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木樨黄谷

[【主题讨论】] 谬种流传与中式英语的扶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0 22: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3楼brianleeeee于2010-01-10 22:33发表的 :
learn / teach English 当然不是中式英语!
learn / teach knowledge 是地道英语中没有的!
You are r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0 2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0楼chaque于2010-01-10 21:17发表的 :
歌手把tree、river等处的r发成舌尖颤音(而不是我前面说的小舌音),似乎更多见于这种艺术歌曲。
诗人能破格(poetic license),唱歌当然也可以抛开通常的语音规则,寻求点例外。歌里take、pass的不送气念法,大概不足以构成英语清音读法的范本。

您说的dʒ、 ʒ 两音的读法,如果非要比照汉语,我觉得也大致差不多。但是与您举的汉语版本相比,英语的这两个音都要声带振动,且不卷舌。

.......

多谢Chaque兄启我冥顽,语音这东西太复杂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chinglish和chinish之间是有灰色地带存在的,归根到底,木樨兄(问好^_^)的问题是个度的问题。

learn knowledge是有问题的,learn English搭配是没问题的,我说它“中式”,是因为当时情景中,我要关注的是过程中的问题(English in question instead of as a learned or settled subject),心中以为study更合目的性。

如果同意上例具有现实可能(即,词义的确定有使用者心目中所以为然的框定),那么,中式英语是“谬种流传”还是尚待“扶正”,便涉及到语用(pragmatics)问题,这也该是灰色地带中客观存在的东西。

我此刻想到的可能就有两种情况,譬如:A)口语压倒书面规定,如It's me.中之“me”之不合语法,或long time no see之类曲译而来的既成事实(估计老外接受的时候不乏幽默心态),有朋友说,语音纯度问题不必要求过高,合用即可,其实也是相当于划出了口语表达中讨论这个问题的最低线,在此定位前提下,算是有道理的(倒无需和民族感情混为一谈),不过,对严格讲求质的规定性者而言(无论它是phonetics、phonolgy还是set phrase这任一范畴),或许已经不可接受;B)记得看一篇英文作品中,作者讲自己和某女孩青梅竹马,因此行文中专门把(众所周知的 )fall into love at first sight中之“fall"改成“walk"以示意水到渠成,也算别趣,更有不胜枚举的诗语中所谓poetic licence,把文学性是对日常语言的暴力这个意思表现得很充分。

据说某些海外华裔作家在自己作品中会故意直译中文表达以收陌生化之功,的确“妙趣横生”interest flows horizontallyO(∩_∩)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it's me这个其实是受到法语重读人称代词moi的影响。(试比较:c'est moi。)
事实上,不只it's me通常用me不用I,而且这样的句子:who is going to drive?回答也多为“me”而不是"I"。

不少人都对此做过解释,比如犹太周刊上的这个文章:
http://www.forward.com/articles/14944/
文章结尾说:
In any case, if anyone still feels guilty for saying “It’s me” because your fourth-grade English teacher told you that it’s wrong, it’s time to get over it. “It’s me” is perfectly good grammatical English. English grammar just isn’t what your fourth-grade teacher thought it wa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跑上来插句话,chaque兄问的Delhi一词,晚上做饭的时候突然想到另有一种写法是Dehli,在19世纪出版的书里还是很常见的——我平常还真没怎么注意这个词的写法(似乎还更容易写成后一种)——于是又查了一下,情况就清楚一些了。

我在上面说Delhi在印地语里实际是dilli,却忽略了乌尔都语里除了dilli之外,还有dihli的形式(这里的h是要发音的)。因为短i跟e在不严格的转写里经常会混,Dehli的写法就很明白了,而Delhi实际上也只是Dehli没写对而已(这有点类似于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时hw被倒过来写成了wh,但后者是有发音变化作为基础的(虽然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把where念成hwere),前者似乎就看不出来有什么依据了)。

我甚至还查到每日电讯报有过这么一篇文章:http://www.telegraph.co.uk/news/ ... -back-its-name.html,这都四五年了,建议印度兄弟赶紧推动改名吧,省得回头我又不小心写成Dehl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7: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48楼parivraj于2010-01-11 07:03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5: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印度的语言说得夸张点是一个县一个村那么算的,咱们一个大方言区,尤其是南方的几个大方言,按他们的标准也可以分出成百上千个语言来,语言学家区分语言的标准可以很多,牵扯各种社会历史政治的考量,但最简单基础的一个就是相互能不能听懂,那么咱们是把相互基本听不懂的吴语官话粤语闽语都算成汉语,人家呢印地跟乌尔都基本可以交流的也算成两个,更不用说其他地方话或者根本不同语系的达罗毗图语或者汉藏语了。

乌尔都语不懂啦,只是查查字典罢了。breathy sound理论上就是个喉擦音呗,您把hello发得快些,那个e基本糊弄过去,就差不多是这里的hl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23: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顺便发个言,个人人为中式英文的来源有两种:一,作为交流使用中的语言在使用过程存在着相互影响,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加强,中国的一些特有的东西就会有英文的表述,比如太极,狗不理包子,麻婆豆腐等;二,在中国人学习英文时,将自己的思维加入其中,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句子,比如说long time no see.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第一种来源的中国英语慢慢被英文吸收,但第二中来源的中国英语很少被认同,外国人听不明白,在英文中已经有意思一致但表达不一样的表述,我觉得这类中国英文应该减少使用以免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以及很多北方人不会发[v]这个音,每次听到播音员或主持人将CCTV读成“塞塞(sei1)梯威”,觉得又难受又好笑。北京人不区分[v]和[w]这两个音,所以“为什么”好多人读“vei什么”,而读very good则说成[weri] good他们不能区分[v]和[w]这两个音,就好像一些南方人不能区分[l]和[n]一样。
  下面是发音方法,供语言学专业的北京人看,非语言学专业的北京人看了还是不会明白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2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楼chaque于2010-01-09 20:16发表的 :
财神爷好!

英语发音我觉得原本没多神秘,而且普通学习者也不一定非要学得以假乱真(再厉害也不过是世上又多了一个美国人,并不稀罕的),够用就好。
.......
引用第24楼reader于2010-01-09 20:24发表的 :
“声带振动”与“送气“是否一回事? 得,关键的时候人家不讲啦。

这地方偶还真是没理明白

看了chaque学士和财神的高谈阔论,也算凑个热闹。“声带振动”似乎写成“声带震动”较妥。是指发音那种送气通过喉管发出的振颤。上专业的时候,每人拿着一个小镜子,摸着喉咙,看着口形,发音“声带振动”如“u:”"e"等乃是元音;“声带不震动”是辅音的读法,送气再用力,声带会动但不是震手的那种feeling。还有一种半元音,发音起来较清晰、有力,中国人喜欢加上尾音,听起来有点像元音,其实本来声带是不震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6: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5楼涂于德于2010-01-28 23:14发表的 :


看了chaque学士和财神的高谈阔论,也算凑个热闹。“声带振动”似乎写成“声带震动”较妥。是指发音那种送气通过喉管发出的振颤。上专业的时候,每人拿着一个小镜子,摸着喉咙,看着口形,发音“声带振动”如“u:”"e"等乃是元音;“声带不震动”是辅音的读法,送气再用力,声带会动但不是震手的那种feeling。还有一种半元音,发音起来较清晰、有力,中国人喜欢加上尾音,听起来有点像元音,其实本来声带是不震动的

呵呵,看来基本概念确实需要梳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7: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zhu yingyao shengshi linglao shengshi bingbi jingjiao bengbao shengshou henghe heng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3:16 , Processed in 0.14586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