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大野叟

[摄影随感♡] 阳春三月下扬州之个园、何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9: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雨轩的西北,修竹依依,绿树成荫,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这就是夏山。
  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个园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线以掇山手法,垒石为停云之势,来模拟夏日天空中的云朵。山前有一池碧水,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如云一般在水底的天空聚散流动着。

  尽头是秋山。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瘦、透、漏、皱是我国传统的赏石标准,瘦,是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的多孔和玲珑,皱则是形容其沧桑的纹理。夏山不仅用石讲究,在掇叠时又充分运用了“垒石为山,一石有一石的脉络,虽千万石而亦合成一脉络”的山水画理。所以夏山虽然变化万端,却气韵流畅。整个山势平缓柔和,分东西两峰,山顶有古柏如盖,有小亭翼然,山下临水建有石屋,隔水而望,幽深无比。夏山主要采用掇山为主的叠石技艺,以湖石的玲珑剔透和高超的叠石技艺表达了江南山水的婉约柔美。也是叠石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里是冬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1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的宣城,体态圆浑,《园冶》中说它“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这里将宣石置于透风漏月厅北的南墙之下,三面有粉墙花窗,一面有厅堂,取背光之下,积雪未消的意境,其高出墙头的山顶虽因阳光的照射闪闪发光,却并未违背此处赏雪的主题,反而突出了冬山的山峰,增加了假山积雪的质感,叠石者在这里对色彩的观察运用可谓细致入薇。山脚又以白矾石铺成冰裂纹的形状来加深寒冬气象。



  冬日是萧条而寂寥的,所以画理有“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可是谁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呢?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

  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冬为岁尾,你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



  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风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规做法应该设置花窗,但宣石体态浑圆,形似雪堆,又间以杂色,如果用传统的磨砖花窗作为背景,会消弱宣石的质感,淡化雪意,如果只用一段粉墙又未免显的过于单调,在这里造园者非常有创意的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圆”造成孔洞,既代替了花窗,又借来了“寒”风,真可谓匠心独运。



  冬,是四季的终篇,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延伸了我们的视线,透过这圆形的漏窗,春山的修篁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让人立刻产生“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让你忍不住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2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图片说明均来自网上,如有不当,稍后改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过节额发图


















     
  时间还早,到处逛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到一组人将摄影器材拉上假山,在这里又碰到一个男子急匆匆地赶过来。额很好奇,便问了一声,原来是来这里拍戏的。



  看看拍戏的也不错,于是拾级而上。





  转眼间戏班子已经在假山上开练了。

  那个满脸络腮胡的导演比比划划。



  这个姑娘想什么呢?对了,人家在拍戏,想台词呢?

  刚才在下面月亮门前竹林边拦住这个男的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场戏也不容易,光剧务好几个,摄影师、化妆师,等等。闲着无聊,和剧务攀谈起来。看了一下剧本,什么来着没记住。







  “拍戏时万一有游客上来怎么办?”额担心的问剧务。他告诉额下面安排好人了,等正式开拍时才截住游客,这样才能少扰民,不扰民。哦,原来如此。

  在导演的指导下走了好几遍戏,开拍。





  前几次都是试镜,拍好一个镜头,一段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1: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在这里慢慢拍吧,额就不捣乱了,别处转转。额就是这样给剧务说的。额恋恋不舍地走上旁边的抱山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06: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野叟每天的附件权限是多少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06: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josephe于2009-10-02 06:03发表的 :
大野叟每天的附件权限是多少个?
回赵sir的话,40,前不久无意中发现的。以前是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07: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要好好地看看抱山楼东南角的秋山。
  秋山用黄石叠成,用石泼辣,气势磅礴,植物配置以枫树为主,间杂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松之苍绿,枫之火红与山石的褐黄在暮色中明净如妆,极具画意。但最为精妙的还是其内部山道设计,上下盘旋,纵横交错.石屋、石桥、石梁、石洞、和山中小筑融在一起,时涧时谷,时壁时涯,变化莫测。不过游秋山前你若能事先知道:“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定会平添许多乐趣。
  关于黄石假山扬州民间一直流传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所叠。我国著名古建史专家在他的《园林丛谈》中也说:“寿芝园原来叠石,相传为石涛所叠,但没有可靠的根据,或许因园中的假山,气势有似安徽的黄山,石涛喜画黄山景,就附会是他的作品了”。不过清人汪全泰写给园主次子黄奭的诗词中有“若年少,怀故里,甚牢骚。自言家居,大涤石屋洞天高。”之语(大涤子为石涛别号),自家人言自家事,这算不算“可靠的证据”呢?
  秋山外形峻峭依云,绵延不绝,分西、中、南三峰,中为主峰,西、南两峰为辅。三者之间宾主照应,参差掩映,形成起伏绵延的山势。中锋最为险峻,突兀惊人,峰顶叠石仿佛余工未了,更是耐人寻味。这是叠石者大量使用“挑飘”技法形成的效果。“挑”是块石从山体中横向当空伸出,“飘”是在伸出的块石顶端竖石的手法。秋山的每块石头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颇有黄山意蕴。
  从山顶寻道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山体内部都是“空”的,这就是假山的虚实手法了,相对来说,湖石假山要比黄石假山容易堆叠的,因为湖石本身多孔,具有一定的空灵感;但是黄石质地厚重,形态单一,很难做“空”。不过若有高手妙成,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气势。个园的秋山,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而且十分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在黄石假山中是巅峰之作。

















  庭院最东侧有狭窄的石阶直上秋山南峰,山顶有一阁,面西而立,上有“住秋阁”匾额。匾额两侧有一联曰:“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色的变幻。从住秋阁向下俯视,遍山的绿树中一株丹枫挺立与半山之间,这是一株四季长红的丹枫。

  个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得意。“住秋”在这里不仅再度点出了秋的魅力,也一语道破了园主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从不同角度,来极力渲染秋的主题。更是秋山最精彩的总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08: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山的山洞陡峭崎岖,两手扶着凉硬的石壁,小心地探到洞底,凉气侵人。石屋中的石桌、石凳、石桥,得“白云深处有人家”之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08: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个园,经过花局里到达个园北门外的停车场,开始了下一个行程——游览何园。

  游园踏春的人不多,游客来去匆匆,花局里显得冷冷清清。可以想象,旅游旺季,这条商业街何等的热闹!

  额对“花局里”这个名称很感兴趣。通过查询得知,花局里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地名,它的由来却渊源有自,流光溢彩,浓缩着扬州历史的丰富内涵,散发扬州文化的芬芳底蕴,彰显着扬州城市的个性魅力。
  闻名遐迩的中华餐饮名店、扬州老字号富春茶社,是从种花养花卖花起家的,原名富春花局。而仿古商业街所在地点,正是富春花局所在地,这里至今仍经营有富春花园茶社。有关部门在进行广泛社会征集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最后确定将商业街命名为花局里,不但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渊源和天然浓郁的传统氛围,更是对扬州古城“双东”名区历史文化以及富春花局这份宝贵财富的尊重与传承。
  “花局里”之“花”:“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这是画家诗人郑板桥咏叹扬州的名句。扬州自古就是一座花城,一个万紫千红的花花世界。扬州琼花惊艳千古天下无双,扬州芍药与洛阳牡丹齐名比肩竞吐芳华,扬州民歌《鲜花调》演变成的《茉莉花》美轮美奂广为传唱。形形色色的花园、花局、花市、花会遍布大街小巷,盈溢四时八节。扬州人种花、赏花、簪花、懂花、惜花,对于花的酷爱和需求,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代代沿袭。“花”是扬州的瑰丽心曲。这心曲,点化灵园秀水,摇曳一城芳菲,酿造着城市人家馨香甘美的家常生活。花局里,恰是花城扬州和扬州花俗、花景观、花风情的代表与象征。
  “花局里”之“局”:扬州老百姓爱说局、设局,如书局、饭局、茶局、棋局等等,“局”由此成为一个极具扬州市井意味的词汇。以花局里命名“双东”仿古商业街,蕴含着老扬州市井的流风遗响,铺陈着老扬州地方的风俗画卷,彰显出以“三把刀”为代表的扬州生活文化热烈亲和的市廛情调。
  “花局里”之“里”:中国古代将人们聚居的地方叫做里,所谓“百家为里”,扬州自古繁华,人烟兴旺,房舍密集,将城市道路挤成一条条细长弯曲的小巷。扬州遂成为有名的巷城,如今5.09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区里,仍然分布着600多条小巷。其中就有许多以“里”为名的巷子,如仁丰里、文化里,见证着曾经拥有的热腾腾暖融融的烟火气息。而集“食”、“饮”、“住”、“游”、“购”、“娱”为一体的花局里商业街,正是以一种包罗万象的市井生活形态,传续、昭示着绿杨人家生生不息红火兴旺的灶韵烟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4: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上旅游车,沿着盐阜东路东行,看到古运河风景带右拐南下,一路欣赏着沿河的风光,到了徐凝门桥右拐,进入窄窄的徐凝门大街,走不远何园就到了。

  何园东大门外墙上写着“晚清第一园”五个大字。

  磨砖门楼前冷冷清清,这也是额所期待的。人多不去凑热闹,游山玩水不看人。

  何园1988年1月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这里是东花园的过院。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的。



  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今仍有一株,传为双槐园故物。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

  这里有口水井,井绳长年累月将井口的石块磨出了一道道深沟。

  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4: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了“寄啸山庄”圆洞门向北看,水亭下,有一贴壁假山以其蜿蜒连绵的山势依墙而掇。山体沿北壁逶迤西向,又随墙折北,再转西,直通于读书楼,总长约60米。

  此段假山顺应地形,起伏自然,峰岭之间疏密有致,如山水长卷,有很强的节奏感。纵观其形,采用了中国园林特有的散点透视,在行走中进入步随景异、超脱逍遥的境界里。纵览其势,山巅处,超出风火墙头,仿佛崇山峻岭延于墙外,目不可及;中峰处,依白色山墙,体现其“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的美学思想;山脚处,临池理水,驳岸参差,人行其下,疑入山林。因其贴壁山贴墙接地,形成环抱势,仿佛将整个园林建筑在深山之中,使人如置身于真山真水,可以说,何园贴壁山是明计成主张叠石造山要“有真为假,做假成真”这一美学主张最好的注释。

  难怪乎陈从周先生在《扬州园林与住宅》一文中曾写到:“在扬州园林的假山中,最为突出的是壁岩,其手法的自然逼真,用材的节省,空间的利用,似在苏州之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 22: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游记,欣赏不已,漫漫看。。。不知道现在若去扬州风景看甚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北面这座写着“桴海轩”的建筑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屋顶大跨度的飞檐使得厅堂有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以及石瓦间的青苔共同组成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面一条方石板铺成的甬道,仿佛是登船的跳板,低低的台阶,好似船上的甲板。故俗称船厅。
  厅堂四壁开窗,再装以法国进口的玻璃,真正达到了“人在屋中坐,景从四方来”的意境。南面悬有的木刻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对船厅作出了最好的说明。
  可以试想一下,在烟花三月的夜晚,牡丹、芍药都已开放,园中姹紫嫣红,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园中主人坐在船厅边上,嗅着花香,看着外边不知是洒在地上还是映在水里的月影,抚着古琴弹奏一首《广陵散》,再吟唱一曲宋代词人赵以夫的《扬州慢》(原词是: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此情此景,如诗如画,似梦似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3: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山上墙角处有个亭子,上面写着“近月”两个字,那便是近月亭,这可是接风近月的地方。













  这种木本的绣球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该花全株均具有毒性,误食茎叶会造成疝痛、腹痛、腹泻、呕吐、呼吸急迫、便血等现象。看来还是少接近为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4 18: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故园,
浓缩景观,
苍石垂柳,
画栋雕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4 18: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园观景,
遇到书生,
摇头晃脑,
吟出诗篇!

书生有指江南生的意思,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6:54 , Processed in 0.1710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