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42|回复: 28

[【问道台】] “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8: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

转帖自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qianxuesen/zuixinbaodao/200911/1105_8543_1420917.shtml  

   刚刚知道钱老逝世了,很想去现场哀悼,但是条件所限,不能前往,在这里表示沉痛哀悼。钱老给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晚年特别关心中国的教育,几次国家主要领导讨论中国的教育问题,讨论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不出创新性成果,在这里将刚刚读到的钱老最后一次谈话的内容转帖出来,让我们共同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缺乏创新精神?体制乎?文化乎?还是其他什么?请大家热烈讨论,以慰钱老心愿!

  人民日报11月5日报道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今天,我们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 “good 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光是为中国就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出来的。郭永怀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很优秀。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发现他聪明极了。你若跟他谈些一般性的问题,他不满意,总要追问一些深刻的概念。他毕业以后到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因为卡门的另一位高才生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怀,邀请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怀回国后开始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我们一起开创中国的力学事业。后来搞核武器的钱三强找我,说搞原子弹、氢弹需要一位搞力学的人参加,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开始他想请我去。我说现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导弹,事情很多,我没精力参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郭永怀。郭永怀后来担任九院副院长,专门负责爆炸力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在我国原子弹、氢弹问题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把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搞起来的。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我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理论上应该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的问题,核心的就是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教育与权力关系应然性问题。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可能理解不一样,但自古以来恐怕绝不是我们一些人所理解的将下一代塑造、改造成符合某种维护自身利益秩序的权力者所需要的化齐统一的、既定类型的工具人(包括我们的正宗的老祖宗原始儒家、道家)。教育一方面让人理解人自身人性的理性、欲望、意志、情感的本质性冲突和矛盾,以理性协调意志、驯服欲望,提升人之为人的德性(包括个人私德和过公共生活的公德)觉解境界;另一方面,诱导、激发人自身各种创造、好奇、探险等创新潜能,张扬人的不同个性。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教育必然是丰富的创造性、个性得以张扬的求“和”的教育,而不是一味为追求秩序而追求秩序,扼杀个性,追求大一统式的、整齐划一的求“同”的教育。但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社会大系统理念紧密相关。教育是小系统,社会是大系统。钱老谈的“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这句话,只是这种教育理念宰制下大学教育产生的必然后果。权力者们企图用一种前现代的思维来想当然地打造和建构一种超越现代发展阶段的社会工程和教育工程,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不弄出笑话和悲剧,那才是咄咄怪事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5 20: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老做学问和做人都是值得我辈所学习的。
做学问方面: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
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做人方面: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回到golden21c版的讨论话题,个人觉得国内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在下列方面做些改善:
1、社会环境:有一个不是人人逐利的大环境,无论是社会上,还是研究机构。
这一项比较难,尤其是当研究人员的基本生活都有后顾之忧时,肯定不能踏下心来做事;
2、研究环境:科研人员,尤其是带头人要专于研究;如果导师忙于拉项目,将研究生当员工用的环境下,
  研究气氛肯定会受到削弱!
3、教育环境:教育投入要加大投入,使研究人员可以安心研究;使教育资源充足;
  当前条件下,从幼儿园开始,大家就必须争资源,到小学,中学,都是每个班50多人!
  根本都是在生产“学生”,而不是让孩子们有发挥各性的机会。
   教育部门的考核,如果不再是单纯按照当年的成绩,而是按照长期的效果来看,
  也会减弱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压力,孩子们的作业就会少,参与其他事情的时间就会多。
  现在的教育环境,导致社会和学校的一些功能,不得已转移到家长身上;家长也是没有办法,
  首先要完成作业,其余时间,给孩子找一些兴趣学学。
  
周围有些朋友为了孩子的长期发展,全家移民,得到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也是一条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4: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wangjade于2009-11-05 20:45发表的 :
钱老做学问和做人都是值得我辈所学习的。
做学问方面: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
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做人方面: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


我觉得这是大家视角不同导致的差异:

钱老是做大规划的总操盘手的角色,工作中间需要有能扛大梁的那种有灵活度但是又有办法搞定工程技术难题的创新骨干,但是小到教育就不要采用这样选择人才的办法了。

第一我们现在的环境不允许大家做更多超出常规的学习实验,因为整个教育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顺利进入重点,作为学生你自己搞半天差异化或者实验,到最后最多是海外就学,变成海龟或者海带

第二我们教育队伍没有那么多资金来给教师做创新型实验,钱学森搞火箭(在美国)是四个人学校出材料自己筹钱,最后成功,中国的学校和教职工能掏自己钱心甘情愿的搞这种没有短期目的性的实验吗?

第三我们幼儿园开始就是由女性教师给孩子做规范了,很多淘气的或者喜欢出格不按照规矩的孩子都被边缘化了,所以出来的孩子多是乖巧听话但是没有什么胆量敢挑战权威的。

第四很多基础的东西我们并没搞透,最多只是拿着国外材料使用自己语言重写一些就出来的教程或者规范,就是人家经历的探索和原始思路根本不告诉或者我们没有掌握,底子不足怎么敢出轨玩创新呢,所以创新这个东西不是想出了的。

最后说一点,钱老适应性很好,差距这么大的两个国家的宇航事业和火箭事业的总规划都是他,但是恐怕对于中国他的感想更多是:要是再多努力一点是不是更好?我们差距不止是在今天的成就上面,更多的差距还是在于挑大梁的人还是远远不够,而美国人力资源已经老化,中国正在慢慢起飞,就这点来说,钱学森的苦心没有白费,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但是短时间要求创新太难,我们临摹技术还在一步步追赶状态,要超越寄望于90后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眼下的情形,过多强调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改革教育体制,我觉得是难以有成效的;
不如从教育的受众中培养一种情绪,比如让大家逐渐对高考失去兴趣,企业录取员工不允许设置学历门槛,甚至在薪水报酬上逐步严格实现同工同酬,彻底摧毁高学历的所谓天然优势。
这样做,本质上就是去掉教育的功利性,让学校逐渐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笔误:布恩前往-》不能前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18: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henry2000888于2009-11-06 14:23发表的 :



我觉得这是大家视角不同导致的差异:

第三我们幼儿园开始就是由女性教师给孩子做规范了,很多淘气的或者喜欢出格不按照规矩的孩子都被边缘化了,所以出来的孩子多是乖巧听话但是没有什么胆量敢挑战权威的。


.......

完全同意henry的观点。

可喜的是,现在大环境应该在向好发展,从反-腐到到对教育的逐渐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6 2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举个我经历的例子吧

某年参加某公司的年度规划,当时找了外脑做了环境分析swot分析,花了巨资和内外调查和市场力量,最后总结出来:

第一对手如何,我们应该如何

第二渠道如何,我们该如何对付渠道的XXX

第三上家产品如何,要求我们该如何,公司研发团队该如何

全部都是仿照,因为产品是人家安排好的产品规划路线,你按照人家走就完了,对手是国外的有很多跨国经验,你仿着做换个名字就完了,渠道是要抗拒我们的,你要推拉就好了

说创造性,可以说没有,和上年没有什么区别的,就是换了个名字,好听点

要创造,我想这样的环境没有创造,因为谁都不敢承担失败的风险,这个公司到了今天还是宣传要复制,呵呵

我都不知道他们能复制什么,能把政府照顾他们的各种暗的政策复制到全部地区?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所以被上家挟持的这个公司还在做表演,但是我知道他们已经渐渐落在后面,一个个其他公司都艰苦转型,但是谁敢负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0: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钱老最后一次系统的谈话,可以看出钱老比较推崇加州理工学院的教育教学思想、体制和方式,该校网址是http://www.caltech.edu/,请大家经常进去逛逛看看该校的现状和常规性管理体制、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和方式,并把逛后感跟帖过来,要求是原创,有观察、有思考、有建议,字数看得来就可以,以说清楚问题为准,不限中英文,算是有奖征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把国外的一些著名的学校的做法也推荐推荐,推荐该校的体制、思想、管理方式、人员招聘、成就等等,小学、中学、高校都可以,如果有小初高大学研究所一体的做法更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10: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响应版主提议,先贴出一则资料

英国教育的创新资料:

给儿童充满创意的童年——英国“儿童计划”出台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更新于2007-12-19 15:36:33 阅读165次



英国“儿童计划”出台

给儿童充满创意的童年

改革课程和考试 加强“3R”与艺术教育
拓展学校职能 促进家校合作

  到2020年,英国的儿童将比现在更加快乐——2007年12月11日,今年新组建的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公布了英国教育与儿童事业发展的十年规划——《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份长达170页的《儿童计划》涵盖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防治肥胖症到提高阅读能力无所不包,它以工党10年来的改革为基础,将学校置于一整套改革举措的中心,帮助学校更有效地与家长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为英国的儿童事业与基础教育勾勒了框架,其要旨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政府对家庭的支持,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英国儿童与教育大臣艾德·鲍尔斯在向议会提交“计划”时表示,他希望把英国变成“世界上儿童成长的最佳乐土”。

  课内课外两手抓
  今年以来,包括联合国儿基会在内的多家机构发布的报告,暴露了英国儿童状况及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包括“3R”(阅读、写作和算术)教育质量提升乏力,核心科目成绩的国际排名下滑。与此同时,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全国统考的反对声也此起彼伏,英国政府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儿童计划》的出台,显示了英国政府直面问题,力行改革的决心。
  这份文件为2020年设立了十大目标,其中包括引入新的儿童福利评估系统,增强儿童在小学和中学入学之初所掌握的技能,减少儿童肥胖症患者,消除儿童贫困,大幅度减少青少年犯罪。到2020年,力争实现90%的小学入学新生在所有方面都发展良好,90%的初中毕业生在GCSE考试中5科成绩在C以上,超过今年的60%。
  该计划还宣布将对12个方面的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包括毒品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治理校园欺凌、防止商业化对儿童的危害,以及父母投诉处理程序,等等。正在推行的一些政策,如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增加私人资本投资的学园的数量等,也在“计划”之中。
  根据《儿童计划》,英国政府承诺投资3.85亿英镑,为每个社区修建操场和青少年中心,让年轻人在校外有更多的去处,可以从事体育、音乐、戏剧、艺术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单独辅导或一对一教学。
  此外,小学课程和全国统考也将面临重大改革,今后所有新聘教师都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

  小学课程面临全面改革
  《儿童计划》决定对小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曾担任英国教育与标准局局长的吉姆·罗斯爵士将领衔对英国小学教育进行全面评估。罗斯将识别出小学应该教给5-11岁学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在课程设置中为数学和阅读的教学安排更多的空间。
  此外,《儿童计划》还决定为所有小学生提供外语教学。
  加强艺术教育也是《儿童计划》的一大亮点。认识到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的愈加重要的作用,英国政府要使每个学生每周有5小时的艺术文化活动时间,所有儿童都有机会欣赏或学习专业的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让每个儿童都过上充满创意的童年”。
  全国统考改革
  当前被认为过于“严格”的学生统考制度也将出现变化。鲍尔斯大臣说,新的统考制度更符合儿童的需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只要学生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就可以接受考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到了特定年龄才考试。不过,全国课程统考不会被废除,因为家长需要它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学校进行比较。
  目前英国政府正在10个地区的500所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试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选择考试时间,两次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12月或6月,而不是往常的1年1次,且可以重考。如果学生需要,还将给他们安排一对一辅导,目前已经有30万学生获得了这项服务。如果试点顺利,未来将在全国进行推广。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也将被更加重视。

  加强家长的参与
  有研究显示,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牵制甚于学校,因此,英国政府也把家长置于儿童教育与福利事业十年规划的中心。
  《儿童计划》重新划定了家庭与学校的边界,要求每个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以方便家长就学校的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家长政策咨询小组。
  为了实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政府承诺在新生入校之前,每位家长都会接到中学教师打来的电话,家长们还将受邀到学校了解情况。
  《儿童计划》还要求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教师要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电子邮件往来,通报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像以往那样每年举行一次家长会,发成绩报告单。学校还要建设性能稳定的网站,以便让家长每日登录,了解子女是否出勤。对于家长的投诉,学校将执行一套新的规则。
  目前记录儿童从出生到5岁时的体重、身高以及接种疫苗情况的“红宝书”,功能将进一步扩充。将来,“红宝书”上会有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体育记录,伴随孩子的整个求学经历,为家长提供全面的信息。
  《儿童计划》还将为每个中学生安排一位导师,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行为举止,还是家长的学校联系人,如果学生成绩出现下降,将会立即采取措施。

  学校职能发生重要转变
  英国政府希望学校把社会对儿童及家长的各方面服务和支持都聚集在学校周围。具体说来,在未来十年,政府希望心理健康机构、家教辅导班、各种咨询中心都位于学校附近,所有新建学校都应该考虑把其他公共服务项目都纳入到校园里来,包括警察局、诊所、图书馆、体育馆,并让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
  鲍尔斯大臣说,21世纪的理想学校是社区的中心和重要资源,将为儿童生活的所有方面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学校将和家长、服务机构一起联手协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行动。
  这些举措是工党此前拓展学校职能的思路的延续。让警察常驻校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正面的角色榜样,还能有效地预防学生的反社会行为。

  校长持保留意见
  英国的校长们虽然支持《儿童计划》,但对它给学校带来的过重负担表示担忧,认为学校不能为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承担责任,并希望政府不要事无巨细地对学校进行过度干预。
  学校与学院领导协会(ASCL)秘书长约翰·敦福特说,“计划”对学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校需要获得来自公共服务领域的全方位支持。
  “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乐意承担责任的。但学校必须要能把他们的主要任务聚焦于高质量的教育。”敦福特说,“如果学校被置于为了儿童的社会改革的中心,那么,学校和校长身上的担子就实在太重了。”
  他还说,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总倾向于使用最容易得手的工具,而太多的时候,学校就成为这样的工具。“这在《儿童计划》的实施中千万不要再发生。”
  英国的儿童事业呼吁者对这个计划表示欢迎。“儿童协会”的总裁鲍勃·雷特梅尔说:“所有人都要承担起对儿童的责任,我们看到,《儿童计划》超越了教育,将父母参与、玩耍等重要问题也纳入进来,这令人十分振奋。”
(译自英国《卫报》网站和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网站)
http://www.fzycx.com/news/ReadNe ... C%D3%FD%D0%C2%CE%C5

点评:英国这个计划核心是把相关社会机构的教育都集成在学校周边,给孩子一个直观的社会教育,让孩子在幼年就培养社会实践的初步常识,避免孩子一心读书却忘记了社会基本常识!

我的分析:英国这些做法有这样的考虑,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很多拿了英国护照的人的子女越来越多在英国读书,同时不同族群在英国本土生长的孩子也是有各种基础教育的问题,教育收入也在各地成为一项政府和当地客观的经济收入,为了融合和教育这些不同背景的孩子快速融于英国教育环境(这些不同背景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英国海外利益的合格的代言人),所以想出来这样的教育集成的创新办法,当然这样的改变也触动了各校校长的部分权限(等于分权了),所以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但是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来看,融合不同背景进入英国传统教育的最终培养目的的效果来看,还是很有探索意义的,所以期待英国的改革创新的这个计划能够成为一个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楼上几位所说,我们从小创新思想就受到严重的束缚。现在初、中等教育的填鸭式,重知识而不重方法,都在打压着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到高等教育至以后的工作,又在片面地强调创新,透出一种严重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整天说创新,说得你听到“创新”两字就烦,但到头来不管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创不出新。创新是需要积淀的,也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国外的教授可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搞研究而不出什么成果,最后厚积薄发。在中国就不行,整天有人跟你扯创新,发个文章什么的都要问你有什么创新,要知道创新不是天天挂在嘴边他就能创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6: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golden21c于2009-11-17 00:03发表的 :
读钱老最后一次系统的谈话,可以看出钱老比较推崇加州理工学院的教育教学思想、体制和方式,该校网址是http://www.caltech.edu/,请大家经常进去逛逛看看该校的现状和常规性管理体制、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和方式,并把逛后感跟帖过来,要求是原创,有观察、有思考、有建议,字数看得来就可以,以说清楚问题为准,不限中英文,算是有奖征文吧


cit即使在美国也是独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思想只是集权的礼貌说法

民国时期更封建,但不一定更集权,那时的官员任命跟现在也很不相同,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2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行为都不可能避免功利性。
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是快感。当然产生快感的来源千差万别。概括讲不过名利两个字,当然我指的是广义的名利。
用柏杨的话讲,中国只有政治,没有文化。尤其这几年,评价人的标准就是钱和权。有没有创新其实早就不是让这个社会思考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5: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钱老强调的问题确实是中国教育最缺少的东西,也是最需要补的东西。这一点,认识到的人中国估计不少,历届政府也非常重视,所以有关提升民族创新的计划是名目花样繁多,但确实见成效的寥寥无几,凤毛麟角。个中原因我认为有三:
  一是远效与短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现在我们的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业绩、一个单位的业绩,不是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而是看他每一年、每一时的状态。所以,政府官员贷款搞项目,到处建观礼、观光工程。宁肯破坏环境追求GDP的短期增长;学校校长大兴土木广建楼堂馆所,校园比公园还公园。
  二是有体制没机制。一个好的体制必须要形成好的运行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我们尽管强调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并尽最大财力建立了国家创新体制,但是这些体制没有形成很好的运行机制也是白搭,拿高校来说,很多高校运作官本位化,学而优则仕,很多老师把学问做好的目的在于为当官打基础,而不在于进一步把学问做深、做精,进而为民族创新大任服务。例如:现在读博士的人群最多的是政府官员和老总,博士资源配置严重错位。
  三是人生价值的错位。现在在一边倒经济化的考核指标的驱动下,在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政府官员通过权力寻租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学校的老师通过圈项目、不务正业的兼职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错位的价值观导致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甚至作奸犯科。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要有思考、有好的“good idea”,也只能是捞钱的“good ide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8: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教育引导上出很大的问题,一切以分数为准备,从小就培养看谁
考高分。这种状况从小学,中学,一直到研究生阶段。其实有点可笑
前一点还有人为研究生评奖学金而闹事,都不觉得有点可笑,看他们
学那点东西,真的不值得鼓励,考试凭背诵,考完就万了,可以说
知识到脑中就是垃圾,考完了就倒掉。整个教育环境都出现这种
情况,还能指望有创新的大学,有创新的人才,简直是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青的时候,要生存下去,必须得生产足够的垃圾文章去评职称拿项目,然后再生产垃圾文献去结题,拿更多的课题,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整个教育科研环境都不是很好,哪来创新精神呢。北京那地方似乎更乱,人才无疑很多,但似乎庸人也很多,在牛人们的旗下,承担分享了很多项目,拿了国家很多的钱,却拿出不出像样的成果,同样的项目要是到了地方上的单位,恐怕连1/5的费用也拿不到的,地缘优势明显,浪费纳税人的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sweet于2009-11-30 21:01发表的 :
年青的时候,要生存下去,必须得生产足够的垃圾文章去评职称拿项目,然后再生产垃圾文献去结题,拿更多的课题,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整个教育科研环境都不是很好,哪来创新精神呢。北京那地方似乎更乱,人才无疑很多,但似乎庸人也很多,在牛人们的旗下,承担分享了很多项目,拿了国家很多的钱,却拿出不出像样的成果,同样的项目要是到了地方上的单位,恐怕连1/5的费用也拿不到的,地缘优势明显,浪费纳税人的钱啊

有相当一部分地缘优势的本质是洗钱,成本不高才怪!他们知道交给地方上的地位会花钱少而且质量不差,但是回扣和谁要去? 本人在科技系统待过,回扣高得很,申报个项目,不公关好,不领相关人员消费好,打点好是几乎很少能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0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golden21c于2009-11-30 22:09发表的 :

有相当一部分地缘优势的本质是洗钱,成本不高才怪!他们知道交给地方上的地位会花钱少而且质量不差,但是回扣和谁要去? 本人在科技系统待过,回扣高得很,申报个项目,不公关好,不领相关人员消费好,打点好是几乎很少能成功的

据说都有行情,1/3或者1/4,逢年过节还得打点好,难怪好多人打破头要考公务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6: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教育体系有点乱的根中国足球一样。泱泱大国竟然自己培养不出来几个
顶尖的牛人,都是别人带培养的。

昨天我还在别人讨论,老师哪来那么多的钱去吃饭,每次吃饭的档次都很高,
我统计过了,我们实验室的老师,每周至少2次吃饭,这些钱到底从哪来,
这些吃饭真的对科研出成果有用吗?我很怀疑,我敢说都是做交易的结果,
其实就是吃别人的最短一样,结果啥成绩没有,到最后可以通过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9:24 , Processed in 0.2696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