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8 2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小问题变成大错误:寄出100封求职信都没有回音的原因
何伟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中文增补课程语文教师)
忘了在哪篇文章里我曾说过,求职信的目的,吊诡地不是为了求职,求职信只能为你带来面试机会,因为绝少雇主会读完某君的求职信后,就直接聘请,一般会给对方面试机会,因此:
只有面试为你带来聘书,求职信不能。
如此说,求职信、履历表就没作用了?当然不!面试没有聘书,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求职信就没有面试,这是连串的关系,求职者必须先搞清楚。
雇主对求职信也会做Projection
我们知道面试时,面试官会作Projection,从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预视」如果把你招进本公司后,你会是个怎样的员工,某程度上,如何响应问题(How),跟你回答的内容(What)一样重要。
提到Projection ,不单在面试里,雇主在阅读求职信、履历表时也会做Projection,举个例子:有人会说:数据逆序、顺序都是数据,多看几行又不会费很多力(CV里数据应逆序写出,详情请看之前的文章),有何不可?当然,大公司有经验的雇主仍会看到你的资料(What),但他也会留意你如何铺排数据(How),顺序写出,是不顾阅读CV的人的感受:你在找工作时不懂理别人的感受,怎能说服我在把你聘回来后,你会关心你的上司、同事、客户的感受?
有人又会说:已寄出一百封电邮,为何没有回音?抱怨之前,先检讨一下自己,例如信件、履历有没有在格式、文法方面不妥当的地方?过去两个月,先后看了近百个内地学生给我的履历表,我想他们可以证明:没有一个履历表没挨过批的,不管他们把履历表传来前看过多少次,但我从雇主角度去看,要求他们改正、改善的地方俯拾皆是(在此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批评的忍耐,你们把履历表等私人数据传来,就是想我说真话,天地良心,我花过时间看,又真的找到问题,不能不直说)。
零错误 vs 不拘小节
撰写求职信、履历表时,第一个要求是「零错误」:「格式不对、粗心大意的拼写错误只是小事,做大事的人应不拘小节」……這通常是犯了错的人說旳話,這樣說,顯示這人不负责任,亦不理解商业社会的运作,因此,「不拘小节」在求职的阶段是「贬义辞」。
「低级的错误」,在雇主的角度代表:
.求职者连简单的信、基本的语文问题也应付不来(不管你甚么四级、六级、IELTS)
.求职者很懒惰(看到问题,却不肯改正)
.求职者不重视细节,甚至粗心大意(「不拘小节」的贬义用法)
.对于是否获得聘用,求职者不太在乎(不够诚意,在乎的话,他会去把自己的资料反复研读一百次、一千次,务求「零错误」)
雇主面对充满小错误的求职信、履历表,会觉得:「雇用他是我的大错误。」
小问题,大错误:fatcat@xxx.com有甚么问题?
某每周销十万册的杂志社聘请「助理中文编辑」,欢迎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申请,结果收到几百封求职信,其中一封求职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电邮提交
2.电邮地址是fatcat1980@XXX.com
3.求职者在履历表列出自己中学和大学本科的资料
试从雇主的角度,你看到甚么问题吗?
我们要知道:雇主与求职者素未谋面,如果不获安排面试,他们一生人也不会碰头,更不必论认识对方是甚么人……明乎此,我们就会知道跟未来雇主打交道,与一般朋友不同;做错了,或惹人疑窦的事,你可以跟朋友解释清楚,但对未来雇主不能,因为你们根本没有机会沟通……因此,任何会惹人误会,对自己获聘有坏影响的事,都不要做。
互联网有很多免费电邮户口,我们不能把跟未来雇主沟通与和朋友沟通混为一谈,故此常用作与朋友沟通的「fatcat1980」就不适合作申请工作。
首先,「fatcat」显示:1.求职者的绰号「胖猫」;2.她的身裁「并不苗条」;工作不一定以貌取人,但为甚么要在申请工作这严肃场合,用这种不配合的定调呢?雇主会做Projection:她会是个懂大体的人吗?在会议里、周年大会里,我会不会因为她不合身分的举动、言语而惹麻烦?
退一万步说,一个绰号而已,不必太担心:一个SCMP的年青人会成功:Smart, Confident, Mature, Presentable,用一个含搞笑绰号的电邮地址去申请工作,这个孩子足够Mature吗?
另一方面,因为电邮户口有限,好的电邮前缀早已被人注册,香港的年青人喜欢把出生年或月或日加在名字之后,变成独一无二的电邮户口,而「fatcat1980」明显指出求职者出生于1980年,到2008年已是28岁,而在履历表里,她只提供自己的中学和大学本科的数据,以22甚至23岁大学毕业计算,她之间五年到过何处?做了甚么?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经历?还是一事无成,浑浑噩噩?记得吗?「做错了,或惹人疑窦的事,你可以跟朋友解释清楚,但对未来雇主不能,因为你们根本没有机会沟通……因此,任何会惹人误会,对自己获聘有坏影响的事,都不要做」。
有人说:我的履历表已看了很多次,是吗?从雇主角度,一个电邮地址就已經有这些学问,你是不是应该在抱怨空怀大才,没人赏识之前,借用雇主的眼睛,先检阅一下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
我怎会知道这事?怎能肯定雇主重视这些微枝末节?……因为就是这家出版社人事部主任,即是我多年前的学生,跟我说起这事;看着她跟我说此事时那恨铁不成钢的愁眉,很值得年青人仔细想一想:努力读书以外,还要学习与人沟通,因为两者对自己的前途都十分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