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181|回复: 28

[【原创】] 京沪高铁南京南站行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1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故的东南大学建筑系郑光复教授曾对一些学生在火车站建筑设计的作业中,过于沉迷所谓景观,在乘客出站的路径途中设计了曲径、假山、流水,郑先生提醒道,长途旅行中的人,提着大包小包,下了火车应该是归心似箭,早点到家才好,怎么还能有精力和体力赏景?

其实郑先生本不用提醒学生,事实上学生中每年在放假、开学中经历和体验过火车站的人不在少数,怎么一到了成“建筑师”,就忘了自己出站时的经历?——沉重的行李、拥挤的人流……

几年前当我听到南京要建一个巨型火车站,还亚洲第一云云的消息时,首先想到的是在郑先生文章中提到的行色匆匆的旅行者。

现在高铁南京南站已经匆匆建成。之所以说是“匆匆”是因为南站本该在年底建成,因京沪高铁建成通车日期“一再提前”,南站也算没落下多少,“按时”通车了。说“匆匆”还不止这些,整个工程的工期,说实话,一个字,就是“快”,拆迁工作感觉才刚刚结束呢。“匆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下面会提到)。

本文只是我在南站的一番行走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参观记。不过我是带着问题去的。这个问题是郑先生的文章和新闻媒体“提醒”我关注的——“零距离”。

“零距离”让我想不明白,这么大的建筑物,几十万平方米,怎么还能零距离?“零距离”到底是多大距离?


一、

先上照片,南京南站的外观,找来的。

我因为是坐地铁去的,所以看不到车站外观。也想过要拍张外景,但无赖要走的路太远,看看天色将晚,打消了拍照的念头,以后再来拍吧。

希望通过这张能让大家对南京南站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照片上是车站的北立面,花坛是临时,站前广场并没有完成。
左边是东,往上海、杭州等方向,
右边是西,向西不远就过长江了,往北京、汉口、成都、安庆等方向。
南面没有开放,施工还在继续。

从水平向看,车站可分左、 中、右三部分,本文定为: B1、A、B2三区;
在垂直方向上,也分为三部分:地下层
(照片上当然是看不到的)、
                         地面层、
                         地上层
(大屋顶和六根柱子所指示的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7-15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建筑设计讲究在“建筑艺术”方面“一炮打响”,至于建筑的功能,尤其是针对下层民众的一些功能,基本上他们是不会考虑的。

拎着大包小包,狼狈不堪的旅行者,都是些什么人呢?学生,民工,普通百姓。

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在考虑问题时他们所占的“权重”极低,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人的份量可能不如另外一些集团的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所言极是。
人性化设计首先应该为这些人考虑,或者说,“人性化”应该以他们为起点,那怕他们只占总人数的5%。

继续我的行走——

二、
先从地下层(目前我只知道A区才有地下层)开始……
(图1)

地下层分为两层,这是地铁站厅(负一)层,往下一层为地铁一号、三号线并用的站台层。地铁走向与照片视线同方向。此处位于A区南端。

(图2)

乘上扶梯可以上到A区地面层,即乘客到达大厅。

(图3)

从A区地下负一层北端向南拍摄。左边有多条能向地面层的垂直通道,右侧为商业设施,目前尚未开业。
照片上看不到图1所示的地铁站厅,虽然站厅就在前方。最远处(线条聚焦点处)有很多人从左边的大门里涌出,背对画面,向更前方向行走(照片上看不太清楚,主要还是因为距离太远)。他们是刚刚下火车的乘客,正通过地铁站离开车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4: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从楼上图2中的扶梯(向南)登上地面层,然后转身(向北)拍照——
(图4)  

这里是A区地面层到达大厅(由南向北拍摄)。大厅上方为高铁站台,铁路走向与大厅轴向(也是照片视线方向)垂直,(注意看看画面左右两端柱子形状);近处为联系地面层和地下层的垂直通道,顺地面看,往前还有几处这样的垂直通道,每组这样的垂直通道由楼梯、扶梯和无障碍电梯等等组成;大厅东西向分为三跨,这张当然是其中的中跨 。


图5  

这是地面层到达大厅的(西)边跨。边上交替设置是出站检票厅、通向B2区(东跨则为向B1区)的甬道以及部分商业店面。


图6  

地面层到达大厅,由西向东拍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5: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  

地面层侧边出站检票口,东、西均有,不同的是只有西侧设有无障碍电梯。所拍为西侧检票口。
往里看,楼梯和扶梯与站台(月台)、轨道平行并通向站台。 旅客从下车到出站还是很便捷的。
这样的检票口从南到北一字排开,每边大概有6到8个吧(没数过来)。
A区东、西的两个边缘大约在楼梯的上端处结束。

现在,想来接站的人有麻烦了,东、西两口,侯在那个检票口接人好呢?
这里给个小贴士:车厢号从小到大是从东(沪杭方向)向西(京、汉蓉方向)排列的。所以乘坐车厢号码小的旅客会走东面检票口,反之,走西口。

图8  

地面层,B区与A区之间的通道,两跨。所拍位于B2与A区之间,由北向南拍摄。光线不太好,见谅,呵呵!说这里是“通道”是因为南北两端没设门(南端没去,反正北端是完全敞开的,没有设置门扇)。
由图4、5、6所示“到达大厅”向东、向西有多条甬道向这里(见图5加粗的文字)。


图9  
与图8 同地点。向西,透过落地玻璃窗所见——为长途汽车南站。
应该是长汽南站,看报纸上介绍这么说的。我没找到进入的门径,看来我也很“匆匆”?其实不是,一来,车站没有全部建好;二来,想尽快到地上层走走。

看介绍,B区地面为机动车换乘区。
其中,B2区主要是长途汽车,B1区为公交、社会自备车和出租车等等。
我想应该等到车站全面启用才会有最后的定案吧,届时的调整是必要的。比如公交车,在车站的东南西北均有必要设置,因为步行到每一个点的路程都已经有差不多一站路了。



谢谢楼下!
是我的IE出的毛病,突然定住,没响应了。


*******************************

图8补充说明:看近期新闻和网上照片,由于连日阴雨,这里漏雨了。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分析,A区与B区间必有较大的结构“变形缝”,变形缝处防水处理,在施工中通常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南站有十多万平方米(也许还不止)的屋面,并且A区、B区如此巨大的屋面还不在一个水平标高上,防水工程应该是个难点。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初,南京持续干旱少雨。在屋面施工期间,就没下过一场象样的雨……不说了,这事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一切按原有进度施工,不提前投入使用,那么“漏雨”的事便不会成为新闻。就算有偷工减料的行为,也决不会通过漏雨来暴露的。有没有偷减行为,现在大家(高层决策者和施工单位)已经挷到了一起,是真的说不清了。——是赶时间导致,还是另有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5: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论坛服务器空间不够

图片不要直接传附件,用外部图床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1: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沿A区与B2区之间的通道向北,来到(怎么说呢?不是站前广场,算大“棚子”下吧)二层的大平台和车道下的空间。
向右转,即面朝东拍摄——图10,这里的进深很(横向宽度)很大,所以感觉像是在室内。

从左近前往下,向前走,再向右转,即到图三照片拍摄处。
顺右侧玻璃墙向前看,可以看到组成两组的四棵柱子,这里是图四所示到达大厅的北门入口,也是建筑物的中轴处。
右侧玻璃墙内的肯德基已经开张,再向前,与这里相对称的位置是麦当劳。开张及时,报上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但价格比其它地方的稍高。各地车站都是如此吧!
再往前走,过A区与B1区的通道,有一售票大厅(有多处,这是其一)。


接下来,沿左侧的扶梯上地上层去。图11

看外观(本贴开头所引用的照片) ,地面层不是很高,实际情况是,地面层挺高的。扶梯上到三分之三处,便感到有点高处不胜“玄”了。因为只有上下两部扶梯,没有楼梯,扶梯孤零零的无依无靠,所以高得让人感觉有点怕怕的。
已是弯月高悬,暮色降临之时。


  图12,地上层,由西向东拍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2: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现在开始南京南站地上层的行走。

由扶梯登上地上层,上面图12所示是转过向来所见到的。柱子、指示牌还有地上的两个小的绿色亮点,是上下扶梯所在位置。
登上地上层,——这里,面朝西——首先看到很大的平台,往右一点是汽车从地面层到地上层的环形坡道;往左看——见图13  

图13所示为B2区的地上层部分,大棚子下,是由南到北,或由北向南,一排排的火车车道和与之相对应的一排排的供上下客的站台。在有玻璃隔档的地方可以看到下行的扶梯,是的,这是由候车大厅(现在叫出发大厅,有点象机场航站楼的叫法)进入月台的通道,十来组这样设施也是南北方向一字排布。
B2区与B1基本对称,不同的是(前面提到过)B1区没有垂直运行的无障碍电梯。


现在回到图12的拍摄方向。我人向外走,横穿过汽车道,拍下图14,稍稍正面一点的A区地上层的北立面。

介绍一下地上层。
地上层包括三层,二层(图14所见)为出发大厅出入口层——立面全玻璃的那部分,出入口的东侧是一售票大厅(多个售票厅之一,见图15)。如果乘坐出租车或使用自备车辆来,首先到达的应该是这里。二层也是月台层,跨越从B1到B2全部区域,图13所示为B2区北侧的月台部分。
三层为出发大厅;四层为出发大厅的夹层。三、四层只限A区,一会儿进到室内就能看到。


图15,二层出发大厅东侧售票大厅内部  

人工售票服务区偏小?车站未全面启用,先不作评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1 13: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出发大厅(候车室)之前,再看一眼地上(二)层。图16,这次的视线是由东向西的。



五、

图17,出发大厅入口部分——过安检门后再转向右后侧拍摄。

入口位于二层,与站台同层,隔着落地玻璃门、墙,可以看到站台。
沿扶梯向上才是候车区(即第三层)。
候车大厅位于站台上方,这叫“跨线式候车”。超大型车站用这种候车方式是有很多好处的,旅客可以从各自的候车位置直接下到站台。中、小站和一般大站通常在“线侧候车”,旅客由候车大厅通过天桥或地道进入站台。


图18,与前一张相同地方,镜头向右偏转一些,面对正南向。透过落地玻璃门、墙,可以看到停在边站台旁的火车)。
——说明一下,这里只是出发大厅的北入口,南入口暂未开放,模样估计大同小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南站上车,感觉挺宽敞,只是目前觉得而已。但地铁上的人非常多,有点拥挤了。因为赶时间的原因,也没太多的感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2 0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近年高铁线上新投用的车站设计,最基本的感觉就只4个字:“很不喜欢”!
理由:一、选用太多的垃圾建材,让人感觉太冰冷。
   二、文化含量基本上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5: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老大果然是江湖老大。人命关天,出再大的事,一个“横”字就是不变。
想想也不奇怪,铁老大是谁?它与传说中的,不!是现实中的Z府难道不是一起的?

本想这周结束“行走记”,无奈,一点功夫都用在“撞车”事故上了。我认为应该是撞车,而不是盛行的“追尾”说法。
不知道在铁老大那,或老大的老大那儿,两者是不是有性质不同之别。


同意,也不同意楼上的观点。
说同意,是认为说得对,特别是“冷”字用得精到;
说不同意,是想反问:一、只对大型建筑物而言,你认为当下哪些建筑基本上有了文化含量了?
           二、所谓垃圾建材,世上有那么昂贵又那么流行的的垃圾吗?建材是没有生命的——这么说不对——建材本无生命,需要经过使用者的孕育和分娩,才能使其富有生命的特征。

下周再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9 15: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舍本求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让我们随着上行的扶梯进入候车大厅吧(图19)。


候车大厅(即A区的第三层部分),从北端向南拍摄(图20)。候车区域位于大厅的左右两侧(即东、西两侧),现在还看不清楚 。大厅南北向的多深?由于拍摄原因,照片上反映的不是很清楚。大厅的下面就是第二层的站台,所以大厅的南北纵深等于所有月台宽加铁路轨道所占宽度的总和(有点费解?接下来会说明白的)。

这种候车厅的处理方式为“线上式”,大型、特大车站是不免要采用的一种布局方式;做为对比,我们经历的车站大多为“线侧式”。这么大的车站如采用“线侧”候车的方式,可以想见,旅客检票进站后,如列车停在南端的站台,而你又是从北门进入,就要提着行李,上上下下,走上相当于整个大厅长度的一段路程才能来到列车近前。当然这段路即使不是“线上”候车方式时也还是要走的,不同的是,这是在检票前走的,感觉上比较轻松,特别是当有送行的人陪同时。

注意:前方有一临时搭起来的花坛。走到花坛处,转身朝向过来的方向拍摄(图2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5: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上图20可见,候车大厅,从横向看(与视线方向垂直)有三跨。楼上两张反映的是中跨,其左右两侧是候车区,互为对称。就是说在南京南站,对乘客而言,每趟列车都有两个进、出站门路径。
(再来个小贴士)对从南京出发者,车票上有告知,告诉你应该在“候车A区”还是在“候车B区”候车、检票。“候车A区”位于京、汉、蓉、安方向,“候车B区”在沪、杭方向。——这里有点抱歉了,为不与开贴时定义的A、B1、B2区弄混淆,在这里另加双引号和“候车”两字。以示区别!
  如果你没什么行李,搞错A、B区也不要紧,大不了多跑点怨枉路吧。
实际上候车区也应分为两部分:候车区和检票进站区。如此传上图21、图22,分别摄于候车区和检票区(注意灯箱上的图片,可见这两区的对应关系)。   

   再看一下图22——检票区。这里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是检票入站区,铁栏杆内; 栏杆外可以算是送行“止步”区吧。在这里——止步区——隔着栏杆或满墙的落地玻璃,可以目送旅人进站、再下到站台,甚至能目送旅客上车。
  画面左下角,有一光头小朋友,面朝大家,他在干嘛?他能看不到什么?

(第三个小贴士):图21和图22上能看到有实墙围合的区域,这里面很重要,有饮水间和卫生间,两侧配置相同,有好几个(具体数字没数过,事实上这个候车大厅,从北入口算起,我恐怕只走了三分之一部分)。


检票进站区上方是一个夹层,即第四层。图23摄于夹层上 。候车区(从照片上看,应该算“候车带”吧?)能看到一个围合的区域——是VIP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15: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南站换乘地铁走太远路了。上海虹桥要快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6: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22画面左下角,有一光头小朋友,面向侧前方。站在这里,能看到站台——如下,图24、25。


  

   照片拍摄点位于图22上的“止步”区,隔着落地玻璃墙拍摄,取景角度略有不同。所拍站台为地上层B2区站台。上面说过:“甚至能目送旅客上车”,只要旅客所乘坐的车厢不在A区部分的站台停靠。在B1或B2区站台上车的都能看到。

  从候车大厅(第三层)是通过楼梯、扶梯或无障碍电梯下到站台(第二层)的。
在我的脚下方的月台处有楼梯和扶梯下到地面层的出站大厅。(即图7所示区域)

  提醒:B1区站台只有楼梯和扶梯,没有无障碍电梯。


最后再从夹层看一看整个出发大厅吧,图26。拍摄点位于大厅的西北角附近。  

夹层是用作购物和餐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19: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qqwo于2011-08-11 15:34发表的 :
南京南站换乘地铁走太远路了。上海虹桥要快很多。


上海虹桥站到地铁快跑就5分钟。

南京南站下来换乘地铁多远,要花多长时间?

上海地铁平均每站4分钟,上海虹桥站到上海站就半小时吧。

南京南站到南京站,坐地铁花多长时间?平均每站几分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qqwo于2011-08-11 15:34发表的 :
南京南站换乘地铁走太远路了。上海虹桥要快很多。


照片发得差不多了。
对我而言,去新车站走走当然不是目的。

下面发一些感言吧——

一、南京的记者们(不知其它地方怎样),形容什么靠得近,总喜好用“零距离”这三个字。
这种用法如不经体验、不加思考,想用就用,就令人反感了。
比如这次——南京南站——又用了“换乘零距离”之语。
也有例外, 扬子晚报2011年6月29日有这样的“记者体验”:
        地铁换长途 8分钟
        长途换公交 5分钟
        长途换地铁 7分钟
        地铁换高铁 6分钟
      记者表示,这个时间的长度计算已经考虑到手上有行李的情况。

以地铁和高铁的相互换乘来说,
    1.地铁到高铁时间一定是长于高铁换地铁的时间。
    2.时间长短没有一定。地铁一、三号线位于A区地下层南端(建设中的另两条线位于车站北端),因此换乘时间长短要考虑到你乘坐的开车停靠在哪个站台,南侧、中间还是北侧。
    补充一下图20及其它关于候车大厅照片的说明:从北到南,共有大约是28对检票口最远的两个口子相距应该超过200米吧(这个细节应该再查查资料)。
    3.由于“献礼”的原因,车站南部完全没有开放,就目前而言,如果从地铁出来,而你要到的检票口也在南侧,那么你实际上要从南跑到北,上到地面层,进出发大厅,再由北跑到位于候车区南侧的检票口,上上下下不算,就水平段,恐怕你最少要走上超过600-700米这么长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2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得这么好,可惜人很少,都是“神马”。

我怎么感觉像很早以前的“浮夸”风——亩产万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8:30 , Processed in 0.1378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