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09|回复: 23

[原创其它♡] 2010年竞猜系列092:执伞铜佣/石寨山古滇国  魔鬼 msyubin  夺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7 13: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说出此物名?
年代/朝代/世纪?
何时何地出土?
现藏何处?



第一位答对者有奖
其他参与者视情况而定。

答题贴请不要修改。补充说明跟贴回复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扇扇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是扶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那个在皇帝身边拿伞的太监李公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个方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五代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持伞铜俑 时代为西汉时期
秦汉至隋唐时期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俑高55厘米,伞高102厘米,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时代为西汉时期。

  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陪葬用的偶人,盛行于秦汉至隋唐时期。形象塑造主要为奴仆,舞乐,兵士等。

  持伞铜俑为一男性,呈跪状,束发成鬓,双手持一把大伞,伞把微曲,伞盖扁大,内沿悬挂十二只铜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跪俑持荷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目前已发现的各类滇国青铜器上,人物形象众多。这些人物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反映了当时滇国的社会结构状况。其中?有大量的奴隶形象?且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分工不同,伞俑便是一例。伞俑多呈跪坐状,手中持伞(发现时大多已经手中无伞,有观点认为伞为竹质或木质,后在墓中腐朽、消失),持伞者有男有女。

  持伞铜俑(见配图),俑高55厘米,伞高102厘米,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断代为西汉时期,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俑为男性,呈跪坐状,头上束发成髻(为滇族男子的标准发饰),双眼圆睁,平视前方,面无表情,双手平举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合力掌握一把大伞。伞亦为铜质,伞把弯曲,伞盖扁大,内沿悬饰十二只铜铃。值得注意的是,此俑背部向后凸出成囊状,研究者认为是力学上的需要,以增强俑的稳重性,笔者亦赞同此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时期铜人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4: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持伞铜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4: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俑是明器的一種,即在古代墓葬中作陪葬的偶人之用。中國古人相信人的靈魂不死,人死後靈魂依然在另一個世界中生存,所以親人們要把亡者生前擁有的財物與之一同埋葬,以供在另一個世界中繼續享用,這其中就包括人和動物。

  商周時期,以牲人和牲畜作為陪葬的葬俗很流行,正所謂「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墨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以模擬物替代人殉和畜殉,俑就這樣應運而生。從現今的考古發掘情況來看,中國古俑的質地較多,陶質、木質、石質、金屬等等,應有盡有,用無聲的語言訴說著歷史的故事,歲月的痕跡。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俑的實物,出土於河南安陽,質地為灰陶,反映了商代晚期的奴隸形象。

  地處西南邊陲的古滇國存在的時間大約是從公元前5世紀中期到公元1世紀初。漢武帝時期,漢王朝致力於開發西南地區,並於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以兵臨滇」,降服了滇王,建立了益州郡,同時賜「滇王之印」,並允許其「復長其民」,滇池地區正式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中原文化隨之大量傳入滇地,中原地區的陪葬制度開始影響滇族。


  1956年以來,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頭等大批滇國古墓葬的發現和挖掘,超過萬件的滇國青銅器重現人間,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俑或與俑有關的器物。這些俑的造型,或單獨成型,或鑄造在某種器物之上;或大型,或小巧;或男性,或女性;或兵士,或奴隸,或家僕,或勞作者,或樂舞者,或家畜,豐富多彩,生動自然。

  奴隸,是滇國社會中的最底層群體,他們沒有人身自由,喪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被奴隸主當作「會說話的工具」,供奴隸主和上層統治階級奴役和驅使,甚至於任意買賣和屠殺,過著悲慘的生活。滇國的奴隸構成中,既有來自本族內部的下層民眾,也有戰爭中俘獲的外族百姓和被征服的民族,這些奴隸的形象以俑的形式大量出現在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如一件〈持傘銅俑〉,高55厘米,傘高102厘米,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13號墓出土,斷代為西漢中期,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俑為男性形象,呈跪狀,束髮成髻(這是滇族的標準髮飾,該男子當來源於滇族內部),雙眼圓睜,似乎小心翼翼,又好像心事重重。雙手平舉,一把銅傘在其掌握之中;傘把微曲,傘蓋扁大,內沿懸飾12只銅鈴;這是一位奴隸俑,在炎炎夏日中執傘於主人身後,彷彿主人在前面高談闊論,而他只能在身後小心伺候,久而久之已是倦意濃濃,以致於呆滯發愣,面無表情。

  〈持傘銅俑〉在滇國墓葬中發現數件,但是發現時大多手中已經無傘,也有觀點認為銅俑手中原來持有的是竹傘或木傘,後在墓中腐朽、消失,如江川李家山出土的另一件〈持傘男俑〉,高66厘米,斷代為西漢時期,現珍藏於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該俑亦作跪姿,但是與上一件銅俑不同的是,該俑跪坐於一銅鼓之上,頭上飾髻椎髮飾,佩大耳環,戴項鏈,肩部披帔,著對襟長衫,身側還配有劍,跣足,雙手前伸作合抱持傘狀,傘已經脫落。

  滇國墓葬中出土的持傘銅俑,既有男性形象,也有女性形象,如一件〈持傘女俑〉,高46.5厘米,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20號墓出土,斷代為西漢時期,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俑呈跪狀,頭上梳「銀錠式」髮型(此髮型為滇族婦女的傳統髮飾),上身著無領對襟長衫,下身著裙,跣足,配戴有耳環和手鐲。兩小臂平舉於胸前,作持物狀,此物應為傘,惜發現時已經無存,面部表情顯呆滯。又如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另一件西漢〈持傘女俑〉,高43厘米,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俑亦呈跪狀,頭上飾高髻,戴耳環,肩上披帔,腰束帶,跣足,雙臂(發現時手已殘失)前伸作持傘狀,傘已經脫落,面部表情肅穆、呆滯。


  當然,跪坐在奴隸主身後的銅俑們,他們的任務絕不僅僅只是持傘,如一件〈銅燈俑〉,高42厘米,雲南箇舊黑螞井出土,斷代為東漢時期,現藏於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該俑為一裸體男子形象,呈跪坐狀,腹部和胯下有帶纏繞,雙手分別向兩側平伸,手中各持一圓形燈盤;頭昂立,頭頂上又立一圓形燈盤。整件器物造型別具風格,燈與俑搭配較為和諧,觀之給人一種美感。

  對於奴隸們來說,在主人身後持傘伺候雖然枯燥無味,但是這樣的待遇還算不錯的了,滇國的奴隸被奴隸主們任意懲罰和殺戮的場面,在出土發現的滇國青銅器上並不鮮見,如一件〈吊人銅矛〉,通長41.5厘米,1956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六號墓出土,斷代為西漢中期,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矛的基本形制與普通矛無多大區別——刃部平面呈等腰三角形,後鋒作銳角,但不同之處就在於刃部近柄兩側的裝飾,兩位「出錯」的奴隸被縮小了比例之後,以全身赤裸的懲罰方式分別吊縛於矛上,他們垂頭曲身,面部表情顯得既痛苦不堪又無可奈何。藝術工匠們巧妙地把握這瞬息的凝聚,以極其簡練的形式再現一段歷史藝術。兩個懸吊的人物軀體,使器物平直的線條變得立體而富於觀賞性。據考證,〈吊人銅矛〉是儀仗兵器,兩個被縛吊的奴隸形象,就是滇國奴隸主貴族至高無上權威的象徵。又如一件〈剽牛祭祀銅扣飾〉,長12厘米、高6厘米,1972年雲南江川李家山24號墓出土,斷代為春秋晚期,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扣飾著力表現了一個典型的滇族祭祀場面,一頭犍牛被縛於一圓柱之上,即將被剽殺;不過比犍牛的命運更為可憐的是,牛角之上倒懸一背向幼童奴隸,作痛苦掙扎狀。同樣殺戮奴隸的場面,在出土的一些滇國青銅貯貝器上也能見到,這些器物上的奴隸形象有男性也有女性,雖然縮小了比例,成為器物裝飾藝術的一部分,不過據此我們也可以把這些器物上的奴隸形象視為一種縮小了比例的奴隸俑。

  除奴隸俑外,滇國青銅器上還能見到其他的人物俑,如〈士兵俑〉、〈樂舞俑〉、〈勞作俑〉等等。這些人物俑雖然大多不是單獨成器,而以縮小比例的方式出現在某種器物之上,但是都以極其寫實的手法,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滇族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狀況,而把這些有大量人物造像的器物隨死者葬入墓中,其用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對於古代帝王和重要的將領而言,去世後用大量的士兵俑陪葬是對生前擁有的權力、地位,以及戎馬生涯的一種充分的肯定,在陽間如是,到陰間也要擁有絕對的軍權,也要指揮萬千兵馬,馳騁縱橫於沙場之上。滇國青銅器上不乏士兵的形象,主要集中在扣飾和貯貝器上。如一件貯貝器的器蓋(發現時器身已殘),雲南晉寧石寨山13號墓出土,直徑30厘米,斷代為西漢時期,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器器蓋之上共雕鑄了人物13名,馬1匹,反映了滇國軍隊與昆明國軍隊作戰的情況。器蓋中央為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的滇國將軍(尺寸比例稍大),頂盔掛甲,佩劍,跣足,左手持韁,右手持矛,並奮力下刺,馬頸之下繫一人頭,當為獵殺之敵人首級;在滇國將軍的四周,一群滇國步兵正在與敵軍展開慘烈廝殺,他們的手裏持各式武器,或群起而攻之,或一對一搏殺;再看昆明族士兵,或倒地後被對方揪住髮辮毆打,或不敵之下被砍下頭顱,身首異處…… 參戰的雙方士兵的造像,高6~9厘米不等,尺寸很小,但是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生動逼真,舉手投足甚至於面部神情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又如晉寧石寨山13號墓出土的一件〈俘獲扣飾〉,高9厘米、寬15厘米,斷代為西漢中期,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扣飾著力表現了一場戰爭之後,滇國軍隊滿載而歸的情景,其中就可見到兩位全副武裝的滇族士兵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4: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4: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俑高55厘米,伞高102厘米,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时代为西汉时期。

  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陪葬用的偶人,盛行于秦汉至隋唐时期。形象塑造主要为奴仆,舞乐,兵士等。

  持伞铜俑为一男性,呈跪状,束发成鬓,双手持一把大伞,伞把微曲,伞盖扁大,内沿悬挂十二只铜铃。



  (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5 18:34 , Processed in 0.1293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