下的山河
   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


8、我曾经淹死在这条河里
我曾经淹死在这条河里
     ■ Dasha

我曾经淹死在这条河里
死的时候一个瞎子守护着我的尸体
天气很热我们想起了钓鱼
他肯定地说吃鱼可以再生

我的尸体变成了眼前的这座木桥
那时候桥头还有一爿酒楼
我走过瞎子,走过木桥
酒楼老板给了我一壶酒
我醉得像远处的船

9、寂寞
寂寞

    ■ Dasha


死人和死人并不一样
坟墓和骨灰盒
也并不是一样的房子
门锁锁住了以后的惊叫
你所等待的人
也正是那些等待你的人
如果说瞳孔还在看着什么
生存就是为了走向死亡

1990年10月2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与你在死境相望  
与你在死境相望
   ■ Dasha

与你在死境相望吧,在这个冬天
雪地上可能会有一行你的足印
也许后来会被称作大自然的诗篇
也许你知道读它用怎样的声音

11、琴  

■ Dasha

琴在怀中 弦在手中
我在琴之外
我心在琴之内

手放开弦 身离开琴
我在琴之外
我心在琴之内

我在土中 琴在土外
弦是我的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歌者在王侯之子面前歌唱

([奥]里尔克 作 Dasha试译)

纪念褒拉·贝克尔-门德尔松

你面色苍白的孩子,每当黄昏都有
歌者神秘地站在你的玩具旁
为你吟唱传说,传说令你热血贲张,
萦迴在他的歌声之桥上
一张竖琴,满握他的手。

他讲述的人物,不是采风自时间,
更像来自墙上的织锦壁挂;
从来不曾有这样的人物,——
他将“未曾有”*称作生命。
此刻他唱出了这首歌:

你金发的王侯之子降生于
寂寞等候在白色大厅里的女人,——
她们几乎都在渴盼将你分娩,
渴盼着从画幅中将你凝望:
凝望真诚的眉锋下你的眼瞳,
凝望光鲜而修长的你的手。

你来自她们的珍珠与翡翠,
来自这些女人,她们伫立在画幅中
茕然孑立于暮色苍茫的草原,——
你来自她们的珍珠与翡翠
与她们铭文剥蚀的指环
与她们幽香渐远的锦缎。

你将她们罗带上的宝石带向
时辰光芒里高大的窗边,
嫁衣轻柔的锦缎里
包裹着你小小的书籍,
在书里,你威加四野,
全部大写的华丽的圆体字母,
记载着你的名字。

而这一切,似乎早已发生。

以为你不会到来,她们就这样
将她们的朱唇贴近杯盏,
用她们的芳心追逐着轻欢
无忧无虑地顾盼着无忧无虑;
于是你那时
寂然而立,备感羞惭。
……你面色苍白的孩子,你的生命也是一个生命,——
歌者张口向你述说着,你的生平。
你更像是幼林的一个梦,
更像是阳光的极乐
被些许空濛的白昼淡忘。
你的生命是这样不可言传的你的生命,
只因为你的生命重负着太多。

一旦你生活了片刻,你会感觉到,
往事已是如此微不足道,
往事如此温柔地令你不再惊奇于奇迹,
用画幅陪伴着你的每一分情感,——
而你优美抬手作出手势的
全部时刻,仅仅像一个预兆。

这就是所有往事的意义,
不曾为你全部的沉重而停留,
再一次返向我们的生存,
围绕着我们,深刻而奇妙:

这样象牙雕琢般的这些女人,
被无数的玫瑰悄然映红,
这样悒郁着的君王倦怠的神情,
这样变得苍白的王侯冷漠的唇
无动于衷于孤儿和恸哭的人们,
这样鸣响着如同小提琴的少年
为长发飘飞的女人死去,
这样前去侍奉圣母的少女,
尘世为她们而迷惑。
这样变得高亢的鲁特琴与曼陀铃,
被一个无名的人激昂地弹奏,——
新发硎的短剑消失在温暖的丝绒,——
幸福与虔敬构成了宿命,
骊歌声声泪洒夕阳里的长亭,
越过千百黑亮的铁盔
古老的沙场起伏着如同一艘战船。
这样渐渐庞大的城池复又变小
如同汪洋里翻滚的波澜,
这样急遽地涌向悬红的
铁矛上的凌厉的家徽**,
这样为了禁苑表演而盛妆的孩子们,
和这样发生着的不重要与重要的事件,
只为,给你这些日复一日的平淡
带来万千个丰富的寓言,
只为你因此而成长茁壮。

逝去的往事种植在你的心里,
只为在你身上,林苑一般,高高耸起。

你面色苍白的孩子,你令歌者富有
以你的,可供吟咏的宿命:
灯火辉煌的林苑盛会
这样地倒映在惊惶的池塘。
被神秘的诗人反复吟哦的
每一个事物:星辰,房屋,森林,
环绕着你动人心弦的身影。

Dasha注:年仅31岁就死于难产的法国女画家褒拉·贝克尔-门德尔松(Paula Becker-Modersohn)系里氏的婚前好友,具体内容参阅(联邦德国)霍尔特胡森 著 魏育青 译《里尔克》 第67页 第四章 沃尔普斯韦德和威斯特韦德 (超星)或Dasha的里尔克中文网,关于褒拉的艺术,参见http://www.plumart.com/va1299/html/body_1112paula.html,本诗译自《图像集》(第二集·第一部),另一首里尔克对她的啼血之作《挽歌》(Requiem)不日另行刊出。

* 未曾有,Niegewesenes,是里氏自己合成的一个名词,意指一首名为“Niegewesenes”的歌谣。
** 家徽,Vogelkraft,Dasha在查寻,姑且先臆断为家徽。据Dasha考古兵器:“菱形矛” 长杆上装有扁长铁(钢)尖头的矛。尖头上饰有图案、徽志等。菱形矛往往长达2.5米或更长。菱形矛为16世纪德国雇佣兵的武器,17世纪时为君主卫士的武器。


(附)德语原文:

Der S?nger singt vor einem Fürstenkind

Dem Andenken von Paula Becker-Modersohn

Du blasses Kind, an jedem Abend soll
der S?nger dunkel stehn bei deinen Dingen
und soll dir Sagen, die im Blute klingen,
über die Brücke seiner Stimme bringen
und eine Harfe, seiner H?nde voll.

Nicht aus der Zeit ist, was er dir erz?hlt,
gehoben ist es wie aus Wandgeweben;
solche Gestalten hat es nie gegeben, -
und Niegewesenes nennt er das Leben.
Und heute hat er diesen Sang erw?hlt:

Du blondes Kind von Fürsten und aus Frauen,
die einsam warteten im wei?en Saal, -
fast alle waren bang, dich aufzubauen,
um aus den Bildern einst auf dich zu schauen:
auf deine Augen mit den ernsten Brauen,
auf deine H?nde, hell und schmal.

Du hast von ihnen Perlen und Türkisen,
von diesen Frauen, die in Bildern stehn
als stünden sie allein in Abendwiesen, -
du hast von ihnen Perlen und Türkisen
und Ringe mit verdunkelten Devisen
und Seiden, welche welke Düfte wehn.

Du tr?gst die Gemmen ihrer Gürtelb?nder
ans hohe Fenster in den Glanz der Stunden,
und in die Seide sanfter Brautgew?nder
sind deine kleinen Bücher eingebunden,
und drinnen hast du, m?chtig über L?nder,
ganz gro? geschrieben und mit reichen, runden
Buchstaben deinen Namen vorgefunden.

Und alles ist, als w?r es schon geschehn.

Sie haben so, als ob du nicht mehr k?mst,
an alle Becher ihren Mund gesetzt,
zu allen Freuden ihr Gefühl gehetzt
und keinem Leide leidlos zugesehn;
so da? du jetzt
stehst und dich sch?mst.
... Du blasses Kind, dein Leben ist auch eines, -
der S?nger kommt dir sagen, da? du bist.
Und da? du mehr bist als ein Traum des Haines,
mehr als die Seligkeit des Sonnenscheines,
den mancher graue Tag vergi?t.
Dein Leben ist so unaussprechlich Deines,
weil es von vielen überladen ist.

Empfindest du, wie die Vergangenheiten
leicht werden, wenn du eine Weile lebst,
wie sie dich sanft auf Wunder vorbereiten,
jedes Gefühl mit Bildern dir begleiten, -
und nur ein Zeichen scheinen ganze Zeiten
für eine Geste, die du sch?n erhebst. -

Das ist der Sinn von allem, was einst war,
da? es nicht bleibt mit seiner ganzen Schwere,
da? es zu unserm Wesen wiederkehre,
in uns verwoben, tief und wunderbar:

So waren diese Frauen elfenbeinern,
von vielen Rosen r?tlich angeschienen,
so dunkelten die müden K?nigsmienen,
so wurden fahle Fürstenmunde steinern
und unbewegt von Waisen und von Weinern,
so klangen Knaben an wie Violinen
und starben für der Frauen schweres Haar;
so gingen Jungfraun der Madonna dienen,
denen die Welt verworren war.
So wurden Lauten laut und Mandolinen,
in die ein Unbekannter gr??er griff, -
in warmen Samt verlief der Dolche Schliff, -
Schicksale bauten sich aus Glück und Glauben,
Abschiede schluchzten auf in Abendlauben, -
und über hundert schwarzen Eisenhauben
schwankte die Feldschlacht wie ein Schiff.
So wurden St?dte langsam gro? und fielen
in sich zurück wie Wellen eines Meeres,
so dr?ngte sich zu hochbelohnten Zielen
die rasche Vogelkraft des Eisenspeeres,
so schmückten Kinder sich zu Gartenspielen, -
und so geschah Unwichtiges und Schweres,
nur, um für dieses t?gliche Erleben
dir tausend gro?e Gleichnisse zu geben,
an denen du gewaltig wachsen kannst.

Vergangenheiten sind dir eingepflanzt,
um sich aus dir, wie G?rten, zu erheben.

Du blasses Kind, du machst den S?nger reich
mit deinem Schicksal, das sich singen l??t:
so spiegelt sich ein gro?es Gartenfest
mit vielen Lichtern im erstaunten Teich.
Im dunklen Dichter wiederholt sich still
ein jedes Ding: ein Stern, ein Haus, ein Wald.
Und viele Dinge, die er feiern will,
umstehen deine rührende Gestalt.

里尔克中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3、Wozu Dichter

          Wozu Dichter
             ■ Dasha

“wozu Dichter in duerftiger Zeit“? In China, heissen wir dem Dichter den Wahnsinnige. Ist H鰈derlin der Wahnsinnige? Oder wir? Gott weiss!
  Ich lebe ein erwartet Leben in der erdichteten Welt...
  
  这是Dasha给德国大大姐Yela的一封信中的片断,中文大意是:
  
   “困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我们中国人称诗人是疯子。天知道究竟荷尔德林是疯子,还是我们是疯子!
  我在虚构的世界里过着一种期待的生活……
  
  事情的缘起是Dasha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双向选择”与“末位淘汰”动摇了Dasha“恃才傲物”(尤其是不务正业天天上班看德语)的生存基础——“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如今Dasha幸得总编抬爱(Dasha晋升副高时写的一篇论文曾无意间被其看见,遭其赞叹,仅此而已),至少两年内得以苟存,但余悸尤在,已成“惊弓之鸟”。
  
   你正在离我去远,时光。
   你翅翼的拍击将我击伤。
   孤单地:我当如何,伴着我的口?
   伴着我的夜?伴着我的昼?
  
   我没有所爱的人,没有家,
   没有赖以安身之处。
   所有我为之奉献的事物,
   变得富足,将我分发。
  
   Du entfernst dich von mir, du Stunde.
   Wunden schlaegt mir dein Fluegelschlag.
   Allein: was soll ich mit meinem Munde?
   mit meiner Nacht? mit meinem Tag?
  
   Ich habe keine Geliebte, kein Haus,
   keine Stelle auf der ich lebe.
   Alle Dinge, an die ich mich gebe,
   werden reich und geben mich aus.
  
   aus: Neue Gedichte, R. M. Rilke
  
  
   You’re withdrawing from me, you hour.
   The beating of your wings leaves me bruised.
   Alone: what shall I do with my mouth?
   with my night? with my day?
  
   I have no loved one, no house,
   no place to lead a life.
   All the things to which I give myself
   grow rich and spend me.
  
   translated by Edward Snow
  
  里尔克所说的“时光”是什么?Stunde是分分秒秒流逝着的光阴,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曾经诗人成之为诗人的“理想时刻”呢?里尔克是幸福的,至少,在他所生存的年代、国度,还有“艺术保护人”(die Kunstm鋤en; patron of the arts)这么个名词与具体的人物。至少,里尔克得以在Muzot古堡里当一次诗人。而中国,有坑儒,有文字狱,却没有“艺术保护人”;皇帝爱诗爱过了头,便亡了国,身陷囹圄,只能哀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而诗人,则自屈原自沉汨罗,经王国维赴水自殁,到查海生卧轨。
  
   近日读北岛的《失败之书》。北岛书中说:“写诗的因诗歌的异端而受牵连,被认为神经有毛病;写散文的知书达理秉公天下,活得堂堂正正。”于是他开始写散文。《失败之书》Dasha夜读,读至一半,决定当废纸卖掉(送人恐怕有人要到河里洗耳或者眼目)。北岛在《收获》上大谈策兰、里尔克,可惜他忘记了自己不懂德文,更与王家新之流产生龌龊、乃至五十步与百步、乃至上演着“狗咬狗”的闹剧。曾经以为,北岛至少可以称之为“诗人”,看来,那个年代只剩下食指了,而食指如今刚刚被放出精神病院,似乎更像荷尔德林了。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诗人是雨中的“落汤鸡”,是没有宝马香车的穷人而已。老歌德(Goethe)可能是个异数,官至“宰相”。可是,歌德算得上真正的诗人么?里尔克说歌德:
  
   然而,面对这样的爱情,他在他全部的辉煌中必定自惭形秽,他记写下这样的爱情所口授的,用双手,仿佛使徒约翰在拔摩的海岛上,长跪不起。“完成天使之责吧”,面对这个声音别无选择;这个声音围裹着他、将他拖向永恒。那是他升天的火车火马。那是预备给他的死亡的、晦暗的他使之成空的神话。
  
   Aber demuetigen haette er sich muessen vor ihr in seinem ganzen Staat und schreiben was sie diktiert, mit beiden Haenden, wie Johannes auf Patmos, knieend. Es gab keine Wahl dieser Stimme gegenueber, die 籨as Amt der Engel verrichtet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14、荷尔德林:漂泊者(第二稿)(译诗)
漂泊者
(第二稿)

[德]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 Dasha

我茕茕孑立,远眺阿非利加赤地千里;
烈火,自奥林匹斯雨落!
曾经,神用闪电,将此处的山
撕裂成千岩万壑,也不过如此。
但那山上,没有一片新绿的森林
在和鸣的风中踊跃,扶疏而瑰丽。
山峰,额顶没有花冠,尚不知晓
善言的溪流,深谷,也罕见泉源。
没有兽群的正午流过潺潺的泉边,
没有好客的屋顶从林中和善地向外顾盼。
灌木丛中,栖落一只愀然的鸟,不再歌唱,
迁飞的鹳群,从一旁,匆匆逃遁。
我不曾为水而向你祈祷,大自然!沙漠里,
水,有温顺的骆驼忠诚地为我保存。
但是,为幼林的歌唱,啊!为父亲的庭园,
我祈祷,故乡的候鸟提醒了我。
然而你却对我说:众神尚在此处辖管万物,
以伟大为尺规,而人却甘愿用手去度量注一。

这番话语催促我,仍要去另做寻觅,
于是我扬帆远渡,向着北方的极地。
雪被之中,被缚的生命静静沉睡,
黑铁般的睡梦渴念着白昼,累月经年。
曾几何时,奥林匹斯在此用臂膀拥抱大地,
如同皮格马利翁注二的臂膀拥抱所爱的人。
然而,奥林匹斯不曾用阳光的眼波打动她的心怀,
也不曾用雨丝和露滴柔情地向她倾诉;
我对此惊讶无比,我愚鲁地问:大地母亲啊,
难道,你竟要孀妇一般,永将光阴虚掷?
毕竟你未曾生育,未曾用爱去看护,
未曾在孩子们身上看见自己老去,仿佛死亡。
也许有朝一日,你因天上的光而温暖,
从匮缺的睡眠中,他的呼吸将你唤醒;
于是,仿佛一粒种子,你崩裂青铜般的外壳,
挣脱束缚,获救的世界问候着光明。
所有积聚的力量,燃烧在勃然的春天里,
玫瑰似火,葡萄酒喷涌在贫瘠的北方。

我曾如是说,此刻,我重归莱茵河,我的故乡,
温情如昨,童年的风,轻拂着我;
曾经用臂膀轻摇我的树,亲密地敞开
胸怀,将我狂躁的心平息,
那神圣的绿,见证着极乐而深沉的
世间的生命,焕然一新,令我青春重返:
那时我苍老,北极的寒冰令我颓白,
南方的烈焰中,我华发飘零。
而即使一个人在这终有一死的岁月的尽头,
迢递而来,深心疲惫,他依旧会在此刻
再一次相遇这片土地,再一次面颊绯红,
再一次,暗淡的双眸霍然闪亮。
至福的莱茵河谷啊!葡萄藤,遍缀
你的山冈,葡萄叶,环绕着芳园与垣墙,
琼浆,满载于河上的舟船,
故城和沙洲,在葡萄美酒与鲜果中痛醉。
含笑端坐在高处,古老的陶努斯注三,
头戴橡冠,向着自由的人们频频颔首。

鹿从森林中走来,晨光自云海中现身,
高高地在晴明的空中,隼极目四望。
山谷深处,清泉滋育着鲜花,
草原之上,小村惬意地绵延。
宁静而安详。终日忙碌的碾磨声远远传来,
钟声向我预示着白日的将尽。
悠扬的是锻打镰刀的声音和农人的山歌,
农人们正牵着牛,迈着喜悦的步伐还家,
悠扬的是草坪上母亲轻摇稚子的哼唱;
关爱中稚子心满意足地睡去;而云霞飞红,
波光粼粼的湖畔,幼林将开敞的柴扉
染绿,琐窗映满晚照的金黄,
家屋和庭园隐密的朦胧迎候着我,
那里,父亲曾慈爱地将我和草木一同抚养;
那里,我曾无拘无束,如生双翼,嬉戏在风舞的枝头,
我曾在幼林之颠,仰望忠诚的湛蓝。
还有永远忠诚的你,还在对流离的人保持着忠诚,
你,故乡的天空,一如既往,和蔼地将我收容。

桃枝依旧为我而夭夭,灼灼桃花依旧令我惊喜,
灌木恰如桃树,华美地绽开着玫瑰。
我的樱桃树黝黑,因果实而低垂,
枝条甚至主动伸向采撷的手。
依旧如昨,探出庭园的枝叶掩映着,小径,
将我引向引向森林,下抵溪涧,
我曾躺卧在那里,男人的名望,水手的幻想
鼓起我的勇气;为了领会你们的传奇,
我必得离去,向大海,向大漠,你们超凡的人!
啊!那时我的双亲徒劳地将我找寻。
可现在他们在哪里?你沉默?你迟疑?故乡的守望者!
而我也曾经迟疑!倘若细数我的脚步,
我渐近家门,而后,如同一个朝圣者,我无声凝伫。
而我进入,告诉他们,这个陌生人,就是你们的儿子,
他们将张开双臂,用他们的祝福款待我,
他们将尊重我,再一次给予我门槛。
对此我早有所料,但此刻他们却已离我而去,远在
神圣而陌生的地方,他们的爱永远不在。

岂独我的父母?假使挚友们尚在人世,他们也已经
另结新交,永远不再是我的友朋。
倘若我如同昔日一样到来,那些老人,以爱为名,
以心发誓,而这颗心,是否还会如同昔日,依旧跳动?
如今他们却寂然无语。就这样,时间使一些人相连又使他们
分离。他们眼中我似乎已经死去,而我眼中他们也是如此。
就这样我孑然一身。而你,凌驾于云端之上的,
祖国之父啊!全能的苍穹!还有你
大地,你光明!你们三位一体,恩威并行的,
永生的神灵啊!你们与我的纽带从未断绝。
从你们之中启程,我与你们一同浪迹漂泊。
你们,喜悦的神明,我已饱经风霜,将你们带回。
为此,请在此刻递给我,递给我满斟的酒杯,
请将那来自莱茵河温暖的群山的葡萄酒斟满!
让我先为众神而饮,再为纪念英雄而饮,
再为水手,而后是你们,我至亲的人们!还有
我的双亲与挚友!今天与明天,让我忘却
艰辛与所有的伤悲,让我速速成为居留者!



题注:本诗为荷氏同题诗的第二稿。“Der Wanderer”在德语乃至西方诸语言中是一个涵义与典故复杂的名词,“漫步者”、“朝圣者”、“流浪者”、“水手”……而在荷氏诗中,“Der Wanderer”更兼具轻松喜悦、漂泊无依甚至痛苦的内涵。大陆旧译“漫游者”,Dasha以其轻佻而不取(荷氏的德语研究者也因此对德语词典的解释颇为不满)。读者诸贤在阅读全诗后若另有高明名词取代,恳请来函交流:master@myrilke.com,在超星的相关讨论: 求教“der Wanderer”的汉译

一,荷氏德语研究者指出,此句化用《旧约•以赛亚》(赛40:12)Wer misst die Wasser mit der hohlen Hand und fasst den Himmel mit der Spanne...(DIE BIBEL Version Luther 1912, Jesaja 40:12),汉译为“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译文引自国语和合本)。

二,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王,擅雕刻,曾痴恋自己所雕少女像,日日以情人待之。后爱神维纳斯为其真情感动,赋雕像以生命。

三,陶努斯:Taunus,德国陶努斯山。
附:(刘小枫的局部译文)

我寂然一身,但祖国之父,
你就在我头上,超然于云雾之端!
呵,万能的苍穹!
还有你们,大地与光明!
你们三位一体,永恒无极,
宰割万物,施与慈爱。
那把我紧系于你们的丝带永不断裂。
我自你们溢出,
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
现在,我已饱阅人生,
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国。


Der Wanderer
Zweite Fassung
Friedrich H鰈derlin

Einsam stand ich und sah die Africkanischen dürren
Eben hinaus; vom Olymp reegnete Feuer herab,
Rei遝ndes! milder kaum, wie damals, da das Gebirg hier
Spalten der Gott H鰄en und Tiefen gebaut.
Aber auf denen springt kein frischaufgrünender Wald nicht
In die t鰊ende Luft üppig und herrlich empor.
Unbekr鋘dt ist die Stirne des Bergs und beredtsame B鋍he
Kennet er kaum, es erreicht selten die Quelle das Thal.
Keiner Heerde vergeht am pl鋞schernden Brunnen der Mittag,
Freundlich aus B鋟men hervor blikte kein gastliches Dach.
Unter dem Strauche s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荷尔德林:归乡——致亲人(译诗)

归 乡
—— 致亲人
荷尔德林
(Dasha 试译)


阿尔卑斯的夜依然晴澈,浮云,
凝聚着喜悦,将空谷深锁。
轻嬉的山风,飘忽无定,啸傲着,
一缕幽光,从冷杉垂落,倏然隐没。
喜极而颤的混沌,渐急渐骤,
稚幼却强壮,为云崖间情人的争斗
欢呼着,在永世的隔阂中酝酿、翻涌,
只因为晨光于其中不羁地绽露熹微。
只因为年华无边踵增,那神圣的
光阴,那岁月,被恣肆地重排、组合。
惟有雷鸟省察着时序,在山间、
在风里,翱翔着,呼唤着白昼。
此际雷鸟依然警醒,无畏地俯视深渊里的
荒村,志存高远,凌越巅峰。
早已预感到萌生,古老的泉,疾光电影般
陨落,溅落中,大地氤氲,
回声四野响彻,冥冥中有作坊
不舍昼夜,寄送着馈赠。

玉峰在高天闪着静穆的光,
皑皑的积雪上遍开着玫瑰。
更在光芒之上,高洁至福的
神,意兴盎然地舞动神奇的光。
这上界的灵,卓然幽处,神色皎然,
似乎乐于赠予生命,乐于
与我们一道,创造喜悦,时常地,这神灵
深谙尺度,深谙呼吸,也曾犹疑地、审慎地,
将极乐至福,恩赐给千城万户,慷慨地
开启大地,遮天的彤云,还有你们,
最可信赖的风,你们,温煦的春日,
用舒缓的手再次抚平伤痛,
这个造物之主,更新着时间,将
老去的人类止水般的心振作、激动,
在深渊里,将之开敞,将之澄明,
仿佛他热中于此,于是一个生命再次开始,
妩媚如花,仿佛,昔日的神灵今朝回归,
喜悦再一次涨满双翼。

我曾向他倾诉千言万语,因为,无论诗人怎样
冥思吟哦,都与神祇和他息息相关;
我曾向亲爱的故乡,千呼万唤,以免,,
神灵不期然地骤然将我们袭攫;
也曾为你们,忧虑着的故乡的亲人,
圣洁的谢忱含笑为你们带回无数流浪的人,
父老乡亲!为你们,当湖水轻摇着我,①
舟子陶然闲坐,喟叹我的航程。
潮平如镜,喜悦满盈归路,
如花绽放,城郭在晨光中
形影渐渐分明,缘沿葱郁的阿尔卑斯
顺流而下,归舟静泊在津渡。
堤岸温暖,山谷多情开敞,
香径晴翠,掩映着我的衣衾。
园囿相伴而立,蓓蕾晶莹地吐绽芳蕊,
莺歌婉转,迎迓着倦归的旅人。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靥都充满亲缘。

勿庸置疑,这里就是生身之地,你找寻的
故乡泥土,近在咫尺,已然与你相遇。
行歌的羁旅,赤子般,并未徒然凝立
在惊涛拍击的城门,而是在为你
探寻着敬爱的名讳,天眷的林道!②
大地殷切的垭口,
诱引我远行在对远方的期待中,
那里,钟灵毓秀,那里,灵兽莱茵河
在平原上奔涌出卤莽的道路,
从云崖间冲出欢腾的山谷,
在那里,莱茵河穿越阳光灿烂的山坡,流向科摩,③
或者,如昼夜徜徉,在坦荡的湖。④
神圣的垭口!你更诱引着我
归乡;踏上开满鲜花的旧路,
我要去追寻大地和美丽的内卡河谷,
还有青苍神圣的林莽,橡树
欣喜地与白桦和山毛榉相亲而居,
青山深处,正待我魂销神迷。

他们在那里将我迎接,哦故城的声音,母亲之声!
哦你感动着我,唤起我久违的往事!
而他们依然如故!哦我至爱的人们!阳光与喜悦
依然焕发你们的容颜,你们的目光依然明澈。
呀,一切依然如昨!成长着成熟着,在此
活着爱着的一切,依然挚诚不改。
而世间至善之物,横陈在神圣和平
的彩虹下,被白发老人与垂髫少年珍存。
我迂阔妄语。喜悦满怀。而明天与未来,
当我们走过看过花树下生机盎然的田野,
我爱着的人们,我将在阳春的佳日里,
与你们一道倾谈、憧憬。
我曾听闻许多关于我们伟大天父的事迹,
曾因他而长久地缄默,他在巅峰之上
重振易逝的流光,宰制着崇山峻岭,
他应许我们上天的恩典,呼召
铿锵的歌咏,遣派众多良善的神灵。哦,别在犹豫,
来吧,永生的你们!岁月之神!你们,

故园之神,来吧!进入所有生命的血脉,
让普天同庆!分享上苍的恩典!
高贵我们!年轻我们!没有人性良知,
无时无刻不满盈喜悦,
这样的喜悦,一如此刻,情人久别重逢,
请将一切相宜地神化,如为他们造设。
当我们赞美饮食,我当呼谁的名?当我们
日落而息,告诉我,我该如何表达谢忱?
我可否称之为至尊?神不中意不相宜之物,
领会他,于我们的喜悦而言近乎微茫。
难道我们不得不时刻缄默;因匮乏神圣的名,
心在狂跳,话语却滞留在口?
时刻奏响的琴声,
或许会感动将临的上灵。
万事俱备,喜悦背后的忧虑,
也已经几乎得到纾解。
而这样的忧虑,无论情愿与否,歌者
必得在心灵中时时承受,别无选择。

译注:
① 指博登湖(Bodensee)。
②④ 林道(Lindau),博登湖畔、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古城。
③ 科摩(Como),阿尔卑斯山南麓意大利古城。
荷尔德林(Friedrich H鰈derlin1770-1843):

  1770年3月20日生于德国内卡河畔的施瓦本小镇劳芬(Laufen,一译瑙芬)。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在他出生后的第3
年去世,1774年母亲改嫁。荷尔德林先后在登肯多尔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年进图宾根神学院,与谢林、黑格
尔结为朋友。1793年于神学院毕业,他不愿当牧师,经席勒介绍,去瓦尔特斯豪森当家庭教师。1796年初他到法兰克福银行
家贡塔尔德家当教师,与女主人苏赛特•贡塔尔德之间发生恋情。1798年,与贡塔尔德发生争吵,被迫离开法兰克福,住在
附近的洪堡。1801年初荷尔德林去瑞士的豪普特维尔,第3次做家庭教师,不久回到尼尔廷根。同年去法国的波尔多,又做家
庭教师。1802年回到斯图加特,精神失常。他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于1804年出版。同年友人辛克莱接他去洪堡的图书馆
工作。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后期住在木工齐默尔的家里。诗人施瓦普、乌兰德和凯尔纳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
集。1843年6月7日逝世。
  荷尔德林生前死后长期为世人忽略,直到备受狄尔泰、特拉克、伽达默尔,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推崇,始于20世纪初大放
光彩。评论家称其诗的成就超过了席勒等多人,于其比肩者只有索福克勒斯、但丁和弥尔顿。荷尔德林的诗,有古典颂歌体
诗(即“哦德体”)、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他的颂歌体诗使用两种格律:阿尔凯奥斯诗律和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这
两种格律有人比之于音乐的大调与小调。阿尔凯奥斯诗律如《致命运女神》;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如《海德堡》。荷
尔德林颂歌体诗中的德语与古典诗律浑然天成,形式节奏完美、思想感情深刻。荷尔德林1800年后创作的挽歌体诗和自由节
奏诗有着令人神往的美,这些瑰丽的无韵诗篇以诗句的节奏为特色。挽歌是按照古典格律以双行诗句构成的长诗,音调和谐
,格律严谨。如《梅农为狄奥提马而哀叹》、《流浪者》、《归乡》、《斯图加特》、《面包与酒》等以及六音步诗(荷马
史诗格律)《爱琴海群岛》。晚期的自由节奏诗表达了诗人对德意志民族和人类历史的关怀和信念,被称为“祖国赞歌”。
“祖国赞歌”包括《和平节日》、《致大地母亲》、《在多瑙河之源》、《漫游》、《莱茵河》、《独一无二的—个》、《
帕特默斯》、《怀念》、《伊斯特尔》、《记忆》。

附原文:
HEIMKUNFT
An die Verwandten

1
Drinn in den Alpen ists noch helle Nacht und die Wolke,
Freudiges dichtend, sie dekt drinnen das g鋒nende Thal.
Dahin, dorthin toset und stürzt die scherzende Bergluft,
Schroff durch Tannen herab gl鋘zet und schwindet ein Stral.
Langsam eilt und k鋗pft das freudigschauernde Chaos,
Jung an Gestalt, doch stark, feiert es Liebenden Streit
Unter den Felsen, es g鋒rt und wankt in den ewigen Schranken,
Denn bacchantischer zieht drinnen der Morgen herauf.
Denn es w鋍hst unendlicher dort das Jahr und die heilgen
Stunden, die Tage, sie sind kühner geordnet, gemischt.
Dennoch merket die Zeit der Gewittervogel und zwischen
Bergen, hoch in der Luft weilt er und rufet den Tag.
Jezt auch wachet und schaut in der Tiefe drinnen das D鰎flein
Furchtlos, Hohem vertraut, unter den Gipfeln hinauf.
Wachstum ahnend, denn schon, wie Blize, fallen die alten
Wasserquellen, der Grund unter den Stürzenden dampft,
Echo t鰊et umher, und die unerme遧iche Werkstatt
Reget bei Tag und Nacht, Gaaben versendend, den Arm.
2
Ruhig gl鋘zen in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6、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译诗)

荷尔德林:在柔媚的湛蓝中在柔媚的湛蓝中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 Dasha

在柔媚的湛蓝中
教堂钟楼盛开金属尖顶。
燕语低迴,蔚蓝萦怀。
旭日冉冉升起,尽染金属尖顶,
风中,风向标在高处瑟瑟作响。
谁在钟底缘阶而下,
谁就拥有宁静的一生,因为
一旦外表被极度隔绝,
适应性便在人之中彰显。
钟声中的窗,恰如向着美的门。
同样,因为门依然遵循着自然,
便具有林中秀木的相似性。
纯真毕竟也是美。
严肃的心灵生自逝去之物的内部。
影像如此单纯、神圣,以至于
我们事实上时常畏惧于将之描绘。
上苍,始终至善至美,
拥有富足、德行与愉悦。
人或可仿效。
当生命充满艰辛,人
或许会仰天倾诉:我就欲如此这般?
诚然。只要良善纯真尚与心灵同在,
人就会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测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愿相信后者。神本人的尺规。
劬劳功烈,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我是否可以这般斗胆放言,
那满缀星辰的夜影,
要比称为神明影像的人
更为明澈洁纯?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同样
造物主的世界不曾阻挡雷霆的步伐。
花是美的,因为花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的双眼总会在生命中发现,
更美的事物仍要以花为名。
哦,我对此颇为明暸!
莫非神矢志于身心喋血,
而不再完整存在?
灵魂,我相信,必当葆有纯真,
否则,就会抵达权力之巅,在鹰翼之上,膺受
赞美的歌咏与众鸟的和鸣。
这就是本性,这就是外表。
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
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
我如此熟谙你,
泪水夺眶而出。我看见,在我的外表
一个勃然的生命在我四周遍开万物,因为
我不曾不恰当地将之与墓地上的孤鸟相提并论。
只缘我有一颗跳动的心,
微笑依然是我在忧伤着世人。
我是否能成为一颗彗星?
我相信。因为彗星拥有鸟的迅疾轻捷;盛开在烈火中,
宛若向着纯洁的赤子。
伟大岂是人之本性所敢僭妄。
德行之喜悦理应得到嘉许,
得到花园里飘荡在三圆柱间严肃神灵的
嘉许。窈窕淑女必当头饰
爱神木之花,因为她的本性与情感
酷似爱神。而爱神木仅仅
生长在希腊的大地。

当一个人向镜中凝望,
在镜中看见自己如同被临摹的影像;
影像酷似真人。
人的影像生有双目,
明月秉有辉光。
而俄狄浦斯王拥有一目或已逾分。
他的人之苦难,无法描绘,无以言表,
无可置辩。
一旦戏剧表现这样一个人物,苦难油然而生。
当此刻我怀念着你,苦难于我意味着什么?
当溪流将我裹挟至亚细亚般
绵延的某处尽头。
无疑,俄狄浦斯饱受着这苦难。
无疑事实如此。
是否赫拉克勒斯也曾苦难?
毫无疑问。这对相交莫逆的朋友
不也承受着他们的苦难?
赫拉克勒斯同诸神干戈相向,就是苦难。
分享这些被生命嫉妒的不朽,
也是一种苦难。
而当一个人被太阳斑所覆盖,被些许斑点
彻底覆盖,更是一种苦难!这是艳阳的作为:
太阳裁处着万物。
太阳以光芒的魅力玫瑰一般
引领着少年人的道路。
俄狄浦斯承受的苦难,
看上去恰如
一个穷人悲叹
丢失了什么。
哦,拉伊俄斯之子,希腊大地上穷困的异乡人!
生即是死,死亦是一种生。


译后记:
荷尔德林的汉译名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是出自本诗。荷尔德林在汉语语境中成为神圣,“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诗句想来是其根本魅力——面对冷漠现实而无可奈何地归隐心灵,原因自然颇多。荷尔德林的诗歌汉译,钱春绮是目前最常见的,但篇数寥寥;北大出版社1994年也曾出版过一个叫顾正祥的人的译文集(顾的译文,在Dasha眼中,绿原的徒弟罢,从略)。而目击思想界,则荷尔德林的流传离不开马丁•海德格尔。不想揣度颇有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大陆大行其道的原因,但海氏热中于用哲学思辨阐述荷尔德林的诗思(或者说借荷尔德林来阐明自身),却因此引进了荷尔德林,以至于许多人谈论海氏便自然而然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海氏谈论“诗意栖居”的专文全译,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Dasha是在刘小枫主编、魏育青等译的《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上看到。Dasha手中是一本红色封面的精装本,里面“……人诗意地栖居……”,译者陈维纲,译自海氏的Vort?ge und Aufs?tze。可惜:一,海氏没有援引荷尔德林全诗;二,抛开将荷诗第一句blühen(动词,开花、花开)轻率误译外,关于“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句,海氏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良善’一语究指何物?它只是一无关紧要的字,但荷尔德林却用大写的修饰词‘纯真’来命名它……”,而这样的译文我们能看出“纯真”是“良善”的同位语指称着同一个物么?(而大陆学人引用的某些不知从什么地方译来的这句话,竟成为“只要良善和纯真……”),海氏的论述如何在译文中自圆其说?然而,说实话,在看到戴晖的《荷尔德林文集》前,陈维纲却是我最折服的人。因为他的译文中的“彰明”、“较著”、“劬劳”、“功烈”,我一直畏惧于动笔翻译荷尔德林。Dasha一直坚持,荷尔德林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高古诗人”,译诗必须文质彬彬、好尚古文(他的原文也是如此,他的文字也是令如今普通以德语为母语的人费解的),也是这个原因,本诗的翻译建立在陈维纲先生的译笔之上,仅致谢忱。
Dasha 2002年7月29日


附原文
In lieblicher Bl鋟e blühet
Friedrich H鰈derlin
In lieblicher Bl鋟e blühet
mit dem metallenen Dache der Kirchthurm. Den umschwebet
Geschrei der Schwalben, den umgiebt die rührendste Bl鋟e.
Die Sonne gehet hoch darüber und f鋜bet das Blech,
im Winde aber oben stille kr鋒et die Fahne.
Wenn einer unter der Gloke dann herabgeht, jene Treppen,
ein stilles Leben ist es, weil,
wenn abgesondert so sehr die Gestalt ist,
die Bildsamkeit herauskommt dann des Menschen.
Die Fenster, daraus die Gloken t鰊en, sind wie Thore an Sch鰊heit.
Nemlich, weil noch der Natur nach sind die Thore,
haben diese die 膆nlichkeit von B鋟men des Walds.
Reinheit aber ist auch Sch鰊heit.
Innen aus Verschiedenem entsthet ein ernster Geist.
So sehr einf鋖tig aber die Bilder, so sehr heilig sind die, d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7、盲歌者(荷尔德林)(译诗)

盲歌者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 Dasha

战神在我们眼中升起冷酷与震恐。——索福克勒斯《埃阿斯》


你在哪里,青春的你!总在黎明时分
将我唤醒的你,你在哪里啊,光明!
这颗心醒来,而黑夜却永久地
用神异的魔法将我封禁。

往日我爱在薄明中倾听,往日我爱
在山冈上将你等待,我从未失望!
从未让我失望啊,慈悲的你,还有
你的使者轻风,因为你总是出现,

出现在熟悉的小径,泽被众生,
光焰四射,你在哪里啊,光明!
这颗心再次醒来,而无尽的黑夜
却永久地将我咒封。

昔日,长亭映绿我;鲜花
照引我,仿佛我的眼睛;
爱的容颜曾近在咫尺,
在我的上空,照引我,

我目睹天空的翅翼绕林
盘旋,那时我正年轻。
如今我颓然枯坐,光阴
涓涓流过,如今我的思绪

将光辉岁月的爱与哀伤
塑造成奇特的欢乐,
我倾听着远方,即使不会
有一位和善的救主垂临。

于是我总在正午聆听雷神
的声音,金铁交鸣,
屋宇震颤,大地
轰响,群山回荡。

于是我在黑夜聆听救主,聆听
他摧毁,聆听,他重生,
雷神从落日之处向东方
疾驰,你们因此而共鸣,

你们,我的琴弦!我的歌
与雷霆共存,恰似源流追随江河,
无论雷神欲往何处,我必将起身,
在迷途上追随这位有信的神。

何去?何从?我处处聆听着你,
圣灵!走遍回声响彻的大地,
何处你将止步?是什么,什么
在云霄之上?哦我将怎样?

白昼!白昼!奔涌在云霄之上的你!让我
将你恭迎!我的眼里你如花盛开。
哦青春之光!哦昨日重现的
福祉!你智慧地流泻,

出自圣杯的黄金泉!你,
青葱的泥土,和平的摇篮!你,
先祖的家园!哦,来临吧,
曾与我相遇的亲爱的你们,

哦,来临吧,你们,让欢乐洋溢你们,
你们啊,得见光明的人正在祝福你们!
哦,鉴于我的隐忍,请接受我的
生命,接受我心中的神明。
 
Dasha求教:
第九节“可信赖的神”,本是“das Sicheren”,形容词“sicher”(sure)的名词化,相当于英语的“the sure one”。最后一节“得见光明的人”是“der Sehende”,动词“Sehen”(see)变成的名词,英语约等于“the seeing man”,诸君有何妙译?

附原文

DER BLINDE S腘GER

Friedrich H鋖derlin

Wo bist du, Jugendliches! Das immer mich
Zur Stunde wekt des Morgens, wo bist du, Licht!
Das Herz ist wach, doch bannt und h鋖t in
Heiligem Zauber die Nacht mich immer.

Sonst lauscht' ich um die D鋗merung gern, sonst harrt'
Ich gerne dein am Hügel, und nie umsonst!
Nie t鋟schten mich, du Holdes, deine
Boten, die Lüfte, denn immer kamst du,

Kamst allbeseeligend den gewohnten Pfad
Herein in deiner Sch鰊e, wo bist du, Licht!
Das Herz ist wieder wach, doch bannt und
Hemmt die unendliche Nacht mich immer.

Mir grünten sonst die Lauben; es leuchteten
Die Blumen, wie die eigenen Augen, mir;
Nicht ferne war das Angesicht der
Meinen und leuchtete mir und droben

Und um die W鋖der sah ich die Fittige
Des Himmels wandern, da ich ein Jüngling war;
Nun siz ich still allein, von einer
Stunde zur anderen und Gestalten

Aus Lieb und Laid der helleren Tage schafft
Zur eignen Freude nun mein Gedanke sich,
Und ferne lausch' ich hin, ob nicht ein
Freundlicher Retter vielleicht mir komme.

Dann h鰎 ich oft die Stimme des Donnerers
Am Mittag, wenn der eherne nahe kommt,
Wenn ihm das Haus bebt und der Boden
Unter ihm Dr鰄nt und der Berg es nachhallt.

Den Retter h鰎' ich dann in der Nacht, ich h鰎'
Ihn t鰀tend, den Befreier, belebend ihn,
Den Donnerer vom Untergang zum
Orient eilen und ihm nach t鰊t ihr

Ihm nach, ihr meine Saiten! es lebt mit ihm
Mein Lied und wie die Quelle dem Strome flogt,
Wohin er denkt, so m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8、保罗•策兰《冬天》(一名《正在落雪,母亲》)(译诗)

保罗•策兰《冬天》(一名《正在落雪,母亲》)
           ■ Dasha

前些日子,在与朋友交流里尔克过程中,他多次提及Paul Celan的名字,并叹息自己不懂德语。后来他又说,“我被策兰打倒的是他的一首《雪下在乌克兰》,曾在网上看到的,现在已找不到了。”于是Dasha搜索了德文,读来确实令人震惊。Dasha手痒,请大家批评吧。


保罗•策兰《冬天》(一名《正在落雪,母亲》)
  
  正在落雪,母亲,雪落在乌克兰……
  千颗忧伤的雪聚成了救主的冠冕……
  此刻我的泪滴无一到达你。
  曾经的招手只余下一丝冷傲与无言……
  
  我们正在死:可为什么你不睡去,营房?
  甚至风也仿佛受到惊吓,仓皇逃亡……
  冰结在炉渣之中的,难道就是
  心脏的旗帜,双臂的烛台?
  
  黑暗里我同样瑟缩:
  救拔温柔?释放尖锐?
  我的星辰里,叹息着最终绷断
  竖琴轰响的琴弦……
  
  偶尔会有一个玫瑰时刻,
  流逝着。一分……一秒……
  会是什么,母亲:是成长还是受伤——
  伴我在乌克兰的风雪中凄惶?


 
  
附德语原文:
  
  Winter
  
  Es faellt nun, Mutter, Schnee in der Ukraine . . .
  Des Heilands Kranz aus tausend Koernchen Kummer ...
  Von meinen Traenen hier erreicht dich keine.
  Von frühern Winken nur ein stolzer stummer . . .
  
  Wir sterben schon: was schlaefst du nicht, Baracke?
  Auch dieser Wind geht um wie ein Verscheuchter . . .
  Sind sie es denn, die frieren in der Schlacke:
  die Herzen Fahnen und die Arme Leuchter?
  
  Ich blieb derselbe in den Finsternissen:
  erloest das Linde und entbloesst das Scharfe?
  Von meinen Sternen nur wehn noch zerrissen
  die Saiten einer überlauten Harfe . . .
  
  Dann haengt zuweilen eine Rosenstunde.
  Verloeschend. Eine . . . Immer eine . . .
  Was war es, Mutter: Wachstum oder Wunde -
  versank ich mit im Schneewehn der Ukraine?
  
  (Aus: Blumen, Gedichte 1938 - 1944, Paul Celan)
  
  
  Es faellt nun, Mutter
  
  Es FAELLT NUN, MUTTER, Schnee in der Ukraine:
  Des Heilands Kranz aus tausend Koernchen Kummer.
  Von meinen Tr鋘en hier erreicht dich keine.
  Von frühern Winken nur ein stolzer stummer...
  
  Wir sterben schon: was schlaefst du nicht, Baracke?
  Auch dieser Wind geht um wie ein Verscheuchter...
  Sind sie es denn, die frieren in der Schlacke -
  die Herzen Fahnen und die Arme Leuchter?
  
  Ich blieb derselbe in den Finsternissen:
  erloest das Linde und entbloesst das Scharfe?
  Von meinen Sternen nur wehn noch zerrissen
  die Saiten einer überlauten Harfe...
  
  Dran haengt zuweilen eine Rosenstunde.
  Verloeschend. Eine. Immer eine...
  Was war es, Mutter: Wachstum oder Wunde -
  versank ich mit im Schneewehn der Ukraine?
  
  (Aus:Gedichte 1938 -1948, Paul Celan)
  
      朋友说的“雪下在乌克兰”,Dasha后来又查了查,是2000年《世界文学》第四期有策兰的十首诗,可惜Dasha手中没有那份期刊,不知道是谁译的。网易有篇评论,据说是从英译本转译的,Dasha整理如下(但不知道是否是《世界文学》里的原文,切望诸君贴上这个汉语原始译文和英译本):
  
  
  《雪下在乌克兰》
  
  这是雪天。母亲,雪下在乌克兰:
  救世主的王冠上有一千粒悲痛的谷粒。
  这里我全部的泪水奔流向你,也是徒然的
  只有一个无声的救助,使我所有的痛楚减轻些
  
  我们垂死于现在:这些小屋为什么不睡去?
  甚至风也偷偷溜走环绕受到恐吓的破布。
  那些难道不是在窒息的道路上,
  冻结的他们手臂的烛台?他们心脏的旗帜?
  
  我停留在同等的黑暗中,被遗弃:
  日子是不是可以慢慢医好,或重受伤害
  在我的星空里飘浮着一根断了的琴弦
  它来自发出噪音的竖琴……
  
  在这上面有时能调出充满玫瑰的时间。
  呼气:一次。只一次。又一次……
  那会怎样,母亲:醒来,或者受伤了
  假如我已沉入乌克兰的白雪中?
  
  (译自《策兰诗集》英文本)
  http://culture.163.com/edit/000927/000927_4212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Dasha试译: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译诗)

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
     ■ Dasha

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
你的脸。月光落在了上面。
对象中最不可捉摸者
在盈溢着的泪流里。

它就像一个甘愿的,静静
存在的事物,险些可以持握。
但是寒冷的黑夜里,没有一个
生物,能更无尽地逃离我。

啊此时我们涌向这个地方,
挤入这微小表面的,
是我们的心一切的波澜,
是欲愿与偏爱,
而向谁我们最终将它们递出?

唉向那陌生者,那误解我们的人,
唉向着其他人,我们从未遇见的,
向着仆人,他们束缚了我们,
向着春风,它们因此消失,
向着寂静,向着若有所失的女人。

2010年10月19日11时33分12秒


原文:
Einmal nahm ich zwischen meine H鋘de
dein Gesicht. Der Mond fiel darauf ein.
Unbegreiflichster der Gegenst鋘de
unter überflie遝ndem Gewein.

Wie ein williges, das still besteht,
beinah war es wie ein Ding zu halten.
Und doch war kein Wesen in der kalten
Nacht, das mir unendlicher entgeht.

O da str鰉en wir zu diesen Stellen,
dr鋘gen in die kleine Oberfl鋍he
alle Wellen unsres Herzens,
Lust und Schw鋍he,
und wem halten wir sie schlie遧ich hin?

Ach dem Fremden, der uns missverstanden,
ach dem andern, den wir niemals fanden,
denen Knechten, die uns banden,
Frühlingswinden, die damit entschwanden,
und der Stille, der Verliererin.

aus: R. M. Rilke, Gedichte an Die Nac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Gossudar试译:在你心中我最陌生(Am fremdesten bin ich bei Dir)

应网友之邀,译诗一首,特转贴来此,以资……


在你心中我最陌生
   ■ Dasha

小心地以沉稳的素手
以时时伴着我的双眸,
你已将我琴弦的震颤
紧紧张在木质的弦轴。

诱我唱出心曲的琴弓,
我久已无法将它引控,
我被紧栓在你的身上,
只有你让我依然颤动。

琴弦是我银亮的渴望,
为你鸣响——莫让弦断啊!
却可以将它不断拉长!

不幸地我怀有这贪欲,
放弃令我深感到恐惧。
啊!你心中我如此陌生。


附原文(著者不详)

Am fremdesten bin ich bei Dir

Behutsam hast mit ruhiger steter Hand
Und Augen, die mich stets begleiten,
Das flirrende Spiel meiner Saiten
Auf h鰈zern Wirbel Du gespannt.

Den Bogen kann ich so nicht l鋘ger führen,
Der mir die eigne Melodie entlockt,
So sehr bin ich an Dich gepflockt,
D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1、我坐着,读一位诗人

            我坐着,读一位诗人
            
             ■ Dasha

   “我上无片瓦,雨水直扑我的眼睛”,是魏育青在《里尔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62454/,123页)里的译法,到了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7434/(330页),改成了“我的头上没有屋顶,滴滴雨水落进我的双眼”。德语原文是“ich habe kein Dach über mir, und es regnet mir in die Augen”,“片瓦”对应“Dach”,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动词“regnen”,直译为“下雨”,后面的介词“in”接了第四格名词,“雨水直扑”,可谓神来之笔。最终魏育青自己抛弃了。Dasha愿意继承。说到继承,想起了北岛,北先生在其于80后、90后的人群中暴得名声的《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里引用了魏育青此段译文,却不愿给出出处(好似汪某),然后煞有介事地列出陈敬容、绿原译的里尔克的“那首诗”的译文,然后更加崇洋媚外地以英译本挑汉译本的毛病,天哩,好像英译本与德文原文一定是一样一样的啊:据英译本挑陈敬容的,本来可以,可是,您得以陈敬容所据的英译本来“指瑕”吧,否则,岂不是“瞎指”?不懂德语的Coetzee,也是一丘之貉,以其他英译本说某一英译本有问题,究竟谁有问题?北先生,自称为“诗人”,C先生,踩了狗屎运得了一个什么著名的文学奖,因此,Dasha更愿意看一位并未得过什么文学奖的自称“我的诗没有一首是诗”(Alle meine Verse aber sind anders entstanden, also sind es keine)的诗人所礼赞的另一位同样未获过奖的“幸福的诗人”(Ein glücklicher Dichter):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我坐着,读一位诗人。大厅里人很多,但你却觉察不到他们。他们存在于书籍中。偶尔,他们在书页间晃动,仿佛睡着的人在两个梦之间翻身。啊,置身于阅读着的人之间,竟是多么美好啊!为什么他们不始终这样?你可以走向一个人,轻轻地碰他一下:他浑然无觉。假如你起身时稍稍撞了一下邻座,你向他道歉,他会向听到你声音的方向点点头将脸转向你却并不看你,他的头发仿佛甜睡者的头发 。这是何等惬意啊!我坐着,拥有一位诗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啊。此刻大厅里大约有三百人在阅读,但是不可能他们每人都各自拥有一位诗人(上帝知道 他们拥有的是什么)。三百位诗人是不可能有的。但是你瞧,这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啊,我,或许是这些阅读者中最贫穷的,一个外国人,我却拥有一位诗人。虽然我穷,虽然我天天穿在身上的衣服开始现出某些部位 ,虽然我的鞋会让某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我的领子是干净的,我的内衣也是干净的,我这副模样,可以走进任意一家糕点店,并且可能是宽阔的大道上的一家,我可以安心地把手伸进糕点盘 里拿些什么。人们不会因此发现有什么不妥、不会责骂我、将我赶出来,因为这毕竟是一只来自上流社会的手,一只每天要洗上四、五遍的手。是的,指甲里毫无污渍,写字用的手指也没有墨迹,尤其是关节处无可指责。穷人洗手是不会洗到那里的,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 。人们可以因此从关节处的清洁程度推断出某种结论,人们也正是这样推断的。在商店里推断。但是却还有这样一小撮家伙,比如在Boulevard Saint-Michel(圣•米歇尔 大街)或者rue Racine(拉辛 路)上的,他们并不糊涂,他们对我的关节理论发出嘘声。他们盯着我、对我了如指掌。他们知道我原本属于他们一伙,我只不过是在耍一个小小的花招 而已。这真是一个狂欢节。他们并不想扫我的兴,他们只是稍稍露齿讪笑并对我睒眼。没有人看见他们的这些动作。此外,他们还是待我如绅士。如果有什么人在近旁时,他们甚至会对我卑躬屈膝。他们的姿态 ,仿佛我貂皮在身或者身后跟着我的马车。偶尔我给他们两个苏,我颤抖着,害怕他们会拒绝,但是他们接受了。只要他们不再稍稍露齿讪笑并对我睒眼,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这些人究竟是谁?他们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他们在等着我吗?他们凭什么认出我的 ?真的,我的胡子看上去有些疏于修剪,只是完全、完全稍微让人想起他们始终给我留下印象的、病态的、苍老的、褪色的胡子。然而我就没有权利疏于修剪我的胡子吗?许多忙碌的男人都这么做,却没有人因此将他们视作弃人。因为我清楚,他们是弃人,不仅仅是乞丐;是的,根本不是乞丐,人们必须加以甄别。他们是垃圾,是被命运呕吐出的人的皮壳。命运唾液的潮湿将他们粘贴在墙上、路灯上、招贴柱上,或者,他们慢慢向下流入小巷,身后拖出一条幽暗、肮脏的痕迹。这个老太太,拿着一个床头柜抽屉,里面滚动着几颗纽扣和针,不知道是从哪个洞里爬出来的,她到底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为何她一直走在我的旁边不停打量我?好像试图用她的烂眼睛认出我,那双烂眼睛,看上去就好似有一个病人把绿色的黏痰吐进了她充血的眼皮。而那个面色苍白的小个子女人为什么要 在我身旁对着橱窗站了足有一刻钟,她向我显示了一枝旧的长铅笔,铅笔无尽缓慢地从她残缺、合在一起的两手中伸出。我佯装在 观察陈列的商品而对她毫无觉察。但是她知道我已经看见她,她知道我站在那里在想她究竟要做什么。事情与那枝铅笔毫无关系 ,这点我清楚知道:我感到,这是一个暗号,发给知情者的一个暗号,弃人们皆知的一个暗号;我预感到她在暗示我必须到某个地方去或者必须做些什么。而最为奇怪的是,我始终没有摆脱这种感觉,我感觉到这个暗号实际上真的有某种约定,而这个情景原本也是某个我所期待的情景。

   这是两周前的事了。但是如今几乎没有一天没有这样的遭遇。不仅仅在暮色里,就是中午人潮涌动的街上,也会突然蹦出一个小个子男人或者老女人,向我点点头,显示给我些什么,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该做的事都做过了。可能,有那么一天,他们会造访我的斗室,他们一定知道我住在哪里,他们可能早已计划好怎样避开看门人的阻拦。但是在这儿,亲爱的,在这儿面对你们我安全了 。要进入这个大厅,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卡片。我比你们多了这张卡片 。就像人们能够想象的那样,我有些胆战心惊地走过大街。但终于,我站在一扇玻璃门之前,推开门,我仿佛回到了家,我在下一道门前出示我的卡片(恰恰就像你们向我显示你们的东西一样,其中的差别仅仅在于,人们理解、领会我的意思——),然后我置身于这些书之间,被带离你们,仿佛已经死去,于是,我坐着,读一位诗人。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诗人吧?魏尔伦(Verlaine)……一无所知?毫无印象?是的,在你们认识的人之中,你们辨别不出他吧?我知道,你们是辨别不出诗人的。不过,我正阅读的却是另外一位诗人,一位并不住在巴黎的诗人,完全另外的一个人。他在山中有一座宁静的草庐。他的声音仿佛清风里的钟 。他是一位幸福的诗人,他讲述他的窗,讲述他书橱上的玻璃门若有所思地映照出一个亲爱而寂寞的旷远。这就是我原本渴望成为的诗人;因为他知道许多关于少女们的事,而我原本也知道许多 。他知道生活在百年前的少女;尽管她们已经香销玉殒,又有何妨,他知道她们的一切。这是主要的。他念出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轻灵、以旧式带卷的细长字母娟秀地写下 ,她们年长的女友成年的名字,早有一丝宿命、一丝失望与死亡在里面共鸣。或许他桃花心木书桌的一个抽屉里放着她们褪色的信笺和她们日记本的散页,里面记写着生日、夏日郊游、生日。或者,他睡房的背景 中大肚五斗橱的一个抽匣里,可能会保存着她们的春装 ,她们复活节时第一次穿上的白衣,本该属于夏天、她们却等不及而早早穿上的圆点薄纱裙。哦,这是一种怎样幸福的命运啊 ,在一座继承来的房子的寂静的房间里安坐在纯然静止、定居下来的事物之中,倾听窗外轻盈、晴翠的花园里互相探询着的最初的鸟鸣 和远村里的钟声。坐着凝视一抹午后温暖的阳光,知道过往少女的许许多多,做一个诗人。思索着 ,我在某处、在这世上的某处安住下来,安住在无数无人挂怀的、已经关门落锁的农舍里的一间,我也成为一个这样的诗人。我只使用一个房间(靠山墙的明亮的房间)。我在里面生活,伴着我的旧物、全家照和书。拥有一张靠背椅、鲜花、狗和一根走碛路 用的结实的手杖,别无其他。只要一本装订着淡黄的象牙色皮面、用古老的散发着花香的图案作衬页的书供我书写。我写下了许多,因为我有许多思想、有对许多人和事的回忆 。

   但是事实却是另外一番模样,上帝也许知道,这是为什么。我的旧家具在一个我被允许放置它们的仓库里腐烂,而我本人,啊,上帝啊,我上无片瓦,雨水直扑我的眼睛。


原文: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Ich sitze und lese einen Dichter. Es sind viele Leute im Saal, aber man spürt sie nicht. Sie sind in den Büchern. Manchmal bewegen sie sich in den Bl鋞tern, wie Menschen, die schlafen und sich umwenden zwischen zwei Tr鋟men. Ach, wie gut ist es doch, unter lesenden Menschen zu sein. Warum sind sie nicht immer so? Du kannst hingehen zu einem und ihn leise anrühren: er fühlt nichts. Und st鲞t du einen Nachbar beim Aufstehen ein wenig an und entschuldigst dich, so nickt er nach der Seite, auf der er deine Stimme h鰎t, sein Gesicht wendet sich dir zu und sieht dich nicht, und sein Haar ist wie das Haar eines Schlafenden. Wie wohl das tut. Und ich sitze und habe einen Dichter. Was für ein Schicksal. Es sind jetzt vielleicht dreihundert Leute im Saale, die lesen; aber es ist unm鰃lich, d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2、秋日的感动--Dasha先生访谈录

       秋日的感动--Dasha先生访谈录

                走近大傻

                网络对话录



  大傻,超星论坛的资深会员。专注于德语文学和魏晋研究。为超星整理了《德语和德语文化》,以及《魏晋研究资料汇编》两个专题图书馆。多年来,大傻一直热衷于对里尔克的研究和译介。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如诗与大傻坐在各自的电脑前,开始了千里之外的对话。如诗很好奇的是,他为什么会想到学那文法极度没趣的德文,而且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德文诗歌的研究和译介。

             (一) 诗化哲学

如诗:您怎么会喜欢里尔克呢?

大傻:里尔克是在高三看刘小枫的《诗化哲学》时有的感动,而今似乎更喜欢荷尔德林,

   因为里尔克太冷漠、太理智。

如诗:什么样子的感动呢?

大傻:最初读到的是“秋日”和“严重时刻”(应该是“迫在眉睫”)。一种伤感与无奈,也许正  

   适合那时刚刚认真而不带幻想地思索生死少年人的情怀吧。

  “谁此刻没有房屋,就不必去建筑。

谁此刻孤独,就将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不安地 

徘徊,落叶飘零。”

大傻:这样的诗句可以说感动了我们那一代人。

如诗:您吟诵的这段是选自《秋日》的吗?可是除了题目,我倒是没有特别的感受到对生

   死的思考。

大傻:是的。少女情怀总是诗,不想生死问题是极乐的。

如诗:在《秋日》里,我感觉到的更多是一种年少,是一无所有的青涩。

大傻:秋日里是没有说“死”,但说到了不得不的“放弃”、不得不的“浪迹”。

如诗:你是说,“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吗?

大傻:不是。是“不必去建筑”和“就将永远孤独”,记住,是“不必”,这个词冯至译得准确。

如诗:“不必”为什么又是“不得不”呢?我比较注意的是,因为“是时候了”所以不得不“长得丰 满”,“成熟”,“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他选择“没有房屋”?

大傻:所以,建筑也无济于事,所以,就任凭“雨水直扑我的眼睛”,所以就将永远孤独、身不由己。

如诗:这就是你所说的“浪迹”,是吗?

大傻:不是选择没有房屋,而是不可能有房屋,所以我说“浪迹”,他后面说“来回走”。

如诗:所谓的“不得不”是因为自身选择,对于一颗孤独而自傲的心,那是唯一的选择。

大傻:不是,他是说建筑了房屋也将被摧毁,莫不如就这样“死猪不怕开水烫”啦。

   而《迫在眉睫》

   “此刻是谁在世界上某处哭,

   无端端地在世界上哭,

   哭着我。

   此刻是谁在黑夜里某处笑,

   无端端地在黑夜里笑,

   在笑我。

   此刻是谁在世界上某处走,

   无端端地在世界上走,

   走向我。

   此刻是谁在世界上某处死,

   无端端地在世界上死,

   望着我 ”

大傻:这样的对死的追问,想来是绝望的。关于读里尔克,我也曾经说过,是读书人的无聊,读书,是多年教育的后遗症,无所事事而已。

如诗:我很想知道,里尔克曾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动?

大傻:时过境迁,那时的感动不能用现在的心情来诉说,那时觉得他的诗直指人心(当然,与翻译有关),现在通读原文,发现他内心里的痛苦是人类永远的痛,只不过我们中国人信仰缺失,不太容易理解。面对冰冷的现实,里尔克选择的是冰冷地去面对……至于你问我是怎样的感动,真不好说,您听了一首歌而落泪,您能说清楚原因么?

如诗:我想知道,你说,“一种伤感与无奈,也许正适合那时刚刚认真而不带幻想地思索生死的少年人的情怀吧。”那么什么是不带幻想?

大傻:哦,就是没有永恒,没有救赎

如诗:以前您相信永恒和救赎吗?

大傻:如诗,你问我问题前应该先看看我的www.myrilke.com,那上面我有说的:译里尔克,缘于最初的喜欢。1987年,在中国北方一个细雨的午后,埋头准备“高考”的我在曾经是满清帝都的沈阳的一个新华书店获得了刘晓枫的《诗化哲学》。那个年代,是我思考爱与死的年代,刘在《诗化哲学》中对德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正好迎合了我的渴求。也就在《诗化哲学》中,我知道了里尔克。刘晓枫从德国浪漫哲学入手对比中国魏晋,继而《拯救与逍遥》对比中西文化继而亲近了上帝,在十字架下逡巡到巴塞尔又转入经学(魏晋始弃汉末谶纬经学),于他来说,是“上下而求索”,于我来看,则是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但刘晓枫的末路也正是当代哲学的末路,无法跳出陈规,无法突破。先秦诸子的陈辞旧调将永远像谶语一样噩梦般挥之不去,西天取经到头来又回到了东方的传统。这结局,就是“das mit Anfang oft schlie遲 und mit Ende beginnt (Die Sonette an Orphe”

大傻:最后那句德语的意思是“以开始为终结,以终点为开始”=“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姜育恒

如诗:其实,我不太关注于这样子学术上的思考,我比较关注您个人的感受。

大傻:我说过,我是学新闻搞新闻的,不属于学人。

如诗:就象金观涛说的:缺乏生命的关注的哲学,不过是少男少女日记里摘录的名言警句。

   
              (二)沉迷摇滚

  流行音乐中,最富有现场感染力的就是摇滚乐了。当年那个留着一头长发,怀抱吉他的,有些愤世嫉俗的歌手大傻在他的音乐历程里又宣泄和找到了些什么呢?

   大傻:毕业后曾经埋头搞摇滚,无果而终,我更喜欢的是感动,不论是什么样的感动(包括恐怖)。

如诗:我觉得有点奇怪,我们多数是不相信救赎与永恒的。我也是经过了漫长的思考,才相信了永恒与救赎。

大傻:你问我有什么样的感动,可我只有感动,变化而捉摸不定的一种东西。您入教了?

如诗:没有。

大傻:我比无神论者更坚定,我的周围没有信徒。

如诗:为什么提起?我并不信仰宗教。

大傻:事关生死啊,我的所有努力与无奈——包括我理解的里尔克,都在时刻关注这个问题 。救赎与永恒在尼采那里就终结了,剩下的只有自欺了。

大傻:我年轻时以为RILKE的话都说到心坎里了,说了我想说的(包括刘小枫),可现在发现,他们最终都皈依了。对一个自己怀疑的人表示景仰,很不容易啊,所以我现在无法表述我当初的感动。

如诗:嬉皮最终都成了传媒的操纵者,或者华尔街的DealMaker。

大傻:嘿,那不是我的错,小布什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已经治理国家了。可能你忽略了嬉皮行为背后的内心愤怒与痛苦,我做吉他手的那几年却基本不看书。读书对我来说至少不应该是什么功利性的。

如诗:我的理解是,嬉皮最终在自我的膨胀(对世界的操纵)里宣泄了他们的愤怒和痛苦。

如诗:那几年是什么时候呢?而你在音乐里找到过什么样子的感动呢?

大傻:那几年?92年毕业到张炬车祸吧,最多延续到98年,我做政治新闻记者(我不是党员,打死我也不入)。

如诗:唐朝乐队贝司手张炬?

大傻:是的。绝望以后的空虚,想唤醒什么——因为摇滚本是西方的大众文化。但没想到,到了中土摇滚成了精英文化,倾诉变成了自言自语,很悲哀的。

如诗:放弃音乐和张炬的事有关吗?

大傻:没有。

如诗:那为什么放弃了呢?

大傻:只不过觉得他的死也恰好标志着大陆摇滚乐的终结。放弃的原因可以有许多,但最主要的是生存问题。我不想在这个领域媚俗,不想背叛自己。

如诗:你觉得里尔克和你后来在摇滚上的追求有关吗?

大傻:没有。摇滚是发泄、释放,里尔克是内省与自律,我不想唱些甜腻腻的歌厅谣曲。

如诗:“发泄、释放”与“内省与自律”是否都是因为生命的痛苦?或者说是对这种痛苦的两种态度?

大傻:是两种态度,两种挣扎。

大傻:我找了一首那时写的歌词,你先看看,“落日下的山河”

   落日下的山河

   落日照着车流和人群

   也照着人群后的古代宫墙

   我们借着落日

   喝着啤酒 想着心事

   也看着姑娘们饱满的乳房

   风吹我裳 风吹我裳

   那些苍老的石碑

   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

   那些曾经的往事

   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

   这长街上的落日

   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

   这落日下的山河

   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

   人们把死者埋在地里

   就像在播种着他们的种子

   因为他们深信

   这些尸骨会像鲜花们一样

   在下一个春天里

   如约绽放 如约绽放

   那些苍老的石碑

   又是谁平淡或者不平淡的一生

   那些曾经的往事

   又在谁的身上噩梦般再次降临

   这长街上的落日

   照着穷人照着富人也照着死人

   这落日下的山河

   埋着他们埋着她们也将埋下我们

如诗:我看过类似的诗歌抒发同样的主题。

大傻:类似的诗歌主题是西川与海子。

如诗:你的歌词很好,有音乐吗?

大傻:很躁,那种失真吉他背景前的哀鸣(我喜欢旋律),所以歌不难听。

   

         (三)冥思死亡



  对于死亡,大傻在某种程度上,是欣赏那种敢于自我结束生命的人,或者他所戏言的死在牡丹花下,亦或如强者般地站着死。在内心深处,他却渴望可以永生和不死,这算不算是一种诗化的矛盾。

大傻: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萨特的东西。

如诗:你怎么看的萨特呢?

大傻:我觉得,如果接受他的思想,就都应该自杀,可惜他自己却有滋有味地活了一生。

   哲学家都是行动上的矮子。

如诗:是的,我有个朋友是萨特的追随者,生活过的乱七八糟。

大傻:及时行乐与苦行都是先人的传统,好像我们后来者无法超越。你再看看JimMorrison(Doors乐队主唱)和Kurt Cobain (Nirvana乐队灵魂)

如诗:是你的偶像吗?

大傻:不是,我怕死。

如诗:他们的音乐,你喜欢吗?

大傻:不

如诗:是因为他们死的方式震撼而欣赏?

大傻:我喜欢Metallica和Def Leppard的音乐,但佩服勇于自戕的人。死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死更像庄子的“悬解”。

如诗:如果你非死不可,但是可以选择死的方式,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大傻:牡丹花下死(Dasha做了一个鬼脸)。我喜欢虚幻的游戏世界,喜欢虚幻的传奇故事,站着死很英雄,躺着死却舒服。

如诗:以前看过一本小说《风信子》,里面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一大片的风信子旁边喝了一口茶,笑了一下,说:花的味道进茶里了。很快就死了。那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一种死亡,风信子是杏仁的味道。

大傻:其实大师的“坐化”更感人,平静地死去。你欣赏的死是在无知无觉中,可能她本人并不喜欢。就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样是被动的。   

如诗:那杯茶里有毒。氰化物该是杏仁味的。其实还有一句话,她突然明白了,然后又说,那也好。

大傻:是啊,没得选择了,不好也得好了。

如诗:是否也有一种死亡,是你特别感动的呢?

大傻:没有,我喜欢永生(immortal)与不死(undead),那怕吸血鬼(Vampire)也行。。。。。。

原文出处:http://note1.ssreader.com/show_topic.asp?Topicid=169483&forumi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3、池子里的鱼

           池子里的鱼
                    ■ Dasha
   事情的缘起是数年前在免费空间上做个人主页玩,闲的,嫌的。那时候认识了一个叫Siegfried Shiva的家伙(今年春夏之交曾在超星出没,Dasha闭关,没有遇到——他是“亿唐”的板猪),这个家伙,竟将德国史诗《尼伯龙根》(Nibelungen)中的悲剧英雄齐格菲和印度神话里的始祖湿婆弄到了一起,想来不会被善类接受。当初Dasha是在自贡169上做了一个东西,这家伙就不知怎么找到了我的主页,于是就发妹儿要求链接……说实话,我现在埋头读里尔克,他当初的妹儿肯定起了作用,尽管我“懒”了许久。

   一直,Dasha喜欢电脑游戏,一直坚信电脑游戏终有一天会成为人类新艺术,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买了本《大众软件》(现在不看了,越办越没有意思),忽然发现里面有片文章提及“海市蜃楼”(Dasha曾经个人主页的Title啦)并Dasha的芳名,要知道,Dasha这个名字网上常见,“海市蜃楼”也不少,但二者合一,我知道那是在说我。然而,文中提到的Dasha放在国外免费主页的“海市蜃楼”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bronte/707/ 却一直令Dasha气结:去年Dasha由于工作需要时常上BBC中文查资料,不久WWW.BBC.CO.UK被封杀,于是Dasha找来代理服务器……于是有一天又莫名其妙地联接上了自以为被老外“干掉”许久的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bronte/707/,于是知道自己是池子里的鱼。

   说心里话,超星的资料少得可怜,当然,真实图书馆里资料也没有几家多的,多的只不过是文字垃圾。于是,Dasha查德文资料自然少不了用“狗狗”,上个月的风波已经过去,但最近“狗狗”还是有问题,许多资料找到后联不上,比如里尔克一组首诗里的片断涉及到Ilija,俄、英语是“Ilya”,汉语译名标准应该是“伊里亚”。真不明白,和“苏联老大哥”曾经那么莫逆,超星的藏书里查不到,前些日子Dasha特意去了省图书馆,还是找不到相关资料(只有一本200多页的俄罗斯诗歌史有200多字的记载),而GOOGLE上有,许多Dasha又联不上,情急之下,再次动用PROXY……又再次能见到Dasha的“海市蜃楼”。
Dasha讨厌代理服务器。

附一:Dasha的“海市蜃楼”首页
Surf to url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Scholarism & Culture) 经典人物、经典文章:《世说新语》、里尔克(Rilke)诗译(部分);海子诗选(天才也有败笔,只有选择);刘晓枫《诗化哲学》、朱大可《流亡与栖居》(重写中国文化史的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
Dasha文章:《飞鸟与琴声》(嵇康的评论一篇,附相关书目)、《荆柯的歌声》(由史迁刺客列传论中国史上的侠文化)、《吹作梅花遍界香》(日本战国武士的诗性人生)、《廖化时代》、《刘晓枫的末路》、《印度神话谱系》、《全天88星座的神性》、《龙的崇拜与禁忌》……
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
(Music & Arts) 依靠general midi soundfont制作不general的midi应该说是电脑音乐人的一项最基本的功夫,这里辑录的mid文件足以说明这一点,Dasha在此首先讨论的便是如何运用128种general midi音色。
general midi soundfont的音色毕竟有限,不可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独特的个性与思想,因此,soundfont的制作是电脑音乐人的必由之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Requisite Software) 不是最新的而是最有用的音乐、网络软件,本次主要推介midi制作中常用的Soundfont、Cakewalk软件中的CAL、免费上网软件与技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Resource & Links) 此处介绍的不是广告性质的交换链接,而是我们用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以及金钱为自己收集的网络资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索性拿出来与同道者共享。
概含有文化(文学、历史、哲学)、音乐制作(软件介绍与素材,不含娱乐资源诸如mp3、realaudio等)、黑客(应该称为互联网技术)……

Copyr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16:48 , Processed in 0.1932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